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习《张玄墓志》体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习《张玄墓志》体会

————————————————————————————————作者:————————————————————————————————日期:

临习《张玄墓志》体会

《张玄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张黑女墓志》(图1),惜书,刻下北魏普泰元年(531)十月,共20行,满行20字,计367字。墓志文的作者和书者均无从考证,原石已不复存在,出土地也不详。据志文称“葬于蒲坂城”,即今山西永济境内。清道光五年(1825)春,何绍基于山东济南历下书市购此旧拓本,故传世只此一孤本,以纸墨考其年代似是明代拓本。此本有清初王?_、鲁珍跋,民国年间曾为阎锡山、秦文锦所得,现存上海博物馆。

《张玄墓志》集雄健、轻灵秀逸、含蓄于一体,北碑南貌,艺术水平较高,代表着北魏墓志书法的最高成就,堪称北魏碑书之极品。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的《体系第十三》《十六宗第十六》《碑评第十八》中分别对此碑有“雄强无匹,然颇带质拙”“《张玄》为质峻编宕之宗”“《张黑女碑》如骇马越涧,偏而骄嘶”等赞誉。何绍基对此碑独爱有加,临摹不辍,并题跋云:“化蒙分入惜,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东洲草堂文钞》卷九《跋魏张黑女墓志拓本》)

《张玄墓志》的点画具有厚度,刚柔相济,生动飘逸,用笔轻灵婉畅,横画或圆起方收,或方起圆收,或尖起圆收,横势

斜势比较多变,极尽变化之能。此墓志的用笔,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中锋用笔,浑厚圆润;侧锋用笔,意在方俊挺拔。中锋多用在长捺、长撇、长横中,而横钩、短撇和转折多用侧锋笔法表现,形成了刚中带柔的独有风格。此志用笔,锋利与圆润兼备,圆方互换,互为起收,其长捺一波三折豪迈如人生,许多用笔处有行书之意,动态十足,形神俱有。行笔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线质极好。横画干净利索、刚劲秀润;竖画挺而不僵,略有弧度;撇画如梳掠发,飘逸、锋利;捺画沉着痛快,豪迈多姿;钩画果断、饱满,自然而有棱角。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张玄墓志》中找到相关例字进行说明。如“普”“泰”“元”“年”等字的横画用笔最为易见,横画几乎都以“左尖横”的样式出现在平势、仰势画中,“下俯横”虽只偶尔一现,但起笔仍然是率直、劲健的。竖画和撇的写法虽有异于横,但落笔的锋势依然如故。所不同的是,在笔锋筑定之后即出现急转直下。这种由横向朝纵斜向的突变,确有出乎意料的奇趣,但又是书写过程中的自然表现,如“中”“书”“侍”“郎”四字展现出竖画的神韵。从“君““作”“泰““元”等字中,可以看出撇画的多姿。至于“高峰坠石”股的点与强劲有力的折、钩,则可以从“纯”“光”“高”“照”四字中得窥端倪。此外,用笔上有以行人楷和借隶入楷的特点,使其点画既灵动义有占意,如“也”“君”“为”“然”等字。

清包世臣跋《张玄墓志》云:“此帖骏利如《隽修罗》,圆

折如《朱君山》,疏朗如《张猛龙》,静密如《敬显隽》。”也就是说,骏利、圆折、疏朗、静密,《张玄墓志》部兼而有之。我们若用邓石如的“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通风”之论,来描述《张玄墓志》的结体和书风,也是切乎实际的。《张玄墓志》的章法属于行密字疏型,有钟繇小楷《荐季直表》章法的韵味。字形横势舒展,章法布白疏朗旷远。《张玄慕志》的结体比较宽而取横势,外部松活内部紧凑,行笔流畅高雅自然。承袭了汉隶的体态,字形大多扁方,但又非一味扁方,

而是随字赋形,自然和谐,这是其独到之处。如果具体区分每一个字,有的虽扁一些,有的却又趋长,总体来看,不长不短。它之所以给人以“横势”之感,是在笔画上的作态。最明显的是捺画,无论长短,都尽可能做平捺。有的短捺,如“良”“环”等字,则“减捺”以点代之。纵戈取“柔势”的结果,也增加了“横势”之趣。这种“横势”体态的形成,也表现于点、横和钩等笔画之中。如“然”字四点,作三连点,几乎成了“波横”。这样使笔画突破常规,让结体呈“横势”,正是书者匠心所在。

苏轼曾云:“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问,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这段论书名言,是衡量一件书法作品不可忽视的标准。统观古今书家,真书能够飘扬,小字能够宽绰有余,却也颇不容易。《张玄墓志》的风神兼而有之,不但有北碑豪迈之风,而且蕴

有南帖俊秀清雅之感,可谓是北魏时期融碑体之大成之作。从墓志中我们不但可以领略到魏碑书风的演变过程,而且能体会到拙中出巧、粗中含细的碑书风范,是南北书风趋于统一的先范,之后,隋唐楷书承袭了其温文尔雅的书风,增以严森法度的约束,而少了些许灵动。

我的楷书学习主要以《张玄墓志》为主,通过对此墓志的反复、认具临写,受益良多。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此墓志宽绰撕藉、风骨内敛、清俊秀美的神采,我采用了不同的形式进行临习。图2所示,是我用四块纸拼接起来用呈纵势的章法通临了《张玄墓志》拓片,并抄录了何绍基对此墓志的评价。书法并不仅仅是一味的临摹,书法讲究境界,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自然和谐。《张玄墓志》集粗犷与娟秀、圆润与锋芒对抗元素于一体的融合,或许正是此墓志的敲大魅力之所在吧。临习时,我尽量全面地抓住此件墓志的整体风格特点,并融合其他各种元素让两种本来对立的笔法和谐地统一在一件作品里。《张玄墓志》笔法非常丰富,也为我的临习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所谓见仁见智,中国书法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的人手上就有了不同的论释。我在临习《张玄墓志》时,尝试用接近于此墓志的笔法去临写,但我并没有一味地刻意追求字形的精准,而是根据我的手感及书写特性,加入了我自己的一些审美取舍。首先,在笔法上,我采用的是以中锋为主、辅以侧锋,圆笔方笔兼备

而以圆笔为主。在一个字中,主要笔画如长横、长竖、长撇、长捺以及各种点一般都是用中锋,而一些短撇和横钩的转折中,却采取切锋侧过的笔法。在结体上,我突出字体扁方特点,注重重心平稳,空间匀称,点画呼应、参差变化。字中有横有竖时,横长竖短。多横多竖并列时,横画之间的间距较小,而竖画之间的间距较大。写撇画部尽量横向舒展,基调上保持统一,用笔法的丰富来追求结体统一中的变化。从我的临习作品来看,我的临作通篇力求形神兼备,临习已能够“形似”于原作,并能呈现出此墓志的些许神韵,然灵动厚重方面尚有些许遗憾。

临摹不是学习书法的根本目的,对于如何从临习转化为创作,我积极地进行了思考,并尝试用《张玄墓志》笔意进行了书法创作(图3)。经过大量的书写实践,我认为在以《张玄墓志》的笔意创作书法作品时,字少的作品应求其纯厚,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其大气,而字多的作品应重在娟秀灵动之感。

《张玄墓志》是北魏晚期的精美之作,不论是运笔,还是结体,均已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它把无关点画本质的繁复过程抛出画外,把朴料纯粹的东西凝聚画中,所用的笔法更是丰富,既有隶书的纯厚圆滑给人高雅尊贵之感,又有行书笔意的锋芒暗藏灵动秀美之性。在今后的书法学习过程中,我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