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广义主旨课前预习
高一语文课前预习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梦游天姥吟留别
![高一语文课前预习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梦游天姥吟留别](https://img.taocdn.com/s3/m/3cf859e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8.png)
高一语文课前预习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梦游天姥吟留别一、选择题(共9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天姥.(mǔ) 殷.岩泉(yǐn) 漂.白(piāo) 刨.床(páo)B.剡.溪(shàn) 木屐.(jī) 威吓.(xià) 呼号.(háo)C.澹澹.(dàn) 渌.水(lù) 起哄.(hōnɡ) 泡.货(pāo)D.恍.然(huǎnɡ) 訇.然(hōnɡ) 伎俩.(liǎnɡ) 拘泥.(nì)【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
A项,“漂”读piǎo,“刨”读bào;B项,“吓”读hè;C项,“哄”读hònɡ。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C项,因:介词,依据。
句意: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文明发达,经济活动也曾跻身于世界的前列。
B.指挥控制台上,指挥决策者、工程技术专家正密切地关注着发射前的各种状态和异常声音。
C.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D.《城南旧事》的作者是林海音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而编写的自传体小说。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
A项,搭配不当,“活动……跻身……前列”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各种状态和异常声音”并列不当,“状态”包括“声音”,去掉“和异常声音”;D项,结构混乱,“《城南旧事》的作者是……的自传体小说”句式杂糅,改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作者根据……”。
选修 第六单元 第1课预习提纲1
![选修 第六单元 第1课预习提纲1](https://img.taocdn.com/s3/m/dccaeaf0910ef12d2af9e752.png)
《第1课 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预习提纲备课人:冯玢 备课时间:5.3 使用时间:一、课前准备:1、明确课标要求,仔细阅读《精析精练》中的“名师解读”;2、理解重要概念:联合国、《联合国宪章》以及联合国安理会。
二、完成下列预习任务:(参看《精析精练》) (一)联合国的成立:1、历史背景:①瓦解,呼唤新的国际组织②是 的胜利成果,是 的结晶 ③也是 的产物2、联合国的地位:3、建立过程:①提出设想:②名称由来: ③公开宣告:④签署宪章:⑤正式成立:4、宗旨:①②发展 ,以增强5、原则 ① ;②善意履行③以 解决 ,避免④禁止 6、主要机构:①包括: 和②联合国大会有 组成, 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③ 由11个成员国组成, 五国为常任理事国,拥有“ ”,实行 原则。
三、探究问题:比较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异同(二)联合国的作用A 、维护了1、 行动①联合国成立之初, ②1948年6月,联合国在 建立 ,这是第一次维和③1956 期间,联合国向 派出第一支维和部队④1987年7月, 中,安理会通过第一次 ,要求停火⑤1998年2月,联合国秘书长 化解了 危机。
①50年代初成立 ,讨论 2、②1978年召开③联合国还设立了 机构④在联合国的努力下,成员国通过 达成了B 、保障 和推动1、保障 :194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①联合国大会通过②专门成立2 ③联合国不再是 的工具,已日益成为 的舞台。
3、联合国展开 工作4、保护 权益:如《 》《 》C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作用1、人们希望联合国 发挥重要2、在防止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在发对 方面做了大量工作4、在 领域做出积极贡献5、在推动 方面,联合国也力促达成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前预习方法与技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前预习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b85dc2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2.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前预习方法与技巧语文学习在中学阶段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课前预习作为学习的第一步,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准确理解课文意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前预习方法与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课前预习,为更高效的学习打下基础。
1. 认真阅读课文课前预习的第一步是要认真阅读课文。
在阅读中,要关注课文的主题、人物、情节等重要要素。
可以逐段阅读,重点关注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和信息,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标记重点内容,做一些简短的笔记,以帮助加深记忆。
2. 查阅相关背景知识有时候,课文中会涉及到一些背景知识,了解这些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课前预习时,可以主动查阅相关的背景知识,如历史事件、文化背景等。
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力。
3. 理清重点难点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重点和难点。
在课前预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部分,并加以理解和消化。
对于生僻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等,可以查阅词典或者语文参考书进行解读。
通过理清重点难点,可以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为课堂上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总结归纳课文主旨每篇课文都有其主旨和核心思想,课前预习时需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课文的主题和主旨,提炼出中心思想和要点。
这个过程有助于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5. 练习解题技巧课文阅读中往往会伴随着一些问题和题目,课前预习时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题练习。
通过练习解题,可以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习题、模拟题等资源进行练习,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和解答问题,相互促进。
6. 建立学习计划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将所需预习内容分为多个阶段和时间段进行。
这样能够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1模拟课堂主旨概括
![1模拟课堂主旨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6a9fd906b52acfc789ebc95a.png)
弱转
单用
只是、 只是、不过、倒、其实、实际上、事实上 实际上
与解题的关系: 与解题的关系:
转折之后是重点;强弱同现时,一般强转之后是重点 转折之后是重点 强弱同现时, 强弱同现时 例1(A): ( ): 我们虽然不难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找到“引咎辞职” 虽然不难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找到 我们虽然不难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找到“引咎辞职” 的历史渊源, 的历史渊源,但目前我们推行的引咎辞职主要还是受到现 代西方政治文明影响的结果。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代西方政治文明影响的结果。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 A.中国政治文化中很早就存在“引咎辞职” 中国政治文化中很早就存在“ 中国政治文化中很早就存在 引咎辞职” B.中西的“引咎辞职”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中西的“ 中西的 引咎辞职” C.目前我国的“引咎辞职”与古代完全不同 目前我国的“ 目前我国的 引咎辞职” D.中国的政治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 中国的政治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 答案: 答案:D
