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设计者江苏连云港韩冬初中历史

合集下载

历史教学设计--初中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厉庄韩冬

历史教学设计--初中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厉庄韩冬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历史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了解
二、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课题
了解: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较为完善的法典;说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三、教材分析
利用地图找出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他们的自然环境,分析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认识金字塔不但是统治都剥削人民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
难点: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点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有关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并加以整理。

四、教学方法
思考探究观察分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首先进入文明时代的是哪些国家呢?
解疑综合归纳: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四大古国是何时进入到文明时代的呢?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人类文明会产生于大河流域呢?。

动荡的中东地区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

动荡的中东地区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对本课的引文、图片等资料的阅读,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二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

通过对中东地区动荡局面形成原因和该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产生原因的分析。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与探究”的收获与成果,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

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由来。

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

讲授新课:一、战火频仍的中东介绍导言中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切入本课主题──动荡的中东地区。

展示中东地图,并介绍中东的地理、历史概念及中东地区的特点。

第一,“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

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第二,现在一般所说的“中东”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等国家。

总面积为七百多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第三,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

第四,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中东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

回答问题:(1)简述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2)中东战火频仍有何具体表现?(3)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第一,犹太人的祖先是希伯莱人。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迁入巴勒斯坦地区,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案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
什么措施?
(3)这两位帝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为加强监察制度,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5)两位帝王在军事上采取的共同措施是什么?
认直思考、回答
自学
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完成检测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伴你学
教学反思
6.“推恩令”巧妙在()
A.维护了皇帝的权威
B.恩赐了诸侯子弟
C.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弱了封国势力
D.巩固了大一统
7.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
三、交流展示
展示自学成果
四、互动探究
见伴你学----体验探究
五、矫正反馈
(一)选择题
1.把儒家的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始于( )
A..西周B.秦C.西汉D.东汉
2.儒家学说之所以成为我国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
B.儒家学说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3.汉武帝时,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的官员是()
A.司隶校尉B.刺史C.御史大夫D.丞相
4.向汉武帝建议颁布“推恩令”的是()
A.主父偃B.晁错C.董仲舒D.张良
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②恩赐亲戚
③巩固统一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设计者江苏连云港韩冬初中历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设计者江苏连云港韩冬初中历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渐进的制度创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记忆重要的历史人物、重要政治文件及主要内容;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和渐进式政治改革的特征;了解英国代议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是多样的,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历史发展和现实需要选择了不同的政体,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是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她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相对君主专制而言是一种进步。

过程与方法:通过与时政相结合,讨论并讲授,按照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来学习:是什么(人物、地点、时间)——为什么(原因,形成过程)——怎么样(意义、作用及做法),首先让学生明白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什么样的政体,运作过程如何?再学习它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历程。

授课策略:总体介绍第三单元,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主要有四种: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德),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从标题指出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

从1215年到现在近八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现在谁在统治英国?展示同学们熟悉的英国女王伊利沙白二世和首相布莱尔的图像,并请同学们看两则新闻:材料1:英国女王会见温家宝总理温家宝转达了胡锦涛主席对女王的问候。

他说,女王陛下曾于1986年作为首位英国国家元首访华,对推动中英关系发展,增进两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赞赏女王陛下和英国王室为促进双边关系所做的努力。

材料2:英政府对伊动议获通过仍遭百多位工党议员反对(中新网2003年2 月27日电)尽管英国政府在议会就如何处理伊拉克危机的投票中获胜,但120 多名工党议员对政府动议投出的反对票使首相布莱尔蒙受了打击。

在进行要求伊拉克抓住“最后的机会”解除武装的动议的表决中,124名议员投出了反对票,434人投票赞成。

战国争雄设计者江苏连云港韩冬初中历史

战国争雄设计者江苏连云港韩冬初中历史

战国争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

战国七雄的形成和方位,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

合纵与连横。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战国时期多国的变法,是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的政治改革。

②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过程与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著名军事家。

难点:“合纵”和“连横”的含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经过商、西周,到春秋时期逐渐瓦解。

春秋以后,我国历史跨进了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我们知道,我国封建社会时间极长,从战国开始,经过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直到鸦片战争前(1840年)为止,长达两千多年的漫长过程。

