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作业
资本论选读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资本论选读试题及其参考答案《资本论选读》试题及参考答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本题共计 20 分)1、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它的使用过程中()A、能够转移自身的价值B、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C、能够创造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D、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2、资本积聚是指()A、个别资本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扩大资本规模B、个别资本靠吞并其它资本来扩大资本规模C、个别资本靠剥夺小生产者来扩大资本规模D、个别资本靠组织股份公司来扩大资本规模3、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可变资本是()A、资本家腰包里掏出来的B、工人活劳动的吸收器C、工人前一生产过程所创造的D、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4、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品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流通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预付资本5、假定出现Ⅰ(1600V+1600m)>Ⅱ3000C,这时社会资本()A、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B、有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C、既不能进行简单再生产,也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D、再生产只能在萎缩状态中进行6、资本流通的公式是()A、G—GB、W—WC、W—G—WD、G—W—G′7、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在于()A、劳动者B、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C、劳动对象D、生产什么8、在几个社会制度中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A、剩余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C、按劳分配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9、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因为它()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B、是劳动的价值C、是劳动力的价值D、是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10、在资本的各种具体形态中,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形态是()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11、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A、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B、年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C、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D、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1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A、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B、不变资本的产物C、可变资本的产物D、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1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提高为条件A、个别劳动生产率B、社会劳动生产率C、部门劳动生产率D、资本有机构成14、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B、土地所有权的垄断C、土地的等级差别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15、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A、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剩余价值B、在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C、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实现的剩余价值D、在必要劳动时间里实现的价值16、《资本论》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是在()A、第一卷B、第四卷C、第三卷D、第二卷17、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商品价值等于()A、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劳动力价值B、旧价值+新价值C、旧价值+剩余价值D、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剩余价值18、下述论断哪个是正确的?()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有价值B、有价值的东西都有使用价值C、有价格的东西都必然有价值D、价格的变化都反映价值的变化19、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A、不能比较B、在创造价值的数量上没有区别C、前者可以还原为多倍的后者D、后者可以还原为多倍的前者20、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是指()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C、工作日D、个别劳动时间二、判断题(每小题 1 分,本题共计 10 分)1、《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资本论作业
《〈资本论〉选读》作业一、怎样理解《资本论》的抽象法和马克思指出的“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其实践意义何在?答:抽象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抽象思维活动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强调“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
”《资本论》运用抽象法,一方面,从具体到抽象体现研究方法。
这里的“具体”是指从实际出发的“实际”。
由这个现实的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就是从研究对象的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充分占有现实材料,经过研究,透过复杂的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从而抽象或概括出反映客观现象本质的概念、范畴。
《资本论》从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交换关系的实际出发,分析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内在联系,从中抽象出产品的商品形式、商品的价值形式、价值的剩余价值形式等等。
另一方面,从抽象到具体体现叙述方法。
这里的“具体”是指理论阐明的现实,或者说是对现实的理论说明。
在从抽象的概念、范畴到理论的具体的叙述过程中,由简单到复杂、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地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及其运动规律从理论上反映出来。
在《资本论》中,通过依次叙述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经济范畴及其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交换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的全貌。
抽象法很有实践意义。
它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深入调查研究,讲究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从而在总结工作、交流科研成果、撰写调查报告和著书立说写论文时,能够对问题论述表达得深刻、充分、清楚。
二、怎样解读马克思对《资本论》所阐述的“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及其实践意义?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明确指出:“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体现在商品、货币、资本、市场等的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在以下必然性上:第一,投资必然作为资本来经营。
资本论选读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资本论选读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A.本质B.规律C.运行机制D.全部矛盾【参考答案】A2.资本是不断地在运动中的,它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值,这种价值增值规律是()。
A.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B.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C.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D.市场经济的根本规律【参考答案】B3.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与此相适应,资本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
其中,购买阶段的资本职能是()。
A.生产职能B.货币职能C.流通职能D.支付职能【参考答案】B4.资本主义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表明()。
A.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必要条件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D.资本主义工资制度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参考答案】ABCD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分析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揭示了()。
