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增分思维导图详解考试篇
最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思维导图
步 角度。
骤 第三步、分杂列,规范答。组织答案时,要每个角度的作用单列一条,这样答案要点更明晰。
小 说 形 象 思 维 导 图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1)刻画人物性
直接描写 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
作
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
用
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对环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答 内容方面
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小 说 环 境 思 维 导 图
环 答 工作状态和心境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④从对描写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的句子中分析特点。
境 题 第三步、抓修饰,作归纳。小说环境描写往往有诸多修饰性描述,要特别注意抓住修饰性强的形容词(有时是动词)去归纳环境特点。有的可直接选用
特 步 修饰词语,有的则要提炼后概括。
点骤
的
情 节
解 题 方
明考型
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句。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 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
概 略 暗考型 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古代诗歌鉴赏思维导图(高效识记术语+明确考什么)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提分专用(术语+专练)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贬谪失意
闺怨宫怨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白居易《琵琶行》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闲适隐逸
山水田园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意境
花鸟缠绵——明丽鲜艳的美 云雷奋发——热烈崇高的美
弦泉幽咽——悲凉凄清的美 雪月空明——和平静穆的美
事物
外在特征,内在品质,生长环境,生活习性
技巧
(略) 动(热烈 繁华 喧闹 生机 绚丽)静(恬静 宁静 幽静 静谧)
悲(清冷 凄凉 萧瑟 幽远) 壮(壮阔 壮丽 空旷 雄浑)美(优美 明丽 雅致 清新)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作用】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这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果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衬托
正衬指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想象
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想过程。【作用】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高中数学知识框架思维导图
i.
①(1 ± i)2 = ±2i;
②1+i = i;1−i = −i;
1−i
1+i
③������ + ������i = i(������ − ������i),
如3+4i = i(4−3i) = i;
4−3i 4−� = ������ + ������i、复平面内点 Z(������, ������)、向量���⃗⃗���⃗⃗���⃗��� = (������, ������)的一一对应关系; 复数模的几何意义:|������| = |������ + ������i| = √������2 + ������2 = |���⃗⃗���⃗⃗���⃗���|
2.对数的运算性质(������>0,且������ ≠1,������>0,������>0):①log������(������ ∙ ������) = log������������ + log������������;
简易逻辑
命题
关系
原命题:若 p 则 q
互否
否命题:若p 则q
互逆
互为逆否 等价关系
互逆
逆命题:若 q 则 p
互否
逆命题:若q 则p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若������ ⇒ ������,则������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
复合命题 量词
或:p q 且:p q 非: p 全称量词 存在量词
2
映射
函数
函数图象 及其变换
第二部分 函数、导数及微积分
������: ������ → ������:一对一,或多对一
2024届高考语文小说题点知识点思维导图
手 排比:增强气势 有感染力
法 反语:比直接更有力 感情强烈
豪放与柔婉、直白与含蓄、质朴与华丽、庄重与诙谐 符合人物身份;有时代特色、 地域特色(方言俚语);口语 充满生活气息,书面语典雅庄重;文白夹杂;语言诗化。
文本元素
解读
关系:“故事(历史)”是“新编(虚构)”的基础,“新编(虚构)”是
小
1
故事与新编 (历史与虚构)
文本元素
解读
关系:(“虚构”体现在典型形象的塑造、情节的编排、环境的描写或
叙述方式,“真实”体现在人物类型、故事类型、环境类型或叙述方
小 说
9
虚构与真实
式) “虚构”是对“生活真实”的提炼(而具有文学性),“文学真实”建
立在“文学虚构”之上[而“真实”则由原来的“生活真实”转化为
常
“文学真实(艺术真实)”]
用
作用 趣,引发读者思考。
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关 键术语:照应、过渡、悬念、伏笔、铺垫)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便于抒情 第二人称:拉近距离、便于抒情 第三人称:客观、自由、全面
叙述 情 手法 节 手 法
形象
次要 人物
情节 作用
对主要 人物 作用
环境 作用
主题 作用
作用
次要人物的见闻,可以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 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往往担当特定的角色,有一 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 突现主要人物的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形象 更加鲜明清晰。
社会 环境 描写 的作
用
思维导图-高考生物专题-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
