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工原理第八章吸收.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原理 重点 整理

环境工程原理 重点 整理

第七章过滤分类:1、按过滤机理分: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2、按促使流体流动的推动力分:重力过滤、真空过滤、压力差过滤、离心过滤。

表面过滤(滤饼过滤):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度较慢、滤饼层易形成的情况下深层过滤:常发生在滤料内部、固体颗粒物浓度稀的情况下。

它是利用过滤介质间的间隙进行过滤的过程。

过滤比阻是单位厚度过滤介质或滤饼层的阻力目数:泰勒标准筛系列的各个筛以筛网上每英寸长度的孔数为其筛号,也称目数。

过滤水头损失曲线偏离理想曲线的原因在滤料表面有悬浮物沉积,造成表面的堵塞可压缩滤饼:S=0.2~0.8 不可压缩滤饼:S=0第八章1.吸收:吸收是根据混合气体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过程。

2.吸收的类型:按溶质和吸收剂之间发生的作用分: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按混合气体中被吸收组分的数目分: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按在吸收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分: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在这些吸收过程中,单组分的等温物理吸收过程是最简单的吸收过程,也是其他吸收过程的基础。

3.溶质在气、液两相间的平衡关系就决定了溶质在相间传质过程的方向、极限以及传质推动力的大小,是研究吸收传质过程的基础。

4.气-液平衡:在一定的条件(温度、压力等)下,气相溶质与液相吸收剂接触,溶质不断地溶解在吸收剂中,同时溶解在吸收剂中的溶质也在向气相挥发。

随着气相中溶质分压的不断减小,吸收剂中溶质浓度的不断增加,气相溶质向吸收剂的溶解速率与溶质从吸收剂向气相的挥发速率趋于相等,即气相中溶质的分压和液相中溶质的浓度都不再变化,保持恒定。

此时的状态为气、液两相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5.亨利定律:在稀溶液条件下,温度一定,总压不大时,气体溶质的平衡分压和溶解度成正比,其相平衡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这一关系称为亨利定律。

6.亨利定律三种形式和三者的关系:1)PA*=EXa,PA*——溶质A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Pa;XA——溶质A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E——亨利系数,Pa。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及答案第8章 吸收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及答案第8章 吸收

第八章习题一、填空选择题1、吸收操作的作用是分离()。

A、气体混合物B、液体均相混合物C、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D、气—液混合物2、吸收质是指;吸收剂是指;惰性组分是指;吸收液是指;净化气是指。

3、吸收的依据是()。

A、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B、液体均相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能力的差异C、液体均相混合物中各组分结晶能力不同D、液体均相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4、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 l、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 = 361.55Pa, E2 = 1136.3Pa, E3 = 671.45Pa,则()。

A、t l > t 2B、t 3 > t 2C、t 3 < t lD、 t l < t 25、将含有SO2 10%(体积分数)的空气与浓度为0.020kmol/m3的SO2水溶液在1atm下接触。

已知气液两相平衡关系为p A*=1.62c A(p A*单位为atm),则SO2将从相向相转移,以分压差表示的传质推动力为atm。

6、常压下,20℃时,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15.2kPa,与之成相平衡关系的氨水浓度为15kgNH3/100kgH2O,则相平衡常数m= 。

7、在气体流量、气体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增大、减小、不变),操作线将(远离、接近)平衡线,设备费用将(增大、减小、不变)。

8、吸收过程气相溶质的分压p A总与液相溶质浓度平衡的气相分压p A*,因此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斜率将,操作线向平衡线的方向移动。

9、某吸收过程中气体是难溶气体,则此吸收过程是________控制,强化吸收的手段是 。

10、总传质系数与分系数之间的关系表示为LG G Hk k K 111+=,其中1/k G 表示 ,当 项可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

11、根据双模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H 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K L ( )A 、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k LB 、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k LC 、小于气相传质分系数k GD 、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k G12、化学吸收的气—液平衡和化学反应平衡都受到溶液中 的影响。

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胡洪营课后经典习题答案

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胡洪营课后经典习题答案

4.2 某平壁材料的导热系数)1(0aT +=λλ W/(m·K), T 的单位为℃。

若已知通过平壁的热通量为q W/m 2,平壁内表面的温度为1T 。

试求平壁内的温度分布。

解:由题意,根据傅立叶定律有q =-λ·dT/dy即q =-λ0(1+αT )dT/dy分离变量并积分 整理得此即温度分布方程4.3 某燃烧炉的炉壁由500mm 厚的耐火砖、380mm 厚的绝热砖及250mm 厚的普通砖砌成。

