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玉米的新认识
认识玉米教案
![认识玉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1b343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e.png)
认识玉米教案教案标题:发现玉米的奥秘教学主题:认识玉米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能够了解玉米的形态特征以及与其他植物的区别。
2. 学生能够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并掌握其生长所需环境条件。
3.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进行玉米的栽培。
4. 学生能够培养对农作物的保护和珍惜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玉米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需求。
2. 掌握玉米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玉米的种子、花盆、土壤等种植工具与材料。
2. 玉米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3. 准备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1. 师生对话:- 教师:大家知道什么是玉米吗?你们见过玉米吗?-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玉米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它有什么特点?2. 观察图片与视频:- 教师出示玉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描述玉米植株的特点。
3. 激发思考:- 教师提问:玉米与其他植物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回答并展开讨论。
主体活动:1. 探究玉米的生长过程:- 教师向学生介绍玉米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茎叶生长以及结实等阶段,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加深学生理解。
-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观察和记录,通过绘制玉米的生长图表或制作模型等方式呈现。
2. 玉米的种植方法:- 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玉米的种植方法,包括选择土壤、培养种子、合理浇水等注意事项。
- 学生模仿教师示范,进行玉米的种植实践,可以观察和记录土壤湿度、温度等变化情况。
3. 玉米的保护与珍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玉米的重要性,并讨论玉米受到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 学生利用书籍、互联网等资源,收集、整理和展示玉米保护的相关信息。
总结活动: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玉米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需求。
2. 提问与思考:- 教师提问:你们还有哪些关于玉米的问题?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有哪些应用价值?3. 课堂作业:- 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里或附近田地中的玉米植株,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和感想。
玉米的知识
![玉米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135f82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f.png)
玉米的知识玉米,全名玉米秸秆,是一种由禾本科植物玉米(学名:Zea mays)的干燥花穗制成的食品。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它不仅可以作为人类的主食,还可以用来生产饲料、食用油、酒精等产品。
玉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美洲,现代玉米是由古代玉米的一个变种演变而来的。
玉米植株高大,茎直立,叶片宽大,花序为穗状花序,每个花序上生有多个果实,果实呈长圆形,包裹在一层叶鞘内。
玉米的果实通常是黄色或白色的,也有一些其他颜色的品种,如紫色、蓝色等。
玉米的种植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
玉米的生长周期一般为90-120天,根据不同品种和生长环境的不同,生长周期也会有所差异。
在生长过程中,玉米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特别是氮、磷、钾等元素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除了作为主食外,玉米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
玉米可以用来生产饲料,可以作为牲畜和家禽的主要饲料之一。
此外,玉米还可以用来生产食用油、酒精、淀粉等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玉米秸秆也可以用来作为动物的饲料,或者用于制作生物质能源。
在世界各地,玉米是许多国家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特别是在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玉米是人们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一些贫困地区,玉米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保障,保证了他们的温饱问题。
总的来说,玉米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相信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会不断提高,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
希望未来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玉米资源,促进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玉米研学的作文怎么写
![玉米研学的作文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6a3c493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d.png)
玉米研学的作文怎么写《玉米研学之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参加了一次特别的玉米研学活动,这次经历让我对玉米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感受。
我们来到了一大片玉米地,一眼望去,那成片的玉米植株高大而挺拔,翠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欢迎。
走进玉米地,我仔细地观察着每一株玉米。
玉米的茎粗壮而坚韧,上面布满了细细的纹路。
叶子长长的,边缘带着一些锯齿。
最吸引我的是那一个个饱满的玉米棒,它们被包裹在层层绿叶之中,就像一个个害羞的孩子躲在母亲的怀抱里。
研学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玉米的生长过程,从播种到发芽,从抽穗到结出果实,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神奇。
我了解到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它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能量来源。
同时,玉米还可以被加工成各种食品和工业原料,用途十分广泛。
