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生理学 名词解释

生理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细胞外液)2.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3.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4.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向原效应的相反方向变化5.反馈(feedforward):在人体胜利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地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第二章1.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以α-螺旋或球形形式存在的蛋白质2.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顺浓度梯度,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膜的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过程3.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指在细胞受到一次有效的刺激而发生兴奋的最初一段时间,对继之而来的无论多么强大刺激都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的时期4.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也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膜中位(MP)5.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transport):指直接利用ATP提供的能量,通过离子泵,逆电-化学梯度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进行主动转运的过程6.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物质通过膜上的特殊蛋白质的介导,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过程7.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transport):物质顺着电化学浓度梯度转运时,所发性主动转运:物质顺着电化学浓度梯度转运时,所需的能量不是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来自纳泵运动所造成的膜内外Na+的势能储备8.去极化(depolarization):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外电位差向减小的方向的变化过程9.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必须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细胞发生兴奋。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1.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内环境internalenvironment:围绕在多细胞机体中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

3.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泛指体内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4.体液调节humoralregulation:多细胞生物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5.自身调节 auto regulation:指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6.正反馈positivefeedback:在体内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7.负反馈negativefeedback:在体内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8.前馈feed-forward: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

9.阈电位thresholdpotential:指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一般比静息电位小10-20mv。

10.出胞exocytosis: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11.入胞endocytosis:指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被细胞膜包裹后以囊泡的形式进入细胞的过程,也称内化。

12.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指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膜受体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13.兴奋性excitability:指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1.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结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

2.内环境:是指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3.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4.单纯扩散:在生物体系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都是水溶液,溶于其中的各种溶质分子,只要是脂溶性的,就可能按扩散原理作跨膜运动或转运,称为单纯扩散。

5.易化扩散:有很多物质虽然不溶于脂质,或溶解度甚上,但它们也能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较容易地移动。

这种有悖于单纯扩散基本原则的物质转运,是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协助”下完成的,因而被称为易化扩散。

6.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7.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泵活动形成的势能贮备,还可用来完成一些其他物质的逆浓度差的跨膜转运,为此把这种类型的转运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8.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9.阈值:使所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某一数值;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刺激,简称阈值。

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

10.兴奋性:为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1.动作电位:各种可兴奋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时,受刺激处的细胞膜两侧出现一个特殊形式的电变化,这就是动作电位。

12.兴奋-收缩耦联: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的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3.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14.血液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生理学第一章1、反射(reflex):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P5)《2、homeostasis:是指动态平衡,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P4)《3、internal environment :是内环境,生理学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4、生物节律:生物体内各种功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各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叫做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叫做生物节律。

《5、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周期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P7)《6、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过特性。

(百度百科)第二章1、易化扩散:又协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物质,如氨基酸、糖、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着浓度梯度或顺着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 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2、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成为细胞的兴奋性。

(P34)《3、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前负荷决定了肌肉收缩前的长度。

(P41)《4、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是指生物体内在载体介导下消耗能量,将某些物质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的一种运输方式称为主动转运。

(13)《5、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必须是使膜发生去极化的刺激,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强度是膜去极化到膜电位的一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P33)《6、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P22)《7、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可兴奋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学(Physiology):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及其各组织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体液调节: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他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单纯扩散:是一种简单的穿越质膜的物理扩散,没有生物学转运机制参与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静息电位(RP):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AP):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成为动作电位阈电位:指足够的强度使膜去极化到膜电位的一个临界值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去极化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发生的当时以及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就称为绝对不应期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相对较低,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舒张期,将出现不完全性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如果提高刺激频率,使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就会出现完全性强直收缩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内源性凝血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而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消化: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吸收: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的前部肌肉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胃排空: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能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基础代谢率:指基础状态下,即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C;这种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肾小球的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的滤过率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

新陈代谢: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已衰老的结构,重新构筑新结构的吐故纳新的生物过程。

适应性: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和相互关系的功能特征。

自身调节:指细胞和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一种调节方式,它是由于细胞和组织器官自身特性而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

易化扩散: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小分子亲水性物质经载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的;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各种带电离子经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而实现逆电一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转运的过程;继发性主动转运: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建立的离子浓度差,在离子顺浓度差扩散的同时将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入胞:细胞外大分子或团块状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出胞:细胞内大分子物质或物质颗粒被排出细胞的过程。

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指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迅速、可逆、可向远距离传播的电位波动。

