《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DOC)

合集下载

水资源的课程设计

水资源的课程设计

水资源的课程设计1. 引言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和活动来培养学生关于水资源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本设计适用于中学生,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2. 知识与理解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水资源的基本概念、特性和重要性。

他们将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分类以及全球和国家水资源的现状。

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多媒体资料的运用,学生将获得关于水资源的全面理解。

3. 调查与实践为了加深学生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本部分将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

学生将分为小组,选择一个相关的研究主题,并实地考察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学生将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撰写研究报告。

同时,学生还将通过参观当地的水处理厂、水库或河流,了解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4. 创造与表达本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

学生将分组进行创意项目设计,解决现有的水资源问题。

他们需要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设计相应的宣传活动,以提高社区居民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

学生将通过演讲、海报、宣传册等方式,向同学和社区展示他们的项目成果。

5. 评估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将使用多种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包括课堂表现评价、研究报告评定以及项目成果评估等。

评估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并针对性地提供反馈和指导。

6. 结语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全面了解水资源问题,并培养出积极的环保意识。

希望这个课程能够为学生今后参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可持续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总结:水资源的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知识与理解、调查与实践以及创造与表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水资源问题。

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报告和创意项目设计等活动,学生将获得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评估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监测,并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焦作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岩溶水资源评价设计人班级:10-01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号:指导教师:赵彦琦河南理工大学资环环境学院二O一三年六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2)第一节焦作市概况 (2)第二节课程设计目的 (4)第二章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5)第一节气象水文 (5)第二节地形地貌 (5)第三节地质构造 (6)第三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8)第一节含水性类型及特征 (8)第二节含水层分布规律及特征 (8)第三节岩溶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9)第四节岩溶水的动态特征 (10)第五节岩溶水水化学特征 (10)第四章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 (12)第一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12)第二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12)第五章岩溶水资源评价 (14)第一节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概述 (14)第二节岩溶水资源评价 (15)第三节岩溶水资源保护规划与保护措施 (17)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19)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焦作市概况一、基本情况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现辖2市4县4区和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4071.1平方公里,总人口355.1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04.57万,农业人口250.56万。

二、焦作市交通位置焦作市交通位置图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总面积4071.1平方千米,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

焦作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

焦作有着便利的交通优势,地处黄河南北之通道,扼晋豫两省之要冲,自古就是豫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境内有焦枝、焦太、焦新、月侯四条铁路线,境内已建成焦郑、焦晋两条高速,正在建设焦温、新焦济、济洛三条高速。

三、焦作市总体资源焦作市是焦作市矿藏十分丰富:有矿产资源4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等20多种,其中煤田可开采储量6亿吨,为单一的优质无烟煤,是化工和钢铁工业的理想原料;耐火粘土埋藏浅,易开采,是生产陶瓷、耐火材料的优质原料,已探明储量5049万吨;铁矿保有储量2726万吨,工业储量740.6 万吨,以磁铁矿为主,含铁量32%;石灰石预测储量100亿吨,是生产纯碱、乙炔、水泥等产品的优质原料;硫铁矿保有储量3475.5万吨,占全省储量的41%。

水资源教育的课程设计与评估

水资源教育的课程设计与评估

水资源教育的课程设计与评估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而在当今时代,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做好水资源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意识,本文将针对水资源教育的课程设计与评估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计1. 教学目标设计在进行水资源教育的课程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设定以下几个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2)掌握水资源的基本知识,包括水循环、水质监测等;(3)培养正确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意识;(4)学会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 教学内容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我们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教学内容。

例如:(1)水资源概述:介绍水资源的重要性、分布以及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影响;(2)水循环:讲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3)水质监测:介绍水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水质污染的危害;(4)水资源保护:探讨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介绍节水措施和水资源管理方法;(5)解决水资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 教学方法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座、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水资源教育的理解与认识。

4. 教学评估设计在课程设计中,评估是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测验或考试:检验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掌握情况;(2)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水资源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3)作业和项目:通过学生的作业和项目报告,评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评估课程评估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课程进行改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课程评估方法:1. 口头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

2. 书面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等书面材料,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水资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水资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水资源》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的观点和重要性。

2. 掌握水资源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3. 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珍爱措施。

4. 探讨水资源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水资源的观点和分类2. 水资源的分布情况3. 水资源的利用和珍爱4. 水资源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水资源的观点,引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兴趣。

2. 进修:讲解水资源的观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分布图的绘制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在举世和中国的分布情况。