接着,我们亲自体验了采摘玉米的乐趣。
我小心翼翼地掰下一个玉米棒,感受着那份收获的喜悦。
看着手中沉甸甸的玉米,我心中涌起一股对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敬佩之情。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才换来了我们餐桌上美味的玉米。
之后,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制作玉米美食。
大家一起动手,把玉米粒剥下来,做成了香甜可口的玉米汁和美味的玉米烙。
在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玉米的美味和价值。
这次玉米研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我不仅学到了关于玉米的知识,还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
我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也更加懂得要珍惜每一份食物。
我会把这次难忘的经历铭记在心,激励自己不断学习和成长。
当我再次看到玉米时,我相信我会想起这次特别的研学之旅,想起那片充满生机的玉米地和我们在那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玉米的生物知识有哪些
![玉米的生物知识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b2b915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2.png)
玉米的生物知识有哪些一、植物学特征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一种单子叶植物,属于禾本科玉米属,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植株通常高大,茎秆粗壮,叶片狭长,排列整齐。
玉米的根系发达,可以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二、生长周期玉米的生长周期通常分为萌芽期、生长期、抽穗期、结实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
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玉米的生长周期大约为95-120天。
不同品种的玉米生长周期可能会有所不同。
三、繁殖方式玉米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种子进行。
玉米的花序位于茎的顶部,是由雄花序和雌花序组成的。
雄花序位于最上方,而雌花序位于雄花序下方。
玉米的授粉通常通过风力传播花粉完成,雄花序上的花粉会飘到雌花序上,完成授粉过程。
四、农艺管理玉米是一种对温度和光照要求较高的作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
对土壤要求较宽松、疏松,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适时施肥、灌溉和除草等农艺管理措施,以保证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五、主要品种和用途玉米的品种繁多,主要可以分为粮用玉米、饲料玉米和甜玉米等。
粮用玉米是最常见的品种,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人类的日常饮食。
饲料玉米主要用于畜牧业,作为饲料供动物食用。
甜玉米则因其甜美的味道而受到青睐,常作为蔬菜食用。
六、玉米的营养价值玉米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其中,玉米的淀粉含量较高,是人们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
此外,玉米中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有一定的益处。
七、玉米的经济意义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不仅可以作为粮食直接食用,还可以用于制作玉米制品如玉米面、玉米淀粉、玉米油等。
此外,玉米还可以用于酿酒和工业原料的生产。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的一些生物知识介绍。
通过了解玉米的特征、生长周期、繁殖方式、农艺管理、主要品种和用途、营养价值以及经济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重要的农作物。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玉米的化学名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玉米的化学名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c6a115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2.png)
玉米的化学名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玉米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被普遍种植和消费。
它是世界上最为广泛栽培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
玉米不仅可以用作食物和饲料,还可以用于制作玉米油、玉米淀粉、玉米蜜等多种食品和工业产品。
玉米的学名为Zea mays,属于禾本科玉米属。
它起源于美洲,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
玉米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黄玉米、白玉米、蓝玉米等。
它们在形态、颜色和营养成分上略有差异,适应了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用途需求。
玉米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食物。
它含有丰富的淀粉、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
其中,淀粉是玉米的主要成分,约占玉米重量的70左右。
另外,玉米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尤其是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
除了营养成分,玉米还含有许多有益化合物。
例如,它富含抗氧化物质,如类黄酮和维生素C,具有抗衰老、抗癌和抗炎作用。
此外,玉米中的一种特殊成分叫做酮醇,具有调节血糖和降低胆固醇的功能。
总的来说,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人类的日常饮食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还拥有许多药用和功能性成分。
鉴于其重要性和广泛应用,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玉米的化学成分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当包括关于本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简要介绍。
以下是文章1.2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玉米的化学名称的探讨: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包括了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概述中,将简单介绍玉米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农作物的背景。
文章结构部分将说明文章的章节组成和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最后,在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标和预期的结果。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围绕玉米的基本信息和化学成分展开讨论。
在玉米的基本信息部分,将介绍玉米的起源、分类和生长环境等相关信息。
