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历年分县(市.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和发展指数统计(1991-2018)

合集下载

浙江宁波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1-10 “六五”以来各计划时期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平均增长率

浙江宁波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1-10 “六五”以来各计划时期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平均增长率
表1-10 “六五”以来各计划时期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平均增长率 Growth Rate of Major Soci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of Each Period since "Sixth F
时期
Period
“六五”时期 "Sixth Five-Year Plan" Period
“七五”时期 "S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八五”时期 "Eighth Five-Year Plan" Period
“九五”时期 "Ni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十五”时期 "T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十一五”时期 "11th Five-Year Plan" Period
19.7
27.2
46.2
32.8
52.0
27.3
21.8
48.7
14.7
6.5
11.4
17.9
21.9
11.0
41.3
14.1
30.9
11.8
33.9
26.7
25.8
18.4
42.0
12.5
10.4
17.5
18.5
20.2
17.8
8.9
20.1
8.3
17.3
14.5
6.6
13.6
15.8
4.4
8.8
“十二五”时期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十三五”时期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col/col164/index.html2000---2012201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字体:[ 大中小 ] 日期:2013-02-08 09:01:13 发布机构:2012年,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困难挑战,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着力促发展,抓转型,惠民生,全省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增长,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为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34606亿元,比上年增长8.0%(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3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624亿元,分别增长2.0%、7.3%和9.3%。

人均GDP为6326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022美元),增长7.7%。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9:51.2:43.9调整为4.8:50.0:45.2。

图1 2007-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3%(见图3、表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8%。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全年财政总收入640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回落12.8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41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回落11.6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8.7万人,其中42.2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51.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2%;粮食总产量783.5万吨,增长0.2%(见表2)。

温州经济发展变迁及未来展望

温州经济发展变迁及未来展望

温州经济发展变迁及未来展望温州经济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下地方县域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现象和模式,也在一段特定的时期几乎成为了民营经济的代名词,也是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起步与蓬勃发展的缩影。

但伴随着温州经济的突飞猛进,与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相继出现,成为阻碍温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国外近期经济发展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处理温州经济发展中的阻碍问题,为温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笔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也将结合笔者个人观点展望温州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标签:温州经济;发展描述;展望一、温州经济发展的历程温州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典型代表,一个县域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由改革开放初期即1978年的1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4004亿元,35年内增长了308倍,其经济成就表现突出。

1.温州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温州以海防前线城市的角色进入到全国市场经济建设中,虽然自身的经济发展硬件设施不尽齐全,也没有获得较为优厚的政策支持,但由于温州独特的商业文化氛围,造就了最早一批活跃市场经济的个体工商户。

这种独特的文化环境早在1956年的温州永嘉县试验早期的“包产到户”就有所体现。

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的经济发展开始进入起步阶段,以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契机,一大批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从事以家庭作坊为主的个体经营活动,进入到最早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去,在非公有制经济还在受到争议的改革开放初期,这批温州商人就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最早的一批参与者中的典型代表,并几乎在全国范围内的日用百货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全温州储蓄余额由4511万元增长到近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从13亿元增长到45亿元,进行着早期民营资本的积累。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2年,温州的非公有制经济开始由个体工商户的形态向股份合作制转变,原有的个体家庭式小企业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架构需要,大多数温州民营小企业主选择联合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以继续保持在全国范围市场上领先优势。

温州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温州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04
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
经济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
近年来,温州的经济增长迅速,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当地的社会 发展。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富的增加,使得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
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发展
温州的经济结构在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调整,逐渐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和 新兴产业。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提供了 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温州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社会服务和商品的需求也相 应增加。这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提供了更多的就 业机会。
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温州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为当 地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和法 治环境,使得温州的商人和投资者可以安心经营和投资,促 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研究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通过对温州经济和社会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温州经济和社会的现状和问题 ,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对于推动温州和类似城市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温州近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包括 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的 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 展的战略和政策等。
固定资产投资变化
投资规模
温州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扩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投资结构
温州市的投资结构逐渐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投资得到加强。
投资效益
温州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为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主要年份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2000-2018)

中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主要年份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2000-2018)