阈电位:这个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等长收缩:是在阻力负荷较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不足以克服后负荷所产生的一种收缩形式。

(表现为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

)等张收缩:是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或大于后负荷时出现的肌肉收缩形式。

(表现为肌肉开始发生缩短时,张力保持不变。

)强直收缩:当骨骼肌受到叫高频率的连续刺激时,一个刺激引起的收缩还未结束,下一个刺激就已经到来,这就使新的收缩和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发生总和,这种单收缩的复合称为强直收缩。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2.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3.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4.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负反馈是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正反馈是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5.易化扩散——机体内一些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必须在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帮助下才能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这种形式的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6.阈值(阈强度)——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的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能引起组织或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一般可作为衡量细胞兴奋性的指标。

7.静息电位——指细胞在安静(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这就是静息膜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8.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时受到刺激,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称为动作电位。

9.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0.去极化——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膜电位迅速减小甚至消失的过程.11.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正常成年男性为:40% ~50%,女性为37%~48%.12.血液凝固——简称血凝,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13.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4.血清——血液凝固后1h~2h,由于血凝块中的血小板激活,使血凝块回缩,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15.心动周期——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16.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跳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等于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室收缩末期容量;约70ml。

17.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心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内环境:即为细胞外液稳态:细胞外液中的理化性质处在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反馈:控制部分发出控制信息到达受控部分,受控部位有信息送达控制部位,已纠正或调解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

负反馈:反馈信息能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

单纯扩散:被转运物质分子,通过膜脂质双分子层,顺浓度梯度跨膜扩散,最终均匀分布在膜两侧的过程。

异化扩散:体内非脂溶性物质在某种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转运形势。

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其中的泵蛋白利用生物能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转运的过程。

静息电位(RP):功能与结构完整无损的细胞,未受到刺激而处在相对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着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动作电位(AP):细胞受到刺激后,引起一次快速而短暂的膜内电位倒转和随后复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

全或无:不论何种性质的刺激,阈下强度不可能引起动作电位,只要是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不论其强度多大,它们在同一细胞可引起幅度相同和持续时间相等的动作电位阈强度:能使静息电位减小刚好达到阈电位水平的刺激强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百分比等渗溶液:细胞膜两侧浓度均匀分布。

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第一小时末红细胞沉降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率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状态转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状态过程血清:血液凝固1~2时,血凝块会发生收缩,并释放出淡黄色的液体。

自律性:组织细胞能在没有外来刺激时,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正常起搏点: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潜在起搏点:其他自律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受窦房结控制,不表现其自身的节律性,只起着兴奋的传导作用。

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区兴奋性传导缓慢,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时间再向心室传播,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开始收缩,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这种房室交界区兴奋传导缓慢的现象。

心电图:心脏兴奋的产生和传播时所发生的电变化,通过周围组织和体液传至体表,将引导电极放于肢体或躯干一定部位,可以记录到这些电变化的波形。

生理学必考名词解释35个

生理学必考名词解释35个

生理学必考名词解释35个1. 内环境: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就是细胞外液啦,像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这些。

2. 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就好比您家里的温度、湿度总是差不多,让人舒服。

3. 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就像有人叫您,您会答应一样。

4. 负反馈:让系统的输出起到与输入相反的作用,从而使系统保持稳定,比如您热了就出汗降温,这就是负反馈。

5. 正反馈:输出增强输入,让系统的活动不断加强,像分娩的时候宫缩会越来越强,就是正反馈。

6. 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就像跨过这个门槛,才能引发大动静。

7.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快速、可逆的翻转和复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8. 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好比细胞在休息时的“心情”。

9. 兴奋-收缩耦联:把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电信号告诉肌肉该收缩啦。

10.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能反映血液中血细胞的多少。

11. 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简称血沉,能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12. 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

13.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心脏也得有休息和工作的时候嘛。

14. 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15.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就像水管里的水对管壁的压力。

16.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能反映心血管的功能状态。

17. 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您一呼一吸就是呼吸运动在起作用。

18. 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把新鲜空气吸进来,把废气排出去。

19.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让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各章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成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3、稳态(homeostasis):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4、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称为神经调节,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5、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6、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称为体液调节。

7、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8、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9、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指脂溶性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2、易化扩散(faciliated diffusion):指水溶性的小分子或离子通过膜上载体或通道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3、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通常是带点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运输,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

