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长征的婴儿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通过讲述一个婴儿在长征中的成长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1.2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1.3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观看视频、小组合作等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走完长征的婴儿》是一部以长征为背景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婴儿在长征中的成长故事,展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
2.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长征的背景和过程第二课时:讲述婴儿在长征中的成长故事第三课时:讨论长征精神的意义第四课时:观看长征相关视频,加深对长征的了解第五课时:小组合作,制作长征主题的手抄报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长征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述:介绍长征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征。
3.2 第二课时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婴儿在长征中成长的好奇心。
讲述:讲述婴儿在长征中的成长故事,让学生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
互动:学生分享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长征精神的意义。
3.3 第三课时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讨论:分组讨论长征精神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4 第四课时观看视频:播放长征相关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征的历史场景。
互动:学生分享观后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长征精神。
3.5 第五课时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小组合作:分组制作长征主题的手抄报,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展示:各组展示手抄报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互动、手抄报制作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长征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长征精神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教材《走完长征的婴儿》、长征相关视频、手抄报制作材料等。
第六章:教学建议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后,鼓励学生进行延伸阅读,加深对长征的了解。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阅读《走完长征的婴儿》这本书,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1.2 教学对象: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1.3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长征的背景和起因,让学生初步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长征的背景和起因长征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2.2 教学难点:长征的详细经过和重要事件学生对于长征历史意义的深入理解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长征的背景和起因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长征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研究长征的详细经过和重要事件3.2 教学手段:图书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长征的经过和重要事件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革命历史,引出长征的话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长征吗?为什么会有长征的发生?”4.2 教学内容展示:讲解长征的背景和起因,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征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4.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研究长征的详细经过和重要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研究等方式,深入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反思长征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第五章:作业设计与评价5.1 作业设计: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征的作文,表达自己对长征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制作一份关于长征的手抄报,展示自己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5.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一次长征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长征的理解和感受开展一次长征故事比赛,让学生通过讲述长征故事,深入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6.2 活动意义: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长征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七章:教学反馈与调整7.1 反馈方式: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同伴反馈: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提供改进建议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7.2 调整策略:根据学生反馈和同伴评价,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第八章:教学资源整合8.1 资源类型:历史文献: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更多关于长征的图文和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8.2 资源整合:结合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整合长征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多媒体资源建立长征教育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查阅和使用9.1 反思内容: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反馈,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第十章:教学评价与反馈10.1 评价指标:教学内容:评价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地传达了长征的历史知识和精神内涵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对长征历史意义的理解程度10.2 反馈与改进:根据教学评价结果,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调整,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走”完长征的婴儿》读后感,主要讲红军长征的故事