而战国时期是这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端。

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的天下,现在学习《战国七雄》。

讲授新课:一、七雄并立(板书)1.战国七雄(板书)战国七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

但是经过春秋时期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

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板书)。

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

韩赵魏是怎样形成的呢?(挂战国时期地图,与已经挂在黑板前的春秋地图对照)。

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历史上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

与此同时,齐国大夫田氏夺了原来姜氏(姜太公的后代)的大权,历史上叫做“田氏代齐”。

不过田氏代齐以后,齐国仍叫齐国,所以在地图上表示不出这个变化来。

历史上把这七个强国并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立是战国期的基本形势。

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魏三国在中间。

“1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初中历史,执教者:连云港韩老师

“1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初中历史,执教者:连云港韩老师

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历史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一、课前预习了解二、完成课后习题二、教学课题了解: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掌握: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等史实以及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三、教材分析通过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史实认识到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繁盛以及当时开放的对外政策。

通过对唐代频繁友好的对外往来,认识到唐朝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政策开放、对外交通发达为当时频繁又好的对外往来准备了重要条件和基础。

隋唐时期友好繁盛的对外交往史中,鉴真、玄奘等人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坚持如一,凭借个人坚韧的毅力,为隋唐时期繁盛的对外往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在进行教学前到百度上搜索《对外友好往来》的相关教学资料。

搜集了很多教案、课件作参考,正确抱我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的方法,充分阅读教材和参考相关资料,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唐朝对外交往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直观印象,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西游记》中唐玄奘与唐太宗辞别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然后向学生发问:《西游记》中唐玄奘有四个相貌怪异的徒弟,历史上也是如此吗?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给学生作出文学与历史事实的差异。

使学生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分清史实与文学作品的不同。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和现实性。

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播放《西游记》视频《西游记》【百度视频】《西游记》-----囚困五行山/u76/v_NTgzNzEzNjg.html引旧联新复习提问隋唐时期实行开明的交往政策,那么,唐朝时期,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有哪些交往的史实?(学生回答)教师归纳:①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增强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初一历史教案_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初中历史,执教者:连云港韩老师

初一历史教案_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初中历史,执教者:连云港韩老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一部分【教案背景】1、教案设计理念:突出体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应用、历史新课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根据课程标准调整教材补充资源、高效课堂主动学习”。

2、课题“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3.教学手段和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①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本、地图册等。

提出疑难问题。

②课前拓展预习:互联网“百度搜索”/搜索“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s?bs=%B5%DA9%BF%CE%A1%A1%C3%F1%D7%E5%D5%FE%C8% A8%B2%A2%C1%A2%B5%C4%CA%B1%B4%FA&f=8&rsv_bp=1&rsv_spt=3&wd=%C3%F1 %D7%E5%D5%FE%C8%A8%B2%A2%C1%A2%B5%C4%CA%B1%B4%FA&inputT=2360③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

自学、讨论,举手发言,代表性学习成果展示,互评纠正。

采用“高效课堂”教改模式的可行方式方法。

(2)教师的教学准备:①课本、地图册。

课件资源,电脑投影(或大显示屏)。

黑板(或写字板)等。

②课件互联网搜索下载:登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查找:初中历史——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erscn/portal/SearchAction.do?method=catalog&catalog_type=te ach&myGradeCode=000017000002000002)搜索下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zip格式,173.97M)。

(/derscn/portal/SearchAction.do?method=view&resource_id=30DB7 59B-7089-41A3-FF43-8BC403E73297&s=)将下载的课件保存,解压。

政治互联网的应用,连云港教师:韩冬《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政治互联网的应用,连云港教师:韩冬《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4.柏林—罗马006/11/li62752261961160022464-0.shtml让学生了解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文字了解。
【教师活动】提供材料问题:1939年,希特勒得意地说“三个国家联合起来了,起初是欧洲轴心,现在是世界的大三角……”“准备实现它们的权利和确保它们的生死利益。”
3.课堂小结
本课的知识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指的是一次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二”指的是两个战争策源地(欧洲、亚洲)
【学生活动】学生了解墨索里尼上台原因。
【教师活动】1922年,墨索里尼利用一战后意大利的政治经济危机,夺取了政权,建立起法西斯专政。而十年之后,希特勒也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政权。
2.德国法西斯=%CF%A3%CC%D8%C0%D5&in=26458&cl=2&lm=-1&st=&pn=31&rn=1&di=81048042225&ln=1985&fr=&fm=&fmq=133112377929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31&-1&di81048042225&objURLhttp%3A%2F%%2Fxwzx%2Fjspd%2Fmilshhm%2Fsjjs%2F200912%2FW020091210347048000816.jpg&fromURLhttp%3A%2F%%2Fxwzx%2Fjspd%2Fmilshhm%2Fsjjs%2F200912%2Ft20091210_843489.shtml&W300&H410&T9436&S72&TPjpg

