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极简设计作品集(二)
隈研吾加拿大茶室设计理念

隈研吾加拿大茶室设计理念
隈研吾是一位备受瞩目的日本建筑师,他的设计理念以简约、自然和和谐为主
要特点。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最近,隈研吾受邀为加拿大一家茶室设计项目,他的设计理念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隈研吾看来,茶室并不仅仅是一个供人饮茶的地方,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和一种精神的表达。
因此,在设计茶室时,他注重的不仅是空间的布局和装饰,更在于营造一种平静、宁静的氛围,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隈研吾的设计理念中,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喜欢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
材料来打造空间,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力量。
在加拿大茶室的设计中,他选择了大量的木材和石材,打造出一种质朴、朴实的氛围,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除了对自然的尊重,隈研吾在设计中还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加拿大茶室的
设计中,他融入了日本传统的茶道文化,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东方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他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应该得到传承和保护。
隈研吾加拿大茶室设计理念的出现,不仅为加拿大茶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更
为人们带来了对自然、对传统文化的新的理解和认识。
隈研吾的设计理念,让人们在茶室中不仅可以品味茶香,更可以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希望隈研吾的设计理念能够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认同,让茶室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PPT课件

“谦逊对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建筑中的某个细节过于强 烈、抢眼,势必会破坏整体环境的和谐。同时,我也希望我的 建筑作品能够以谦逊的姿态矗立于它所在的环境。我认为,我 的建筑具有一种自然的属性,身处其中的人能够更深刻地感受 与大自然的亲密。”
.
8
浅草观光文化中心 2012年
浅草观光文化中心位于东京早期木结构建筑保留最多的地区,隈研吾 在这座建筑上,也大胆地使用木头。他纵向排布木头,来让建筑显得 纤细、透明,还可以滤减光线,使之更加节能。在文化中心的顶层, 你还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遥望浅草寺对面的东京晴天塔。隈研吾说: “这里是东京最棒的地方!”
.
7
“这是一个以桥形设施连接两个公共建筑的项目 ,这两个公共建 筑长期被马路阻隔。它的功能不仅是两个建筑之间的通道,同样 也是住房和工作间,是艺术家创作中心的理想地点。在这个项目 中,我们挑战一项由小部件组成的结构体系,参考古代中国和日 本经常使用的悬臂结构。它是可持续设计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因 为你可以不使用大尺度的材料来实现一个巨大的悬臂结构。”
时代周报:作为在中国已有十余年项目经验的著名建筑设计师, 有什么想法可以给中国建筑业借鉴? 隈研吾:建筑师必须具备社会责任。在日本,原来有城乡矛盾, 作为建筑师,就有责任去积极解决这个问题。在中国也有类似情 况,中国建筑师也可以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使用当地的 建筑材料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等等。
.
.
4
按传统做建筑,首先要“三通一平”,“七通一平”, 但“竹屋”建在一条山沟上,“如果平整土地,会破 坏原有的自然平衡,反而容易引起山体滑坡”。隈研 吾充分地利用地形,“竹屋”的下一层在山沟的底下, 上一层在山沟的上面,外表用当地的竹子包围。
极简主义建筑流派

