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骨科护理常规
新版骨科护理常规
新版骨科护理常规骨科护理是指针对骨骼系统疾病、外伤和手术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
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理念的不断发展,骨科护理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新版骨科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术前准备:对于即将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术前教育,向其解释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此外,护士需要与医生协作,完成术前检查,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2.术后护理:骨科手术后,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循环、体温等,并进行相关记录。
同时,针对手术部位和手术种类,护士需要做好切口护理,包括术后伤口处理、更换敷料等。
对于有骨折的患者,护士需要协助医生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操作。
3.疼痛管理:骨科手术或外伤后,患者常常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法包括使用药物,如镇痛剂、非甾体消炎药、麻醉药等,以及非药物疼痛管理手段,如热敷、冷敷、按摩等。
4.康复护理:骨科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帮助其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护士在康复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活动,如活动关节、进行肌肉锻炼等,还需要教育患者正确的康复体位,提醒患者遵守禁区和活动注意事项。
5.防感染与并发症的预防:骨科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容易发生感染并发症,如创面感染、骨髓炎等。
护士在工作中需要加强创面护理,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燥,并教育患者遵守术后的护理原则。
此外,护士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6.患者教育:护士在骨科护理中要充分发挥患者教育的作用,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相关的自我管理和护理知识。
此外,护士还需要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和参与康复训练。
骨科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
4.骨牵引病人应注意观察牵引针眼处有无出血、感染,保 持针眼处干燥清洁,每日消毒针眼2次。
5.皮牵引病人应注意胶布或皮牵引带有无松散或脱落,皮 肤有无过敏性皮炎、溃疡等。
6.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 足下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1.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足下垂、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 系感染、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保持有效牵引 (1)皮牵引时绷带胶布绷带、海面带无 脱位。 (2)卧硬板床,保持正确体位。抬高床尾,保持 反牵引力。 (3)牵引砣要悬空,不能随意加减重量。 (4)牵引绳因滑动自如并与患肢长轴成一直线。
抬高床尾,保持反牵引力。 3.每2小时一次直线翻身。
宣1.传根积据极麻参醉4加方.适式当进脊的行体护柱育理锻。手炼,术增强后体质体。 位保持病人处于手术伤口及缝线张力最小 对3防.吸内观烟 旋察、,患酗一肢的人酒般末者穿梢患体劝丁血其字液肢位戒鞋循烟保环抬。戒持,酒患发高根。肢现外异于展据常3情0心病度况;及脏情时通,和知医以手师处利术理。静情脉况回行流轴,型减翻少身肿。胀肢。体手术的病
6.观察伤口引流量、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量。术后24 小时引流量小于50ml可拔除引流。
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4.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防内旋,一般穿丁字鞋保持患肢外展30度; (3)牵引砣要悬空,不能随意加减重量。 根据病情和手术情况行轴型翻身。 准备床单位:如下肢抬高垫、气垫床 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4.骨牵引病人应注意观察牵引针眼处有无出血、感染,保持针眼处干燥清洁,每日消毒针眼2次。 5°C的病人及时通知医师,必要时停止手术。 (1)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000ML,多吃蔬菜水果,每天早晚喝一杯蜂蜜水,利于滋润肠道。 1.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足下垂、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术后24时内引流量最大,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质,正常应为50~250ml每天,颜色鲜红,若超过300ml,或颜色异常,应及时报 告医生,及时处理。 (2)卧硬板床,保持正确体位。 指导病人平时正确的站、坐、行和劳动姿势,注意腰部分配保护,减少慢性损伤的产生。 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 根据病情和手术情况行轴型翻身。 髋关节骨病或创伤患者卧床不起,使其食欲下降。 观察病人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应调整患者心态,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 观察疼痛部位和肢体麻木的变化及生理反射功能恢复情健康教育
骨科、手外科护理常规
骨科、手外科护理常规骨科病人护理常规特别备注一骨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一)常规护理1、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消除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根据病情做好饮食指导。
3、卧硬板床,抬高患肢并置于功能位,防治进一步损伤。
4、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
(二)术前护理1、配合做好各项检查、药敏试验、配血等。
2、指导病人做床上大小便练习并戒烟。
3、遵医嘱完成皮肤准备、禁食水、术前给药等。