远古的传说设计者江苏连云港韩冬初中历史

远古的传说设计者江苏连云港韩冬初中历史

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4.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教学难点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1.同学们都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2.肯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3.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叙述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发展而来的。

告诉学生,在历史发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1.谈话转承:刚才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一下缘故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汉族的。

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

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积极叫学生思考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

《美苏争锋》初中历史,执教者:连云港韩老师

《美苏争锋》初中历史,执教者:连云港韩老师
学习难点:“冷战”格局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采用网络教学,中间插入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有效训练法、角色表演法等教学方法。学法指导:阅读法、归纳法、理解分析法、讨论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五、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美韩年度联合军演),激发兴趣
/ptv/pplay/18397/25.html/show/jhIAW7HI9Z3JRYcY.html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冷战、热战的表现
1全面冷战:
(1)欧洲: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
/p/news/w/v/2009-02-10/105760250670.html(视频:2009年2月象征二战后东西德国分裂电塔被成功爆破)
/view/27167.htm(柏林墙的昔今)
④依据学生的性格、性别、能力、兴趣分成若干组。
(2)学生:
①预习教材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基本变化脉络
②收集有关资料,形成初期认识,引发学习兴趣
③完成导学案上的基础知识填空
④把自己的疑问写下来与同学探讨
二、教学课题
(1)知识目标:掌握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和华约组织等基本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军事上:1949年北约的建立
/ziliao/2002-11/20/content_635631.htm(了解北约的成立、目的、扩张、成员国)
呈现ppt7,
师:美国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针对美的冷战政策,苏联作出了怎样的反应?
/view/14949.h后的世界紧张气氛/show.aspx?id=14057&cid=21
呈现ppt13,让学生对世界的不安宁的一些表现有生动形象的认识。

初中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厉庄韩冬第15课《奋起直追的亚非拉国家》

初中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厉庄韩冬第15课《奋起直追的亚非拉国家》

第15课《奋起直追的亚非拉国家》【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历史3、内容:冀教版九年级历史(下)第15课《奋起直追的亚非拉国家》4,课时:1【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冷战局面下的全球性竞争》的第四节内容。

讲述的是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国家逐步摆脱殖民主义统治,走上独立发展之路。

本课的内容涉及地区极为广泛,有印度的独立与发展、埃及独立运动等非洲的独立浪潮,还有古巴革命,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本课内容识记要求高,既要掌握各个时间段内历史事件的时间概念,又要掌握亚非拉各个地区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概念;本课内容联系上册知识较丰富,如印度民族大起义、“三角贸易”、拉美独立战争。

因此,本教学设计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印度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及对殖民体系形成与崩溃原因的分析,启发学生得出以下认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一样是历史的必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

2.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难点:1.印巴分治。

2.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教学方法】1.探究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教案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教案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教案瓦房店市第二高级中学郭静徐家锋王庆国一、教材分析(一)本课内容地位分析《课标》规定,“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课内容主要是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来介绍政治制度的发展。

本课第一目“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讲西汉处理、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重点叙述汉武帝化解封国、强干弱枝和强化皇权的史实及其影响。

第二目“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讲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政治形势;第三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讲宋太祖解决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的问题,以及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措施及其作用和影响。

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势力的矛盾和斗争,是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它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史的重要部分。

在中国古代,自秦以来,统一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流,然而,在一些时期,也存在着地方割据,乃至国家分裂的情况。

一些制度的失当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

我国古代通过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最终从制度上克服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本课以西汉、北宋为典型,引导学生探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方面:(1)基础知识:西汉的王国问题和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唐后期的“节度使”制度、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形成,宋太祖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