《“⾛”完⻓征的婴⼉》读后感,主要讲红军⻓征的故事 下⾯是⼩编编制的《“⾛”完⻓征的婴⼉》这篇⽂章主要讲红军⻓征的,主要⺫的在于体味红军坚强不屈的⻓征精神,欢迎⼤家阅读。
篇⼀:《“⾛”完⻓征的婴⼉》读后感 这篇课⽂讲述了贺捷⽣奶奶不满⼀岁跟着红军⾛完了漫漫的⻓征路的故事。
这个动⼈的故事让我感觉到了当年的红军战⼠们⻓征时的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活,在漫漫⻓征路上,不畏艰险,爬雪⼭过草地,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取得了⼀个⼜⼀个的伟⼤胜利。
回顾在枪林弹⾬中战⽃的红军战⼠们,再看看我们现在⾐⻝⽆忧的⽣活,就算学习上有再⼤的困难,和当年的红军战⼠们相⽐,简直不值⼀提! 我今后⽆论遇到多⼤的困难,都要发扬红军⻓征的精神,决不向困难低头。
篇⼆:《“⾛”完⻓征的婴⼉》读后感 这个故事的主⼈翁是贺⻰的⼥⼉贺捷⽣,现在应该说是贺捷⽣奶奶。
她讲述了那时她“⾛”过⻓征的故事。
那时,她出⽣在⾰命根据地。
时间为1935年1⽉1⽇,她的⽗亲打败敌⼈后,她就出⽣了,我想:她⼀出⽣就有“双喜”,她后⾯⼀定有好运。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了。
11⽉19⽇,敌⼈⼀百多个团在攻击,为了保存实⼒,红军开始了⻓征。
但,幸运的是她的⺟亲并没有丢下她,她被⺟亲放进箩筐,背在⾝上开始了⻓征。
可刚刚脱离危险的她,⼜有⼀个考验等着:天上有敌机轰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且这⼜是⼀个寒冬,虽然差点丢了⼩命,但她还是挺住了。
刚⾛出雪⼭,⼜在过草地。
那时,她已经奄奄⼀息,连哭的⼒⽓都没了,⼤⼈已经考虑如何埋葬,有⼈弄来了⼀块布,她的“棺材”有了,幸运的是她还有⼀⼝⽓,⼤⼈就继续带她⾛,终于⾛过了草地。
联想到我们现在的⽣活,真是来之不易啊。
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不好好⽣活、不好好爱惜⾝体。
贺捷⽣奶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记住那个年代,记住贺捷⽣奶奶出⽣的那个环境,让我们⼀起为今天、明天⽽努⼒吧。
走完长征的婴儿古诗词三首的感悟
走完长征的婴儿古诗词三首的感悟“我看见一座金山,闪耀着一片光芒。
/用铁锤打碎山石,露出闪亮的金子。
/把闪光的金子带回家乡,人们都很喜欢它……”这首诗歌就是长征胜利80周年时作者陈建功所写下来的《走完长征的婴儿》中最后一篇,当然这里的“他”指的就是我们伟大的共产党员毛泽东同志了。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读到了《走完长征的婴儿》并且有感而发——每逢重要节点纪念日必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前两天,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观看电影《走过长征》,通过观看该部影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老百姓对待红军的态度也令我十分敬佩。
尤其是那位母亲为掩护孩子被敌人抓住,她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定将自己与孩子推入火海,以此保证孩子安全撤离的情景更加触动了我内心柔软的角落。
从小父母便告诉我做事应坚持原则,可面临危险之际却能够舍弃自身性命换取别人的平安,如果说这样的选择还算正确的话,那么接下来另外几件事又怎么解释呢?比如在1935年10月19日晚上,毛泽东率领的红军队伍经过一夜急行军终于赶到了陕北吴起镇,但由于敌众我寡,红军只好退守陕甘边界的一条狭窄的山谷中。
当时已近黄昏,四处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突然,敌人的机枪响了,顿时硝烟弥漫,红军伤亡惨重。
关键时候,毛泽东沉着冷静,立即派警卫排长杨成武带领20多名战士向敌人发起冲锋,趁乱救出了被围困的红军战士。
再比如1936年12月25日凌晨3时许,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红三十军军部等单位遭遇数倍于己的马匪袭击,双方展开激烈交火,红军官兵浴血奋战,歼灭敌人1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600余枝。
战斗结束后,因弹药耗尽,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乘坐的汽车陷入泥潭无法脱身,幸亏警卫连副班长王树声冒死驾驶汽车载着毛泽东等人顺利逃脱。
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类似的问题或麻烦,但像这些英雄人物这般视死如归、忠诚奉献的精神仍旧值得我们去学习。
走完长征的婴儿的主要内容
走完长征的婴儿的主要内容以下是 9 条关于“走完长征的婴儿”的主要内容:1. 你能想象吗,一个小婴儿竟然也能走完长征路!就像那娇嫩的花朵在狂风暴雨中顽强盛开。
这个婴儿呀,跟着队伍一路前行,那小小的身影是多么令人心疼又敬佩!例子:这要是换做普通的孩子,早不知道哭成啥样了,可这个小婴儿却这么坚强!2. 哎呀呀,那长征路上的婴儿,他是怎么度过那些艰难日子的啊?一定是有着坚强的意志,就像石头缝里倔强生长的小草。
他经历了多少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啊!例子:这小宝贝难道就不害怕吗?真厉害呀!3. 你们知道吗,那个走完长征的婴儿简直是个奇迹!如同黑夜中的一颗璀璨星星。
一路上,大家都呵护着他,他也给大家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例子:大家都像保护珍宝一样保护着他,不是吗?4. 哇塞,这个婴儿居然能在长征中坚持下来,这是多么了不起啊!这就像是在茫茫沙漠中找到绿洲一样让人惊喜。
他那小小的生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例子:这简直太不可思议啦,他怎么做到的呀!5. 那个走完长征的婴儿呀,他真的太勇敢啦!就像展翅高飞的雏鹰。
他经历了无数困难,却依然顽强地前进。
例子:难道他不知道累吗?太让人佩服啦!6. 嘿,想想那个婴儿在长征路上的情景吧,该是多么让人感动啊!宛如寒冬里的一股暖流。
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例子:这是多么值得传颂的呀!7. 天哪,长征路上的这个婴儿,不是一般的厉害呀!就如同汹涌波涛中的小船努力前行。
他一定感受到了大家浓浓的爱。
例子:他是不是也很爱大家呢?8. 你们想想,一个婴儿呀,跟着队伍走过了长征!如同在荆棘丛中勇敢穿行的勇士。
他的存在给大家带来了多少欢乐和希望呀!例子:这简直就是个小英雄,对不对?9. 那个走完长征的婴儿,真的是太让人惊叹了!好比是悬崖上开出的艳丽花朵。
他的故事就是一部传奇。
例子:这样的故事能不打动我们的心吗?结论:这个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故事充满了奇迹和力量,他是长征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和敬仰。
读《“走”完长征的婴儿》有感
读《“走”完长征的婴儿》有感
读罢《“走”完长征的婴儿》,我心中久久难以平静,让我对万里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篇文章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贺龙元帅的
女儿贺捷生写的亲身经历的一连串故事,当时作者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
她写道:有一次过敌人的封锁线,妈妈怕我的哭声会报露部队,便用衣服紧紧捂住我的头。
待危险过后,稳的脸都憋紫了,险些丢了小命。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她的妈妈心太狠,可是我知道这正是体现了她的妈妈的爱,对广大红军战士的伟大的爱。
作者继续写道:过草地时,我已经病饿交加,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也没了,眼看就要断气,大人已经在考虑如何埋葬我。
好不容易找到一块白布当我的‘棺材’,大人们见我仍有一口气,就依旧带着我,终于走出了草地。
我们现在的小朋友都有挑食的坏习惯,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今后要尽力改正它。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我们要牢牢铭记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五(3)中队王斐然。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故事《走完长征的婴儿》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长征的历史背景介绍。
