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思考题二.doc

合集下载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宏观
经济
复习
习题
经济学
真题
宏观经济
第版
经济学
名校 名校
模型

笔记
凯恩斯主义
内容摘要
21.1复习笔记
21.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 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谢谢观看
精彩摘录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①不能反映社会成本。②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③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④不能反 映人们的生活质量。⑤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状况。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 量。
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与前面的储蓄-投 资恒等式是两回事。
目录分析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1复习笔记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docx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羞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養,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硏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章导论一、基本概念⒈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中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理论。

p4⒉宏观经济学: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的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的理论。

p4⒊规范分析: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研究如何才能符合标准。

p16⒋实证分析:指基本排除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

p16⒌均衡分析:均衡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

p17⒍非均衡分析:非均衡是与均衡相对而言的。

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备的,搜集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交易不可能完全是均衡的交易,非均衡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p17⒎流量分析: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影响的分析。

p18⒏存量分析:指对存量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

p18二、思考题⒈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p3~4答题要点: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⒉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它不是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p5~6答题要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我们的经济理论水平,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

第三,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⒊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13~14答题要点:⒋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包括哪些基本问题?p14~15答题要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鸿业《西⽅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第15章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15.1 复习笔记⼀、总需求1.总需求概述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平来表⽰。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出的总数量。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所表⽰的需求总量和价格⽔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在某个特定的价格⽔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平的产量。

在价格⽔平为纵坐标,产出⽔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何表⽰被称为AD曲线或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价格⽔平相对应的私⼈和政府的⽀出,因此,总需求曲线可以从IS-LM模型中推导出来。

2.总需求函数的推导在两部门的经济中,IS曲线的⽅程为:y=c(y-t)+i(r)+g。

LM曲线的⽅程为:M/P=L1(y)+L2(r)。

在上⾯两个⽅程中,如果把y和r当作未知数,⽽把其他变量,特别是P当作参数来对这两个⽅程联⽴求解,则所求得的y的解式⼀般包含P这⼀变量。

该解式表⽰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总需求函数。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图推导。

如图15-1所⽰,上图是IS-LM图形,下图是总需求曲线的图形。

当价格⽔平从P1下降到P2时,减少了货币需求,⼜由于名义货币供给未变,因⽽LM曲线向右下⽅移动,即从LM(P1)移动到LM(P2)。

这使得利率下降,即从r1下降到r2。

利率下降使投资增加,国民收⼊⽔平上升,即从y1增加到y2。

总之,较低的价格通过增加实际货币供给⽽使GDP增加。

这样,不同的价格⽔平和不同的收⼊⽔平的组合点相连,便构成了总需求曲线AD。

图15-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从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可知,总需求曲线表⽰国民收⼊与价格⽔平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其斜率为负,曲线向右下⽅倾斜。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4)12.1复习笔记 (4)12.2课后习题详解 (9)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9)13.1复习笔记 (19)13.2课后习题详解 (24)1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9)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35)14.1复习笔记 (35)14.2课后习题详解 (42)1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49)第15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56)15.1复习笔记 (56)15.2课后习题详解 (65)1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70)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78)16.1复习笔记 (78)16.2课后习题详解 (85)1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91)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 (103)17.1复习笔记 (103)17.2课后习题详解 (110)1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7)第18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27)18.1复习笔记 (127)18.2课后习题详解 (133)1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7)第19章经济增长 (144)19.1复习笔记 (144)19.2课后习题详解 (150)1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56)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67)20.1复习笔记 (167)20.2课后习题详解 (172)2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81)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87)21.1复习笔记 (187)21.2课后习题详解 (191)2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0)第22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207)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答案.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答案.docx

第十二*国氏收入核算1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上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答:联系: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4)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微观是就看到了眼前,宏观是看到了眼前,但也看到了未来。

微观是个体,而宏观是大局。

有的事从眼前来看是合理的,但你是从长远来看就是不合理。

这种事很多的,比如一个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一个企业现在要投资一个资源项目,从微观来看就是合理的,因为现在这个资源很有市场,会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但要是从宏观上看,就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个资源是高污染的,国家政策所不支持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资源以后就会被其他的资源所代替,就会没有市场,企业就会失去盈利能力,甚至破产。

西方经济学第02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02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略)二、问答题1.什么是供求规律?影响供给及需求的因素各有哪些?答:供求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

当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会刺激供给增加,抑制需求;而当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又引起供给减少,刺激需求,从而使市场价格趋向稳定,供求实现平衡。

引起需求变化的因素有:(1)该商品的价格水平;(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消费者的偏好;(4)相关商品的价格;(5)消费者的预期等。

