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元素周期表基础解析

合集下载

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概括

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概括

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概括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重要的工具之一,用于系统地组织,分类和显示化学元素及其特性。

它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概念,组织结构,元素特性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包含了所有已知化学元素的表格。

它是由德国化学家门德莱耶夫于1869年发明的,通过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表格中,使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排列在一起,方便科学家和学生的学习和研究。

二、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组织结构1. 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

原子序数表示了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是元素的特征标志。

2. 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性排列。

即,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经常出现在同一周期中。

3. 元素的族群: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族群进行分类。

每个族群包含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并且有共同的化学反应模式。

三、元素周期表的元素特性1. 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独特的符号,用于表示该元素。

符号通常由元素名称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大写字母组成。

2. 元素名称和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独特的名称和原子序数。

名称用于识别元素,原子序数表示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3. 原子量: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量。

原子量表示元素一个原子的平均质量,以碳12的质量为基准。

4. 电子层结构: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种特定的电子层结构。

电子层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能力。

5. 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都具有一系列的化学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原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化合价等。

四、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预测元素特性:通过元素周期表,人们可以预测元素的一些基本特性。

例如,通过查找元素所在的周期和族群,可以推测出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化合价。

2. 辅助化学计算:元素周期表还可以用于进行化学计算。

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全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全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全解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将各种化学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为我们理解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等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框架。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索元素周期表的奥秘。

首先,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是有规律可循的。

它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同时将元素分为不同的周期和族。

周期是横行,族是纵列。

周期反映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第一周期只有两种元素,氢(H)和氦(He),因为它们的原子只有一层电子。

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也逐渐增多。

族则反映了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例如,第ⅠA 族(碱金属族)包括锂(Li)、钠(Na)、钾(K)等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1,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性,如都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正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原子半径就是一个重要的性质。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在同一周期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导致原子半径减小;而在同一主族中,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

元素的化合价也是有规律的。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族序数,例如第ⅥA 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通常为+6。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氧(O)和氟(F)一般没有正化合价。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也是元素的重要性质。

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强的元素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

再来看看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特殊位置的元素。

过渡元素,也就是位于周期表中部的元素,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很多过渡元素是良好的催化剂,并且具有多种化合价。

镧系和锕系元素则是位于周期表底部的两行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较为相似。

元素周期表不仅对化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解密知识点总结

元素周期表解密知识点总结

元素周期表解密知识点总结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具,它以一种简洁而有序的方式展示了化学元素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本文将从原子结构、周期性规律和元素分类等方面对元素周期表的解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原子结构在揭开元素周期表的奥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原子的结构。

原子主要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位于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并带有正电荷。

电子则以不同轨道分布在原子核周围,并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而原子的化学性质则取决于其电子的排布和数量。

二、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并非随机的,而是基于周期性规律进行的。

现代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原子序数即为元素的质子数。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周期性规律:1. 周期性表现:元素周期表中的水平行被称为周期。

周期性表现在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周期性变化。

即在同一个周期中,元素的电子排布和一些性质会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2. 原子半径:原子的半径指的是原子核与最外层电子的距离。

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从左上角到右下角,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这是由于原子核的正电荷不断增加,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电子云变得更加紧密。

3. 电离能:电离能指的是从一个原子中移走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元素周期表中电离能也存在周期性变化,即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电离能逐渐增加。

这是由于原子半径的缩小导致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电子更难被移走。

4. 电负性:电负性是描述原子吸引和捐赠电子的能力。

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电负性逐渐增加。

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强,使得元素更倾向于获取电子,表现出更高的电负性。

5.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可以通过斜线进行大致区分。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础知识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础知识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础知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重要的工具,用于组织和分类已知的化学元素。

它的设计使得化学家能够更好地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元素的性质和行为的研究来推测其他未知元素的特性。

本文将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础知识,包括其结构、元素的排列以及周期表中常见的信息。

一、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基于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序数代表了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元素周期表将元素从左到右地排列成若干水平行,称为周期,同时按照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将元素垂直地划分成若干垂直列,称为族。

