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与反思第【1】篇〗古诗《清明》教案一、古诗教案的特点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

这些共性原则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3.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

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4.不墨守成规,能继往开来,教案既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开拓知识新领域的钥匙,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5.教学方法有创新。

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讲要抓住本质、引人入胜;练要有的放矢,调动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不但知道相关学科领域核心知识“是什么”和“为什么”,还要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6.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

不是我会什么讲什么、我想讲什么讲什么,而是社会需要什么、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需要什么就注重讲什么,就带领学生研究什么。

总之,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

二、古诗《清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说课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说课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说课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说课第【1】篇〗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大意,并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品位诗歌丰富的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幅图,描绘的是中国哪些传日吗?〔通过,激发学生对于了解传统几日的热情,从而引出清明节)2、播放微课视频,导入古诗《清明》,尽可能的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

3、介绍“清明〞清明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季。

在这个节日里按照惯例,家人应该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是踏青游春。

杜牧〔803-825〕字牧之,唐代晚期著名的诗人。

人们把他与杜甫并提,称为“小李杜〞。

5、读诗〔1〕依照课本,自学古诗“老师待会儿要提问哦,认真看,可以读出声音来的〞〔2〕找同学,读古诗――“好,读的非常好!〞“有哪位小朋友感觉自己比他读的还要动听?大胆的举手!〞“好,我们为她的勇气,鼓掌!〞6、解释具体字词――“我们已经预习过了〞A、“雨纷纷〞――春雨绵绵,淅淅沥沥〔图画上显示的〕想一下“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雨中,你会有什么感受呢?〞B、“欲断魂〞――欲、将要;断魂:形容心里十分的哀伤、痛苦。

C、借问:请问D、“牧童〞――放牛的小孩儿;“遥指〞――指向远方;“杏花村〞――杏花盛开的地方7、简述诗意:〔注意看背景图〕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

请问哪里有喝酒的地方?放牛的小孩用手指着远处杏花盛开的地方。

〔欣赏〕“诗中哪一句,没有在图画中表现出来?〞――“路上行人欲断魂〞8、思考:在这个节日里按照惯例,家人应该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是踏青游春。

可诗人为什么“欲断魂〞可能由哪些原因?诗人又是怎样消除忧伤之情?大家分组来讨论一下:借酒浇愁A、思念亲人,思念故友B、郊游无人陪伴C、踏青却没有找到春天的痕迹8、分组合作,探究、小结。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三单元9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

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关于春节的图片。

提问: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会见到这些画面?你们喜欢这个日子吗?2.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而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把这么热闹的场面写出来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

(板书:元日齐读课题,解释“元”的含义)二多种形式,了解诗意1.自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

(1)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结合生字表或工具书,自由朗读《元日》,把不流畅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

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

(3)班级内交流、评价。

教师范读。

(4)指名读。

2.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古诗的朗读节奏(1)学生练习读。

(2)教师指名读,师生点评。

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读出美好,想象画面1.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3个画面)2.学习第一幅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齐声读)(1)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为了驱除邪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2)新年的鞭炮声告诉我们:旧的一年结束了。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除)(3)看吧,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爆竹,那一刻,怎能不激动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1)齐读,用快乐、激动的心情朗读。

中班语言古诗教案《清明》

中班语言古诗教案《清明》
元宵节
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有吃元宵、猜灯谜、放烟火等习俗,象 征着团圆和幸福。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有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习俗,象征着团圆和思念 。
亲子共读活动推广
家庭阅读时间
01
建议家长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古诗和相关书籍
,培养孩子对古诗的兴趣和爱好。
古诗朗诵会
02
组织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的古诗朗诵会,让孩子在朗诵中感受
词汇学习:掌握诗中重点词汇及含义
01 重点词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魂、借问、酒 家、牧童、遥指、杏花村。
02 词汇讲解
教师逐一讲解每个词汇的含义,并结合诗句进行 解释。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词汇。
03 词汇练习
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包括认读、拼写和造句等, 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理解诗意及表达情感
诗句含义
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 理解古诗的整体意思。
诗意描绘
情感表达
通过分析古诗中的情感元素,如“雨 纷纷”、“魂”等,引导学生体会诗 人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 鸣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将诗 句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呈现出来,增 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创意绘画活动
03
鼓励孩子根据古诗的内容和意境进行创意绘画,通过绘画表达
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THANKS
感谢观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传统节日绘本·清明节》
精美的绘本,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和简洁明了的 文字,帮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3
《古诗里的节日·清明》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学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学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学反思第【1】篇〗活动反思: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如期而至了。