(三)术后护理1、根据麻醉方式进行护理。
2、平卧6h后根据病情更换卧位。
3、执行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4、病情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观察病情,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2)观察切口出血及引流情况,做好引流管护理。
5、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6、采取各种止痛措施,缓解或减轻病人疼痛。
7、指导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
二牵引病人护理常规1、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保持有效牵引(1)卧硬板床,保持正确体位。
抬高床尾,保持反牵引力。
(2)牵引砣应悬空,不能随意加减牵引重量。
(3)牵引绳应滑动自如并与患肢长轴成一直线。
3、观察患肢末梢血管循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4、骨牵引病人应观察牵引针眼处有无出血、感染,保持针眼处干燥清洁,每日消毒针眼2次。
5、皮牵引病人应注意胶布或皮牵引带有无松散或脱落,皮肤有无过敏性皮炎、溃疡等。
6、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足下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三石膏绷带固定病人护理常规1、讲解石膏固定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搬动病人时,用手掌平托石膏,禁用手指捏石膏,防止压迫性溃疡。
3、采取措施促进石膏早干。
保护石膏形状,防止石膏折断。
4、保持石膏清洁,避免石膏污染或受潮。
5、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6、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石膏内有切口时注意有无出血。
7、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8、头颈胸石膏、石膏背心或髋人字石膏固定应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及石膏综合征症状,并及时给予处理。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骨科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状况,了解是否存在焦虑、恐惧和后顾之忧等情况。
2.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骨科疾病以外是否有其他内脏器官疾病和并发症。
术前护理:1.皮肤准备:对手术范围内的皮肤进行备皮,包括剃毛和汗毛。
能够自理的患者可以进行洗浴,不能自理的患者需要进行床上擦浴,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2.完善常规检查,遵医嘱做药物皮肤敏感试验。
3.除局麻患者外,手术前一天晚上10点后禁食,12点后禁水。
4.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方法、治疗效果、疾病预后等内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5.向患者介绍术后疼痛的解决方法以及术后伤口引流管的放置时间和体位。
6.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功能锻炼计划,并在手术前向患者讲解或教会患者。
7.更换被服,做好术前床单位准备。
术后护理:1.用足够的人力将术后患者平稳地抬上床,注意手术肢体要有专人保护。
2.对于四肢手术的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并抬高患肢,有利于血液回流和减轻水肿。
对于脊柱手术的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并保持脊柱平直,按时进行轴向翻身。
1.在石膏固定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保持石膏的完整性和干燥性,以避免出现变形和污染等情况。
2.对于未干石膏的情况,患者需要注意搬运时的姿势,避免对石膏造成压迫和断裂等问题。
同时,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肿胀。
3.对于已经干固的石膏,患者需要注意保持清洁和防止折断。
同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肌肉舒缩和关节活动。
4.在石膏固定期间,患者需要密切观察肢体循环和神经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就诊。
5.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方式,制定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计划,患者需要积极配合进行锻炼,以促进康复。
及时发现并处理神经损伤。
2.呼吸道管理: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道情况,进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预防并发症。
3.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患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应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治疗。
4.功能锻炼:术后应积极开展功能锻炼,包括肌肉等长舒缩运动和关节活动,促进康复。
骨外科护理常规
一、骨科病人护理常规1、与病人多沟通,做好心理护理,树立信心和勇气。
2、正确评估疼痛,针对不同疼痛对症处理。
护理操作轻柔,减少疼痛。
3、保持病室床单位整洁,空气清新,做好生活护理,使病人舒适。
4、积极预防并发症,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发生,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观察肿胀程度,及时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
5、满足营养需要,规律合理饮食,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避免进牛奶、糖等产气食物,预防便秘。
6、功能锻炼:病情许可下,尽早伤肢锻炼,循序渐进,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
质量标准:1、室内空气新鲜,环境整洁。
2、按医嘱进行饮食。
3、坚持功能锻炼。
二、石膏固定护理常规一、固定前护理1、告知目的,取得合作。
2、皮肤准备:患肢用肥皂液擦洗干净,有伤口更换敷料。
3、肢体置于功能位。
二、固定术后护理1、观察:(1)、患肢有无苍白、厥冷、疼痛、发绀、感觉减退及麻木等。
(2)、石膏未干时尽量不移动病人,保持石膏清洁,肿胀消退后及时更换石膏,以防骨折移位。
