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公共政策分析(高起专)》期末考核
2018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公共政策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 C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A.非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C.政府主体 D.社会公众2、( B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A.克朗 B.史密斯 C.西蒙 D.拉斯韦尔3、( A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A.公共利益 B.政策方法论 C.政策过程 D.公共问题4。
( B )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A.渐进思维 B。
顺序决策思维 C。
德尔菲法 D。
完全理性思维5. ( C )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
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A.完全理性思维 B。
顺序决策思维 C。
剧烈变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6( A )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A.头脑风暴法B.顺序决策思维 C。
德尔菲法 D。
完全理性思维7。
( C )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
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A。
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8。
( D )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
A。
头脑风暴法 B。
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
简单矩阵法9. ( C )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A。
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无为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10。
( B ),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其失去原有的吸引力。
如果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A。
头脑风暴法 B.巴拉姆驴子思维法 C。
德尔菲法 D。
简单矩阵法D、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 A ) "。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 C.退避三舍 D.不闻不问2、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B ).A.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3。
2018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B.惩罚性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D.倾斜性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C.拉斯韦尔5、()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C.政府主体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D.伙伴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
B. 个人负责制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D. 外脑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C. 行政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D. 排斥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C. 共识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的失效。
C.正常状态14、()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B.史密斯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C.浴盆模型16、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1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D.内化18、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判断。
C. 价值19、在任何决策过程中,( )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B. 理性20、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所做的判断。
A. 效果21、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22、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
公共政策分析试卷(A)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A)卷答案判断题1、√2、╳3、╳4、√5、√6、╳7、√8、╳9、╳ 10、√单项选择题1、B2、D3、B4、C5、B6、B7、A8、C9、D 10、A11、B 12、C 13、C 14、B 15、D 16、B 17、A 18、D 19、A 20、B多项选择题1、ABC2、BDE3、ABDE4、AC5、ADE6、ABCD7、CD8、ACDE9、AB 10、CDE名词解释1、建设“电子政府”:是指应用信息技术重组政府部门,增强政务公开和公共参与,促进政府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资源全面共享,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改善公共服务,最终实现面向公众、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化政府。
2、在特定社会条件下,能够满足共同体成员的生存、享受、发展等公共需要的各种资源和条件的总和,就是公共利益。
3、政治社会化,就是人们通过多种社会渠道,如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工具而培育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观念等。
4、,所谓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公共部门的议事日程,公共部门正式决定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准备如何制定有效政策加以解决的过程。
5、指个人或组织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减轻危机发生所造成的损害,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或者为了某种目的让危机在有控制的情况下发生,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已经发生的危机所采取的管理行为。
简答题1、一是为政策方案或项目的执行做好准备,既包括制定实施计划,提供操作规则保障,设立权责机构及其人员,提供组织和人员保障,也包括预算经费,提供物质保障及政策宣传方面的思想保障;二是要维持强有力的指挥系统,保证政策方案的有效实施;三是要从事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活动,以在任务完成之后能及时分析执行情况,找出执行结果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差距,总结出经验教训,以提高政策执行效力,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2、首先是制度创新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的积累与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有限理性,提高了人们管理和实现制度创新的能力;其次,宪法秩序,即政权的基本规则,制度创新主体只能在宪法秩序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制度供给;再次,创新主体提供成本与分配收益的能力;最后,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也制约制度创新主体提供制度安排的能力。