在40多年的建筑实践中,西扎并没有系统地从事过建
筑理论的研究,但他却在实践中写下很多饶有趣味的 短文,这些短文将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思考进行了 记录与总结,他说:‚除了反思每次设计的心路历程 之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加精确和深刻的理论分析 可做。‛
乡土情结
这是西扎的主要思想与理念, 成型于20世纪50年代---葡萄牙 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西扎 早期建筑作品表现出对源于 ‚ 地方 ‛与‚ 乡土 ‛的形式敏 锐,通过致力于用现代的手法演 绎葡萄牙传统,西扎发展了他独 特的空间技巧和建筑语言,为他 随后的建筑创作积淀了原型性的 力量。
专业: 12 土木 姓名:王孜浩 路景顺 尤炳 焜
也译作简约主义或微模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 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 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 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 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 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筑语言和思考方式回应现实世界的种种变革和矛盾,实现 了建筑的现代性与地域性的完美结合。西扎对建筑本质的 不懈追求,其近乎完美的设计造诣以及非凡的人格魅力是 非常值得学习。
教育简历 1979-1984建筑学学士,清华大学建筑系。 1989-1991城市设计硕士,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及安德毫芬大学建筑系。荷兰 1991-1993建筑学博士,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及安德毫芬大学建筑系。荷兰
教堂一层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文化的趋同加速了各种文化之间的
相互融合。当代世界建筑文化在多元化的总体趋势中蕴含 着新的主体文化,尤其是结合现代性(主要指发挥现代主义 建筑的本质精神)与地域性(主要指发扬本土传统建筑文化 和地域精神的建筑思潮)已经成为当今建筑发展的主流。
隈研吾新作:聚乙烯模块拼装的北京茶馆

博 物 馆 有 望 于 今 年 9月 投 入 使 用 。 新 建 成 的 足 球 博 物 馆
精神奖等。
为了完成这 个茶室项 目, 设 计 团 队使 用 了 4种 类 型 的 空 心 聚 乙烯 模块砖石 , 这 是 通 过 旋 转 式 结 合 形成 的 , 代 表 着 中 国城 市 的现 代 版 砌 筑
“ 中国第 一双子塔" 厦 门第一 高 楼 诞 生 A塔 封 顶
日前 , 号称“ 中国第一 双子塔 ” 的 世 茂海峡 大厦 ( A塔 ) 即 将 建 成 投 用 。 这 两 座 双子塔 高达 3 0 0 m, 是 目 前 厦 门 封 顶
楼 的 阳 台就 塌 了 , 石 板 有 的 掉 到 楼
i d + C
隈研吾新作 : 聚 乙烯模块 拼装的北京茶馆
隈 研 吾 建 筑 师事 务 所 在 北 京 设 计 茶 室 。 这 是 一 个 传 统 四合 院 改造 项 目 , 位 于 北京紫禁城东 大门的对面。隈研吾 , 日 本 著名 建筑 师 , 享 有极 高的国 际声誉 , 建 筑
山东临淄 打造全 国最大足球博物馆 于9 月 投入使用
临 淄 是 古 代 足 球 的 发 源
地 , 与 现 代 足 球 有 着 不 解 渊
源 。据 悉 , 投 资 近 2亿 元 、 坐 落 在 太 公 湖 畔 的 新 临 淄 足 球
融 合 古 典 与 现 代 风 格 为 ~ 体 。 曾获 得 国 际 石 造 建 筑 奖 、 自然 木 造 建筑
下, 有的砸在五楼。 ” 对 面 楼 一 位 老 人 说 , 根 本没 想到 阳台竟会 无端坍 塌。
易 威 登 基 金 会 去 年 正 式 落 成 。 作 为 路 易威 登基 金 会 “ 无疆 界艺 术 ” 项目, 本 次北京作 品特展是继去年 1 O月 巴 黎 路 易 威 登 基 金 会 开 幕 展 之 后 的首 次亮 相 。
竹屋 隈研吾