(3)、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
2、体位:肢体置于功能位。
下肢石膏固定后可抬高20-30度,上肢固定后悬吊,前臂抬高利于回流。
3、饮食:鼓励多饮水,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多食蔬菜水果防便秘。
4、功能锻炼:(1)告知锻炼的意义,取得合作。
(2)固定当日进行足趾及手指的主动屈伸练习。
(3)下肢固定后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日3-4次,每次30组。
(4)上肢固定后进行握拳及各手指屈伸练习,每日5-6次,每次30组。
(5)锻炼时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锻炼时忌用力过大过猛。
质量标准:1、有关并发症可及时发现并得到妥善处理。
2、患者能够正确掌握功能锻炼的放法。
3、患者学会观察病情变化。
三、骨牵引护理常规一、牵引前护理1.解释,取得合作。
2.教会床上大小便,必要时备皮。
二、牵引护理:1.每日检查牵引是否有效,重锤离地30-35cm。
最新骨科护理常规(全本)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骨折病人护理要点】1、针对病人异常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
2、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动。
3、如伴有休克发生,先行抗休克治疗,再处理骨折。
4、四肢损伤,抬高患肢,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动脉搏动、血管充盈度、皮肤颜色及温度、疼痛及肿胀等。
5、因骨折而造成病人的剧烈疼痛,遵医嘱尽快给予镇痛药物。
6、保守治疗的病人,应注重骨折部位固定效果的观察。
【手术护理】1、术前护理(1)脊柱及腰以下各关节手术的病人,术前训练床上排大、小便。
(2)手术区域的皮肤应在术前24小时开始准备,皮肤不甚干净者,酌情提前准备。
能活动的病人进行沐浴并更换清洁衣裤,不能活动的病人指导家属进行皮肤清洁擦拭。
2、术后护理(1)、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实施病情观察及护理。
(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3)、石膏固定的病人,执行石膏病人护理要点。
(4)观察病人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5)、脊柱术后的病人,翻身时进行轴向翻身,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6)、四肢手术的病人抬高患肢,并注意末梢血液循环的观察。
(7)、对危重病人做好预防合并症的护理,注意营养及水分的补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8)、根据病人的精神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
(9)、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协助、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恢复。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对危重患者先抢救、后办住院手续。
2、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准备好抢救用物,在医生到达之前,护士可酌情给予建立静脉通路、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等。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呼吸道通畅,颈椎骨折病人保持颈部制动。
5、留置导尿,记录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
6、伤口护理观察包扎止血效果是否明显,经输血及扩容后,伤口渗血是否明显增加,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7、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病情、用药和液体出入量,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中医骨科般护理常规
中医骨科般护理常规
第18页
七、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 1、按中医骨伤科普通护理常规进行。 • 2、石膏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 • 3、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 • 4、上石膏当日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格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情
• 8、 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皮肤护理,如发觉局部疼痛、红肿、淤斑 等早期压疮症状,及时处理。石膏过紧或松动、变形时,汇报医师,及时更 换。
• 9、拆除石膏后,按“骨折患者功效锻炼法”进行功效锻炼
中医骨科般护理常规
第20页
八、手外伤护理常规
• 手外伤包含肘关节以下到手指新鲜外伤(如大面积皮肤缺损、肌腱、神经、血管损 伤、断指、手指缺损)陈旧外伤、骨与关节损伤等。
• 2.患者准备 • (1)洗澡更衣,剪(指)趾甲 • (2)作好患者思想准备,消除心理障碍,充满信心迎接手术。 • (3)患者如有手癣或脚癣,术前应及早使用药品治疗。 • 3.环境准备: 平静、清洁、舒适、明亮,屏风遮挡。
中医骨科般护理常规
第9页
骨伤科病人手术前准备(备皮)
• 4.皮肤备皮范围: • (1)颈部手术(前路): 上至颌下缘,下至乳头水平线,左右过腋中线。 • (2)颈部手术(后路): 剃头,头顶至肩胛下缘,左右过腋中线。 • (3)胸椎手术(后路): 第七颈椎至第十二肋缘,左右过腋中线。 • (4)胸椎手术(侧后方): 上至锁骨上及肩上,下至肋缘下,前后胸都超出
• 1、新病人入院后,送到指定房间床位,责任护士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 制度。
骨科手术护理常规
骨科手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手术前一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
2、皮肤准备:检查手术区域的皮肤是否完整、有无感染。
剃去手术区域和切口周围 15~20cm 范围内的毛发。
备皮时勿划破皮肤。
生活不能自理者,为病人进行床上擦浴,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3、术前 12 小时禁食,4 小时禁水。
4、注意观察病情,如有感冒、发热、咳嗽、皮肤感染、女患者月经来潮应及时通知医师。
5、根据病人病情制订功能锻炼计划,术前讲解教会病人。
二、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不能自主翻身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肢体活动受限有关3、潜在并发症:肢体坏死、静脉血栓、脱位。