东师《公共政策分析》18秋在线作业3(第二版本)(满分)
东师《公共政策分析》18秋在线作业3(第二版本)(满分)(单选题) 1: 成为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社会因素的是()A: 利益集团B: 新闻媒体C: 公众的诉求D: 政党正确答案:(单选题) 2: 认为政策价值的选择,继而选择某种政策方案,是因为这种选择能产生好的或有效的结果。
这里所讲的是()A: 义务论B: 本质论C: 品德论D: 目的论正确答案:(单选题) 3: 指进行政策评估所依据的标准的是()A: 指标B: 信息C: 分析D: 测定正确答案:(单选题) 4: 公共政策主体根据创新战略方针和原则,确定资源整合的途径和方式,使公共政策资源的效用最大化,以实现公共政策创新的目标。
这叫做()A: 理念创新战略B: 体制创新战略C: 人才创新战略D: 资源整合创新战略正确答案:(单选题) 5: 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是()B: 政策制定C: 政策执行D: 政策监督正确答案:(单选题) 6: 掌握国家行政权利的机关是()A: 立法机关B: 行政机关C: 司法机关D: 执政党正确答案:(单选题) 7: 这项标准的确立是为了衡量政策所取得的成果,是在比较政策的实际结果和理想结果之后,对政策达到预期目的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分析。
这里的“标准”指的是()A: 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B: 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C: 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D: 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正确答案:(单选题) 8: 政策制定的监控是为了()A: 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或正确性B: 保证政策预期效果的可获得性C: 保障公民免受不公正对待D: 保证政策结果信息的真实性及政策知识的发展正确答案:(单选题) 9: 指对经济、社会行为或具体制度选择的许可或限制、禁止政策,这类政策对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至关重要,这是指()A: 工具性政策B: 目标性政策C: 制度性政策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公共政策具有()属性A: 目的B: 权威C: 手段D: 目的和手段正确答案:(多选题) 1: 政策评估目标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A: 思想方面B: 政治方面C: 行政方面D: 方案方面正确答案:(多选题) 2: 政策监控是一种目的明确的行动,其目的性表现在()A: 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B: 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C: 保证政策的适度性D: 保证政策的适时性正确答案:(多选题) 3: 政策的走向一般分为哪些情况()A: 政策继续B: 政策调整,或称政策革新C: 政策终结D: 政策验收正确答案:(多选题) 4: 最早将政策执行问题引入政策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 普里斯曼B: 韦尔达夫斯基C: 萨巴蒂尔D: 马兹曼尼安正确答案:(多选题) 5: 政策调整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所产生的消极影响()A: 政策调整会使不同程度地浪费一部分已经投入的政策资源B: 政策调整也会挫伤一部分公众的积极性,并对公共机构的形象产生影响C: 不利于政策科学化D: 不利于保持公共政策的稳定性正确答案:(多选题) 6: 从政策过程角度来看,政策终结一般针对哪些情况()A: 已经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B: 发现政策背离了既定目标C: 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的D: 发现政策的实施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问题正确答案:(多选题) 7: 创造性方法中应用比较成熟的方法有()A: 个人判断法B: 脚本写作C: 博弈分析D: 德尔菲分析正确答案:(多选题) 8: 公共政策概念的组成部分包括()A: 主体B: 目的与性质C: 表现形式D: 作用因素正确答案:(多选题) 9: 公共政策执行机制的构建从哪几方面着手()A: 公民参与机制B: 沟通协调机制C: 宣传倡导机制D: 监督控制机制正确答案:(多选题) 10: 林德布罗姆认为决策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 按部就班原则B: 积小为大原则C: 稳中求变原则D: 变化多端原则正确答案:(判断题) 1: 政策终结不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而是一种人们的主动性行为,是人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旨在提高政策绩效的政策行为。
公共政策学期末练习题1及答案
一、单选题1、下列对“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进行的权威性分配”理解错误的是()。
A.社会资源是需要分配的B.社会资源的分配必须体现出权威性C.社会资源是无穷尽的D.社会资源的分配必须是有标准的正确答案:C2、下列哪项不属于公共政策的特征()。
A.政治性B.非强制性C.稳定性D.实效性正确答案:B3、下列哪项不是公共政策的功能()。
A.导向功能B.制约功能C.分配功能D.强制功能正确答案:D4、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政策科学”(PoIiCySciences)这一概念的是()。
A.丹尼尔∙勒纳和哈罗德•拉斯韦尔B.戴维•伊斯顿C.查尔斯•林德布洛姆D.罗伯特•登哈特正确答案:A5、关于“政策大还是法大”理解正确的是()。
A.从外延上来看,法的外延大于政策B.从效力上来讲二者是不可比的C.所有的公共政策都是法D.法是没有层级的正确答案:B6、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政策发展的过程,哪个不属于在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上变化的阶段特征()。
A.在建国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前非常强调公平B.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转向追求效率C.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平和效率兼顾D.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经彻底解决正确答案:D7、根据琼斯的观点下列属于政府外部公共政策主体的是()0A.政府立法机关B.研究机构C.议员及其助手D.政治党派和传播媒介正确答案:D8、主导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是()。
A.中国共产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国务院D.最高人民法院正确答案:A9、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公共政策的形式()<,A.党的政策B.司法判决C.人大立法D.行政决策正确答案:B10、对作为公共政策客体的公共政策问题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B.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涉及相当多社会成员利益的社会问题C.导致社会紧张状态的社会问题D.关系大多数人的社会问题正确答案:B11、构成政策系统最稳定、最基础的环境是()。