(2)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依据史实评价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形成归纳、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1)通过设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促使学生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提问和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知识结构,形成学科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1)促进学生认识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中央集权强化,以及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地方分权和分裂割据的辩证关系,从而明白统一局面的来之不易,明白维护国家统一认识,反对分裂势力,仍是我们现在的民族大义。

2022连云港中考历史备考知识点汇总part9

2022连云港中考历史备考知识点汇总part9

2022连云港中考历史备考知识点汇总part9第1题: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下列属于经济特区的是()A.上海B.南京C.深圳D.北京【解析】正确答案:C。

第2题:2016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古巴时表示,他跨越历史和意识形态的阻隔、伤痛与分离的藩篱来到古巴,意在埋葬美洲大陆最后一丝“冷战残余”。

对奥巴马所说的“冷战”认识错误的是()A.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色彩B.尽量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C.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纷争D.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解析】正确答案:C。

第3题: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主要是因为()A.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B.把部民转为平民C.废除了世袭制,以才选官D.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解析】正确答案:D。

第4题:与“县委书记”“治沙兰考”等信息相关的人物是()A.王进喜B.邓稼先C.袁隆平D.焦裕禄【解析】正确答案:D。

第5题:《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有位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这位“国君”是()A.齐桓公B.晋文公C.越王勾践D.吴王夫差【解析】正确答案:C。

第6题:下面这幅漫画说明()A.美国关心和尊重别国的人权B.美国利用人权问题维护世界和平C.美国人权报告是虚伪的,实质是推行霸权主义D.美国为了人权而对外发动战争是正义的【解析】正确答案:C。

第7题: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A.《窦娥冤》B.《念奴娇》C.《蝶恋花》D.《满江红》【解析】正确答案:A。

第8题: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A.张衡B.张骞C.蔡伦D.祖冲之【解析】正确答案:C。

第9题:1904年,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会试,考试理目:笫一场为薄镇、平戎、举贤等史论5道,第二场为各国政治、艺学策5道,第三场为《四书》《五经》经义3道,这表明()A.晚教育几无改变B.选人标准新旧混杂C.廷旨在笼络人心D.科举制度走向末路【解析】正确答案:B。

连云港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连云港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连云港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一、选择题1.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A.行政事务B.军事管理C.监察事务D.财政管理2.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A.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 B.由史学家司马光所著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是我国歷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3.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4.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以下思想家及其主张搭配不相符的是A.老子——主张“仁政”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C.荀子——主张实行“礼治”D.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制”5.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北击匈奴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西汉建于公元前202年,东汉亡于公元220年,汉朝存在的历史时期是A.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B.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C.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3世纪D.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7.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搭配正确的是①华佗——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②司马迁——所著《史记》秉笔直书,文笔优美③祖冲之——测算出的一年时间与现代测算结果只差50秒④顾恺之——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8.《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里写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教案北师大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教案北师大版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教学课题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2、知道陈桥兵变、北宋的建立,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掌握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措施及影响教学重点通过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栏一、导入新课打天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但有一个人,他兵不血刃,在不到5天的时间里,就黄袍加身.被人戏称为历史上最轻松开国的皇帝。

你们知道是哪一位皇帝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究赵匡胤建立北宋的这段历史。

二、自主质疑1、 960年, (宋太祖)建立朝,定都汴京,史称。

听歌曲,进入新课的学习。

自学填空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

削弱大奖兵权,将和分离.(2) .北宋将相权分解为三个互不统属的平行机构。

(3) .在地方设,削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积极作用: 。

消极作用: .三、交流展示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四、互动探究步骤一:阅读史料,学习历史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提问:阅读史料获取信息,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步骤二:阅读图片,开动脑筋回答并完成问题小组合作,在预习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提问:说说太祖为什么要这么做?步骤三:宋时期外患不断,但其内部总是统一的,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的内乱。

北宋封建经济出现高度发展,但北宋朝廷却国库空虚。

北宋拥有百万军队,却始终阻挡不住辽、西夏和金的进攻,最后还遭受亡国之痛。

说说宋太祖巩固统治的措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五、矫正反馈1、北宋建立政权的方式是〔〕A、外戚夺权B、权臣代政完成检测C、武将兵变D、君主禅位2、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陈桥兵变B、五代的频繁更替C、唐未农民起义D、唐未以来藩镇割据3、北宋在地方上具有监察职能的官员是()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滨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历史(秦至元时期)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滨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历史(秦至元时期)