6.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图解示意图
思维导图——高考生物
写出上图中序号所指结构的名称:①核膜 ,②核糖体,③内质网,④ 高尔基体 , ⑤细胞膜。
xiaycn
思维导图——高考生物
1.渗透作用的原理
考点三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实例
(1)渗透装置的两个条件 ①半透膜:动物细胞的 细胞膜 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成熟植物细胞的 原生质层 相 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动物细胞的 细胞内液 与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成熟植物 细胞的 细胞液 与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 大于 细胞液浓度。 ②内因:原生质层(包括 细胞膜 、液泡膜 、两层膜间的细胞质 )的伸缩性 大于 细胞 壁的伸缩性。
①原核生物: 细菌、蓝藻。
②真核生物: 动物、植物、真。菌
(3)两者共有的细胞器是 核糖体 ,遗传物质都是 DNA ,都能产生
的变异是基因突变;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不与 蛋白质 结合,基因表达时
转录和翻译 同时 进行。
xiaycn
2. 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关系
思维导图——高考生物
磷脂
进行信息交流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思维导图——高考生物
生物膜
细胞膜
xiaycn
5.细胞中的水
思维导图——高考生物
自由水 抗利尿激素
参与细胞内的 化学反应 提供液体环境 运输作用
减弱 增强
增强
减弱
xiaycn
考点二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思维导图——高考生物
(1)判断依据: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举例
xiaycn
一张思维导图弄清高考作文备考内容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学习任务群 如何清晰的说明事理 写作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学习任务群 写演讲稿 写作
文学阅读与写作 学习任务群 叙事要引人入胜 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学习任务群 如何论证 写作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八单元
必修上 必修下
选择性必修上
统
编
教
材 写选择性必修中来自作系列
选择性必修下
学习任务群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一
写作 材料的积累与运用
学习任务群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二
写作 审题与立意 学习任务群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三 写作 学写小小说 学习任务群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四 写作 材料的积累与运用
学习任务群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一
文学阅读与写作 学习任务群 学写诗歌 写作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学习任务群 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写作 文学阅读与写作 学习任务群 学写文学短评 写作 思辨性阅读表达 学习任务群 议论要有针对性 写作 文学阅读与写作 学习任务群 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写作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思辨性阅读表达 学习任务群 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写作
写作 深化理性思考
学习任务群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四
写作 学写申论
学习任务群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二
写作 语言的锤炼
学习任务群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三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学习任务群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四
写作 文章修改
2025届高考数学题型思维导图
专题01 集合与逻辑用语(选题题8种考法)
专题02 复数(选填题10种考法)
专题03 平面向量(选填题10种考法)
专题04 恒成立与存在性求参(选填题6种考法)
专题05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选填题7种考法)
专题06 零点(选填题8种考法)
专题07 比较大小(选填题11种考法)
专题08 切线(选填题12种考法)
专题09 数列(选填题8种考法)
专题10 三角函数的性质与正余弦定理(选填题10种考法)
专题11 计数原理(选填题10种考法)
专题12 统计概率(选填题
专题01 解三角形(解答题)
专题02 数列(解答题12种考法)
专题03 空间几何(解答题10种考法)
专题04 统计概率(解答题11种考点)
专题05 解析几何(解答题10种考法)
专题06 导数(解答题10种考法)
31。
(2)函数与导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2023年新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与考点精解和例题讲解:海岸线形态的变化含答案
思维导图:海岸线形态的变化【思维导图】[考点精析]1.海岸线的进退从自然角度看,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取决于海岸侵蚀和海岸沉积的对比,如果陆地河流泥沙来源广、输沙量大河流沉积作用显著,或者说海水侵蚀较弱,使海岸沉积大于海岸侵蚀,那么海岸线会向海洋方向推进。
如果受水库工程建设、植树造林、过度引水,甚至无序挖沙的影响,河流泥沙来源少;或者海平面上升、台风、风暴潮等影响,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导致海水侵蚀大于海水沉积,则海岸线会发生向陆地方向的后退。
从人为角度看,不合理的海岸开发和建设,比如围海造陆、养殖围塘、红树林遭破坏、城市和港口建设等,都会引起海岸线的破坏和变迁。
2.影响海岸线的主要因素(1)直接因素:入海河流沉积作用、海平面变化、海岸带性质。