A.地理自然环境B.经济环境C.政治法治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正确答案:A12、下列关于公共政策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0A.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客体所构成的一个系统B.政策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在这个系统内,政策主体、客体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C.在政策系统中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不能相互转化D.政策环境的改变对政策客体的改变不起任何作用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从哪些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是国家、执政党和其他公共权威组织,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规定的行为准则J()A.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一定是公共权威组织B.公共政策的作用范围和目标取向C.公共政策是调整广泛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D.公共政策不是一门社会科学正确答案:A、B、C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公共政策研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公共政策概论-国家开放大学(中央电大)2018年秋季学期期未考试试题及答案
D. 伍德罗·威尔逊
2. 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
A. 托马斯·戴伊
B. 古德诺
c. 詹姆斯. E. 安德森
n 罗伯特·达尔
3. 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
)。
A. 社会问题
B.公共问题
c.集体问题
D. 个人问题
4. 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
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
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14. 追踪决策:追踪决策不是对原有政策方案的修修补补,而是要进行根本性的修正与变 革,因此,从本质上讲,追踪决策是针对原有政策问题的重新决策。它同样要严格地按照科学 决策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巧和信息
B.直接提供避免了间接提供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如讨论、谈判以及较高的信息需求
C 直接提供允许交易内部化,从而使成本最小化
D.不花政府的钱
7. 层次分析的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者分清楚的原因包括(
)。
A. 可能的原因
B. 似然的原因
c.受控的原因
D. 客观原因
8. 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
)。
498
D. 政策终止
|得分|评卷人|
|
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1. 执政党 12. 目标群体 13. 头脑风暴法 14. 追踪决策
|得分|评卷人|
|
四、简篝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5. 公共政策的内涵。 16. 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 17. 利益的内涵。
|得分|评卷人|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1。
公共政策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
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1)阶级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孤立的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3)超前性。
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
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显示出多样的特征.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
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2。
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公共政策分析》考试内容.doc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一、现代公共决策系统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现代化、科学化的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参谋)、决断、执行和监控等了系统所构成的大系统。
政策过程及其各项功能活动是由这些子系统共同完成的,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使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利地展开。
信息子系统从环境中获取客观、准确的信息,经分析、整理后及时传递到决策者手中;政策实施后,将政策实施的效果反馈回来。
信息子系统为政策过程服务,保证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并加以有效的执行,以取得预期目标。
咨询子系统是公共决策系统的另一个基础部分,它参与决策活动,主要是根据客观实际,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进行政策问题分析方案设计、政策结果预测和政策评估。
决断子系统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导公共政策活动的全过程,享有拍板定案的权力,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的特点。
执行子系统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实践环节,其主要职责是将政策方案(理想)转变为政策效果(现实)。
1控子系统主要是负责监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控制政策失误,确保围绕政策目标执行政策,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它还要灵敏地反映出执行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并及时向信息系统提供信息,以使决断子系统能及时对政策进行修订、完善或终结。
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以及政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为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和输出的过程(包括下列五个环节):(1)政策制定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的出台的一系列的功能活动过程,包括建立议程、界定问题、设计方案、预测结果、比较和抉择方案以及方案的合法化等环节。
(2)政策执行——政策方案付诸实践、解决实际政策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将政策理想变为政策现实的过程,包括组织和物质准备、政策分解、政策宣传、政策实验以及指挥、沟通、协调等功能环节。
(3)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果做出判断,确定某项政策的效果、效益以及优劣,并弄清该政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为什么导致失败。
东师《公共政策分析》18秋在线作业1_ss
东师《公共政策分析》18秋在线作业1_ss------------------------------------------------------------------------------------------------------------------------------(单选题)1:“由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内部的评估者对政策进行评估”这是指哪种政策评估形式()a:内部评估b:外部评估c:前评估d:后评估正确答案:(单选题)2:这项标准的奠定就是为了来衡量政策所获得的成果,就是在比较政策的实际结果和理想结果之后,对政策达至预期目的的程度和范围展开分析。
