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各种问题公式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知识讲座

小学数学知识讲座

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较复杂的分数应用常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变化:①多个分率往往没有统一的单位“1”;②单位“1”发生了变化;③分率与量没有对应关系;④对应关系较为隐蔽、复杂等。
例1.某市中小学参加数学竞赛的结果是:小学和初中获奖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7/11;初中和高中获奖的人数比获奖总人数的2/3多3人;已知初中获奖的有43人,获奖总人数是多少?(关键在寻求量与分率的对应)
3.列方程解应用题
名称
共 同 点
不 同 点
算术解法
都是以四则运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分析题里已知量与未知间的数量关系,最后根据运算的意义列式解题
未知数处于特殊的地位,始终作为解题的目标,不参加列式,运算算式中全是已知数,整个算式就表示要求的未知数。求出算式的值就是所求的未知量
添加标题
每份数、份数、总数的关系: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等分除法;包含除法。
添加标题
两数的倍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倍数;求一倍数是几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和倍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 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 平均数问题:已知几个不同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成为相等的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归一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需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其它结果(总数或份数) 归总问题: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量求得单位数量 的个数 相遇问题:两个物体以不同的速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并且相遇。 追击问题: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面行,速度快的在后面追,直到追上为止。

平方差公式试讲逐字稿

平方差公式试讲逐字稿

平方差公式试讲逐字稿平方差公式是数学中常用的一个公式,它在解决一些特定问题时非常有用。

下面我将以人类的视角,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解释并阐述这个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平方差公式是指将一个数的平方与另一个数的平方相减,得到一个差的公式。

它的形式如下:(a + b) * (a - b) = a^2 - b^2在这个公式中,a和b可以是任意实数。

公式的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差的乘积,右边是两个数的平方之差。

平方差公式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代数和几何中。

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复杂的计算,解决一些复杂的方程和问题。

在代数中,平方差公式可以用来分解因式。

通过将一个数的平方与另一个数的平方相减,我们可以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两个因式的乘积。

这样可以简化计算,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多项式的结构和性质。

在几何中,平方差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当我们知道两个点的坐标时,可以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这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和实际应用非常有帮助。

除了在代数和几何中的应用,平方差公式还在统计学和物理学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统计学中,它可以用来计算方差和标准差,帮助我们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和稳定性。

在物理学中,平方差公式可以用来计算速度、加速度和能量等物理量。

平方差公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数学工具,它不仅可以简化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

无论是在代数、几何、统计学还是物理学中,都可以看到它的应用。

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对于数学的学习和实际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方差公式。

小学数学6分钟讲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6分钟讲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6分钟讲课稿范文(钟声响起)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有关数学的一些知识。

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

上一次课,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

你们还记得吗?加法就是将两个或者多个数合在一起,减法则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我们来做一个练习题,看看大家是否还记得上一次的知识。

请大家算一算:12+8=?(同学们一起思考)是的,答案是20!那么再来做一个减法的题目:15-7=?(同学们一起思考)非常好,答案是8。

你们能注意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结果都是一个数。

这个数就是我们所说的和或差。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讲解一下乘法和除法。

乘法是将两个或者多个数相乘,就像我们平时计算物品的数量一样。

而除法则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相等的部分。

我们来举一个乘法的例子:2个苹果乘以3等于多少?(同学们一起思考)对了!答案是6。

那么再来举一个除法的例子:12除以3等于多少?(同学们一起思考)非常好,答案是4。

你们能发现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结果也都是一个数。

这个数就是我们所说的积或商。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下分数。

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数吗?分数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等分,然后取其中一部分的表示方法。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把一个苹果分成两半,其中一半就是分数的表示方法。

这个分数我们用“1/2”来表示。

例如,如果把一个瓶子分成四等分,我们取其中的三份,那么这个分数用“3/4”来表示。

我们来练习一下,看看大家对分数的理解是否准确。

请大家计算一下:1/2+1/4=?(同学们一起思考)是的,答案是3/4!那么我们再来计算一下:2/3-1/6=?(同学们一起思考)非常好,答案是1/2。

你们能注意到,分数的计算结果还是一个分数。

最后,我们要学习一下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图形的面积是指图形所占的面积大小,我们可以用平方单位来表示,如平方厘米、平方米等等。

图形的周长则是图形各边的总长度。

我们来算一道面积的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同学们一起思考)是的,答案是6平方厘米。

平方差公式试讲逐字稿

平方差公式试讲逐字稿

平方差公式试讲逐字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试讲的课题是“平方差公式”。

一、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已经在整式乘法中学习了平方差公式的形式,那么大家还记得平方差公式是什么样的吗?没错,就是 (a+b)(a-b)=a^2-b^2。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一下这个重要的数学公式。

二、讲解
首先,我会对平方差公式进行详细的解读。

我们会一起看一个例子,如何使用这个公式简化一个复杂的表达式。

然后,我会解释这个公式的几何意义,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它。

三、互动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邀请同学们一起参与进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公式。

