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资料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智障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一、学生基本情况姓名:冯某性别:男出生年月:1996年7月健康状况:良好智障程度:中度智障原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家庭及教养情况:冯某的妈妈是军人,对孩子要求较高,有时会有暴力行为。
冯某的阿婆和爸爸较溺爱孩子。
受教育情况:冯某在普小随班就读到四年级,对于知识掌握少,除写字外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在学校一些同学不懂事嘲笑辱骂他,加上课程难度太深无法理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到逃学厌学的地步。
现在天使国际特教学校就读。
二、主要问题行为描述1、不喜欢集体生活,感到一切都没有兴趣,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和课堂活动,上课时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并做自我暗示,例如我不喜欢上课,我不愿做作业等。
2、冯某对于与其发生摩擦的同学会进行谩骂,并嘲笑其他有障碍的孩子。
如果有人(包括家长和训练人员)阻碍其完成某事,他会大打出手。
3、冯某爱看奥特曼的动画片,有些沉迷其中,喜欢想象并模仿有各种能量的怪兽去破坏他不满意的东西。
4、心里承受能力差,如果遇到难题就会放弃并产生很严重的自责,如“我太笨了,我害妈妈受了一辈子的罪。
”三、确定终点行为冯某的攻击行为在训练和课堂教学中反复的表现出来,并且严重的影响到正常的康复训练,因此,被看成是严重的行为问题,需要介入一定的干预措施。
终点行为定为:通过矫正,使冯某逐渐减少攻击行为的次数,直至停止攻击行为。
四、问题行为及原因分析1、生理因素冯某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导致智力受到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差并且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不能很好的表达需求。
2、教育因素冯某一直在普小就读,但学习能力很差,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能照顾周全。
冯某不能完成学业,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从而造成了学生自信心低下并使冯某形成了攻击行为。
3、家庭因素由于孩子有缺陷,其爸爸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孩子,从而产生了过分的爱护和溺爱,放任其不良行为。
另外冯某喜欢看奥特曼打斗的碟片,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word版本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智障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一、学生基本情况姓名:冯某性别:男出生年月:1996年7月健康状况:良好智障程度:中度智障原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家庭及教养情况:冯某的妈妈是军人,对孩子要求较高,有时会有暴力行为。
冯某的阿婆和爸爸较溺爱孩子。
受教育情况:冯某在普小随班就读到四年级,对于知识掌握少,除写字外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在学校一些同学不懂事嘲笑辱骂他,加上课程难度太深无法理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到逃学厌学的地步。
现在天使国际特教学校就读。
二、主要问题行为描述1、不喜欢集体生活,感到一切都没有兴趣,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和课堂活动,上课时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并做自我暗示,例如我不喜欢上课,我不愿做作业等。
2、冯某对于与其发生摩擦的同学会进行谩骂,并嘲笑其他有障碍的孩子。
如果有人(包括家长和训练人员)阻碍其完成某事,他会大打出手。
3、冯某爱看奥特曼的动画片,有些沉迷其中,喜欢想象并模仿有各种能量的怪兽去破坏他不满意的东西。
4、心里承受能力差,如果遇到难题就会放弃并产生很严重的自责,如“我太笨了,我害妈妈受了一辈子的罪。
”三、确定终点行为冯某的攻击行为在训练和课堂教学中反复的表现出来,并且严重的影响到正常的康复训练,因此,被看成是严重的行为问题,需要介入一定的干预措施。
终点行为定为:通过矫正,使冯某逐渐减少攻击行为的次数,直至停止攻击行为。
四、问题行为及原因分析1、生理因素冯某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导致智力受到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差并且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不能很好的表达需求。
2、教育因素冯某一直在普小就读,但学习能力很差,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能照顾周全。
冯某不能完成学业,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从而造成了学生自信心低下并使冯某形成了攻击行为。
3、家庭因素由于孩子有缺陷,其爸爸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孩子,从而产生了过分的爱护和溺爱,放任其不良行为。
另外冯某喜欢看奥特曼打斗的碟片,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
一年级不良行为矫正案例
一年级不良行为矫正案例1. 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经常在课堂上发出嘈杂的声音,打断老师的讲课,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为了纠正他的不良行为,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老师与小明进行了一对一的谈话,详细了解他的原因和想法,并告诉他这样的行为对他和其他同学都是不公平的。
然后,老师制定了一个奖励制度,每天小明能够保持安静并专心听讲的时间,就能得到一颗小星星,累计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兑换奖品。
通过这个奖励制度,小明逐渐改掉了嘈杂的习惯,变得更加专注听讲。
2. 小红是一年级的学生,她经常在课堂上与同学们打闹,打扰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老师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决定采取措施矫正她的不良行为。
首先,老师进行了一次班会,向全班同学宣布了纪律规定,明确了打闹行为的影响和后果。
然后,老师与小红进行了个别谈话,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要求她写一份检讨书。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老师密切关注小红的行为,并及时给予表扬和批评。