2. 故事《走完长征的婴儿》的阅读与分析。
3. 长征精神的教育和团队合作的实践。
第二章:教学资源与准备一、教学资源1. 长征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故事《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文本或电子书。
3. 教学视频或纪录片关于长征的资料。
二、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长征主题的展览或图片。
2. 准备故事文本或电子书,提前发给学生。
3. 准备教学视频或纪录片,提前预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 阅读故事:学生自主阅读《走完长征的婴儿》,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教学视频或纪录片观看:观看关于长征的视频或纪录片,加深对长征的理解。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长征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进行反思。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2. 自主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4. 观看教学视频或纪录片:直观地了解长征的历史,增强学习效果。
5. 实践活动: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一、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反思报告:评估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包括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生的反应。
《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教学教案
《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教学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小说《走完长征的婴儿》为主题,通过五个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感受长征的艰辛历程、领略长征精神,并引导学生思考长征对于当代的意义。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阶段学生,通过讲解、讨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长征的历史和精神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征的背景、历程和重要事件。
掌握长征路上的艰辛和挑战。
理解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长征的历史和精神。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长征精神的尊重和崇敬。
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长征的背景1. 教学目标: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掌握长征的原因和意义。
2. 教学内容:介绍长征的背景,包括红军的困境、国民党的围剿等。
3. 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讨论。
第二章:长征的历程1. 教学目标:掌握长征的历程,了解长征路上的艰辛和挑战。
2. 教学内容:介绍长征的历程,包括重要战役、困难时刻等。
3. 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讨论。
第三章:长征的重要事件1. 教学目标:了解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如四渡赤水、过大渡河等。
2. 教学内容:介绍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意义。
3. 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讨论。
第四章:长征精神1. 教学目标:理解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教学内容:分析长征精神的特点和内涵,探讨长征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3. 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讨论。
第五章:长征的意义1. 教学目标:从不同角度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长征对国家、民族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包括政治、军事、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讨论。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思考能力和价值观进行评价。
《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教学教案
《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走完长征的婴儿》是一部描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的小说,通过一个婴儿的视角,展现了长征的艰辛与奇迹。
本课程以小说为载体,引导学生了解长征历史,感受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及重要事件。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象征意义。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认知。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本章主要介绍小说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以及长征的艰辛历程。
通过阅读,使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路线。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2.2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征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发放相关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完成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进步。
4.2 终结性评价期末进行书面考试,测试学生对长征历史、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课程介绍与课文梗概阅读介绍课程背景、教学目标和内容。
阅读课文梗概,了解小说故事框架。
5.2 第二周:长征历史背景和路线的学习讲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路线。
分析小说中的历史元素和人物形象。
5.3 第三周:小说情节分析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探讨情节与历史的关系。
走完长征的婴儿
过封锁线时,为了不暴露部队, “我” 被妈妈 用衣服捂住头,险些丢了小命。
突围时,
父亲把“我”裹在怀里,一路冲杀, “我”被颠落在路边,幸亏老乡捡 到,才回到父母怀抱。
过草地时, “我”奄奄一息,眼看就要断气, 但“我”生命力强得出奇,终于 被大人带着走出了草地。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1935年11月19日,面对敌人一百多个团 的疯狂“围剿”,为了保存实力,为了北上抗 日,根据地的红军开始了长征。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陕北
两年二万五千里Fra bibliotek读准字音 là 一步不落 zhuó 着落
.
