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华版)语文园地二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反思)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学会立体、多面地评价作品人物。

2.学习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表达情感。

3.了解中外文学语言的差异,感受文字的魅力。

4.积累诗句名句。

5.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交流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1.提高阅读兴趣,学会立体、多面地评价作品人物。

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情达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迥异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又是怎样评价我们课文中出现过的人物呢?请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二、回顾课文内容,多角度评价人物1.回顾所学课文,了解其中的主要人物。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写的长篇小说。

课文梗概是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畜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故事。

课文节选部分则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慢慢适应岛上孤独的生活,学会生存的过程。

《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节选部分写了主人公尼尔斯被变成小狐仙后到骑上自己家中的雄鹅旅行前的故事。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

本课节选的是“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一精彩片段,写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2.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是如何获得这些感受的?(1)鲁滨逊是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有坚毅的精神和英雄本色,有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意志极为坚强、生活信念十分执着、务实肯干、勤于创造的人。

(2)尼尔斯原来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不爱学习、懒惰任性、爱捉弄小动物,变成小狐仙后,在骑鹅旅行的途中经历了许多的锻炼和磨砺,从动物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点,改掉了身上的毛病,成了一个好孩子。

(3)汤姆是个聪明好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

《语文园地二》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二》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
-如《背影》中,学生需要理解父亲送别时的心情。
c.写作中的创意发挥:学生在运用比喻和拟人时可能缺乏创意,需要教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示例,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句子。
d.诗词创作的合作与沟通:学生在集体创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需要教师指导协作技巧。
-例如,如何分配任务、如何整合各自的想法等。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语文园地二》的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诗词教学的魅力和挑战。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们对古代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存在着一些理解和表达上的困难。
首先,我注意到在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方面,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诗词的美,但有时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这种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出来,比如通过绘画、音乐或写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词创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的基本概念、意境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词的美,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例如,《登鹳雀楼》中“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壮阔景象,《咏鹅》中“曲项向天歌”的生动形象。
b.现代文阅读技巧:通过分析《背影》,学生能够掌握细节描写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如《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父爱的深沉。
c.写作技巧的运用: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韵律和节奏,我会通过朗读和示范来帮助大家理解。

语文园地二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二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二(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课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主要包括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训练三个部分。

古诗词鉴赏选取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用词、韵律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现代文阅读选编了一篇记叙文《草原小木屋》,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主题。

作文训练则是围绕“我的梦想”这一主题,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 通过阅读《草原小木屋》,培养学生对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指导学生围绕“我的梦想”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登鹳雀楼》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2. 《草原小木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理解。

3. 学生写作时的思路拓展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PPT课件。

3. 黑板、粉笔。

4. 学生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梦想”的理解,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2. 古诗词鉴赏:- 介绍作者背景,解读《登鹳雀楼》。

- 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用词、韵律等。

- 引导学生背诵诗词,感受其韵律美。

3. 现代文阅读:- 介绍《草原小木屋》的背景,引导学生阅读。

- 分析文章内容、人物形象、主题等。

- 讨论文章表达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

4. 作文训练:- 讲解写作要点,指导学生构思。

-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 选读优秀作文,进行评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1. 古诗词鉴赏:列出《登鹳雀楼》的重点词句,分析其意象、意境。

2. 现代文阅读:列出《草原小木屋》的关键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主题。

3. 作文训练:列出写作要点,提醒学生注意。

作业设计1. 背诵《登鹳雀楼》。

2. 总结《草原小木屋》的主题,写出自己的感悟。

3. 围绕“我的梦想”写一篇作文。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教学目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部分。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了解相关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园地》,我们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1. 知识与技能: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语文园地》,探索第二单元的魅力。

你们准备好跟我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了吗?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我们要像认识新朋友一样,记住这些字词的模样,了解它们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自如。

