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时练

2019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时练
2019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时练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时练

目录为: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2 花的学校

3* 不懂就要问

4 古诗三首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6 秋天的雨

7.听,秋的声音

8 去年的树

9* 那一定会很好

10.在牛肚子里去旅行

11.一块奶酪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13.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4.不会叫的长胡子

15..搭船的鸟

16..金色的草地

17.古诗三首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19.海滨小城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21 大自然的声音

22.父亲,树木和鸟

23 带刺的朋友

24.司马光25.掌声26.灰雀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

1.看拼音写汉字。

zǎo chén hàn zú

()()

xiān yàn fúzhuānɡ

()()

dǎbàn ān jìnɡcūzhuànɡ()()()2.我国有()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个。

3.填词练习。

( )的服装( )的小鸟( )的国旗( )的铜钟

第二课时

1.连线。

dǎi zú景颇族

déánɡzú阿昌族

āchānɡzú傣族

jǐnɡpōzú德昂族

hàn zú汉族

2.我能填。

píng dài hú()坝()表()蝶

()果()领二()

()等爱()()水

3.我会选: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1)放学了,操场上十分(安静宁静平静)。(2)想着妈妈期待的目光,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安静宁静平静)。

4.想想说说:这所小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和小伙伴说说。

(1)我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因为()。

(2)我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因为()。

(3)我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因为()。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 早晨汉族鲜艳服装打扮安静粗壮

2.56 55

3.鲜艳欢唱飘扬古老

第二课时

1. dǎi zújǐnɡpōzúāchānɡzúdéánɡzúhàn zú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

2. 坪苹平代带戴蝴胡湖

3.(1)宁静平静

(2)安静宁静

4.(1)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2)这是一所团结的小学

(3)这是一所欢乐的小学

2 花的学校

第一课时

1.读拼音,写词语。

luò xià huānɡ yě kǒu d

í tiào wǔ

()()()()

kuánɡ huān fànɡ jià cāi chū shǒu bì

()()()()

2.选字组词。

裳棠湿

海()衣()()撞()润潮()

3.找出下面花朵中不是同一季节开花的一项,用“”标出。

(1)桃花杜鹃花梅花月季

(2)荷花菊花牡丹向日葵

(3)桂花牵牛花芙蓉百合

(4)腊梅水仙杜鹃马蹄莲

4.按原文填空。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的

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在竹林中吹着()。

于是()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

()跑出来,在绿草上()、()。

第二课时

1.文中说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符合实际吗?为什么?(不超过10个字)

2.“地下的学校”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3.对下列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例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A.比喻 B.比喻、拟人

C.拟人 D.夸张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放假猜出手臂

2.棠裳碰湿湿

3* 不懂就要问

1.连线。

糊里糊涂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壮着胆子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没弄明白

一字不漏头摇来摇去

2.比一比,再组词。

堂()戒()厉()既()

常()械()历()即()

详()塾()涂()提()

祥()熟()途()题()

3.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先生讲得很详细

..。()

(2)课堂里霎时

..变得鸦雀无声。()(3)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

..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4.选字填空。

厉历

(1)墙上的挂()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害。

提题

(3)他()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4)这篇课文的()目是《不懂就要问》。

参考答案

1.糊里糊涂——没弄明白

壮着胆子——大着胆子

摇头晃脑——头摇来摇去

鸦雀无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一字不漏——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2.课堂戒尺严厉既然详细私塾糊涂提出

经常机械经历立即慈祥成熟前途问题

3.(1)细致(2)刹那(3)照旧

4.(1)历(2)厉(3)提(4)题

3.(1)梅花(2)菊花(3)牵牛花(4)腊梅

4.落下荒野口笛一群一群突然跳舞狂欢

第二课时

1.符合实际。因为作者明写花朵暗写风。2.指不自由的读书生活。

3.C

4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第二课时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

..枝。

..已无擎雨盖

..犹有傲霜

...,菊残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

..。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一灯明。

...,夜深篱落

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

(2)白云生处有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

(4)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课时

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三课时

1.(1)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

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

自己的家乡。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一课时

1.读拼音,写字词。

ní tǔ shuǐ jīng jǐn zhāng jiǎo yìn

()()()()

chí dào pái lièɡuī

()()()

2.照样子写词语。

亮晶晶

金黄金黄

闪闪发光

3.连线,组成恰当的短语。

明朗的水洼

亮晶晶的天空

小小的叶子

金黄金黄的蓝天

湿漉漉的地毯

彩色的小巴掌

金色的水泥道

仔细地歌唱

愉快地数着

第二课时

1.形近字组词。

铺()泥()院()葡()尼()完()