作品分析——竹屋(Bamboo Wall)
2. 场地分析
竹屋位于核桃沟,它的基地是一块斜坡,隈研吾并没有将它推平,而是像在复杂的基地上延绵不断的万里长城这种形式.将 细长的平面形小心翼翼地放在保留的原有斜坡上,将分段的细长平面依地面高低置放上去,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体。
竹屋的选址有很大的看点:在视觉上山脉起伏很是壮观,在地形上它极具挑战。房子通过其规模、形式、方向.通 道的布局采表达屋址,通过房子的各种空间、屋址在不同的部分和规模得到理解。
1、生平简介
隈研吾是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东京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到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城
市规划学院担任客座研究员,1987年建立了空间研究所,1990年创办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除了在东京的办事处,他
在巴黎有一个建筑事务所,来发展他在欧洲的建筑业务。他在日本本地和国际上都获得过很多大奖,也举办过很多的个人作
—LOGO—
作品分析——竹屋(Bamboo Wall)
8. 设计思想
隈研吾认为,与土地结合是好建筑不可或缺的条件,而所谓的结合并不是把基地整平后再让建筑孤立其中,而是要有种“从土地上长出 来”的感觉。这种依山而建的创意是就是从蜿蜒的长城学到的,因此他保留了原有地形,尊重地形环境,与土地进行了很好的结合。竹屋力 求通过竹子这一“微粒”来融合长城山区和居住者。从而让人、竹屋和环境产生了亲近感。在山里面的建筑面对的是低精度的大自然环境, 所以他把建筑粗犷化,从而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既有刚劲的豪气,也有诗意柔美的气质。
—LOGO—
作品分析——竹屋(Bamboo Wall)
4. 局部空间
这是一种在对立中产生的对 话的中性虚空,即日本传统建 筑形式所强调的空间的不存在 性——“没有实体的空间”— —可流动的、无形的空间,形 成一个供人思考的“内向”的 空间。竹子、石板、水和阳光 等自然材料和元素,在隈研吾 纯净的空间设计手法下,被转 化成一个洗涤心灵的场所。
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作品简析

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作品简析作者:马雅丽吴卫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07期摘要:隈研吾是日本50后建筑大师,他的建筑创作深受赖特有机建筑的影响,他是日本本土建筑院校培养的建筑学专业的建筑师,同时又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他的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融合。
隈研吾设计的作品类别多元化,除了建筑设计,还包括建筑外围设计、展厅和装置类设计等,创作上强调根据建筑物及当地的人文特征等去构建设计思路。
他巧妙地将混凝土与木材、现代和传统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在设计材料的选用上烙下了鲜明的独创性。
隈研吾深受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在设计语义上能明显感受到他的作品中颇有禅意。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广受国人的喜爱,其设计思想为中国建筑界探索回归了传统提供更为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隈研吾;建筑设计;多元化;独创性;禅意一、背景明治维新注1运动以后,动摇了日本传统的建筑形式和观念,一些年轻的日本建筑师开始寻找新的建筑之路。
[1]P.13此后西式的建筑设计教育和设计手法被引进,1886年日本成立建筑学会,标志着日本走上了现代建筑之路。
二战后,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等建筑设计大师都到过日本,其中赖特的助手安托宁·雷蒙德(Antonin Raymond 1888~1976)也曾长期驻留在日本。
[1]P.14这些西方建筑大师不仅去日本讲学考察,而且还带来了西方的设计教育,为日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同时战争所造成的一片废墟为日本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商业街技术的成熟,都为日本建筑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世纪80年代材料的创新性运用也为日本建筑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此时的日本建筑设计水平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设计和制造技术更加成熟。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竹、木、纸、砖、膜等十个材料作品集合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纸、砖、膜等⼗个材料作品集合⽇本是⼀个专注的设计国度,有⽔泥⼤师安藤忠雄、有⽤纸⾼⼿阪茂、也有玩⽊⼤师隈研吾···这其中隈研吾⽼师却是⼀个独有的存在,他不仅仅是⼀个⽤⽊⾼⼿,纸、⽯头、⾦属、砖⽡这些材质也全都精通,堪称材质运⽤泰⽃级⼈物。
隈研吾 Kengo Kuma⽇本著名的建筑师,⽣于1954年,1990年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KKAA),现任东京⼤学建筑系教授。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2018.9.4-2018.11.30,在上海虹桥国际展汇⾥举办的隈研吾材料研究室,作为东京展的延展,本次展览以各种材料的运⽤为线索,回顾了⽇本建筑⼤师隈研吾过去30年的作品。
这些作品被归纳为10个物理材料类别:⽵、⽊、纸、⽯头、⾦属、砖⽡、玻璃、树脂、膜/纤维、⼟。
透过这些,隈研吾试图修复在当下的建筑语境⾥⾯,⼈与材料的关联。
⽽本次展会正于今⽇结束,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能感受到这场展会的意义之⼤,我们为⼤家总结了⼀份关于隈研吾⼤师的⼗种材料的经典作品集合,以便⼤家传阅。
⽵长城脚下的“⽵屋”中国⽵屋是建在狭窄的⼭岩之上的建筑,姿态舒展,与环境浑然⼀体,⼤量⽵⼦的运⽤,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本建筑的空间感有机结合,体现了东⽅⽂明的精神⽓质和艺术风格。
⽇本住房——⽵⽇本在⽵林中,设计师使⽤各种由⽵⼦制成的新材料,使房屋融⼊⽵林。
使⽤⽵纤维制成的⾼强度层压⽊材作为3000吨屋顶的结构材料,⽵纤维内隔板⽤温和的⽵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代替玻璃纤维。
Kotobukitsukido法国位于巴黎塞纳街的茶叶和紫菜精品店在特殊空间的中间,放置⼀个坚实的松树和柏树板,然后为客户提供茶和⽇本糖果。
CHA CHA MOON英国在伦敦Bayswater西部,购物中⼼的⾯条酒吧Witeleys。
在这个项⽬中,⽤⽵⼦⽔平地制作了洞⽳的⼀部分,并通过镜⼦放在西端形成了⼀个⽆缝的空间。
以⼼传⼼韩国设计师着眼于⽵⼦的柔韧性,建造了⼀个会晃动的⽵棚,这种⽵棚能对运动作出交互式的回应。
简约·禅意·慢生活隈研吾的建筑哲学