引起供给变动的其他因素:(1)该商品的价格水平;(2)技术因素;(3)资源和其他投入要素的价格变化;(4)相关商品的价格;(5)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2.请画图说明需求、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变动影响的几种情形,并作扼要说明。

答:(1)图1为供给不变条件下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当需求因受该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化(如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或突发性事件等)使该商品的需求发生变化,则会引起需求曲线的变动: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反之,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如图1中所示的需求曲线由D1变动到D3,均衡点由E1移至E3,相应,均衡价格由1P下降至3P,均衡数量由1Q减少至3Q。

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

(2)图2为需求不变条件下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的前提下,因受该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化(如成本、技术因素变化或突发性事件等)使该商品的供给发生变化,则会引起供给曲线的变动:供给减少,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反之,供给增加,则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如图中的供给增加,供给曲线由S1变动到S3,均衡点由E1移至E3,相应地,均衡价格由1P下降至3P,均衡数量由1Q增加至3Q。

2019年电大考试《西方经济学》(电大本科:宏观部分题目)+作业测试题答题库附答案【电大备考】

2019年电大考试《西方经济学》(电大本科:宏观部分题目)+作业测试题答题库附答案【电大备考】

2019年电大考试《西方经济学》(电大本科:宏观部分题目)+作业测试题答题库附答案2019年电大考试《西方经济学》(电大本科:宏观部分题目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77个题) (1)二、多项选择题(共74个题) (11)三、判断题(共143个题) (15)四、概念联线(共75个题) (19)一、单项选择题(共177个题)1.构成国民经济的简单循环的是(A)A. 厂商与居民B. 政府与居民C. 出口与进口D. 投资与储蓄2.居民提供的资本与劳动后所得到的报酬一部分用于储蓄,这说明(C)A. 企业的投资增加B. 企业的全部产品到能卖完C. 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积存相应的增加D. 企业生产基金存量的增加的扩大3.两部门的均衡条件是(A)A. I=SB.I+G=S+TC.I+G+X=S+T+MD.AD=AS4.三部门的均衡条件是(B)A. I=SB.I+G=S+TC.I+G+X=S+T+MD.AD=AS5.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C)A. I=SB.I+G=S+TC.I+G+X=S+T+MD.AD=AS6.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是指(A)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7.从使用角度考察,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上,这种方法是(A)A.支出法B.收入法C.生产法D.无法确定8.从分配的角度考察,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这种方法是(B)A.支出法B.收入法C.生产法D.无法确定9.从生产角度考察,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殖的总和,这种方法是(C)A.支出法B.收入法C.生产法D.无法确定10.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是指(C)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11.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是指(D)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12.国内生产净值等于(A)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C.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D.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13.国民收入等于(D)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C.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D.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14.国内生产总值等于(B)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C.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D.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15.国民生产总值等于(D)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C.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D.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16.如果国民收入为零,短期消费将(B)A.为零B.为基本的消费支出C.为边际消费倾向D.为负17.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B)A.为基本的消费支出B.总是小于1 C.总是大于1D.总是等于118.边际储蓄倾向等于(C)A.边际消费倾向B.1+边际消费倾向C.1-边际消费倾向D.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19.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A)A.绝对收入假说B.持久收入假说C.生命周期假说D.预期收入假说20.人们在工作期间储蓄是为了在退休时消费,同时消费受财产影响的观点被称为(B)A.凯恩斯的消费理论B.生命周期理论C.持久收入理论D.相对收入理论21.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是(C)A.凯恩斯B.莫迪利安尼等人C.弗里德曼D.杜森贝22.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C)A.大于1B.等于1 C.小于1D.与1无关23.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C)A.大于1B.等于1 C.小于1D.与1无关24.引致消费取决于(D)A.自发消费B.平均储蓄倾向C.收入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25.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B)A.收入增加B.利率提高C.人们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要上升D.政府支出增加26.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水平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增加27.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支出是指(B)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D.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28.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A)A.I=S B.I+G=S+T C.I+G+X=S+T+M D.AD=AS29.消费和投资的增加(A)A.国民收入减少B.国民经济总财富量减少C.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D.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30.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D)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31.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A.消费减少B.储蓄减少C.消费增加D.政府支出减少32.投资乘数(B)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B.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D.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33.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C)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消费倾向为0.64D.边际消费倾向为0.2 34.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B)A.边际储蓄倾向为0.2B.边际储蓄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35.三部门均衡的条件是(B)A.I=S B.I+G=S+T C.I+G+X=S+T+M D.AD=AS36.资本是利率的减函数的含义是(B)A.利率越高,投资成本就越低,投资需求增加B.利率越低,投资成本就越低,投资需求增加C.利率越高,投资成本就越低,投资需求增加D.利率与投资没有关系37.利息率提高时,投资需求将(C)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能肯定38.LM曲线是描述(B)A.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C.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39..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的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能肯定40.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减少会引起(C)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41.在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A)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42.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的增加(B )A.使LM曲线上移(向左)B.使LM曲线下移(向右)C.使IS曲线右移D.使IS 曲线左移43.货币的交易需求可由下列哪一函数表示(C)A.L=f(p)B.L=f(r )C.L=f(y)D.L=f(N)44.按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B)A.不变B.受影响,但不能说出是上升还是下降C.下降D.上升45.