我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你们
能举出一些应用平方差公式的例子吗?”或者“你们觉得在哪些情况下最有可能用到平方差公式?”
四、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个公式,我会给出一些题目让大家练习。

这些题目会涉及到公式的各种应用,包括简化表达式、计算数值等。

我会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勇于挑战自己。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重点,并给大家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以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希望大家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六、结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个重要的数学工具,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就是我这次试讲的全部内容,谢谢评委老师的耐心听讲!。

实际问题与方程试讲稿逐字稿

实际问题与方程试讲稿逐字稿

实际问题与方程试讲稿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数学教师的[考生姓名],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实际问题与方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他买了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一共花了 10 元钱,钢笔的价格是笔记本的 3 倍,那么钢笔和笔记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师:好,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实际问题与方程,来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

二、新授1. 分析问题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题目中告诉我们钢笔和笔记本一共花了 10 元钱,钢笔的价格是笔记本的 3 倍。

我们可以设笔记本的价格为 x 元,那么钢笔的价格就是 3x 元。

2. 列方程师: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我们可以列出方程:x + 3x = 10。

3. 解方程师:下面我们来解这个方程。

首先将方程左边的 x 和3x 相加,得到 4x = 10。

然后两边同时除以 4,解得 x = 2.5。

4. 检验师:我们解出了笔记本的价格是 2.5 元,那么钢笔的价格就是 3x = 3×2.5 = 7.5 元。

我们来检验一下,2.5 + 7.5 = 10,符合题目中的条件。

5. 总结方法师: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

首先我们分析了问题,设出未知数,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接着解方程,最后进行检验。

这就是我们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三、巩固练习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同学们来试试用方程解决。

小红和妈妈的年龄之和是 45 岁,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 4 倍,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师: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小组讨论,最后请小组代表来汇报你们的结果。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师:好,哪个小组的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生:我们设小红的年龄为 x 岁,那么妈妈的年龄就是4x 岁。

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我们列出方程 x + 4x = 45。

小学数学公式讲解课教案

小学数学公式讲解课教案

小学数学公式讲解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公式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学数学中常用公式的讲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解释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小学数学中的一条重要定理,被广泛应用于直角三角形的计算中。

以下为勾股定理的表述方式:•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平方的和。

•a² + b² = c²其中,a、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表示斜边。

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cm和12cm,求斜边的长。

–此时,根据勾股定理,应有:c² = 5² + 12² = 169,因此,斜边的长为13cm。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5cm,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9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此时,根据勾股定理,应有:9² + b² = 15²,因此,b²=144,b=12。

因此,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12cm。

2. 等式的基本性质小学数学中常见的等式公式有计算器乘法公式、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等。

这些公式在计算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分配律:a×(b+c)=a×b+a×c,在计算a×(5+7)时,可以先把5和7相加,再将a与和相乘,简化了计算。

•交换律:a+b=b+a,在计算5+3时,可以先将5与3交换位置,得出3+5的结果。

•结合律:a+(b+c)=(a+b)+c,在计算3+(4+5)时,可以先计算出4+5,将其与3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3. 实数运算法则实数运算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乘方运算。

在实数运算中,有以下几条重要的运算法则:•交换律:a+b=b+a,a×b=b×a•结合律:a+(b+c)=(a+b)+c,a×(b×c)=(a×b)×c•分配律:a×(b+c)=a×b+a×c,a(b+c)=ab+ac•乘法规律:0×a=0,1×a=a,-1×a=-a•除法规律:a÷1=a,a÷0=无解•幂次规律:a⁰=1,a¹=a,a(-n)=1/a n•奇偶性规律: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实数运算法则的应用举例:•已知a=2,b=3,c=4,求a+2(b+c)的运算结果。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讲课稿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讲课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

(a+b)+c=a+(b+c)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加起来。

a×(b+c)=a×b+a×c6、减法的性质: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b -c = a -(b﹢c)7、除法的性质: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9、添上(),去掉()在﹢和×的后面添上括号、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 -, - 变﹢。

小学奥数知识讲座

小学奥数知识讲座

小学奥数知识讲座(二)火车过桥问题知识要点:火车过桥的关键是确定火车行驶的路程,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火车行驶路程包括桥长和车身长。

基本公式是:(桥长+车身长)÷=时间典型例题:例1.-列客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大桥长6700米,这列客车长100米,火车每分钟行400米,这列火车通过长冮大挢需要几分钟?分析与解: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火车行驶的路程包括大桥长6700米和车身长100米,根据公式直接计算:(6700+100)÷400=6800÷400=17(分)练-练:一列列车长150米,每秒行19米,全车通过420米的大桥,需要多时间?例2. -列以相同速度行驶的火车,经过一根有信号灯的电杆用了9秒,通过-座468米长的铁桥用了35秒,这列火车长多少米?分析与解:车长=火车行驶的路程-桥长,要求火车行驶的路程,必须知道火车的速度。

