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共价固定功能化酞菁【任务+翻译+开题+综述+正文】
新型环糊精-酞菁功能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卟啉. 、 酞菁 酞菁一 冠醚等结合体 , 但关于环糊精一 酞菁
结合体的研究却很少 , 这可能与酞菁耐酸、 耐碱、 耐 各种溶剂等极其稳定的特性有关 。 J
∞ H Dcc 1HOBt - ,
一…
图 1 环糊精. 酞蘅的合成路线
收 稿 日期 :0 80 .8 2 0 .72
邻 苯二腈 反 应先 生成 酞菁 “ 子碎 片 ”然后 与过 量 分 ,
的邻苯二腈或 4 5二丁氧基邻苯二腈缩聚成功地 ,一
合成环 糊 精 一 菁 二 分 体 ( yd )这 极 大 地 提 高 了 酞 das , 酞菁 衍生 物 的可溶性 , 光动 力治 疗癌症 、 在 超分 子的
糊精、 杯芳烃、 卟啉和酞菁等传统意义上 的超分子主 体为受体 的分 子识 别与组 装 由于 自身 的缺点 如尺 寸 相对较小 、 功能相对单一等极大地限制 了它们在功 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 因此合成同时具有两种功能
摘
要: 采用 1 缩 合技 术合成 了通 过 乙二胺连 接 的环糊 精一 3 02 酞菁 , 通过 F I UV. 、H MR进 行 了表 T_ R、 s N
征; 并进一步制备 了负载环糊精. 的纤维 素功 能纤维 , 酞菁 初步考察 了包合 性能和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 该功能纤维
仍保 留有环糊精 、 酞菁 的原有分子结构 , 具有包合性能和催化性 能。在氧 化剂 H 0 存在 的条件下 , 22 可对 P P进行 N 催 化氧化作用 , 为制备水处理用功 能纤维提供 了可能 。 关键词 : 环糊精 ; 酞菁 ; 环糊精 一酞菁 ; 包合性 能 ; 催化氧化
的超 分子 主体 日益 引起科 学研究 者 的注 意 。 目前 已 经成功地大量合成 了环糊精一 杯芳烃、 环糊精- 啉、 口 卜
科技成果——绿色纤维素基功能材料技术
科技成果——绿色纤维素基功能材料技术绿色纤维素基功能材料技术是一种以纤维素为原料,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纤维素进行改性或复合处理,从而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的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特点,对推动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替代传统石油基功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纤维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在植物细胞壁中广泛存在。
它具有丰富的资源、低价值、可再生性和生物降解性等优点。
但是由于其分子结构复杂、水溶性差和机械强度低等特点,限制了其在功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绿色纤维素基功能材料技术主要包括纤维素改性和纤维素复合两个方面。
纤维素改性技术是通过对纤维素进行化学处理,改变其分子结构或性质,使其具有特定的功能。
常用的改性方法包括酯化、醚化、硝化、磺化、氢化、氧化等。
通过这些改性方法,可以改善纤维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机械强度、柔软性和透明性等性能,使其能够在电子器件、生物医学、环境治理、食品包装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纤维素复合技术是将纤维素与其他材料进行混合,制备出具有多种功能的纤维素复合材料。
目前常用的复合方法有物理混合、化学交联和复合改性等。
纤维素复合材料具有纤维素的可再生性和低成本特点,同时还具有其他材料的特性,如高强度、高导热、高吸附性、低密度等。
在材料科学、建筑、汽车工业、电子器件等领域,纤维素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绿色纤维素基功能材料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纤维素可以替代传统石油基功能材料,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降低成本和环境污染。
其次,在生物医学领域,纤维素基材料可以用于制备生物可降解的植入材料,如血管支架、骨修复材料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此外,在环境治理和食品包装领域,纤维素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屏障性能,可用于吸附水污染物和保持食物新鲜。
总之,绿色纤维素基功能材料技术是一种具有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
通过改性和复合等方法,可以将纤维素转化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用于电子器件、生物医学、环境治理、食品包装等领域,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替代传统石油基功能材料的发展。
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现今世界, 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有限储存量以及它们的生产对地球和人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促使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高分子材料得以大力发展。
其中, 尤以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和木质纤维素的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最引起世界各国的兴趣和关注, 这主要是由于这一天然资源价廉易得, 既可收获又能再生, 且具有生物可降解特点。
此外, 纤维素是一多羟基葡萄糖聚合物, 可以经由一系列的化学改性反应, 制取不同用途的功能材料。
并且, 纤维素可以粉状、片状膜、纤维以及溶液等不同形式出现, 这便进一步提高了纤维素功能化之灵活性和功能材料应用的广泛性。
要获得功能材料, 必须进行功能设计。
所谓功能设计, 就是赋予高分子材料以功能特性的科学方法。
其主要途径有通过特殊加工改变纤维素的物理形态;通过分子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官能团设计是使高分子材料获得具有化学结构等特征性功能团;通过对材料进行各种表面处理等方法等(既化学方法、物理方法、表、界面化学修饰方法等)。
纤维素纤维的功能化使纤维具有了抗菌、防紫外线、除臭、吸水、吸油和过滤等功能,具有功能化的纤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利益。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具有特异功能的新型纤维素功能材料将得到开发和利用,纤维素功能材料在未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主要途径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表、界面化学修饰方法等。
化学方法:通过分子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官能团设计是使高分子材料获得具有化学结构本征性功能团特征的主要方法。