(2)间接因素: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升降)、构造运动(海平面相对升降)、天然状态下的水土流失(导致入海河流沉积作用占优势)、入海河流的河道迁移(也是对沉积作用产生影响,比如黄河)。
【典题精研】位于大西洋北部的冰岛是一个火山岛,地质活动频繁,有数百座火山,其中活火山几十座;同时岛上约八分之一的面积被冰川覆盖,被誉为“冰与火之岛”,下图是冰岛简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冰岛西北沿海的海岸线与其东南沿海的海岸线相比更加曲折,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B.河流C.西风D.冰川2.苔原带是冰岛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但岛上不少地方也分布着斑块状的草甸,其最可能分布在()A.温泉处B.海岸边C.火山顶D.悬崖上1128年,黄河夺淮入海,之后的700多年间造就了苏北古黄河三角洲。
1855年黄河北归。
下图左为苏北黄河故道所在区域图,下图右示意了苏北古黄河三角洲淤积的不同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①~①的形成顺序应为()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4.河水与海水性质不同,河流入海常形成河口锋(如图),近岸海面形成“泾渭分明”现象。
黄河夺淮入海期间,该处河流入海口()A.河口锋倾角逆转,河水下沉海水上浮B.河口锋活动频繁,阴雨天气明显增多C.泾渭分明线随季节更替的变化更显著D.泾渭分明线因河水含沙量增大而消失5.1855年后,导致该区域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原因包括()①陆源泥沙沉积减少①全球气候逐渐变暖①海水侵蚀作用突出①地壳上升运动为主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二、综合题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届高考小说常见题型思维导图
从“‘我’的作用”考虑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 作用。
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 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 和寄托情感
考虑对主题的作用
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 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读 者带来的某种启示
情节作用
指物象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主题作用
形象手法赏析 形象概括分析 形象作用分析
小说形象类题目
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往往隐含着小说的主旨。
抓标题
小说塑造人物离不开情节,而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 的体现,抓住矛盾冲突就可挖掘小说揭示的主旨。
抓情节
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 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把握其典型性格及其生成的历史,即 可窥见作品的主题。
抓人物形象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旨内涵。
②抓背景介绍。思考故事发生的时代,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 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从而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 情感意蕴的目的。
塑造人物形象六个着眼点
从情节角度概括
从描写角度概括 从他人评论角度概括
形象概括分析解题“四角度”
从作品历史背景角度概括
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 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 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人 物 形 象 的 塑 造 手 法
分 类
形 象 题
人 物 形 象 的 概 括 与 分 析 人 物 形 象 的 作 用
答 题 步 骤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1)刻画人物性 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 直接描写 (正面描写) 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 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现人物品质 1.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 间接描写 2.借助物象衬托 象 (侧面描写) 3.借助环境烘托 1.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 2.深化主题 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都注重细节描写 3.推动情节发展 4.逭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5.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第一步:确定角度,明考向。看题干要求和文本内容,确定答题是从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从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两者兼有。 第二步:寻找对应,析效果。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或者间接描写对应的内容,对使用及效果作具体分析。 第一步、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看看在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二步、分清描写,抓关键词,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理清其 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1.从情节角度概括: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也是人物性格的展现史。因此,抓住情节,就可以把握 人物的性格特征 抓主干概括主要特征 2.从描写角度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描写,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 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尤其是对细节描写进行分析,即可概括出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理枝叶补充完善形象 3.