学习文本中的精彩句式和表达方式。

通过反复朗读和感悟,学会如何把这些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这对于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都有很大帮助。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通过学习课文中的情境,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体验生活的美好。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滴,用文字去记录我们的成长故事。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

例如如何准确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如何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等。

我们将通过小组讨论、老师讲解等方式,共同攻克这些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情境导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也会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情境,增强学习效果。

2. 过程与方法:我们先要研读课本中的“语文园地”内容让同学们先自主预习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不理解的地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语文园地》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本读本,也是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必修书籍之一。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文园地的作用不可忽视。

本次教案将对《语文园地》六年级第二册进行解读,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语文园地》。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 熟悉《语文园地》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内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本中的词汇和句子。

2. 了解传统文化,做好相关知识的铺垫。

3.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思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传统文化。

2.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

2. 案例分析法。

3. 互动答题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资治通鉴1.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资治通鉴这本书的出版背景,作者,写作时间等相关知识,为进一步讲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2. 读一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回答问题:(1)《资治通鉴》是一本什么样的书?(2)《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3)《资治通鉴》的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4)《资治通鉴》收录了什么内容?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子,例如“编年体”等专有名词。

4. 分小组讨论,学生们就什么是编年体以及其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第二课:大雪红梅1. 教师向学生介绍“大雪”的时间、特点等相关知识,为后续分析文章内容做好准备。

2. 学生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2)文中“大雪红梅”这一搭配有什么意义?(3)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例如拟人、比喻、象征等,学生们通过阅读分析体会其中的美感。

第三课:诗经1. 教师向学生介绍诗经的背景、起源、代表作品等相关知识,为分析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2. 学生们分组,每组选择一篇诗经进行朗诵和解析,进一步深入了解诗经文化。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精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能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4、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学习重难点1、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2、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语文园地》。

二、学习“交流平台”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书中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吧!2、(出示图片)用一两个词来评价这三个人物。

过渡: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走进外国文学作品,去感受人物的魅力呢?3、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⑴交流: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教师归纳:充满虚荣心的汤姆。

⑵从这部小说的其他情节中你还能读出怎样的汤姆?引导学生从小说情节中找出具体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⑶师总结归纳:阅读文学名著,可以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4、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⑴认真读句子,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桑娜?⑵你还能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人物描写吗?预设:“总的说来……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从这段心理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鲁滨逊强大的内心和坚强的意志。

⑶总结归纳: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特点。

5、出示段落:“尼尔斯心里想:……他们会伤心的。

”⑴交流: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尼尔斯?⑵总结归纳: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我们要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不能以偏概全。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理解并积累谚语。
思维能力: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语言能力: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审美创造:理解积累谚语。
教学
内容
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理解并积累谚语。
四、日积月累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出自《增广贤文》。解释: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告诫世人读书不可囫囵吞枣,而应该用心。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出自《增广贤文》。这句诗的意思为别以为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不要以为只有你行,也有比你更强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出自《增广贤文》。解释: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二、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要求大家在阅读名著时,对文中人物作出多角度的评价。
读名著时,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可以对书中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作出评价。由于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所以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例如,读《骑鹅旅行记》时,抓住尼尔斯、鸡群、大黑猫和牛群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可以体会到尼尔斯是一个经常欺负小动物,喜欢搞恶作剧的,淘气、调皮的坏孩子。但读到“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时,又可以体会到尼尔斯是一个热爱家庭、关心父母的好孩子。
三、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5篇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篇1教材分析:位于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美丽神奇的五彩池绚丽斑斓,作者用生动明快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色彩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更使得五彩池成为了我们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地方。

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收集五彩池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但他们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六年级学生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及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出五彩池景美情美语言文字更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感悟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姿,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看五彩池图片,整体感知五彩池。