答案: 答案:B
练习: 练习:
清代余云涣所撰与义府大堂联,通俗易懂,联曰: 清代余云涣所撰与义府大堂联,通俗易懂,联曰: 不要百姓半元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两千石, “不要百姓半元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两千石,所造何 此联告诫官吏,不拿百姓半文钱是起码的为官之德, 功?”此联告诫官吏,不拿百姓半文钱是起码的为官之德, 并非什么特殊的事迹, 并非什么特殊的事迹,重要的是要问一问享受着国家的俸 禄做出了什么政绩。对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 禄做出了什么政绩。对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 ) A.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为政不在言多, 为政不在言多 B.为官要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 为官要一心为民, 为官要一心为民 两袖清风,三思而行, C.为官既要廉政,还要勤政 为官既要廉政, 为官既要廉政 D.为官不光要廉政,还要勤政,要有功于民 为官不光要廉政, 为官不光要廉政 还要勤政,
分析文章结构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第01课 考纲解读-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含解析 精品
![分析文章结构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第01课 考纲解读-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含解析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6db7d63be1e650e52ea99f8.png)
【新大纲】【分析】新大纲取消了原有了“必考内容”等表述,去掉了“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这一宽泛模糊的说明,取而代之的是增补了对于论述类文本的详细考查说明83个字。
这个变化是为了和之前大纲后面的选考文本的考查说明进行对等。
高考命题组对于现代文考查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提醒了同学们,需要对“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这类准确界定的文体有所准备,备考更有针对性。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一考点。
划定了论述类文本的范畴(时政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和考查重点(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
2017年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而主观题难度设置有梯度,往往先为信息筛选,然后归纳,最后是个性解读。
2017年增加了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点、论据和论证的题目。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是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考点,一般为单独命题,个别省市将这一考点与理解概念、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等考点结合起来考查,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个别省市有主观题形式。
试题内容一般要求考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
2018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考情分析三年高考题型分布表在2017年的高考试卷中,分别考到了分析文章结构和归纳内容要点两个考点。
应该作为备考的重点来对待。
考点梳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
《百合花》《哦,香雪》课前预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哦,香雪》课前预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63ecb4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9.png)
《百合花》《哦,香雪》课前预习一、百合花学习目标1.分析作品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具体表现,理解细节在本文中的作用;运用对比思维探究文章主旨。
2.探索这篇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的美学技巧;跟随人物关系戏剧性的变化,走进那些可敬可爱的年轻人,感受战火中别样的青春。
3.感受革命战争年代,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体会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激励学生,走向有担当、有价值的理想人生。
作家作品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作家。
1943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上海,任《文艺月报》编辑。
1958年3月,在《延河》月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的艺术风格开始形成。
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小说。
茹志鹃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情节简单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她的代表作品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三走严庄》等,一些作品被译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背景资料《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
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茹志鹃的家人是这场运动的受害者。
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回忆起1946年那个中秋夜以及在解放战争中遇到的各种人和事。
回首往事,茹志鹃感到“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思维导图阅读指导1.层次解读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分为四部分。
开端:带路(从开头到“这都怪我了”)。
发展:借被(从“我们到包扎所”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高潮:牺牲/献被(从“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到“两个干硬的馒头”)。
结局:盖被(从“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到结尾)。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预习导航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预习导航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9c918bd05087632311212f4.png)
预习导航
典礼现场
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启在禹死后夺得王位,政治权力由“传贤”变为“传子”,“家天下”的局面出现,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占卜:夏商的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地方行政: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地方封侯和伯。
自主思考夏朝是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商朝是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发展时期,夏商的政治制度有何突出特点?夏商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何重大影响?