4、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许多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Na+在膜两侧的浓度势能差,后者是钠泵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绪论1.【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3.【神经调节】:有神经元直接参与的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4.【体液调节】:当机体环境发生改变时,引起某些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释放激素并通过组织液或血液循环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某些器官的功能活动5.【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或器官不依赖神经、体液调节,而自身对环境的改变也可作出一些适应性的反应6.【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7.【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活动8.【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9.【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10.【刺激】:能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感受的生存环境条件的改变11.【反应】:由刺激引起机体内部代谢过程及外部活动的改变12.【内环境】:细胞外液13.【稳态】: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稳定状态第一章1、【流体镶嵌模型】:细胞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2、【单纯扩散】:在生物体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脂质性溶质分子顺浓度差跨膜转运。

3、【易化扩散】:体内有些不溶于或难溶于脂质的小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跨膜运输,但在细胞膜中的某些特殊蛋白的协助下,也能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4、【被动转运】:顺浓度差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5、【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6、【协同转运】:(继发性转运)在主动转运中,由于钠泵的作用形式的势能贮备也为某些非离子物质进行跨膜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7、【胞吐】:物质由细胞排除的过程。

8、【胞纳】: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某些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9、【膜电位】:生物细胞以膜为界,膜内外的电位差10、【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11、【动作电位】: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细胞兴奋时发生的这种短暂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生理学必考名词解释40个

生理学必考名词解释40个

生理学必考名词解释40个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种生命现象和机能的科学,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名词。

以下是40个生理学的必考名词解释及其拓展:1. 细胞膜:细胞的外界边界,控制物质的进出。

它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对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2. 胞质:细胞膜内的液体,包含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其中发生着许多细胞代谢活动。

3. 细胞核:细胞中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位于其中,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4. 细胞器:细胞中负责特定功能的结构,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5. 线粒体:细胞中的能量工厂,通过氧化糖类物质生产ATP,提供细胞所需能量。

6. 高尔基体:细胞中的蛋白质和脂类的合成和分泌处,负责修饰、分拣和包装蛋白质。

7. 溶酶体:细胞内的消化器官,负责分解细胞内外的废物和病原体。

8. 核糖体: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

9. 胞浆骨架:细胞内的一组纤维蛋白,提供细胞形态的支持和维持细胞内物质运输。

10. 分子运输:物质在细胞内的传递过程,包括主动转运、被动扩散和细胞吞噬。

11. 酶:生物体内的催化剂,促进生化反应的进行。

12. 基因:DNA分子上的遗传物质单位,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

13. 蛋白质:生物体中重要的功能分子,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如运输、催化和结构支持。

14.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传递至目标组织,调节生理过程。

15.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过程,涉及电子的流动。

16. 呼吸链:线粒体内的电子传递链,产生能量。

17. 光合作用:植物及一些细菌中的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有机物质。

18. 糖原:肝脏和肌肉中储存的多聚糖,能够供应能量。

19. ATP:细胞内的能量分子,能够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20. 酸碱平衡:维持体液pH值恒定的能力,通过呼吸和肾脏调节。

21. 肌肉收缩:肌肉纤维的收缩过程,由神经冲动引起。

22. 神经递质: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下面是生理学各章节的名词解释1.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器官生理学是研究各器官、系统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其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其活动影响的科学。

3.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4.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

5.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6.下丘脑的一些神经元合成的激素随神经轴突的轴浆流至末梢,由末梢释放入血,这种分泌方式称为神经分泌。

7.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8.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1. 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通常是带电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

2. 许多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分解,而是来自Na+在膜两侧的浓度势能差,后者是钠泵利用分解ATP 释放的能量建立的。

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3.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4. 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5. 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

6. 将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7. 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表现为机械反应的平缓增加,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8. 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9. 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初长度。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生理是研究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变化的学科,是对生物体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上进行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理学名词的解释:1.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能够自行进行代谢和繁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和基本单位。

2. 组织:多个相同或相似细胞按照特定方式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

人体主要的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3. 器官:由多个组织构成的结构,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

例如心脏、肺、胃等。

4. 系统: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的结构,协同工作以完成特定生理功能。

例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

5. 代谢:生物体内生化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的分解和合成,能量的转化和利用等。

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6. 激素:由内分泌腺体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递到目标细胞或器官,调节和控制生理功能。

例如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

7.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例如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起到传递信号、调节和控制生理活动的作用。