2.紧抓“五彩池的神奇”,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五彩池的美。

3.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的原因。

4.充当小导游,为五彩池写一段广告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l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读划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媒体辅助给学生充分创设的语言情景,从而体会到五彩池的景色美文字美。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含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含反思)
4.教师小结: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以及表示程度的句子写得比较好。这样的句子不仅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而且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样的句子,我们在习作中可以多借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日积月累
1.古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总结了许多名言警句,直到今天仍对我们的言行有指导意义,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学习。
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理解句意。
(1)“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功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出自明朝时期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意思是别以为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出发得更早的人。引申为:不要以为只有你强,还有比你更强的。
饿 安静 厚 盼望 喜欢
三、布置作业
1.评价最近读过的一本书中的一个人物。
2.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某人遇到困难时的样子。
第二课时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一、词句段运用——修辞的妙用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例句。自读句子,对比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2.小组交流,指名答。
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
教学建议:语文园地中需要积累的语文知识,只理解还不够,还应该贴近生活。所以,教学词句段的运用部分时,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反复地训练,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会运用。
鲁滨逊:他充满了探索和冒险精神。因向往海外的天地,他放弃安逸而平庸的生活毅然远行,及至获得成功,亦不肯停息。虽然流落于无人的荒岛28年,但却靠双手在艰苦中赢得了生存的权利。他坚信人的聪明才智及劳动能战胜任何困难。这个信念使他终于成了生活的主人、荒岛的征服者。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语文园地二中的新词汇和成语;能准确描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词汇学习:教授语文园地二中的新词汇,包括词义、用法,并通过例句加深理解。

2. 成语学习:讲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让学生通过例句学会正确使用成语。

3. 课文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

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或创造性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新词汇和成语的学习与运用;课文的深入理解。

2. 难点:成语的正确使用;写作中的思维拓展和表达准确。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2. 学具:学生需准备笔记本、文具,用于记录重点和做笔记。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知识学习:讲解新词汇和成语,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3. 课文分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和事件。

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词汇:列出重点词汇,附上词义和例句。

- 成语:展示成语及其含义、用法。

- 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标注重点段落。

作业设计1. 词汇练习:用新学的词汇造句。

2. 成语运用:用成语编写小故事。

3. 写作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 教师需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

- 学生应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期望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正确的价值观。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二》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二》
第二单元
课题
语文园地二
课时
2课时
课型
基础练习课




“一主”教材:语文园地二。




1.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从中学会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3.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想想哪个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
出示学习单小组交流学习
课文
人物评价
评价依据
2.小组派代表交流。
预设1:在我眼里,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孩子,同时他又很有趣,还有点儿虚荣心。从小说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他的这些特点。
预设2:我会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之前学习《穷人》,读到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我想,她是多么温柔善良而又勇敢啊!
(1)同学们,本单元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就是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把这种方法复习一下。请大家读课本第1句话,反复多读几遍。
(2)同桌间互相交流,找出这段话中的关键句。
(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这句话中“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村里的人们看到两个得救的孩子喜极而泣的情景,写出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4.了解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并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 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   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2.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重难点】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2.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句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读一读,找规律。

你读了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读名著时,我们可以对书中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要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人物,因为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下面的段落,说说你对人物有什么评价。

他站在镜子前面闭上眼睛,过了好几分钟才睁开。

当时他估计怪样子肯定消失了。

可是怪样子并没有消失,他仍然像刚才一样小。

从别的方面看,他和以前完全一样。

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

那些鸡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他活该……”他实在无法忍受,捡起一块石头朝他们扔了过去,并骂道:“住嘴,你们这群乌合之众!”猫稍稍睁了睁眼睛,里面射出了一道寒光。

他先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然后才说:“要我帮你的忙?是不是因为你经常揪我的尾巴?”这时男孩恼怒了。