列()则()排()例()测()非() 2.按原文填空。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地粘在()的水泥道上了。

3.加上合适的标点。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4.仿写句子。

(1)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2)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泥土水晶紧张脚印迟到排列规则

2.红彤彤急匆匆黑乎乎白茫茫懒洋洋绿油油慢吞吞金灿灿

考虑考虑活动活动比划比划打扫打扫商量商量研究研究

步步为营彬彬有礼楚楚动人绰绰有余咄咄逼人喋喋不休

3.明朗的天空亮晶晶的水洼小小的蓝天金黄金黄的叶子湿漉漉的水泥道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仔细地数着愉快地歌唱

第二课时

1.床铺水泥院子排列规则排列

葡萄尼姑完成例子测量是非

2.金黄金黄紧紧湿漉漉

3.,。。,,,、……

4.(1)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2)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6 秋天的雨

第一课时

1.看拼音写汉字。

yán liào wén dàn hòu

()好()()黄()的

2.本文从()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分别是()、()、()、()、()。

3.从课文中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1.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写一写。

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

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1)这篇课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

(2)秋天的雨给植物带来了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给果实带来了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给小动物带来了_______________。

(3)读了课文,我认为秋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季节。如果我是秋雨,我准备给__________带去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颜料闻淡厚

2.五一把钥匙一盒颜料许多好闻的气味金色的小喇叭一首歌

3.略

第二课时

1.略

2.略

3.(1)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

(2)五彩缤纷的颜色好闻的气味冬天快要来了的信息

(3)略

7* 听听,秋的声音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叶子一( )小花一( )汗水

一( )谷粒一( )秋风一( )大树

2.选词填空。

寂静安静

(1)自习课上,教室里非常( )。

(2)深夜,田野里一片( )。

希望期望

(3)小红军看到了未来,看到了( )。

(4)我一定不辜负老师的殷切( )。

3.想想看,你在秋天还能听到哪些声音呢?

参考答案:

1. 一(片)叶子一(朵)小花一(滴)汗水一(颗)谷粒一(阵)秋风一(棵)大树

2.(1)安静(2)寂静(3)希望(4)期望

3.我还能听到“哗哗哗”的声音,这是秋雨在快活地笑着跳着。我还能听到“嘿呦嘿呦”的声音,这是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呢!我还能听

到“呱呱呱呱”的声音,这是青蛙在加紧挖洞建造房屋。

8 去年的树

第一课时

1.查字典。

“等”字部首是(),总笔画是()。

“伐”字的读音是(),部首是()。

“剩”字的音序是(),读音是()。

“煤”字共有()画,第三笔的笔画名称是()。

2.画出正确的读音。

应(yīn yīng)柴(cái chái)融(róng lóng)

音(yīn yīng)燃(rán lán)斧(fǔ f ù)

3.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树一()鸟儿一()煤油灯

一()灯一()大象一()电视机

第二课时

1.比较下面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在意思相同的句

子后面画“√”。

A.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

友。()

B.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

鸟儿对树说:“再见了,

树!”()

C.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鸟儿天天站在树枝上,给树唱

歌。(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第二年春天,鸟去寻找她的树朋友,

发现树已经被______________用斧子砍倒,拉到

______________去了。在工厂里已被切成

______________,做成______________,运到那

边的村子里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对说

(3)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

3.读课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

打“√”,错的打“×”。

(1)这篇课文是篇童话,赞美了高尚的、

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

(2)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通过对话展开

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

(3)“鸟”和“鸟儿”意思一样,表达的感

情也一样。( )

(4)这篇课文还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

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12笔fá亻S shènɡ13 撇

2.yīng chái róng yīn rán fǔ

3.棵只盏盏头台

第二课时

1.A.√ C.√

2.(1)伐木人山谷里细条条火柴卖

掉了

(2)鸟儿“你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

的情意。”

(3)我们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3.(1)√(2)√(3)×(4)√

9* 那一定会很好

1.形近字组词。

宿()怒()经()支()拆()

缩()努()茎()吱()折()

2.加上合适的标点。

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

体缩成一团这真难受种子想我一定要

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很舒

3.仿写句子。

种子一边

..努力生长。

..想一边

参考答案

1.宿舍发怒已经一支拆开

缩小努力茎叶吱吱折断

2.,。“。”,“,,。”

3.我坐在游船上,一边听着动听的乐曲,一边欣赏着两岸美丽的风景。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一课时