其λ值依次为1.40 W/(m·K),0.10 W/(m·K)及0.92 W/(m·K)。

传热面积A 为1m 2。

已知耐火砖内壁温度为1000℃,普通砖外壁温度为50℃。

(1)单位面积热通量及层与层之间温度;(2)若耐火砖与绝热砖之间有一2cm 的空气层,其热传导系数为0.0459 W/(m·℃)。

内外壁温度仍不变,问此时单位面积热损失为多少? 解:设耐火砖、绝热砖、普通砖的热阻分别为r 1、r 2、r 3。

(1)由题易得r 1=b λ=110.51.4mWm K--=0.357 m 2·K/W r 2=3.8 m 2·K/W r 3=0.272·m 2 K /W所以有q =123Tr r r ∆++=214.5W/m 2由题T 1=1000℃ T 2=T 1-QR 1 =923.4℃T 3=T 1-Q (R 1+R 2)=108.3℃ T 4=50℃(2)由题,增加的热阻为r’=0.436 m 2·K/W q =ΔT/(r 1+r 2+r 3+r’) =195.3W/m 24.4某一Φ60 mm×3mm 的铝复合管,其导热系数为45 W/(m·K),外包一层厚30mm 的石棉后,又包一层厚为30mm 的软木。

石棉和软木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15W/(m·K)和0.04 W/(m·K)。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第II篇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 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 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 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 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 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三章流体流动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环境工程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1、在30℃,常压条件下,用吸收塔清水逆流吸收空气-SO 2混合气体中的SO 2,已知气-液相平衡关系式为47.87y x *=,入塔混合气中SO 2摩尔分数为0.05,出塔混合气SO 2摩尔分数为0.002,出塔吸收液中每100 g 含有SO 2 0.356 g ,试分别计算塔顶和塔底处的传质推动力,用y ∆、x ∆、p ∆、c ∆表示。

解:(1)塔顶出塔SO 2的摩尔分数为20.002y =,入塔吸收液中SO 2的摩尔分数为20x = 所以与出塔气相平衡的吸收液摩尔分数为*520.002/47.87 4.1710x -==⨯ 与入塔吸收液平衡的气相摩尔分数为20y *=所以*55222 4.17100 4.1710x x x --∆=-=⨯-=⨯*2220.00200.002y y y ∆=-=-=22101.325101.3250.0020.2026p y ∆=⨯∆=⨯=kPa忽略吸收液中溶解的SO 2,则摩尔浓度可计算为1000/1855.6c ==mol/L 52255.655.6 4.17100.00232c x -∆=⨯∆=⨯⨯=mol/L(2)塔底入塔SO 2的摩尔分数为10.05y =,出塔吸收液中SO 2的摩尔分数为10.356/640.001100/18x == 所以与入塔气相平衡的吸收液摩尔分数为*10.05/47.870.0010444x == 与出塔吸收液平衡的气相摩尔分数为1147.8747.870.0010.04787y x *==⨯= 所以*51110.00104440.001 4.4410x x x -∆=-=-=⨯*1110.050.047870.00213y y y ∆=-=-=11101.325101.3250.002130.2158p y ∆=⨯∆=⨯=kPa51155.655.6 4.44100.00247c x -∆=⨯∆=⨯⨯=mol/L2、吸收塔内某截面处气相组成为0.05y =,液相组成为0.01x =,两相的平衡关系为2y x *=,如果两相的传质系数分别为51.2510y k -=⨯kmol/(m 2·s),51.2510x k -=⨯kmol/(m 2·s),试求该截面上传质总推动力、总阻力、气液两相的阻力和传质速率。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甚么?4.以所有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甚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四章热量传递第一节热量传递的方式1.甚么是热传导?2.甚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天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性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第二节热传导1.简述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环境工程原理第8章 吸收