这里的“标准”所指的就是()a:政策的资金投入与生产量、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b: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c: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d: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正确答案:(单选题)3:公共政策技术创新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须要,直面新型的公共政策问题,重新组合公共政策要素,及时调整各种资源配置,以同时实现公共政策技术创新目标的过程,叫作()a:公共政策破灭b:公共政策继续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技术创新恰当答案:(单选题)4:主要依靠专家个人的经验和知识对政策问题及其所处环境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政策方案及其可能产生的结果等,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这种方法叫做()a:个人判断法b:脚本写作c:博弈分析d:德尔菲分析正确答案:(单选题)5:这项标准的奠定就是为了来衡量政策所获得的成果,就是在比较政策的实际结果和理想结果之后,对政策达至预期目的的程度和范围展开分析。
这里的“标准”所指的就是哪项标准()a:政策的资金投入与生产量、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b:政策目标同时实现的程度和范围c: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d: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恰当答案:(单选题)6:影响公共政策系统的价值选择的是()a:经济环境b:政治环境c:国际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正确答案:(单选题)7:以下不属于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的就是()a:指标b:信息c:监督d:建议恰当答案:(单选题)8:通过()得出的结论体现了科学性,为下一步的民主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作业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作业答案期末作业考核《公共政策分析》满分100分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政策法律化答: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2.政策执行答:就是政策执行组织和成员根据相应的政策执行职责,凭借着公共权力,配置政策资源,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3.政策方案的评估和论证答:政策方案的评估和论证:是对备选政策方案的手段措施、有效性、将产生的后果等方面所作的一系列分析、证明和综合评定,从不同的角度为方案抉择提供科学依据。
4.评估主体答:是指政策评估者的主体构成,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以及政策的目标群体等。
5.政策效果答:是指在一定成本投入基础上的执行结果。
6.非正式评估答: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不做硬性规定,对评估的最终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
二、简答题(每空10分,共50分)1.什么是损益分析?答:损益分析是将政策过程中准备付出或已经付出的代价与已经取得或准备取得的收益的大小相比较,衡量其得失的一种方法。
2.什么是线性规划?答:线性规划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考虑如何最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使政策效益达到最大化的方法。
3.政策监控的目的在于哪两个方面?答:a.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此为其一般性目的或政治意义所在。
公共政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政治活动,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合法性是它的必然指向;b. 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此为其特定目的或管理意义所在。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手段或方式,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有效性是它的必然指向。
4.政策监控由哪几个功能活动组成?答:政策监督、政策控制、政策调整等。
5.公共政策的一般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答: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复习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复习公共政策分析1.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特点与公共秩序有关:政策把一系列行动划入到一个共同的框架之中;涉及到公共利益与公共问题:在不同利益取向中寻求解决方案依赖权威:权威为政策提供了合法性;意味着专业知识:政策的制定需要专家。
3.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有哪几种?a.制度( 政治学视角认为政策是政治输出的结构新制度主义:制度对行为的影响)b.利益(经济学视角从稀缺性的角度看待人类行为,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公共选择理论:集体决策与公共偏好)c.价值(哲学或伦理学视角相比经济收益而言,政策背后的价值与伦理问题更为重要)4.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有哪几种?a.政策描述与解释研究目的:描述和解释政策形成、制定、演变以政策为因变量,考察政策过程。
这类研究中,政治学家的作用更为突出。
他们致力于分析政策的由来,相应的聚焦于议程设置、方案选择过程中各方的博弈,以及制度性因素的影响。
研究人员多集中于大学、研究机构等学术机构b.政策评估与预测研究目的:发现政策问题,减少政策失误,提高政策效率以政策为自变量,分析或测度政策结果。
在相关的研究中,经济学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将经济学中的理论与概念引入政策研究中,帮助决策者更好的设计和选择政策。
应用性研究,多集中于专业研究机构、社会调查机构、政府研究部门政策评估与预测(1)价值分析考虑的问题:因为什么?为了谁?应优先考虑什么?以思想、观念、价值作为分析的主要标准价值分析有助于讨论政策背后的观念层面(2)方案论证政策制定过程中,对可选政策方案具体内容的分析多学科应用政策方案可行性政策方案比较(3)绩效评估政策实施中,对政策效果的分析成本-收益分析:通过将政策的货币成本和总的货币收益量进行比较,提出政策建议。
(4)预测分析预测政策的未来效果5.什么是政策网络?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
公共政策分析 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1. 公共政策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
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1)阶级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孤立的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
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
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
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
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
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东师2018年秋季《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核标准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分析》