提示:特点:具有明显的血缘政治色彩;王权神秘;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已具雏形。
影响:为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完备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治者这样做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提示: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统治。
知识点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
(1)嫡长子继承制:王位及各种爵位由嫡长子继承。
(2)大宗和小宗关系:大宗、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周王的地位: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自主思考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它体现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哪些基本特征?
提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维护政治联系;等级森严。
三年级主旨大意把握课件
![三年级主旨大意把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bc553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9.png)
三年级主旨大意把握课件一、课程目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是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快速、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主旨大意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关键语句、段落等提取主旨大意。
2、难点帮助学生区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细节,避免被细节干扰而忽略主旨。
培养学生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灵活运用主旨大意把握技巧。
三、教学方法1、讲解与示范通过简单易懂的例子,向学生讲解主旨大意的含义和提取方法,并进行示范。
2、练习与反馈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4、启发式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开始课程前,先给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例如“小兔子迷路了,它在森林里遇到了很多动物,有善良的松鼠帮它指路,有狡猾的狐狸想骗它,最后小兔子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到了回家的路。
”然后问学生:“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尝试说出故事的主旨大意,即小兔子在森林里迷路后最终找到回家的路。
2、讲解主旨大意的概念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主旨大意就是一篇文章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就像我们刚刚讲的故事,最关键的是小兔子回家这件事,其他遇到的动物都是围绕这个主要事件展开的。
3、寻找主旨大意的方法标题分析法:很多文章的标题就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主旨大意。
例如《美丽的春天》,可能主要讲的就是春天的美丽景色。
首段尾段分析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会点明主题。
比如,一篇文章开头说“我一直梦想着有一次难忘的旅行”,结尾说“这次旅行让我终身难忘”,那么主旨大意很可能就是讲述这次难忘的旅行。
关键语句分析法:文章中有些语句会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主要内容,比如“总之”“综上所述”“由此可见”等后面的内容通常比较重要。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ad7167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d.png)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散文分类1.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2.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3.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4.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5.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散文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所写的对象,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探究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课前预习指导
![探究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课前预习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7c903d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6.png)
探究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课前预习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才能够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教师以及课堂产生了较大的依赖性,这样的习惯会影响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
本文将具体探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具体策略,结果仅供参考。
一、课文内容与主题预习在论述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过程中,笔者将其分为不同的内容与方法进行论述,首要的就是对课文的预习。
在此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诵读预习的方法。
作为了解课文的第一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使用默读、朗读以及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对课文进行初步的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同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布置课文预习任务,让其在小组内进行课文的阅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也能够向他人请教或者集体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比如,当教师在进行《宇宙生命之谜》文章讲解之前,就可以布置小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分段阅读,对于文中遇到的生词与生字,则由负责该段阅读任务的学生提前进行查阅并进行组内的讲解,这样一来小组人员就能够共同进步。
其次,教师还可以采取提问引导的方法引导学生的预习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根据文章的主旨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的阅读并寻找答案。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问题的合理性,不能够超出学生的认知理解范围,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比如,当教师在进行《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讲解之前,可以提出问题:“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蝙蝠与雷达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文章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预习,在阅读的同时也在思考,当解决了以上问题的时候,学生对于文章内容与主旨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再次,对于那些语文学习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还可以教授其评注的方法进行预习。