二、元素的排列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是根据元素的共有性质和特点进行的。

在元素周期表中,大多数元素的性质和行为都会出现一定的规律和周期性。

这种周期性是由于元素的电子结构的特性所决定的。

元素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而两者之间则位于具有中间性质的过渡元素。

三、周期表中的信息元素周期表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元素的信息和数据。

每个元素的方格内通常会标注元素的原子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此外,元素周期表还提供了元素的周期号、族号以及一些特殊的符号和颜色来指示元素的性质。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电子结构、化合价以及一些元素的主要用途和应用。

四、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和其他科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化学家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推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和电负性等。

周期表也为研究元素之间的反应、化学键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方向提供了基础。

此外,元素周期表也是研究原子核结构、放射性元素和核反应的重要工具。

结论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具。

通过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排列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同时,元素周期表也为我们研究和探索新的元素以及应用于各个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以上是对化学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的介绍。

元素周期表虽然看似简单的表格,但它所蕴含的信息和意义是深远的。

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

起源简介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的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首创的。

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数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原子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数)排列,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常见的元素周期表为长式元素周期表。

在长式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

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纵列称为一个族,最后有两个系。

除长式元素周期表外,常见的还有短式元素周期表,螺旋元素周期表,三角元素周期表等。

道尔顿提出科学原子论后,随着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日益精确和原子价(化合价)概念的提出,就使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性质(包括化合价)之间的联系显露出来。

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就提出了“三元素组”观点。

他把当时已知的54种元素中的15种,分成5组,每组的三种元素性质相似,而且中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较轻和较重的两个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一半。

例如钙、锶、钡,性质相似,锶的相对原子质量大约是钙和钡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一半。

法国矿物学家尚古多提出了一个“螺旋图”的分类方法。

他将已知的62种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顺序,标记在绕着圆柱体上升的螺旋线上,这样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恰好出现在同一母线上。

这种排列方法很有趣,但要达到井然有序的程度还有困难。

另外尚古多的文字也比较暧昧,不易理解,虽然是煞费苦心的大作,但长期未能让人理解。

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发现无论从哪一个元素算起,每到第八个元素就和第一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

这很像音乐上的八度音循环,因此,他干脆把元素的这种周期性叫做“八音律”,并据此画出了标示元素关系的“八音律”表。

显然,纽兰兹已经下意识地摸到了“真理女神"的裙角,差点就揭示元素周期律了。

不过,条件限制了他做进一步的探索,因为当时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值有错误,而且他也没有考虑到还有尚未发现的元素,只是机械地按当时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将元素排列起来,所以他没能揭示出元素之间的内在规律。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详解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详解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详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 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注意:原子半径在VIB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

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

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

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

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元素变化规律(1)除第一周期外,其余每个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一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每一族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3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4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5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6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工具,用于组织和展示元素的属性和关系。

它按照元素的原子数和化学性质将元素进行分类和排列。

本文将详细解释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和元素分类,并介绍周期表中一些重要的元素和其特性。

一、周期表的构造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水平排列的行和垂直排列的列组成,其中行称为周期,列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的基础是元素的原子数和化学性质。

原子数逐渐增加的顺序排列在周期的不同行,而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排列在同一族中。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或称为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排列,即从左到右。

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数和质量越大。

每个元素都用一个独特的符号表示,比如氢元素的符号为H,氧元素的符号为O。

二、周期表中的分类1. 主族元素:主族元素是指周期表中的1A至8A族元素(以旧国际命名方式),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主族元素可以进一步分为碱金属、碱土金属、硼族元素等。

2. 过渡元素: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的3B至2B族,它们具有较高的原子数和更复杂的电子结构。

过渡元素常用于合金、催化剂等应用。

3.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镧系和锕系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底部,它们都是内过渡元素。

这些元素具有复杂的电子结构和特殊的化学性质。

三、周期表中的重要元素及其特性1. 氢(H):氢是元素周期表中最简单的元素,原子数为1。

它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氢广泛应用于氢气燃料电池等领域。

2. 氧(O):氧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原子数为8。

氧气是生命的必需,用于呼吸和燃烧等过程。

氧还广泛应用于氧化反应和氧化剂等。

3. 碳(C):碳是生命的基础,原子数为6。

它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生物分子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核酸。

