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光学》第七章 光学全息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应的强度分布为
I x, y U x, y O x, y R x, y O x, y R* x, y O* x, y R x, y
2 2 2
物光和参考光的强度 干涉项中包含了物体光波振幅和位相信息!
干涉项
2、波前记录与再现
本章主要内容
1、引言
2、波前记录与再现 3、同轴全息图和离轴全息图 4、基元全息图分析 5、几种不同类型的全息图
6、体积全息图
7、计算全息图 8、记录介质 9、全息术的应用
1、引言
二十世纪光学领域三件大事:
1948年:全息术的诞生 1955年:光学传递函数 1960年:激光诞生
现代 光学
信息光学 (傅立叶光学) 非线性光学 (强光光学)
思考题:P290 -7.1 若一个平面物体的全息图记录在与物体平行的记录介质上, 证明再现像将成在与全息图平行的平面内(为简单起见,假 定参考波为平面波)。
1、引言 1964年
Ar+ Laser 问世 —— 布里奇斯 氩离子激光器提供了短波长连续可见光,扩展
了全息技术 的应用范围 R.L.鲍威尔,K.A.斯特特森 提出全息干涉术; S.A.本顿 发明彩虹全息术(白光全息术);
1965年 1968年 ......
40多年来,全息学科和技术得到飞速发展,高科技、国防、 艺术等领域几乎无所不及。
2、波前记录与再现 波前记录是一种干涉效应,它使振幅和位相调制信息变换为干
涉图的强度调制信息; 波前再现是一种衍射效应,胶片经过线性处理后,使全息图上 的强度调制信息还原为波前的振幅和位相调制信息。
既然全息术基于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系统就应满足一定的相
干性要求,例如激光输出波长稳定、曝光期间装置稳定、两束光 的最大光程差应比光的相干长度小得多等。
2、波前记录与再现
若采用共轭参考光照明全息图,即C(x,y)=R*(x,y),则
U3 x, y R*OR* R*2O x, y
U 4 x, y R*O* R R O* x, y
2
U3和U4仍正比于物光波前或其共轭,将分别产生虚像和实像; 此时,虚像有变形,实像没有变形。
t x, y tb O OR* O* R
2
2、波前记录与再现
2.2 波前再现
用参考波照明
用共轭参考波照明
2、波前记录与再现
用相干光波照射全息图,假定它在全息图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为C(x,y),
全息图的透射光场分布为
U t x, y Ct x, y Ctb C O COR* CO* R U1 U 2 U 3 U 4
全息术的应用
1.全息显示 2.模压全息 3.全息光学元件 4.全息干涉计量 5.全息信息存储
2、波前记录与再现
全息成像过程
1、波前记录— 用干涉法记录物光波
干涉图样的记录
2、波前再现— 用衍射法再现物光波
2、波前记录与再现
2.1 波前记录
假定记录介质H位于xy平面上,物光波前
在H上产生的复振幅分布为
O x, y O0 x, y e j0 百度文库, y
引入一相干参考波,该参考波在H上产生 的复振幅分布为
R x, y r0 x, y e jr x, y
那么,两波相遇叠加的总光场是
U x, y O x, y R x, y
2
若采用参考光波照射全息图,即C(x,y)=R(x,y),则 2 U 3 x, y ROR* R O x, y
U4 x, y RO*R R2O* x, y
不考虑常数因子的影响,U3是原始物光波的准确复现,给出物体的一个虚像; O*是物光波前的共轭,若原始物波是发散的,则共轭光波是会聚的,因此U4 的传播将给出物体的一个实像。此时,虚像没有变形,而实像有变形。
为提高电子显微镜分辨本领,伽伯(D.Gabor,1900—1979)在1948
年提出了全息术原理,并开始了全息照相(holography)的早期研究工作, 并因此在197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引言
全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全息照相
波前记录— 用干涉法记录物光波
波前再现— 用衍射法再现物光波
1、引言
1、引言
全息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汞灯作光源,同轴全息图
—— 萌芽阶段 第一代全息 第二阶段 激光记录,激光再现,离轴全息图 ——第二代全息* 第三阶段 激光记录,白光再现 ——第三代全息* 第四阶段 白光记录,白光再现 ——第四代全息
1、引言
全息图的基本类型
1.同轴全息图 2.离轴全息图 3.菲涅耳全息图 4.傅里叶变换全息图 5.像全息图 6.模压全息 7.位相全息 8.彩虹全息图 9.体积全息图 10.计算全息
两个波前的干涉图样通过曝光经显影处理后将全部记录到记录介质上,
称为全息图!全息图实际上是一幅干涉图。 记录介质的作用相当于线性变换器,它把曝光时的入射光强线性地变换为 显影后负片的复振幅透过率:
t x, y t0 I x, y
(t0和都是常数)
若假定参考光强在H表面上是均匀的,则
“波前重现”
理论
目的:改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效果:因光源相干性差,效果很不明显
1960年
激光器 问世, 提供 理想的相干光源
为全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62年
离轴全息图问世 ——E.N.Leith和J.Upatnieks
提出“斜参考光法”, 加速了全息术的发展
1962年
U.Denisyuk 提出反射全息图的方法;
什么是全息术?
全息术(holography)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 将携带物质信息的光波以干涉图的形式记录下来, 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其再现,形成原物体逼真的
立体象。由于记录了物体的全部信息,包括振幅和
相位因此称为全息术。
1、引言
全息发展简史
1948年
Dennis Gabor 提出 光源:汞灯
I x, y U x, y O x, y R x, y O x, y R* x, y O* x, y R x, y
2 2 2
物光和参考光的强度 干涉项中包含了物体光波振幅和位相信息!