4. 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水资源的利用和珍爱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5. 总结:通过小结和复习,稳固学生对水资源的知识和理解。

四、导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水资源的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水资源的问题和挑战。

3. 可以开展水资源珍爱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珍爱的认识和行动力。

五、导学评判1. 可以通过问答、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评判,检验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可以通过作业、小测、项目等形式进行评判,评估学生对水资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导学反思1. 需要及时总结和反思导学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 需要不息调整导学方案,提高导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水资源知识。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会对水资源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对水资源的珍惜和珍爱认识,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进修中不息探索,勇于实践,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环保者。

愿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水资源评价课程设计

水资源评价课程设计

一、流域概况1.1自然地理情况1、地形、地貌淮宁河是无定河流域下游右岸的一条大支流,发源于子长县涧峪岔乡的王家河,程家沟村,流经子长,子洲,绥德三县在绥德县邓家楼村汇入无定河,全长85.2公里,流域面积1222平方公里。

沟壑密度4.55公里/平方公里,地面坡度一般在15º以上,峁梁坡度多在20º一30º之间,坡长多在200米以上,海谷切割深度大都在50米以上,除淮宁河的谷地川道较宽在200—600米及大支沟呈U字形,比降在3.7编左右,其余支毛沟河床呈V字形,皆深窄,沟谷切深50—120米,比降在7—10%。

该流域梁峁地形发育,从分水岭至谷底的地貌形态具有层状结构的特点,按地面高度可分为三级地形面,由上向下的一级地形面,以尖塔状峁梁为主,是各河沟谷的分水岭,坡度多在25º以上。

其上新黄土极薄,老黄土发育,二级地形面以梁为主,与一级地形面的相对高差为50—80米,是塌沟沟谷分水岭,其上新黄土较厚,坡度多在20º左右,若将二级梁顶连线,可构成一宽缓的糟形浅洼地,由大冲沟下切槽形浅洼地,浅沟间的沟间地构成三级斜梁。

2、地质构造淮宁河在地质构造单元上属鄂尔多斯地台向斜的一部分。

地面组成物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生代砂岩,页岩及沙页岩互层,另一类是新第三纪及第四纪的亚粘土和亚砂土。

前者称为基岩,后者统称为土状堆积物。

中生代基岩主要包括,三迭纪延长纺紫红土,黄绿色厚层砂岩及薄层炭质页岩,泥质页岩,泥岩互层,灰绿色,灰黑色沙岩及黑色,深灰色炭质页岩,泥岩互层夹煤层。

土状堆积物有晚第三纪紫红色亚粘土(三趾马红土)早、中更新世老黄土(离石黄土)+晚更新世新黄土(马兰黄土)和次生黄土。

土状堆积物总厚度在100米以上,新黄土覆盖厚度较薄,一般在10~20米之间,易受水蚀和风蚀形成沟壑及陷穴等小地形。

而老黄土覆盖厚度较厚,抗蚀力较新黄土稍强,是构成梁峁的主体。

土状堆积物的粒径组成较粗,大于0.05毫米粒径的粉细砂含量在30%以上,结构疏松,抗蚀力差,易冲刷。

水资源评价课程设计

水资源评价课程设计

累积曲线法、差积曲线法
由图可知,过程线的总趋势呈单一直线关系,资料一致性很好。

累积平均值模比系数过程线法
由上图看出,该水文站年降水量累积平均值的模比系数随着计算期的增加而增加,降水量均值在1941年达到稳定,故可用1941年至1990年资料系列作为分析的代表期.
长短系列相对误差分析法
N X
N N Xn Xn Xn Xn Xn Xn Xn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n=20时,均值的相对误差为-0.06%,CV的相对误差为-1.19%;当n=25时,均值的相对误差为-0.02%,CV的相对误差为-0.65%;当n=30的时候,均值的相对误差为-0.01%,CV的相对
误差为-0.65%,;当n=40时。

均值的相对误差为-0.02%,CV的相对误差为-0.65%;当n=50时,均值的相对误差为-0.01%,CV的相对误差为0.12%、因此,综合上述的绘制过程线,,以n=30为该站代表期较好。

但是从区域水资源评价考虑,则是以n=30为宜。

水资源评价课程设计

水资源评价课程设计

水资源评价课程设计2020年指导教师:姓名:水资源规划课程设计自然概况评价地区(某县)位于苏北西部,洪泽湖南岸。

总面积2492.8 km2,耕地面积113.3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70.99万亩,旱地面积42.32万亩。