通过这一系列的矫正措施,小红逐渐改掉了打闹的习惯,成为了一个守纪律的好学生。
3. 小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并且经常忘记带书包。
这样的行为影响了他的学习效果,同时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困扰。
为了改变他的不良行为,老师与家长共同商讨,并制定了一份行为计划。
首先,老师与小华进行了一次谈话,了解到他的困惑和问题。
然后,老师与家长一起制定了一个作业和书包管理的计划,要求小华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并整理好书包。
为了激励他,老师还制定了一个奖励制度,每完成一天作业并带好书包,就能得到一颗小星星,累计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换取奖品。
通过这个行为计划和奖励制度,小华逐渐改变了不按时完成作业和忘记带书包的习惯。
4. 小杰是一年级的学生,他经常在课堂上说脏话,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秩序。
为了矫正他的不良行为,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老师与小杰进行了一次个别谈话,让他认识到说脏话的不良影响,并要求他写一份检讨书。
然后,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脏话罚金箱”,每次小杰说脏话,就需要往罚金箱里投入一定数量的红花。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一)案例介绍某男孩,独生子,6周岁,非常好动,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再犯。
根据老师的回忆,之前有其他大学心理系同学到班上做团体心理辅导,在辅导中,这个男孩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其他同学抢玩具,难以协调他跟别的其他同学合作, 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很认真的用积木塑料构建房子、桥等各种建筑,他跑到另一个小朋友那桌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喊了起来:“快放下,是我们的。
”可他没理会,就往自己的桌子走去。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一把抓住他的衣服,他一转身拿起积木就向另一个小朋友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时别桌的小朋友纷纷退开,好像知道他要打人的样子。
像这样的问题他发生过许多次。
一些小朋友因为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
根据老师的反映,这个男孩在平时表现还好,但是一旦碰到有竞争的游戏或者没法平均分配的东西时,就会表现得很有倾略性,以打、踢、推、咬等方式攻击其他其他同学来占得优势或者抢夺玩具。
我和这名男孩接触的时候'他表现得比较高兴'愿意拿东西和我分享,也缠着我和他一起玩,但是还是表现了比较强的好动性和控制性,要求我按照他的方式玩,一旦我没达到他的要求或者和他意见向左的时候,就会出言顶撞甚至言语威胁,让我比较惊讶。
在家庭访谈中得知,这名男孩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半个月回家一次,所以管教的任务主要落在他妈妈身上。
男孩的妈妈说,因为是年纪很大了才得到这个孩子,所以在孩子四岁前对其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这位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发脾气摔东西。
后来男孩的妈妈听说别人的小孩小时候呗这么娇惯,后来在外面偷钱被人抓住打残废了,心里很慌张,怕自己的小孩以后也会变坏,于是管教变得非常严厉,对他提出的要求合理还是会尽量满足,但是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就会置之不理,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案例:儿童问题行为矫正背景信息:小明是一位9岁的男孩,他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但在家庭和学校中表现出一些问题行为。
他经常不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指导,有时会说粗话,不尊重他人,并且经常打架。
他在学校里的学习表现也不太好,经常缺乏注意力,并且对学习缺乏兴趣。
问题行为矫正方案:1.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父母和老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明确告诉小明不可接受的行为和可接受的行为,并设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例如,如果小明表现良好并遵守规则,可以给予奖励,例如额外的游戏时间或小礼物。
如果他表现不好,则会面临相应的惩罚,例如取消他的某些特权或减少他的游戏时间。
2. 建立积极的奖励系统:除了惩罚制度外,建立一个积极的奖励系统也是很重要的。
当小明展现出良好的行为时,需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这些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物质奖励或者是一些特殊的活动。
这样可以增强小明的积极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 提供正面的引导和示范:家长和老师应该给小明提供正面的引导和示范,让他知道正确的行为和态度。
他们可以通过模仿或角色扮演来演示正确的行为,帮助小明更好地理解和践行这些行为。
4. 班级和家庭支持:小明所处的班级和家庭应该给予他支持。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班级项目或课程,帮助小明发展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家庭可以鼓励小明参与家庭活动,并与他进行沟通,听取他的意见和想法。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小明的问题行为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家长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评估和指导,提供更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总结:对于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和支持。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建立积极的奖励系统,提供正面的引导和示范,以及寻求专业帮助,可以帮助儿童改善问题行为,培养积极的行为和良好的习惯。
特殊儿童行为矫正案例报告