从他人评论角度概括: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谈论常常带有对他人的评价,有时作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 行评判因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的评价入手,就可以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4.从作品背景角度概括: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 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也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小说阅读之情节(附思维导图+教材经典课文示例解析)
小说情节知识清单一、情节结构(一)单线结构1.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示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如何展开的2.倒叙:将小说的高潮或结尾部分前置示例:《祝福》在结构上采用什么记叙顺序?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3.插叙:在叙述故事中插入其他故事示例: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中“林教头沧州遇故旧”的叙述方式及作用。
4.补叙:补充与之相关的事情示例:《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作者使用什么叙述方式解释“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插叙,造成叙事的波澜,也让读者在惊异与顿悟的情感呈现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5.平叙:同时叙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故事,又叫“分叙”示例:在《水浒传》,《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等长篇小说中都有精采的运用。
(提示:一般地说,平叙也只有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二)复线结构1.明线与暗线:明线叙故事,暗线写主题示例:分析鲁迅小说《药》的明线和暗线,并提炼主题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
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
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
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
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结成双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
2.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示例:先秦作品《弾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使用了什么叙事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四个词,就是四个镜头,四个镜头组合起来,就形成一幅完整的古代原始人类劳动狩猎的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古代人类的劳动过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各模块思维导图、例题
一、现代文阅读I(一)论证特点⎪⎪⎪⎪⎪⎪⎪⎪⎪⎪⎪⎪⎪⎪⎪⎪⎪⎪⎩⎪⎪⎪⎪⎪⎪⎪⎪⎪⎪⎪⎪⎪⎪⎪⎪⎪⎪⎨⎧⎪⎪⎪⎪⎩⎪⎪⎪⎪⎨⎧⎪⎪⎩⎪⎪⎨⎧⎪⎪⎩⎪⎪⎨⎧⎪⎪⎪⎪⎪⎪⎪⎩⎪⎪⎪⎪⎪⎪⎪⎨⎧⎪⎩⎪⎨⎧平实朴素句式变换、长短结合口语与书面语交错使用引用成语、古诗文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诙谐幽默或形象生动化、专业化)使用、学术语言(抽象严谨:限定词、关联词论证语言为陪衬多,一方面着墨较少作对照式:一方面用墨较层进式:使论述深入晰并列式:使论述层次清总分式:开门见山论证结构量,有说服力综合使用:增加论证力假设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新颖独特反证法:增强逻辑性,将论点和论据有机结合因果论证:揭示本质,、文化底蕴(古诗词)、权威性(专家学者)引用论证:增强说服力印象鲜明,论证有力对比论证:正反对比,增强文章说服力举例论证:真实可信,象,更易理解比喻论证:语言生动形论证方法立驳结合驳论立论论证方式论证特点(2024·杭州高三上期末)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①论证思路清晰。
运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说理严密;②论证方法多样。
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方式,更具可读性;③论证语言严谨。
如“按照解释学的视角”“适度变革古礼”等限制性语言,“不在于……而在于……”等关联词,逻辑性强。
(2023·浙南名校高三联考)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
①本文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
②一、二段总起,从传统和现代的审美差异引出论点,中国艺术的审美情趣在于“曲”(或含蓄);③三到五段分说,从园林、书法、绘画三个方面,论述“含蓄美”的审美境界(审美特征); ④最后一段总结,“含蓄”在中国美学中各尽其妙,是艺术家追求的大境界(或“无上妙殿”)。
(2023·新高考I 卷)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
①借助名家观点与事实论据加以批判,比如第二段引出马克·贝勒马尔等人的质疑,引用相关经济学家的调查论证,用事实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②借助实地考察的真相加以批驳,比如第三段用亲自调查时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③借助常规逻辑认知加以批判,比如最后一段以新手论辩与犯错误小学生的自我辩护的技巧进行类比,批判报道中的“竞争性真相”。
高考语文思维导图现代文阅读 (传记)
亮出观点——引据论述联系现实——总结陈词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
这是第一个得分点。
引据论述: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恰当引用论据,有条理地陈述。