而化学成分部分将详细探讨玉米中各种重要的化学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认识玉米教案
![认识玉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f4194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9.png)
认识玉米教案教案名称:认识玉米教学目标:1. 调查、观察、分析、认识玉米的外观特点。
2. 了解玉米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
3. 通过实地考察,认识玉米的种植方式和农业生产的过程。
4. 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的重要性和保护农作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观察与玉米有关的图片和实物,描述玉米的外观特点。
2. 了解玉米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如温度、湿度和阳光的要求。
3. 讨论玉米的种植方式,包括播种、浇水、施肥等步骤。
4. 实地考察农田中的玉米种植情况,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
5. 分组选择一种玉米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展示。
教学准备:1. 玉米的图片和实物样品。
2. 农田考察的安排和所需材料。
3. 学生讨论和研究所需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准备一些玉米的图片和实物样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玉米的外观特点。
二、讲解(10分钟)1. 通过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了解玉米的外观特点。
2. 给学生介绍玉米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需要。
三、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玉米的种植方式,包括播种、浇水、施肥等步骤。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四、实地考察(20分钟)1. 安排学生到附近的农田考察玉米的种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农业生产的过程。
2. 学生可以与当地农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种植经验和困难。
五、小组研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玉米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展示。
2. 学生可以选择玉米的种植历史、玉米的用途、玉米的经济价值等课题。
六、总结(10分钟)1. 学生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玉米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农作物的意义。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种植一些玉米或其他农作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过程。
2. 学生可以制作关于玉米的海报或展板,展示在学校或班级中,增加玉米的宣传和认识。
认识一种农作物的作文
![认识一种农作物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87c45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7.png)
认识一种农作物的作文朋友!今天我想跟你唠唠玉米这种农作物。
你可别小瞧它,这玉米啊,那可是相当神奇的存在呢!我记得我第一次正儿八经接触玉米的时候,嗯...那时候我还年轻呢,对农作物一知半解的。
就像个愣头青,看着玉米地,心里就想:“哇,这一片绿的都是啥呀?”当时觉得玉米就只是那种煮了能吃的东西,哪知道它背后还有这么多门道。
咱先说这玉米的长相吧。
它就像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娃娃,外面是一层一层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哟,就像刚被油漆刷过一样,当然啦,这是夸张的说法哈。
你要是把叶子剥开,就能看到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玉米粒,像一颗颗金色的小牙齿,可有意思了。
我以前还犯傻呢,以为玉米粒就这么简单地长在上面,后来才知道,每一颗玉米粒的生长都有它的小秘密。
玉米这东西,种植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有个朋友叫老李,他就是种玉米的行家。
他跟我说,种玉米得看时节,就像女人做月子似的,得挑个好时候。
春天的时候,土壤得松松软软的,像棉花糖一样,嗯,这个比喻有点怪哈。
把玉米种子种下去之后,还得天天盼着它发芽,那心情就像等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既兴奋又紧张。
我记得好像是这样,不过也可能记错喽。
听说有些地方还有关于玉米的都市传言呢。
说什么玉米地里晚上会有神秘的亮光,有人说是外星人在考察玉米,哈哈,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啦。
但是这也说明玉米在大家心中有一种神秘的感觉。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还有个有趣的事儿。
有一次我去老李的玉米地,听到一阵“沙沙沙”的声音,我还以为是啥怪物呢,吓了我一跳。
结果老李告诉我,那是玉米叶子在风中互相摩擦的声音。
我这胆小的毛病又犯了。
玉米成熟的时候,那可真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整个玉米地都弥漫着一种淡淡的香味,有点像烤面包的味道,又有点像阳光的味道,这种形容很奇怪吧?不过这就是我闻到的感觉。
这玉米啊,在咱这个行业里,地位也是起起落落的。
以前吧,玉米就是大家填饱肚子的粗粮,现在可不一样喽,什么玉米汁、爆米花,还有各种玉米做的美食,那是花样百出。
《玉米》读后感
![《玉米》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523675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e.png)
《玉米》读后感
《玉米》这本书是我近期读过的一本非常引人深思的作品。
通过作者对玉米这
一作物的全面剖析,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影响。
在书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玉米这一作物的起源、生长过程、文化意义
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古代玛雅文明的玉米神话到现代工业社会的玉米生产链,玉米贯穿了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
种生物,与其他生物一样,都受制于自然规律。
而玉米这一作物的兴起和发展,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利用。
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我们也在不断地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给地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深刻地反思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和