特殊儿童行为矫正案例报告一、案例背景_____(以下简称“小明”)是一名 7 岁的特殊儿童,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小明在学校和家庭中表现出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行为,如频繁的自我刺激行为(如拍手、摇晃身体)、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攻击性行为(如推搡、拍打同学)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小明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对周围的同学和老师造成了困扰。
二、行为观察与评估为了深入了解小明的行为问题,我们对他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观察和评估。
观察在小明的学校和家庭环境中进行,采用了直接观察、行为记录和家长教师访谈等方法。
通过观察发现,小明的自我刺激行为通常在感到无聊、紧张或兴奋时出现,且持续时间较长。
他的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项任务,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干扰。
情绪不稳定主要体现在遇到挫折或不如意的事情时,会突然大哭大闹或发脾气。
攻击性行为则多发生在与同学争抢玩具或被同学触碰时。
在评估方面,我们使用了行为功能评估量表(BFA)和儿童行为检查表(CBCL)。
BFA 结果显示,小明的自我刺激行为主要是为了自我安抚和获取感官刺激,注意力不集中与他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缺乏有关,情绪不稳定是由于情绪调节能力差,攻击性行为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物品或空间。
CBCL 结果表明,小明在社交、注意力和行为控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
三、行为矫正目标与计划基于观察和评估的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行为矫正目标:1、减少自我刺激行为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至少降低 50%。
2、提高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能够专注于一项任务至少 15 分钟。
3、稳定情绪,减少情绪爆发的次数,每周不超过 2 次。
4、消除攻击性行为。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行为矫正计划:1、感觉统合训练:通过各种感觉刺激活动,如荡秋千、蹦床、触觉板等,帮助小明提高感官调节能力,减少自我刺激行为。
2、注意力训练:采用注意力训练游戏,如拼图、找不同、数字划消等,逐步提高小明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完整版)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小学生问题行为更正的案例解析姓名 :郑宜昌学号: 039班级: 09 级应专心理学( 1)班授课老师:严云堂目录1.案例导入2.背景资料3.问题行为评估和归纳4.更正目标5.更正方案的设计6.更正的技术和方法7.更正方案推行(细则)8.更正结果9.注意事项小学生问题行为更正的案例解析一.案例导入小瑞(假名),男, 12 岁,汉族,某小学五年级学生。
据父亲母亲介绍,孩子在上了小学此后,就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行为,让父亲母亲摸不着脑筋。
主要表现有:1.性情浮躁,易激惹,家长不能够满足其要求就大哭大闹。
2.自制能力差,不能够准时完成作业,并经常谎话。
3.逃学早退,有时连续几周不去上课,近半年来,此类情况表现明显。
4.不喜欢出门,一个人呆在家里 ; 在学校的时候,不喜欢集体活动,朋友很少。
来访者在其父亲母亲的带领下找到咨询师,明显带有不配合的情绪。
咨询师观察到,小瑞衣着较得体,可是显得比较拘束。
二.背景资料经过访谈,咨询师得知,来访家庭经济情况优异,有车、有房,爸爸是民营企业的职工,妈妈是个体商户。
成长经历:小瑞不到两岁的时候,爸爸下岗。
素来以来,父亲母亲感情不好,经常为一些小事吵嘴。
小瑞 4 岁从前素来随着外公外婆生活,上了幼儿园后被父亲母亲接回。
从小,家人对小瑞就放任自流,要什么买什么,特别喜欢。
4 岁开始上幼儿园,但断断续续,随意性大。
从二年级开始就有无缘无故不到校上课的情况发生,但次数不多,老师也找过其发言,发言后行为次数减少。
四年级上学期这种情况又开始严重,家长焦虑生气,加上工作比较忙多天无论他了。
到此后,发展为有时连续一个礼拜不去上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瑞的功课落下了很多,本来学习还算中等的学生渐渐成了“特困帮扶对象” 。
三.问题行为评估和归纳咨询师针对父亲母亲提出来的问题行为对小瑞进行了单独访谈,情况基本真切。
经过解析,咨询师认为,性情浮躁,喜欢大哭大闹属于情绪感情方面的问题;自制力差,不能够准时完成作业是意志力单薄的表现,逃课和朋友少属于社会功能和社会行为缺失方面的问题。
儿童行为矫正案例解决[方案]
儿童行为矫正案例解决[方案]案例1:小瑞和小兰是幼儿园里4岁小孩。
老师很喜欢她们。
但每天早晨都又哭又闹,老师千方百计哄她们,安抚她们,都无效。
先使用负强化的方法,消退小瑞和小兰的哭闹行为,当她们的哭闹行为有所减退的时候再使用正强化的方法来使她们不哭闹的行为得到强化。
以此来让小瑞和小兰改正早晨又哭又闹的行为。
负强化的方法的是对于小瑞和小兰的行为不予理睬。
负强化的作用是:去掉一个坏刺激。
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模式,运用减少或停止惩罚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
幼儿园的老师都很喜欢小瑞和小兰,而又当小瑞和小兰哭闹的时候老师千方百计的哄她们,安抚她们的行为使她们产生成就感,并以此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
在这种方法取得成效的时候,就每天都用哭闹的行为方式来吸引老师的注意。
而针对这样的心理,采用的方法则是负强化,对于这样的行为不予理睬,让小瑞和小兰意识到这样的哭闹行为不会引起来老师的注意,久而久之就不会再出现哭闹的行为。
当哭闹行为减退的时候采用正强化的方法,采用表扬的方式对小瑞和小兰的行为给予正向的肯定,并让其他小朋友向其学习。
正强化的作用:给予一个好刺激。
为了能建立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
当小瑞和小兰意识到早晨不哭闹的时候,同样会得到老师的关注而且还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并让其他小朋友向她们学习,这样小瑞和小兰就会把早晨哭闹的行为改正。
案例2:于超今年已经7岁,就读小学一年级,是一个自闭症儿童。
他容易发脾气,有饮食及睡眠方面的问题,一直困扰老师。
尤其是午睡时间,都不肯按时上床睡觉,每次都想尽办法拖延,往往弄得老师筋疲力尽。
一天如同往日一样,又闹别扭不睡,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吵累了,竟然坐在地板上睡着了。
老师见状把他抱起来,刹那间于超睁开眼睛。
老师小心的说:“老师抱你上床睡觉。
”奇怪的是,于超有点默认接受,没像以往那样难缠,当老师把他抱到床铺后,于超安然入睡。
儿童行为矫正案例