碳的四个价电子使其能够形成多种化学键。

4. 金(Au):金是具有高度延展性和高反射率的贵金属,原子数为79。

它在珠宝制造、电子技术、医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金是稀有和珍贵的元素,其产量较少。

初中化学的元素周期表入门知识

初中化学的元素周期表入门知识

初中化学的元素周期表入门知识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它按照元素的性质和结构将元素有序地排列在一张表格中。

初中阶段接触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元素的基本认识,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初中化学中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入门知识,帮助学生快速上手。

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元素周期表由横向排列的周期和纵向排列的族组成。

周期数表示元素的能级,族数表示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相邻元素的性质存在规律性。

2.元素周期表中的重要元素
主族元素
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右侧,包括氢、碱金属、碱土金属等,它们的化合物常见且重要。

副族元素
副族元素位于主族元素之后,包括过渡金属、稀土金属等,它们在化学反应和工业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

杂族元素
杂族元素位于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之间,包括硼、硅等,它们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

3.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性
周期性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周期性规律排列,周期表的周期越靠下,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有规律地变化。

周期性性质
元素的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性质随着元素周期表的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些性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

初中阶段的学生应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性,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基础。

希朼本文能帮助初中生快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入门知识,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元素周期表是一张以化学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表格,它是化学领域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元素的性质、反应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以及周期表上的一些重要元素及其特点。

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两部分。

主族元素包括1A到8A族元素,它们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右侧,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过渡元素位于主族元素之间,包括从3B到2B的元素以及内过渡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主体部分被划分为7个水平排列的横行,称为周期。

每个周期都具有相同数量的元素,从左到右的原子序数递增。

周期表的竖列称为族,具有共同的性质。

主族元素的族号与元素周期数相同。

2. 周期表上的重要元素2.1 原子序数较小的元素氢(H)、氦(He)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小的两个元素。

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在化合物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氦是一种惰性气体,常用于气球充气和制冷。

2.2 表示周期的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周期元素是碱金属,包括锂(Li)、钠(Na)等。

碱金属具有较活泼的化学性质,容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第二周期元素是碱土金属,包括钙(Ca)、镁(Mg)等。

碱土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活泼的反应性。

2.3 过渡元素过渡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两侧主族元素之间的元素,这些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变价性。

其中铁(Fe)、铜(Cu)等是重要的工业金属。

2.4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周期表中的大部分元素是金属,如钠、铁、铜等。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延展性。

除金属外,还有一些非金属元素,如氢、氦、氯等。

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可以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方式。

研究元素的周期规律也有助于开发新材料和药物。

此外,元素周期表也为教育和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学生可以通过周期表的学习,深入理解元素的分类和性质,并应用于解决化学问题。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析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析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析》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以一种简洁而有序的方式呈现了已知的所有化学元素。

这张看似简单的表格,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深刻的科学原理。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一个由横行和纵列组成的表格。

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目前,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和 18 个族。

1. 周期周期是指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

周期的编号从 1 开始,依次递增。

第一周期只有两个元素,氢和氦。

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层数也逐渐增加。

2. 族族是指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按纵列排列的一组元素。

族的编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和副族,另一种是用字母表示族的类型。

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副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则相对较为复杂。

二、元素周期表的性质1.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2.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的大小。

原子半径通常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这是因为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也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导致原子半径减小。

3.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将一个电子从原子中移除所需的能量。

电离能通常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也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导致电离能增加。

4. 电子亲和能电子亲和能是指一个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时释放的能量。

电子亲和能通常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也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导致电子亲和能增加。

5. 电负性电负性是指一个原子在化学键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电负性通常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也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导致电负性增加。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里一张重要的图表,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了有序排列。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进行详细的解析。

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的横行和纵列组成。

每一行被称为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每一列被称为一个族,共有18个族。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区,右侧是非金属元素区,中间是过渡金属元素区。