全县水面积428.8 km2,陆地水面积133.3 km2。

该县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气爽天高,冬季干燥寒冷,气象灾害频繁,洪涝汗渍热带风暴齐全。

1990年末全县总人口68.34万人,农业入口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90.1%。

1990年工业总产值6.0亿元,比1985年增长219.0%,年递增26.1%。

水系概况该县境内河流、湖泊属淮河水系,境内河流有淮河和入江水道,淮河全长64.95 km2,水面积80多km2;入江水道全长20.5 km2,水面积约7.0 km2。

境内有湖泊8面,总湖泊面积约197.3 km2。

现有中型水库5座,总库容20160万m3,兴利库容12168万m3,小型水库120座,总库容13681万m3,兴利库容7022万m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区由于水资源供需条件在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划分若干个计算单元。

本设计以县境为界,采取以流域水系分区。

全县共分7个计算单元,即:仇集大涧片、沿淮河南岸片、沿洪泽湖片、沿入江水道片、铜龙河片、古城大涧片和河西片。

各片面积分类情况见表1。

2下面以仇集大涧区进行课程设计一、选择代表年1.汛期雨量及年降雨量的统计本次设计选用该县水文站、该县气象站和三河闸水文站1958年至1990年的34年雨量资料系列。

统计三站逐年的降雨量和汛期雨量,取三站逐年年降雨量的算术平均值进行频率分析计算。

2.各种保证率代表年的选择对年雨量排序数据和经验频率进行频率适线,确定平均值,cv和cs值,然后由代表年的频率在频率曲线上查读代表年的雨量,从实际系列中挑选出年雨量比较接近的年份,选出对工程偏不利的年份作为代表年。

在年雨量接近的情况下,雨量过分集中(汛期雨量偏大)的年份对水资源的存蓄和供给不利,可考虑作为代表年。

(完整word版)水资源分析与评价汇总

(完整word版)水资源分析与评价汇总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设计时间:目录前言………………………………………………………。

.2第一章自然地理及地质………………………………。

2第一节自然地理 (2)第二节地质条件概况 (4)第二章水文地质条件 (6)第一节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6)第二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7)第三节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8)第三章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9第一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9)第二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0)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10第一节地下水水量评价 (10)第二节地下水水质评价...。

..。

.。

.。

.。

.....。

..。

.。

..。

.....。

.。

...。

.。

.。

.。

16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20[前言]:中文摘要:本课程设计对迁安市地下水资源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评价。

得到地下水资源量为9193万m³/a,地下水开采量为7903万m³/a,超采量为1287万m³/a。

针对评价情况对迁安市地下水资源的发展提出建议.[关键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水均衡法评价第一章自然地理及地质状况第一节自然地理一、交通位置迁安市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北部,地处“京津唐金三角”区内,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总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并以阶梯状自河谷平原区向四周逐级升高,地处海滦河流域,境内有河流16条,总长311km.二、地形地貌迁安市属于低山丘陵区,中不覆盖有较厚第四季沉积物的低洼地区为迁安盆地。

为更好地与以往的工作成果进行对比,这次调查将迁安市划分为低山、丘陵和平原三个地貌区。

迁安市地市总体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并以阶梯状自中间平原区向四周分四级升高。

迁安市总面积为1208km².其中,低山区面积264km ²,占总面积的21。

9%;丘陵区面积409km²,占总面积的3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焦作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岩溶水资源评价设计人班级:10-01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号:指导教师:赵彦琦河南理工大学资环环境学院二O一三年六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2)第一节焦作市概况 (2)第二节课程设计目的 (4)第二章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5)第一节气象水文 (5)第二节地形地貌 (5)第三节地质构造 (6)第三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8)第一节含水性类型及特征 (8)第二节含水层分布规律及特征 (8)第三节岩溶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9)第四节岩溶水的动态特征 (10)第五节岩溶水水化学特征 (10)第四章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 (12)第一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12)第二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12)第五章岩溶水资源评价 (14)第一节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概述 (14)第二节岩溶水资源评价 (15)第三节岩溶水资源保护规划与保护措施 (17)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19)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焦作市概况一、基本情况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现辖2市4县4区和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4071.1平方公里,总人口355.1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04.57万,农业人口250.56万。

二、焦作市交通位置焦作市交通位置图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总面积4071.1平方千米,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

焦作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

焦作有着便利的交通优势,地处黄河南北之通道,扼晋豫两省之要冲,自古就是豫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境内有焦枝、焦太、焦新、月侯四条铁路线,境内已建成焦郑、焦晋两条高速,正在建设焦温、新焦济、济洛三条高速。