简约·禅意·慢生活隈研吾的建筑哲学文/莫书莹、文林、张敏(实习生)编辑/鲁毅、凡凡摄影/覃斯波部分图片来自于隈研吾工作室:kkaa.co.jp“从我的孩提时代起,”在一封2013年 12 月寄给妹岛和世的信中,隈研吾写道,“像死物一般的建筑不会吸引我,我喜欢富有生气的花草和动物,不仅仅是观赏它们,我还要去探知,它们是如何生存的,又是怎样与我沟通的。
”这正是如今社会所需要的东西: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情怀。
虽然为了生活要舍弃许多东西,但依旧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保留对自然的慈爱。
在隈研吾看来,建筑不是为了鲜艳,而是营造一种和谐、舒服的感觉。
▲上海shang xia▲日本东京Tetchan餐厅“不是在中国,就是在去中国的路上”,这是隈研吾总结自己近年来的工作状态。
在他的诸多作品中,能感受到隈研吾对材料的选择别有用心,他认为:“材料从来不是表皮,它不仅和整个空间概念有关,有时候也和空间结构有关,材料是空间的本质。
”与享有“清水混凝土诗人”之称的安藤忠雄不同,隈研吾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喜欢采用各种不同的天然素材。
例如,最为人所熟知的建筑“长城下的公社·竹屋”,便是这样一件具有代表性的“负建筑”。
▲瑞士Therme Vals酒店客房▲云南酒店(在建中)北京延庆 | 竹屋很多人都还记得电影《春娇与志明》里,作为男女主人公的幽会地出现的那栋格外打眼的“竹屋”。
电影的这处取景地就是让隈研吾在中国声名鹊起的作品,长城脚下公社的“竹屋”。
2002 年,受SOHO 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欣之邀,隈研吾接下了这份设计案,这也是他的第一个中国项目。
“竹屋”建在一条山沟沟里,与长城远远对望,由于附近几乎没有平坦的土地,他决定尽量不开凿土地,而令建筑的底部配合起伏的山势绵延而上,他把这称为“万里长城模式”。
隈研吾在天然竹制材料中灌入混凝土,解决了屋子的强度和耐久度问题。
放眼看去,整个竹屋通体以竹子做支撑,六面皆竹,让人颇有“结庐在人境”的时空错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