.
yǎn 奄奄一息 .
lǎn lǚ 衣衫褴褛
. .
过敌人的封锁线 妈妈怕我的哭声会暴露部队,便用衣服捂住我的头 我的脸都憋紫了,险些丢了小命
长征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12走完长征的婴儿
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读读认认
•疑惑 率领 报捷 围剿 疑惑 消耗 严峻 跋涉 •取之不尽 围追堵截 取之不尽 •奄奄一息。 奄奄一息。 奄奄一息
小练习
奄奄一息 谆谆教诲 依依) (依依)不舍 欣欣向荣 勃勃) (勃勃)生机 孜孜不倦 蠢蠢) (蠢蠢)欲动 循循善诱 洋洋) (洋洋)得意 栩栩如生
长征
自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 1934年 月至1936年10月 1936 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转移。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转移。参加 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 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 军及红25 25军 军及红25军。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由 方志敏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 方志敏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 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 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 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 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 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 课文讲了几件事? • 为什么加引号? • 注意本文引号的用法。
贺捷生简介 •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事科学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军事科学院军 事百科研究部部长,军旅作家 军旅作家。 事百科研究部部长 军旅作家。湖南 省桑植县人,女 省桑植县人 女,1935年11月2日生 年 月 日生 于红二军团的征战途中。父贺龙, 于红二军团的征战途中。父贺龙, 时任红二军团军团长,母蹇先任 母蹇先任, 时任红二军团军团长 母蹇先任,红 二军团的政工干部。 二军团的政工干部。其时正值红军 打了个胜仗,, 取名“捷生” 打了个胜仗 ,即,取名“捷生”。 18天后 她在襁褓之中随军转战 成 天后,她在襁褓之中随军转战 天后 她在襁褓之中随军转战,成 为经历过长征的红军子女之一。 为经历过长征的红军子女之一。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本章主要介绍《走完长征的婴儿》这本图书的内容、作者以及本教案的整体设计思路。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对图书有整体的认识,对教案的设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学目标:1. 了解《走完长征的婴儿》图书的基本内容。
2.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了解本教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 图书的基本内容。
2. 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教案的整体设计思路。
教学难点:1. 图书深层含义的理解。
2. 教案的设计思路的把握。
教学准备:1. 《走完长征的婴儿》图书。
2. 作者相关资料。
3. 教案设计思路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简单介绍《走完长征的婴儿》图书和作者。
2. 引导学生了解图书的基本内容。
3. 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 讲解本教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
5. 总结本章内容。
第二章:图书内容解析本章主要对《走完长征的婴儿》图书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图书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走完长征的婴儿》图书的内容。
2. 理解图书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3. 学会分析图书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1. 图书的详细内容。
2. 图书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3. 分析图书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图书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分析图书内容的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走完长征的婴儿》图书。
2. 分析图书内容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回顾《走完长征的婴儿》图书的基本内容。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图书的内容。
3. 讲解分析图书内容的方法。
4. 引导学生理解图书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5. 总结本章内容。
第三章: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本章主要介绍《走完长征的婴儿》的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动机。
教学目标:1. 了解《走完长征的婴儿》的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3. 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教学重点:1. 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理解长征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学习《走完长征的婴儿》这篇文章,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4.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理解长征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学习文学鉴赏知识,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学习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显示文章标题:“走完长征的婴儿”。
2.向学生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解释文章标题的含义。
3.让学生朗读文章标题。
(二)阅读理解1.教师向学生介绍文章内容和作者。
2.发放文章,让学生看完全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长征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婴儿“走完”了长征?–文章描写的是什么情景?3.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基本情节和情感。
(三)赏析文章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
2.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
3.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文章的情节和情感,思考以下问题并讨论:–孩子到底有没有到达目的地?–如果已经到达,孩子将拥有怎样的未来?–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篇文章的赞美、感受和启示。
(四)总结1.让学生归纳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3.点评几篇优秀的作文。
五、拓展活动1.制作长征的介绍PPT,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长征的知识。
2.给学生一些有关长征的书籍,让他们阅读,进一步探究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前往中国共产党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地,实地感受长征的历史。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婴儿的长征经历,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们也积极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但是,在教学时,部分学生出现了思维惯性,暂时不能理解文章中的深层次含义,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走”完长征的婴儿
备注:(学生即兴问题、追问)
什么是长征?婴儿怎么能“走”?“走”为什么加引号?