(二)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三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1次,遵医嘱测量血压:观察患肢的感觉、活动、皮肤温度及血运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营养支持:术后 6~8小时可少量饮水,以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气。
排气后可进流食。
3、体位:病人返回病房后,应平稳的搬运到床上,注意保持好病人的体位,手术肢体要有专人保护,卧硬板床。
四肢手术,应平卧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脊柱手术,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线翻身。
术后病人头下可垫软枕(腰麻,全麻除外)。
4、活动与体息:鼓励病人早期做床上活动(患肢关节制动),可使用牵引床上拉手,抬高躯体,避免皮肤压伤。
一般锻炼分三期。
初期:术后一周,协助病人做远端关节肌肉活动。
中期;根据病情、手术方式、病人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时间。
后期:术后两周折线后,加强对症锻炼,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增加肺活量,促进循环,防止肺部感染;按摩肌肉,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5、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量。
术后72 小时引流量少于 50ml可拔除伤口引流管。
颈部手术7天折线,其它手术 12~14 天折线。
6、健康教育(1)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2)保持良好的心境,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骨科、手外科护理技巧常规
骨科、手外科护理技巧常规
1. 床位管理
- 床位应保持整洁,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 床垫应选择合适的硬度,以更好地支撑患者身体和减轻压力。
- 患者体位调整应根据医嘱进行,以保持患者的舒适度和预防
压疮的发生。
2. 皮肤护理
- 患者的皮肤应定期检查,特别注意有没有损伤或感染的迹象。
- 患者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和皮肤摩擦。
- 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以保持皮肤的水分平衡。
3. 活动和康复护理
-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活动,以避免肌肉和关节僵硬。
- 康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体力训练,以帮
助恢复功能。
- 康复护理人员应记录患者的活动情况,以评估康复进展。
4. 疼痛管理
- 应根据医嘱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药物。
- 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水平,并记录疼痛评估结果。
- 应提供患者疼痛管理的相关教育,让患者了解如何正确使用镇痛药物。
5. 预防感染
- 护士应遵守手卫生的规范,定期洗手或使用洗手液。
- 患者的伤口应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干燥和清洁。
- 床单、被褥等用品应及时更换和清洗,以预防感染的传播。
6. 安全防护
- 床栏应设置好,确保患者在床上安全。
- 应定期巡视患者,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 应及时清除患者周围的杂物,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以上是骨科、手外科护理技巧的常规要点,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和相关指导进行操作,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骨科护理常规
一、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外科一般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2、鼓励病人进食,注意全身营养状况,按医嘱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四肢及关节骨折的病人,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对长期卧床者应鼓励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及便秘。
5、对四肢骨折患者,应抬高患肢,注意观察肢体末梢血运情况。
6、搬动骨髓炎及骨肿瘤病人时,动作要轻,防止病理性骨折。
7、脊柱疾病合并截瘫者,翻身时须保持躯干成一直线, 防止因曲屈、扭转、椎体错位而加重损伤。
8、注意倾听石膏、夹板固定及持续牵引者的主诉,随时帮助解除不适。
9、指导上肢骨折者练习手指握拳活动,下肢骨折者练习髋双、双膝及双足踝、足趾屈曲活动。
10、对下肢持续牵引及截瘫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形成。
1)保持床单位平整、枯燥,保持皮肤清洁、干爽。
2)截瘫病人大便失禁应随时更换污染被服,使用便盆勿拖拉,必要时应用压疮敷料保护。
3)建立压疮预防表,注意翻身时间、卧位、皮肤情况,采取措施,认真登记。
4)定时翻身,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
11、对恢复期病人,应定时指导并协助进展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废用综合症、深静脉血栓等。
在功能锻炼过程中以主动活动为主。
二、牵引病人的护理1、按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牵引患者应严格交接班,注意观察远端血运是否良好,指〔趾〕端感觉及运动有无障碍,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患肢疼痛加剧时,及时通知医生增减牵引重量。
3、保持牵引力作用有效,牵引绳上严禁搭放物体,告知患者家属不可随意调节牵引锤重量。
4、牵引重量根据患者体重而定,不可随意改变。
皮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公斤,骨牵引重量体重的1/8—1/10,一般为7—8Kg。
5、皮牵引的病人,注意绷带有无松散、脱落,定时松解牵引,注意有无绷带过紧导致血管神经压迫。
6、骨牵引的病人,注意克氏针孔处有无炎性分泌物及出血。
注意保护针眼部位,防止感染。
每日用75%酒精消毒针孔处,牵引针两头应套上带有橡皮塞的小瓶。
7、骨牵引的病人,注意牵引针有无偏移,当发生牵引针偏移时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调整。
新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1.执行外科护理常规。