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耗资源?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玉米这一作物的探索,我意识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在思考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同时,也对自然界的奥秘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玉米这一作物的研究,我不仅了解了玉米的起源和文化意义,也反思了人类对自然的影响。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启发,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愿我们能够在地球上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认识玉米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认识玉米](https://img.taocdn.com/s3/m/9ba8a12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c.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认识玉米【引言】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不仅是一种美味的粮食,还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通过科学教育,让幼儿了解并认识玉米的生长过程、结构特点以及价值,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因此,本文将为幼儿园中班设计一堂关于认识玉米的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1. 认识玉米的外观和生长过程。
2. 理解玉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大型图片或模型展示玉米的外观和不同生长阶段。
2. 小提琴胶带或相应的可粘贴材料。
3. 玉米果实和玉米花瓣的实物样本。
4. 幼儿生活实例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幼儿回忆并谈论玉米,问一些问题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如:“你们吃过玉米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知道玉米从哪里来吗?”2. 展示一幅大型玉米的图片或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谈论,引导幼儿了解玉米的外观特点。
二、【探究】1. 探究玉米的生长过程:a. 在黑板上画出玉米的四个生长阶段:种子、幼苗、花穗、成熟。
请幼儿观察并记录这四个生长阶段的特点。
b. 展示玉米果实和玉米花瓣的实物样本。
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c. 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问题:“玉米从哪个部分长出来的?它是怎样生长的?需要什么养分?”2. 玩一场“找不同”的游戏:a. 将两张玉米字段生活实例图片分发给小组幼儿。
b. 让幼儿相互观察图片,找出两张图片之间的不同之处。
c. 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问题:“你们找到了几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有什么关系?”三、【展示】1. 让幼儿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展示他们对玉米的认识,可以是绘画、手工制作、模型展示等。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学习内容,强调玉米的重要性和价值。
2. 进一步探索玉米的其他方面:玉米的种类、玉米产品等。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探究环节中的参与和表现。
2. 幼儿对玉米的认识、发表意见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劳动实践心得体会玉米
![劳动实践心得体会玉米](https://img.taocdn.com/s3/m/dbb78b1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3.png)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承载着农民的辛勤劳动和丰收的希望。
我有幸参加了玉米种植的劳动实践,亲身感受到了这项工作的艰辛与乐趣,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认识玉米种植玉米,又称包谷、苞米等,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它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
玉米种植过程主要包括选种、播种、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收割等环节。
二、劳动实践过程1. 选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选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我们选择了当地优良的玉米品种,以确保产量和品质。
选种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辨别玉米种子的质量,如何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的品种。
2. 播种播种是玉米种植的第二个环节。
我们严格按照播种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种子均匀分布在田间。
在播种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播种机的使用方法,了解了播种深度和行距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3. 施肥施肥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需求,科学施肥。
施肥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施肥工具,了解了不同肥料对玉米生长的作用。
4. 除草除草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常规工作。
我们定期进行除草,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
除草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除草剂,了解了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一大威胁。
我们定期检查玉米植株,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
防治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病虫害,了解了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技巧。
6. 收割收割是玉米种植的最后一个环节。
我们严格按照收割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玉米粒粒归仓。
收割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收割机,了解了收割机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心得体会1. 劳动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农民的辛勤劳动。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农民们不畏艰辛、勤劳肯干的精神。
他们为了丰收,不怕风吹雨打,不怕烈日暴晒,用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2. 劳动实践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我们共同完成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大家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使整个种植过程顺利进行。
认识玉米大班科学教案