一、自学指导学生看必修三本书有关内容:必修1第1专题,必修2第1专题,必修三1、2专题回答核心重点问题1.检查学生巩固。

重点是基本史实2.学生思考提出以下角度的问题(1)交流一下你的记忆方法。

如关键字记忆、时间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等。

(2) 你怎样用最简练的关键字概括所有的知识。

(3)知识结构怎样构建?(4)思考回答:秦、汉、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三.互动探究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指导方法。

1.主题:多元化政治制度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步骤一:看一看,形式多样的多元化政治下面三幅图是某同学收集到的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成果材料,阅读后回答:①②(1)填一填:将三幅图所示政治文明成果的代号填入下表中适当的位置。

(2)说一说:图②所示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它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3)议一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图③为代表的政治文明成果的看法。

它对近代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留下了哪些有益的启示?答案:开创了集体管理国家政权的新形式;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近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但它只是部分人的民主,而广大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民主可言,造成社会不公。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任期制、议会制、少数服从多数等。

步骤二:身临其境,感受“皇帝”风采秦始皇推行一整套措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

(4)下面四幅图画分别反映了秦始皇的什么措施?图一图二图三图四答案:图一反映秦始皇独揽国家军政大权,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图二反映秦始皇统一货币;图三图四反映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5)假如你坐上他的位置,你最愿意选取他做的什么事?联系今天的形势,谈谈这样做的重大意义。

答案: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2023年江苏连云港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23年江苏连云港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A.金字塔C.罗马大竞技场9.“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

”这一“进攻”()A.标志着二战已全面爆发B.扭转了苏德战场形势C.促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0.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B.清朝前期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来管理西藏事务C.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D.元明清时期经略边疆的举措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11.《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提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关于这一“国耻”表述正确的是()A.开始丧失完整独立主权B.沙俄占领北方大片领土C.北洋舰队至此全军覆没D.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12.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甲午战败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B.戊戌变法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被陆续颁布C.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大公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D.1905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13.下为1938年5月某报刊上发表的一幅漫画,该漫画表明()A.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游击战争B.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C.中国军队同仇敌忾消灭日寇D.第三次长沙会战获得胜利14.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两个“发现”()A.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B.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C.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D.导致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15.19世纪60年代,美国、俄国和日本为了解决国内面临的严重危机,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A.实现了民族独立B.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C.摆脱了殖民统治D.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16.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江苏省连云港市和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和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试卷第 5 页,共 7 页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逐条归纳有关造纸术的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中的图 A 概括关于祖冲之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据材料二 中图 B 所反映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后世人们纪念他们的理由。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某班在举办“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主题探究活动时,收集到如图统计图表,它所反
映的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压力是( )
试卷第 3 页,共 7 页
A.粮食问题日益尖锐
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
C.儿童地位日益降低
D.自然灾害日益频繁
17.中外历史很多事件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下列事件之间没有明显联系的是( )
项;重文轻武是宋朝的政策,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
顺应自然,D 项正确;“仁者爱人”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排除 A 项;战国时期儒
家学派的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排除 B 项;“尚贤”“节用”是墨家墨
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4.唐朝后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至南宋,江南地区农业经济有了突
飞猛进的发展。其最明显的标志是( )
A.广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B.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使
A.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已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C.积极推行非军事化改革
D.追求世界和平与发展

连云港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1)

连云港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1)

连云港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1)一、选择题1.“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是A.直辖郡县开宏宇,文轨衡同定法章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C.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D.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2.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可见孝文帝改革()A.实现了南北统一B.提升了洛阳地位C.促进了民族交融D.增强了北魏实力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

”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A.手工业发展情况B.商业发展情况C.海外贸易发展情况D.农业发展情况4.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志满意得,在他带头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

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就是其中的典型。

这一现象说明西晋()A.百姓富足B.经济发达C.贵族阶层生活奢侈腐化D.整个社会道德败坏5.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这部著作:“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这部著作是:A.《论语》B.《史记》C.《后汉书》D.《资治通鉴》6.新疆自治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该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A.秦朝时期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D.三国时期7.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东汉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人口大大增长的局面,史称其统治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大一统的王朝D.千古一帝8.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西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实现了“大一统”。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频繁B.社会大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9.下图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的政权是A.①吴②东汉B.①商②南宋C.①吴②东晋D.①东魏②东晋10.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11.《步出夏门行》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治”“乱”的原因(2)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陈桥兵变2、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整理、总结知识结构的能力。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斗争激烈,表现形式都是什么,有哪些措施,应该会说。