1.看拼音,写词语。

lǚ zán lián jiù mìng pīn

()行()们可()()()写

2.选字填空。

以已己

()经()前()为自()()知

因应答()原()( )该()此()为

3.填上适当的词。

勇敢的()高兴得()

笑眯眯地()拼命地()

第二课时

1.选词填空。

开发开拓开辟发掘

(1)浦东外高桥保税区是新()的()区。

(2)没有考古学家辛勤的(),就没有秦始皇兵马俑的出现。

(3)邓小平爷爷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新世纪中国的( )者。

2.根据要求写词语。

表示心里高兴的词语:

表示心里痛苦的词语:

表示天气炎热的词语:

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

3.用上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1)我要是

..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2)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条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

4.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 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 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 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 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 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 树下民族小学学 生幸福的学习生 活,重点是能够抓 住关键句子,产生 民族团结的自豪 感。 2 1.鼓励学生多种 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 窗外的安静和小 动物凑热闹的句 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 语言描述了雨 中花儿在绿草 上跳舞、狂欢的 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2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 关键句、体会课文 富于童真童趣的 语言和丰富细腻 的想象。 3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 对待学问不懂就 问,不怕挨打。重 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 1.根据提示,自己 阅读,找出有新鲜 感的词句,学会和 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 以“我的暑假生 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1 1.选择别人可能 感兴趣的内容重 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片 和实物。 习作本次习作以《猜猜 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1 1.抓住让人印象 深刻的特点写。 2.注意习作格 式:开头空两格。 语文园地本次学习园地主 要内容是学会积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部知识点汇总(完整版)(精选)

第一单元一、易读错的字 惠崇(chóng) 芦芽(yá) 泥融(róng) 鸳鸯(yuān yāng) 减(jiǎn)少河豚(tún) 伶(líng)俐掠(lüè)过荡漾(yàng) 几痕(hén) 形(xíng)成沾(zhān)水 闲散(sǎn) 凑(còu)成饱胀(zhàng) 破裂(liè) 姿势(zīshì) 随(suí)风 仿(fǎng)佛昆(kūn)虫款(kuǎn)款地 瞎(xiā)子备忘录(lù) 黑绸(chóu) 二、易写错的字 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聚:上下结构,下面是“”; 倦:右下部分是“”,不要写成“巳”;瓣:左中右结构,中间是“瓜”; 露:上面的雨字头写法为“”。 三、重点词语 融化燕子鸳鸯优惠崇高芦芽 梅花小溪广泛减法绝句杜甫 花草春风取长补短凑成吹拂 聚拢赶集形成掠过偶尔沾水 疲倦纤细痕迹乌黑剪刀活泼 春日轻风洒落加入春光湖面 电线花瓣莲蓬饱胀破裂姿势 仿佛随风舞蹈停止荷花清香 赶紧圆盘眼前画家本领飘动 了不起花骨朵儿

四、多音字 行h áng (银行)x íng (行走)得d ěi (我得)d é(得到) 地de (高兴地)d ì(地球)杆g ǎn (枪杆儿)g ān (电线杆) 散s àn (散步)s ǎn (闲散)圈ju àn (羊圈)qu ān (圆圈) 佛f ó(佛像)f ú(仿佛)挨ái (挨冻)āi (挨着) 骨ɡǔ(骨头)ɡū(花骨朵)蚂m ǎ(蚂蚁)m ā(蚂螂) 五、形近字 芽(芦芽)牙(牙齿)庐(庐山)芦(芦芽) 粘(糖粘牙)沾(沾水) 辨(分辨)瓣(花瓣)账(账目))胀(饱胀) 篷(帐篷)蓬(莲蓬) 资(资助)姿(姿势)拂(拂尘)佛(仿佛) 班(班级)斑(斑纹) 巨(巨大距(距离) 稠(稠密)绸(绸缎) 馍(馍馍)膜(膜翅) 六、近义词 融—溶 暖—热 满—遍 欲—想 尽—完 添—增 偶尔—偶然 轻快—轻盈 平添—增添 聚拢—聚集 姿势—姿态 清香—芳香 雪白—洁白 破裂—分裂 仿佛—好像 琢磨—考虑 形象—形态 灵敏—敏捷 可能—也许 讨厌—厌恶 七、反义词 迟—早 香—臭 暖—冷 外—里(内) 短—长 晴—阴 减—加 晚—早 聚拢—分散 平添—缩减 乌黑—雪白 轻快—笨重 活泼—呆板 先知—后觉 偶尔—经常 伶俐—迟钝 展开—合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本文作者吴然,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2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