通过该结构,我们可以方便地找到特定元素所处的位置。

2.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循环变化的趋势。

周期表中的每一周期都有明显的特点:第一周期只有两个元素——氢和氦;第二至第七周期分别有8个元素;在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差,非金属性越强。

3.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和元素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三类。

金属元素大多数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非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较差的导电性;过渡金属元素则位于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之间。

4.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命名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符号和名称。

元素的符号通常由一个或两个拉丁字母组成,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钠元素的符号为Na(来自拉丁文Natrium)。

元素的名称则多数情况下来自于人名、地名或者历史名词,如铁元素的名称来源于拉丁文Ferrum。

5. 元素周期表和化合价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常常可以通过它们的位置来推测其化合价。

原则上,元素的化合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的数目。

例如,在第一族(碱金属族)中,元素的化合价为+1,因为它们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而在第一族(卤素族)中,元素的化合价为-1,因为它们外层只缺少一个电子,容易接受。

6.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性趋势元素周期表还可以展示元素的周期性趋势,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和电负性等。

化学原理元素周期表解析

化学原理元素周期表解析

化学原理元素周期表解析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一张重要的参考表格,用于组织和分类元素。

它是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首次提出并发展起来的,至今仍然是化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结构和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通过解析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元素的特性。

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从小到大排列,元素周期表中的水平行称为周期,垂直列称为族。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原子符号和原子序数,同时还可以附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周期表中的第1周期至第7周期共有7个,每个周期包含2至32个元素。

族的数量则根据元素的性质而定,最常见的是8个主族元素和10个过渡金属元素。

2.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基于元素的物理化学特性。

主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 主族元素: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右侧,包括1A至8A 族元素。

它们的特点是外层电子层的电子数与周期数相同。

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 过渡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中间区域,包括3B 至2B族元素。

它们的特点是外层电子层的电子数比周期数少2。

过渡金属元素具有多变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

- 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位于周期表的18A族,包括氦、氖、氩、氪、氙和氡。

它们的外层电子层都已满,属于化学上稳定的元素,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3.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展示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其中最重要的规律是元素的周期趋势和族内性质变化的规律。

-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从左上方到右下方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逐渐增加,吸引外层电子的能力增强。

- 电离能:电离能从左下方到右上方逐渐增大,即从金属到非金属的顺序。

金属元素的电离能较低,非金属元素的电离能较高。

- 电负性:电负性从左下方到右上方逐渐增大,具有较高电负性的元素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 金属活性:金属活性从左上方到右下方逐渐增加,即金属元素的活性随周期增加而增加。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读方法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读方法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读方法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中的基础工具,它按照元素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的升序排列,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规律分类和组织起来。

通过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出元素之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元素周期表解读方法。

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化学元素周期表一般由横行称为周期和竖列称为族的元素组成,周期数表示原子中电子的主量子数,族数表示原子中外层电子的数量。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性元素,右侧是非金属性元素,而在中间的过渡金属具有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特点。

周期表的上方是质子数逐渐增加的小元素,下方是质子数逐渐增加的大元素。

2.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原子结构和性质按一定规律重复出现的横向排列。

周期表的周期规律主要体现在元素的电子排布和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上。

例如,周期性地增加的主量子数(周期数)意味着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逐渐增加,而外层电子的数量也随之增多。

这种规律让我们能够预测元素的电子构型和化学性质。

3. 元素周期表的族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指具有相同外层电子数的元素纵向排列的一列。

族规律表明拥有相同数量外层电子的元素往往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例如,周期表第一族是碱金属元素,它们都只有一个外层电子,因此具有类似的反应活性和金属性质。

同样地,第七族是卤素元素,它们具有七个外层电子,倾向于接受一个电子以达到稳定的电子结构,因此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4.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组除了周期和族外,元素周期表还可以根据元素的特殊性质进行划分。

一些常见的分组包括过渡金属、稀土系列和放射性元素。

过渡金属位于周期表的中间,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通常用于工业和材料制备。

稀土系列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这些元素在外层电子填充上有一定的特殊性质,常用于催化剂、荧光材料和磁性材料。