环境工程原理第8章 吸收
YA
A
A在气相中 摩尔分数 CA 的平衡分 为吸收质A在液相 压 中的体积摩尔浓度 m为相平 yA 为吸收质A在气相中的平 衡摩尔分数
YA 为吸收质AX 为吸收质A A
xA 为吸收质A在液相中的
衡系数
YA=f ( X A )
mX A 1 (1 m) X A
稀溶液中 YA mX A
气相中吸收质A的物质的量n A(kmol) kmol吸收质A ( ) YA= 气相中惰性组分B的物质的量n B(kmol) kmol惰性组分B
对于理想气体 PA
PB
yA P yA y A T yB 1 yA P yB T
以 X A 表示液相中吸收质A的摩尔比,它是指每摩 尔纯溶剂溶解的吸收质A的物质的量
P ExA
nA nA nS
A
P
A
——溶质A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 Pa或kPa
xA
xA —溶质A在平衡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E——亨利系数 Pa或kPa
E的物理意义:
难溶气体,由于平衡分压 大,E值较大 易溶气体,由于平衡分 压小,E值较小
E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亨利定律的浓度表达式
难溶气体 :
PA 很大,故H值很小。 平衡分压
亨利系数E与溶解度系数H的关系:
PA 由
cA ExA 和 PA H
得:
cA ExA H

假设在某系统中溶质A在溶液中的浓度为 cA kmol / m3 , 溶液的密度为 T
kg / m3 ,溶剂的密度为 O kg / m3
,
A(即
PA PA
吸收过程的推动力 :
P PA P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I I篇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三章流体流动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4.在管流系统中,机械能的损耗转变为什么形式的能量?其宏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5.对于实际流体,流动过程中若无外功加入,则流体将向哪个方向流动?6.如何确定流体输送管路系统所需要的输送机械的功率?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1.简述层流和湍流的流态特征。

环境工程原理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总结
双膜理论——描述气液两相间的传质过程
第二节 物理吸收
(二)双膜理论 双膜相理界论面模型示意图
pA
气相主体
pAi
溶质A
cAi
在膜层以外,气液两 相流体都充分湍动,
不存在浓度梯度,组 成均一,没有传质阻
G
L
力。
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流体 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 界面两侧分别有一层虚拟 的气膜和液膜。
在相界面处,气液两 相在瞬间即可达到平 衡,界面上没有传质 阻力。
对流传质速率方程 N A kc (cA,i cA,0 )
(5.4.4)
组分A的对流传质速 率,kmol/(m2·s)
界面上组分A的浓 流体主体中组分A的
度,kmol/m3
浓度,kmol/m3
对流传质系数,也称传质分系数, 下标“c”表示组分浓度以物质的 量浓度表示,m/s
传质系数体现了传质能力的大小,与流体的物理性质、界面的 几何形状以及流体流动状况等因素有关。
由上式可以计算出口处尾气中的溶质组成Y2。
低浓度气体吸收,流经全塔的混合气体流率和液体流率变 化不大,因此可以混合气体/液体流率代替惰性气体/液体 溶剂流率, 并用摩尔分数y、x代替摩尔比Y、X。
第四节 吸收设备的主要工艺计算
(二)操作线方程式与操作线
稳态逆流操作中,在吸收塔的任一个横截面,都可以跟塔底 截面或塔顶截面作溶质的物料衡算:
当溶质在气、液相中的浓度以摩尔比来表示时,则总传 质速率方程为:
NA
KY (YA
YA*)(8.2.27)
NA
K
X
(
X
* A
X A)
(8.2.28)
第二节 物理吸收
(四)传质阻力分析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总结
具有什么特征? (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
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
第三节 能量衡算
本节思考题
(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 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
化如何表现? (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变化率
第二节 物理吸收
本节思考题
(1)亨利定律有哪些表达形式,意义如何,常数之 间的关系如何?
(2)如何通过相平衡曲线判断传质方向,其物理意 义何在?
(3)举例说明如何改变平衡条件来实现传质极限的 改变。
(4)吸收过程有哪几个基本步骤?
第二节 物理吸收
本节思考题
(5)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 (6)吸收速率与传质推动力和传质阻力的关系,有
同点。 (3)使用转子流量计时读数为什么需要换算? (4)测定气体的流量计能否用来测量液体? (5)简述转子流量计的安装要求。
第四章 热量传递
第一节 热量传递的方式
本节思考题
(1)什么是热传导? (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
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 (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
么影响。
第二节 重力沉降
本节思考题
(1)简要分析颗粒在重力沉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2)层流区颗粒的重力沉降速度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3)影响层流区和湍流区颗粒沉降速度的因素有何不同,
原因何在? (4)流体温度对颗粒沉降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5)列出你所知道的环境工程领域的重力沉降过程。 (6)分析说明决定降尘室除尘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7)通过重力沉降过程可以测定颗粒和流体的哪些物性