8. 酶:促进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以加速特定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本身不参与反应,对反应物没有永久影响。

9. 核糖核酸(DNA和RNA):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

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介导作用。

10. 免疫系统:机体的防御系统,负责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免疫系统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形式。

以上仅是一些生理学名词的简要解释,生理学涉及的内容广泛且深奥,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名词,如心肺循环、肾脏功能等等。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生理学:研究机体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制的科学。

2. 器官:具有特定功能的身体结构,由多个组织组成。

3. 组织:由一组特定类型的细胞及其外间质组成的结构。

4.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5. 细胞膜:包围细胞的薄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6. 细胞器:细胞内的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7. 细胞核:细胞中包含DNA的结构,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8. 细胞分裂:细胞繁殖的过程,产生两个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细胞。

9. 细胞呼吸: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能量的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10. 全身循环:心脏泵送氧血到全身各部位,然后回流到心脏的过程。

11. 呼吸:人类摄取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12. 循环系统: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系统。

13. 骨骼系统:由骨骼组成的体内支架,提供支撑和保护。

14. 消化系统:摄取、分解和吸收食物,将其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的系统。

15. 泌尿系统:产生、存储和排泄尿液的系统。

16. 神经系统: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的系统。

17.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内部平衡的系统。

18. 免疫系统:保护机体免受疾病和外界入侵的系统。

19. 睡眠:周期性的安静休息状态。

20. 饮食:摄取食物来提供能量和营养。

21. 新陈代谢:机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总体过程。

22. 平衡:正常状态下各种因素之间的和谐状态。

23. 体温调节:维持机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过程。

24.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液体,运输氧气和养分。

25. 血压: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26. 氧气:呼吸过程中摄取的气体,用于产生能量。

27. 二氧化碳:呼吸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28. 铁:血液中的重要矿物质,参与氧气的运输。

29. 水:生物体内的主要成分,维持生命活动的平衡。

30. 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31. DNA: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

32. 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分子。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生理学(Physiology):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的科学领域。

2. 细胞(Cell):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所有生命过程都由细胞完成。

3. 组织(Tissue):由一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单位,包括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4. 器官(Organ):由不同组织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如心脏、肺等。

5. 系统(System):由多个器官协同工作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群,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6. 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特定目标器官或细胞,调节生理功能。

7. 血液(Blood):体液之一,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养分和激素,以及维持体温和免疫功能。

8.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由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节)组成的调节和控制机体功能的系统。

9.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口腔、食管、胃、肠等器官组成,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除废物。

10.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由鼻腔、喉、气管、肺等器官组成,负责吸入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

11.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运输氧气、养分和激素到全身各部位。

12.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负责识别和抵御入侵的病原体,维持身体健康的防御系统。

13. 代谢(Metabolism):生物体内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包括能量转换、分解和合成物质。

14. 遗传(Genetics):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和DNA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领域。

15.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存在于神经元间隙中的一类化学物质,用于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16. 兴奋(Excitation):由于刺激而导致神经元或肌肉细胞内动作电位生成和传导的过程。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内环境:细胞所处的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2.稳态: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3.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纤维的联系,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发挥调节的过程。

4.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5.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6.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7.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称为负反馈。

8.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9.易化扩散:体内一些不溶于脂质或难溶于脂质的小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跨膜转运,它们在细胞膜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10.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消耗能量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过程。

11. 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位,称为跨膜电位。

1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13.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14.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15.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16.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17.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18.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9.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20.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1.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生理名词解释(附答案)

生理名词解释(附答案)

生理学(physiology):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围绕在多细胞机体中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

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现已扩展到泛指体内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多细胞生物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内分泌激素、生物活性物质或某些代谢产物等)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物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在体内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在体内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也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阈电位(shreshold potential):细胞去极化达到刚刚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跨膜电位数值。

前馈(feed-forward):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

出胞(exocytosis):出胞是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一分泌囊泡的形式排除细胞的过程。

入胞(endocytosis):入胞是指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细菌、细胞碎片等)借助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是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兴奋性(excitability):生理学中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内环境)稳态: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内较膜外负,呈极化状态。

3、极化:细胞在安静时膜外呈正电位,膜内成负电位的状态。

4、阈电位:细胞去极化达到刚刚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跨膜电位数值,称阈电位。

5、微终板电位:由一个突触囊泡中的Ach分子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电位变化,称为微终板电位。