物理方法:通过特殊加工, 使纤维素的物理形态发生变化, 如薄膜化、球状化、微粉化等, 赋予纤维素新的性能。
表面、界面化学修饰法:通过对材料进行各种表面处理以获得新功能。
本实验采用化学的方法在纤维素纤维上负载钴酞菁,使得纤维素纤维具有催化氧化功能,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最终通过实验得出最优的负载路线。
纤维素纤维负载锌酞菁催化剂光敏氧化碱性绿-1的研究
纤维素纤维负载锌酞菁催化剂光敏氧化碱性绿-1的研究韩燕娜【摘要】纤维素纤维因丰度大,与多种物质亲和力强,被广泛用作废水处理催化剂的载体.合成了一种对可见光有响应的纤维素纤维负载锌酞菁催化剂[纤维素纤维负载四(2,4-二氯均三嗪)氨酞菁锌],并在有和无印染助剂的情况下,用于光敏氧化印染废水中的碱性绿-1.与传统的自由基氧化染料方式不同,此负载催化剂将三线态氧激发为单线态作为氧化剂.在有印染助剂存在下,负载催化剂的光敏氧化能力显著增强.【期刊名称】《印染助剂》【年(卷),期】2018(035)012【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纤维素纤维;可见光;光敏氧化;印染助剂【作者】韩燕娜【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4.1催化剂负载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催化剂的催化能力,增大催化剂的分散度,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
比表面积或内孔隙体积较大的载体有利于设计高效稳定的催化剂[1]。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其大分子基环是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化学组成为碳44.44%、氢6.17%、氧49.39%。
而纤维素纤维作为纤维素的一种衍生物,被认为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由于纤维素纤维中含有大量羟基,所以具有很强的亲水性;而其中的手性碳原子使其表现出广泛的化学性质;另外,纤维素纤维还可以被微生物降解,所以,纤维素纤维在催化剂负载技术中被广泛用作催化剂载体,但纤维素纤维在催化剂负载中的作用却研究较少。
从环保角度考虑,如何去除或降低水中高毒、高污染的有机物(如共轭染料、含氯芳香化合物、抗生素等)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2]。
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共轭芳香化合物,成分复杂,处理相对困难。
在印染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印染助剂(如无机盐、醇类和尿素等)使染料能有效地渗入纤维,提高染色效果。
这些印染助剂在印染废水中的含量通常为残留染料的100~1 000倍,而这些助剂在以活性氧为氧化剂的催化氧化过程中容易将活性氧猝灭,因为它们和活性氧优先结合,从而阻碍了活性氧与染料结合。
【开题报告】纤维素共价固定功能化酞菁
开题报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纤维素共价固定功能化酞菁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酞菁是一类由8个N 原子、8个C原子组成的16中心18π电子的芳香共轭体系的大环共轭配合物。
它具有颜色鲜艳、生产成本较低、着色性优异、良好的光、热及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光、电性质,在可见光区有较好的吸收以及分子结构的可调节性。
除了用作传统的染料和颜料外,酞菁类化合物很早就被用作太阳能电池中的光敏化剂。
同时酞菁环内有1个空穴,可以容纳铁、铜、钴、铝、镍、钙、钠、镁、锌等金属元素,并结合生成金属配合物。
通过改变不同的金属离子可以获得不同能级的金属酞菁化合物,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但由于无取代的金属酞菁几乎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
改善金属酞菁水溶性的方法,一般是在苯环上加入磺酸基或羧酸基团。
酞菁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催化化学、光化学、电化学、非线性光学、信息存储学、医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
但酞菁的难溶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氨基取代酞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一弱点,不但扩大了酞菁类化合物的应用范围,而且更有利于通过氨基酞菁进行衍生化。
金属酞菁由于其优异的耐酸碱性、较高的热稳定性和突出的催化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均相催化反应不利于金属酞菁的回收,同时也会导致二次污染,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将其负载到合适的载体上进行非均相催化反应。
金属酞菁以共价键负载到纤维素纤维上,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采用实验研究法,制备金属酞菁作为负载物,将其共价固定到有机物载体表面并优化条件。
从而优化实验工艺,得到实验工艺数据。
1.实验方法与内容以4-氨基邻苯二甲酸、尿素、金属盐为原料,钼酸铵为催化剂通过实验制取金属酞菁。
采用直接将金属酞菁衍生物负载到纤维素纤维上的方法,制备得到一种金属酞菁负载纤维样本。
其中金属酞菁环通过共价键与载体结合,以共价结合的方法负载金属酞菁。
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主要途径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表、界面化学修饰方法等。
纤维素酶研究进展及固定化技术
纤维素酶研究进展及固定化技术摘要: 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够水解纤维素的β-D-糖苷键生成葡萄糖的多组分酶的总称。
传统上将其分为3类: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
纤维素酶属于糖苷水解酶类,近年来,根据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以及纤维素酶结构的相似性,将其分成不同的家族。
本文介绍了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纤维素酶的性质及作用机理,应用与发展趋势,来源及生产技术,分离纯化方法,最后介绍几种常用的纤维素酶固定化方法。
关键词: 纤维素酶;研究进展;固定化引言:纤维素是地球上分布最广、蕴藏量最丰富的生物质,也是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
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够将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的多组分酶系的总称,它们协同作用,分解纤维素产生寡糖和纤维二糖,最终水解为葡萄糖。
自1906年Seilliere在蜗牛的消化液中发现纤维素酶至今已有一百余年了,随着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纺织工业、能源工业上的应用,纤维素酶已成为最近十几年酶工程研究的一个焦点。