(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第壹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阐述环境净化和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壹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和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和能量衡算第壹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且阐述和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对存在壹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和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三章流体流动第壹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且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环境工程原理 第七章

环境工程原理 第七章

图7-2 SO2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
第二节 吸收过程中的相平衡关系
二、亨利定律
1.气液平衡
溶质A溶
解速度 气体
平衡分压, pA* 摩尔分数, yA 摩 ……尔. 比相,际YA动态平衡
液体
溶质挥 发速度
如果温度和总压一定,溶质在液体 中的溶解度只取决于溶质在气相中 的组成。
气-液相平衡关系又称溶解度曲线
1.溶质与吸收剂反应: 如用水吸收氨。
ABM
假设溶质在溶剂中的总浓度为cA, cA AM
化学反应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K

M AB

cA A AB
进而可得

A


1

cA
K
B
第二节 吸收过程中的相平衡关系
将此浓度代入亨利定律,可得溶质的气液相平衡关系:
pA*
吸收操作的目的: (1)分离和净化原料气: 原料气在加工以前,其中无用的或有害的成分都要预先除去。如从
合成氨所用的原料气中分离出CO2、CO、H2S等杂质。 (2)分离和吸收气体中的有用组分:
如从合成氨厂的放空气中用水回收氨;从焦炉煤气中以洗油回收粗 苯(含甲苯、二甲苯等)蒸气和从某些干燥废气中回收有机溶剂蒸气等。
解度系数为 H 1.56102 kmol/(kPa·m3),一级解离常数
为 K1 1.7 102 kmol/m3。
解:考虑解离情况下 SO2 的吸收情况可以表示为以下两个过 程:
扩散传质过程 SO2 g
SO2 l
解离过程 SO2 +H2O
H+ +HSO3-
由传质平衡可以求得吸收液中 SO2 的浓度
cA HpA 1.56 102 5.05 0.0788 kmol/m3

环境工程原理第08章吸收

环境工程原理第08章吸收

第二节 物理吸收
(四)传质阻力分析
包括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两部分:
1 1 1 (以气相分压差为推动力时) KG kG HkL (8.2.29)
在通常的吸收操作条件下,kG和kL的数值大致相当, 而不同溶质的亨利系数值却相差很大。
第二节 物理吸收
对于易溶气体:H值很大,液膜阻力相对很小
1 1 kG HkL
吸收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 净化有害气体: 湿式烟气脱硫:如用水或碱液吸收烟气中SO2,
石灰/石灰石洗涤烟气脱硫。 干法脱硫:喷雾干燥烟气脱硫:SO2被雾化的
Ca(OH)2浆液或Na2CO3溶液吸收。 水、酸吸收净化含NOx废气。
• 回收有用物质:如用吸收法净化石油炼制尾气中的硫化 氢的同时,还可以回收有用的元素硫。
用气、液两相平衡图来判断更加直观。
根据初始状态点在平衡图中 所处的位置来判断。

yA

解吸
xA
第二节 物理吸收
2.计算传质的推动力 实际组成与平衡组成之间的差距——推动力 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y yA yA* (8.2.10)p pA pA*(8.2.12)气相
(摩尔分数)
(气体分压、物质的浓度)
x xA* xA (8.2.11)c cA* cA(8.2.13)液相
第二节 物理吸收
3.确定传质过程的极限
• 溶质在气液两相间的传质过程不是无限制地进行, 传质过程的极限状态就是平衡状态。
• 在治理气态污染物时,希望通过吸收操作使出塔 气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尽可能地低。
• 可以通过增加塔高,减少处理气体的量,增加吸 收剂的量来实现。
第一节 吸收的基本概念
吸收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 净化原料气及精制气体产品:比如用水(或碳酸钾水溶 液)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CO2等。 • 制取液体产品或半成品:比如水吸收NO2制取硝酸;水 吸收HCl制取盐酸等。

