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素材:选择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五年感动中国人物志教学设计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五年感动中国人物志教学设计
5.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评价是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的重要方式。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鼓励。
重点题型整理
九、重点题型整理
1.论述题:分析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如何体现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感动中国人物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价值观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感动中国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标题:感动中国人物——XX:无私奉献,温暖人心
导语:在平凡岗位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性的美好。今天,我们为您讲述的是感动中国人物XX的故事。
正文:...
结尾:XX的事迹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他/她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传承。让我们向XX致敬,为无私奉献的温暖力量鼓掌。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五年感动中国人物志”这一课时,我以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写作中。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有一些教学效果较好的方面。
首先,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时,有时难以深入体会到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事迹的背景和内涵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我讲解的方式不够生动有趣。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以及通过讲述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细节,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这些事迹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高考作文的选材教案

高考作文的选材教案

高考作文的选材教案高考作文是考生在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考试之一,也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选材是高考作文的关键之一,合适的选材能够展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高考作文的选材教案,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高考作文。

第一部分:选材原则在选材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些选材的原则。

首先,选材要与题目紧密相关。

高考作文题目通常涉及社会热点、时事问题等,因此选材要与题目的主题相契合。

其次,选材要有深度。

高考作文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见解,因此选材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展示学生的思想和观点。

最后,选材要有广度。

高考作文的选材不应过于狭隘,要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广泛的知识面。

第二部分:选材方法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些选材的方法。

首先,可以选择与自身经历相关的话题。

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提取出有趣、有深度的经历,通过描述和分析,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其次,可以选择与社会热点相关的话题。

社会热点通常涉及到各种问题和争议,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再次,可以选择与文学作品相关的话题。

文学作品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观点,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作品,分析其中的主题和意义,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最后,可以选择与科技发展相关的话题。

科技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科技领域进行分析和思考,展示自己对科技发展的见解和思考。

第三部分:选材示例最后,我们来给出一些选材的示例。

首先,以社会热点为例,假设高考作文题目是“网络暴力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网络暴力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中的原因和影响,探讨网络暴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其次,以文学作品为例,假设高考作文题目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学生可以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文学作品,通过分析小说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破坏,并提出自己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

高中作文素材:关于亲情友情

高中作文素材:关于亲情友情

高中作文素材:关于亲情友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选读》第四章“亲情·友情”单元。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亲情的深沉与伟大,友情的真挚与珍贵。

具体内容包括:《背影》、《春》、《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经典散文。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文章,使学生深入理解亲情的含义,体会亲情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回报亲情。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3.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亲情素材,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并掌握亲情的内涵,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亲情素材进行写作。

难点:深刻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亲情情感,以及如何将这种情感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作文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以一张家庭照片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对自己的意义。

2. 文章品读(15分钟)让学生阅读《背影》一文,感受作者对亲情的描绘和表达。

然后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篇自己认为最能表达亲情的文章进行分享。

3. 难点解析(10分钟)针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的内涵。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篇关于亲情的优秀作文为例,讲解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亲情素材进行写作。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当场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6. 作文点评(5分钟)选取几篇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亲情爱的付出爱的回报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 选取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分析其中亲情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写一篇短文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0年高考作文辅导素材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辅导素材范文

画好人生的“九百个方格”在网络上,曾经有一个“A4纸上看人生”的热门帖子:以75岁的平均年龄计算,人生不过短短的900个月,用一个30×30的表格来呈现,一张A4纸就足够了。

如果人生每过一个月,就把一个格子涂上颜色,许多人突然发现,原来人生已过大半,时间来去匆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于是也常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时间的水井永远不会干涸。

一张A4纸、900个方格,把时间量化,为人生建模,也就难怪让人产生“时间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但感慨归感慨,这张A4纸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更是一种激励,仿佛一下子让人看到了人生的进度和时间的井底,从而有了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

既然人生就是这么900个方格,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慎重落笔,把每个方格都涂得精彩而饱满呢?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而手握人生时间巨笔的,从来都是我们自己。

画好人生的900个方格,就是要在方寸之间用心,做好为人生谋篇布局的工作。

有人说,珍惜时间的人做梦都在思考问题,浪费时间的人白天也当成晚上来消遣。

在方寸之间用心,就当在心里打好人生的草稿,尽早规划好未来路径,让不同时期的目标牵引着自己充实人生的奋斗;就当在心里放个闹钟,时刻提醒自己“时间的存量已经越来越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更需加倍努力、不懈奋斗;就当在心里扬起风帆,时刻让自己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和干事创业的责任感。

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方不负青春韶华。

春夏相交但有别,秋冬相接但不紊。

900个端端正正的方格,也是一种隐喻,恰恰说明人生自有其规则和边界。

涂色不能出格,行为不可逾矩。

为私者,需要明辨善恶丑美,看清舍与得,坚持修心为善、正心守道、扼心制欲,不做亏心事、不谋不义财,踏踏实实走好人生每一步;为公者,更要养浩然正气,分清公与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尽心竭力持守公道、秉公办事。

走远路,更要走对路,这是对人生负责,更是对时间的敬畏。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话题作文“变与不变”精彩例文教学内容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话题作文“变与不变”精彩例文教学内容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话题作文“变与不变”精彩例文【作文题目】: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我们的社会生活也越来越变得五彩缤纷,纷繁复杂。

同时我们的思维方式、心理行为、价值观念等等也都在“与时俱进”,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但是任何人事也都有不变的一面,有些东西是不能变的不应该变的或变不了的,苏轼曾感慨地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请以“变与不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精彩例文】:守护心灵的月亮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唯有空中之嫦娥,遗照千年。