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使(A)A.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组合B.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C.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46.一般的说,LM曲线的斜率(A)A.为正B.为负C.为零D.可正、可负47.一般的说,位于LM曲线左上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B)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B.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C.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48.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表示(C)A.产品市场均衡而非货币市场均衡B.产品市场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C.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D.产品和货币市场都不均衡49.IS曲线是描述(A)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C.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50.一般来说,IS 曲线的斜率(A)A.为正B.为负C.为零D.可正、可负51.一般来说,位于IS 曲线左下方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A)A.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B.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C.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52.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B)A.向左上方移动B.向右上方移动C.保持不动D.以上说法均有可能53.在IS和LM曲线的交点处(C)A.实际支出与意愿支出相等B.实际的货币供给与实际的货币需求相等C.收入和利率水平同时满足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D.以上都正确54.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B)A.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B.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种利率水平上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55.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A)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C.水平的直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56.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A)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需求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57.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B)A.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B.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C.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D.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58.总需求曲线表明(D)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59.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D)A.消费增加B.税收减少C.物价水平下降D.投资减少60.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A.政府支出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减少C.私人投资的减少D.消费的减少61.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因素是(D)A.政府支出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减少C.私人投资的增加D.消费的增加63.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哪一项(A)A.政府支出B.投资C.净出口D.税收64.总需求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B)A.加上进口减去出口B.加上净出口C.减去净出口D.加上出口和进口65.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D)A.与横轴平行的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66.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B)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67.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C)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68.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区域表明(B)A.资源没有被利用B.经济增长能力已达到了极限C.国民收入减少D.国民收入增加69.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因素是(C)A.社会生产能力减少B.社会投资减少C.社会投资增加D.利率水平上升70.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C)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B.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降C.总需求减少D.总需求增加71.公式I+G+X >S+T+M说明(D)A.总供给大于总需求B.总供给等于总需求C.注入量小于漏出量D.总需求大于总供给72.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C)A.I=S B.I+G=S+T C.I+G+X=S+T+M D.I+T=S+G73.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D)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74.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A)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75.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A)A.长期总供给曲线B.短期总供给曲线C.都有可能D.都不可能76.失业率是指(D)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77.自然失业率是指(D)A.周期性失业率B.摩擦性失业率C.结构性失业率D.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78.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D)A.就业B.失业C.非劳动力D.就业不足79.周期性失业是指(A)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B.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80.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然失业81.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B)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B.半日工C.季节工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82.奥肯定理说明了(A)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B.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C.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83.通货膨胀是(A)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不是84.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B)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B.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D.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定时期85.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B)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50%以上86.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A.不存在通货膨胀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87.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C)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88.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以上均不是89.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A)A.控制货币供应量B.降低工资C.解除托拉斯组织D.减税90.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A)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C.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D.结构性通货膨胀91.成本推动通货膨胀(B)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以上均不是92.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A)A.银行贷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C.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率下降93.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D)A.