环境工程原理_名词解释

环境工程原理_名词解释

n
质量比:混合物 中 某组分的质量 与 惰性组分质量 之比 X m ;
mA A
m mA
摩尔比:混合物 中 某组分的物质 的量 与 惰性组分 物质的量 之比 n ; X
A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 nA
流量:单位时间 流过 流动截面 的 流体体积 ; 流速:单位时间 内流体在 流动方 向上 流过的 距 离 。 4.沉降分离包括: 重力沉降、离心沉 降、点沉降、惯性 沉降和扩散沉降 。 重力沉降和离心沉 降:利用分离颗粒 与流体之间存在的 密度差,在 重力或 离心力 的作用下 使颗粒和流体之间 发生相对运动;
1.按过滤机理分: 表面过滤和深层过 滤 2.按促使流体流动 的推动力分: 重力过滤:在水位 差的作用下被过滤 流态对分离的影 的混合液通过过滤 响: 层流边界层和 介质进行过滤,如 湍流边界层都会发 水处理中的快滤 生分离,在相同逆 池。 压梯度下,层流边 真空过滤:在真空 界层比湍流边界层 下过滤,如水处理 更容易发生分离, 中的真空过滤机。 由于层流边界层中 第五章 质量传递 压力差过滤:在加 近壁处速度随 y 的 传质机理:①分子 压条件下过滤,如 增长缓慢,逆压梯 扩散(慢) :由分子 水处理中的压滤滤 度更容易阻滞靠近 的热运动引起;涡 池。 壁面的低速流体质 流扩散(快) :由流 离心过滤:使被分 点,湍流边界层的 体微团的宏观运动 离的混合液旋转, 分离点延迟产生。 引起。 在所产生的惯性离 阻力损失起因: (1) 单向扩散 :只有气 心力的作用下,使 内摩擦造成的摩擦 相组分从气相向液 流体通过周边的滤 阻力(2)物体前后 相传递,而没有物 饼和过滤介质,从 压强差造成的形体 质从液相想气相作 而实现与颗粒物的 阻力 相反方向的传递, 分离。 摩擦阻力:边界层 这种现象可视为单 主要特征:随着过 内的流动状态,边 向扩散(氨被水吸 滤过程的进行,流 界层的厚度 收) 。原理:P186 体中的固体颗粒被 形体阻力:物体前 等分子扩散: 在一 截留在过滤介质表 后压强差,边界层 些双组份混合体系 面并逐渐积累成滤 分离,尾流区域的 的传质过程中,当 饼层。 大小 体系总浓度保持均 滤饼层厚度:随过 阻力损失的影响因 匀不变时,组分 A 滤时间的增长而增 素: ( 流 动 的 雷 诺 在分子扩散的同时 厚,其增加速率与 数、物体的形状、 伴有组分 B 向相反 过滤所得的滤液的 表面粗糙度等) 摩 方向的分子扩散, 量成正比。 擦阻力:边界层内 且组分 B 扩散的量 过滤速度:由于滤 的流动状态,边界 与组分 A 相等,这 饼层厚度的增加, 层的厚度;形体阻 种传质过程就叫等 因此在过滤过程中 力:物体前后压强 分子扩散。 是变化的。 差,边界层分离, 第七章 过滤 比表面积等于混合 尾流区域的大小。 过滤过程 :混合物 颗粒的比表面积的 (1)流态的影响: (非均相)的分离: 颗粒粒径 湍流时,摩擦阻力 液体或气体通过过 颗粒 i 的等体积当 较层流时大。但与 滤介质,固体颗粒 量直径 :各筛上筛 层流时相比,分离 被截留下来,而流 留物的平均直径 点后移,尾流区较 体通过过滤介质, 颗粒床层的当量直 小,形体阻力将减 从而实现固液或固 径: 与床层空隙体

环工原理第八章吸收

环工原理第八章吸收

x* P , c* HP E
2019/11/26
x*
y ,
X* Y
m
m
第2节 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
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1、判断过程进行方向
Y
气、液相浓度(Y,X)在平衡线
P
上方(P点):
Y
相对于液相浓度 X 而言, 释
气 相 浓 度 为 过 饱 和 (Y>Y*) ,
放 溶
溶质由气相向液相转移。

DAB ZG RT
P PBm
( pA
pi )

DAB P ZG RTPBm
kG
NA kG ( pA pi ) —— 气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kG ——气膜吸收系数, kmol/(m2.s.kPa)。
也可写成:
NA
pA pi 1
kG
2019/11/26
当气相的组成以摩尔分率表示时
2019/11/26
NA NA NA KG kG HkL
11 1
KG kG Hk L
1 、1 、 1 分别为总阻力、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 KG kG HkL
即总阻力=气膜阻力+液膜阻力
同理
2019/11/26
1 H1
K L kG kL
1 1m
Ky ky kx 在溶质浓度很低时
2019/11/26
1 1 1 KG kG HkL
即KG kG ——气膜控制
2)溶解度很小时的难溶气体
1 H1