其次要善于分析学情,研究并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概括时,学生的困难一方面表现在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方法的掌握上。应善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点,教给学生有效的概括方法,把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
最后还应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课文的归纳
《“走”完长征的婴儿》是一篇采访稿,采访的对象是贺龙元帅的女儿女将军贺捷生。文中贺捷生回忆了长征过程中,自己从出生到“走”完长征路的四件事,反映了长征途中艰难困苦以及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革命信念。
本单元开始,学生要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能力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能力。阅读教学中的概括,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通过概括能力的训练,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概括不同于复述,它要求学生用关键词句来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随笔10月20日
课题
12.“走”完长征的婴儿.
课堂作业:
1、写近义词。
艰苦( ) 猛然( ) 暴露( )
焦急( ) 封锁(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憋( )紫了 鄂川黔( ) 埋葬( )
裹( )在怀里 颠( )落
3、按课文内容填写动词。
( )奇迹
(
)马头
( )在路边
(
)体力
读准下列多音字
小练习
奄奄一息 谆谆教诲 (依依)不舍 欣欣向荣 (勃勃)生机 孜孜不倦 (蠢蠢)欲动 循循善诱 (洋洋)得意 栩栩如生
结果是:
险些丢了命。
1情况
2事情
4、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
部队,妈妈用衣服捂住贺捷生的头,
结果让贺捷生险些丢了小命。
3结果
概括地说说贺捷生奶奶还回忆了长
征途中的哪几件事。
1情况
2事情
5、一次突围后,父亲发现裹在怀里
的贺捷生丢了,幸亏被老乡捡到了,
她才回到了父母的怀抱。3结果
1情况
2事情
6、过草地时,贺捷生奄奄一息,大
12 “走”完长征的婴儿
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
学习生字新词
报捷 报喜 围剿 围追堵截 衣衫褴褛 奄奄一息 严峻 襁褓 取之不尽 精神财富
读读课文,了解你想知道的内容,并提出你不 能理解的地方。
这是一篇采访稿,采访的是贺龙元帅的女儿贺 捷生将军。哪些小节是采访的记者说的,哪些是 贺捷生将军自述的?试着找出这个标点符号。
质疑课题
1.对于长征你了解多少? 2.“走”为什么加引号? 3.婴儿是指谁?
长征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 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的 长征,他们抢渡金沙江,强渡大 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 雪的夹金山。在整整两年中,红 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 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红军长征 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感受红军战士的艰苦奋斗与顽强精神。
2.理解并朗读《“走”完长征的婴儿》这篇文章。
3.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婴儿走过长征的经历。
4.回忆婴儿的故事,感受婴儿的坚强和母亲的慈爱。
二、教学重点1.了解长征的历史事件2.掌握朗读文章的技巧,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婴儿走过长征的经历。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或黑板2.教学材料:《“走”完长征的婴儿》3.随堂练习材料、提问问题和录音设备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5分钟)通过投影、教具或黑板展示长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长征次数感人的场面,引导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 朗读理解 (20分钟)1.进入主题,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分发一份《“走”完长征的婴儿》,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主旨提炼及细节理解,并由教师逐一带领到个位进行朗读表演。
2.完成朗读后,小组之间相互分享对于这篇文章的看法,或者互相交流对主旨和内容的理解。
3. 写作练习 (20分钟)1.让每一位学生读一遍《“走”完长征的婴儿》,自己写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让固定的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討论,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缩写每组的看法,从中做出一个总结。
3.由一些小组的小组长进行汇报,让全班同学共享言论。
4. 回顾复课 (10分钟)通过回答问题和听录音的录音,让学生对于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细节有更好的理解,回顾课堂的重点,帮助学生记忆课堂的内容,并总结成纪录。
5. 评价 (5分钟)教师自己开以教学方式议,让他们自主评价课堂的效果。