2.骨折要先固定后搬运,头颈及躯干损伤的病人搬运时应保持头颈与躯干成一条直线,防止脊柱屈曲3.如有休克应先抢救休克后处理骨折,有出血做临时止血,开放性损伤局部用无菌敷料包扎以减少污染。
4.急诊应立即采血做定血型及交叉试验,禁食等术前准备。
5.四肢损伤或疾病,一般应抬高患肢。
6.做好病人处置工作。
7.做好生活护理,协助病人洗漱,饮食大小便等。
8.长期卧床病人应定时翻身,鼓励多饮水,防止褥疮和尿路结石,坠积性肺炎,废用综合症等。
骨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同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做好入院评估,入院宣教。
3.讲解各种检查及治疗目的和注意事项。
4.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前有慢性炎症的应及时对症处理。
5.指导病人在床上练习大小便,有效咳嗽。
6.月经来潮或体温高于37.5度的病人应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停止手术。
7.检查手术区域的皮肤完整,有无感染等,剃去手术区域和切口周围15-20cm 范围的毛发。
8.麻醉病人晚8时开始禁食,次晨4时禁水等待手术。
手术前健康教育1.术前做相关检查。
2.戒烟。
3.练习床上大小便。
4.练习有效咳嗽、深呼吸。
5.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6.术前一日护士为你备皮,之后你沐浴,剪指甲等。
7.术前晚8时开始禁食,次日晨4时开始禁水。
8.去手术室前排空膀胱,取下活动假牙。
9.术前半小时打术前针以减少腺体的分泌及镇静。
术后护理1.同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病人返回病房时搬运至床上,注意保护病人的体位及各种引流管。
3.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手术肢体的温度、血运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脊柱手术平卧6小时可轴型翻身,肢体手术的病人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
5.术后病人头下可枕软枕(全麻、腰麻除外)。
6-8小时后可少量饮水。
6.观察伤口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术后72小时引流管小于50ml 可拨除引流管。
7.如有自控镇痛泵装置的,放在病人伸手可及的位置。
骨科护理常规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1.热情接待患者,根据病情安置床位通知医生并行入院宣教。
2.按规定测生命体征和体重。
3.急诊未开医嘱前不给饮食、止痛、镇静剂。
4.入院后次晨留大小便标本送检。
5.进行健康教育如:检查前后注意事项、饮食、用药、术前术后指导、心理护理等。
6.严格执行护理程序并按分级护理要求。
7.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8.术后按麻醉方式护理。
9.注意伤口敷料有无渗血、脱落、过紧等现象。
10.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的量、性质,并记录。
11.大手术病人严格执行治疗饮食,并需进行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1.全麻术后病人回病室未清醒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清醒后按病情更换体位,冬天注意保暖。
2.病人出现躁动时妥善固定肢体或加床档,防坠床。
3.经常巡视病房,清醒病人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直至停止记录,未清醒每半小时测一次连续12次,以后改为每小时一次,直至医嘱停止。
4.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呼吸,口唇,皮肤,指甲颜色,如有发绀或呼吸困难,立即给氧或人工辅助呼吸,心电监护,观察血氧饱和度,及时通知医生。
5.麻醉清醒后,鼓励病人呼吸及咳嗽并协助翻身,按医嘱给予饮食。
椎管内麻醉(腰麻、硬膜外麻)术后护理常规1.硬膜外麻的病人回病房后平卧6小时,腰麻病人回病房后去枕平卧8-12小时,以后按病情更换体位。
2.了解麻醉平面是否消失,并注意呼吸运动,注意观察头痛和恶心呕吐情况,并予相应处理。
3.接病人后即测体温一次,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4次正常后改为每2小时一次,4次正常后改每4小时一次至医生停医嘱。
4.手术后4-6小时不给饮食。
5.了解排尿情况,如术后6小时病人膀胱充盈,排尿困难应协助排尿,必要时导尿。
局麻术后护理常规1.病人回病房后根据手术部位摆好体位。
2.观察有无麻药反应,如无晕厥、呕吐、烦躁、皮疹等即可进食。
如行锁骨下或肋间麻醉,应注意有无气胸发生。
3.术后每3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连续3次正常停。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修订】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2)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6)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地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10、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2、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13、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骨科护理常规全本
骨科护理常规全本骨科护理是一项专门针对骨骼疾病或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细致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本文将全面介绍骨科护理的常规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以及术后康复。
一、术前准备1.患者评估: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既往病史等进行综合评估,了解患者疾病的详细情况,确定护理重点和需注意的问题。
2.术前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手术过程、麻醉方式、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加强患者的信心,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3.皮肤护理:帮助患者进行皮肤清洁,清除污垢和感染源,切勿使用刺激性物质,以免损伤患者皮肤。
4.术前空腹:指导患者禁食禁饮,避免发生误吸风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5.避免感染:做好手卫生和隔离措施,保持手术室干净整洁,确保术前环境无菌。