境遇变了。

李白从贵妃捧墨、力士脱靴的光耀中降到人世的饥寒苦乐中。

不变的是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魄力和“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豪放。

世事变了。

杜甫在太平盛世中穿行,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饱受苦寒,不变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思和“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忧国情怀。

时空变了。

苏轼从京城辗转到黄州、惠州再到海南,从年少博学到饱经沧桑。

不变的是“一衰烟草任平生”的旷达和“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的气节。

朝代变了。

李清照从旧都南渡,迎来了一个名曰“南宋”的朝代,从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变为一个“人比黄花瘦”的嫠妇。

不变的是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斗志。

战场废了。

陆游从真正的战场回到家中,且在梦中回到了战场。

时光流逝,不变的是他“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情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心愿。

什么都变了,不变的是这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守护着一轮心灵的月亮。

月光皎洁,照我行万里。

守住青春。

不让青春在时光里荒废,不让青春在岁月中虚度。

让青春在奋斗中飞扬,在泪和汗的洗礼中升华。

守住善心。

任世人麻木,旁人冷漠,我自友一颗温热的心,给贫困儿童送去自己的关怀,给无助者带来心灵的慰藉。

守住情操。

物欲横流,要有“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气魄,不再金钱堆里滚打,不再网络虚幻中沉溺,只求活得实在,活得高尚,活得潇洒。

2020山东新高考语文作文题+范文

2020山东新高考语文作文题+范文

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

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聪明孩子被手机耽误,最让人可惜。

所以我反对手机进校园。

如果只是耽误他自己,后果好像并不十分严重,问题是手机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老师上课都不带手机的,但如果上课学生的手机响了,就会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干扰教师的教学,甚至会引起课堂的混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课后再讨论一下,甚至好几天学生的心都收不回来,后果很严重。

有的学生住校,中午晚上,在宿舍玩手机,直接影响自己和他人的休息和睡眠质量,进而影响下午和第2天的学习效果。

如果别人劝阻,还会诱发矛盾冲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手机牵扯时间和精力,的确影响学习效果。

有人会说,学习学习,教师就光知道让学生学习。

其实学习还是次要的,网上有很多不良信息,色情、暴力、凶杀、欺诈。

学生正在三观形成时期,很容易被这些信息误导。

思想品质和心理状态变坏了,后果就更严重了。

当然手机也并非一无是处。

我们老师和家长都有手机,有的甚至还不止一部。

但我们是因为工作和生活需要,学生要手机有什么用吗?我们的书不够看吗?我们的题不够做吗?我们的老师不足以答疑解惑吗?需要查资料吗?我帮你查,你也可以到我办公室电脑上查!联系家长吗?用我的电话!手机对学生确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像烟草一样被严厉禁止。

手机确实方便我们的生活,但也稀释了生活的厚重。

想想那么多名人伟人在没有手机的条件下,得出那么多成绩,我们对于“玩物丧志”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设想朱自清活在现在,忽然有一天傍晚,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便悄悄的出去,看到月下的荷塘,拿出手机咔嚓一拍照,再发到朋友圈或者微博,写上一句“月下的荷塘很美”,然后就没有了下文,文字没有了,荷塘月色没有了,散文没有了,人情人性没有了。

手机可以有,但不是现在,不是在校园,不该在学生手里。

希望家长和同学们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并全力配合,谢谢大家。

手机可以进校园尊敬的老师和家长们:您好!作为学生,我认为手机可以进校园。

选择创造未来高考作文素材(10篇)

选择创造未来高考作文素材(10篇)

选择创造未来高考作文素材(10篇)选择创造未来高考作文(篇1)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今天我们国家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所以,我们要通过劳动创造未来。

耕耘的辛苦每逢春耕时节,农民伯伯都不得放松。

他们总是任劳任怨,扛起那又重又沉但是能够养育生命的锄头辛勤的耕作起来。

尤其是今年,在情况紧急,物资短缺的日子中,他们也在与病魔较量,熬着班,加着点,用自己的劳动,拯救着湖北,拯救着中国,拯救这个世界。

他们的每一滴汗水,撒在祖国的土地里,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就是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劳动精神、值得弘扬的传统、和优良的习俗。

我们应节省他们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粮食,体会他们的不容易,珍惜他们的成果。

拯救的伟大今年的春节是不易的,医生们没有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投入到了拯救生命的光荣劳动中。

每当他们穿上白色的防护服,都全心全意的投入拯救病人的工作中,他们尽量少喝水,就是为了节省上厕所的时间来拯救更多的生命。

成千上万的医疗队来到武汉,为拯救武汉,拯救湖北,拯救中国,甚至为拯救全世界的人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我的哥哥就是这样一名医生,我们在过年期间只辛苦了几天,而他们从寒冷的冬天默默劳动到了充满希望的春天,当你走过医院,你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神圣的敬畏感,认识到他们的伟大,他们的无私,他们的舍己为人。

教学的负责要说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劳动人群,那就是我们的老师。

他们在线上的每一节课,不仅仅是45分钟的付出,还有在课下制作PPT时,那蕴涵着的汗水。

他们为了工作,为了自己的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关心自己的家人,照顾自己的孩子。

我相信,他们就是最负责的人。

他们就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他们的工作,虽是默默无闻,但创造出了祖国独一无二的未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让世界的未来更加美丽,富饶。