![认识玉米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23605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2.png)
认识玉米大班科学教案一、引言科学课程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时提供了一个实践和发现的机会。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大班幼儿的科学教案,主题是“认识玉米”,通过这个主题的探索,可以帮助幼儿认识植物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玉米是一种植物,可以生长和繁殖。
2. 培养幼儿发现和观察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3. 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玉米花和玉米粒样本。
2. 黑板和彩色粉笔。
3. 照片或插图展示玉米的不同阶段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4. 心理学家的指导意见,以便适应幼儿的认知特点。
四、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 引导幼儿观察一些玉米花和玉米粒样本,让他们形象地了解玉米,并提出一些问题,例如“玉米是植物吗?它怎么生长出来的?”- 通过幼儿的回答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和观察玉米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2. 概念讲解- 向幼儿简要介绍玉米是一种植物,并展示玉米的不同阶段的生长和繁殖过程的照片或插图。
- 解释每个阶段的特点,例如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和叶子的形成等。
3. 观察实验- 安排幼儿小组观察一颗种子的发芽过程,鼓励他们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
- 引导幼儿发现和描述不同阶段的生长过程,例如幼苗的根、茎和叶子的形成。
4. 实践探索- 分发一些玉米种子给幼儿,并指导他们将种子种植在小花盆中。
- 解释给幼儿种玉米的方式和注意事项,并鼓励他们照顾和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 安排小组合作,让他们观察和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植物之间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五、教学总结通过这个教案,幼儿能够了解玉米是一种植物,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了它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这个教案通过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供了一个实践和发现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这个教案也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指导意见,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
六、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增强幼儿对植物生长和繁殖的认识,可以参考以下延伸活动:1. 继续观察幼苗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玉米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玉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60d83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b.png)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玉米教案【导语】:本篇中班科学教案是关于认识玉米的教案。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玉米的外观、生长过程和作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玉米的外观并区分玉米和其他食物。
2. 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并了解玉米的作用和价值。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 集体活动区域准备一些新鲜玉米和其他类似食物(如豌豆、千层饼等)。
2. 图片或绘本,介绍玉米生长的过程和玉米的作用。
3. 幼儿园常用的科学实验用具:放大镜、手镜、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前几次的科学活动,如“感官识别食物”、“观察种子发芽”等。
2. 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你们平时吃过哪些有玉米做的食物?二、认识玉米(15分钟):1. 教师出示玉米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大家知道吗?2. 让幼儿试着用手摸一摸玉米的表面,感受一下。
3. 让幼儿用放大镜或手镜仔细观察玉米的外观,绘制一幅画来。
三、区分玉米和其他食物(20分钟):1. 教师出示其他类似的食物(如豌豆、千层饼等),让幼儿对比观察,并提问:这些食物和玉米有什么不同?2. 引导幼儿发现玉米和其他食物的特点,并让他们进行分类。
四、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20分钟):1. 准备一些玉米籽,给每个幼儿分发一颗玉米籽。
2. 让幼儿仔细观察玉米籽的外观,并鼓励他们用手指摸一摸。
3. 通过图片或绘本,向幼儿介绍玉米的生长过程,如从种籽到成熟玉米的变化。
4. 让幼儿依次佩戴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玉米籽的细节,如玉米皮的纹路、玉米芯的形状等。
五、探究玉米的作用和价值(20分钟):1. 教师出示或讲述玉米的作用和价值,如玉米可以制作食物、饲料等。
2. 引导幼儿思考:你们平时吃过玉米做的食物吗?玉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六、实践活动(20分钟):1. 给每个幼儿准备一份玉米棒或玉米粉,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玉米食物,如玉米糊或玉米饼。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玉米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玉米](https://img.taocdn.com/s3/m/300a4ce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8.png)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玉米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玉米导入环节:教师拿出一颗玉米,并让孩子们观察它。
教师问:这是什么?孩子们回答:玉米。
教师继续问:你们吃过玉米吗?孩子们回答:吃过。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你们知道玉米不仅可以吃,还有其他用途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认识玉米,了解它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第一部分:了解玉米的生长教师给孩子们展示一张玉米的生长图片,并简单解释图片内容。
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片并提问:- 玉米是从哪里开始长出来的?孩子们回答:土壤。
- 玉米种子在泥土里发芽后会变成什么?孩子们回答:小苗。
- 小苗长大之后会变成什么?孩子们回答:长得像树一样的玉米植物。
- 玉米植物上会长出什么?孩子们回答:玉米棒。
教师再次出示另一张图片,上面有从玉米棒上拨下来的玉米粒,并和孩子们一起观察。
教师问:你们知道玉米粒是怎么长出来的吗?引导孩子们思考和回答:玉米粒是从玉米棒上长出来的,它们就像小果实一样,可以吃。