满分100分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
1.政策监督
答:是指政策监控的主体从一定制度、法规的依据出发,对政策系统的运行,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及终结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行为。
2.正式评估
答:是指法定的评估者依据事先制定的评估方案,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要求,对政策效果所作的评估。
3.评估客体
答:是指政策评估的对象,即所要评估的具体政策,虽然在一项实际的政策评估活动中,评估对象是既定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政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并有必要进行评估。
4.测定
答;就是根据政策评估的指标和收集到的信息,在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对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描述。
5.行政裁量
答: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积极明示的授权或消极默示许可的范围内,基于行政目的,自行斟酌,选择认为正确的行为,而不受法院的审查。
也有人认为,裁量是裁度推量之意,是人类对事物考虑的内在心理意识的过程。
6.政策执行的思想诱导工作
答:指运用宣传、舆论、说服、谈心、协商、对话等方式做政策对象的思想工作保证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社会问题也就是各种各样的需要解决的社会矛盾,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只有促使人们去行动的问题,才为公共政策问题,若问题没有得到表达,不可能构成政策问题。
政策监控与政策调整: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和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政策调整是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和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发展。
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动。
系统议程与政府议程:系统议程:政治社区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并由与现存政府权威中的立法范围内的事务相关的一切问题组成。
政府议程: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比系统的程序更具体,更明确。
两个议程是政策议程的不同阶段: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1)系统议程有一些抽象的项目组成,概念,范围很模糊;政府议程更加特定和具体,是对政策问题进行界定或陈述的阶段。
(2)系统议程仅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方案;政府议程的问题经过一定的描述,为决策系统正式接受,并采取具体方案试图解决的时候,系统议程就转入政府议程。
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包括官方和非官方的两大类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现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的两个方面。
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法律化: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政策法律化: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
2018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2.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
3.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公共政策主体)。
4.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5.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6.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7.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权威性)的分配。
8.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9.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系统性)。
10.(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11.在我国,政策过程的一大特点是(党政二元结构)。
12.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大众传媒)。
13.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社会问题)。
14.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
15.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多样性)。
16.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目标群体)。
17.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
18.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目标群体)。
19.从系统论角度看,(公共政策)可看到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20.(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21.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全球性)。
22.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国内政策环境)。
23.荷兰经济学家(科臣)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18年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提示
2018年秋季《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重点提示一、指导说明考虑到该课程涉及人物观点比较多,为方便同学们的课下复习,特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郑重说明,本指导所涉及辅导内容主要针对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而言,对于单选、多选等客观题,还请依据国开提供的《期末复习指导》来辅导。
谢谢大家的理解。
★期末复习指导获取方法(以《西方行政学说》为例介绍),如下图所示:1.首先下载云书院app,注册登录,登陆进去后,用左上角的扫描二维码框扫描教材封底的圆形二维码,即可看见;或者直接登陆网址下载云教室;2.注册账号,登陆进去,会出现如下图:3.蓝色封面的就是该课程的复习指导。
希望这些辅导内容对大家的复习有帮助,该内容仅供参考,无法做到100%准确押题,也请大家多多理解。
二、重点内容介绍(一)终结性考试说明1 考试手段纸笔考试。
2.考试方式闭卷。
3. 考试时限限时考试:90分钟。
二、终结性考试题型及规范解答举例试题题型包括1.单项选择题;2.多项选择题;3.名词解释;4.简答题;5.论述题。
(二)章节主观题重点提示第一章一、重点概念1、公共政策2、利益选择二、重点问题1、公共政策的功能。
2、公共政策的内涵。
3、公共政策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
4、利益的内涵。
5、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
6、德罗尔确立的公共政策模型“元政策”的内容。
第二章一、重点概念1、公共政策主体2、思想库3、执政党4、公民5、利益集团6、大众传媒二、重点问题1、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两大特征。