农民伯伯们,感谢你们的辛勤耕耘,让我们始终温饱。

2020年全国I卷高考语文作文解析及例文示范

2020年全国I卷高考语文作文解析及例文示范

2020年全国I卷高考语文作文解析及例文示范2020年高考全国1卷作文思路解析及下水范文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XXX争夺君位,XXX和XXX分别辅佐他们。

XXX带兵阻击XXX,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XXX装死逃脱。

后来XXX即位为君,史称XXX。

XXX对XXX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XXX不可。

于是XXX重用XXX,XXX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XXX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XXX说:“XXX九合诸侯,不以兵车,XXX之力也。

”XXX说:“天下不多(称赞)XXX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XXX、XXX和XXX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提纲:标题:淡泊得失,包容团结,集体主义价值观开头:问候,契合活动背景,提出论点。

主体行文:1.事件回顾:齐国公子纠与XXX争夺君位,XXX和XXX分别辅佐他们,最终XXX成为了XXX。

2.突出中心:从XXX的角度出发,阐述他的知人善举和忠顾大局的品质,以此为议论的主要XXX。

3.展开议论:XXX的品质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淡泊得失的品质带给我们的是包容和团结,这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结尾行文:1.升华:淡泊得失,包容团结,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2.引用例子:XXX,中国航天团队,最美逆行者,他的故事也是淡泊得失、包容团结、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体现。

3.结束语:谢谢大家的聆听,希望我们的读书会能够促进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我很高兴能参与这次读书分享。

在这篇文章中,我最为感动的是XXX作为齐国霸业的奠基之臣,他舍弃了个人利益,顾全了整个国家。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XXX在XXX的帮助下,成功登基。

虽然他作为老师和忠臣,本可以在齐国居功拜相,但他深知XXX的才干远高于自己。

广东2020高考优秀作文:学会选择

广东2020高考优秀作文:学会选择

广东2020高考优秀作文:学会选择【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选择电视可知全球天气,但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快乐;选择轻点鼠标来知生物,但却无法嗅到选择到林间才能嗅到的花果清香......这就告诉了我们:学会选择。

学会选择。

吴仁宝,原华西村的党委书记。

在别的党委书记选择安然度过任期时,他选择了带领全村的党员、村民一起奋斗的道路,终将华西村打造成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为什么吴仁宝能收获成功,因为他学会了选择。

藩石歧,中国区SOHO的董事长,在26年前在他的面前有两条道路,他选择了最困难、最痛苦的一条,终成就了现在的她。

正因为藩石歧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所以才会有26年后的他的出现。

这就告诉了我们:学会选择,便学会如何通往成功。

学会选择。

许家印,地产界著名的人物。

在别的地产商只守着地产界时,他选择了收购恒大。

在别人嘲笑中,恒大,国足重新站在世界人的眼前,令昔日嘲笑的人无话可说。

如果许家印不学会选择,那么他便不可能成为国足的救世主。

禇时健,昔日的烟草大王。

在他能保外就医时,不选择在颐养院颐养天老,而是选择承包山地种橙成为“励志橙王”。

假设禇时健没有选择承包山地种橙,那么他也不会收获人生第二次的成功。

综合所述:学会选择、便能迈向成功。

在现今浮躁、追求金钱利益的社会中。

许多年青人好高骛远,盲目追从。

不懂得选择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最美乡村女教师,李灵。

从师范毕业回乡后,便选择留下来办希望小学。

2020年高考语文必刷作文导写(附立意指津及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语文必刷作文导写(附立意指津及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语文必刷作文导写(附立意指津及范文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微博知名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命运多舛,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与祖母相依为命。

但在过去几年里,她专注于制作美食短视频获得了巨大成功。

因把田园生活拍摄得如诗如画,圈了几千万粉丝。

近期,她再次成为话题中心,“破圈”走向了海外,在海外社交媒体吸粉735万,受到热捧。

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新的中国文化“文化输出”形式,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作。

(1)请写一篇发言稿,在校内时事讨论沙龙中发言,说说李子柒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2)请写一篇文化评论,结合李子柒现象,谈谈新时期我们应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津】首先分析材料。

材料包括两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事件,第二部分是评论。

从事件来看,李子柒命途多舛,但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考生应注重分析她获得成功的原因;第二部分是评论,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新的中国文化‘文化输出’形式,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考生要思考李子柒传递的中国文化是什么,她讲述的中国故事是什么。

然后分析任务,本题提供两个任务,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进行作文。

第一个任务是“写一篇发言稿,在校内时事讨论沙龙中发言,说说李子柒为什么会取得成功”,首先要注意发言稿的形式,然后结合材料围绕李子柒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立意,如“她专注于制作美食短视频”可以得出一个原因,即“专注做事,把事情做到极致”;如“把田园生活拍摄得如诗如画”,这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让纷繁世事中的人感受心生向往之意。

考生可以围绕这些进行立意作文。

第二个任务是“写一篇文化评论,结合李子柒现象,谈谈新时期我们应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注意文化评论的写作模式,然后结合李子柒现象分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李子柒的视频满足了西方受众对中国乡村的想象,长期以来,中国乡村都是作为一个“文化他者”存在于西方受众的脑海中,由于缺少新闻报道和实际体验,中国乡村在西方世界有两种典型印象,要么是贫穷落后的,要么是诗意神秘的,而李子柒的视频将东方诗意神秘的一面具象化展示出来,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高中作文系列教案1:材料选择与运用(教师版)

高中作文系列教案1:材料选择与运用(教师版)