(2)、根据教材的总结,培养学生宏观的分析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的能力,并把本节的内容与整个大专题联系起来。

3、情感目标(1)在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对峙时期,统一也是历史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通过混乱状况相比较,了解分裂对峙之时,一些促使国家统一的因素也在发展并逐渐成熟起来,从而清楚地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通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能深刻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

二、三点剖析1、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2、难点:宋初中央集权强化的评价三、教学方法插图,地图。

讲述,列举,讨论四、课标体现本课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

在注重课程内容学习的同时,注意本节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加强它的可读性,更适宜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加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曾长期延续,那么,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会有所收获。

讲授新课(一)、西汉的郡县制与封国制让学生先自己看书,思考问题:“秦汉在地方行政设置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讲述: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承袭了这种制度。

西汉与秦地方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

这种郡国并行制又称郡国制。

楚汉战争时,刘邦迫于形势,分封7个异姓王,他们领地很广,握有重兵,有“震主之威”,严重威胁着中央政权。

于是,后来刘邦剪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

此后王国数量不断增加。

文帝时,“同姓王”势力迅速扩大,严重影响着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1、七国之乱除了开创"文景之治",景帝刘启执政时期的另一大不朽功绩,便是平定"七国之乱"。

早在文帝时,贾谊、晁错等有识之士就曾向朝廷建议削弱藩王的势力,但没有被采纳。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当汉景帝采纳晁错削藩之策,着手削除吴、楚、赵等国的部分封地时,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印、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等7个刘姓诸侯王,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公开举兵反叛--这便是历史上的"七国之乱"。

叛乱发生后,景帝仍不忍对同姓兄弟们下手,并错误地分析形势,接受袁盎"方今计,独有暂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的建议,将倡议削藩的晁错斩了,企图以牺牲手下来平息刘氏集团的内争。

哪知吴王叛乱真正目的并不在此,景帝斩晁错后,刘濞不但不罢兵,反而自称"东帝",拒不接诏,继续叛乱,公然与朝廷对抗。

景帝至此才醒悟过来,便决定以武力来平定叛乱。

景帝以周亚夫为太尉,带兵东征吴、楚;又派曲周侯郦寄击赵,令将军栾布击齐,派大将军窦婴屯驻荣阳以监齐、赵兵。

由于吴、楚七国的叛乱不得民心,所以汉军在周亚夫等的指挥下,不到3个月便一举击败刘濞,平定了叛乱。

汉军斩吴王于东越,其余各叛王均先后兵败自杀。

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损黜王国官制,将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朝廷,又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大大地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

从此,同姓诸侯王势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解,汉王朝统一的中央集权更加巩固了。

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中外朝制度(目的、内容、作用)(中央)通过教材,让学生了解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高皇权,采取了限制相权的措施。

他亲自过问一切政务,令九卿不通过丞相直接向他奏事。

与此同时,他还提拔了一批中下级官吏,作为自己的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

这样,在朝官就有了“中朝”和“外朝”之分。

由尚书、中书和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一般正午的机关了。

中外朝的实行。

显示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2)、刺史制度(地方)除了让学生了解课本,然后加深理解秦朝时,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汉武帝时,为了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守县令,在各州均设置刺史,即监察官。

西汉时,刺史官阶低于郡守,但其代表中央,权力很大。

这样,就形成一套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不过,封建的监察机构本身是官僚机构的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自外于官僚主义的种种恶习,也不可能摆脱官僚制度弊病的制约,从而导致监察部门的腐败,这是必然。

(3)推恩令(郡国)西汉王朝前期在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方面,主要是采取暴力和非暴力两种方式。

直到汉武帝时,他软硬兼施,实行“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又制定“附益法”,限制诸侯王的活动。

从此,王、侯不得过问政事,封土而不治民,才最终解决了封国问题。

封国名义上虽然还存在,但已名存实亡。

(4)强干弱枝的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唐“藩镇割据”与“安史之乱”(注意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图)唐中叶以后,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朝廷命令的政治局面。