篇一:《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智障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一、学生基本情况姓名冯某性别男出生年月1996年7月健康状况良好智障程度中度智障原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家庭及教养情况冯某的妈妈是军人,对孩子要求较高,有时会有暴力行为。
冯某的阿婆和爸爸较溺爱孩子。
受教育情况冯某在普小随班就读到四年级,对于知识掌握少,除写字外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在学校一些同学不懂事嘲笑辱骂他,加上课程难度太深无法理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到逃学厌学的地步。
现在天使国际特教学校就读。
二、主要问题行为描述1、不喜欢集体生活,感到一切都没有兴趣,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和课堂活动,上课时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并做自我暗示,例如我不喜欢上课,我不愿做作业等。
2、冯某对于与其发生摩擦的同学会进行谩骂,并嘲笑其他有障碍的孩子。
如果有人(包括家长和训练人员)阻碍其完成某事,他会大打出手。
3、冯某爱看奥特曼的动画片,有些沉迷其中,喜欢想象并模仿有各种能量的怪兽去破坏他不满意的东西。
4、心里承受能力差,如果遇到难题就会放弃并产生很严重的自责,如“我太笨了,我害妈妈受了一辈子的罪。
”三、确定终点行为冯某的攻击行为在训练和课堂教学中反复的表现出来,并且严重的影响到正常的康复训练,因此,被看成是严重的行为问题,需要介入一定的干预措施。
终点行为定为通过矫正,使冯某逐渐减少攻击行为的次数,直至停止攻击行为。
四、问题行为及原因分析1、生理因素冯某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导致智力受到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差并且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不能很好的表达需求。
2、教育因素冯某一直在普小就读,但学习能力很差,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能照顾周全。
冯某不能完成学业,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从而造成了学生自信心低下并使冯某形成了攻击行为。
3、家庭因素由于孩子有缺陷,其爸爸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孩子,从而产生了过分的爱护和溺爱,放任其不良行为。
另外冯某喜欢看奥特曼打斗的碟片,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一、案例背景小明,男,5岁,幼儿园大班学生。
近期,小明的母亲向我反映,小明在家里的行为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经常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对家人进行攻击。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这种行为,我对其进行了观察和矫正。
二、行为表现1.情绪波动大:小明遇到不满意的事情时,情绪波动很大,容易发脾气。
2.攻击行为:在幼儿园里,小明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动手打人。
3.自我中心:小明在集体活动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和分享。
4.依赖性强:小明对家人的依赖性很强,不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三、行为矫正策略1.增强情绪管理能力(1)引导小明认识情绪:通过讲故事、绘画等方式,让小明了解不同的情绪表现。
(2)教授情绪调节方法:教给小明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数数等。
(3)设立情绪发泄区:在幼儿园设立一个情绪发泄区,让小明在遇到情绪问题时,可以到这个区域进行发泄。
2.改善攻击行为(1)强化正面行为:当小明表现出友好、合作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2)设置明确规则:制定班级规则,让小明明白攻击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3)引导小明换位思考: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小明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培养分享意识(1)开展分享活动:组织班级分享活动,让小明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2)教授分享技巧:教给小明一些分享的技巧,如轮流玩、互相帮助等。
(3)树立榜样:让小明看到其他同学分享的行为,激发其模仿欲望。
4.提高独立性(1)设置小目标:为小明设定一些小目标,鼓励其独立完成。
(2)提供适当帮助:在小明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帮助,引导其独立解决问题。
(3)创造独立空间:给小明创造一个独立的空间,让他学会独立完成任务。
四、矫正效果1.情绪波动得到控制,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应对。
2.攻击行为明显减少,与同学相处更加融洽。
3.分享意识得到提高,能够主动与同学分享玩具和食物。
4.独立性增强,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通过对小明行为矫正案例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行为矫正的必要性。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李某,11岁,女孩,朝鲜族,中度弱智,父母离异,父亲出国,只能由奶奶照顾,她好动,自控力差,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好,但对所学的简单知识掌握得很好,而且自理能力较强。
自从我担任她的班主任,我发现她由很多问题行为:用手挖鼻孔后,再把手放到自己的嘴里(这种行为随时随地的发生,次数不可估计),经常咬指甲(每节课次数超过30次);课堂上随意下地(8次左右);随便偷拿别人的东西(一天10次以上)等。
有的行为还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和活动,虽然经过不断的提醒而稍有改进,但不多时又依然如故。
针对她的这些问题行为,我与她的奶奶取得联系,进行了家访,她的奶奶年纪大,身体并不好,精力也有限,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而且过于溺爱,任由她发展,导致她从小养成了很多不正常的行为问题。
我再分析她的情况后,确定了对她的3种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把手放在嘴里;(2)擅取他人东西;(3)课堂上随意下地。
希望经过矫正,她把手放再嘴里的次数减少,擅取他人东西的行为次数在2次以下,课堂上随意下地行为消失。
在对这3种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时,不给她任何强化,只记录问题发生的次数。