高中作文系列教案1:材料选择与运用【训练目标】1、了解材料选择的方法。

2、掌握材料运用的技巧。

3、会恰当灵活的选用材料【学法指导】一、用心积累素材,汇成一条充实而有丰富内涵的江河。

必修1 ——必修5二、精心选择素材,展现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个性的世界。

(一)考场作文素材选择与运用存在的问题:1.无材料——以讲道理代替引材料;2.材料陈旧——以常识性的“纸材料”为主,缺乏鲜活、有力度的“金材料”;3.材料单调——所采用的均为同一角度、同一层面、相同色彩的材料,缺乏变化。

(二)选材的基本原则(选材要严,开掘要深)1.围绕和突出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选材的依据。

材料是为中心服务,是中心的依托,因此所选的材料能充分的为中心服务。

2.真实而又典型“真实”有两层含义:一是确有其人其事,真实准确;二是反映出某种事物的本质。

所谓“典型”就是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

3.新颖而又生动所谓新颖,就是指所选用的材料是新鲜的甚至是具有独创性。

它包括材料角度要新鲜、内容要新鲜。

例如:使材料新颖、典型的方法同类移植造林法:同类移植,是指将他人或其他地方发生的事,绑到另外的人或一定场合上。

如〈我和我的老师〉。

这个题目,我们设定:你围绕要写的中心,只有一件事和要写的这位老师有关,而另两则材料是“我”现实生活中与别的老师经历的事,可以将后两件事移植到本文我和老师身上,这样,内容会丰富,中心会更突出。

三、灵活运用素材,铸成一篇感人而又撞击心灵的华章。

(一)、深入挖掘,实现立意的激情飞越。

选用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兵不在多而在精。

我们不妨对有限的材料做由表及里地挖掘,把它的内在意义充分开发出来,以一当十。

挖掘材料的过程是我们对事物由浅入深、由模糊到清晰的认识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深化文章主题思想的过程。

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在这里,我只想讲一个突然想起的小故事……小学那会儿,“三好”生由同学们选。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深度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深度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深度解析及范文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深度解析及范文2020年的高考作文是一个典型的任务驱动型的作文。

考生需要从XXX、XXX和XXX三个人中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那个,写作难点在于考生对于三人的一些事迹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素材。

那么这道作文题到底应该怎样在有限的素材下写作呢?作文题】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XXX争夺君位,XXX和XXX分别辅佐他们。

XXX带兵阻击XXX,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XXX装死逃脱。

后来XXX即位为君,史称XXX。

XXX对XXX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XXX不可。

于是XXX重用XXX,XXX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XXX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XXX说:“XXX九合诸侯,不以兵车,XXX之力也。

”XXX说:“天下不多(称赞)XXX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XXX、XXX和XXX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限制。

题目提供的写作情境包含两部分,一是XXX向XXX公推荐XXX,自己甘居其下,而XXX不计前嫌,重用XXX,终成一代霸业的历史事实。

二是后人、XXX和XXX等对这三个历史人物的三则评论。

考生联想和思考要由此出发,不得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思维的落点要在“XXX、XXX和XXX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句话上。

2.典型任务限制。

“XXX、XXX和XXX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是考生必须解决的问题。

“最”字有思维上的限制,有“最”就有比较、权衡、选择。

要比较、衡量,就要有相应的标准,必须在对比中凸显“最”字,不可评价其一而不及其他。

而这个“最”的标准的确定,是文章能否成功的关键,也反映出考生对志向、情怀、智慧、品格、贡献等不同维度的不同理解。

文章体式为发言稿,发言者身份应为中学生,发言对象为同班同学,考生应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作文评析及教学建议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作文评析及教学建议

测I试关I注2021/05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作文评析及教学建议◎广西/陈英敏摘要: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作文的一大特色是聚焦青少年自我身份的构建与认同,强调情感的深挚,主张学生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构建自我。

这一命题测评趋势启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动力;引导学生深度加工素材,建构素材与个体的意义关联,使写作成为学生发现和认识周围世界的方式。

关键词:具身;社会;情境;加工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作文题围绕青少年自我身份构建与认同,以“自我”和“他者”这一具有辩证关系的概念,为考生撑开思考空间,表现了高考作文命题对语言表达本体的回归,对写作本质认识的深化甚至重构。

这意味着随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纵深推进,考场作文将不仅仅是试题的作答,而且体现了考生对做人、做事的思考。

考试的过程也是考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体现了考试命题对普通高中育人改革趋势的应合,即“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凸显具身学习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作文题延续了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的特点,紧贴考生生活和实际,“我是怎样的人?”“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对自我经历展开回望和反思,以进一步明确自我身份,构建自我生长图式和认识谱系。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个体身份认同或自我理解的发展是高中阶段孩子显著特征。

因此,表达自我、书写自我、定位自我成为高三学生规划人生长远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必经心路过程,为我们探讨具身学习提供可能性。

身体是语文发生的本体,语文通过基于身体的语言,获致意义与表达。

2017版新课标的显要特征是用任务群驱动学生的语文深度学习,将传统的听说读写转型为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从这个角度看,学习者自我缺失的语文学习不可能走向深入,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终成楼阁。

高考作文的选材教案

高考作文的选材教案

高考作文的选材教案选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考作文的选材要求和评分标准;2. 掌握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材,并展开思路。

二、教学内容1. 高考作文的选材要求和评分标准;2. 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选材的具体实践。