第二部分:认识玉米的用途教师展示一些玉米制品,如玉米片、玉米面粉、玉米糖浆等。
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玉米制品,并进行互动提问:- 你们吃过这些东西吗?- 这些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 玉米是怎样变成这些东西的?教师解答并解释:- 玉米片是将玉米加工后变成的薄片,可以当零食吃。
- 玉米面粉是将玉米磨成粉末,可以用来做糕点和面食。
- 玉米糖浆是将玉米中的淀粉转化成糖浆,可以用来制作糖果和甜点。
教师再次提问:除了可以当食物,玉米还有其他用途吗?孩子们思考和回答:玉米还可以用来做饲料、纸张、纸浆等。
第三部分:亲子活动教师邀请家长们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带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玉米制品,如玉米罐头、玉米粥等。
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品尝这些玉米制品,并分享自己对玉米的认识和喜好。
教师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喜欢吃的玉米制品,并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玉米制品的图画。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玉米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玉米的生长过程和多样的用途。
认识玉米科学教案大班
![认识玉米科学教案大班](https://img.taocdn.com/s3/m/255cb3c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d.png)
认识玉米科学教案大班认识玉米科学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1. 认识玉米,了解其外观特征和生长习性。
2. 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3. 了解玉米的用途和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1. 一颗完整的玉米植株。
2. 玉米种子。
3. 玉米图片或幻灯片。
4. 玉米的各个发育阶段的图片或幻灯片。
5. 黑板和粉笔。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一颗完整的玉米植株,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对玉米的认识和想法。
第二步:认识玉米1. 展示玉米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玉米的外观特征,如长形的穗、黄色的颗粒等。
鼓励学生描述自己对玉米外观特征的感受和想法。
第三步: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1. 展示玉米不同发育阶段的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玉米的生长过程。
解释玉米种子在土壤中发芽,形成根系和茎,逐渐长大并开出花穗。
鼓励学生观察图片或幻灯片,描述玉米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
第四步:了解玉米的生命周期1. 向学生解释玉米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开始到成熟结实再到枯萎。
鼓励学生思考玉米为什么要经历这样的生命周期,并与自己对植物生长的认识进行联系。
第五步:了解玉米的用途和重要性1. 向学生介绍玉米的用途,如食品加工、饲料、工业原料等。
解释玉米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思考其他植物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
第六步:小结1.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与自己之前对玉米的认识进行对比。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外观特征和生长习性。
2.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或植物园,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玉米,了解其外观特征和生长习性。
他们能够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并认识到玉米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图片和幻灯片,学生对玉米的外观特征和发育阶段有了直观的印象。
然后通过引导问题和讨论,学生对玉米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他们对植物科学的兴趣。
认识玉米小班科学教案完整
![认识玉米小班科学教案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115b360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0.png)
认识玉米小班科学教案完整玉米是一种广泛种植和食用的作物,在世界各地都有着重要的经济和农业价值。
对于小班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和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并且增强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一份完整的小班科学教案,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学生关于玉米的有趣知识。
第一节:引入1.1 目标- 让学生了解玉米植物的基本信息。
- 引导学生发现并观察玉米植物的特点。
1.2 教学准备- 碳素纸、铅笔和纸张- 放大镜- 玉米种子和一小块土壤-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1.3 教学活动1.3.1 引入-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玉米植株的轮廓,让学生猜猜它是什么植物,并引导他们提出自己对玉米的认识。
- 通过引入玉米的图像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玉米植物的兴趣。
1.3.2 探索- 分发玉米种子给每个学生,并让他们利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观。
教师向学生提问:种子的颜色是什么?外形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用碳素纸和铅笔在纸上画出一个玉米种子的形状。
- 将玉米种子放入土壤中,教授学生如何给种子提供养分和水分,并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
1.3.3 分享- 学生们将自己画的玉米种子形状展示给全班,并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种子特点。
-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了解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并提出问题以引导他们思考玉米的生命周期。
第二节:玉米生长环境2.1 目标- 让学生了解玉米植物适宜的生长环境。
-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2 教学准备-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玉米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情况。
- 一些环境问题的图片或示意图,如阳光、水分和土壤。
2.3 教学活动2.3.1 引入- 展示玉米生长在干燥环境和湿润环境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玉米对水分需求的变化。
-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环境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并向他们提问:玉米需要什么样的土壤和阳光?2.3.2 探索- 分发供学生观察的不同土壤样本,并让他们用放大镜观察土壤中的不同成分。