二、术中护理1.麻醉监测:密切观察患者麻醉深度、呼吸道情况、血压、脉搏和心电图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手术准备:提供合适的手术器械、材料,确保手术室的准备工作有序进行,避免手术中的延误和失误。
3.手术协助: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递送器械、物品,提供所需的手术用药。
4.出血控制:通过吸引器、止血带、电凝等方法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确保手术视野清晰。
5.手术记录: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手术开始和结束时间、使用器械和材料、出血量、术中特殊情况等。
三、术后康复1.术后疼痛管理: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及时给予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提高康复效果。
2.康复护理:设计合理的康复方案,包括运动训练、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培训等,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注意卫生:加强伤口的清洁和消毒,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4.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增加营养摄入,促进骨骼生长和修复。
5.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减轻术后焦虑和抑郁,提升患者的康复信心。
《骨科护理常规》word版
一、四肢骨折护理常规概述四肢骨折包括上肢骨、关节损伤;手外伤;下肢骨、关节损伤。
如: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肱骨骨折、前臂骨折、髋关节脱位、股骨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等。
护理问题/关键点1.疼痛2.出血3.神经损伤4.石膏或支具护理5.牵引护理6.外固定支架护理7.感染8.脂肪栓塞9.骨筋膜室综合征10.DVT 11.活动障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压疮、便秘)12.切口及JP管引流13.药物甘露醇14.内固定物失效15.教育需求初始评估1.基础生命体征、疼痛、神志。
2 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史。
3 心理、社会、精神状况。
4 家庭支持情况。
5 体重、营养状况。
6 过去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7 皮肤粘膜情况。
8 患肢肢端的血供活动感觉情况。
9 活动能力。
10 骨折的部位、类型:X一RAY、CT及CT重建。
11.症状: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疼痛、肿胀瘀斑、活动障碍。
持续评估1 神志、生命体征、尿量、患肢肢端的血供活动、感觉情况。
2 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3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
4 病情及主要症状。
4.1 疼痛情况:部位、程度、伴随症状,疼痛的诱发因素,疼痛的进展情况等,有助于鉴别骨筋膜室综合征或压疮引起的疼痛。
4.2 皮肤组织损伤情况:观察皮肤组织有无开放性伤口,局部伤口有无红肿热痛、有无渗液,渗液的量、色、性状、气味。
患肢有无张力性水泡。
4.3 患肢肿胀情况:观察肿胀的程度,触诊患肢骨筋膜室的张力。
4.4 感觉情况:有无麻木异样感。
4.5 血供情况:足背或挠动脉搏动情况、肢端皮温、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4 .6 活动情况:上肢骨折时观察手腕手指的活动情况;下肢骨折时观察踝关节及足趾的活动情况。
有助于早期判断有无神经损伤。
5 石膏支具或牵引情况。
6 实验室检查:CBC、肝肾功能、电解质、PT/APTT、必要时ABG等。
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一、保持病宣环境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二、接到患者入院通知后,应立即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并准备好病床,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并协助摆好正确体位,危重患者应立即转送ICU病房。
三、详细介绍病区环境,有关规章制度:如查房,探视、作息制度等,介绍主管医师和护士,协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四、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体温在37'C以上者•每天测4次。
体温在39C。
以上者,每4小时测1次,或遵医嘱,体温正常3天后改为每天测1次。
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舌象、脉象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六、经常巡视,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体位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实范相应的护理。
七、根据患者的情志变化和反应,进行相应的情志护理,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八、技医嘱给予相应饮食,掌握饮食宣忌,并指导患者配合执行。
九、对行牵引、外固定的患者执行相应护理;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十、校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并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做好记录。
十一、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练的意义、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十二、住院期间要对患者进康宣教。
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
十三、心理护理:骨科疾病以创伤性为多见,由于发病突然,有出血、疼痛、功能障碍,造成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暂时或长期丧失劳动能力,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反应,应关心和帮助生活,讲解有关疾病治疗及康复知识,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早日康复。
十四、皮肤护理:长期卧床者,应加强皮肤护理。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无渣、舒适。