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B.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C.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94.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B)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水平线D.垂线95.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96.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A.减少货币供给量B.降低失业率C.提高失业率D.增加工资97.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B)A.正相关B.负相关C.无关D.不能确定98.长期菲利普斯曲线(D)A.向右下方倾斜B.向右上方倾斜C.平行于横轴D.垂直于横轴99.认为在长期与短期中都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A.新古典综合派B.货币主义学派C.理性预期学派D.新凯恩斯主义100.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货币主义得出的政策结论是(C)A.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有用的B.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无用的C.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而在长期中无用D.宏观经济政策只在长期中有用,而在短期中无用101.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C)A.内在稳定器的作用B.一项财政收入政策C.一项财政支出政策D.一项公共政策102.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量103.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C)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104.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C)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105.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A)A.增加 B.减少C.不变 D.不相关106 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C)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增加消费D. 减少消费107.下列财政政策中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增长最大的是(A)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B.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C.税收减少50亿元D.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108.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C)A.总需求 B.公债C.税收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109.下列因素中不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A)A.政府投资 B.个人所得税C.社会保障金和失业保险 D.农产品支持价格110.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C)A.提高税率 B.减少政府购买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D.降低再贴现率111.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B)A.利率上升 B. 利率下降C.利率为零 D. 利率为负数112.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A)A.增加,利率上升 B.增加,利率下降C.减少,利率上升 D.减少,利率下降113.赤字增加的时期是(A)A.经济衰退时期 B.经济繁荣时期C.高通货膨胀时期 D.低失业率时期114.凯恩斯主义和现代化币主义都认为(B)A.收入B.利息率C.价格D.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115.利率越低(D)A.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少,而货币流通速度越快B.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少,而货币流通速度越慢C.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多,而货币流通速度越快D.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多,而货币流通速度越慢116.在下列选项中不是M1组成部分的是(C)A.旅行支票B.活期存款C.定期存款D.现金117.称为狭义货币的是(A)A.M1B.M 2C.M 3D.M 4118.如果商业银行没有保留超额存款准备金,在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商业银行的储备(A)A.变得不足B.变得过多C.正好符合中央银行的要求D.没有变化119.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B)A.财政部B.中央银行C.商业银行D.中央政府120.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B)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公开市场业务C.再贴现率D.道义劝告12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C)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B.中央银行增减对商业银行的贷款C.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D.中央银行增减货币发行量122.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下面哪一种情况不可能发生(C)A.利息率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C.储蓄减少D.以上答案都不对123. 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是(D)A.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B.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C.提高利息率水平D.降低利息率水平124.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125.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时候,商业银行增加贴现的目的一般是(C)A.购买设备B.偿还贷款C.增加贷款D.增加库存现金126.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B)A.增加和利率提高B.减少和利率提高C.增加和利率降低D.减少和利率降低127.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C)A.卖出国债B.提高准备金率C.降低再贴现率D.减少货币供应128.在哪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停止实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B)A.物价水平急剧上涨B.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C.经济出现过热的迹象D.利息率已下降到较低的水平129.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C)A.增加,利率下降B.增加,利率上升C.减少,利率上升D.减少,利率下降130.当国际收支赤字时,一般来说要使用调整策略(C)A.汇率升值B.增加进口C.增加出口D.外汇管制131.一个国家顺差过多,表明(B)A.外汇利用充分B.积累了外汇C.通货膨胀D.实行了汇率管制132.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则是(D)A.平衡预算B.净出口C.国际贸易原理D.复式记帐原理133. 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A)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确定134 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开放程度的指标,即(A)A.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B.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C.出口减去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D.出口与进口的平均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135.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C)A.I=S B.I+G=S+T C.I+G+X=S+T+M D.I+G+X+N=S+T+M+F136.美元贬值将会(A)A.有利于美国出口不利于进口B.减少美国的出口和进口C.增加美国的出口和进口D.减少美国的出口并增加其进口137.如果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D)A.出口和进口都减少B.出口和进口相等C.出口和进口相等且减少D.出口小于进口138.影响各国之间经济开放程度较小的因素是(A)A.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进口倾向C.国家的大小D.开放程度139.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D)A.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B.不至于引起国外的贸易报复C.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D.零140.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D)A.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收倾向C.边际进口倾向D.边际效率倾向141.如果一国经济起先处于内外均衡状况,现在出口额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能出现的情况(A)A.出现过度需求,引起国内通货膨胀B.本国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提高同类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出口持续增长C.促进新的生产能力形成,供给将增加,从而提高总产出水平。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总复习题与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总复习题与答案