三、教学过程1. 了解高考作文的选材要求和评分标准高考作文的选材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题材广泛:可以是生活、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2)内容积极向上: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3)思想深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哲理性;(4)观点明确: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5)语言得体:运用得当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完整: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有明确的中心思想;(2)观点独特: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3)语言流畅:是否表达得清晰、流畅、准确;(4)修辞得当:是否运用了适当的修辞手法,丰富了文章的表达;(5)结构合理:是否有良好的段落结构和逻辑顺序。

2. 掌握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选材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与题材相关:选材要与题目相关,围绕主题展开;(2)与时代背景相符:选材要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3)与个人经历相关:选材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4)与社会现实相关:选材可以关注社会热点和问题。

选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累素材:平时要多读书、多看报、多关注社会热点,积累各种素材;(2)思考角度:对于一个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寻找合适的选材;(3)展开思路:选材后,要能够展开思路,形成连贯的论述;(4)取舍适度:选材时要注意取舍,不要过于冗长或过于简单。

3. 选材的具体实践选材的具体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理解题意: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确定选材的方向;(2)思考选材:根据题目要求和个人经验,思考合适的选材内容;(3)整理素材:整理选材所需要的素材,包括事实、数据、名言等;(4)展开思路:根据选材,展开思路,形成连贯的论述;(5)修改完善:对选材后的文章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020高考语文 写作辅导 写出美段落材 精品

2020高考语文 写作辅导 写出美段落材 精品

写出美段落议论中的事例用来证明、阐析道理,这固然很重要,但有的作者在陈述事例时语言枯燥、乏味,让文章因之减色,实在令人惋惜。

我们如果在叙述事例时改变一下常规的叙述思路,巧妙地扮靓所用事例,写出华美的段落,就会让文章的语言闪烁出熠熠光彩。

1.参差句式我们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有变化地、丰富地使用不同句式,可以使语言抑扬有致,变化而不呆板,丰富而不单一,文章既摇曳多姿,又琅琅上口。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适合,才是最好的”这一主题时,例举了唐山十三兄弟。

他这样写道:苍鹰自在翱翔,因为它有适合自己飞翔的双翅去搏击长空。

骏马奋力奔驰,因为它有适合奔腾的双腿来驰骋草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唐山十三兄弟,千里奔波,不是归途;雪中送炭,不是亲戚;出手救援,不是邻居;迅速行动,不是命令;在他们心中只有适合灾区才是最好的。

(2020考生优秀作文《适合,才是最好的》)2.排比例举我们别出心裁地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一组素材,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一篇文章里若能安排一两处排比句,不但会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而且会更有力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适合自身才是王道”这一主题时,他这样写道:一部《时间简史》诠释了史蒂芬·霍金这位呕心沥血科学家的整个生命历程,一部《人间喜剧》演绎了巴尔扎克这位孤独而热烈老人的全部心声,一部《史记》升华了司马迁这位受宫刑老人的尊严,他们都因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成功。

(2020考生优秀作文《适合自身才是王道》)3.名句串联名句串联,就是将一些名言名句、诗词歌赋按照需要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给人一种惊艳华丽之感。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拥有豪迈慷慨的双翼去飞翔”这一主题时他这样写道: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让人生充实、快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王昌龄杀敌报国的豪迈慷慨;“胡未灭,鬓先秋,尘暗旧貂裘”是陆游壮志未酬的豪迈慷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毛泽东英雄人生的豪迈慷慨……这些彪炳史册的人,哪一个不是拥有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满分写作指导深刻素材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满分写作指导深刻素材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满分写作指导:深刻“深刻”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的第一要素,也是高分作文的重要条件。

新课标《考试大纲》对“深刻”的具体要求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要想做到这三点,考生就要悟他人之所未悟,思他人之所未思,言他人之所未言,在分析、判断、提取与加工方面有独到的眼光与超常的想法从高考阅卷的情况来看,高考优秀作文多以深刻取胜。

如四川卷优秀作文《拿捏平衡》,从个人的平衡写到治国的平衡;江苏卷优秀作文《熄灭蜡烛,莫惊扰美》,以“与其一次次被美攫住呼吸,再一次次顿足于美的消逝,不如还美一个宁静而适宜的栖身之所”为中心,迥异于谈“细节”“环境”者;湖北卷优秀作文《人生如水行世》,不仅称赞如溪流般屈伸自如的行世之人,而且称赞如瀑布般勇决专一的行世之人,这显然比只讲“任方圆”的水更全面和深刻。

故“优秀者多深刻”是能够成立的论断,这是因为:1.文以载道。

写作本身就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这个“道”越深,则越能体现你观察的细致和思考的入木三分,所以“道”深往往意味着你有敏锐的思想,如何能不吸引阅卷者呢?2.标新立异。

主题的“新”“异”就是深刻,其比形式的“新”“异”更具有吸引人的内在力量。

与无病呻吟、吟赏风月者相比,鲁迅的文章显然更能直击人心,而考生作文如果做到了深刻,自然能胜人一筹。

3.善用警策句。

警策之句,是“深刻”的集中体现,有了警策句,就相当于一篇文章有了闪亮的珍珠。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些议论性句子不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吗?重点1如何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要和几十个孩子日复一日地相处,在这期间,意外之事时常发生。

今天在墙壁上乱画了,明天剪同学头发了,后天把玻璃打碎了……孩子们制造麻烦的速度,似乎总是比大人们预防的速度快。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作文》:素材的选择和运用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作文》:素材的选择和运用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作文》:素材的选择和运用1.阅卷老师如何就“作文选材”评分考场写作,就是一场在规则限制下的竞技赛,你要在规定范围内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让阅卷老师透过一篇文章感受到你的语文素养。