A.价值增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资本主义生产规律D.资本主义再生产规律【参考答案】D二、简答题1.简述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参考答案】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则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2.如何理解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一个阶段?【参考答案】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一个阶段,这是因为:第一,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一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资本要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执行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第二,在资本循环中,资本要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并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即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第三,资本循环顺利实现的条件,也就是资本周转顺利实现的条件。
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作业作业《(资本论)选读》
《(资本论)选读》一、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答:①劳动的二重性的含义:即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具体劳动表明怎样劳动和什么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表明劳动量的大小或劳动时间的长短问题。
②劳动二重性理论的意义:一是劳动二重性学说论证了为什么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在量上相互比较,回答了什么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坚定的科学基础上。
成功地解决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难题。
二是劳动二重性理论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创立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三是劳动二重性理论为解决政治经济学一系列的基本问题奠定了基础。
如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建立起科学的理论体系。
二、什么是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1、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商品的价格同商品的价值成正比,同货币的价值成反比);{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时,它只是观念或想象的货币} 货币价值的一般尺度:在质的方面相等,在量的方面可以相互比较一种商品虽没有价值,但可以在形式上有价格:良心名誉(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3)储藏手段;(4)支付手段——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以清付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5)世界货币——即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三、什么是货币流通及其规律?掌握货币流通规律有何现实主义?答: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现实主义(个人论述)四、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是什么?答: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使用价值的特殊上 同时在价值上也有其特殊性。
《资本论选读》作业参考
第五专题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必做题】1、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的?剩余价值率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率的?(参见教材P46-47和《资本论与中国经济理论热点》P121-122)答:(1)剩余价值本来是由可变资本生产出来的,它所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但是一旦“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这个问题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来说明:①由于成本价格的形成,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完全消失了,从而使商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剩余价值,完全表现为资本家全部所费资本或生产费用的一个价值增殖额,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由此而被掩盖了。
②由于在成本价格形式上,剩余价值已经变成了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一个增加额,因此剩余价值不仅成了所费资本的一个增加额,而且也成了所用资本的一个增加额。
因为从现象上看,不仅构成成本价格的预付资本本身是形成商品价值的要素,而且全部预付资本对于商品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都是不可缺少的。
这样,“剩余价值既由预付资本中那个加入商品成本价格的部分产生,也由预付资本中那个不加入商品成本价格的部分产生;总之,同样由所使用的资本的固定组成部分和流动组成部分产生。
总资本在物质上是产品的形成要素,不管它作为劳动资料,还是作为生产材料和劳动都是如此。
总资本虽然只有一部分进入价值增殖过程,但在物质上总是全部进入现实的劳动过程。
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虽然只是部分地参加成本价格的形成,但会全部参加剩余价值的形成。
不管怎样,结论总是:剩余价值是同时由所使用的资本的一切部分产生的。
”正是通过上述形式,剩余价值才转化为利润。
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就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则是对全部垫付资本而言的。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
正因为利润本质上是剩余价值,只是在外观上表现为整个垫付资本的产物,所以马克思把利润称为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如果我们以p表示利润,则商品价值的公式W = c + v + m = k + m,便进一步变成了W = k + p。
资本论 作业、复习题
《〈资本论〉选读》作业及复习题一、作业1、如何理解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答: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所述:“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即,《资本论》研究的对象,一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二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三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交换关系。
研究对象侧重是生产关系。
2、谈谈你对政治经济学的认识。
答: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的学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②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物质资料生产是整个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总和构成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一切物质条件,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③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关系。
④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三要素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地位及相互关系,由以上两个关系形成的分配、交换、消费关系。
⑤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3、试述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答: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盛行于资本主义不发达的时期。
在生产技术改进缓慢的情况下,资本家主要依靠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4、“只有大工业才用机器为资本主义农业提供了牢固的基础,彻底地剥夺了极大多数农村居民,使农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完全分离,铲除了农村家庭手工业的根基——纺纱和织布。
这样,它才为工业⑤资本征服了整个国内市场”。
如何理解这段话?答:这段话的意思说,只有到了机器大工业时期,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农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彻底剥夺了农村居民生产,使所有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都成为了商品,这才形成了巨大的资本主义国内市场。
《资本论选读》答案(2、3卷)