三、焦作市总体资源焦作市是焦作市矿藏十分丰富:有矿产资源4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等20多种,其中煤田可开采储量6亿吨,为单一的优质无烟煤,是化工和钢铁工业的理想原料;耐火粘土埋藏浅,易开采,是生产陶瓷、耐火材料的优质原料,已探明储量5049万吨;铁矿保有储量2726万吨,工业储量740.6 万吨,以磁铁矿为主,含铁量32%;石灰石预测储量100亿吨,是生产纯碱、乙炔、水泥等产品的优质原料;硫铁矿保有储量3475.5万吨,占全省储量的41%。

焦作市水资源丰富。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还有引沁渠、广利渠两大人工渠,有群英水库、青天河水库、白墙水库、顺涧水库等较大水库,地表水资源充裕;焦作市还是天然的地下水汇集盆地,已探明地下水储量35.4亿立方米。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以能源、电力、冶金、建材、化工、旅游为主,轻纺、食品、医药等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

矿产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焦作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九五”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28.6亿元,年平均增长3.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5.7亿元,年均增长2.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913元,比“八五”末增加64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473元,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1亿元,年平均增长8.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2亿元,五年累计完成274亿元,年均增长2.24%。

从整体上看,在“九五”期间,我市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三产比重由“八五”末的17.1:57.4:25.5调整到17.2:50.6:32.2,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提高较快,并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能源、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但仍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的效益不高,人口、资源、环境面临巨大压力等问题第二节课程设计的目的1、根据野外调查和指导老师提供的资料,全面了解焦作地区气象、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2、熟悉掌握均衡法评价水资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条件。

3、分析焦作地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4、选用补给量、排泄量和径流模数法正确评价焦作地区的岩溶水资源。

5、根据焦作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岩溶水的保护规划及措施。

第二章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第一节气象水文焦作的气候属大陆季风型温暖带半干旱性气候,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14.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4.4mm,年最大降水量为921.6mm(1965年),年最小降水量为289.4mm(1981年)。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

区内河流有丹河、峪河、西石河、三门河,丹河属黄河水系,其余属海河水系。

丹河和峪河为常年性河流,其它为季节性河流。

第二节地形地貌焦作市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北部为太行山区,南部为黄河、沁河冲洪积平原。

全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北部山区地面高程+200- +1790m,地形陡峭,河谷深切,岩石裸露,发育地表岩溶景观,地面起伏大。

市区及市区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区,地形略向南、南东倾斜,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地面标高+80- +200m。

在长期内外地质营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山地和冲洪积平原两个一级地貌单元。

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特征,山地和冲洪积平原共划分为七个二级地貌单元。

分述如下:一.山地(1) 构造侵蚀中山分布于市区北部山西境内的晋庙铺、柳树口、夺火一带,山体呈北东向展布,标高+1000- +1790m,地形陡峭,沟谷深切,似峰林地貌。

组成山体岩性以元古界变质岩为主。

(2) 构造溶蚀低山分布于寨豁、赵庄、西村、黑龙王庙一线以北,地面标高+500- +1000m。

地形起伏较大,沟谷深切。

组成山体岩性多为中奥陶灰岩,地表岩溶发育,有溶隙、溶沟、溶槽及大型溶洞。

(3) 构造侵蚀丘陵分布于近山前地带,标高+200- +500m,山顶呈浑圆状,山坡平缓。

地表多出露中奥陶系灰岩和石炭—二叠系砂页岩。

二.山前倾斜平原分布于山前一带,由季节性河流堆积而成。

由坡洪积斜地、冲洪积扇群、扇(间)前洼地和交接洼地组成。

(1) 坡洪积斜地不连续地分布于市区东北部的方庄、薄壁(见山前地带),有重力和坡面水流作用堆积而成,粘土、碎石、卵石等组成的坡积物呈倒石堆状或围绕坡麓堆积构成坡积群,坡积群相连组成坡积斜地。

(2) 冲洪积扇在丹河、西石河、三门河、子房沟、翁涧河等河流的出山口处,间歇性暂时洪流堆积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冲洪积扇。

不同时期、不同河流的洪积扇重叠或相连,呈带状沿太行山前连成一片。

组成物质为粉质粘土、粘土、卵砾石等。

(3) 扇前洼地分布于铁路线以南至新河间的朱村—于村—墙南—待王一带,为西石河、翁涧河、山门河洪积扇的前缘地带,地形低洼,地面标高+95- +85m,微向东南倾斜。