放射性元素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会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辐射。

化学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解析

化学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解析

化学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解析化学元素周期表是现代化学科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包含了目前已知的所有元素,而且还为元素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清晰的图示。

在我们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周期表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特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深入探究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础知识。

1.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当时,化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大量的元素,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将它们进行分类。

1869年,俄罗斯化学家杜布尼克提出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

他根据原子质量的大小将元素分为若干组,然后按照周期性的规律排列。

此后,元素周期表经历了多次改进和完善,直到目前的形式。

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由行和列组成。

水平行称为周期,垂直列称为族。

目前,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和18个族。

每个周期代表了原子中电子壳层数目的变化,从左到右依次增加。

每个族代表了原子中最外层电子的属性相似性。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进行排列的,原子序数越小的元素放在上方,原子序数越大的元素放在下方。

3.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类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被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三类。

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底部,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

非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侧和顶部,它们通常不导电,并且在某些条件下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半金属元素则是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一类元素,具有一定的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4. 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趋势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不仅仅是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的,还显示了周期性趋势。

其中最常见的趋势是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金属性。

原子半径是指原子的大小,通常用原子半径的大小来推测元素的化学特性。

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移去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它通常与原子的大小和电子云的密度有关。

电负性是指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较高的电负性通常表示更强的吸电子性。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点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点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点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工具,它是一种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周期规律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化学元素周期表通常由一系列水平行和垂直列组成。

水平行称为周期,垂直列称为族。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区域,右侧是非金属元素区域,中间是过渡金属元素区域。

元素周期表的顶部是氢和氦,它们是最简单的元素。

2.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每个元素在周期表中都有一个唯一的符号,用来表示该元素的名称。

符号通常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果有的话)。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原子序数表示元素中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就是元素的核电荷数。

3.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并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这些规律包括周期性的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等性质。

例如,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而同一周期内的原子半径则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4.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特性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性质的相似性分为不同的族。

典型的族包括碱金属族、碱土金属族、卤素族、稀有气体族等。

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

例如,碱金属族的元素都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容易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5.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趋势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趋势指的是元素性质随着周期数的变化而呈现的规律。

例如,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电负性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

这些周期趋势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反应行为。

6. 元素周期表中的稀有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稀有元素是指周期表的最后一行,也称为稀有气体行。

这一行包括了一系列稳定的非金属元素,它们具有较高的电离能和较低的反应活性。

稀有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于气体状态,常用于照明、激光技术以及核能研究等领域。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主要知识点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主要知识点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主要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概述1、门捷列夫周期表: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出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现行常用元素周期表⑴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例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⑵周期表的结构:七个横行;7个周期[三短(2、8、8)、三长(18、18、32)、一不完全]18个纵行(列),16个族:7个主族(ⅠA~ⅦA);(1、2、13~17列);7个副族(ⅠB~ⅦB);(3~12列)Ⅷ族:3个纵行;(8、9、10列); 零族:稀有气体(18列)周期表中有些族有特殊的名称: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不包括氢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O、F除外)==价电子数非金属的负价的绝对值==8-主族序数(限ⅣA~ⅦA)4、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⑴主族元素: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⑵确定族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最后的差值即可确定。

基本公式:原子序数-零族元素的序数(或各周期元素总数)== 差值①对于短周期元素:若差值为0,则为相应周期的零族元素;若0<差值≤7,则元素在下一周期,差值即为主族序数。

差值为1~7时,差值即为族序数,位于Ⅷ族左侧;差值为8、9、10时,为Ⅷ族元素。

差值为11~17时,再减去10所得最后差值,即为Ⅷ族右侧的族序数。

若差值>17,再减14,按同上方法处理。

5、同主族元素上、下相邻元素原子序数推导规律:⑴ⅠA、ⅡA族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的元素总数⑵ⅢA~ⅦA、0族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本周期的元素总数二、核素1、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到的数值叫质量数(Li →Cs)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3、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当某种元素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天然、稳定的同位素时,无论是在单质还是在化合物里,任意一种同位素在该元素内所占的原子数目百分比都不变4、同素异形体指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它们之间互称为同素异性体。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读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读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读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以一种简洁而有序的方式展示了已知化学元素的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将解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内容,介绍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并探讨元素周期表对于化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 横向排列的周期: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形成7个周期。