从题目中可以知道,火车通过468米长的铁桥比经过-根电线杆多用了35-9=26秒,因此可以求出火车的速度。

火车的速度:468÷(35-9)=468÷26=18(米)火车过桥时行驶的路程:18×35=630(米)火车车身长:630-468=162(米)练一练2.某列车通过500米的第一隧道用了34秒,接着通过第二个长248米的隧道用了20秒,求这列火车的长度。

例3. -列火车长119米,它以毎秒15米的速度行驶,小华以每秒2米的速度从对面走来,经过几秒钟后火车从小华身边通过?分析与解:本题是求火车车头与小华相遇时到车尾与小华相遇时经过的时间。

依题意,必须要知道火车车头与小华相遇时,车尾与小华的距离、火车与小华的速度和。

而距离就是一个火车车长119米。

速度和:15+2=17(米/秒)经过时间:119÷17=7(秒)练-练3.一人以每分60米的速度沿铁路边步行,-列长144米的客车从他身后开来,从他身边通过用了8秒,求列车的速度。

小数乘小数讲课逐字稿

小数乘小数讲课逐字稿

小数乘小数讲课逐字稿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是数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小数乘小数。

这个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购物、计算面积或者体积的时候都会用到。

那么,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我们要计算0.5乘以0.3的结果。

这个简单的问题其实包含了小数乘法的核心规则。

我们先不看小数点,把这两个数当作整数来相乘,也就是5乘以3,结果是15。

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小数点的位置。

在这个例子中,0.5有一位小数,0.3也有一位小数,所以总共是两位小数。

因此,我们需要从结果15的右边数两位,然后点上小数点。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0.15。

这个规则可以应用到任何小数乘法的问题中。

无论小数有多少位,我们只需要将它们当作整数相乘,然后根据两个因数中小数位数的总和来确定结果中小数点的位置。

现在,我们来做几个练习题来巩固一下这个规则。

练习题1:计算0.25乘以0.4的结果。

我们先计算25乘以4,得到100。

0.25有两位小数,0.4有一位小数,总共是三位小数。

所以,我们在100的右边数三位,点上小数点,得到结果0.100,也就是0.1。

练习题2:计算0.75乘以0.2的结果。

我们先计算75乘以2,得到150。

0.75有两位小数,0.2有一位小数,总共是三位小数。

所以,我们在150的右边数三位,点上小数点,得到结果0.150,也就是0.15。

通过这些练习,我们可以看到,小数乘法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了规则,就能够轻松解决这类问题。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小数乘法的关键点:1. 将小数当作整数相乘。

2. 计算两个因数中小数位数的总和。

3. 根据小数位数的总和确定结果中小数点的位置。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今天的学习,掌握小数乘法的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下课!。

小学公式定律讲课教案模板

小学公式定律讲课教案模板

年级:小学XX年级学科:数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小学阶段的基本公式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性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的运算性质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公式定律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 减法性质3.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4. 除法的运算性质教学难点:1. 公式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复杂运算中公式定律的综合运用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练习题3.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复习之前学过的运算律,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减法、乘法的基本性质。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减法性质。

二、新课讲解1. 加法交换律: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 加法结合律: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

3. 减法性质: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三、巩固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公式定律的应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公式定律的掌握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公式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 乘法交换律: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 乘法结合律: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各种问题公

各种问题公式【和差问题公式】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和倍问题公式】
和÷(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另一数
或和-一较小数=另一数
【差倍问题公式】
差÷(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或较小数+差=较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求分率、百分率问题的公式】
比较数÷标准数=比较数的对应分(百分)率;
增长数÷标准数=增长率;
减少数÷标准数=减少率。

或者是
两数差÷较小数=多几(百)分之几(增);
两数差÷较大数=少几(百)分之几(减)。

【增减分(百分)率互求公式】
增长率÷(1+增长率)=减少率;
减少率÷(1-减少率)=增长率。

【求比较数应用题公式】
标准数×分(百分)率=与分率对应的比较数;
标准数×增长率=增长数;
标准数×减少率=减少数;
标准数×(两分率之和)=两个数之和;
标准数×(两分率之差)=两个数之差
【求标准数应用题公式】
比较数÷与比较数对应的分(百分)率=标准数;
增长数÷增长率=标准数;
减少数÷减少率=标准数;
两数和÷两率和=标准数;
两数差÷两率差=标准数;
【利率问题公式】
单利问题:
本金×利率×时期=利息;
本金×(1+利率×时期)=本利和;
本利和÷(1+利率×时期)=本金。

年利率÷12=月利率;
月利率×12=年利率。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

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工程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时=工效;
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

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


【行船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
船速-水速=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
(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盈亏问题公式】
(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
(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2)两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
(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3)两次都不够(亏),可用公式:
(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4)一次不够(亏),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
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5)一次有余(盈),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
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

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植树问题公式】
(1)不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间隔数+1=棵数;(两端植树)
路长÷间隔长+1=棵数。

或间隔数-1=棵数;(两端不植)
路长÷间隔长-1=棵数;
路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间隔数=路长。

(2)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路长÷间隔数=棵数;
路长÷间隔数=路长÷棵数
=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棵数=路长。

(3)平面植树问题:
占地总面积÷每棵占地面积=棵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