K L kG kL
N A ky ( y yi )
k y —以 y 表示的气膜吸收系数,knoll/(m2.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8/13
Y mx y mx 得, * 1Y 1 x
*
*
mX Y 1 (1 m ) X 当溶液浓度很低时,X≈0, 上式简化为:
*
Y mX
*
亨利定律的几种表达形式也可改写为:
2018/8/13
P * x , c HP E y Y * * x , X m m
2018/8/13
第2节 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
Y Y
P
Y*=mX
(Y-Y*)
Y* o X
(X*-X)
X*
X
当气液相的组成均用摩尔分数表示时,
吸收的推动力可表示为: 以气相组成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 y y :
*
以液相组成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 x x:
*
3、确定过程的极限 所谓过程的极限是指两相充分接触后,各 相组成变化的最大可能性。
N A K G ( p p*)
K G— 以 p 为推动力的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Pa)
p * —与液相主体浓度c成平衡的气相分压,Pa。
b)以△y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
NA Ky( y y )
*
K y —以△y为推动力的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
2018/8/13
2018/8/13
当气相的组成以摩尔分率表示时
N A k y ( y yi )
k y —以 y 表示的气膜吸收系数,knoll/(m2.s)。
当气相组成以摩尔比浓度表示时
N A kY (Y Yi )
kY —以Y 表示推动力的气膜吸收系数,kmol/(m2.s)。
2018/8/13
惰性气体或载体:不溶或难溶组分,以B表示。
吸收剂: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溶剂,以S表示。
吸收液:吸收操作后得到的溶液,主要成分为溶 剂S和溶质A。 吸收尾气:吸收后排出的气体,主要成分为惰性 气体B和少量的溶质A。
解吸或脱吸:与吸收相反的过程,即溶质从液相 中分离而转移到气相的过程。
2018/8/13
1 概
NA p pi kG
NA P P* KG
NA N A k L (ci c ) c i c k L 由亨利定律:
ci Hpi c Hp *
N A k L (ci c ) k L H ( pi p*)
NA pi p* Hk L
2018/8/13
第2节 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
2、计算过程推动力 推动力可用一相的实际组成与其对应的平衡组成 之差来表示。实际组成偏离平衡组成的程度愈大,过 程的推动力愈大,其传质速率愈大,吸收/解吸过程 愈容易进行。
对吸收过程: (Y-Y*):以气相摩尔分数 差表示的传质推动力; (X*-X):以液相摩尔分数 差表示的传质推动力。 传质推动力的表示方法 可以不同,但效果一样。
KY K G P
K X K LC , K x CK L

吸收分离操作的目的: 分离 混 合气 体 以获 得一
定的组分,如用硫酸处理焦
炉气以回收其中的氨。
除去 有 害组 分 以净 化气
体,如用水和碱液脱除合成 氨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 制备 某 种气 体 的溶 液 , 如用水吸收二氧化氮制造硝
酸。
2018/8/13
吸收过程的分类
1 概

物理吸收:吸收过程溶质与溶剂不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 可视为单纯的气体溶解于液相的过程。 化学吸收:溶质与溶剂有显著的化学反应发生。如用氢氧 化钠或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用稀硫酸吸收氨等过程。 单组分吸收:混合气体中只有单一组分被液相吸收,其余 组分因溶解度甚小其吸收量可忽略不计。 多组分吸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分被吸收。
2018/8/13
3、传质过程的限度
Y Y* Y Y*=mX Q Y* o X* X
第 2节
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
Y
Y P Y*=m X
X
o
X
X*
X
对吸收而言: 若保持液相浓度 X 与之相平衡的浓度 若保持气相浓度 Y 2018/8/13 升高到与气相浓度
不变,气相浓度 Y 最低只能降到 Y*,即 Ymin=Y*; 不变,则液相浓度 X 最高也只能 Y 相平衡的浓度 X*,即 Xmax=X*。
二、物理吸收的动力学基础——双膜理论 (一)双膜理论
•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间有一个稳定的界面,界面
上没着两层虚拟停滞膜,气膜和液 膜。气相一侧叫气膜,液相一侧叫液膜 ,这两层 膜均很薄,膜内的流体是层流流动,溶质以分子 扩散的方式进行传质。
•膜外的气液相主体中,流体流动的非常剧烈,溶
1、气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DAB P NA ( p A pi ) ZG RT PBm
2018/8/13