每个周期的长度不尽相同,符号着电子壳层的填充规律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2. 纵向排列的族:元素周期表还按照元素的性质将其划分为18个族。

在同一族中,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相似。

这种族的划分方式提供了一种快速识别和比较元素性质的途径。

二、元素周期表的内容1. 元素的符号和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都用一至两个字母的符号表示,比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

每个元素旁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就是其原子核中所含的质子数目。

2.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元素符号的下方,通常以小数形式注明了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该元素在质量上与碳-12同位素的质量比较。

3. 元素的名称和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中列出了元素的名称,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识别各个元素。

此外,周期表通常在元素名称的下方给出了电子排布,以便更好地理解元素的电子结构。

4. 周期表中的分区:元素周期表一般分为s区、p区、d区和f区。

这些区域根据元素的主要电子层和填充规律划分,帮助人们更好地组织和理解元素的性质和趋势。

三、周期表的重要概念1.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展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各种性质在周期表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这些规律性有助于研究者预测和解释元素的性质。

2. 元素的周期趋势:元素的周期趋势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变化而表现出来的规律。

例如,随着元素在周期表中向右移动,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离能逐渐增大。

了解这些周期趋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

3. 周期表的拓展和修订:元素周期表不断被拓展和修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发现的加入。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读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读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读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以图表形式展示了所有已知元素的信息。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解读元素周期表,并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

一、周期表的基本结构1. 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元素周期表通常由水平行(周期)和垂直列(族)组成。

水平行代表元素的主量子数(能级),而垂直列则表示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共同特征。

2.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元素周期表可以根据不同的分区进行解读,通常包括主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和放射性元素等。

二、周期表的元素信息解读1. 元素名称和符号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名称和符号。

名称通常源自拉丁语或化学家的名字,而符号是由元素名称的首字母或首几个字母构成的。

2. 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核中所含的质子数,也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

相对原子质量表示元素的原子质量相对于碳-12的质量而言。

3. 周期和周期趋势周期表中的水平行称为周期,每个周期都代表了新一层能级的填充。

周期表中的元素呈现出多种周期性趋势,如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等。

4. 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右侧,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电子布局。

过渡金属位于周期表的中间部分,其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5. 稀土和放射性元素稀土元素是一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下面的两行。

放射性元素是指具有不稳定原子核的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通常以不同颜色或标记进行标示。

三、周期表的应用1.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周期表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如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规律和离子半径规律等。

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和物理特性。

2. 元素的化学性质预测通过观察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特征,我们可以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例如,位于同一族的元素往往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根据这一规律预测新的元素行为。

3. 元素的发现和研究周期表不断推动着新元素的发现和研究。

知识讲解-元素周期表基础解析

知识讲解-元素周期表基础解析

元素周期表基础【要点梳理】要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为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要点诠释:存在上述关系的是原子而不是离子,因为离子是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的,所以在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加上或减去离子的电荷数。

2.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科学编排原则(1)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称为周期;(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氦除外)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要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要点诠释:(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也就是7个周期。

前三周期叫短周期,后四个周期叫长周期。

第七周期排到112号元素,共有26种元素,由于尚未排满,所以又叫不完全周期。

(2)族: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分别叫第1纵行、第2纵行……第18个纵行。

把其中的第8、9、10三个纵行称为第Ⅷ族,其余每一个纵行各称为一族,分为七个主族、七个副族和一个0族,共16个族。

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用A、副族用B,并标在族序数的后边。

如ⅠA、ⅡA、ⅢA……ⅠB、ⅡB、ⅢB……(3)第18纵行的氦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它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它们都已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化合价都定为0价,因而叫做0族。