近年来有关纤维素酶的研究,包括酶的氨基酸序列、基因的克隆与表达、酶蛋白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以及酶蛋白的基因调控等诸多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
到目前为止,登记在Swiss-Protein数据库的纤维素酶的氨基酸序列有649条,基因序列有433条。
我国对纤维素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在纤维素酶的菌种开发、发酵培养、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纤维素酶的固定化,以及纤维素酶在纺织、能源等方面的应用都取得较大进展。
1 纤维素酶的性质及作用机理纤维素酶分子的大小因来源不同而不尽相同,三大类酶分子量一般在23Kda~146Kda之间。
多数真菌和少数细菌的纤维素酶都受糖基化,糖基与蛋白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或呈可解离的络合状态。
糖基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酶免受蛋白酶的水解,而纤维素酶正是由于糖基化,使其所含碳水化合物的比率在不同酶之间发生差异,导致酶的多形式和分子量的差别。
通过比较分析,人们发现许多不同纤维素酶间表现出一定的同源性,且纤维素酶分子普遍具有类似的结构。
活性染料与纤维素替代品的化学反应
活性染料与纤维素替代品的化学反应M.H(a)hnke;黄明【摘要】活性染料的共价化学固色是整个反应性纤维素染色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应用选定的替代品取代纤维素以简化染色操作.在均质的水性介质中,一些简单的脂肪醇可在常规纺织条件下与活性染料发生反应.研究表明,相较于仲醇OH基化合物,伯醇—OH基化合物能更好地与所有类型的活性染料发生反应.由此可获得纤维素最高反应性位置.此外,研究还发现,多元醇化合物可提高反应活性.这主要是基于染料π电子体系与相应的纤维素替代品中OH基间的缔合.除染料自身发生水解外,活性染料还可能与水解产物及表面活性剂与防尘剂发生其他非期望的共价化学副反应.其中,一些副反应发生在所有类型的活性染料中,而另一些副反应仅发生在乙烯砜型活性染料中.【期刊名称】《国际纺织导报》【年(卷),期】2018(046)001【总页数】5页(P30-34)【关键词】活性染料;纤维素;纤维素替代品【作者】M.H(a)hnke;黄明【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1 纤维素的化学特性纤维素主要由以1,4-糖苷键连接形成的线性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二糖组成,其分子式为[C12H20O10]n,化学式如下:纤维素分子链上每个六元环含有2个仲醇—OH基(两者在空间位置上各不相同)和1个伯醇—OH基。
所有这些—OH基主要用于与染料产生共价化学反应。
在发生化学反应前,染料首先被物理吸附在纤维素表面,导致电化学双层在纤维素与染料的π电子体系间形成H桥。
染料直接在纤维素表面的累积对染料吸附具有重要影响。
盐(NaCl, Na2SO4及K2SO4等)的加入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染料的吸附,从而可使染料在纤维素上发生共价化学固色的机会和可能性大大提高,同时降低了水解的风险。
在现有文献中,已有较多关于活性染料与具有不同—OH基的纤维素发生共价化学反应的报道,但目前尚未明确纤维素是否主要在C2或C6位置发生反应,这意味着尚不能确定仲醇—OH基或伯醇—OH基是否在反应中占主导地位。
【开题报告】铁酞菁负载纤维素纤维处理有机废水
开题报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铁酞菁负载纤维素纤维处理有机废水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纺织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机盐等。
印染废水是指印染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所排放的废水混合而成的混合废水。
主要包括:预处理阶段排放的煮练、漂白、丝光废水;色阶段排放的染色废水;印花阶段排放的印花废水和皂洗废水;整理阶段排放的整理废水[1]。
印染废水水质随原材料、生产品种、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导致各个印染工序排放后汇总的废水组分非常复杂。
随着染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后整理技术的进步,新型助剂、染料、整理剂等在印染行业中被大量使用,但其难降解,有毒有机成分的含量也越来越多,有些甚至是致癌、致突变、致畸变的有机物,对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威胁和危害越来越大。
总体而言,印染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色度深、化学需氧量高,而生化需氧量相对较低,可生化性差,排放量大。
由于不同染料、不同助剂、不同织物的染整要求,所以废水中的pH值、CODCr、BOD5、颜色等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是BOD5/CODCr值均很低,一般在20%左右,可生化性差。
印染废水的另一个特点是色度高,有的可高达4000倍以上[2]。
另外,因生产的间断运行,故存在着水量水质的波动;对于大量使用还原染料、硫化染料、冰染料等的废水,其化学絮凝效果相对较差。
除Ⅲ类污水排放指标变化不大外,国家加大了对Ⅰ类和Ⅱ类污水排放指标中BOD5、CODCr、色度、悬浮物、氨氮、苯胺类、二氧化氯等指标的排放限定。
而印染废水水质一般平均CODCr值为800~2000 mg/L,色度为200~800 倍,pH值为10~13,BOD5/CODCr为0.25~0.40,因此印染废水的达标排放是印染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3]。
目前,染料主要是以芳烃和杂环化合物为母体,并带有显色基团和极性基团,结构日趋复杂,性能也越来越稳定,这给印染废水的处理带来了更大困难。
酞菁功能化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2 0 1 3年 1 1月
杭 州 师范 大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H a n g z h o u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Vo 1 . 1 2 No . 6
NO V .2 O1 3
酞菁 功 能化 纤 维 素 纳 米 纤 维 的 制 备 与表 征
陈世 良 , 胡文昱 , 吴金 彪 , 林 玉光 , 杨 峰 富
( 杭 州 师 范 大 学钱 江 学 I E, 浙江 杭州 3 1 0 0 3 6 )
摘
要: 通 过 静 电纺 丝技 术 制 备 乙 酸 纤 维 素 纳 米 纤 维 , 经水解 、 氧 化 处 理 后 将 四 氨 基 钴 酞 菁 共 价 固 定 于 纳
米纤维 表面 , 制 备 得 到 酞菁 功 能 化纤 维 素 纳 米 纤 维 .通 过 场 发 射 扫 描 电子 显 微 镜 和 紫 外 可见 漫 反射 光 谱对 纳 米 纤 维进 行 表 征 .利 用 单 因 素法 研 究 酞 菁 的 最 佳 固定 量 , 结果 表明 : 氧化温度 3 O℃ , 高 碘酸钠浓 度 2 5 mmo l / L, 氧 化 时间 7 h , 四 氨基 钴 酞 菁 溶 液 浓 度 2 0 mmo l / I 时, 纳 米 纤 维 表 面酞 菁 固 定量 达 到 3 6 5/  ̄ mo l / g .