清明节是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统,深入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

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

清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

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

作为一线的教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巧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画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幼儿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与传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学反思第【2】篇〗古诗《清明》是晚唐诗人杜牧写的绝句。

全诗在语言上浅白如话,没有用任何的典故,也找不到一个装饰的词,纯是白描,连语序、句子也好像极其平易,先写时令其后,次写人物心情,末两句则是行人与牧童的简单对话,平平常常的一首诗,好像并不是什么大手笔,却有着其它诗不能比及的独特魅力。

我在教学设计中,一开始,就出示:清明、扫墓、踏青。

让学生读一读,再说一说清明节我们会做些什么活动,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熟悉的场景中来了。

我就直接引入了这首古诗《清明》,让学生和我一起写课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读古诗,让学生自己读古诗。

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读古诗时,带着要求去读。

读完之后,检查生字词。

用“开火车”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这部分学习很有热情。

由于时间紧迫,我的设计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改进〖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学反思第【3】篇〗又就是一个清明时节,或许对我于来说,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清明节,第一个在爷爷离开后的清明节,在这个“雨纷纷”的日子里,我第一次有那种“欲断魂”的`感觉……窗外下着蒙蒙细雨,不时有几阵风吹过耳际,带来几丝寒意。

此刻,我眼前又映出爷爷那张慈祥的布满皱纹的脸,耳边又响起爷爷最常说的那句话,“要好好学习啊!”可就是,为什么,为什么在六个月后的今天,我却再也听不到这句话了呢?为什么?时光总就是来匆匆,去匆匆。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清明》公开课一等奖 教案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清明》公开课一等奖 教案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三年级下册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难点名称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情感。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本诗语句通俗易懂,但对于“纷纷”“断魂”等词语,有些同学不易理解,需要教师加以点拔。

诗中蕴含的情感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教师要结合当时的时间、天气等因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于清明节悼念亲人、出门在外孤独凄凉等感受不太能理解,需要教师进行点拔引导。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观察插图、改编情景短剧等方式,直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优美画面。

2.通过多读古诗,在读中理解感情诗意和诗中情感。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谈话激趣: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

这一天,人们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在清明节里,唐代大诗人杜牧有着怎样的经历呢?让我们读一读他的作品《清明》吧!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初读古诗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清明》,要求:1.用“”画出清明时节的天气。

2.用“”标出最能体现当时诗人心情的词语。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二、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行: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纷纷:细雨不停地下。

诗意: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

(解析:这句诗点明了当时的时间和天气。

“纷纷”一词不仅形容春雨的意境,还写出了雨中行路者纷乱的心情。

)2.学习第二行:路上行人欲断魂断魂:指伤心欲绝。

诗意: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解析:清明节这一天,诗人不能回家乡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本来就难受,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细雨纷纷,让诗人衣衫尽湿,他触景伤怀,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因此,“断魂”一词深刻地写出了诗人当时沉痛悲伤的心境。

)3.学习第三行:借问酒家何处有借问:请问。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篇一:古诗《清明》教案教材分析:这首古诗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清明》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行旅之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诗情推向全篇高潮,使诗中行人的愁苦思绪一下转换为继续抖擞前行的奋争心态,景中言情,意蕴深远,语言清新,朗朗上口,有利于积累和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掌握运用“欲、魂、借、酒、牧” 5 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吟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吟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清明》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前个星期我们放了清明假,那么谁来说说清明假你是怎样过的?2、你了解清明节吗?清明节:,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3、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吧!4、板书课题;5、了解作者;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清明》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清明》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清明》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清明》是小学部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是诗人在清明节行路中遇雨有感而作。

行人在扫墓的路上遇到了纷纷细雨,又湿又冷,心中无限忧愁。

诗人寻找酒家避雨,牧童指向杏花深处的村庄。

牧童给忧愁的诗人带来了希望。

全诗有景色,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通俗易懂,景象鲜明,形象生动。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诵读、想象、感悟”为主,达到口中有字,眼中有景,心中有情,进而传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1.品读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理解诗人的“心”。

2.抓住关键字词,感悟古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诵读赏析,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感悟古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清明节等有关资料,完成导学案;积累背诵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清明,走进诗人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清明节就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让我们一同走近它,走进一首清明诗的千古绝唱。

1.“清明节”知多少交流对“清明节”的认识,包括清明节来历、风俗习惯等。

2.介绍杜牧【设计意图:了解清明节,了解诗人,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清明,感悟诗情学习古诗,只是读一读理解意思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细致品味,才能品出古诗的意境,古诗的韵味,古诗的精妙。