(4)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5)在周期表中根据组成元素的性质,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

例如: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第ⅡA 族:碱土金属元素;第ⅣA族:碳族元素;第ⅤA族:氮族元素;第ⅥA族:氧族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

(6)第六周期的镧系元素、第七周期的锕系元素分别包含15种元素,为了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紧凑,放在第ⅢB族;但实际上每种元素都占有元素周期表的一格,所以另外列出,放在元素周期表的下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基础【要点梳理】要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为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要点诠释:存在上述关系的是原子而不是离子,因为离子是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的,所以在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加上或减去离子的电荷数。

2.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科学编排原则(1)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称为周期;(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氦除外)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要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也就是7个周期。

前三周期叫短周期,后四个周期叫长周期。

第七周期排到112号元素,共有26种元素,由于尚未排满,所以又叫不完全周期。

(2)族: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分别叫第1纵行、第2纵行……第18个纵行。

把其中的第8、9、10三个纵行称为第Ⅷ族,其余每一个纵行各称为一族,分为七个主族、七个副族和一个0族,共16个族。

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用A、副族用B,并标在族序数的后边。

如ⅠA、ⅡA、ⅢA……ⅠB、ⅡB、ⅢB……(3)第18纵行的氦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它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它们都已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化合价都定为0价,因而叫做0族。

(4)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5)在周期表中根据组成元素的性质,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

例如: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第ⅡA族:碱土金属元素;第ⅣA族:碳族元素;第ⅤA族:氮族元素;第ⅥA族:氧族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

(6)第六周期的镧系元素、第七周期的锕系元素分别包含15种元素,为了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紧凑,放在第ⅢB族;但实际上每种元素都占有元素周期表的一格,所以另外列出,放在元素周期表的下方。

3.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对主族而言)(3)原子序数=质子数4.各族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分布要点三、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应用元素周期表,以典型金属元素族(碱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元素族(卤族元素)为例,运用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的方法,达到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目的。

重点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碱金属元素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nm锂Li 3 1 2 0.152钠Na 11 1 3 0.186钾K 19 1 4 0.227铷Rb 37 1 5 0.248铯Cs 55 1 6 0.265要点诠释:(1)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①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②不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各不相同。

(2)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①相似性:由于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所以都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都表现出很强的金属性,化合价都是+1价。

②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故从锂到铯,金属性逐渐增强。

注:元素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比较。

(3)碱金属单质的性质①化学性质: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等化合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氢氧化物和氢气;并且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单质与氧气、水等物质的反应越来越剧烈。

4Li+O22Li2O2Na+O2Na2O22Na+2H2O==2NaOH+H2↑2K+2H2O==2KOH+H2↑实验探究:对比钾、钠与氧气、水的反应实验容现象结论或解释与氧气反应钠在空气中燃烧钠开始熔化成闪亮的小球,着火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化学方程式:2Na+O2Na2O2钾在空气中燃烧钾开始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剧烈反应,生成橙黄色固体化学方程式:K+O2KO2(超氧化钾)碱金属与水反应钠与水的反应钠块浮在水面,熔化成闪亮小球,四处游动嘶嘶作响,最后消失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钾与水的反应钾块浮在水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嘶嘶作响,甚至轻微爆炸,最后消失化学方程式:2K+2H2O==2KOH+H2↑且使用前要用滤纸把表面煤油吸干。

b.对钠、钾的用量要控制;特别是钾的用量以绿豆粒大小为宜,否则容易发生爆炸危险。

c.对碱金属与水反应后的溶液,可用酚酞试液检验生成的碱。

碱金属单质颜色和状态密度/g·cm-3熔点/℃沸点/℃锂(Li)银白色、柔软0.534 180.5 1347钠(Na)银白色、柔软0.97 97.81 882.9钾(K)银白色、柔软0.86 63.65 774铷(Rb)银白色、柔软 1.532 38.89 688铯(Cs)略带金属光泽、柔软 1.879 28.40 678.4要点诠释:相似性:除铯外,其余都呈银白色;都比较柔软;有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也都很好;碱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小,熔点也都比较低。