5 4 0
杭 州 师范大 学学报 ( 自然 科学 版)
2 0 1 3 伍
N a l O
. - - 4 - - -
图 1 酞菁功能化纤维素纳米纤维 ( C o P c - N F ) 的 制 备
纤维素功能化研究的新进展Ⅱ.纤维素功能化的新型溶剂
纤维素功能化研究的新进展Ⅱ.纤维素功能化的新型溶剂功靓;卓小龙;沈青【摘要】文章是<纤维素功能化的研究新进展Ⅰ.氧化功能化改性>的续篇,介绍近年来在纤维素功能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纤维素的新型溶剂及溶解机理.【期刊名称】《纤维素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0(018)001【总页数】9页(P70-78)【关键词】纤维素;溶剂;可溶纤维素中间体【作者】功靓;卓小龙;沈青【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6.11天然纤维素分子有较高的结晶度,分子间和分子内存在大量的氢键,这使得它不溶解于普通溶剂,即加工性能较差。
至今黏胶纤维仍然在再生纤维素生产领域占有主导地位。
粘胶工艺虽然可以生产出理想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但生产过程复杂,工艺难以控制,占地面积及消耗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废水,污染极其严重,因此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上世纪90年代发现了新型的纤维素溶剂,因而促进了对纤维素功能化途径的研究。
纤维素为一种线性同质均聚物,它是D-吡喃式葡萄糖酐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长链状大分子,属半刚性高聚物,其分子式见图1。
纤维素的溶解破坏了高度组织化的、围绕在单个葡聚糖链周围的氢键。
溶解可依靠物理溶解(非衍生化溶剂)与衍生化溶解(衍生化溶剂)来实现[1]。
后者溶解纤维素的机理实际上是通过共价键,特别是那些水解稳定性较低的共价键引入新的官能团,形成纤维素中间体。
将纤维素大分子溶解在惰性有机溶剂中,通过分离这些中间体或合成相类似的化合物,可进行纤维素的均相化学改性。
纤维素中间体与真正的纤维素衍生物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2],但可将纤维素中间体定义为水解不稳定的纤维素质,它可以从衍生溶剂中分离提取得到,也可以人工合成相似的化合物[3]。
图2为纤维素溶解后功能化的流程图,其中溶剂主要分为衍生化溶剂和非衍生化溶剂两大类,每大类的溶剂又细分为水溶性的和非水溶性的。
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引言现今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有限存储量以及它们的生产队地球和人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促使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高分子材料得以大力发展。
其中,尤以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和木质纤维素的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最引起世界各国的兴趣和关注,这主要是由于这一天然资源廉价易得,既可以收获又可能再生,且具有生物可降解特点。
早在100年前,纤维素纤维(如铜氨和粘胶纤维)就已得到了发展。
过去的6年间,全球纤维素纤维生产年平均增长率在3.5%。
2008年纤维素纤维产量达330万t,其中短纤维300万t,长丝纱37万t。
2008年粘胶纤维产量254.49万t/a,主要产区在亚洲,约占世界粘胶纤维产量的80%,欧洲占17%。
中国是粘胶纤维最大的生产国,约占全球产量的47%。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全球性的认识,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研究得到了重视。
功能化纤维是指具有吸附、分离、螯合、吸水、吸油、吸烟、导电、导光、光变色、远红外蓄热、蓄光、散发芳香、生物体吸收、生物降解、抗菌消臭、释放负氧离子、光催化、发光和纤维超微细带来的新功能等一大类纤维的总称,当纤维中兼有多种功能,称之为多功能纤维。
目前已商化的功能纤维品种有21种:中空纤维分离膜、活性炭纤维、离子交换纤维、金属螯合纤维、超吸水纤维、吸油纤维、吸烟纤维、芳香纤维、森林浴纤维、负离子纤维、光催化纤维、光变色纤维、蓄光纤维、远红外蓄热纤维、发光纤维、光导纤维、导电纤维、抗菌消臭纤维、生物体吸收纤维、生物降解纤维和纳米纤维。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印刷行业、纺织工业等不断发展的同时,世界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染料的使用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富有色彩,同时废水的排放危害着我们的环境,危害我们的生命。
酞菁作为一种着色剂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印刷和纺织行业,近年来,金属酞菁因其结构特点在作为催化剂应用上也被广泛的研究,能够催化包括加氢反应、氮氧化物的还原反应等数10种有机反应,在催化氧化脱硫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负载酞菁纤维素纤维的消息性能及机理
要有极低的浓度就会使人感到不快 , 重影 响着人 严
们 的生 活 质 量 。 因此 , 须 想 办 法 除 去 它 。按 照 消 必 臭 原理 , 用 的 消 臭 方 法 有 感 觉 消 臭 法 、 理 消 臭 常 物
法、 化学消臭法 、 生物消臭法 、 人工酶仿生消臭法等。 本 文模 拟 血 红 素 C 的结 构 , 成 了 金 属 酞 菁 化 合 合 物 l- 并 将 其 负 载 到 纤 维 素 纤 维 上 , 究 其 对 甲 1 2, J 研
纺织 学报
第二 十三 卷
第六期
・5 ・2 】 4 1【3
2 2 纤 维 .