1.细读古诗,自主学习用“”画出清明时节的天气。

用“﹏﹏”标出最能体现当时人特点的词。

2.提出疑难问题,探究合作学习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交流诗中哪个字词用的精妙,说说理由。

例如: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想象当时的情景,牧童会说些什么呢?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共赏古诗⑴“雨纷纷”一词写出了什么?资料补充: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小学清明古诗的教案

小学清明古诗的教案

小学清明古诗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清明》。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古诗《清明》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准备古诗《清明》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与清明节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与古诗的联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古诗《清明》的作者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清明》。

三、诗句解析(10分钟)1. 逐句解析古诗《清明》的意义。

2. 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四、意境感悟(5分钟)1. 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古诗《清明》所描绘的画面。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清明》所表达的情感。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中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六、背诵练习(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收获。

2. 向学生推荐其他与清明节相关的古诗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背诵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古诗《清明》的理解和感受。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2.确定研究内容,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小课题,收集与该节日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互联网、采访等途径进行收集。

2)收集到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类,确定需要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3.展示活动成果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和记录形式,介绍该节日的由来、俗和庆祝方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

板块二自主研究,实践探究1.自主研究,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确定的研究内容,自主进行收集资料和整理分类。

2)教师可以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实践探究,记录成果1)小组成员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研究内容,记录自己的成果,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2)记录的成果要经过小组内部的审核和修改,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板块三展示成果,评价交流1.展示成果,互相研究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成果,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和记录形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研究和借鉴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

2.评价交流,提出改进建议1)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小组的展示活动,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2)小组成员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表达能力。

课时总结通过本次综合性研究,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俗,还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展示能力。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还研究了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2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决定研究清明节的由来和各地的庆祝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和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也可以询问家长和长辈来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时,我们要注意整理和分类,约定时间和提纲,以礼貌的方式进行访问,并记录访问过程。

此外,我们也可以开展体验活动,如去烈士陵园扫墓或踏青,以感受清明节的节日气氛。

当然,在活动中我们也要注意安全。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杜牧的《清明》是小学教材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对这首诗的教学,大多数教师都只是叫学生背诵并默写就完事。

因此到了中学,教师们提起这诗,要让学生说说这诗的意境或大意,能讲好的寥寥无几。

可见其教学效果并不好。

那么该如何教好这首诗呢?我对教学设计及教学后的反思有以下几点:一、想象表演中揣摩古诗意蕴理解诗的`大意可以一下画面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清明,这是一个怎样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啊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路上,是怎样的光景了行人,指的是谁呢为什么在雨中赶路欲断魂,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哪让学生能根据画面有自己个性的理解、感悟、收获,让孩子能有自己的语言。

朗读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想象画面。

同桌演一演。

想象诗外之境。

诗人看到杏花村会怎么做呢?二、总结学习方法,给孩子拐杖提炼总结学法:刚才我们是如何学习古诗的?(板书:读古诗、想画面、悟诗情)学生们运用所学方法,自学三四句,效果很好,同时也为今后自主的学习古诗提供了利剑。

三、话题激发对诗歌意境的探究1、这诗写清明前后,天气多雨,雨丝绵绵,又密又细。

春雨、行人、问路,牧童指点杏花村等构成春天野外的雨景,这是什么样的意境呢?2、“断魂”如何理解呢?有作“失意落魄”解。

认为清明雨多,细密令人失魂落魄,表达诗人渴望安宁的思想感情。

有作“消魂畅快”解。

认为“断魂”是游兴的一种反衬,说明行人即使欲断魂也不愿还家。

3、诗意种种:有“哀伤说”,认为清明遇雨,淋湿衣裳没有什么高兴的,所谓“阴雨连绵烦煞人,扫墓悲痛不欲生。

借酒浇愁在何处,杏花村头酒旗昏。

”有“扫兴说”,认为清明时节,春游芳草,兴致勃勃,不料遇雨,只得扫兴而归。

有“陶醉说”,认为春色翠绿,流连往返,春雨浇人,乐在其中。

所谓“春色醉人喜雨淋,销魂散魄不减兴。

犹有浓情觅酒家,举杯赏花度清明。

”四、采用求异思维赏析诗歌的意境让学生在改编的三言诗、五言诗等中再次感受诗的不同魅力与意境;让孩子自编几言诗,读各种诗,体悟生情。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课前准备:课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电脑课件,实物:各种图案的彩蛋、每幼儿一个熟鸡蛋,彩笔、帖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活动过程1、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5日清明节)2、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3、课件: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述,让幼儿了解老革命烈士的先进光荣事迹。