五、教学时间安排环节讲解时间导入环节展示长征历史事件图片5分钟朗读理解将学生自由配成小组,对这篇文章进行理解及朗读20分钟写作练习让学生自己写下来想法并group,然后让一些小组对他们的见解进行讨论20分钟回顾复课对于课堂重点进行回顾,让学生记住课堂内容。
走完长征的婴儿
12“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2、正确朗读“围剿、奄奄一息、衣衫褴褛、襁褓”等词语,并能理解词义;学会用“……连……也……”造句。
3、理解课题《“走”完长征的婴儿》中“走”字上引号的作用。
4、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
教学重点: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教学难点:根据提示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
教学准备:课件;了解长征和长征中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走出了草地。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1、你知道长征吗?你能讲长征中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吗?2、今天,我们学习《“走”完长征的婴儿》,你觉得课文的题目对你有什么启发?二、学习课文1、初步读课文,你有问题要提出吗?(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不明确指出几件事。
)词语:疑惑(心里不明白,困惑)报捷(报告胜利的消息)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气息)风雪交加(风和雪一齐袭来)2、你对课文第一小节中“我”、“她”、“贺捷生”之间是什么关系?3、理解第一小节最后一句话。
作者采访贺龙的女儿贺捷生,是贺捷生奶奶向“我”叙述了“走”完长征的婴儿这件事。
4、再读课文2~6小节。
想一想:我是怎样的情况下,“走”完长征的路?遇到了那些事?(1)1935年11月19日,刚刚诞生18天的贺捷生被母亲背在身上,随红军开始长征。
(2)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妈妈用衣服捂住贺捷生的头,她险些丢了小命。
(3)一次突围后,父亲发现裹在怀里的贺捷生丢了,幸亏被老乡捡到了,她才回到了父母身边。
(4)过草地是,贺捷生奄奄一息,大人们为她准备了“棺材”——一块白布,单她生命力强得出奇,终于走出了草地。
5、想一想,贺捷生奶奶“走”长征遇到了哪些困难,再读课文。
(用叙事的方式讲述贺捷生奶奶“走”长征之路。
)6、课文最后小节讲什么?三、你读了课文以后有什么感想?(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四、将一讲,你知道的红军长征中的故事。
《“走”完长征的婴儿》读后感
《“走”完长征的婴儿》读后感在读完《“走”完长征的婴儿》这篇文章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
文章讲述的是贺捷生奶奶在襁褓之中就跟随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尚在吃奶的婴儿,居然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贺捷生奶奶出生才 18 天,就被父母带着开始了长征。
想象一下,18 天的小婴儿,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助啊。
可她就这么跟着队伍,一路前行。
那时候的环境,可不是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
没有舒适的婴儿车,没有温暖的襁褓,甚至连一口充足的奶水可能都无法保证。
贺捷生奶奶的父母为了她,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
在过封锁线的时候,那紧张的气氛仿佛能穿透纸张,直抵我的心间。
敌人的枪炮声在耳边呼啸,每前进一步都可能是生死的抉择。
贺捷生奶奶的母亲紧紧地把她抱在怀里,父亲则在前方为她们开辟道路。
我能想象到,那位母亲的心跳是多么的急促,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对孩子的爱。
哪怕自己有一丝危险,也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
长征途中,粮食短缺是常有的事。
大人们有时候连草根、树皮都吃不上,更别说给小捷生找到充足的食物了。
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大家都想着法子让这个小生命能活下去。
也许是一口稀粥,也许是一点羊奶,每一份来之不易的食物,都饱含着战友们对这个小婴儿的关爱。
路途的颠簸,对于成年人来说都难以忍受,更何况是一个小婴儿。
贺捷生奶奶在马背上、在大人的怀抱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摇晃和震动。
她哭了,大人们的心就揪起来;她笑了,大家仿佛又看到了希望。
就这样,一步一步,这个小婴儿跟着队伍走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太幸福了。
孩子们从一出生,就被各种柔软的衣物包裹着,睡在舒适的小床上,吃着营养丰富的奶粉和食物。
稍有一点不舒服,家长们就紧张得不行,赶紧带着去看医生。
而贺捷生奶奶呢,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都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我们总是抱怨学习辛苦,工作累,可和长征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贺捷生奶奶在那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生死的考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努力奋斗呢?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长征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