组成物质为粉质粘土、粘土为主,夹有砂层。

(4) 交接洼地分布于新河—大沙河一带,为黄河、沁河的冲积平原和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平原之间的交接洼地,由粉质粘土、粉细砂土组成。

地势低洼,地面标高+100- +90m,微向东南倾斜。

在山前冲洪积平原中上部,分布有十几座煤矿。

采煤引起地表下沉变形,地表形成塌陷坑。

据调查,焦作矿区有较大的塌陷坑17个,塌陷面积近70 km2。

第二节地质构造本区广泛发育了燕山运动以来所形成的各种构造形迹,断裂构造尤为发育,多为高角度正断层。

受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地层形成由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的单斜式构造形式,倾角为10°—20°。

区内主要构造体系轮廓有东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O 2C-P 朱岭断层赵庄断层凤凰岭断层朱村断层∈1∈2∈3O 1东西向构造主要为凤凰岭断层和朱村村断层,断裂规模大,切割深度较大,早、 .更新世活动较强烈,并对区域型构造格局和地形、地层分布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凤凰岭断裂沿走向大致分为三段,各段活动略有差异。

西石河以西,由近于平行的五条东西向断层组成,断层错断古生界地层,断距小于100m ,上新世以来断层落差约为250m ,局部见有断裂错段晚上更新世—早中更新地层,表明中更新世前断层曾有过活动。

西石河以西至焦作市北,断裂沿山前向东延伸,在地貌上构成山区和平原自然分界。

在焦作市以东的平原区,断层隐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

北东向断裂是本区最发育的构造,规模较大的断裂有九里山断层、马坊泉断层和薄壁断层,规模较小断裂更多,有三十九号井断层、王封断层、三号井断层、西仓上断层等。

这些北东向断层将焦作西部地层切割成地垒和地堑断块,将焦作东部的地层切割成南升北降的阶梯状断块。

北西向断裂有平陵断层和武陟断裂,断裂规模和活动性都次于其他方向断裂。

第三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第一节含水性类型及特征焦作市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晋东南地区,水量比较丰富,较大的河流有20多条,分别汇入黄河和海河。

属于黄河水系的有沁河、丹河、蟒河、逢石河、济河、大峪河等;属于海河水系的有峪河、大沙河等。

依据含水介质特征、储水条件、地层时代和含水层富水性,区内含水层可以划分为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组、石炭系薄层灰岩岩溶含水层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空隙水含水层组。

第二节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及特征一、寒武—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组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中统灰岩和寒武系中统灰岩,总厚900m,岩溶裂隙发育,富含裂隙岩溶水,是本区最富水的含水层。

在北部山区呈裸露型,山前倾斜平原区掩埋于石炭—二叠和新生界地层之下,呈埋藏型。

岩溶发育程度和含水层富水性与岩性、构造、地形、地貌等条件有关。

主干断层包括凤凰岭断层带、朱村断层带、九里山断层带和方庄断层带是岩溶地下水径流带和富集带,岩石破碎,岩溶发育,裂隙密集,岩溶水沿这些主干断层富集、运动。

凤凰岭断层带上分布着数个大型水源地,其中岗庄水源地,在0.05km2的面积上分布有50个水源井,取水量超过1.5m3/s。

凤凰岭断层与朱村断层之间的焦西矿区、凤凰岭断层与九里山断层相交出来的三角形区域即演马、韩王、九里山、古汉山一带,在东西向主干构造控制下,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造成岩石破碎,岩溶发育,并发育有溶洞,富水性强,是岩溶水极强富水区,单井出水量大于3000m3/d,最大可达16000m3/d。

处于该区的演马矿、九里山矿、王封矿等均是大型岩溶水充水煤矿,常发生大型岩溶水突水事故。

方庄断层和九里山断层相汇处附近即冯营、方庄一带,奥陶系灰岩埋深小于500m,岩溶也比较发育,单井出水量1000-3000m3/d,是岩溶水强富水区。

朱村断层以南和焦东矿区的凤凰岭断层以南,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深埋于新生界和石炭—二叠系地层之下,岩溶发育微弱,富水性较差,是弱富水区。

北部山区奥陶系灰岩出露于地表,岩溶水水位埋深大,岩溶发育程度和富水性具有不均匀性。

·8·二、石炭系薄层灰岩岩溶含水层石炭系薄层灰岩岩溶水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上的石炭系薄层灰岩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