选择题
• • • • • • • 1、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2、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 出; D、增加转移支付。 3、13、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 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 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选择题
•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 2、实际GDP等于( ) •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 价格水平; •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 潜在GDP。 • 3、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 接税。
• 4、法定准备金率越高( ) • A、银行越愿意贷款; B、货币供给量越大; • 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商业银行存款 创造越困难。 • 5、在古典区域内( )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 C、货币政策无效; D、两种政策同样有 效。 • 6、松货币紧财政使利息率( ) • A、提高很多; B、提高很少; C、下降很多; D、下降很少。
• • • • •
6.法定准备率和法定准备金、高能货币 法定准备率和法定准备金、 法定准备率和法定准备金 7.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机制。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机制。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机制 8.货币乘数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货币乘数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货币乘数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9.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

【精品】西方经济学教材思考题参考答案.doc

【精品】西方经济学教材思考题参考答案.doc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2002版)教材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无第二章6、收入增加和价格下降可以使电视机市场销售量增加。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这两种不同的因素引起的销售量增加有什么不同答:前者,需求水平提高(增加);后者,需求量的増加。

7、根据供给定理,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但在现实中为什么当电脑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却增加了?答:主要是技术提高使产量提高与成本下降。

10、目前许多城市严重缺水,经济学家主张提高水价。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正确,它可刺激供给而抑制需求。

11、匈牙利科学家科尔奈称计划经济是一种短缺经济,即各种物品的供给缺乏。

你认为引起短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走出短缺经济?答:供给不足。

应让市场调节价格,使价格真实反映供求,从而刺激供给而抑制需求。

第三章8、小餐馆与大饭店都是餐饮业,在一年之内,哪一家的供给弹性大?为什么?答:小饭店的供给弹•性大。

因为小饭店比大饭丿占容易改变供给量,比如扩大店面。

9、如果某一年农业受灾,这对不受灾地区的农民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答:好事。

因为当年农业受灾,粮食总供给减少,从而粮价上升。

而山于粮食为生活必需品,弹性小,对不受灾的农民而言,可以按高价卖掉同样数量的粮食,结果收入提高。

12、一些地方对汽车收取各种附加费用,这些费用的负担最终主要由谁承担?为什么?这种做法对发展我国汽车工业是否有利?答:主要山生产者负担。

因为目前我国汽车的消费需求弹•性大于生产弹性。

这种作法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利, 因为我国的汽车处于发展初期,而种作法将削弱我国汽车生产商对外国生产商的竞争力。

13、烟民常开玩笑说自己是爱国的。

这句玩笑话有几分真实性吗?为什么?答:烟民缺乏价格弹性。

而香烟的价格中很大一部分为税收。

因此烟民承担了香烟的大部分税收。

若以是否纳税及税多少税为是否爱国衡量标准,则可以说,烟民是爱国的。

第四章2、经济学家认为,向低收入者发放实物津贴带给他们的效用小于相当于这些实物的货币津贴,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止确。

西方经济学思考题第二章

西方经济学思考题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指相邻或相近国家通过签订协议,建立共同市场、 关税同盟等经济组织形式,实现经济联合和共同 发展的过程。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两者相互促进,全球化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形成和发展,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又是全球化在地 区层面上的具体体现。
04
发展经济学基础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
贫困与不平等
也带来了竞争压力和风险挑战。
资源优化配置
02
全球化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助于发展中国
家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经济发展。
国际规则制定与话语权提升
03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升话
语权,维护自身利益。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与调整
市场化改革
发展中国家需要推进市场化改革,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 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 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 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 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 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 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 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 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公共选择学派
基本观点
公共选择学派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决策过程。他们认为,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一样,也存 在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政治家和选民都是理性经济人,他们的行为都受到成本和收益的影响。
政策主张
公共选择学派主张通过改革政治制度来约束政府行为,防止政府干预经济导致的寻租行为和资源浪费 。他们提倡宪政改革,限制政府的权力范围,保护公民的自由和财产权利。同时,他们也主张加强民 主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思考题一、简答题(回答要点,无需展开论述。

)1、若消费函数为C=0.85y,则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分别是多少?消费函数指的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可记为c=f(y),c代表消费函数,y代表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c表示消费增量,△Y 表示收入增量,MPC=△c/△Y。

则MPC=0.85。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

MPC+MPS=1,所以MPS=0.15。

.2、简述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及意义。

1957年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英国近100年的资料作出了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通货膨胀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这条曲线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浦斯曲线就成为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替代取舍关系的曲线,使其在经济政策方面具有了更一般化的意义。

3、什么是有效需求?简述凯恩斯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有效需求是指预期可给雇主(企业)带来最大利润量的社会总需求,亦即与社会总供给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

4、简述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的政策工具。

因素:1、公众收入对消费倾向的总体影响;2、物价变动情况;3、经济发展和体制变动情况;4、存款和现金比例的变化;5、信用开展程度。

主要有4种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2,再贴现率,3,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4,选择性政策工具及其他政策工具。

5、简述经济增长极限论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

最基本的观点是:1970年以后,人口和工业仍维持着指数增长,但迅速减少的资源将成为约束条件使工业化不得不放慢速度。

工业化达到最高点后,由于自然顺延,人口和环境污染还会继续增长。

但由于食物和医药缺乏引起死亡率上升,最后人口停止增长,致使人类在2100年之前崩溃。

(9026)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9026)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9026)《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在答题纸上,将正确的命题以“T”表示,将错误的命题以“F”1、汽油价格的下降会导致汽车需求量的下降()2、家用车辆的增加可能导致公交事业的下滑()3、供给与需求的同时变动一定会导致均衡的变动()4、需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