干涉项
2、波前记录与再现
本章主要内容
1、引言
2、波前记录与再现 3、同轴全息图和离轴全息图 4、基元全息图分析 5、几种不同类型的全息图
6、体积全息图
7、计算全息图 8、记录介质 9、全息术的应用
1、引言
二十世纪光学领域三件大事:
1948年:全息术的诞生 1955年:光学传递函数 1960年:激光诞生
现代 光学
信息光学 (傅立叶光学) 非线性光学 (强光光学)
思考题:P290 -7.1 若一个平面物体的全息图记录在与物体平行的记录介质上, 证明再现像将成在与全息图平行的平面内(为简单起见,假 定参考波为平面波)。
1、引言 1964年
Ar+ Laser 问世 —— 布里奇斯 氩离子激光器提供了短波长连续可见光,扩展
了全息技术 的应用范围 R.L.鲍威尔,K.A.斯特特森 提出全息干涉术; S.A.本顿 发明彩虹全息术(白光全息术);
1965年 1968年 ......
40多年来,全息学科和技术得到飞速发展,高科技、国防、 艺术等领域几乎无所不及。
2、波前记录与再现 波前记录是一种干涉效应,它使振幅和位相调制信息变换为干
涉图的强度调制信息; 波前再现是一种衍射效应,胶片经过线性处理后,使全息图上 的强度调制信息还原为波前的振幅和位相调制信息。
既然全息术基于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系统就应满足一定的相
干性要求,例如激光输出波长稳定、曝光期间装置稳定、两束光 的最大光程差应比光的相干长度小得多等。
2、波前记录与再现
若采用共轭参考光照明全息图,即C(x,y)=R*(x,y),则
U3 x, y R*OR* R*2O x, y
U 4 x, y R*O* R R O* x, y
2
U3和U4仍正比于物光波前或其共轭,将分别产生虚像和实像; 此时,虚像有变形,实像没有变形。
t x, y tb O OR* O* R
2
2、波前记录与再现
2.2 波前再现
用参考波照明
用共轭参考波照明
2、波前记录与再现
用相干光波照射全息图,假定它在全息图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为C(x,y),
全息图的透射光场分布为
U t x, y Ct x, y Ctb C O COR* CO* R U1 U 2 U 3 U 4
全息术的应用
1.全息显示 2.模压全息 3.全息光学元件 4.全息干涉计量 5.全息信息存储
2、波前记录与再现
全息成像过程
1、波前记录— 用干涉法记录物光波
干涉图样的记录
2、波前再现— 用衍射法再现物光波
2、波前记录与再现
2.1 波前记录
假定记录介质H位于xy平面上,物光波前
在H上产生的复振幅分布为
O x, y O0 x, y e j0 百度文库, y
引入一相干参考波,该参考波在H上产生 的复振幅分布为
R x, y r0 x, y e jr x, y
那么,两波相遇叠加的总光场是
U x, y O x, y R x, y
2
若采用参考光波照射全息图,即C(x,y)=R(x,y),则 2 U 3 x, y ROR* R O x, y
U4 x, y RO*R R2O* x, y
不考虑常数因子的影响,U3是原始物光波的准确复现,给出物体的一个虚像; O*是物光波前的共轭,若原始物波是发散的,则共轭光波是会聚的,因此U4 的传播将给出物体的一个实像。此时,虚像没有变形,而实像有变形。
为提高电子显微镜分辨本领,伽伯(D.Gabor,1900—1979)在1948
年提出了全息术原理,并开始了全息照相(holography)的早期研究工作, 并因此在197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引言
全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全息照相
波前记录— 用干涉法记录物光波
波前再现— 用衍射法再现物光波
1、引言
1、引言
全息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汞灯作光源,同轴全息图
—— 萌芽阶段 第一代全息 第二阶段 激光记录,激光再现,离轴全息图 ——第二代全息* 第三阶段 激光记录,白光再现 ——第三代全息* 第四阶段 白光记录,白光再现 ——第四代全息
1、引言
全息图的基本类型
1.同轴全息图 2.离轴全息图 3.菲涅耳全息图 4.傅里叶变换全息图 5.像全息图 6.模压全息 7.位相全息 8.彩虹全息图 9.体积全息图 10.计算全息
两个波前的干涉图样通过曝光经显影处理后将全部记录到记录介质上,
称为全息图!全息图实际上是一幅干涉图。 记录介质的作用相当于线性变换器,它把曝光时的入射光强线性地变换为 显影后负片的复振幅透过率:
t x, y t0 I x, y
(t0和都是常数)
若假定参考光强在H表面上是均匀的,则
“波前重现”
理论
目的:改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效果:因光源相干性差,效果很不明显
1960年
激光器 问世, 提供 理想的相干光源
为全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62年
离轴全息图问世 ——E.N.Leith和J.Upatnieks
提出“斜参考光法”, 加速了全息术的发展
1962年
U.Denisyuk 提出反射全息图的方法;
什么是全息术?
全息术(holography)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 将携带物质信息的光波以干涉图的形式记录下来, 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其再现,形成原物体逼真的
立体象。由于记录了物体的全部信息,包括振幅和
相位因此称为全息术。
1、引言
全息发展简史
1948年
Dennis Gabor 提出 光源:汞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