货币: 金或银作为货币商品,在流通领域中执行货币职能,服务于商品流通。但它不进入生产 消费或个人消费,是非生产性开支。 生产性流通费用: 在流通领域内发生的生产性流通费用与保持或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关, 虽然其耗费的 劳动不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属于非生产性耗费。但是如果没有这种费用,商品的使用价值就 会丧失,从而价值也丧失。生产性流通费用包括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 保管费用: 为商品的保管或储备, 必须支付一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来保存使用价值。 虽然商品的 使用价值不会增加,还会减少,但减少的程度受到限制,所以正常的商品保管费用可以加入 商品价值。 运输费用: 运输费用是使用价值的位置变换空间引起的费用。只有通过运输,商品才能进入消费, 实现其价值。因此,运费可以加入商品价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运输加到商品 中去的绝对价值量,和运输业的生产力成反比,和运输的距离成正比„相对价值部分,和商 品的体积和重量成正比”
5. 纯粹流通费用和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性质特点、构成。
纯粹流通费用: 一切只是由商品的形式变化而产生的流通费用,即 W—G 和 G—W 的形式转化所花费 的一切费用,都属于纯粹流通费用。在纯粹流通费用上所耗费的劳动既不生产使用价值,也 不创造价值和转移价值, 更不可能创造剩余价值, 这种费用要由剩余产品和剩余价值来补偿, 是对它们的一种扣除。 纯粹流通费用主要是由买卖时间和簿记所引起的费用, 以及金银执行 货币职能所引起的各种费用。 买卖时间: 商品买卖行为,无论是G—W,还是W′—G′,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但这种 行为,只是使用价值形式发生转变,不会增加价值和剩余价值。 簿记: 连续、 系统地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分析所花的费用就是簿记。 耗费在簿记上的活 劳动和物化劳动,和买卖时间一样,虽是必要的,但不会创造价值。但它由一般生产过程引 起,随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而日益重要。
(完整word版)《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 A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 B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BA.GG'-- D.WG-W'-- C.GG-W- B.WWGW-22.商品价格由D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资本论选读》复习题
《资本论选读》复习题1.“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答:(1)“生产方式”一词,马克思曾在多种意义中用过,在《资本论》第一卷所提出的生产方式主要指生产过程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劳动组织形式。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但是只有到了机器大工业阶段,雇佣工人才完全变成了机器以致资本的附属物,资本才造成了它自己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就是研究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3)“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消费、交换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资本论》作为一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不仅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要研究由这种生产方式决定的并且同它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4)“交换关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就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因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要研究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而且要研究流通过程中的关系,即资本主义交换关系。
2.“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的自然的发展规律。
”3.“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答: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
要看到自然和社会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是由有意识有目的的人及其活动构成的。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起作用的,这是社会不同于自然的特点。
但是,社会又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不依赖于社会意识的客观存在。
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有着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对社会的研究可以像自然那样,进行科学的考察,不过方法不同罢了。
所以,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体现了社会科学的唯物的辩证的性质。
4.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答:(1)商品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个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资本论试题库
资本论选读各章作业题1 •商品是价值和_______________ 的统一。
2•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 劳动。
3•商品的价值量由_______________ 时间决定。
4•由价值形式:X量商品A=Y量商品B中,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 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即W A —G—W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第一形态变化。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本的总公式是。
7. 劳动力成为商品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劳动力一无所有。
8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不管在怎样的社会里,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即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在于获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本流通时间等于生产时间与之和。
14. _______________ 的周期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资本论选读复习资料
《〈资本论〉选读》参考资料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 量商品A =y 量商品B 是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A.G W G --B.W G W --C.G W G '--D.W G W '--22.商品价格由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论选读作业
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第三十七章《导论》、第三十八章《级差地租:概论》第三十七章《导论》:一、精彩语录:“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总的说来是以劳动者被剥削劳动条件为前提,那么,在农业中,它是以农业劳动者被剥夺土地并从属于一个为利润而经营农业的资本家为前提。
”——劳动者摆脱了封建依附关系,但他们的土地被剥夺,成为农业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
就是说,农民有了人生自由,但被剥夺了土地等生产资料,为了生活,只得把劳动力卖给农业资本家,实际的耕作者是雇佣工人。
这里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略带批评。
“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历史前提,并且始终是它的基础,正像这种垄断曾是所有以前的、建立在对群众的这一或那一剥削形式上的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和基础一样。
”——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是以以资本家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为基础,以农民的无产者化为代价。
“使作为劳动条件的土地同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者完全分离”,“土地所有权就取得了纯粹经济的形式,因为它摆脱了它以前的一切政治的和社会的装饰物和混杂物。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是一种单纯的财产权,大土地所有者一般不经营土地,而是把租给农业资本家经营,按租约获取地租。
“一方面使农业合理化,从而才使农业有可能按社会化的方式经营,另一方面,把土地所有权变成荒谬的东西,——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巨大功绩。
”——马克思对土地私有制进行了无情地抨击,认为土地私有制是“荒谬的东西”。
同时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巨大功绩之一是把它变成了荒谬的东西,略带赞扬。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构成现代社会骨架的三个并存的而又互相对立的阶级——雇佣工人、产业资本家、土地所有者。
”——在资本主义农业存在的三个并存的而又相互独立的阶级中,农业雇佣工人是实际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也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
他们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被农业资本家以平均利润形式占为己有,而超过平均利润的部分,则被农业资本家以地租的形式交纳给土地所有者,作为租用土地的报酬。