第三章一、重点概念1、公共政策客体2、社会问题3、复杂动态性二、重点问题1、社会问题的内涵是什么?2、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有哪些?第四章一、重点概念1、知识化2、政策环境二、重点问题1、如何理解全球化。
2、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关系。
第五章一、重点概念1、志愿失灵2、补贴二、重点问题1、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分析》
满分100分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
1.政策调整:
在政策评估与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到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2.政策终结:
指公共决策者通过慎重的政策评估之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那些过时、多余、无效或失败的公共政策的过程。
政策终结发生在政策评估之后,是人们主动进行的,是提高政策绩效的一种政策行为。
它不仅代表就政策的结束,还象征着新政策的开始。
政策使命的结束,失误政策的废止和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为法律这三种情况都可以看作政策终结。
3.评估目标:
是企业根据现有财力、物力、人力、技术设备等条件,通过分析、比较和论证,对企业经营方向、经营目标所进行的规划
4.建议:
通常是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意见,具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
5.指标:
指标是一个词语,指的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
6.政策执行的法律方式:
通过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措施和方法。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公共政策的性质是什么?
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公共政策作为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集中反映了社会利益,从而决定了公共政策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使其具有合法性。
因而,许多学者都将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定位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认为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逻辑起点,是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归属、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对于公共政策应该与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保持一致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将选择公共利益。
”
2.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可以把公共政策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影响政策的除决策制度、决策方法外,还有其直接的工作环境,以及更广阔的如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一般环境。
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制定者、执行者、实施对象、既得利益集团等,也包括下面所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宇宙环境。
自然环境与一定的政策执行系统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影响着政策执行的过程及其结果。
2、社会环境通过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道德和风俗习惯等表现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
3.政策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答:1.前后对比法:
①简单"前---后"对比分析②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③有---无政策"对比分析④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2.对象评定法 3.专家判断法 4.成本——收益分析法
4.政府机关的政策监控包括哪些内容?
答:公共政策监控机制是由政策监控主体、政策监控对象、政策监控主体发生作用的内容和方式等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
(一)、内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1.内部政策监控机制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
2.内部政策监控机制的运行路线包括:
(1)自下而上的监控(2)自上而下的监控
(二)、外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1.立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2.司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3. 政党组织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4.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5.大众传播媒介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6.
公民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5.政策创新的特点有哪些?
答:政策创新的特点主要有:
1、充分发挥中央、地方政府及人民群众三个政策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基本形成了三者互动“自上
而下”相结合的良性创新机制。
2、公共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配合,增强了制度创新的合法性,分散了制度创新的风险。
3、进行政策试验,始终坚持以是否有利于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为根本评价标准。
二、论述题(共20分)
1. 请你论述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态过程的主要内容。
答: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指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可接受的方案或计划,在政策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论和审查备选方案基础上,最后形成正式政策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确定政策目标、设计备选方案、评估和选择方案。
一、政策的制定程序(一)政策目标的确定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期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社会效果或所要避免的消极社会影响。
政策目标可以确立政策制定的方向,可以为备选方案的设计和筛选提供依据,可以为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提供基本依据。
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主要环节:一是政策目标的设计正确,这是决策者的主要职责;二是不同的参与者对政策目标的认同,这涉及民主参与问题。
(二)备选方案的设计
备选方案的设计是指围绕政策目标采取的,以实现政策目标为目的而进行的设计、谋划、拟定解决方案的活动过程,是寻求解决政策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下级给上级提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