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译文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译文

《孟子三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险要的山河,威慑天下不能凭借锐利的武器。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以上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译文。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解释:道义;寡: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继承孔子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君主要“与民同乐”,他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 [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 [环]包围。

⑺ [池]护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 [委]放弃;[去]离开。

⑽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划定的疆界。

⑿ [固]巩固。

⒀ [山溪]地势;山河。

⒁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下同。

⒂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极点。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顺] 归顺,服从⒆[故]所以。

(20)[是]这翻译: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进攻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与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形。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When on the right path, you can receive much assistance; when deviating from it, few will lend a helping han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它传达了一个人在追求正义、诚实和道德的道路上,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而一旦背离了这条道路,帮助和支持就会变得非常少。

这句话揭示出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引以为戒并从中汲取经验。

人们总是倾向于帮助那些走在正确道路上的人。

这些人做出明智的决策,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们以正直和高尚的品格为基础,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认可。

当他们面临困难和挑战时,他们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这种合作和支持使他们更容易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反,那些迷失了方向、违背了道德准则的人通常会受到冷漠的态度。

当一个人失去了自我约束和道德底线,与他人产生冲突时,他们可能会被排斥、孤立和忽视。

他们的行为可能会破坏社区和人际关系,导致他们在需要帮助时无法得到支持。

这种孤立和失去帮助的现象使他们更加无助和困惑,很难重回正道。

这句名言也可以引申为一个团体或国家的道路。

当一个团体追求公正和道义时,会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并得到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这将帮助团体更好地实现其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相反,如果一个团体背离了正道,腐败无能,将逐渐失去成员的支持。

这将导致整个团体的衰落和失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告诉我们,选择正确的道路并始终遵循道义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时刻保持正直和高尚的品格,避免背离道德准则。

这样不仅能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还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

同时,我们应该用这个道理来评估自己的行为,并与他人分享这个智慧。

只有通过共同遵守道义,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一个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社会。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译文和注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译文和注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出身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孟孙。

但当孟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趋没落。

春秋晚期的大混乱,使他们的家族渐趋门庭式微,被迫从鲁迁往邹。

再以后历事维艰,到孟子幼年时只得“赁屋而居”了。

孟子父母的状况,今已不可考。

流传下来的只知孟子幼年丧父,与母亲过活。

为了孟子的读书,孟母曾三次择邻而居,一怒断机。

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

”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

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对照翻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送东阳马生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译文对照翻译及相关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译文对照翻译及相关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1、余幼时即嗜学。

嗜:喜欢,爱好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致:买书。

假:借。

笔:用笔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按时归还。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怠:懈怠(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逾:超过既:已经益:更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患:担心,忧虑硕:大趋;奔向执:握持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和他们交游,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8、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色:脸色填:拥挤前辈德高望重,向他请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9、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援;引,提出质;询问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10、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至:周到复:辩解有时受到他大声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俟:等待卒:终于1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负:背曳:拖穷冬:严冬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我却不知道。

14、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支:同“肢”汤:热水衾:被子到了书馆,四肢冻僵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久才暖和过来。

1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寓:居住日:每天再:两次食:提供伙食寄居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的享受。

16、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译文及赏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译文及赏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译文及赏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赏析孟子在这篇文章中提出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孟子将三者之间进行了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课下解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课下解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课下解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出自《左传》,原文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句话出自《左传·昭公十三年》。

原文的意思为,处于正途上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而偏离正途的人则会少得到帮助。

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道理,深刻地揭示了人生道路上的真理和规律。

在文中我们要明确得道和失道的概念。

得道,指的是遵循正道,处于合乎道德规范或人生准则的状态下;而失道,则指的是偏离正道,违背道德规范或人生准则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遵循道德准则、诚实守信的人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而行为不端、道德败坏的人则会鲜少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接下来,在文章中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进行深入解析。

在职场中,一个遵循职业道德,努力工作,诚实守信的员工往往会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偷懒怠工,虚报成绩,缺乏诚信的员工则会失去同事和领导的信任和支持,很难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们还可以结合我国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典故和案例,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可以提到《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一些关于诚信与诚实的案例,以此来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谛。

我们可以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对所讨论的主题进行总结和回顾,概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并对这一道理的现实意义和应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我们也可以结合个人的观点和理解,阐述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认识和体会,从而使得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深度。

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需要全面评估所讨论的主题,以深度和广度为重点,通过举例、典故、案例等方式来展开论述,最终得出结论并表达个人观点。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道理,深刻地揭示了人生道路上的真理和规律。