第一种问题行为(手指放在嘴里),观察2天,发生的次数不可数;第二种问题行为(擅取他人东西,观察6天,平均每天100次以上;第三种问题行为(课堂上随意下地),观察5天,每节课平均8次左右。
一般情况下,对学生问题行为矫正应以矫正的态度多用强化原理,逐步养成策略等积极矫正的策略,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如惩罚法这样的消极矫正的方法策略。
由于她把手放在嘴里这种问题行为持续了好几年,很难短时间消除,并且在老师的提醒督促下不见成效,所以我采用的主要处理策略是惩罚法。
当她把手放在嘴里时,我立即先用口头警告:“不可以,把手放进嘴里是不允许的!”然后进行3分钟的过渡矫正,即将她带到教室的一个特定角落,让她坐着,把双手伸放在桌面上,双掌对心而推,再用胶布象征性地贴住双掌,称之为“好双手”。
幼儿问题行为的案例及矫正方案
幼儿问题行为的案例及矫正方案一、咬手指行为案例:小明是一位5岁的男孩,经常咬自己的手指甲。
有时候甚至咬到手指出血,这使得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矫正方案:首先,父母和老师应该理解,咬手指行为可能是由于焦虑、无聊或者模仿他人所致。
为了纠正这一行为,可以尝试以下策略:1.建立奖励机制:例如,如果小明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咬手指,父母可以给予一些小的奖励或者称赞,帮助他树立起自我满足感和自信心。
2.提供替代品:咬手指的行为可以用其他行为来替代,例如捏橡皮泥、咬水果等。
3.关注心理需求:父母和老师应该关注小明的情绪状态,了解他是否感到焦虑或者无聊,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
二、攻击性行为案例:小红是一个3岁的女孩,经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打人、踢人等。
矫正方案:对于攻击性行为,首先父母和老师应该理解,这种行为可能是由于情绪不稳定、模仿他人或者为了获得注意而导致的。
以下是矫正方案:1.树立榜样:父母和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友善和尊重他人的行为,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加强沟通:父母和老师应该与幼儿多沟通,了解她内心的需求和情绪状态,避免使用惩罚手段。
3.建立冲突解决技巧:例如,教幼儿如何用语言表达情绪,或者寻找成年人寻求帮助。
三、胆小害羞案例:小丽是一个5岁的孩子,胆小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
矫正方案:胆小害羞可能是由于缺乏自信或者陌生环境所致。
以下是一些矫正方案:1.增加自信:给小丽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如表演、演讲等,以增强她的自信心。
2.接受挑战:鼓励小丽接受一些适当的挑战,如参加夏令营、参加体育活动等,帮助她逐渐克服害羞心理。
3.社交技能培训:教小丽如何与人交往,如如何与人打招呼、如何与人聊天等。
四、偏食行为案例:小刚是一个7岁的男孩,有严重的偏食行为,只吃少数几种食物。
矫正方案:偏食行为可能是由于缺乏营养知识、不良饮食习惯或者心理因素所致。
以下是一些矫正方案:1.培养兴趣:父母可以尝试将食物制作成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或者讲述关于这些食物的故事,以增加小刚对食物的兴趣。
矫正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轩轩的行为障碍的案例
保太镇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生物教研组教师:赵国营时间:2019年2月17日生物下学期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突破口,使生物教学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教学内容的设置:全期教材共分6个章节,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与上一个学期相比,增加了观察与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3、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设计并安排好科学探究活动,是教材贯彻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关键之所在。
在总结前三册经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继续加大科学探究的力度。
从数量和类型上看,八年级下册共有探究活动28 个,有关探究活动的栏目类型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模拟探究、调查、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
本册书共有“探究”(包括模拟探究)4个。
与前三册相比,这些探究活动的设计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较高。
例如,关于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探究的问题由学生提出;用什么植物进行扦插也由学生自己决定;制订探究计划时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扦插的植物成活所需要的水分、土壤、温度等条件,还需要设计对照或对比实验,设置重复组等;实施探究计划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运用七年级所学知识,对扦插技条进行适当的照料,并坚持认真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需要自己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考虑到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方面已经得到训练,教材在讨论探究思路这一环节不再像八年级上册那样提供模拟讨论的情景。
在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方面,除了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收集和分析资料等一般过程技能外,尤为侧重训练应用和评价的技能,包括证据和逻辑的运用、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对证据和假说进行评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预测等。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4篇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4篇篇一: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报告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报告摘要:来访者因孩子的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伴的学习和生活,前来咨询,诊断为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儿童多动症。