(2000-2016.从2017年3月起.电信业务总量不变价由2010年不变价调整为2015年不变价.而邮政业务总量仍使用2010年不变价计算.增长速度按注:1.常住人口及人均指标已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衔接.2.公安局在2015年的户籍人口统计中.由原来的"农业"."非农业"人口统计口径更改为"城镇"."乡村"统计口径.与历史数据不可比.3.*农业总产值从2003年开始采用新口径.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其增长速度按相同口径计算.4.地区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的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相对数按可比价计算.5.粮食产量自2014年报开始改变统计口径.与历史数据不可比.注:带*指标口径有所调整.增长率按可比口径计算.2.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推行城乡住户调查-体化改革.改革后.新口径指标名称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97年及以前统计范围为乡及乡以上工业;1998-2006年为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上的工业企业;2011年起为年产品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其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注:1.2011年起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2.带*指标增长率按可比口径计算.3.交通部规定从2014年起使用《2014年公路水路运输量统计试行方案》推算公路水路运输量统计数据.与以前年份历史数据不可比.4.从2014年1月起.工信部对数据通信不变价作出调整.邮电业务总量按调整后的2010年不变价计算.5.2016年起公路和水路客货运输量使用2015年专项调查结果推算.造成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与往年数据不可比.摘编自《中山统计年鉴2019》仍使用2010年不变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2016年数据已作可比调整. "统计口径.与历史数据不可比.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口径数据与旧口径数据不可比.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2007年起为年产品主营业务收入为500万元以计算.计数据.与以前年份历史数据不可比.算.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与往年数据不可比.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2015年数据已作可比调整.2019》。

温州基本概况

温州基本概况

温州◎地理环境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

全境介于北纬27度03分-28度36分、东经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间。

全市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

其中市区(鹿城、龙湾和瓯海三个区)面积1187平方公里。

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

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全市最高峰。

东部平原地区,人工河道纵横交错。

主要水系有瓯江、飞云江、螯江,境内大小河流150余条。

温州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有岛屿436个。

海岸线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

◎人民生活2010年,温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1元,增长11.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3015元,增长9.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16元,增长13.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8431元,增长17.7%。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5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3.01平方米。

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升级加快,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持续增加,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33.3辆,比上年增加1.3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12.8辆,比上年增加3.6辆。

全年缴存住房公积金39.53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2.22亿元。

全年经济适用房开工面积39.37万平方米,在建面积95.20万平方米。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62.57万人,比上年增加18.28万人。

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82万人,发放保障资金 2.19亿元。

◎综合实力2010年,温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后危机时代经济复苏的有利时机,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抓调整促转型、抓环境促发展、抓改革促活力、抓民生促和谐,全市经济运行在恢复中逐步趋向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规划各项主要目标基本完成,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民生工作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8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8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8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6.28•【字号】温政发〔2008〕49号•【施行日期】2008.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8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温政发〔2008〕4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2008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有关专业计划由市发改委另行下达。

2008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预期性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约束性指标: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左右。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各地、各部门在今年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一、拉框架,强功能,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温州大都市区建设,切实增强中心城市功能。

抓好滨江商务区、瓯江口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

积极配合国家、省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工作,争取我市在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中定位准确。

实施“东拓西优”战略,推动城区西部发展,加快龙湾、瓯海中心区建设。

完善城中村改造政策,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

加强区域协调,大力推进鳌江流域发展。

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更加重视粮食安全。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安排30家县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机构;改造100所基础薄弱学校。

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11万人次。

以“共同跨越六大行动”为载体,开展新一轮欠发达地区富民攻坚战。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突围攻坚十条刚性措施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突围攻坚十条刚性措施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突围攻坚十条刚性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3.24•【字号】温政办〔2022〕22号•【施行日期】2022.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突围攻坚十条刚性措施的通知温政办〔2022〕2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温州市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突围攻坚十条刚性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3月24日温州市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突围攻坚十条刚性措施为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3万元/人年(标线),争取达到25万元/人年(高线)”目标,特制定十条刚性措施如下:一、加快低效提升。

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于上年度全市同行业平均30%的,列出企业清单,通过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推动企业加快改造、提升或退出。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二、优化技改支持。

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后,在企业年度产值同比增长15%以上的基础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0%、30%、40%以上的,分别追加补助5%、7%、10%,追加补助总额不超过300万元(不受原技改补助封顶额度限制)。

每年组织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2000台以上,争取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三、强化项目管理。

新招引项目设置“全员劳动生产率”底线门槛,作为“项目投资管理合同”的重要量化指标,原则上应高于上年度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10%以上。

加强对项目投资合同中全员劳动生产率履约的刚性监管和约束,鼓励迭代更新设备技术,不断提高项目全员劳动生产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