为缓 慢 , 9 mi 吸 附 基 本 达 到 平 衡 , 臭 率 为 约 0 n后 消
维普资讯
【2 ・ 0 2 】4 ・ 5
20 年 1 02 2月
负 载 酞 菁纤 维 素 纤 维 的消 臭 性 能 及 机 理
余 志 成 陈 文 兴 陈 海相
( 浙江工 程学 院, 杭州 ,1 0 3 30 3 )
摘 要: 模拟血红素 C结构 , 合成金属酞菁化合物 , 并将 其负载到粘胶纤维上 , 研究金 属酞菁化合物对 甲硫醇 、 氨气、 甲胺 的消臭 三 性 能 及 消 臭机 理 。 关键词 : 金属酞菁化合 物 消臭性能 机理 纤维素纤 维 中 图 法分 类 号 : 、1 2 4 1S 0 .4 文献标识码 : A
的浓度( . f, 】 Ow. E 为处理后溶液 的光密度 ,o ) E 为处
理前 溶 液 的光 密度 。 134 纤 维 消 臭 性 能 的测 试 .. 在 5 的 三 角 烧 瓶 L
中 , 吊 2 待测纤维 , 悬 g 注入一定量 的气体 ( 甲硫醇、 三甲胺 、 氨气 )密闭。用气体检知管 ( , 日本 ) 每隔一 定时间测定烧瓶 中气体 的浓度 。 135 催 化 活性 的测 试 金 属 酞 菁 ( 、 、 ) .. 钴 铁 铜 对 甲硫醇 的催化 氧化 能力 , 考文献 [ ] 参 1 的方法进行 测定。具体方法如下 : 在恒温条件下 , 将一定浓度 的 甲硫醇在密闭体系 中与金属酞菁化合物进行反应 , 设定搅拌速度 , 通过测定滴定管上氧气 的消耗量 , 来 表 征钴 、 、 酞菁 对 甲硫 醇 的催 化 氧化 能 力 。 铁 铜
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的共固定化及其应用
a
and
the temperature below
a
50"C.The
concentration of 2%had
a
pH of 3.5,it Was completely
7.0,and
insoluble at
a
pH lower
than
4.4.The
precipitate of carrier
could be dissolved again at
到固定;载体浓度大于2%时,载体对酶的过度包埋引起酶失活。EDC能够提高 固定化酶的耐用性,但EDC浓度超过0.1%时会造成酶失活。
(3)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中的绝大多数酶组分(除葡聚糖内切酶和部分葡
聚糖外切酶)的等电点大于这两种酶的最适反应pH(4.8),酶解时能与载体形
成离子吸附,此外,酶蛋白与载体还能够在缩合反应作用下形成共价结合。
Master
of Science
By Zidong XU
Supervisors"Prof.Yelian
MIAO
June 20lO
摘要
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纤维素纤维负载钴酞菁对活性染料X-3B的降解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第4期,2015年7月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S c i -T e c h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V o l .33,N o .4,J u l .2015文章编号:1673-3851(2015)04-0503-05收稿日期:2014-10-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33006)作者简介:张冉(1988-),男,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功能性纤维材料。
通信作者:陈文兴,E -m a i l :w x c h e n @z s t u .e d u .c n 纤维素纤维负载钴酞菁对活性染料X -3B 的降解张 冉,吴 杰,吕汪洋,陈文兴(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8) 摘 要:利用纤维素纤维通过共价键负载氨基钴酞菁,制备出具有催化功能的纤维素纤维(C o T D T A P c -F )。
选择活性染料X -3B 为模型底物,环境友好的双氧水为氧化剂。
研究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 D B S )的S O -3的“P u s h ”效应对C o T D T A P c -F /H 2O 2催化体系具有促进作用。
此外探索了p H ,H 2O 2初始浓度、温度等对催化体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一定量的S D B S 能够有效地促进C o T D T A P c -F /H 2O 2体系催化氧化降解染料的效率,在中性到碱性p H 范围内,升高温度和增加H 2O 2都能够有效提高催化活性;无机盐N a C l 的加入对催化活性没有影响;此外催化剂多次循环使用后其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关键词:纤维素纤维;钴酞菁;催化氧化;表面活性剂S D B S ;活性染料中图分类号:T Q 032.41 文献标志码:A 0 引 言金属酞菁是18π电子共轭芳香大环结构,类似于卟啉由四个对称的异吲哚单元组成[1-2]。
纤维素共价固定功能化酞菁【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纤维素共价固定功能化酞菁1.引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集中,在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传统方法大多是采用物理吸附使其除去或喷洒空气清新剂掩盖其臭味,但存在饱和吸附、吸附剂再生困难或不能将毒害真正消除等问题。
酞菁作为一种着色剂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印刷和纺织行业,近年来,金属酞菁因其结构特点在作为催化剂应用上也被广泛的研究,能够催化包括加氢反应、氮氧化物的还原反应等数10种有机反应。
但此类催化反应大多数是在均相溶液中进行的,不利于催化剂的重复使用,且此类酞菁容易聚集,影响其催化效力。
将金属酞菁负载到纤维素纤维上制备一类高分子催化剂,可以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良好的催化作用下将其所含有害气体除去,而且还发现将钴、铁酞菁按等物质的量混合负载到纤维上具有比单一酞菁更高的催化活性。
所以如何将酞菁负载于纤维素表面,优化固定条件的研究非常重要。
酞菁是一种具有18个电子的大共轭体系的化合物,它的结构非常类似于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卟啉,但是,与在生物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卟啉不同的是,酞菁是一种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1928年,Scottish染料厂的Grangemouth车间在大量的由邻苯甲酸酐制备邻苯二甲酰亚胺的过程中,由于玻璃管道破裂使反应直接暴露在钢制的管道外壳中,人们惊奇的发现,在白色的邻苯二甲酰亚胺中产生出一些兰色的杂质。
由于这些杂质的具有鲜艳的颜色,而且对空气甚至酸碱的高稳定性,所以后来人们将其分离出来做为一种染料。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纤维具有价格相对较低、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好等优点。
因此,在制备负载型催化剂时,纤维素纤维是催化剂载体的一种理想选择,可以将催化剂负载到纤维素纤维上制成负载型酞菁催化剂。
酞菁的难溶性本是它的一个弱点,但我们利用了酞菁的难溶性,分别用1mol/L的盐酸溶液和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洗反应混合物,经多次实验发现,反应混合物中的无机盐部分易溶于盐酸,有机杂质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经过滤就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氨基酞菁[6]。