采用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消除孩子与母亲及同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集体活动中不断提高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经过治疗,较好的实现了治疗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并致力于促使孩子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多动症行为疗法家庭疗法一、一般资料小罗,男,11岁,小学四年级,身体发育正常。
他平时不太喜欢讲话,和同学及邻居小友接触较少,在学校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静坐,总习惯性的摆弄东西,如老师批评,可以安静几分钟,之后又摆弄起来。
他还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只要教师外面有动静,他总是立刻就转向声音的方向。
课间常揪女孩辫子,搞“恶作剧”,做作业时边做边玩,学习成绩中下,并经常扰乱别的同学听课学习。
家长反映,他常常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有始无终.还时常情绪不稳,心神不定,不按他人指示做事情,冲动任性,做事不顾后果,不听劝告,难以管教。
二、个人成长史小罗3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一直和母亲一起生活。
母亲在生活方面对他非常溺爱,但在小罗的学习成绩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上,要求极为严格。
小罗从小性格有些内向,在母亲高压政策下,逐渐出现“反抗”行为,并将这样的行为延伸至学校的同学,出现冲动好斗。
他的父亲一般不参与对他的教育,只在经济方面有些支持。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小罗,在同龄孩子中智力正常,但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
在学校生活中,难以与同学相处,老师对他的行为也较为苦恼。
成为家长和老师心中的“问题孩子”。
个人陈述:在班级里,我是调皮、好动,总爱惹事,但本来我不是故意的。
儿童行为矫正案例
篇一:《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智障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一、学生基本情况姓名冯某性别男出生年月1996年7月健康状况良好智障程度中度智障原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家庭及教养情况冯某的妈妈是军人,对孩子要求较高,有时会有暴力行为。
冯某的阿婆和爸爸较溺爱孩子。
受教育情况冯某在普小随班就读到四年级,对于知识掌握少,除写字外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在学校一些同学不懂事嘲笑辱骂他,加上课程难度太深无法理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到逃学厌学的地步。
现在天使国际特教学校就读。
二、主要问题行为描述1、不喜欢集体生活,感到一切都没有兴趣,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和课堂活动,上课时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并做自我暗示,例如我不喜欢上课,我不愿做作业等。
2、冯某对于与其发生摩擦的同学会进行谩骂,并嘲笑其他有障碍的孩子。
如果有人(包括家长和训练人员)阻碍其完成某事,他会大打出手。
3、冯某爱看奥特曼的动画片,有些沉迷其中,喜欢想象并模仿有各种能量的怪兽去破坏他不满意的东西。
4、心里承受能力差,如果遇到难题就会放弃并产生很严重的自责,如“我太笨了,我害妈妈受了一辈子的罪。
”三、确定终点行为冯某的攻击行为在训练和课堂教学中反复的表现出来,并且严重的影响到正常的康复训练,因此,被看成是严重的行为问题,需要介入一定的干预措施。
终点行为定为通过矫正,使冯某逐渐减少攻击行为的次数,直至停止攻击行为。
四、问题行为及原因分析1、生理因素冯某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导致智力受到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差并且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不能很好的表达需求。
2、教育因素冯某一直在普小就读,但学习能力很差,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能照顾周全。
冯某不能完成学业,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从而造成了学生自信心低下并使冯某形成了攻击行为。
3、家庭因素由于孩子有缺陷,其爸爸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孩子,从而产生了过分的爱护和溺爱,放任其不良行为。
另外冯某喜欢看奥特曼打斗的碟片,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
学困生教育矫正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自入学以来,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尤其在数学和英语学科上表现尤为突出。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缺乏自信。
此外,小明还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抄袭、与同学发生矛盾等。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对小明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不足。
家庭环境对小明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学校因素:小明所在班级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小明的不良行为。
3. 学生自身因素:小明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三、教育矫正措施1. 家庭教育:与小明父母沟通,提高他们对小明学习的关注度,共同为小明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2. 学校教育: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关注小明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其不良行为。
3. 学生自身教育:针对小明的特点,制定以下措施:(1)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改进学习方法:帮助小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自信心:鼓励小明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示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4)培养良好习惯:引导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预习复习等。