因此,这800字的文章很有必要选用那些一流的材料。

从阅卷老师的角度而言,如果他所见到的作文千篇一律、千文一面,材料老套而雷同,心里自然是厌倦不堪。

如果突然发现一篇材料妥帖而新鲜的作文,精神自然会为之一振。

所以,一定要选择流淌着情感热血的材料,选择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材料,选择蕴含着深邃思想的材料,选择新颖而又生动的材料。

2.高考作文中,考生选材易出现的问题(1)知识错误。

指举例时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籍贯等细节方面的错误。

此类错误一旦出现,必然使人对论据的真实度产生怀疑,从而影响作文分数。

(2)陈旧僵化。

“陈旧”指事例本身,“僵化”指运用事例的角度。

在材料的运用上,我们要力求避熟避俗,或者把一个既熟又俗的例子挖掘出新鲜的意味来,也可使材料“脱胎换骨”。

(3)烦琐冗长。

事例的安排,应是关键例子详写,其他例子可用排比方式罗列。

这样既能显示论据的充分,又能使议论文字的比例增加,有利于深入分析,突出文章主旨。

(4)不够典型。

观点要立住脚,如果没有典型事例做支柱则很难使人信服。

(5)时空倒置。

议论文在材料运用上,要考虑材料的时间和空间因素,恰当地排列材料。

一般是“由古到今”或“由中到外”,同一时代的事例按事情发生的先后排列。

(6)逆情悖理。

有些论据不符合国情或民族习惯,与读者易产生心灵上的抵触。

这种论据的运用往往有负面影响,其错误导向还会造成读者的思想混乱。

[考场范例]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

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叙文写作指导(一)素材选择和积累-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叙文写作指导(一)素材选择和积累-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叙文写作指导(一)素材选择和积累教案【学习目标】1、学会从生活中积累记叙文的素材2、学会结合作文命题合理地选择材料和截取材料【导入新课】何永康教授反复强调指出:充分回忆平时的作文和随笔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的变通和组装写成的。

”高考前的作文训练,我们要追寻生活中的动情点昨天的“旧船票”,登上明天的“客船”。

记叙文写作“三句诀”“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首先,强调“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我们知道,作文的题目所包含的写作范围一般都比较宽泛,如果仅把题目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

因此,在写作时,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与其余”,从大题目中找出一个小角度,演绎成一个小故事,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落笔,大题小作(所谓“大题小作”就是找一个自己有话可说、有思考、有感悟的角度作为切入口),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不平凡的本质,在叙述描写中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

但题目演绎成的故事不能见事不见人,不能言之无物,更不能平铺直叙。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

”曲折的情节是记叙文的生命。

因此,在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时,还应该增加故事的曲折感,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给人以新、奇、美的感觉,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第二,强调“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由题目演绎而来的故事要有一个明确的主旨,不能为编故事而编故事。

用讲故事来说理,比起单纯的说理更具魅力。

记叙文既然是作者对生活的记录和感受,那就应该明确地表达一种思想,特别是考场作文,更应如此。

这种思想就是文章的主旨,是故事的灵魂,主宰着故事的剪裁和行文的方向,而表达思想主旨的方式一般是描写和议论。

优秀的记叙文除了通过要言不烦的议论对主旨画龙点睛之外,还要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来彰显主题。

高三语文教师辅导讲义 作文的材料选择

高三语文教师辅导讲义 作文的材料选择

作文的材料选择教学内容一、专题导入及典型例析请看近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2004年:人文素养与发展2005年:一叶、一枝、一世界2006年:生有所息或生无所息,2007年:行走在消逝中2008: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2009年:绿叶对根的情意2010年:角色转换之间2011年:我的时间2012年:站在路边鼓掌2013年:三句话看纯真现在给定一个人物材料:梭罗试着把这个人物材料和所有作文题目相结合。

【解析】近十年来的作文题目可谓千姿百态,那么,用一个材料果真能写好所有文章吗?我们试试看。

首先要回顾梭罗做了什么,他无非离开了美国的工业社会和城市,独自一人来到瓦尔登湖,凭借一把斧子开辟了自己的田园生活。

2004年是论人文素养的提高,梭罗的事例和人文素养有没有关系?初看之下没有任何联系,但是我们仔细想,梭罗为什么离开工业社会,离开表面上繁华的城市,是不是因为他看到了其中的弱点,或者说是阴暗面,而这些阴暗面,有没有可能和人文素养有关?会不会是这样,科技进步了,人文素养却下降了,而梭罗要独自一人去田园里面寻找,寻找这被人们丢失的素养。

那么,如果要写这个材料,还有重要的一点,什么是人文素养?可以归结为一种心态,一种平淡而又独立的姿态,这就是人文素养,梭罗是拥有这种素养的人。

2005年的题目,本质是大小的辩证问题,一花一枝上面怎么会有整个世界呢?因为我们从细小的地方看到了伟大,看到了丰富,梭罗有没有体现这一点?有。

瓦尔登湖是小的,他的隐居一开始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正是这样的隐居,这样的田园生活,让他看到了世界、人生的全部意义,这难道不是一花一叶一世界吗?2006年的核心话题是休息,或者说休憩,人到底需不需要休憩,需不需要休整,怎样才算是休整?梭罗的隐居,当然就是一种休憩,他离开了忙碌的生活轨道,离开了繁华,让自己的生活平静下来,这种休憩有意义吗?当然有,前面已经说过,这种休息让他理解到了忙碌所不能带来的感悟,这就是生有所息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作文素材:选择别把公务员当成唯一的选择日前,#国考最热岗位竞争800:1#冲上了热搜。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数据,截至18日18时,已有超过26万人通过资格审查,最热岗位的竞争比超过800:1。