资本论选读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资本论选读》试题及参考答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本题共计 20 分)1、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它的使用过程中()A、能够转移自身的价值B、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C、能够创造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D、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2、资本积聚是指()A、个别资本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扩大资本规模B、个别资本靠吞并其它资本来扩大资本规模C、个别资本靠剥夺小生产者来扩大资本规模D、个别资本靠组织股份公司来扩大资本规模3、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可变资本是()A、资本家腰包里掏出来的B、工人活劳动的吸收器C、工人前一生产过程所创造的D、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4、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品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流通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预付资本5、假定出现Ⅰ(1600V+1600m)>Ⅱ3000C,这时社会资本()A、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B、有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C、既不能进行简单再生产,也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D、再生产只能在萎缩状态中进行6、资本流通的公式是()A、G—GB、W—WC、W—G—WD、G—W—G′7、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在于()A、劳动者B、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C、劳动对象D、生产什么8、在几个社会制度中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A、剩余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C、按劳分配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9、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因为它()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B、是劳动的价值C、是劳动力的价值D、是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10、在资本的各种具体形态中,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形态是()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11、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A、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B、年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C、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D、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1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A、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B、不变资本的产物C、可变资本的产物D、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1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提高为条件A、个别劳动生产率B、社会劳动生产率C、部门劳动生产率D、资本有机构成14、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B、土地所有权的垄断C、土地的等级差别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15、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A、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剩余价值B、在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C、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实现的剩余价值D、在必要劳动时间里实现的价值16、《资本论》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是在()A、第一卷B、第四卷C、第三卷D、第二卷17、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商品价值等于()A、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劳动力价值B、旧价值+新价值C、旧价值+剩余价值D、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剩余价值18、下述论断哪个是正确的?()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有价值B、有价值的东西都有使用价值C、有价格的东西都必然有价值D、价格的变化都反映价值的变化19、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A、不能比较B、在创造价值的数量上没有区别C、前者可以还原为多倍的后者D、后者可以还原为多倍的前者20、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是指()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C、工作日D、个别劳动时间二、判断题(每小题 1 分,本题共计 10 分)1、《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10.一般等价物11.交换过程的矛盾12.价值尺度13.商品的形态变化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15.人格的物化16.物的人格化17.商品拜物教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19.劳动力商品20.不变资本21.可变资本22.剩余价值率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25.相对剩余价值26.大规模协作27.生产劳动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35.资本集中36.资本的技术构成37.资本的价值构成38.资本的有机构成39.相对过剩人口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A.商品的使用价值B货币C抽象一般劳动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 A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B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BA.G- D.W-GW'--G'GWW- B.WG-- C.GW-22.商品价格由D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 A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 B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BA.GG'-- D.WG-W'-- C.GG-W- B.WWGW-22.商品价格由D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仰恩战勇《资本论》试卷
《资本论》选读试卷 (A)适用专业:经济学(开卷)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使用价值2.具体劳动3.不变资本4.相对过剩人口5.资本积聚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1.理解劳动的两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因此,马克思研究《资本论》从研究商品开始。
3.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节欲。
5.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任何社会要生产出财富,必须把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起来。
6.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即剩余价值形成的过程是统一的过程。
7.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
8.用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去剥削工人,是资本剥削工人的主要方法。
9.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结果,一极是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贫困和劳动折磨的积累。
10.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产生原因。
2.运用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理论,批评资本家养活工人的观点。
3.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为什么会由个别资本家的行为发展成为全体资本家的行为?四、论述题(20分)工资的国民差异是怎样产生的?你对提高中国国民工资的建议是什么?名词(每题4分)1、物的有用性,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P54)2、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即有差别的人类劳动。
(P55)3、用去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P102)4、超过资本增值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
(P157)5、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P146)判断题(每题3分)对对错错对对对错对对简答题(每题10分)1、①商品拜物教是一种很古怪的东西,具有神学的怪诞;②它的神秘性质不是来源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是来源于商品的价值,而是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③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
《〈资本论〉选读》习题集和答案(完整版)
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
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 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
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 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