四、教育矫正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数学和英语成绩分别提高了10分和5分。
同时,小明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与同学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家长和教师对小明的进步表示满意。
五、总结通过本案例,我们了解到教育矫正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针对学困生,我们要关注其心理、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全面发展。
第2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某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从小学习成绩较差,多次考试不及格,尤其数学成绩最为突出。
在学校里,小明常常因为成绩问题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导致他自信心极度缺乏,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儿童行为矫正案例
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品行障碍是幼儿问题行为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则可能使儿童出现持续性的心理障碍,这对幼儿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儿童行为矫正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儿童行为矫正案例篇1:一天早上入团时,豪豪一脸的不高兴,爸爸拉着豪豪说:“跟老师说早上好呀。
”豪豪不乐意地转过身去,还推着爸爸往外走。
僵持阃,豪豪突然用手拍打爸爸,还喊着:“打死爸爸,我要打死爸爸。
”但爸爸还是和颜悦色地和豪豪沟通着。
教师走过去问:“豪豪怎么了?”爸爸有些不好意思:“今天是玩具分享日,他少带了玩具火车的车头。
”教师笑了,蹲下来拉着豪豪的手说:“就为这点事情你就要打爸爸啊!带玩具是自己的事,忘记了不能怪爸爸。
要不是爸爸,谁给你买玩具火车啊!”豪豪听了教师的话,心情平静下来,接受了自己没带火车头的事实,并表示此事的确不能怪爸爸……但是,中午爸爸还是把玩具火车头送来了。
这件事给教师很大的触动:为什么豪豪会说“打死爸爸”?为什么爸爸中午还要送玩具来?当类似事情再次发生时,教师便借机询问。
爸爸尴尬地说:“第一,忘记带玩具是我的错。
第二,我担心他没有玩具会找不到玩伴,被老师批评。
而且,如果我不把玩具送来,他一天的情绪都会不好,回到家还会大吵大闹,我们不希望他养成这样的习惯,就把玩具送来了。
”教师接着问:“他在家大吵大闹,你们会怎么做?竹爸爸无奈地说:“有时我们嫌烦,就答应他的要求了。
”这番对话使教师意识到,是家长的妥协加剧了豪豪的攻击性行为。
因为豪豪渐渐发现,只要闹得厉害,就可以达到目的。
因此,教师觉得当务之急是要让家长学会坚持原则,使豪豪无法通过大吵大闹达到目的。
此外,教师还建议家长一起教会豪豪正确表达愿望的方式和策略。
经过沟通,爸爸与教师达成了一致意见。
儿童行为矫正案例篇2:洪洪,男,2000年5月12日出生,三岁之前和爸爸妈妈生活在广州,三岁之后和姑姑一起在北京生活。
二岁半发现有智力问题,经北京第六医院诊断为自闭症。
行为矫正 案例1
问题行为矫正
问题行为:某3岁幼儿因受家庭影响,经常说出不文明话语,并且不爱运动,走路时必须让人背着或抱着,属于行为不当和行为不足。
矫正方法:
一:针对幼儿说不文明话语问题,因为该幼儿的不文明行为是受家庭影响,所以,应该先从其家长着手,要家长在家时不要再有文明话语的出现,为幼儿做好榜样。
其次,老师在幼儿园里要教该幼儿文明行为,并告诉他讲脏话是不礼貌行为,是
不受人喜欢的行为,好孩子要懂礼貌,并对该幼儿的礼貌行为做出表扬,对他进
行正强化。
二:针对该幼儿不爱运动的问题,首先,家长要管好自己,不要溺爱孩子,再带孩子出门时,要多让孩子自己走路(要在孩子的承受范围内),并适当的给他一些奖
励,当孩子因为不愿意走路闹别扭时,也要适当的给以惩罚,比如故意不理他或
假装要先走。
另外,在幼儿园里,老师要多鼓励幼儿活动,如用游戏的方式来让
幼儿活动。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智障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一、学生基本情况姓名:冯某性别:男出生年月:1996年7月健康状况:良好智障程度:中度智障原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家庭及教养情况:冯某的妈妈是军人,对孩子要求较高,有时会有暴力行为。
冯某的阿婆和爸爸较溺爱孩子。
受教育情况:冯某在普小随班就读到四年级,对于知识掌握少,除写字外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在学校一些同学不懂事嘲笑辱骂他,加上课程难度太深无法理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到逃学厌学的地步。
现在天使国际特教学校就读。
二、主要问题行为描述1、不喜欢集体生活,感到一切都没有兴趣,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和课堂活动,上课时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并做自我暗示,例如我不喜欢上课,我不愿做作业等。
2、冯某对于与其发生摩擦的同学会进行谩骂,并嘲笑其他有障碍的孩子。
如果有人(包括家长和训练人员)阻碍其完成某事,他会大打出手。
3、冯某爱看奥特曼的动画片,有些沉迷其中,喜欢想象并模仿有各种能量的怪兽去破坏他不满意的东西。
4、心里承受能力差,如果遇到难题就会放弃并产生很严重的自责,如“我太笨了,我害妈妈受了一辈子的罪。
”三、确定终点行为冯某的攻击行为在训练和课堂教学中反复的表现出来,并且严重的影响到正常的康复训练,因此,被看成是严重的行为问题,需要介入一定的干预措施。
终点行为定为:通过矫正,使冯某逐渐减少攻击行为的次数,直至停止攻击行为。
四、问题行为及原因分析1、生理因素冯某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导致智力受到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差并且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不能很好的表达需求。
2、教育因素冯某一直在普小就读,但学习能力很差,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能照顾周全。
冯某不能完成学业,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从而造成了学生自信心低下并使冯某形成了攻击行为。
3、家庭因素由于孩子有缺陷,其爸爸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孩子,从而产生了过分的爱护和溺爱,放任其不良行为。
另外冯某喜欢看奥特曼打斗的碟片,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智障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冯某性别:男出生年月:1996年7月