DAB P kG ZG RTPBm
N A kG ( pA pi ) —— 气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k G ——气膜吸收系数, kmol/(m2.s.kPa)。
也可写成:
p A pi NA 1 kG
P
释 放 溶 质
Y*=mX
吸收溶质
X
X*
X
结论:若系统气、液相浓度 (Y,X) 在平衡线上方,则 体系将发生从气相到液相的传质,即吸收过程。
2018/8/13
气、液相浓度 (Y,X) 在 平衡线下方(P点): Y 相对于液相浓度 X 而言,气相浓度为欠 Y*=mX Y* 饱和(Y* > Y),溶质 吸收溶质 由液相向气相转移。 Q Y 相对于气相浓度 释放溶质 Y 而言,液相浓度 过 饱 和 (X* < X) , o X* X X 故液相有释放溶质 的能力。 结论:若系统气、液相浓度 (y,x) 在平衡线下方,则 体系将发生从液相到气相的传质,即解吸过程。

2018/8/13
一、热力学基础
1、亨利定律
pA Ex A
p
* A -----溶质A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
E——亨利常数,单位与压强单位一致 。 E 值取决于物系的特性及温度;温度 T 上升, E 值增大;
在同一溶剂中,E值越大的气体越难溶。
2018/8/13
2、亨利定律的其他表示形式
1)用溶质A在溶液中的摩尔浓度和气相中的分压表 示的亨利定律 * A A
2、液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令 DC k L
Z Lc sm
DC NA (ci c ) z Lc sm
N A kL (ci cA ) ——液膜吸收速率方程

k L —以 c 为推动力的液膜吸收系数,m/s;
2018/8/13
ci c A NA 1 kL
当液相的组成以摩尔分率表示时
非等温吸收:体系温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吸收过程。 等温吸收:体系温度变化不显著的吸收过程。
本章所作的基本假定 ①单组分吸收,其余组分可视为一个惰性组分。 ②溶剂的蒸汽压很低,因此气相中不含溶剂蒸汽 。
2018/8/13
第二节 物理吸收
几个基本概念 相平衡:一定条件下,气-液相中溶质正、逆 扩散速率达到相等,于是就出现了平衡状态。 气体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条件下吸收可能达 到的最高限度,它与气体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并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此时的溶液已被溶 质所饱和,被称为饱和溶液,溶液的浓度被 称为平衡浓度或饱和浓度。 相平衡时,气相和液相中溶质的组成不再变 化,此时溶液上方气体溶质的分压,称为平 衡分压。
2018/8/13
NA NA NA KG kG Hk L
1 1 1 K G kG Hk L
1 1 1 、 、 分别为总阻力、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 K G kG Hk L
即总阻力=气膜阻力+液膜阻力
同理
2018/8/13
1 H 1 K L kG k L
1 1 m K y k y kx
N A k x ( xi x )
k x —以 x 为推动力的液膜吸收系数,kmol/(m2.s)。
当液相组成以摩尔比浓度表示时
N A kX ( Xi X )
k X —以 X 为推动力的液膜吸收系数,kmol/(m2.s)。
2018/8/13
(三)、总传质速率方程式
1、以气相组成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a)以△p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
2、以液相组成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a)以△c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
N A K L (c * c )
K L —以△c为推动力的液相总吸收系数,m/s
b)以△x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
N A K x ( x x)
*
K x —以△x为推动力的液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
质的浓度很均匀,传质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传
质阻力集中在两层膜内。
2018/8/13
pA
2018/8/13
(二)气相与液相的传质速率方程
吸收速率: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溶质A的摩尔数, 用NA表示,单位通常用kmol/m2.s。 吸收传质速率方程: 吸收速率与吸收推动力之间关系 的数学式
吸收速率=传质系数×推动力
Y Y* N A KG ( P P ) 1Y 1Y * KG P NA (Y Y *) (1 Y )(1 Y *)
KG P KY 令 (1 Y )(1 Y *)
N A KY (Y Y *)
KY —以Y 为推动力的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
2018/8/13
第八章 吸收
2018/8/13
第1节


气体吸收过程和工业应用
吸收分离操作: 利用混 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 中溶解度差异,使某些 易溶组分进入液相形成 溶液,不溶或难溶组分 仍留在气相,从而实现 混合气体的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