催化型纤维素膜的制备
催化型纤维素膜的制备作者:倪书源来源:《商情》2012年第30期【摘要】本论文首先合成了四氨基钴酞菁,将酞菁共价固定于纤维素膜表面,制备得到一种异相新型催化剂材料。
将乙酸纤维素膜作为载体,采用丙酮溶剂和乙酸纤维素配比来制得乙酸纤维素溶液,从而制成膜。
研究了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对负载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钴酞菁,醋酸纤维素膜,负载1.研究背景酞菁是一种黑色、深蓝色或紫色的晶体,它耐酸、碱、热,常被用作搪瓷、塑料、漆布、橡胶制品的染料。
1933年,Calvin等首先采用酞菁及其含铜的配合物作为催化剂进行分子的活化和氢交换反应。
从此以后,人们对酞菁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催化性能逐渐关注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该类催化剂在分子识别、磁性材料、催化剂及其它高新技术领域方面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金属酞菁关于氧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其也是酞菁作为催化剂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纤维素是资源最为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是可再生的有机资源。
在植物界中纤维素的总量约达26*10吨。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可生产纤维素1000亿吨,但目前仅有200万吨纤维素用于纤维素纤维生产,占总产量0. 002%。
常温下,纤维素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如酒精、乙醚、丙酮、苯等,它也不溶于稀碱溶液中。
因此,在常温下,它是比较稳定的,这是因为纤维素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在一定条件下,纤维素与水发生反应,反应时氧桥断裂,同时水分子加入,纤维素由长链分子变成短链分子,直至氧桥全部断裂,变成葡萄糖。
纤维素柔顺性很差,是刚性的,因为(1)它分子有极性,分子链之间相互作用力很强;(2)纤维素中的六元吡喃环结构致使内旋转困难;(3)其分子内和分子间都能形成氢键特别是分子内氢键致使糖苷键不能旋转从而使其刚性大大增加。
2.纤维素膜的应用由醋酸纤维素制成的膜具有高效、抗污染、应用广泛等特性,用作膜分离材料有其自身的优势,如原料丰富,便宜易得,这些都为其在膜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膜进一步深入研究后,有望应用于类似含染料废水的处理。
Ti表面共固定肝素和纤连蛋白分子:复合生物功能化的实现的开题报告
Ti表面共固定肝素和纤连蛋白分子:复合生物功能化的实现的开题报告题目:Ti表面共固定肝素和纤连蛋白分子:复合生物功能化的实现背景和意义: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成功开发具有高效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功能的材料对于促进诊断和治疗进程至关重要。
共价结合技术是一种多功能的表面改性技术,有助于在材料表面固定生物分子以实现物质传输及生物分子识别等生物功能。
肝素和纤连蛋白是重要的生物分子,前者参与血凝过程的调节,后者则是参与细胞黏附和细胞外基质构建的重要分子。
因此,在材料表面共固定肝素和纤连蛋白分子,可以实现该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和细胞识别等多重生物功能。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实现肝素和纤连蛋白分子共价结合在生物惯性材料Ti表面上,形成复合材料,并评估其生物功能。
研究过程包括:1. Ti表面化学改性。
首先,利用化学方法将Ti表面羟基化处理,以利于生物分子的共价固定。
2. 肝素和纤连蛋白在Ti表面共价固定。
利用活化的Ti表面和分别具有胺和羧基的肝素和纤连蛋白进行反应,实现共价固定。
3. 复合材料的表征。
对共价固定后的样品,采用FT-IR、XPS和SEM等技术手段进行结构、组成和形貌等方面的表征。
4. 生物功能测试。
通过血液相容性、细胞沉降及细胞黏附实验等方式,评估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分子的生物识别功能。
预期成果:本研究提供一种共价固定技术,可用于将生物分子固定在Ti表面,以实现材料的生物功能化。
在实现肝素和纤连蛋白在Ti表面共固定方面,为复合生物功能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成果有望在医疗器械、生物传感器及组织工程等领域中得到应用。
纤维素研究综述(DOC)
纤维素水解研究综述1.1生物质的转化与利用生物质是指一切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
包括除化石燃料外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排泄与代谢物等。
从能源的角度,生物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是太阳能的一种储存形式;从资源的角度,生物质是地球上唯一可再生的碳资源。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物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而且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包括:织物、建材、纸张、酒精、木炭等材料和燃料。
直到今天,生物质仍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能源和材料来源,而一些发达国家也将生物质作为重要的能源补充,例如:在瑞典和芬兰生物质占到其总能源消费的17.5%和20.4%。
进入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利用技术的成熟,化石资源逐渐取代生物质,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原料基础,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19世纪中期,美国90%的燃料供给来自于生物质,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局面彻底改变了,化石资源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化石资源的肆意开采和大量使用不仅造成了化石资源的短缺,更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人类在享受社会进步成果的同时也在承受着工业文明的“后遗症”。
进入二十一世纪,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迫使人类重新回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并且将目光重新投向曾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物质资源。
然而原始的粗放式的生物质利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类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以现有的生物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借鉴化石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提出生物质综合利用的可行性路线,发展新型高效的生物质利用技术,从而实现生物质替代化石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