课前预习与教案策划
![课前预习与教案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517d635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1.png)
课前预习与教案策划在现代教育中,课前预习与教案策划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对于学生来说,课前预习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内容,更快速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教师来说,科学合理地策划教案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课前预习和教案策划两个方面探讨其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课前预习是指在上课前通过复习教材、查找资料、做习题等途径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进行了解和掌握的过程。
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内容,更快速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说,课前预习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呢?这里提供一些实践方法供大家参考:1、审视课文,了解主旨和篇章结构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重要的是先审视一遍课文,了解它的主旨和篇章结构。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快速地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减少学习时间和精力。
2、总结重难点,查找资料辅助学习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学习。
可以通过总结重难点,查找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加强补充,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比如,通过阅读一些相关大众读物或专业书籍,或者搜索互联网上的教学视频与教学资源等。
3、做题辅助记忆,掌握答题技巧通过做题,不仅能够辅助记忆,还可以掌握答题技巧。
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相关题目适当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教案策划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教案策划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步骤,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对教育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进行合理安排,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和指南。
教案不仅包括内容上的要求,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的反馈,教学过程的完善等多个方面。
教案策划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案策划的实践方法如下:1、认真分析教学大纲和课标,明确教学目标在制定教案之前,需要认真分析教学大纲和课标,深入了解教育要求和学科特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1单元第4课第1篇修辞立其诚第1课时【教案】
![第1单元第4课第1篇修辞立其诚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d4b0b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0.png)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4.1 修辞立其诚【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观点, 梳理作品的论证思路。
2.探究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
3.思考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发意义。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通过阅读全文, 圈画重点字词, 体会本文独特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划分层次, 厘清文章思路, 掌握文章结构, 并学会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本文“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 注重品德修养, 养成“求真、求实”的文风。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考生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 养成言行一致、心口一致的诚实品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 了解本文质朴、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 体会其表达效果。
难点:通过划分层次, 厘清文章思路, 掌握文章结构, 并学会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 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 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
但近年来, 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 其浮夸荒诞的文风, 却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我们应提倡什么样的文风呢?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一)作者介绍张岱年(1909-2004), 河北献县人, 哲学家。
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等职。
主要著作有: 《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中国伦理思想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中国哲学发微》《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求真集》《文化与哲学》等。
(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92年四月, 深刻阐述了张岱年的治学宗旨, 张岱年治学贯彻一个“诚”字。
20世纪30年代, 他提出哲学家须有寻求客观真理之诚心。
40年代, 他把“求真之诚”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 他晚年自号“渠山拙叟”, 并以“直道而行”, 示其一生立身之则。
高三复习必修一第1讲
![高三复习必修一第1讲](https://img.taocdn.com/s3/m/c785a5f1eff9aef8951e06ac.png)
督责属县
制 度
县
县令或县长
示
意
评价:①确立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
图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现了对地方政权
直接有效的控制。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得益最大的是谁?
1、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 人事大权,从而控制中央和地方。 2、初建监察制度。 3、中央官员互相牵制。
1、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2、郡县是中央直接管辖地区,由中央和皇帝控制, 没有独立性。 3、受监督。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是 皇权至高无上。 最能体现这一本质特征的措施 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
