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梁思成刘敦桢杨廷宝陈植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设计活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梁思成、刘敦桢、杨廷宝、陈植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设计活动,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篇章。

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前的时期,只能“见物不见人”,中国第一代建筑师被视作为“自由职业者”、“臭老九”,戴上“没有改造好的知识分子”帽子,所以没有人敢为他们写文章,更不敢为他们著书立说。

岁月无情,许多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相继离开了人世,同时,也消失了一批蕴藏在他们脑里尚未整理的史料。

20世纪80年代右的政策得到不断纠正,提倡宽容的环境,民主社会的思想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建工出版社在1987年10月出版的《建筑师》杂志28期上,发表了赵国文、王绍周、杨嵩林先生的3篇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文章。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天荒的第一次用较大篇幅直接谈论中国建筑师活动,我读了他们的文章,壮了自己的胆量。

于是,我在整理和编写由陈从周、章明主编的《上海近代建筑史稿》中,把中国建筑师的设计活动作为一个小节,但是限于历史史料缺乏和出于谨慎的态度,只是采用简述和列表的方法①。

1991年我因上海建工志编写办公室特邀编撰《近代上海的建筑师》专文②。

许多老建筑师工程师读了后鼓励我写下去。

2000年以后,我在写老上海建筑系列从书中,越来越深切感到上海近代许许多多的建筑都倾注着中国建筑师的心血,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建设大上海的创业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业绩。

我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同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终于出版了《老上海营造业及建筑师》小册子③。

近年来,我又读了《大匠踪迹》、《中国近代哲匠录》④等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师的专著,人们越来越关注默默无闻的中国建筑师和土木建筑师。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是中国建筑师诞生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人去香港和国外,大部分人还留在国内,而且在上海的居多。

至今已经出版的关于中国建
筑师的文章和专著局限于旧中国近代时期活动,缺少新中国现代时期活动,尤其新中国初期阶段是个空白点。

重要的历史史料
1996年上海外滩沿黄浦江的中山东一路上的高楼,因为要实施市里的“外滩金融街”计划,房屋都要置换。

中山东一路4号(沿广东路口的门牌号17号)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也无例外,必须按期搬出。

全院上下一片忙乱,各部门各办公室都在翻箱倒柜,清理了陈年积压的书报、文件和图纸,每天骑着“黄鱼车”的小贩围在院门口争着收购废纸。

有一天,我的朋友送给我一包东西,他说“你看看有用吗?如果没有用就抛掉吧。

”我打开一看是一叠泛黄的卡片,局部还有渗水的痕迹,一股霉气扑鼻而来。

卡片的名称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务局建筑师、土木工程师登记卡。

我一直在收集有关上海建筑方面的材料,看到这份快要消失的材料,如获至宝,收藏起来。

登记卡有15份,上面敲上作废图章。

从登记卡的效用来看已经无用了,在动态登记栏上都有用笔写的注销原因,大都是参加国家单位工作。

也就是说,注销后他们不再是开业建筑师或土木工程师。

也许是备查的原因,注销作废的登记卡暂时保存几年,就这样登记卡的销毁被暂缓下来。

按档案学角度,登记卡属于证件类的文件材料,是发证机关在执行公务活动中留存备案的文件材料。

新中国初期注销作废的登记卡,经过40余年后(至1996年)已失去了法律上和工作上的有效性,可以销毁。

但是,从另一角度看,其价值不一样。

美国历史学家史密斯(1857-1930年)曾说过,“有些人把大量的文件说成‘废物’,但是一个研究者的‘废物’可能是另一个研究者的‘珍宝’。

今天看来好像是无价值的东西,明天可能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⑤”由于观点与立场不同,各人
的主见不同,失去档案凭证作用的材料,又可能成为研究历史的主要史料,可者成为有收藏价值的文物。

分析这些作废的登记卡,作废原因是登记卡已注销今后已失效,但是注销前是真实的记录,曾经作为凭证材料。

其一,本人亲笔填写姓名、年龄、籍贯、住址、学历、事务所名称地址、经历和主要实际经验等内容。

其二,附上本人照片和印签。

其三、每次登记卡人承接建筑设计业务时都要到工务局登记。

更重要的是其中有批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重要人物。

当然,对研究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活动是有重要的价值。

高学历的精英
手中有的15份登记卡,表明这批建筑师土木工程师从国外留学归来,受过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教育,有很高的专业素质。

例如:
黄志劭 39岁美国宾省国际函授学院建筑科
屠达 41岁美国密歇根大学土木工程硕士
吴景祥 48岁法国巴黎ECLOE SOPERIEVRE SPECKACE D’ARCHITECTHER大学杨宽麟 60岁美国密歇根大学土木工程科硕士
童寯 54岁美国潘雪文尼亚大学建筑硕士
黄作燊 36岁英国伦敦建筑学院
冯纪忠 36岁奥国维也纳工业大学建筑系
黄家骅 36岁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建筑系
奚福泉 46岁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建筑博士
哈雄文 44岁美国本雪文尼大学建筑系硕士
谭垣 47岁美国潘省大学建筑系硕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