从2009年国考算起,国考报名人数已连续11年都在百万以上,竞争之激烈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连《人民日报》都不忘跟着调侃两句:“你的国考对手里,可能还有00后”。

国考报名的年龄条件是“18-35岁”。

正值青春年华,本应是意气风发之时,为什么却选择国考?答案无非两个字:稳定。

坊间流传着一个判断一份工作是否是“体制内”的标准:如果你的上司恨你恨到牙痒痒,但还是无法辞退你,那这份工作就是体制内的工作了。

有数据显示,公务员年辞退率仅约0.05%,相比体制外的颠沛流离,就是实打实的“铁饭碗”。

虽然今天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已经大大减少,但诸多隐性津贴,和公租房、一线城市的户口、公立学校的学位,都令公务员成为了“香饽饽”。

进入体制不能让你大富大贵,但起码可以防范阶层滑坡,“稳定”就是这个时代最昂贵的奢侈品。

但稳定的溢价是有限的。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年,不少年轻人努力挣脱父母加在自己身上的观念枷锁,掀起了一阵“逃离体制内”的风潮。

在计划经济的时代里,从教育、医疗到生产,国家都包办一切,加上温暖的共同体生活,难免让生活在旧时代的父母有某种“编制情结”;随后,改革开放,国企改制,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深入,他们一夜之间就被当做“劳动力”抛到市场之上,其中滋味真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如今,到了自己的下一代长大成人,即将步入社会,他们自然就会向孩子们谆谆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

但对于年轻人而言,“稳定”更多地被解读成一种没有波澜,“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虽然有物质保障,可比起忍受体制内无休无止的推诿扯皮,他们更愿意去江湖里拼搏厮杀。

著名思想家马尔库塞有本书,叫《单向度的人》,意指那些被既有的社会现实规定,丧失了想象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的能力的人。

选择稳定,本无可厚非,但可怕的是被体制束缚了想象力,看不到人生的宽阔。

如果我们认为去体制内就是唯一的选择,那么我们就主动放弃了自己潜在的可能性,丢掉了生活该有的浪漫与激情。

也许,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成为生活的斗士,拥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而不是被统摄进一个单一的模子里,思维变得麻木而平庸。

更深层次上讲,年轻人越热衷于编制,就越能够说明这个社会给予个体选择空间的狭窄,这才是根本的问题。

之所以追求体制,无非是因为体制内的关系亲疏和人情往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的分配,越接近体制就意味着越靠近资源分配的中心。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前些年哈尔滨一名研究生考环卫工失败后,口出惊人之语:“就算死也要死在体制内”。

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倡导个体的多元发展,并给予其基本条件;如果每个个体都沿着僵化的路线前进,整个社会的发展格局就会因此板结。

除了做公务员,人生还有很多选择。

从微观层面讲,我们鼓励每个年轻人挑起自由的重担,努力地活出自我;从宏观的角度来讲,过去那种权力主导资源分配的错误观念,是时候抛弃了,国家应该把权力还给市场,给每个经济主体平等竞争的机会,让市场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这样,“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才可能充分涌流。

职业教育不应是差生的“无奈选择”我国实体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无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都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水平技能人才。

但在现实中,高级技工缺口达千万人。

如何锻造符合时代需求的“大国工匠”,是职业教育亟须破解的时代命题。

(8月9日《半月谈》)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联合下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2025年这一数字将近3000万。

既然存在人才缺口,那就填补缺口,但是现实却不容乐观。

产业升级迫切需要技术性人才,教育部数据显示,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然而社会上却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歧视。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当中,上普高,参加高考,上好大学才是一个学生的“正确道路”,才是“有前途”的道路。

就读职业学校,是“差生的选择”,将来的出路不过是一个“技工”,并且“天花板”很矮,没有前途。

如果不能够破解从培养“一技之长”的手艺人,转向培养跨界“斜杠”人才的难题,不但制造业人才缺口无法填补,改革创新各个方面的短板也将日益凸显。

说到底,“人才资源”依然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解决好了人才的问题,其他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

因此,党员干部作为社会发展的保驾护航者,帮人才“突出重围”也是其重要责任。

一方面要彻底根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打破制度层面对职校生的区别对待。

比如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让符合要求的职业教育的学生也能参加公务员考试,完善的人才制度,让社会应尊重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才会成为学生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选择”。

另一方面,探索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一体化育人模式,搭建起人人皆可成才的职普融通“立交桥”。

打破职业教育人才的“天花板”,让其感到“未来可期”,也才不会只甘于做一个“匠人”,而是去追求做一个“斜杠”人才。

人才“突出重围”,是一个复合命题,而党员干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唯有其干部披荆斩棘,才有人才逆境求生。

如何让学生心甘情愿地选择职高?近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布的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引发当地考生家长的巨大热议。

一位家长表示:“去年,我(孩子)这个分数也许能上省示范高中,可今年差点就没学校可上,太惊险了。

”而对比市区634分的最低线,下辖的含山县504分、和县501分、当涂县519分,都比市区要低至少115分。

为此,不少家长向教育部门反映了“普高分数线过高”的问题。

而在分数线公布5天后的7月10日凌晨,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关于部分普通高中追加招生计划的通知》,宣布在市区4所学校分别追加100名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名额,并降低30分进行投档,这意味着该市又有400名考生可以搭上普高“末班车”。