掰玉米实践心得体会
![掰玉米实践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b19076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8.png)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还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掰玉米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我对玉米的生长过程、收获方式以及农民的辛勤劳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玉米的生长过程玉米,学名Zea mays,属于禾本科植物。
在我国,玉米的种植历史悠久,遍布南北各地。
玉米的生长周期大致分为播种、出苗、拔节、抽穗、灌浆和成熟等阶段。
1. 播种:播种是玉米生长的第一步。
农民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方法。
播种时,要确保种子间距适宜,以便于后续管理和收割。
2. 出苗:播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土壤温度和湿度适宜,玉米种子开始发芽,逐渐露出地面。
3. 拔节:出苗后,玉米植株逐渐拔高,茎部开始增粗,叶片逐渐增多。
4. 抽穗:玉米植株在生长过程中,逐渐抽出雄花和雌花。
雄花形成雄穗,雌花形成雌穗。
5. 灌浆:玉米雌穗受精后,开始灌浆,籽粒逐渐饱满。
6. 成熟:经过一段时间,玉米籽粒完全成熟,此时可以进行收割。
二、掰玉米的实践体验1. 玉米的生长环境在实践活动中,我深入了解了玉米的生长环境。
玉米对土壤、水分和光照等条件要求较高。
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玉米植株茁壮成长,产量较高。
2. 技术要领在掰玉米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一些技术要领。
首先,要选择成熟度适宜的玉米,过熟或未成熟的玉米不利于籽粒的储存。
其次,掰玉米时要尽量保持籽粒的完整性,以免影响后续的加工和食用。
3. 农民辛勤劳动在实践活动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从播种、施肥、灌溉到收割,农民们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努力。
特别是在高温、多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农民们依然坚守在田间地头,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三、心得体会1.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玉米从播种到成熟,经历了无数个日夜,最终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这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心。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玉米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玉米](https://img.taocdn.com/s3/m/a04ad5e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6.png)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玉米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认识和了解玉米,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学习玉米,孩子们将了解到食物的来源和加工过程,以及玉米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目标•认识玉米并了解玉米的特点•了解食物的来源和加工过程•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教学准备•玉米•刀具(由教师操作)•玉米面粉•水果刀•平底锅•橡皮筋•纸杯•彩色纸•胶水•尺子教学步骤1. 引导思考(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在哪些食物中看到过玉米。
•引导学生思考玉米的外观特点。
2. 探索与观察(15分钟)•准备一颗完整的玉米,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触摸玉米的表面和穗。
•通过带领学生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玉米的特点:外形、颜色、纹理等。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并分发纸杯、彩色纸、胶水和尺子。
•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决定如何制作一个玉米的模型,并用彩色纸和胶水完成模型的制作。
4. 制作玉米模型(20分钟)•每个小组按照自己的设计制作玉米模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示范和指导。
5. 分享和展示(15分钟)•学生们展示自己制作的玉米模型,并分享他们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6. 玉米加工实践(20分钟)•教师示范将玉米剥成玉米粒,并介绍玉米的加工过程。
•邀请一些学生参与玉米剥粒的实践过程。
7. 玉米煮食(15分钟)•教师用刀将玉米剥成小块,放入平底锅中。
•添加适量的水,加盖后用中小火煮熟,直到玉米变软。
•教师将煮熟的玉米分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品尝玉米的味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对玉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观察和实践,他们不仅学到了玉米的特点和用途,还培养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结合更多的食物进行探索和实践,丰富幼儿们的知识和经验。
*注意:上述文档是生成的模拟文本,并非真实存在的资源。
认识玉米小班科学教案反思
![认识玉米小班科学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f6189e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0.png)
认识玉米小班科学教案反思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提供富有创造力和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的教学方法。
最近,我尝试使用了一份名为“玉米小班科学教案”的教学材料。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份教案进行反思和评估,以了解它对幼儿的效果,并提出一些建议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认为这份教案在设计幼儿参与科学探索的活动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它强调了实践操作和观察的重要性,比如通过观察玉米种子的外观、颜色和大小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此外,教案还提供了许多亲身体验的机会,例如让幼儿们亲自动手处理玉米,探索它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过程。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法对于幼儿的认知和兴趣发展非常重要。
然而,我也发现了这份教案的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它在知识引导和发现学习方面不够明确。
学生在探索中需要明确的目标和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实验。