()5、供给曲线一定向右上方倾斜。

()6、从研究方法来看,西方经济学的宏观及微观部分均采用个量分析方法()7、无差异曲线定义为一位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可以负担的一组商品组合。

()8、沿着消费者预算线,货币收入是不变的。

()9、边际替代率不可能为一常数。

()10、由PCC(价格消费曲线)线可以推导出EC(恩格)线。

()11、在个体理性假设前提下,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效用不可能出现负值,现实生活中也没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12、效用函数在序数效用论里只表示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偏好关系()13、在特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厂商使用一定数量的一种或多种投入生产的产出数量可以有多个,但最大的数量却是有限的。

()14如果边际产量递减,那么平均产量一定递减。

()15、平均固定成本在所有产量上都是不变的。

()16、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决不会在总产量曲线下降部分组织生产。

()17、如果所有投入一个相等百分比的增长会导致一个较小百分比的产量增加,那么可以说厂商的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下降的。

()18、当在既定的产量下生产成本最小时,所有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一定相等。

()19、在生产过程中,当边际实物产量大于平均实物产量时,劳动的边际产量一定随着雇佣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20、如果一种可变要素的总产量增加,则平均产量一定增加。

()21、某企业的生产函数是X=A0.4B0.6,要素价格是常数,则长期边际成本等于长期平均成本。

()22、如果竞争型厂商雇佣的最后一个工人提供了较全部劳动力的平均生产力更多的产出,那么该厂商不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

()23、竞争型厂商短期内在价格低于平均成本最低点时,应停止生产。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14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18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19章 经济增长第20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22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答:(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2)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所以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举例来说,对于单个厂商来说,降低工资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可以增加生产并增雇工人。

但是,如果每个厂商都降低工资则工人们的消费支出会下降并使总需求下降,从而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下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答: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必须区分产品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其中,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

例如,不能根据产品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

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

其实不然。

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那么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此时面粉则是最终产品。

同样,如果面包是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面包在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时,它还属中间产品。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1.国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总收入GNI,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国家统计局定义: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3.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4.支出法(最终产品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C:消费,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I: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X:出口M:进口X-M: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

5.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6.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8.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人均GDP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人均NI、尤其是DPI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切实的富裕程度9.两部门经济假设:I=S 三部门经济假设:I=S+(T-G) 四部门经济假设:I=S+(T-G)+(M-X+Kr)*T=政府净收入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S=居民私人储蓄(T-G)=政府储蓄(M-X+Kr)=外国对本国的储蓄10.名义GDP(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复习思考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复习思考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任何一个经济中( C )A.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不会存在资源的浪费B.因为存在资源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C.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D.资源稀缺和浪费都不存在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实现最大化D.收入决定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A、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正确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是( D )A.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是个量分析B.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C.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以价值判断为研究的出发点D.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5.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规范经济学的命题?( D )A、政府增征利息税是不公平的B、政府应尽快建立失业救济制度C、我国选择发展家用小汽车是不符合本国国情的D、据预测分析,我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可达8%二.问答题(答案略)1.如何理解经济资源的稀缺性?2.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简述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特点表现。

4.实证分析有哪些工具?5.学习西方经济学有哪些意义?第二章复习思考题一。

单项选择题:1.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A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D、不在乎2.下列( B )情况发生会使啤洒的需求增加。

A.消费者收入水平降低 B.啤酒同业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C.凉夏; D、生产成本增加3.均衡价格随着( C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C.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D.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下降4.若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 A )。

A.相同B.不同;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依切点所在位置而定5.如果一个渔民在鱼腐烂之前要以他能得到的任何一种价格把他当天捕到的鱼卖出去,一旦捕到了鱼,渔民鲜鱼的价格弹性就是( C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总复习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总复习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总复习题一、判断题第一章6.用支出法计算的GNP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7.用收入法计算的GNP中包括折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8.用支出法计算GNP时的投资是净投资。

9.从NNP中扣除间接税、政府转移支出,再加上政府补助金就等于国民收入。

第二章1.根据萨伊定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普遍生产过剩的危机不会发生。

3.在凯恩斯理论的消费函数中一定存在有AP C>MPC9.如消费函数斜率为正,则储蓄函数斜率一定为负。

15.根据凯恩斯定律,可以认为一个社会的生产必将扩展到充分就业水平。

第三章4.费雪认为货币数量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格水平上.9.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可以通过价格水平的提高或者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来实现14.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19.LM曲线的斜率恒为正,说明随着收入的上升货币的投机需求也上升。