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钾除外);熔沸点逐渐降低。

2.卤族元素(1)原子结构的特点要点诠释:①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个。

②不同点: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不同。

(2)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个,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1个电子,都表现很强的非金属性,其化合价均为-1价。

②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和电子层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注: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推断。

(3)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卤素单质颜色和状态密度熔点/℃沸点/℃F2淡黄绿色气体 1.69 g / L(15℃)-219.6 -188.1Cl2黄绿色气体 3.215 g / L(0℃)-101 -34.6Br2深红棕色液体 3.119 g / cm3(20℃)-7.2 58.78I2紫黑色固体 4.93 g / cm3113.5 184.4要点诠释: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状态由气→液→固;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都较低,且逐渐升高。

(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F2+H2=2HF 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生成的氟化氢很稳定光照或点燃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较稳定Cl2+H22HCl加热至一定温度才能反应,生成的溴化氢较稳定Br2+H22HBrI2+H2△2HI 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碘化氢不稳定,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分解为H2和I2,是可逆反应要点诠释: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F2、Cl2、Br2、I2)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HF>HCl >HBr >HI;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F>Cl>Br>I。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探究:对比卤素单质(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实验容将少量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现象静置后,液体均分为两层。

上层液体均呈无色,下层液体分别呈橙色、紫色。

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

上层液体呈无色,下层液体呈紫色。

方程式①2NaBr+Cl2==2NaCl+Br2②2KI+Cl2==2KCl+I2③2KI+Br2==2KBr+I2结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Cl2>Br2>I2(4)卤素的特殊性①氟无正价,无含氧酸;氟的化学性质特别活泼,遇水生成HF和O2,能与稀有气体反应,氢氟酸能腐蚀玻璃,氟化银易溶于水,无感光性。

②氯气易液化,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且能杀菌消毒。

③溴是常温下唯一液态非金属单质,溴易挥发,少量溴保存要加水液封,溴对橡胶有较强腐蚀作用。

④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碘单质遇淀粉变蓝。

要点四、核素、同位素1.质量数: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要点诠释:(1)1个电子的质量约为1个质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1个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007,1个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008,其近似整数值均为1。

(3)质量数的表达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4)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5)精确的测定结果证明,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6)是原子符号,其意义为: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X原子。

2.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类原子叫做核素。

要点诠释:(1)核素概念的外延为原子,这里的原子泛指导电呈电中性的原子和带有电荷的简单阴、阳离子。

如与为同一种核素。

(2)绝大多数的元素都包含多种核素。

(3)有的核素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而有的核素具有放射性而不能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要点诠释:(1)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如11H、21H、31H都是氢的同位素,见下表:氢元素的原子核质量数(A)原子名称原子符号应用质子数(Z)中子数(N)1 0 1 氕11H——1 12 氘21H或D用于制造氢弹1 2 3 氚31H或T(2)“同位”即指核素的质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相同的位置。

(3)许多元素都有同位素,如、、是氧的同位素。

(4)同位素中,有些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如就是碳的放射性同位素。

(5)同位素中,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造的。

如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12号的元素的各同位素都是人造的。

(6)天然稳定存在的同位素,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

(7)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其原因是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8)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该元素各核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9)同位素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如考古时利用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21H和31H用于制造氢弹,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育种、治疗癌症和肿瘤等。

【典型例题】类型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除0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 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第ⅠA族的所有元素举一反三:【变式1】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氢B.铁C.钙D.碘【变式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编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B. 每一个横行就是一个周期C. 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D. 每一个纵行就是一个族【变式3】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所含元素种数分别是()A. 8、18、32、32B. 8、8、18、18C. 8、18、18、32D. 18、18、32、32例2.在现有的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第ⅡA、第ⅢA族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A.1 B.11 C.18 D.25举一反三:【变式1】A、B两元素分别为某周期第ⅡA族、第ⅢA族元素,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①x+1 ②x+8 ③x+11 ④x+18 ⑤x+25 ⑥x+32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变式2】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建议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改为18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