3、评价的模型:
(1) 从当时现实需要的角度立论评价(论证其是否解决 了现实问题、满足现实需要的程度如何)
(2) 从历史发展的纵向、横向对比的角度立论评价(论 证其在历史上的性质、地位、影响如何)
(3)从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的角度立论评价。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 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楚王问 鼎”、“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克敌者,上 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礼乐制度的破坏等。
宗法制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
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
西周的封国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①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日益强大,难以驾驭。 ②经济上: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封建制经济超越奴隶制经 济。使分封制失去了继续存在下去的经济基础。 ③文化上:诸子百家争鸣为当时治理天下提供了多种方 案,为分封制瓦解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
分封制瓦解的表现
先秦
部级公开课课前预习:《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部级公开课课前预习:《隋朝的统一与灭亡》](https://img.taocdn.com/s3/m/877197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5.png)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学生按课堂教学进度完成下列表格
【学习任务二】
学生按课堂教学进度完成下列表格
推荐的学习资源
【唐】魏征等《隋书》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
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Βιβλιοθήκη 息学科历史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1. 通过列表比较秦、隋两朝,掌握从政治、经济等具体的视角解释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2. 通过探究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归纳王朝兴亡的表现和原因。
课前学习任务
1.学生在课前复习教材相关的内容,了解与秦朝兴亡相关的的历史大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遗传学对研究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医学、农业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以至人类学和社会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是在动植物育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必然又可以回过来指导动植物育种的实践。
抗菌素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又推动抗菌素工业及其他发酵工业的进步,就是明显的例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A.遗传学各个分支的演变过程B.生命科学对社会科学的作业方式C.遗传学的学科基础及指导意义D.遗传学广阔的应用2.现在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有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被称为太阳风。
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产生极光,这已被实际观察到的事实所证明。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A.太阳在极光形成中的作用B.形成极光的必备要素C.存在极光现象的行星D.人们对极光的观察和认识3.古代帝国的政治集权虽然是它的力量所在,可也是它的弱点所在。
它凭借军事暴力和贸易中的垄断优势来保证经济资源从边缘流向中心,却因为官僚机构吸收利润过多而造成社会虚弱。
当帝国的统治成本过高以至于无法支撑帝国的统治时,衰败便不可避免了。
这段话论述了:A.古代帝国的政治与经济如何相互影响B.集权政治如何在古代帝国的演变中发挥作用C.高额的统治成本是古代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D.古代帝国的官僚机构在经济资源分配中的消极作用4.不能说你在一个领域干得好,就借此可以进入其他领域。
每个学科每个领域都有它的积累、尊严和门槛儿,明星们随便跨越这个门槛儿就是一种特权,是对公平的一种践踏。
另外,高校对教授的聘用和职称的评定,有着严格、规范的程序,聘请明星任教授如果不能按照程序进行,对其他教授来说就是不公平,损害了程序的公平和正义。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A.明星担任教授是对学术尊严的亵渎B.不按照评聘职称的程序聘请明星任教授是对学术公平的一种践踏C.学术界有学术界的尊严D.聘请明星任教授损害了评聘职称程序的公平和正义5.由杨丽萍编导并领衔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全球公演计划启动。
该歌舞集海外推广商宣布将《云南映象》更名为《寻找香格里拉》,歌舞集的海外演出到目前为止已预订了近200 场。
这段话,透露出这样一个主要信息()A.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B.原生态的艺术也有巨大的商业价值C.民族艺术墙内开花墙外香D.民族艺术也需要全防卫包装推广6.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处在创业时期,即使经济有了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持久地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情,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牢固树立勤俭建国、勤俭办事业的思想,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段话主要观点是什么( )A.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并且还处在创业时期B.要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C.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建设事业D.艰苦创业精神要靠不断加强教育7.电子产品容易受到突然断电的损害。
断电可能是短暂的,才十分之一秒,但对于电子产品却可能是破坏性的。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不间断电源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通讯系统以及其它电子设备。
不间断电源把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再对蓄电池充电。
这样,在停电时,蓄电池即可以弥补断电的间歇。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断电对电子产品的损害B.如何用蓄电池防止断电损害C.防止断电损害电子产品的办法D.不间断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功能8.当前,要注重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千方百计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千方百计维护好社会稳定。
这段话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A.解决实际问题的政策意见和要求B.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对策措施C.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指导思想D.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重点提示9.亚洲的困境在于-----破坏环境的力量正是创造经济奇迹的动力,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产量、更多工作、更多餐桌上的食物,但是也意味着更多的烟雾被排放,更多的树木被砍伐,更多化学物质倾入河流。