他已经完全忘记他现在是多么弱小无力。

“怎么着?我还要揪你的尾巴!”他说着便向猫扑了过去。

男孩对猫并不示弱,反而向前逼近了一步。

这时猫突然一跃,径直朝他扑了过去,把他摔倒在地,跳到他身上,前爪按住他的胸口,对着他的咽喉张开了大嘴。

男孩感觉到猫的爪子穿过他的背心和衬衣,刺进了他的肉皮,锋利的犬牙触到了他的咽喉上。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4.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5.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6.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第一课时一、回忆人物形象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孙、汤姆•索亚、尼尔斯。

二.探究人物的评价方法(一)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2.学生归纳反馈:充满虚荣心的汤姆。

3.你还能从课文的那些情节中的找出不一样汤姆?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4.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板书:作品情节)(二)从人物描写评价人物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2.学生归纳反馈。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二》。

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通过与“交流平台”中的阅读伙伴和身边的阅读伙伴交流等方式,既从整体上把握,又留意细节,学会立体、多面地评价人物,从而提升阅读文学名著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学为中心”,运用“比较”“拓展”“合作”等学习策略,开阔学生的思维,真正落实学习目标。

分为三部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园地二的内容使学生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习写夸张句。

最后是积累《增广贤文》中的五句名言警句。

二、教学目标1.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2.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3.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从中学会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4.了解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并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学习仿写夸张性句子。

2.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我心目中,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的语言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1.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评价人物。

2.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我心目中,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的语言的巧妙之处。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够读懂要求;习作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比较困难,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分角色朗读入景体验法,同时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法,仔细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文中的情感,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园地二(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二(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2.朗读并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教学重点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教学难点朗读并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词句段运用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叫《望庐山瀑布》,现在大家来起背诵这首诗。

师:大家背的太整齐了,真是很有默契。

接下来,思考一下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适时总结)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

预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

2.出示: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师:同学们,默读一下课件上出示的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汇报。

预设:这些句子的描述都超越了客观事实,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人物或事物的情态更加生动地表现了出来3.出示:饿、安静、厚、盼望、喜欢师:请同学们选择教材中提供的字或词,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一写。

出示示例一:这摞书垒得比桌子还高,估计我一辈子都看不完。

示例二:我太饿了,我现在能吃下一整头牛。

师:选择相同词语的同学,可以进行对比,看一看夸张手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如果不得当,想想应该怎样修改。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发现这些句子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通过仿写学以致用,同时对比他人的仿写,进行取长补短地学习。

二、日积月累1.师:《增广贤文》这本书集结了各种格言、谚语,里面充满了前人的智慧,本单元的日积月累中一共有五句话,都是出自《增广贤文》这本书,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3.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4.积累《增广贤文》中关于读书、做人方面的民间谚语。

教学重难点1.学会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挑选自己喜欢的译文并说明理由。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重点)2.能结合语境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重点)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1.激趣导入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外国文学名著,那些血肉丰满、性格迥异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你又怎样评价我们课文中的人物呢?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2.自由读“交流平台”(课件出示)读名著时,我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如,在我眼里,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孩子,同时他又很有趣,还有点儿虚荣心。

从小说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他的这些特点。

我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之前学习《穷人》,读到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我想,她是多么善良而勇敢啊!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如,很多人觉得尼尔斯太淘气、太顽皮,但是当我读到他心里想“父母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我觉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一个体贴父母的孩子。

3.合作探究:回顾本单元课文,填写学习单,写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和评价依据。

人物课文评价依据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生活能力强,聪明不畏艰难能驯养动物、培育庄稼、建房……3.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方法总结。

①结合与人物相关的具体情节,尤其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具体描写,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课文,评价文中的主要人物,交流自己在平时的阅读中是如何对书中的人物做出正确评价的。

2.体会句子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体会不同风格的外国文学名著译文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效果。

4.了解并积累关于年龄的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1.掌握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

2.体会夸张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学会仿写。

3.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1.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来评价本单元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掌握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