4、(1)出示人民*的课件同时播放*树立纪念碑的录音,教师讲述:*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永远怀念这些革命英雄。

(2)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5、观看课件: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画面。

6、放哀乐、人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7、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8、出示彩蛋请幼儿观察与自己带来的鸡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9、放彩蛋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制作兴趣。

10、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画画、涂色、剪纸粘贴、橡皮泥制作小动物等)。

11、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12、玩鸡蛋: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鸡蛋作出多种玩法(滚、转、抛、立、碰鸡蛋等),幼儿比赛看谁的`玩法多。

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彩蛋给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赏并与朋友们一起玩,在音乐伴奏下走出活动室。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第【2】篇〗一、设计意图在一年之中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其清明就是春季中的节日之一,但是小朋友们对于清明节了解多少呢?以下就让我们以清明节为主题探讨下有关四季中的节日,及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二、活动目标1、理解四季轮换,感知清明是春天的节日,产生进一步探索了解*传统节日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

【教学要求】1.让学生认识“屠、苏”等7个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且默写《清明》。

3.使学生能够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屠、苏”2个字,会写“符”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屠苏”、“曈曈日”等词语的意思,明白古诗的大意。

4.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句诗词,请大家读一读,看一看这几句诗词都跟什么节日有关?(出示课件1)课件1:佳节清明桃李天,野田荒冢只生愁。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结:同学们,众所周知,清明、重阳、中秋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题目叫“元日”。

教师板书题目,学生一齐朗读题目(板书:元日)教师:“元日”中“元”的意思是开始,第一。

那么“元日”是什么意思呢?(回答:指农历正月初一。

)对,这首诗就是写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

同学们,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王安石吧!(出示课件2)课件2: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荆公”。

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

所著《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失,文集今有《王文公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请你们先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一边朗读一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清明》课件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清明》课件

人教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下
清明
古诗三首
——走进清明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 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 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 明节扫墓。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 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 村。
诗意: 清明时节,细雨不停地下着,路上的行
人心情有些茫然惆怅。想找人问问哪儿有 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想象当时的情节 ,写出行人的话 和牧童的动作。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遥”是 “远”的意思,在这里给人一种若隐 若现的感觉。“遥”点明了空间距离的远。诗人问 的是酒家,而牧童却用行动回答了杏花村,不但很 有情趣,而且极富画面感。杏花村是美的,在诗人 看来,杏花村就是自己的理想或者希望,是一个可 以借酒消愁的地方。这样结尾,不但回答了诗人的 问题,引出了美好的杏花村,而且给读者留下了极 为开阔的想象空间。
行人:“牧童,这附近可有酒家?”牧童没有说话,用手指向 远方,好像说:“就在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两句与清明 无关,能否去 掉?为什么?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不能。因为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想借酒来摆脱自己“欲断魂” 的心境,是整首诗情感的转折。
思考并交流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字妙在何处?

第9课《古诗三首 清明》(学习任务单)-三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第9课《古诗三首 清明》(学习任务单)-三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7课玩泥巴|辽海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玩泥巴”。

二、教学目标1.了解泥巴是什么,以及制作泥巴的过程;2.通过玩泥巴,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3.让孩子感受到制作和创造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1.泥巴;2.彩色卡纸;3.洗涤液。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老师可以通过向孩子们展示泥巴,引导孩子们发现泥巴的特征和用途,告诉孩子们泥巴是一种很好的材料,可以用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2. 制作泥巴1.老师先向孩子们展示如何制作泥巴。

2.准备一些面粉和水,搅拌至均匀。

3.添加一定量的沙子和盐,搅拌成泥巴。

4.如果觉得泥巴太湿,可以适量添加面粉;如果太干,可以适量添加水。

3. 制作泥巴人1.将泥巴分成若干块。

2.每个孩子取一块泥巴,用力揉成球形。

3.用手掌压扁泥球,成为人的形状,可根据孩子的喜欢,制作男、女、动物等不同形态的泥人。

4.卡纸切割成不同的形状,用作泥人的衣服、帽子、鞋子等,然后轻轻粘在泥人身上。

5.用细刷子或棉签,以洗涤液为颜料,可以作出泥人的面部表情。

4. 制作泥巴动物1.将泥巴分成若干块。

2.每个孩子取一块泥巴,用力揉成球形。

3.轻轻将泥球摆放在平面工作台上,用形状各异的工具,在泥上挖出各种不同动物的形状。

4.用彩色卡纸切割成代表动物的形状,如翅膀、爪子、眼睛等,然后轻轻粘在泥身上。

5. 总结老师同孩子们一起回顾整个过程,向孩子们了解玩泥巴对于手眼协调、创造力的发展有何好处。

鼓励孩子们随意发挥,创造出更多更好玩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玩泥巴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儿童手工,被广泛运用于幼儿园和小学美术课程。