健康状况:良好智障程度:中度智障原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家庭及教养情况:冯某的妈妈是军人,对孩子要求较高,有时会有暴力行为。
冯某的阿婆和爸爸较溺爱孩子。
受教育情况:冯某在普小随班就读到四年级,对于知识掌握少,除写字外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在学校一些同学不懂事嘲笑辱骂他,加上课程难度太深无法理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到逃学厌学的地步。
现在天使国际特教学校就读。
二、主要问题行为描述
1、不喜欢集体生活,感到一切都没有兴趣,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和课堂活动,上课时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并做自我暗示,例如我不喜欢上课,我不愿做作业等。
2、冯某对于与其发生摩擦的同学会进行谩骂,并嘲笑其他有障碍的孩子。
如果有人(包括家长和训练人员)阻碍其完成某事,他会大打出手。
3、冯某爱看奥特曼的动画片,有些沉迷其中,喜欢想象并模仿有各种能量的怪兽去破坏他不满意的东西。
4、心里承受能力差,如果遇到难题就会放弃并产生很严重的自责,如“我太笨了,我害妈妈受了一辈子的罪。
”
三、确定终点行为
冯某的攻击行为在训练和课堂教学中反复的表现出来,并且严重的影响到正常的康复训练,因此,被看成是严重的行为问题,需要介入一定的干预措施。
终点行为定为:通过矫正,使冯某逐渐减少攻击行为的次数,直至停止攻击行为。
四、问题行为及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
冯某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导致智力受到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差并且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不能很好的表达需求。
2、教育因素
冯某一直在普小就读,但学习能力很差,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能照顾周全。
冯某不能完成学业,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从而造成了学生自信心低下并使冯某形成了攻击行为。
3、家庭因素
由于孩子有缺陷,其爸爸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孩子,从而产生了过分的爱护和溺爱,放任其不良行为。
另外冯某喜欢看奥特曼打斗的碟片,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
4、环境因素
冯某来到新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过学校集体生活,比较恐惧和
不适应,感到危险很多非常紧张,导致其攻击行为增多。
五、主要干预措施
(一)爱的教育
教师帮助冯某了解周围环境,熟悉老师和同学们。
并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引起挫折的外在障碍的能力。
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自由气氛,给冯某提供充分展示活动的机会,让他积极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去,享受集体温暖,体会集体游戏的乐趣。
另外,训练冯某降低内在的紧张情绪,从而抑制某些可能发生的攻击行为。
(二)利用模仿法减少攻击行为
模仿的类惩罚的抑制效果指一位学习者看到一位示范者因表现某种行为而受到惩罚,则学习者本来常表现的这种行为必将越来越少。
让冯某观看攻击行为会给人造成多大的伤害和是如何受到禁止和惩罚的,从而减少其攻击行为。
(三)利用消退法减少学生攻击行为
消退是指在一确定情境中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如果此时这个反映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正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
似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
例如:对于冯某的某些攻击行为,在不对他人和自己人身安全产生伤害时,可以采取不加理睬的方法,使他得不到注意和强化而逐渐减少攻击别人的行为。
(四)利用惩罚法进行事后处理,减少其攻击行为
1、暂时隔离法
隔离是指当个体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及时撤销他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以阻止或消弱此种不良行为的再现或把个体转移到正强化物较少的情境中去,这种行为改变的策略叫隔离。
当冯某发脾气较长时间,并产生有可能伤害他人的攻击行为时,就会被强制带到隔离室独坐,直到不良行为消失。
(隔离室四壁空白,是一个正强化较少的环境)
2 、身体限制
身体限制是指在问题行为发生后,控制个体参与与行为部分的身体,限制他不能做出问题行为。
例如当冯某出现打老师耳光这种攻击行为后,老师恩著他的胳膊1分钟,使他不能再打人。
3、反映代价
反映代价是指在问题行为发生以后,拿走一定数目的正强化物,可以是钱,玩具或看电视,旅游的机会等。
例如如果冯某发生打小同学的不良行为后,将取消其本日观看动画片的权利。
(五)使用代币制增加冯某的良好行为
代币制是指在某中情境中出现了一个行为,会得到一定数量的代币,使用代币来换取其他强化物的行为改变技术的方法。
例如,将冯某的不良行为攻击行为作为目标行为,确定代币为1角钱硬币,并拟定了代币交换系统。
如上课认真听讲的行为价值为一角钱硬币;主动擦黑板的行为价值为一角钱硬币;对同学一起友好的玩五分钟的行为价值为两角钱硬币;打同学的行为会失去5角钱硬币等。
最终硬币能换取后援强化物。
如10角硬币能得到一本书;20角硬币能得到和妈妈视频聊天一小时的机会,100角硬币能得到回家的车票一张等。
六、研究结果
通过2个月的观察,冯某攻击他人的不良行为基本消失了。
最初冯某每天攻击行为出现1~2次且情绪非常不稳定,现在一周出现攻击行为平均一次,且良好的行为出现越来越多,已经能与同学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和生活。
总的来说,已经能适应集体生活并能努力配合训练老师康复训练和教学,认知能力写作能力和自理能力等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七、分析与讨论
1、这是一个成功的个案矫正案例,有效的矫正了冯某的攻击
行为。
在对冯某攻击行为的干预中,主要采取了行为改变技术,从结果看,还是非常有效的。
2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惩罚法进行事后处理时,训练人员一定要保持平静,对于训练者来说,平静的语气和心态可以使惩罚的实施更客观,避免由于实施者情绪波动对惩罚的效果产生影响。
3 、攻击行为可能对孩子自身和他人产生伤害,因此,作为家长,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定要从促进儿童的发展出发,以积极认真全面负责的态度,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干预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