勤换内衣内裤,每日温水擦浴,定时按摩受压部位,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进皮肤抵抗力。
十五、饮食及排泄护理:由于活动少,消化能力降低,肠蠕动减慢,易导致食欲下降,引起便秘,宜少量多餐,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高钙饮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护理常规一、骨科一般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生命体征、精神状态、体位、皮肤完整性等全身情况。
2.肢体或患处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动脉搏动及活动情况,是否有开放性骨折。
3.伤口、牵引、固定情况。
4.大小便情况,注意有无便秘[护理措施]1.按外科护理常规进行。
2.睡硬板床,上肢骨折可例外。
3.骨折要先固定,后搬动。
头、颈及躯干损伤的病人,搬动时应保持头颈与躯干成直线,防止脊柱弯曲及扭转。
4.如有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后处理骨折。
如有出血,应先临时止血。
开放损伤局部用无菌敷料包扎,以减少污染。
5.四肢受伤者,应抬高患肢,注意患肢末梢循环,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情况。
6.作好生活护理,协助病人洗漱、饮食及大便。
7.长期卧床者,要预防压疮、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8.凡石膏固定、牵引或内固定术后,搬运患者时应保持功能位置。
9.骨病患者,注意保护患肢,卧床休息,减少患肢活动,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
10.康复期,鼓励加强功能锻炼。
[健康指导]1、讲解疾病治疗和护理知识、药疗知识等,简明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2、保持皮肤的完整性,指导定时、正确翻身、预防压疮3、告知患者功能锻炼计划及原则4、加强营养,进高热量、营养丰富、富含钙质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5、生活、工作中注意安全防护,避免意外损伤。
二、骨科危重患者抢救常规(一)创伤性休克抢救常规1、保持病人安静,就地抢救。
2、取休克卧位,即头、脚各抬高30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负担。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咽部异物或分泌物,给氧,缺氧严重者面罩给氧或行人工辅助呼吸。
4、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
先输入晶体液或电解质溶液,如NS,GNS,平衡液等。
休克早期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镇痛。
剧痛者可肌肉注射杜冷丁50—100。
但严重脑外伤、呼吸困难、有腹部体征诊断未明确者禁用。
6、止血。
7、保暖。
对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者及时加被保温。
8、交叉配血,必要时输血。
9、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末梢循环。
10.留置尿管,监测肾功能。
(二)严重创伤、多发伤抢救常规原则:抢救生命,创口处理,妥善固定1、合并休克者应先抢救休克并同时抗感染。
2、解除呼吸道梗阻,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
3、处理活动性出血,控制明显的外出血。
4、伤口处理:无菌敷料覆盖,创面中外露的骨折端禁止还纳入伤口内,以免加重损伤或将污染物带入伤口深部。
伤口内异物或血凝块不要随意去除,以免再度发生大出血。
5、保存好离断肢体,肢体用无菌包包好,外套塑料袋,周围置冰块,低温保存,切忌将肢体浸泡至任何液体中。
6、生命体征及病情观察: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末梢循环。
7、防止大血管周围神经损伤:当易引起血管损伤的一些骨折或脱位时,患肢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大血管附近贯通伤应特别重视,以防血管进一步栓塞,造成截肢。
8、妥善固定骨折。
先固定后搬动。
头、颈、躯干损伤的病人搬运时应保持头颈和躯干成一直线。
防止脊柱弯曲及扭转。
9、四肢受伤者应抬高患肢,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感觉及运动功能。
10、疑有脊髓损伤者,观察截瘫平面有无改变。
11、高热患者行物理降温,高位截瘫患者有呼吸困难时可行气管切开。
三、骨科手术前后护理[病情观察要点]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尿量、伤口敷料、引流管、皮肤完整性。
2、肢体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动脉搏动及活动度等情况。
3、患者的体位,石膏有无压迫污染,位置是否正确。
4、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一)手术前护理1.向病人说明手术重要性和可行性,以解除顾虑,取得合作。
2.术前淋浴更衣。
3.据医嘱做好药敏试验,交叉配血及各种检查工作。
4.术前1日备皮,消毒手术区皮肤。
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5.术晨测生命体征,有无感冒和其他病情变化。
女病人是否月经来潮。
6.择期手术,术后需卧床者,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
7.按医嘱准时给术前药物。
8.进手术室前取下眼镜、`发卡、`手表、`假牙,将贵重物品交家属。
9.术前排空膀胱或留置导尿管。
(二)手术后护理1.病人返回病房,从平车搬运至床上时,注意保护好病人的体位及各种引流管。
2.根据麻醉种类及手术部位安置适当体位,肢体手术的病人患肢抬高,应高于心脏,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肿胀。
3.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4.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外,还应观察因手术创伤、失血、麻醉等造成的反应及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
5.脊柱手术平卧6小时后可轴线翻身,6—8小时后可少量饮水,以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气,排气后可进流食。
6.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感觉运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早期活动及康复锻炼:康复锻炼的内容及方法应根据病人的伤情、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而定。