而这份教案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方面显得比较模糊。
此外,教案的内容也过于简单,缺乏足够的挑战性,无法真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我希望这份教案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提出进一步问题方面能够有更多的支持。
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教案的材料准备部分比较繁琐,需要提前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和材料。
对于教师来说,这需要一些额外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教案对于幼儿园教师的指导性不够明确,没有提供足够的教学建议和策略。
这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可能会更具挑战性,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来确保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建议对这份教案进行一些改进。
首先,教案需要更明确的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这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问题和启发式的指导来实现。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玉米种子上的芽眼,然后提出关于芽眼的问题,让幼儿们自己去思考、实验和发现答案。
其次,教案的内容可以更丰富一些,提供一些涉及其他自然科学原理的知识,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和知识面。
最后,教案可以提供更具体明确的步骤和指导,以方便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
总的来说,这份名为“玉米小班科学教案”的教学材料为幼儿的科学兴趣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中班语言认识玉米教案
![中班语言认识玉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94acf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8.png)
中班语言认识玉米教案教案标题:中班语言认识玉米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玉米并了解其外观和特点。
2. 学习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玉米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玉米的实物或图片。
2. 玉米的种子。
3. 画纸和彩色笔。
4. 教学材料:《认识玉米》PPT。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玉米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个东西吗?它是什么?”2. 让学生观察玉米的外观特点,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玉米的外观。
主体活动:3. 使用PPT或实物向学生介绍玉米的外观特点,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
同时,向学生解释玉米的种植和生长过程。
4. 引导学生观察玉米的种子,让他们用手触摸并描述种子的感觉。
5. 分发画纸和彩色笔,让学生绘制玉米的图片,并在图片下方写出自己对玉米的认识和描述。
6. 鼓励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对玉米的认识。
巩固活动:7.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玉米的外观特点和种植过程,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玉米。
8. 教师提问:玉米可以用来做哪些食物?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例如玉米可以制作玉米粥、玉米面包等。
9. 结束活动,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了解周围的事物。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种植玉米,让他们亲身体验玉米的生长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其他谷物,比较它们与玉米的异同点。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绘制的玉米图片和对玉米的描述是否准确。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引入活动、主体活动和巩固活动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绘制图片的方式认识玉米。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玉米的用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容重的因素
●容重与粒型、密度、硬度呈显著正相关。
硬粒(胶质)玉米容重为700以上,粉质玉米容重为680左右
●容重与水分有关
水分13.0%一14.9%区段.容重随着水分的升高而升高;
在水分14.9%-16.9%变化较小。
在水分16.9%一18.9%区段。
容重随着水分的升高而降低;
19.0%-21.9%区段,容重处于最高层面
●干燥方式
晾晒降水对容重的影响较小,只对临界容重玉米起作用。
采用烘干降水对玉米容重影响较大,容重随着水分的下降而降低(刘昱鑫,2010)
影响玉米化学成分的因素:品种,产地,储存时间,加工方式
玉米的干燥
●干燥发生美拉德反应,形成或减少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对外源酶表现
得更加需要(IJi等,2003)。
●当高水分的玉米快速干燥时,营养价值迅速下降,干燥时加热过度降低AME;
●高水分收获,贮存一段时间后干燥,并不会导致不良影响。
淀粉和其他碳水
化合物部分降解,提高谷物中糖浓度。
干燥方式:晒干玉米比烘干易于储藏,原因是烘干玉米在烘干过程中,表皮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有裂纹,破损粒也较多,易受虫霉侵食。
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危害
●黄曲霉污染导致:
1)食欲减退
2)内脏出血、胚胎中毒,出现肝坏死,脂肪肝
3)肝脏功能下降,合成蛋白能力低,增重下降,产蛋量下降
4)影响维生素D代谢,影响磷吸收,降低骨骼强度,腿柔软无力
5)影响矿物质铁、铜吸收
6)胆酸盐分泌下降,胆管增生,脂肪吸收差,降低皮肤和蛋黄色素沉积
7)血管脆性增加,凝血素水平降低,屠体瘀伤增加
8)对环境应激敏感,白细胞数减少、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下降,
9)对病原微生物抵抗力下降,沙门氏菌感染增加,
10)免疫抑制,抗体滴度下降
●赫曲霉毒素:对家禽危害最大的毒素之一,对肉鸡的毒性是黄曲霉的3倍。
1)抑制采食、生长和羽毛生长,对增重影响是霉菌中最严重的
2)肾功能受损,关节和腹腔尿酸盐沉积,多尿引起稀粪
3)雏鸡最敏感,死亡率上升。
4)蛋鸡产蛋量下降,显著特征是蛋壳上出现黄色斑点,蛋壳出现血斑比例增加
●低温导致镰孢菌属(T-2毒素、蛇形菌素、呕吐毒素等)污染
1)口腔溃疡,结痂
2)羽毛结构、外观改变,直升机病
3)胸肌发红比例增加、蛋黄颜色随毒素颜色改变;
烟曲霉毒素:食道癌
1)瘫痪、颈部和四肢外展,步态不稳
2)混合感染:
3)肉鸡腿肌、胸肌出血,肝脂肪变性和肌胃溃烂
总结
1.玉米容重可以适当考虑,但并不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2.幼年动物前期尽量选择胶质玉米,提高支链淀粉含量;后期需要提高直链淀粉含量;
3.新玉米贮存一个月后使用效果比较好;可以采用添加酶制剂的方法来改善新玉米的使用效果;
4.陈玉米保存时间不宜超过3年;陈玉米中添加抗氧化剂有一定效果;
5.不同的干燥方式影响玉米的利用效果;
6. 添加酶可以改善谷物使用效果,但不同酶存在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