唐朝的“藩镇割据”从此开始。

唐玄宗在位(712~756)时期,为防止周边各族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用县的权力,在这种畸形局面之下,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就是凭借着在北方长城一线守边,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发动叛乱的。

安史之乱平息后,其党羽纷纷投降唐朝,朝廷无力彻底消灭这些势力,便以赏功为名,搜以节度使称号。

除著名的“河北三镇”外,当时唐朝内地的许多节度使也各占一方,对抗朝廷,成为割据势力。

他们在辖区内任意扩充军队、委派官吏、征收赋税。

节度使的职位常常父死子继,或由其部将承袭。

这些割据势力利用手中的兵权、财权,威胁朝廷,甚至起兵反叛。

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以后。

但应注意在统一的国度里分裂割据,“起也快,败也速”。

2、五代十国①时间(907-960)②地理位置五代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位置大体相同。

(看地图)③朝代更迭: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④十国北汉在山西,其余在南方,前蜀后蜀是相继出现的,在四川。

吴和南唐也是相继出现的。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正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的必然结果。

(实质)虽然这一时期,分裂割据带来了连续的战争,关卡林立,制度不一等对社会发展不利的因素,但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

(思想认识五代十国期间割据政权之间混战不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局部相对安定的南方,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说明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⑤周世宗改革郭威建后周,三年后死去,养子柴荣继位,即周世宗。

当时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周世宗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努力革除五代的弊政,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军队的战斗力大为提高,后周强大起来。

955年开始统一事业,先占后蜀,解除顾之忧,再打南唐,夺江淮间14州,又北上夺三州,就在后周经济、军事顺利发展时,周世宗病故。

后周的强大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局面,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陈桥兵变。

960年,后周统领禁军的大将赵匡胤,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建立宋,年号建隆,定都东京,是为宋太祖。

2、中央集权的强化(1)目的:结束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专制皇权。

[提示]赵匡胤自己作为权臣取而代后周,同时希望后来者不会效仿其如炮制。

(2)措施。

收精兵A.杯酒释兵权B.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衙,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C.中央设立枢密院,拥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权,使二者牵制。

D.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统领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实现了统兵权于调兵权的分离,防止武将专权,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E.将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入选禁军。

F.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强干弱支”,“内外迁制”。

[资料]赵匡胤,一介武夫出身,为防止藩镇割据局面重现,尽力削弱地方权力,一切收归中央,矫枉过正,带来新的弊端,统得过死,形成负面效应。

五代时期,有人喊出口号,“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也”。

赵氏深知,故杯酒释兵权中,自叹不快乐,臣问何故,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人生如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帛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宋代的军事组织:将过去征兵制改为募兵制,禁军与厢军为政府职业军,北宋初90年中,兵员数直线上升:如初为37.8万人,至1041年(岳飞时代)达125.9万人。

另有乡军、蕃军,不算正规军。

宋又实施养兵政策。

每一地灾荒,政府即招兵,意为常有乱民而少有乱兵。

宋将官、职分离,官成为一种待遇。

知其官不知其职者,十有八九。

另将旧官制一应保留,大批官僚无所事事。

如宋真宗时文武百官9700人,至英宗时达24000人,这还不包括侯补官僚。

官不管事却待遇优厚。

(引导学生讨论,加深认识削实权集中行政权。

将相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

A.在宰相之下设立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B.设立枢密院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C.设立三司管理财政收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D.派文臣知州,通判监督知州,可直接上报皇帝,各州公文须二职联合署名方有效,使其相互牵制,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制钱谷在各路设立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3、评价。

(1)积极方面。

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消极方面。

史称“三冗地积”,即冗官、冗税、冗兵,积贫、积弱。

A.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

B.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C.地方财政困难。

[提问]如何就具体措施分析得出以上评价?板书设计第三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一)、西汉的郡县制与封国制1、七国之乱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中外朝制度(目的、内容、作用)(中央)(2)、刺史制度(地方)(3)、推恩令(郡国)(4)、强干弱枝的作用(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唐“藩镇割据”与“安史之乱”(注意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图)2、五代十国周世宗改革(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陈桥兵变2、中央集权的强化(1)目的(2)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3)评价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的出现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多渠道搜集关于专制皇权的历史资料,熟悉资料的搜集遴选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