2.体会夸张修辞手法在句中的表达效果,并学会仿写。

1.掌握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掌握夸张修辞手法的特点,学会运用夸张修辞手法。

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观察,激起学生评价人物的欲望。

导语:这三个人物形象(教师图片出示鲁滨逊、尼尔斯、汤姆·索亚这三个人物的图片。

)是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的三篇外国文学名著中的主要人物,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能不能用一两个词语分别来评价这三个人物呢?(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出示范例。

(鲁滨逊——乐观、顽强;尼尔斯——淘气、顽皮;汤姆·索亚——勇敢、机灵。

)(3)教师提出疑问:大家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评价这三个人物吗?2.师生简单交流,出示课文中描写相关人物的语段,唤醒回忆。

过渡:小说中很多地方直接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能对人物做出正确的评价。

我给大家看一段《鲁滨逊漂流记》中描写鲁滨逊的句子,大家先读一读,再说说老师对鲁滨逊的评价准不准确。

(学生读句子,交流感受。

)3.学生在本单元课文中标一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评价相关人物。

过渡:同学们也到文中去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看谁对人物的评价最准确。

4.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示例一: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语文园地二》的内容和特点。

2.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

2.教学材料:相关习题和教师备课笔记。

3.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粉笔。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语文园地二》封面,并向学生介绍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重点强调《语文园地二》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包含了各种丰富的文章和习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

Step 2:解析教材结构教师用黑板将《语文园地二》的目录和各篇文章的题目列出来,然后解释每篇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教学材料或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Step 3:讨论文章内容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每篇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情节和人物形象。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绎一些情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Step 4:小组讨论和展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和分享对不同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将他们的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和思考,并帮助他们改善表达能力。

Step 5:巩固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材料和习题,设计一些巩固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口头提问,也可以让学生书面完成相关练习。

Step 6: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以便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

四、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文章和书籍,提高语文素养。

2.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3.鼓励学生参加语文比赛和朗读比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完成相关习题,巩固已学的知识点。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沟通平台(设计意图:本环节围绕阅读名著时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开放教学,意在引导同学在阅读、学习中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同时了解文学人物形象不止一面,要立体、多元地评价人物,形成自己的阅读方式和方法。

)1.导语:同学们,阅读名著,有一个最核心的任务,那就是——分析人物形象。

回忆一下,在本单元,或者在之前学习的名著中你生疏了哪些鲜亮的人物形象?2.师生沟通。

相机课件出示:汤姆·索亚——宠爱自由、宠爱冒险桑娜——和善、英勇武松——性格豪爽、武艺高强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3.自由读“沟通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读名著时,我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如,在我眼里,汤姆·索亚是一个宠爱自由、宠爱冒险的孩子,同时他又很好玩,还有点儿虚荣心。

从小说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他的这些特点。

我特殊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之前学习《穷人》,读到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赶忙把帐子拉好”,我想,她是多么和善而英勇啊!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如,很多人觉得尼尔斯太顽皮、太顽皮,但是当我读到他心里想“父母回来时,发觉雄鹅不见了,他们会难过的”,我觉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一个爱护父母的孩子。

5.同学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作批注,学习评价作品人物的方法。

6.读了“沟通平台”,你获得了哪些分析评价人物的好方法?【预设】:相机板书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

生疏人物,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入手。

7.小结: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是一个面,而是多面的。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学习了《两茎灯草》,我们都知道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

但是假如通读《儒林外史》就会知道他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

我们要立体、多元地评价文学人物。

学习任务二:词句段运用(设计意图:本环节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体会夸张的妙用,夸张这种修辞手法同学很早就接触过,在这单元的语句段运用板块中特地提出来就是为了让同学感受夸张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同时能为自己的写作供应肯定的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对比不同译者
三、品味句子,探究研析
笔下的《汤姆·索亚历
【出示课件 5】
险记》中的句子,学会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三组例句,重点对比不同译者 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
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表达意思一致的句子。 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
2.想一想, 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己的喜好感受。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自己
教学 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目标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教具 准备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课件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计
设计意图
交流平台
一、交流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1.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
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 以谈话方式导入,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作用,学
及拓展延 习了不同语言的表达的巧妙之处,理解并积累古人不