这段话主要谈论的是:A.亚洲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存在冲突B.环境问题制约着亚洲经济的长期发展C.绿色产业将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D.亚洲的经济发展以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10.在公共场合演讲,有的人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有的人则把自己的意思浓缩成一句话,而这句话犹如一粒沉甸甸的石于,在听众平静的心湖里激起层层波浪,让人称道与回味。
1936年10月l9日,在上海各界人士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政治家、社会活动家邹韬奋先生发表了仅33个字的演讲:“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 )。
A.简短的演讲如邹韬奋的一句话演讲含义深刻,有着强烈的表达效果B.一句“战而不屈”准确地勾勒出鲁迅先生的战斗风骨C.一个“战”字包含着人们对鲁迅先生多少敬仰和赞誉之情D.许多无耻的文人不仅“不战”,还要奴颜婢膝;而先生却是横眉冷对,铁骨铮铮11 .《米莉茉莉丛书》是吉尔·比特专为4~8岁的儿童编写的读物,其创作灵感来自个人的生活体验及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独特理解。
她以米莉、茉莉这两个肤色不同的小女孩为主人公,讲述了她们的成长故事。
丛书中每一个故事都有独立的主题,蕴涵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作者吉尔·比特认为书中传达的这些个性和素质,对于地球上任何国家任何肤色的孩子都是适用的。
这段话主要介绍了( )。
A.谁适合读《米莉茉莉丛书》B.《米莉茉莉丛书》的特点C.《米莉茉莉丛书》作者对该书的评价D.《米莉茉莉丛书》的主要内容12.孔子尝曰:“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
尤其在汉代,人名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乐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
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
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A 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的影响B 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C 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归D 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13.文化的雅俗之分也是不能深究的。
比如当今的国粹京剧,当年也是由四大徽班进京之后发展而来。
四大徽班进了京,在其后的数百年间实现了安徽地方戏曲文化与京城地方政治等文化的融合。
按照这样的路子发展下去,二人转经过数百年的进化之后,亦未必不可能成为“国转”。
崔永元把刘老根进京看作二人转艺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似乎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以上文字主要告诉我们A 文化的雅俗是相对而说的B 京剧是由俗文化转变为雅文化的C 二人转也可能像京剧一样转变成雅文化D 崔永元对二人转意思发展有深刻的理解14.在公共汽车上,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
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为他们受暗示性不强。
哪些人受暗示性强呢?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检查出来。
让一个人水平伸出双手,掌心朝上,闭上双眼。
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个氢气球,并且不断向上飘;他的右手上绑了一块大石头,向下坠。
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之间的差距,距离越大,则暗示性越强。
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是:A.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形成一定程度的从众心理B.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C.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D.在日常生活中,人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15.世界银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并具有相当的约束力,它既能要求得资方国家进行产权保护等制度性改革,又能直接参与投资,后者本身也让民间投资者更有信心,因而使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项目风险降低。
这不仅能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而且使他们的融资成本降低。
这段话主要讨论的是A 世界银行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B 世界银行如何降低投资风险C 世界银行具有什么样的作用D 世界银行如何建立投资者的信心16.住房商品化意味着将住房推向市场,主要依靠市场来调节来解决住房问题,同时也就意味着要大大减轻政府的负担,减少政府对住宅的干预。
但政府绝不能从大包大揽一下子就变为撒手不管。
在迈向住宅商品化的过程中,住房在社会福利成分日趋下降,经营利润会逐步成为追逐的目标,旧的住房分配制度中的不合理现象很可能会被一些新的合理现象所取代,在经济动荡期间,新的不合理现象同样会威胁社会的稳定,在市场调节乏力时,政府的干预就显得格外重要。
这段话主要说明的观点是()。
A.住宅商品化是必然的趋势B.住宅商品化后,政府将不再直接干预住宅业C.住宅商品化后也会有不合理现象存在D.政府在住房商品化过程中仍然要加强干预17.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书本是他们获得知识和寻求思想支柱的重要途径。
并不是著书立说的人便可成为社会时代的导引者,在写书的人和繁杂的书籍经典海洋中,能够真正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极深印象的往往微乎其微,因此,对于那些不以创利为主要目的的著书者和那些潜心修志、遍觅群科的读书人来讲,少量的作品、大量的心血和永恒的探索都是有同等价值的。
这段话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A. 作品太多,往往使人良莠不分B. 对作品的评价,著书者和读书人都应有一个共同的标准C. 作品的好坏不在多而在精D. 只有投入大量心血的著作才是最好的18.夏天少数人为贪图凉爽,早餐以冷饮代替豆浆和牛奶,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但长期如此会伤害“胃气”。
在早晨,身体各系统器官还未走出睡眠状态,过多食用冰冷的食物,会使体内各个系统出现挛缩及血流不顺的现象。
所以早饭时应首先食用热稀饭、热豆浆等热食,然后再吃蔬菜、面包、水果和点心等。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夏天吃早餐的重要性B.夏天早餐喝冷饮的危害C.夏天早餐应吃什么食物D.夏天吃早餐的注意事项19.作为整体,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但作为个人,不少中国人还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国家之强和个人之弱使一些人心理失衡,觉得自己活得还是像半殖民地时代受人家欺负的受害者。
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对自己生存的状态有理性的认识,克服狭隘的“受害者情结”。
否则,崛起的中国将难以担当与自己的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
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A. 中国急需提高国民的个人地位B. 中国人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C. 中国人为什么有“受害者情结”D. 崛起的中国要承担相应的国际地位20.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出现了富豪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