它不仅在个人行为中有着深刻的道德意义,也在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梳理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亲戚畔.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2.词类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原意为:限制在疆域内,居住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2)形容词用作动词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原意为:稳固,安定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3.其他重点实词(1)七里之郭.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兵革非不坚利也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委.而去.之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者多助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得道..(8)寡助之至.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亲戚畔之亲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天下顺.之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言文虚词(1)之①三里之城___________________②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③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④以天下之所顺 ___________________(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5.句子翻译(1)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和赏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和赏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和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和赏析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译及赏析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译及赏析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译及赏析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译及赏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不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会胜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赏析: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

孟子原文和翻译

孟子原文和翻译

孟子原文和翻译孟子二则原文和翻译孟子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下面是店铺为您收集整理的孟子二则的原文和翻译,想了解的朋友们不要错过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川的险阻,威慑天下不能凭借武力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自己的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斗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篇文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开篇这一句就点明了主旨,强调了“人和”在战争以及各种事务中的关键作用。

在战争中,即使有良好的天气条件,即所谓的“天时”,但若地理形势不利,也难以取胜;而即便地理形势有利,可如果人心不齐,内部不团结,同样无法获胜。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通过具体的例子,进一步阐述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注释、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注释、翻译

天时⑴不如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⑶。

三里之城⑷,七里之郭⑸,环⑹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⑽民不以封疆⑾之界,固⑿国不以山溪⒀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⒁者多助,失道⒂者寡助。

寡助之至⒃,亲戚畔(叛)⒄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⒅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⒆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 [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 [环]包围。

⑺ [池]护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 [委]放弃;[去]离开。

⑽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划定的疆界。

⑿ [固]巩固。

⒀ [山溪]地势;山河。

⒁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下同。

⒂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极点。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顺] 归顺,服从⒆[故]所以。

畔,通:"叛",背叛。

城古义:城墙今义:城市池古义:护城河今义:小水池委古义:放弃今义:委屈、不甘心国古义:国防今义:国家亲戚古义: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域古义: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今义:地域是古义: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今义:判断动词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的连词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兵革非不坚利锋利多助之至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山东省邹城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节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广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作战的地形好;作战的地形好比不上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攻城的)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攻方)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作战的地形好。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充足,(守城的却)放弃而逃离了城,这是因为作战的地形好比不上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凭借武器的锐利。

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借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主。

所以,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战,战就一定能胜利。

理解:孟子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然后举同样的一个“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城作为例子正反说明:第一种情况:小城地理坚固,但天气有利于攻城,攻城的一方四面围攻小城,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

第二种情况,同样是这座小城,地理条件非常好,可是攻方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最后守城的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全文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注释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险要的山河,威慑天下不能凭借锐利的武器。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背叛的君王。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注释: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内城。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huán):围。

之:代这座城而:连词表转折。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而:连词表递进。

天时: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解释:道义;寡: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继承孔子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君主要“与民同乐”,他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 [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 [环]包围。

⑺ [池]护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 [委]放弃;[去]离开。

⑽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划定的疆界。

⑿ [固]巩固。

⒀ [山溪]地势;山河。

⒁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下同。

⒂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极点。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顺] 归顺,服从⒆[故]所以。

(20)[是]这翻译: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进攻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与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形。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解释:道义;寡: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继承孔子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君主要“与民同乐”,他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 [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 [环]包围。

⑺ [池]护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 [委]放弃;[去]离开。

⑽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划定的疆界。

⑿ [固]巩固。

⒀ [山溪]地势;山河。

⒁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下同。

⒂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极点。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顺] 归顺,服从⒆[故]所以。

(20)[是]这翻译: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进攻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与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形。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译文及赏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译文及赏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译文及赏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天时,天时,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但是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天时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天时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小人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天文情势;有利于作战的天文情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众矢之的、外部勾搭。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要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击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失掉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由于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天文情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应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由于作战的天文情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外部勾搭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稳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降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弱小。

能实施〝暴政〞的君主,协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暴政〞的君主,支持协助他的人就少。

协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协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击那连亲戚都支持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暴政〞的)君主不战那么已,战就一定成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赏析孟子在这篇文章中提出天时、天时、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拟,层层推进。

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孟子将三者之间停止了比拟,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要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客观条件及〝人和〞的要素,决议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天时⑴不如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⑶。

三里之城⑷,七里之郭⑸,环⑹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
 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⑽民不以封疆⑾之界,固⑿国不以山溪⒀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⒁者多助,失道⒂者寡助。

寡助之至⒃,亲戚畔(叛)⒄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⒅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⒆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
 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
 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