同年龄的不同称谓。语文是不断积累的, 在我们以
( 2 ) 后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对比、多运用,
分钟
才能够灵活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板书 内容
语文园地二【出示课件 9】 1.修辞手法:夸张 2.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 3.古人年龄称谓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2 课时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
物。
教学 目标
2.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
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3.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 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
教学 物。 重点 2.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
教学 难点
仿写夸张性句子。 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第一课时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
了什么,并提出疑问。
(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扩大夸张.第二句使用了
缩小夸张,让我们知道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时间的
紧迫性。)
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课件 6】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体会夸张修辞手法的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作用,积累写作方法。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5)
分钟
词句段的运用
【出示课件 5】一、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例句,重点读读加点的词语。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此环节设计是先读词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词语 语,再读句子,层层深
的意思。
入,逐步理解句子的相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加点的部分有什么 同点,以及词语的表达
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D.在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时,可以略读。粗略地快速阅读
了解主要内容和大意,看自己是否有阅读兴趣,来判断是
否选择阅读。
E.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
读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
F.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
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
钟 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板书:人物的 读的方法。让学生成为
评价方法):
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
A.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后学习课文、阅读名著
B.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 打下基础。
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C.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
喜欢的原因。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采用的是哪
一种语言,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好在哪
里?
小结: 语言表达是否连贯,语意是否清晰,语言是否
精炼。
(板书: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
四、日积月累
此环节设计是为了让
【出示课件 8】1.小组交流合作:古人不同年龄称呼 学生明白称谓的历史
的有何由来?
由来,沉淀语文文学素
(板书:古人年龄称谓)
养。
2.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13 岁: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
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
代为“豆蔻年华”。 15 岁:及笄[jī]之年。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 子。古代女子一般到 15 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 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 15 岁的女子。 20 岁:弱冠之年。年满 20 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 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30 岁: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 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 以后代称 30 岁为“而立之年”。” 40 岁:不惑(不惑之年)。指男子 40 岁。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50 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 60 岁:花甲之年。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 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 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 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 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 60 岁了。 70 岁:古稀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 70 岁为“古 稀之年”。 80-90 岁:耄[mào]耋[dié]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100 岁: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 “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 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 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 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导入 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总结学过的名著中的
( 5 ) 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 人物角色,激发学习兴
分钟 一下。
趣。
2. 【出示课件 2】出示图片,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
逊、汤姆·索亚、尼尔斯。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一)了解课外阅读情况
共同的特点。
效果。
小结: 加点的词语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板书:修辞手法:夸张)
新课 教学 ( 33 )分钟
二.再读一读,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出示课件 6】1.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
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
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再读句子, 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
(1)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 阅读的方法。
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瑰宝。优秀的
作品其实就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进行综合反映。是我们了解世界
的窗口,更是我们与文学大师对话的阶梯,是精神的享受。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
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
就很少运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
4.学生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运用
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看其是否正确运用夸张的修辞
手法。
【出示课件 3】1.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
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
1.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见所想,以及 帮助学生探讨品味人
自己的感悟。
物形象的方法,帮助学
2.讨论阅读方法
生找到从整体上名著
开始阅读。
(【出示课件 4】板书:作品情节 人物描写 多方位)
三、拓展延伸
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名著,运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
法,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2 )分钟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
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廊,进入奇情异闻的异域他乡,那跌宕 起伏的精彩情节、血肉丰满的风云人物,将使我们开阔眼 界,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板书
语文园地二 鲁滨逊、汤姆·索亚、尼尔斯 人物的评价方法
作品情节 人物描写 多方位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积累 词语。 2.了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夸张”,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 想象,学会仿写夸张的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 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2)小组讨论
A.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
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新课 B.明确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