不过,604分的最低线也还是较市内其他县高出了100分左右。

这次地方教育部门之所以迅速调整招生政策,是迫于家长的压力——孩子不够普高的分,又觉得上职高“吃亏”,教育部门只能作出适当让步,扩大普高招生指标。

这样的案例,并不罕见,其它省份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它反映出家长和学生对于职业教育根深蒂固的“排斥感”。

职业教育究竟前景如何?当地教育部门在网上苦口婆心地劝导家长、学生:“普高线以下的考生如进入中职学校就读,今后的发展平台会更多一些,如毕业当年可以参加高职分类考试、对口升学考试,也可参加普通高考。

”教育专家从更为现实的角度进行解读:成绩一般的学生,即使上了普高,高考还是会上高职或者应用型本科,最终还是会回到职业教育的路上,不如早点上职高,一方面可以免除学费,另一方面也可以早早拥有一技之长,基本功打得更牢。

尽管教育部门和专家都看好职业教育,并且苦口婆心地劝说,可是,学生、家长就是不买账。

这是当前职业教育招生的困境所在。

对于很多学生及家长来说,上普高是上大学的重要前提。

尽管高校扩招带来了大学生规模的连连上涨,而且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亦不容乐观,但学历崇拜的社会观念并没有真正减弱。

本科文凭比专科文凭更好,而不管具体的学校、专业,这被理解成就业市场上的一个标准信号。

只有引导学生就读职业教育,才能确保“职普比”,引导的手段是多元化的,除了通过控制分数线,形成刚性力量,以确保“职普比”平衡以外,还应当像办普高一样花大力气办好职高。

教育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宣传,组织好校园开放日、政策咨询会和技能展示等活动,做好中职招生有关助学、就业等政策解读,让学生理解职教、认同职教甚至爱上职教,这样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去选择职高。

“救儿子”还是“救儿媳”,不该是一道选择题3月19日,陕西延安陈岗夫妻双双煤气中毒生命垂危。

二人住院至今已花了20多万元,大部分都是众筹或向亲戚朋友借的。

陈岗父母再三考虑后,决定放弃病重儿子救儿媳。

5月14日,陈岗父亲称,放弃治疗回家后,原本植物人一般的儿子反倒有了意识。

他现在已经打消了放弃儿子的念头,儿子儿媳都要救,一个都不放弃。

(5月15日《新京报》)“救儿子还是救儿媳”?这是一道摆在老人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他们从“理智的角度”尝试着解题:儿子的病情较重,儿媳的病情较轻。

依据家里的经济情况,救儿媳比较“科学”:儿子未必能救得过来,可能花费了医疗费用还于事无补;儿媳救治花钱要少不少,而且儿媳妇还能照顾孩子。

在艰难的权衡利弊之后,老人给出了一个答案:救儿媳。

然而,老人给出的答案还是出了问题:原本以为儿子已经成为了植物人,没有想到的是“儿子已经有了知觉”,这种情况下如果看着“可能恢复的生命”不去救治于心何忍?“救儿子还是救儿媳”,着实没有更完美的答案。

在家里的经济能力“只能救治一人”的现实面前,无论给出哪一种答案都是落泪的。

儿子是自己心头肉,是家里的顶梁柱,父母岂能舍得“放开他的手”。

而儿媳也是一条生命,即便不是自己的心头肉,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不去救治?最新的“好消息”来了。

延安市宝塔区民政局已启动救助程序,对陈岗家临时救助两万元,并着手为他们家申报低保。

“温暖的手”让不知道该如何解题的老人看到了希望。

我们也相信,在这起“救儿子还是救儿媳”事件引起广泛关注的时候,这起事件能够有个完美的结局。

民政不会丢下他们,社会不会丢下他们,他们可以等待着“被温暖”了。

问题是,不是每一个不幸的生命,不幸的家庭,都能有“引起社会关注的机会”,那些“没引起社会关注的”该如何办?“救儿子还是救儿媳”新闻刚一刊发的时候,网络上掀起一股谴责潮水,认为父母不该做出这样的无情选择,无论多难都不该如此,这是道德伦理出了问题。

可是正如“何不食肉糜”一样,不是“其中人”是难解“其中味”的。

想起一些新闻事件:卖身救父的;卖肾救妻的;卖女儿救儿子的……其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新闻炒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眼球,期望用这种方式走上“被救助”“被温暖”的捷径。

当“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亲人”成为一场大戏的时候,谁“表演的好”谁就有机会获得救助,谁“表演的不好”谁就可能失去救助的机会的时候,这何尝不是一种伤痛?我们需要正视“救儿子还是救儿媳”背后的制度设计缺陷,提升大病救助标准,完全落实“先看病再付费”制度。

“救儿子”还是“救儿媳”,不该是一道选择题。

它是出给老人的难题,但是终究需要用温情来破题。

每种职业选择都有必然的承担5月1日,湖南长沙大三女生瓜瓜发微博称自己前一天夜里在殡仪馆点了单外卖,外卖员送餐时在陵园附近迷路被吓到崩溃。

(5月6日央视网)此事在网上引发了诸多讨论,殡仪馆这类的特殊地点,外卖小哥要不要拒送?会不会引起模仿,故意在殡仪馆点餐戏弄外卖员?外卖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用户利益置是第一位的,会尽全力满足用户需求,但也希望不要故意为难小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