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
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
二、选择题
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资本论》的目的是
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
21.商品流通公式是
A. B. C. D.
22.商品价格由
A.供求关系决定 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
C.商品价值决定 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
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为什么说 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15.《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的中心内容及理论结构。
16.《资本论》第一卷中的货币理论。
17.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18.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
19.劳动过程作为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20.资本各要素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21.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专题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必做题】1、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的?剩余价值率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率的?(参见教材P46-47和《资本论与中国经济理论热点》P121-122)答:(1)剩余价值本来是由可变资本生产出来的,它所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但是一旦“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这个问题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来说明:①由于成本价格的形成,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完全消失了,从而使商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剩余价值,完全表现为资本家全部所费资本或生产费用的一个价值增殖额,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由此而被掩盖了。
②由于在成本价格形式上,剩余价值已经变成了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一个增加额,因此剩余价值不仅成了所费资本的一个增加额,而且也成了所用资本的一个增加额。
因为从现象上看,不仅构成成本价格的预付资本本身是形成商品价值的要素,而且全部预付资本对于商品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都是不可缺少的。
这样,“剩余价值既由预付资本中那个加入商品成本价格的部分产生,也由预付资本中那个不加入商品成本价格的部分产生;总之,同样由所使用的资本的固定组成部分和流动组成部分产生。
总资本在物质上是产品的形成要素,不管它作为劳动资料,还是作为生产材料和劳动都是如此。
总资本虽然只有一部分进入价值增殖过程,但在物质上总是全部进入现实的劳动过程。
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虽然只是部分地参加成本价格的形成,但会全部参加剩余价值的形成。
不管怎样,结论总是:剩余价值是同时由所使用的资本的一切部分产生的。
”正是通过上述形式,剩余价值才转化为利润。
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就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则是对全部垫付资本而言的。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
正因为利润本质上是剩余价值,只是在外观上表现为整个垫付资本的产物,所以马克思把利润称为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如果我们以p表示利润,则商品价值的公式W = c + v + m = k + m,便进一步变成了W = k + p。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一个必然结果,就象价值必然要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一样,剩余价值必然要通过利润表现出来。
这是因为:第一,在成本价格这个转化形式上,c 和v的区别消失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就由可变资本转移到垫支总资本上来了。
第二,由于劳动力的价值表现为工资,因而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好象都是给了报酬。
这样剩余价值似乎不是由劳动创造的,而倒像是由资本本身所产生的。
马克思指出:“因为成本价格的形成具有一种假象,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区别看不出来了,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变化,必然变成不是由可变资本部分引起,而是由总资本引起。
因为在一极上,劳动力的价格表现为工资这个转化形式,所以在另一极上,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由于上述两个原因的客观存在,剩余价值必然会转化为利润。
(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的不同比率关系。
马克思说:“用可变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作剩余价值率;用总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作利润率。
这是同一个量的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由于计算的标准不同,它们表示同一个量的不同的比率或关系。
”剩余价值率(m’)= m / v;利润率(p’)= m / (c + v) = m / C。
剩余价值率向利润率的转化,是资本在运动中形成的。
在现实的资本运动中或在资本家的心目中,剩余价值率向利润率的转化,表现得更为明显。
资本家为了获得剩余价值或利润,预付一定数额的价值,并期待着价值的所有部分都有同样的增殖。
“资本家预付总资本时并没有考虑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上所起的不同作用。
”在他的心目中,把两部分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完全混在一起了。
而他考虑的是,只要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就能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就会有利润。
所以他精心地组织生产和流通,同样努力和尽心地调配工人和购买生产资料,更紧张地关心市场和留心自己的竞争者。
在资本家看来,利润是他的预付资本带来的。
他不承认剩余价值,更否认剩余价值是被他占有的工人无酬劳动创造的这一事实。
他认为,他一旦把资本投下去,就会给他带来一个余额。
他总是拿这个余额和他预付的总资本相比,来计算他盈利的程度。
这样,利润率就形成了,用公式表示,即p’= m / C。
剩余价值率也由此而转化为利润率。
利润率比利润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由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虽然二者在质上不同,但是量上还是相等的。
在利润上面,还可以隐约看到利润与劳动的关系。
但由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转化,二者的量已不相等,m’ > p’。
而且质的差别更大,随着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获得了完成的形态。
在利润率和利润形态上,剩余价值的来源看不到了。
剩余价值率表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表示的却是资本家盈利的程度。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在质上是根本不同的。