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 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本文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译者郑振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3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第一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花的学校 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1.多元认字。

2 .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提示,自己阅读,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会和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 1.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重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片和实物。 习作本次习作以《猜猜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 1.抓住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写。 2.注意习作格式:开头空两格。 语文园地本次学习园地主要内容是学会积累词句,学习成语,练习感情朗读,创造名字,理解积累古诗《所见》。重点是积累词句、成语、古诗,会感情朗读,给兴趣小组起个响亮的名字。 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2.合作探究法给兴趣小组起名字,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二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

课外阅读归类专项训练(人教三上)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可爱的小溪 清晨,小溪多美啊。溪水映照着灿烂的朝霞,像浮动的彩色绸带。我喜欢在溪边 读书,清新湿润的空气滋润着我的喉咙,淙淙流水伴随着我的琅琅读书声。 中午,我也要到溪边站上一会儿。微风吹来,水面上泛起层层鱼 鳞波纹。倒映在溪中的景物,一会儿聚拢,一会儿散开,又聚拢,又 散开……等到水波平静时,树儿、草儿的倒影更绿更新了。 晚上,月影静静地躺在水底,星星也在水底眨着眼睛,云彩也高 兴地跑到水里来了,给溪水增添了银色。小溪好像把我带进了一个神 话世界里。 1.根据短文内容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的朝霞()的空气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清晨“我”喜欢在小溪边(做什么) ,中午“我”也要。 3.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有关词语用“▲”标出。 4.为什么说晚上的小溪好像把我带进了一个神话世界里呢?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晚霞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 技艺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的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吞云吐 雾,喷吐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 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坐着一 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他还拄着拐杖哩。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师傅— 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 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了。 1.“我”在幻境里看到了哪些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文中的“出神”,表示看得很不认真的意思。() (2)“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中的“仿佛”一词改为“好像”句意不变。() (3)“神奇”就是“神秘”的意思。() 3.把画线句子改写成不用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描写十分生动传神,请写在下面,读一读,背一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对比阅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2.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狂欢的跳着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籁籁地着,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的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样。 3.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要求背诵内容(全部都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背诵单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6课《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21课《大自然的声音》自然段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ní)喃(nán)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丁丁冬冬……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拉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24课《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这则文言文的意思是: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春:暖和春光明媚桃红柳绿 夏:炎热骄阳似火烈日当空 秋:凉爽硕果累累一叶知秋 冬:寒冷冰天雪地天寒地冻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口”字旁的字 咬叼嚼咽啃吞含 叫喊嚷吼吵啼唤 啪哗吱嗡嘟呜嘀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 百战百胜四通八达七嘴八舌 百依百顺四平八稳七手八脚 第六单元语文园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 任课班级:______________ 任课老师:______________

教材分简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部知识点汇总(完整编版)

第一单元 一、易读错的字 惠崇(chóng) 芦芽(yá) 泥融(róng) 鸳鸯(yuān yāng) 减(jiǎn)少河豚(tún) 伶(líng)俐掠(lüè)过荡漾(yàng) 几痕(hén) 形(xíng)成沾(zhān)水 闲散(sǎn) 凑(còu)成饱胀(zhàng) 破裂(liè) 姿势(zīshì) 随(suí)风 仿(fǎng)佛昆(kūn)虫款(kuǎn)款地 瞎(xiā)子备忘录(lù) 黑绸(chóu) 二、易写错的字 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聚:上下结构;下面是“”; 倦:右下部分是“”;不要写成“巳”;瓣:左中右结构;中间是“瓜”; 露:上面的雨字头写法为“”。 三、重点词语 融化燕子鸳鸯优惠崇高芦芽 梅花小溪广泛减法绝句杜甫

