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比喻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虚实结合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
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比喻
行踪
反应情感变化的抒情性句子
情感归结
家中乘凉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思静
走向荷塘
今晚却很好。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是独处的妙处,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求静
欣赏荷月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得静
离开荷塘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出静
忽忆采莲
这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这真 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朱自清夫人陈竹隐在《忆佩弦》一文中指出“1927年,蒋介石背叛 了革命,大革命失败了……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 ‘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苦闷中彷徨了。他知道‘只有参 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没有 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陈竹隐认为,朱自清之所以创作此文, 是因为大革命失败产生的“惶惶然”,进而导致朱自清内心的不平静。
画面特征
幽僻、寂静 幽静、淡雅 朦胧、缥缈 阴沉、模糊
情感心理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哀愁
“我”什么也没有; 惦念江南,欲超脱 而不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 近
地打着朵儿的; 拟人
荷花,又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等。 荷花是高洁的象征,故而中国人民喜欢以“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 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荷花还是谦逊、恬谧,自守晏清形象的写照。清廉的象 征盖“青莲”者谐音“清廉”也。 ④荷花象征爱情。“芙蓉”“夫容”也。
风致了。
动静结合
博喻 ,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叫博喻,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 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 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在得知要军训的时候,我非常的兴奋,如 同田地里的农民盼来了大丰收,久旱的鱼 儿盼来了水,在战火中的人民盼来了和 平……(马鹤文<<难忘的军训>>)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
的名曲。
通感
既照应了前 文的以流水 比喻月光, 又描绘了月 辉照耀、一 泻无余的景 象,使月光 有了动感。
写夜里水汽 由下而上轻 轻升腾,慢 慢扩散、弥 漫的景象, 以动写静, 描绘了雾的 轻盈状态。
写叶子 和花在 月光映 照下鲜 艳欲滴 的状态。
不仅传神地描摹眼前之景, 同时富有音韵美。
(1)特点:场景清丽明艳、活泼 热闹、欢畅自由,蕴含着深厚的 文化韵味。
(2)用意:对大自然、对劳动、对 青春爱情、对自由美好的一种赞美。 作者此时的情感是喜悦的、欢欣的、 无限向往的,但一想到现实世界,只 余下寂寞落寞,更凸显出作者的失落 之情,更凸显出作者的失落之情和对 黑暗现实的不满。
屈毓秀在其《试论朱自清和他的创作》中也提到过类似的观点: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以后,文化统一战线内部开始分化……此外,一 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场暴风雨后则表现了苦闷和彷徨,朱自清 就是这样……所以,在大时代面前,他感到歧路上的彷徨,觉得自己是 ‘一张烂纸,一张枯叶’,幻想‘超然’。超然的道路走不通,又寄望 于‘找一件事,钻了进去,消磨了这一生’。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 自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 上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 而
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作者走出家门,趁着月色出来散 心,顺着幽静的小路一路走到了 日日经过的荷塘边。充盈全文的 是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 的哀愁”,分别是对美的憧憬与 对黑暗现实的失望。 文章含蓄而 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 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 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寄托了作者 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 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 情。
通感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互为转移、把一种 感官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的表现手法,也称之“移觉”。
观众的目光刺得他浑身疼 。 王老师的骂声硬梆梆地隔空砸来 。 捧一把温暖的阳光,采满一篮醉人的花香, 抓住几声清脆的鸟叫 。 声音初不甚大,也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 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 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 无一处不畅快 。
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
意。
——郁达夫
朱自清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 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李广田
同朱自清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
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存、朴
素……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中来,
幽默从忠厚中来,腆厚从平淡中
来。
——杨振声
1925年,北京清华学校成立国文系,朱自清为该校教授。1927年朱 自清住在清华园西院,该年7月创作了散文《荷塘月色》。
得静-出静
忆西洲曲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得静
回到家中
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难静
行踪
出门
不静
课文结构
小径
求静
荷塘得静出静 Nhomakorabea进门二、绘制荷塘月色画面。
画面
画面意象
月下 小径
小煤屑路、许多树
月下 荷叶、荷花、荷香、 荷塘 荷波、流水
荷塘 月色
月光、轻雾、树影
荷塘 树色、树姿、远山、 四周 蝉声
有人的动作 含于其中, 仿佛有无形 的手在宣纸 上描绘“倩 影”,写出 了投在荷叶 上的月影之 真之美。
“蓊蓊郁郁”的树、“淡淡”的月光、“曲 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亭亭” 的舞女、“缕缕”清香、“脉脉”的流水、 “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淡淡” 的云、峭楞楞、“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 树、“阴阴”的树色、“隐隐约约”的远山、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实秋 ,后改名自清,字
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
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 刊,倡导新诗。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 美术文的模范”。 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 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1946年,主编《闻一多全集》。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一、课文划分
一(1—3)夜赏缘起 “心里颇不宁静”
二(4—6)漫步荷塘 “另有一番样子”
月色下的荷塘
水墨荷叶图
荷塘月色图 荷塘上的月色
光影素淡图
荷塘四周月色
蝉唱蛙鼓图
三(7—10) 回到现实 “到底惦着江南”
本文始终贯穿着两条线索,一是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踪,二是作者的情感 变化。结合作品,梳理文章结构层次,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填写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