在利润率、利润形态上,把本来是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变成了物创造的,关系完全颠倒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也进一步被掩盖了。
和《资本论与中国经济理2、决定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参见教材P374-397论热点》P)122-123答:资本家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在资本量一定的条件下,利润的多少就取决于利润率的高低,因而资本家总是力图追求最高的利润率。
但是利润率的高低,不是由资本家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许多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决定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利润率也就越高。
凡是能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也能提高利润率。
②资本有机构成。
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同量资本用在可变资本的数量就越少,在资本周转速度为一定的情况下,所带来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少,因此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呈反方向变化。
③资本周转速度。
在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成为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年中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同量资本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年利润率就越高,因此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④不变资本的节省。
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旧价值,并不创造新价值。
但是不变资本的节省却与利润率的高低有关系:一方面,不变资本的节省可以使资本价值构成降低,从而使用同量资本能够使用更多的劳动力,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不变资本的节省还可以减少商品价值中由生产资料转移过来的部分,从而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这两者都会使利润率提高。
⑤原料价格的变动也影响利润率。
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预付总资本增加,利润率下降;原料价格下跌,生产成本降低,预付总资本减少,利润率提高,所以原料价格的变动与利润率成反方向变化。
和《资本论3、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它与商品价值有何区别?(参见教材P405-406)与中国经济理论热点》P124-126答:(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进而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可见在平均利润的前提下,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实际上,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同一过程的两个层次。
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的过程,也就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只不过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前提,生产价格的形成是结果。
对此,马克思指出:“求出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把这个平均数加到不同生产部门的成本价格上,由此形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①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的形成为前提,是利润平均化的结果。
②生产价格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两部分构成,即生产价格 = 成本价格 + 平均利润。
③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2)生产价格与商品价值有以下区别:①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②生产价格与价值形成的前提条件不同,生产价格的形成直接是以平均利润的形成为前提的,价值的形成直接是以耗费劳动为前提的;③生产价格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两部分构成,而价值则是由c、v、m三部分构成;④生产价格的形成要求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高度,而价值则是随着商品生产的产生而形成的,它要求的社会发展程度要低的多;⑤个别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量的差别,即有的低于价值,有的高于价值,但社会总量是一致的。
和《资本论与中国经济理4、平均利润形成以后是否排除超额利润?(参见教材P48)论热点》P124答: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并不排除超额利润的存在,因为独自抢先采用了最新的先进科学技术的个别部门或其企业,能够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如果某个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市场生产价格(或社会生产价格),该企业就会获得超额利润。
个别生产价格 = 个别成本 + 平均利润,市场生产价格 = 社会成本 + 平均利润,这个超额利润实质上是个别成本低于社会成本所形成的差额。
当然就一个企业来说获得上述意义上的超额利润是暂时的,它将在竞争中消失。
人为垄断或自然垄断也会产生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具有稳定性,这在地租上表现的更为明显。
【研讨题】和《资本论与中国经济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参见教材P46-49理论热点》P)120-126答:(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主要包括: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2)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市场经济,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第一,这一理论指导我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开展市场竞争,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它表明投入生产经营的资本都要求一种社会权力,即平等分享与其资本相应的利润。
为此,投资者都要在部门之间的平等竞争中选择利润率高的行业。
各个投资者都竞相向利润率高的行业积极投资的这种导向,体现了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趋势。
这就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必须开展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利润率高、效益好的行业,通过竞争多吸收投资,使利润率低、效益不好的行业减少投资,从而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并调节行业或部门之间的利润率。
第二,这一理论指导我们把生产经营的投资当做资本来经营,在生产经营中发挥资本的两种趋势的作用。
资本在优化组合中的两种趋势,表现为既节省劳动力又节省生产资料的作用。
这就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中,要认定追求效益或利润的投资就是资本,资本的一般性质就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
从而在生产经营中优化资本结构,把厉行节约落实在资本的两种趋势上,既节约活劳动,又节约物化劳动,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这一理论指导我们为发挥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