这种手工既能帮助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能让孩子懂得用身体感受自然。

同时,玩泥巴也是一种十分锻炼耐性的活动,让孩子慢慢学会花时间和耐心完成手工制作。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将这些简单的手工艺术和亲身体验融入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美术的乐趣。

小学语文_《清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清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清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文两个生字;2、理解诗句大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3、激发学生了解熟悉中国传统节日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感受清明节氛围,在触摸传统节日中延续文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上课伊始,通过谈话的方式,询问同学们对节日的看法,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顺势引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特别的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清明》。

利用课件引出清明节有关知识及作者杜牧简介。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运用多种朗读方式由学生感悟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读完之后,我将请学生概况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诗句作好铺垫。

三、潜心赏读,品文悟情首先安排学生进行品读,然后交流读到的内容;其次进行师生交流,由清明节的传统,再次请学生说说诗中作者描绘的下雨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纷纷二字的用意,并再次向学生提出质疑,“欲断魂”是什么意思,从“欲断魂”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在路上行走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感情重新读读这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从而指导学生在品读古诗时,自己也要融入其中,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紧接着品读第三、四句诗:想想作者为何要找酒家?只是为了喝酒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喝酒又是为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答案加以引申。

就这样,通过学生自学诗歌,培养他们的理解鉴赏能力,运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最后,设计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使学生对全诗加深印象,悟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结合诗歌内容,我会设计这一的导语:清明时节,人们都会在这一天,给过世的亲人扫墓,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路上行人匆匆,天上落下的纷纷小雨更是让诗人平添一份愁绪。

请学生带着这种感情写一写、画一画自己的感受。

五、延伸迁移,丛书学习了解清明节由来的传说故事。

其实,我们中国还有很多传统节日有一些传说故事,请翻开语文主题学习系列丛书第二册《中秋节的传说》,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一会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都找到了哪些传说故事。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一)、出示,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你在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

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活动反思: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析
《清明》是唐朝诗人杜牧描写清明节景象的诗歌。

诗人漫步郊外,遇上细雨纷纷,内心十分凄迷。

而后,他问牧童“酒家何处有”,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遥指杏花村,这一“遥指”把人直接引向了那个杏花烂漫的村庄。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魂”“酒”“牧”三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清明》。

3. 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清明》。

难点: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1. 引出节日。

播放《传统节日》童谣视频。

提问:童谣里都包含了我国哪些传统节日呢?
2.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就与其中一个节日有关。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 交流资料。

(1)课前老师在翻转课堂里布置了作业,让大家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2)学生交流。

4. 再读题目。

带着你们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播放生动形象的《传统节日》童谣视频,不仅温习旧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自然巧妙地引出课题。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前布置作业,分享资料,有效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二)划分节奏,读出诗韵
1. 读通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朗读古诗,师生及时正音。

2. 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

(1)师范读。

(2)小结读法。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及时指导。

(5)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应该彰显朗读的作用。

本环节通过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读出节奏和语调的变化,为下一环节理解诗意做好铺垫。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四)1. 理解诗意
(1)我们学古诗,还要了解古诗的意思。

在《清明》中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呢?
(2)教师向学生平板推送资料包,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2.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汇报。

小组结合关键词、看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看画面等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教师相机指导。

在理解“杏花村”时,教师通过古代诗人描写杏花的句子启发学生想象,感受杏花深处的村庄的美丽。

又通过“诗人找到小酒馆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运用学法自主学习,汇报学习成果”的方式展开学习。

同时注意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五)联系背景,体悟诗情
1. 介绍诗人生平及写诗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牧。

他很有才华,从小就关心国家大事,有着振兴唐朝的远大理想。

可惜由于各种原因,他的理想不能实现。

于是,他就把心中的悲苦交给小酒馆,喝酒成了他治疗内心伤痛的方法。

清明这天,诗人远离家乡,独自走在雨中,心中的愁苦无法消除,忍不住又要找一个酒馆大醉一场了。

2.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教师总结
1. 出示其他描写清明的诗词,学生自读。

2. 引导学生课外积极收集诗词。

课后也请同学们收集更多有关清明的诗词,上传至班级圈,和大家交流、分享。

3.古诗新唱。

(播放音乐,学生跟唱。


4. 教师总结。

六、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