26.基础货币实质上是商业银行准备金及流通中的货币之和。

27.货币乘数及法定准备率成反比,及超额准备率成正比。

第四五章3.IS曲线越平坦,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小。

4.LM曲线越陡峭,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5.在LM曲线呈垂直状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相等。

8.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

9.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11.在凯恩斯陷讲中,由于挤出效应等于零,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十分有效。

19.累退税制会对经济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20.内在稳定器是政府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之一。

21.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抵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3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之下。

第六章7.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AD倾斜越陡峭。

8.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AD曲线越平坦。

9.当IS-LM模型出现古典理论的极端情况时,AD曲线为一垂线。

10.当IS-LM模型出现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时,AD曲线为一垂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思考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萧条缺口(A )A.总供给超过总需求B.C+I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位于充分就业收入水平的右方C.C+I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位于充分就业收入水平的左方D.C+I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位于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2、“搭便车"现象是对下面哪个问题的一种形象的比喻(C)A.社会福利问题B.公共选择问题C.公共产品问题D.市场失灵问题3、在坐标图上,表示收入和消费关系的45。

线意味着(A)A.直线上所有的点表示消费等于收入B.所有的点表示消费等于储蓄C.所有的点表示收入等于储蓄D.以上都正确4、货币供给(MJ大致等于(B )A.公众持有的通货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C.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商业银行准备金D.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存款5、若政府购买增加1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万元,则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A」BO1 C.0.9 D.0.56、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岀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的区域中,有可能(B )A.利率上升,收入下降B.利率上升,收入增加C.利率上升,收入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A.提咼B.下降8、摩擦性失业属于(D)A.自愿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C.不变D.不确定B.结构性失业D.自然失业率7、凯恩斯学派认为,根据菲利普曲线,若扩张总需求,则通货膨胀率(A )9、宏观经济政策的冃标是(B)A.通货膨胀率为零,经济加速增长B.稳定通货,减少失业,保持经济稳定增长C.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率为零D.充分就业,实际工资的上升率等于或超过通货膨胀率10、若随着政府支出增加,实际收入增长而利率下降,则(C )A.IS曲线必然垂直B.LM曲线必然垂直C.中央银行必然同吋增加了货币供应D.中央银行必然同时减少了货币供应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多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以上现彖属于市场失灵的是(ABCD )A.收入分配不平均B.自然垄断C.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D.无法提供公共产品2、因总注入大于总漏出而造成的经济不均衡,可以通过以下哪儿项来调整()A.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B.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以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C.减少政府购买支出和减少转移支付D.减少税收和增加国债发行3、货币需求对利率很敏感,则(ABC)A.货币需要曲线相对平坦B.收入变化导致的货币需求的变动只会使均衡利率水平发生较小的变化C.LM曲线和对平坦D.LM曲线必然水平4、国民收入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值越大,贝U (ABD )A•边际储蓄倾向的值越小B.乘数的值就越大C.总支出曲线就越平坦D.总支出曲线就越陡峭5、LM曲线描述的是(BD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Z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C・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6、就凯恩斯学派而论,最有影响的是( CD ) A.供给学派 货币学派 C.新古典综合派 D.新剑桥学派 7、为了对付经济停滞, 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手段主耍有(ABC )B.IS —LM 模型 D.哈罗德一多马模型D.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D. —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 在证券市场买入国债C. 降低利率D.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8、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决定的模型主耍有(ABC )A.收入一支岀模型C. 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9、 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耍是(ABCD )A. 劳动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B. 资本存量的增加C. 技术进步10、 根据IS —LM 模型(BC )A.政府支岀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B.政府支出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C. 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D. 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三、简答题(回答要点,无需展开论述)1、假定把狭义的货币供给定义为通货加活期存款,简述影响货币供给的 部门和变量。

答:影响全社会货币供给的主耍有三大行为主体,即三个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公众。

中央银行从两个方面影响货币供给:⑴改变高能货币;⑵改变货币乘数。

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⑴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是 货币创造的基础;⑵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是影响货币乘数的一个因素。

公众的现金持有倾向和定期存款倾向将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

2、什么是有效需求?简述凯恩斯分析有效需耍不足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答:所谓有效需求是指:⑴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⑵社会总需求,包括 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⑶这一需求水平决定就业量,从而决定着国民收入水平。