[健康指导]1、保持伤口敷料干净、清洁及引流管通畅2、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计划,并逐步实施3、嘱患者加强营养,补充钙质四、持续牵引术护理持续牵引可分为:皮牵引、骨牵引、吊带牵引。
[病情观察要点]1、患肢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动脉搏动及活动度等情况。
2、患者的体位、牵引的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有效牵引。
[护理措施]一、皮牵引1.牵引前清洁患肢的皮肤,必要时剔除汗毛。
2.注意胶布、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肢体有无胶布过敏及皮肤溃疡等情况。
3.经常检查牵引方向是否与患肢纵轴保持一致,绳索有无受阻,患肢与健肢长度是否一样,牵引重量是否合适。
4.督促病人定时作肌肉收缩运动,手足关节功能锻炼。
5.观察末梢循环是否良好,感觉有无障碍。
冬天注意患肢保暖。
二、骨牵引1.骨牵引针分别用胶塞小瓶套入,以防钢针划破皮肤。
保持牵引针针孔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碘伏棉球擦拭,每日2次。
注意牵引针有无偏移,如有偏移,用碘伏消毒后调至对称。
2.保持牵引绳与被牵引肢体的长轴一致。
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15°-20°;下肢牵引时抬高床尾15°-20°。
不可随意改变病人体位,如需纵向移动时,须有一人拉住牵引绳,取下重锤后方可移动,不可让绳放松。
3.检查骨突出部位,以防压迫性溃疡。
4.鼓励病人作肌肉收缩及手指(足趾)运动,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
牵引床上设秋手或拉手,以便病人起坐活动。
5.冬天注意保暖。
盖被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6.预防并发症:协助病人适当变换体位,深呼吸,叩拍背部,鼓励咳痰,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
多饮水,预防泌尿感染和结石。
(三)吊带牵引1头带牵引重量不超过5kg,床头抬高15°-20°。
经常巡视,如病人有明显不适,可暂停牵引,待症状缓解后再牵。
2吊带内垫好棉垫或纱布,以免发生压伤。
3.骨盆托带牵引者,因不能翻身,应注意预防褥疮,大便时放松吊带,防止吊带污染。
4.骨盆纵向牵引者,床尾抬高15°-20°,牵引重量15-20kg,每天1-2次,每次1-2小时.[健康指导]1、保持牵引位置正确,以免影响效果。
2、指导病人作肌肉收缩运动,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和肢体。
3、经常注意末梢循环是否良好,感觉有无障碍,给予适当衬垫,避免皮肤损伤4、骨牵引针孔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五、石膏固定护理由于石膏有吸水后硬固定可塑性,因而常常用来作为骨科病人肢体固定制动的辅助治疗工具,因石膏无弹性,如果塑型不好,可压迫神经、血管、皮肤造成损伤,故术前术后均应加强护理。
[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肢体疼痛、肿胀、上下关节活动度等、末梢指(趾)温度、颜色、感觉等情况。
2.石膏有无压迫污染,位置是否正确,有无渗血渗液。
[护理措施]1.固定前洗净肢体皮肤,有伤口时先换药。
2.冬天注意保暖。
肢体固定后应抬高患肢。
3.注意观察石膏固定肢体的肢端血液循环。
若发生肢体剧烈疼痛、皮肤苍白或发绀、肢体感觉减退或麻木,活动障碍者,应报告医生处理。
4.预防压疮形成:石膏未干时用手掌托住固定的肢体,不能用手抓捏,躯干石膏固定时,石膏未干时,不要翻身,以免发生局部压迫。
固定后石膏边缘修剪整齐,以免刺激周围皮肤。
5.避免大小便污染石膏。
6.鼓励病人作肌肉收缩运动,并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和肢体。
7.石膏拆除后,皮肤表面有一层坏死的上皮组织,不可强行撕裂,可用温热毛巾浸湿慢慢擦去。
[健康指导]1、若发生肢体剧烈疼痛、皮肤苍白或发绀、肢体感觉减退或麻木,活动障碍者,应及时就诊处理。
2、指导病人作肌肉收缩运动,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和肢体。
3、及时复查六、手外伤护理手外伤的治疗效果不但取决于初期的外科处理,伤后和术后良好的护理是预防并发症。
促进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关键。
[病情观察要点]1、创口部位及性质,皮肤缺损范围、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关节损伤的程度。
2、扎止血带的时间,观察患肢皮肤情况:色泽、温度等,若发现皮肤青紫、肿胀,应及时松解止血带,并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3、观察患者伤口疼痛情况。
4、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处理。
[护理措施]伤后早期处理1、维持手功能,用石膏托将手固定在功能位,即腕关节背伸20°,稍尺侧,掌指和指间诸关节稍屈,拇指呈对掌位,使手呈半握拳状,包扎时注意用纱布隔开手指,勿使相邻的手指皮肤相互接触。
2、保暖。
室温以18—20为宜,必要时用烤灯,应避免温度过高引起烫伤。
3、注意血液循环。
手外伤包扎,宜露出指端,以观察其血液循环。
如发现皮肤苍白或青紫、皮温降低、明显肿胀或指腹萎陷等,应及时报告医生。
将伤肢垫高,适当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预防感染。
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
渗血多时及时更换。
5、手外伤伴有神经损伤者,可出现感觉消失、营养障碍等改变,应注意防护,避免冻伤、搽伤、烫伤等。
手术后,应观察原失去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是否有所恢复,手指活动功能,肌力增加等神经恢复情况。
恢复期功能锻炼1、单纯软组织损伤或指端伤,无骨折和肌腱断裂者,伤后2—3日即可开始作关节伸屈运动。
2、肌腱损伤缝合后,早期可做不增加缝合肌腱张力的轻微被动活动,3周后可作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关节伸屈练习。
3、骨折作内外固定者,需待有骨连接后,进行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并配合理疗。
4、指导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手工操作,最好进行职业性的手功能锻炼,促进手功能尽快恢复。
[健康指导]1、了解疾病知识2、多食高蛋白营养丰富且易消化之食物3、加强功能锻炼4、复诊七、断肢再植手术护理断肢再植是综合性的创伤外科手术,断肢多因切割伤、撕裂、碾轧所致。
通过再植手术,可获得较好的功能,但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发生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及感染,应特别重视护理。
[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体位。
保持室温,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