1.1.1生物燃料简介生物燃料顾名思义就是指由生物质转化得到的燃料,包括: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丁醇、生物质热解油、生物质颗粒、木炭、沼气、H2、合成气(CO+H2)以及由合成气制备的甲醇、高级脂肪醇、二甲醚和烷烃等。
按照生物燃料生产原料的来源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第一代生物燃料和第二代生物燃料。
新型酞菁基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新型酞菁基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及结构表征施笑笑;李恒德;任世斌【摘要】基于均苯四甲酸酐及铜存在下聚合生成酞菁基多孔共价有机骨架的SYL-COF-1,并采用红外光谱(IR),热重(TGA),扫描电镜(SEM)进行表征分析.该方法为一步聚合,简单易行,实验结果说明该骨架化合物含有酞箐结构单元,从热重分析及扫描电镜可以看出该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热稳定性及微孔结构.【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9(045)002【总页数】2页(P1,7)【关键词】加热聚合;酞菁基多孔聚合物;结构【作者】施笑笑;李恒德;任世斌【作者单位】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浙江台州 317000;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浙江台州 317000;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浙江台州 3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121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s)又称配位聚合物材料,是一种由有机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形成的一类新型高分子骨架结构[1]。
COFs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和表面积,晶体密度小,且可通过调控有机单体改变孔道结构和化学特性,热稳定性好,是非常有潜力的储氢材料。
其中,酞菁基多孔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因其独特的单体结构及性能在共价有机骨架材料中脱颖而出。
本文报道的新型酞菁基多孔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s)采用模板法进行聚合。
从微观组成角度分析,酞菁为一类由8个氮原子、8个碳原子组成的16中心18π电子的芳香共轭体系形成的大环共轭配合物。
从宏观功能性角度分析,酞菁具有色泽鲜艳,着色性优异,良好的化学热稳定性,优异的光电性能。
酞菁类化合物除了可以作为传统的染料之外,它很早就作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敏化剂。
同时酞菁化合物的大环可以配位铁、铜、钴、铝、镍、钙、钠、镁、锌等金属元素离子,来获得不同能级的金属酞菁化合物,可以有效地提高产物的性能,提高产物的光电转换效率。
本实验应用模板法,在高温加热下,以尿素、均苯四甲酸酐、氧双邻苯二甲酸酐、二水合氯化铜为主要原料,钼酸铵、氯化铵为催化剂,合成三种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肽菁配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题目任务书 纤维素共价固定功能化酞菁二、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指明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大体上可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和论述该主要问题的具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任务:金属酞菁衍生物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而具有优良的催化氧化性 能,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
本实验首先合成酞菁化合物,再制备纤维素薄膜,然后 采用直接将金属酞菁衍生物负载到纤维素上的方法,制备得到一种金属酞菁负载纤 维催化剂。
本文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酞菁衍生物中的金属元素的 含量,从而根据金属元素的含量换算出金属酞菁在纤维素纤维上的负载量。
主要内容包括: (1)合成外环有氨基官能团的金属酞菁化合物 (2)以乙酸纤维素原料制备薄膜,通过水解得到纤维素薄膜,并对其进行氧化 处理使其表面形成功能化基团。
(3)通过共价键的方式将酞菁固定于纤维素纤维表面,制备得到一种负载型的 催化剂。
(4)考察各反应条件对负载量的影响。
三、起止日期及进度安排起止日期: 2010 年 11 月 8 日 至 2011 年 4 月 18 日进度安排: 序号时间1 2010.11.08 至 2010.11.182 2010.11.21 至 2010.12.233 2011.12.26 至 2011.01.104 2011.01.10 至 2011.01.245 2011.02.19 至 2011.03.106 2011.03.15 至 2011.3.317 2011.04.15 至 2011.04.18内容 文献的查阅与实验方案制定 完成开题报告、英文翻译和文献综述合成四氨基金属酞菁 完成纤维素薄膜的制备与固定 完成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固定量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完成论文初稿 修改毕业论文,最终完稿四、推荐参考文献(理工科专业应在 5 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 8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 2 篇。
) 3. 沈永佳,酞菁的合成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 第一版. 4. 姚玉元,陈文兴,吕素芳.催化纤维的制备及催化性能[J] .纺织学报,2007,28(4):5-7 5. 陈文兴,陈世良,吕慎水,等.负载型酞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氧化苯酚[J].中国科学, 2007,50(3):379-384. 6. 殷焕顺.易溶性金属酞菁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学位论文.湖南:湘潭大学,2004 [5] B. Kippelen, S. Yoo, J. A. Haddock, B. Domercq, S. Barlow,B. A. Minch, W. Xia, S. R. Marder and N. R. Armstrong,in Organic Photovoltaics: Mechanisms, Materials, and Devices,ed. S. sariciftic and S. Sun, CRC Press, Boca Raton, FL,2005. [6]F. Armand, H. Perez, S. Fouriaux, O. Araspin, J.-P. pradeau,C. G. Claessens, E. M. Maya, P. Va´quez and T. Torres, synth.Met., 1999, 102, 1476; Z. Wang, A.-M. Nygrd, M. J. Cook andD. A. Russell, Langmuir, 2004, 20, 5850.外文资料翻译(译文不少于 2000 汉字)1.所译外文资料: ① 作 者 : ZhenGangWang, LingShu Wan, ZhenMei Liu, XiaoJun Huang,ZhiKang Xu ②书名(或论文题目):Enzyme immobilization on electrospun polymernanofibers ③出版社(或刊物名称或可获得地址):journal homepage: ④出版时间(或卷期号):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 Enzymatic 56(2009) ⑤所译起止页码:189–1952.译成中文:酶固定于纳米纤维的表面摘要:酶固定化吸引了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持续关注。