花草 春风 取长补短 凑成 吹拂 聚拢 赶集 形成 掠过 偶尔 沾水 疲倦 纤细 痕迹 乌黑 剪刀 活泼 春日 轻风 洒落 加入 春光 湖面 电线 花瓣 莲蓬 饱胀 破裂 姿势 仿佛 随风 舞蹈 停止 荷花 清香 赶紧 圆盘 眼前 画家 本领 飘动 了不起 花骨朵儿 四、多音字 行h áng (银行)x íng (行走)得d ěi (我得)d é(得到) 地de (高兴地)d ì(地球)杆g ǎn (枪杆儿)g ān (电线杆) 散s àn (散步)s ǎn (闲散)圈ju àn (羊圈)qu ān (圆圈) 佛f ó(佛像)f ú(仿佛)挨ái (挨冻)āi (挨着) 骨ɡǔ(骨头)ɡū(花骨朵)蚂m ǎ(蚂蚁)m ā(蚂螂) 五、形近字 芽(芦芽)牙(牙齿)庐(庐山)芦(芦芽) 粘(糖粘牙)沾(沾水) 辨(分辨)瓣(花瓣)账(账目))胀(饱胀) 篷(帐篷)蓬(莲蓬) 资(资助)姿(姿势)拂(拂尘)佛(仿佛) 班(班级)斑(斑纹) 巨(巨大距(距离) 稠(稠密)绸(绸缎) 馍(馍馍)膜(膜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教学计划及进度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孩子们记字的速度加快,但由于识字量加大,同音字混淆有时会出现。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端正。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经常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古典诗词、格言警句等。并愿意与人交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容。在说话方面,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

貌。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语句较连贯。识字教学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努力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三、教材分简析: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容,共分八个单元。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识认字250个,写字250个。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看拼音写词语(齐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看拼音写词语(田字格+词语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看拼音写词语(一) zǎo ch?n chuān dài xiān yàn fú zhuāng dǎ bàn xiào yuán jìng ài gu? qí jìng lǐ t?ng zhōng jiāo shìlǎng dúān jìng shù zhīzha xiē hào qízhāo yǐn gǔ lǎo cū zhuàng zhī gàn yǐng z?r?ng qiú hàn zú tíng zhǐzhan yǔ huāng yělǜ cǎo tiào wǔkuáng huān gōng ka fàng jiàhù xiāng kuáng fēng yáng qǐ cāi chū

jí jí máng máng zì rán n?ng g?ushuāng bì lu? xià dí zfá zhàn suǒ y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看拼音写词语(二)hán lěng shí jìng xi? fēng xì yǔ shuāng ya zang s?ng xìng liú gài z? jú huā cán liú ch?nghuáng s?ng gěi tiǎo zhàn jīn sashuǐ ní fàng qíng míng lǎng liàng jīng jīngjīn huáng lu? yashǎn shǎn fāguāng jìn t?u píng zhǎn

pái liaguī z?zōng h?ng ya c?ng gē chàng chí dàopūshàng jǐn zhāng yuàn z? yìn zhe hú yán luàn yǔ qīng liáng liú yìyán liào fēng yay?u piào guǒ shù jú huāxiān z? dàn huáng qì wai xiāng tián xiāng waigu? dōng fēng shōu h? z? piāo d?ng d?u zhēng w?n dào xuě lí gōu zhù yì qǔyǔ zhū jūn z?

2018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2018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文字说明 (20)

1.专有名词 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贝类主要分 为五大纲,全世界有7万多种,海生的种类 可通称为海螺。 海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 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它富 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 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 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 榕树:大乔木,高达15-25米,胸径达50 厘米,冠幅广展;老树常有锈褐色气根。树皮深灰 色。叶薄革质,狭椭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 全缘。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叶腋,成熟 时黄或微红色,扁球形,基生苞片3,广卵形, 宿存;雄花、雌花、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花间有 少许短刚毛;花被片3,广卵形,花柱近侧生,柱头短,棒形。瘦果卵圆形。花期5-6月。 榕树被评为福建省省树,榕树也被福州、赣州评为市树。 桉树:源自澳洲。作为一种常青美化植物,桉树在1856年首次在加利福尼亚种植。桉树的品种较多,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特点。树叶有圆形的、椭圆形的、锥形的、分叉形的或沿着杆茎分布的。树叶衬映着众多的花朵,散发着浓烈的香味。 椰子树:树干高大,有圆环围绕。树叶大片,成束的长在树顶上。花呈奶白色,成串生长,雄花较多,长在花串末端,雌花较少,长在花串基部。果实是大而圆的硬壳果。椰子树的用途很多:小叶的中脉可用来做扫帚;果皮可造绳索或用作燃料;果壳可用来制成工艺品或器皿;果肉、果仁可供食用或用来提炼成椰油;果液可作饮品;嫩芽可造椰子酒和椰糖。 橄榄树:又名青果、白榄。长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揉碎后有香气。春夏开花,白色。核果呈椭圆、卵圆、纺锤形等,绿色,成熟后呈淡黄色。我国广东、福建多有栽培。果实除食用以外,中医用作清肺利咽药,主治

部编版本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原文

部编版本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原文 (*) 不懂就要问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 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