凯恩斯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因为人们存在着八种储蓄动机,使得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小;流动性偏好规律,即人们出丁各种动机持有货币(通常指MJ的一种爱好;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即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预期的收益率呈不断下降趋势。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存在导致消费需求不足;流动性偏好的存在,使大量货币滞留在手中,不通过银行借贷出去投资,这是投资品过剩的第一个原因。

而如呆想降低流动性偏好,唯一的办法是提高利率,但利率的提高乂会抑制投资。

如果想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乂会使流动性偏好上升;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存在是抑制资本家投资的积极性,造成投资品过剩的第二个原因,也是根本性的原因。

3、画图说明何谓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如图: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均衡利率i°,均衡国民收入Yo。

当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商品市场上总需求增加,从而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到IS,,并与LM曲线相交TEi,决定了利率为i国民收入为Yi,显然Y|>Y°,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和利率提高。

这种由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引起的利率上升,从而减少投资、压缩总需求的作用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4、简述市场失灵及政府的经济作用。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由丁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这就是所谓“市场失灵''。

当出现这类市场失灵现象时,就需要政府发挥它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一)市场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及垄断带来的效率低下,需耍政府直接控制表现为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条例直接规范经济行为,例如不许独家垄断,制定食品和药品法等。

(-)经济活动大量存在外部性影响,需要政府行政干预及产权界定外部性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屮产生了一种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这种有利影响所带来的利益(或收益)或有害影响所带来的损失(或成本)都不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

外部性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

消除有害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可心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

其政策措施Z—是实行政府干预。

政策措施Z二是确定产权。

(三)私人市场无法提供必耍数量的公共产品,需耍政府加以提供满足消费公共产品是指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各种服务和设施的总称,如国防、军队、司法机关、文教卫生等。

特点有二:一是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二是供给不具有竞争性。

这些公共产品一般具有“外在效益J私人企业不愿承担,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凡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就是私人产品)(四)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无法缩小贫富差别,需要政府兼顾效率与公平由于市场供求法则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政府皿通过税率的调节,对收入进行适当再分配。

(五)市场经济难以避免周期性波动,需要政府控制通货膨胀及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西方社会所面临的两大难题。

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可通过变动政府税收和支出的财政政策以及通过金融机构增加或收缩整个社会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來控制通胀和失业,以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三、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述理由。

)1、如果经济中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不在IS和LM的交点上,市场往往不能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这种非均衡走向均衡,因而需要政府干预经济。

答案见复习思考题(三)第四大题第3小题2、当收入为0时,其家庭消费为3000美元,而当收入为6000美元时,其用于消费的支出为6000美元。

假设消费函数是一条直线,这个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是k错。

MPC=6000 一3000 3000 八c= ----------- = ------ =()j3、奥肯定律表明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Z间的高度负相关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Z间存在着一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这被称为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如果超过充分就业的界限(通常以4%的失业率为标准)吋,每使失业率降低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必然增加3%o (也有的经济学家提岀为2O 5%),反之,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会减少3%o4、因总漏出大于总注入而造成的经济不均衡,可以通过减少税收和减少国债发行,以及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来加以调整。

错。

当S+T+M>I+G+X时,可以通过减少税收和国债发行,以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来加以调整。

因为减少税收可以减少漏岀,减少国债发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则可以增加注入。

漏出减小,注入增加可促使总注入和总漏出均衡。

五、论述题(概述有关理论,并联系实际。

)1、联系实际论述市场失灵及政府的经济作用。

(参见简答题4)2、试述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形状(斜率)的关系。

答:⑴财政政策的效呆是指政府支岀或税收变化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拿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来说,这种财政政策的效果总的说来主耍取决于两个方而的影响;第一,扩张性财政会使利率上升多少。

在其它情况不变时,若利率上升较多,财政政策效果就小一些,反之,则大一些。

而扩张财政会使利率上升多少, 乂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LM曲线形状)。

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小,货币需求曲线越陡,LM曲线越陡峭,则扩张财政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政策效果较小。

第二,取决于财政扩张会使利率上升时,会在多大程度上“挤岀私人"部门的投资。

如果投资对利率很敏感,反应大,在其他情况不变时,表现为IS曲线较平缓。

这就意味着利率上升一点点,投资减少很多,则扩张财政的挤出效应就较大,从而扩张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小。

总之,当LM较陡峭,IS较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较小,反之,当LM较平缓,is较陡峭时,政策的效果大。

⑵货币政策期屣指屮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拿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来说,这种货币政策的效果大小主要取决丁这样两点:第一,增加一定数量的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多少?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小,货币需求曲线陡峭,则LM曲线越陡峭,在其他情况不变时,增加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很多,贝g私人部门的投资增加较多,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