固定化酶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的支持。
纳米支持被认为是可以保留其 催化活性的,以及其固定酶效率高的程度。
静电纺丝提供了一个简单而灵活制作 纳米纤维的支持的方法。
相比其他纳米支持(如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纳米 纤维支持有许多优势以及其高孔隙度和互联等优点。
本文主要讨论了作为酶固定 化纤维的最新进展两种不同方法,表面附着和封装。
表面附着是指表面附着吸附 或共价键的酶附着在原始的或修改过的纳米纤维。
封装指静电的酶和聚合物混合 体。
我们做了详细的比较这两种固定方法和其突出的鲜明特点。
酶的固定化的生 物传感器,生物燃料电池和生物催化剂开发静电纤维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1.简介近几十年来,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吸引性和有趣的应用非常重视。
一 维纳米材料通常的形式是纤维,线,棒,带,管,螺旋,或环。
它们可以由各种 方法产生。
其中,静电纺丝似乎是最简单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可以制造长度特别 长的纳米纤维,直径均匀的成分多样化的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的这些独特功能可 以应用在许多方面,如模板,钢筋,过滤,催化,生物医学和制药应用,电子和 光学设备。
特别是在生物催化领域,纳米纤维静电显示鲜明特点和优势。
酶是众所周知,具有高度的专一性的绿色催化剂。
涉及基板之间的专一性(底 物专一性),分子类似部分(区域专一性),和(立体专一性)光学异构体部分。
温和 酶的专一性可以较高效率的应用于药学剂合成、食品加工、生物制造、生物降解 过程、蛋白质消化以及蛋白质组学分析。
然而,酶的应用受到他们的不稳定和不可重复的限制。
酶的固定化在一定的程度是一种克服这些限制的有效方法。
首先, 多点连接的支持可以限制在不友善的环境不良酶蛋白构象变化。
二,不溶性支持 可再生极容易溶解酶。
该固定化的结果,包括固定化酶的性能,极大依靠性能的支持,通常被称为 物质的类型,组成和结构等方面的属性。
到目前为止,不同的纳米材料已被用来 作为支持,如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管,纳米粒子和纳米纤维的制备。
因为其极高 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可提供高效率的固定化以及酶稳定大的比表面积。
然而,一 些纳米材料的缺点,是很难克服的。
例如,介孔硅胶酶分子通常在范围内表面扩 散,这限制了酶的扩散,降低了酶的活性。
纳米粒子和纳米管是众所周知的能降 低传质的限制,但他们的分散和回收都比较困难。
相反,静电纺丝有很大的潜力 来克服这些问题,并可能对酶固定化的支持。
简言之,其有作为优秀的支持纳米 纤维的资格,是因为:(一)对多种聚合物可静电,满足不同要求的支持,(二) 高孔隙度和静电支持互联赋予了质量低阻碍他们转让,以及(三)纳米纤维表面可 以进行修改,以改善酶的活性。
虽然每个纳米纤维提供了托管酶表面,通常是随 机排列的纤维形成一个集无纺布和重用网(或膜)。
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纺膜也 被探讨的过滤器。
这种酶固定化纳米纤维膜具有生物催化和分离的功能,同时一 般是作为酶膜生物反应器。
在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也允许其孔隙 率,因为这些纳米纤维膜。
回顾与总结的几个不同的纳米结构固定化酶的应用支持。
本文的重点是纳米 纤维静电支持,描述了纳米纤维表面(原始和修改)和酶固定化方法(表面附着和封 装)的作用。
这些酶的固定化纳米纤维膜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2.纳米纤维的固定化酶的封装对纳米纤维酶的封装可以通过直接合作的酶(有机或无机材料)等组成静电。
大多数蛋白质只能溶解于水介质。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聚合物为配合酵素都必 须溶于水,使他们能与酶的齐次解苯酚。
这会减少溶液纺丝制作的表面张力,这 是一种纳米纤维制备方法。
目前常用的聚合物包括聚乙烯醇,聚环氧乙烷(PEO) 和聚 N -乙烯基- 2 -吡咯烷酮(PVP)的。
这些聚合物在商业上有公平的价格,呈现 出的良好的亲和力的酶。
此外,PVA 和 PEO 的有不同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能与蛋白质形成次要键合,可解离氢键分子(蛋白质,壳聚糖,等),使之更加容 易生物大分子静电。
静电方法提供了一种简单的途径固定到纤维酶,使酶量可大幅高(高达50% 的纤维)。
有了这些特点,酶固定化纤维可直接应用于生物传感器酶电极的制作。
这些传感器出现了一些如检出限低,反应速度快的共同特点,尽管他们在性质上(葡萄糖氧化酶和脲酶分别在纤维内)有区别。
所谓制造的生物传感器可提供了另 一种,电极可轻易剥去再生利用的纳米纤维网。
尽管有上述的突出特点,但封装方法还有几个缺点: (1)这种酶的分子不仅嵌入到纤维,而且也驻留在表面,这通常会导致酶的测量 过程中的损失和储存。
(2)由于酶分子大多的纤维毛细孔内是密闭,基材的无障碍的酶被抑制。
(3)静电的材料仅限于少数几种酶。
即使从均相溶液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与珠仍 在形成。
当纳米纤维在水溶液中浸泡,导致水溶性纳米纤维膨胀和瓦解,在酶渗 漏,热稳定性和可重用性差造成的。
(4)代表性的生物催化纤维连接趋于减少固定化酶的活性,但它通常是为增加肢 体封装用酶的稳定性。
一方面,交联可降低孔隙率(其中纤维),这限制了基板无 障碍酶的活性位点。
另一方面,交联本身的损害酶的活性位点。
3.展望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已被证明是优秀的固定化酶支持,因为他们可以提供大的 表面积与体积比,孔径适合蛋白质分子尺寸,功能化表面,互动或附件多个站点, 低传质限制。
然而,这个问题的研究仍然局限在少数,因为仍处于大规模应用的 问题。
首先,纳米纤维仍然难以批量制造,尽管多个喷丝板已经制定出来。
其次, 很少工具可以用来评估对固定化酶的纳米纤维表面效果的行为。
不过,基于其独 特的优势,人们仍然可以预期,由此产生的生物催化材料将启用新的和扩大在实 际应用中使用的酶,如生物传感器,生物修复,生物燃料电池和生物转化。
开题报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纤维素共价固定功能化酞菁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酞菁是一类由 8 个 N 原子、8 个 C 原子组成的 16 中心 18π电子的芳香共轭 体系的大环共轭配合物。
它具有颜色鲜艳、生产成本较低、着色性优异、良好的 光、热及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光、电性质,在可见光区有较好的吸收以及分子结 构的可调节性。
除了用作传统的染料和颜料外,酞菁类化合物很早就被用作太阳 能电池中的光敏化剂。
同时酞菁环内有 1 个空穴,可以容纳铁、铜、钴、铝、镍、 钙、钠、镁、锌等金属元素,并结合生成金属配合物。
通过改变不同的金属离子 可以获得不同能级的金属酞菁化合物,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