6、横桥周期: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扭动、复位的过程称为横桥周期。

7、第二信使:是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较重要的第二信使有cAMP、IP3、DG、cGMP和Ca2+等。

8、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

9、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和体积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其实质是由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质所构成的等渗溶液。

10、造血微环境:指造血干细胞定居、存活、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造血调节因子。

11、红细胞沉降率:将抗凝处理后的血液放入有刻度的试管中垂直静置,观察第一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用于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大小。

12、血小板聚集: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互相粘着。

13、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14、血型:是指存在于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5、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心搏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16、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正常55%~65%.
17、心指数:以单位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18、心室功能曲线:反映心室舒张末期压力与心室搏出量或搏功之间关系的曲线。

19、心的收缩能力:心肌不依赖与前负荷和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包括收缩的强度和速度)的内在特性。

20、期前收缩:如果心脏在前一个正常的窦性兴奋,下一个窦性兴奋到达之前,收到一个额外的刺激,就可能产生一个额外的刺激,就可能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由于这个收缩发生在正常的窦性兴奋之前,故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21、代偿间歇:由于期前兴奋(收缩)也有不应期,随后的正常窦性兴奋常落在其不应期而发生脱落,知道下一个窦性兴奋到达才引起兴奋和收缩,因而期前收缩常伴有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22、房-室延搁:由于房室结区的传导速度很慢,因而源自窦房结的兴奋经由心房下传时要在这耽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心室,这一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23、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正常4~12cmH2O
24、潮气量:每次呼气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25、余气量: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与肺内的气体量。

26、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平率的乘积。

27、肺泡无效腔:进入肺泡的气体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不能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未能发生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28、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
0.84。

29、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百分比为血氧饱和度。

30、波尔效应:当血中氢离子浓度升高时,Hb对氧的亲和力下降,反之,Hb对氧的亲和力增加。

这种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影响称为波尔效应。

31、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兴奋的发射。

32、基本电节律: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发的周期性的产生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因其频率缓慢,又称为慢波电位。

33、分节运动:以肠壁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

34、蠕动:消化道平滑肌顺序收缩和舒张所形成的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35、容受性舒张:是胃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的引起胃底和胃壁肌肉的舒张。

36、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进入小肠后,约95%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

经门静脉又回到肝脏,再合成胆汁分泌入场的过程。

37、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为你阿莫表面覆盖一层粘液,形成凝胶,并和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了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该屏障有防止氢离子返回胃粘膜,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侵蚀的重要作用。

38、食物的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

39、呼吸商: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量与吸入O2的量的比值。

40、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的增加,即食物能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

41、基础代谢率:指基础状态下,即:清晨,清醒,警静,卧未做肌肉运动,精神安宁,禁食12小时以上,室温保持在20到25摄氏度时,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42、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肾血浆的流量的比值
43、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量。

44、肾糖阈:尿中刚好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

45、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是增是减,近端小管的重吸收量始终占肾小球滤过量65%~70%左右,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46、清除率:是指肾脏在单位时间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完全被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的毫升数就是该物质的清除率。

47、简化眼:指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设计出的与正常眼在折光效果上相同,但更为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或模型。

48、近点:指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常用来评价晶状体调节能力的大小。

49、视野:指用单眼固定的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50、视敏度:指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又称视力或视锐度。

51、听阈:对于每一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

52、牵扯痛:内脏疾病时,往往引起一定的体表部位产生痛觉或痛觉过敏。

53、运动单位: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一个运动单位。

54、脊髓休克:脊髓与高位中枢突然横断时,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失去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55、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肌肉的明显缩短。

56、牵张反射:外力牵拉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时,能反射性的引起被牵拉肌肉的收缩。

57、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时,动物出现四肢僵直,头尾昂起,脊髓前挺等全身伸肌紧张性亢进的现象,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

58、γ-僵直:是指高位中枢下行作用通过提高脊髓前脚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经γ环路使α运动神经元活动增加,最终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的僵直。

59、允许作用:某激素对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没有直接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发挥生物效应的必要基础,这称为允许作用。

60、碘阻滞效应:这种过量碘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效应称为碘阻滞效应,即过量碘抗甲状腺效应。

61、应激反应:指各种伤害刺激引起机体ACTH,GC大量分泌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即是机体遭受伤害刺激时所发生的适应性和抵抗性变化的总称,也称全身适应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