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传记多从表现传主精神品质来谈)联系现实: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除了引用文本,还要合理联系生活现实。
小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型归纳坚持一种信念:答案就在原文中认准答题原则:咬住原文不放松,答案就在文章中。
先读全文做标记,依据特点通大意;再读题干明方向,落实原文对应句;最后巧比看差异,得出答案较容易。
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材料中本无此意,命题者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
言此与言彼——张冠李戴:在表述对象上,命题者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
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在事物的范围上,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客观与夸大——言过其实:事物的客观性,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
原因与结果——因果照应: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
肯定与否定——混淆是非:在事物的性质上,命题者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将肯定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否定事物情况的判断。
前期与后期——不分先后:阅读材料中“前期”和“后期”互化,设置错误选项。
主要与次要——不分主次:命题者故意将阅读材料中主要矛盾或原因与次要矛盾或原因倒置十大雷区君需记排除障碍比胜利已然与未然——亦真亦幻:在事物的时间上,已经产生和即将出现的情况互换。
或然与必然——守株待兔:在事物的趋势上,“或然”的趋势和“必然”的趋势互化,设置错肢。
备注:认真读文理解文意总分为9分的社科文,解题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一般人阅读一般文字的速度是每分钟300到500字,科学类阅读速度可能要减半,每分钟150到250字的样子。
有效地读一遍也需要约五分钟的时间。
坚持“六字方针”读(原文、题干题肢)找(文中对应题肢的信息)比(选肢和信息)。
实用类文本阅读文体知识特点: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2019高考文学类文本复习思维导图
2019高考文学类文本复习思维导图一、小说阅读复习知识导图1、考情分析2、整体阅读3、形象题4、情节题5、环境题6、探究题二、散文阅读复习知识导图1、散文分类2、整体阅读3、结构线索4、人称作用5、引用作用6、叙述作用7、议论作用8、表现手法9、手法作用10、鉴赏语言11、散文物象 ①物象作用如果用某一物象作标题,常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物象特征概括出物象的特点,类似于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③物象意注意“物象”的象征意义,象征某些人物、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义思。
12、常见题型13、答题模板14、散文学案一两步骤解决结构思路分析类两大题型常考题型审题定向答题角度结构安排类常见设问1.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上分析××的心理变化。
2.文章主要写了××,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3.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1)内容、主题: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
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2)结构、思路:结构角度可考虑有设置悬念、作铺垫、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
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请简要分析。
(3)表达技巧: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
如果特点较突出,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
(4)读者情感或心理: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
上述维度、角度有关涉就要分析归纳,没有关涉就不必强答。
审题关键1.题干中有“情节”“写作思路”“过程”等字样。
2.题干中有“构思”“梳理”等字样。
局部段落类常见设问1.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
2.作者回忆××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和××的对话在文中出现多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文中引用××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0年高考数学复习思维导图(人教版)02——函数
基本不等式实际是对勾函数的特例,可以考虑利用对勾实际应用题考虑解析式有意义且考虑实际问题有意义
解析式表示的斜率、截距、距离等几何意义一般适用含有绝对值的函数
6种基本函数及其加减形式
形如f[g(x)]
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将复合函数分解成基本初等函数y =f(u),u =g(x).分别确定这两个函数的单调区间.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沿一个点旋转180度,所得的图像能与原函数图像完全重合,则称该函数具备对称性中的中心对称,对称轴是两个横坐标的中点
对称中心为函数对称两点的中点,可以利用中点坐标
如果一个奇函数f(x)在原点处有定义,即f(0)有意义,那么一定有奇偶性的判断利用奇偶性求解析式公
众
么
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增分之考试篇一、真正实力(一)掌握考点1.2080法则:扎扎实实的复习,牢固掌握必考点,以及多层次的能力。
全方面解读中、高考教育改革风向标,不难看出中高考命题规律---卷面上80%分数为“核心考点”。
150分的试题中,有110分是考查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这些核心考点就能得80%的分数。
其次压轴题从“考难题、考运算”变为考思路、考理解。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简单题、中等题、难题比例为3:5:2,而30%的简单题和50%的中等题恰恰就是那些经常考、年年考的知识点就是“核心必考点”,也就是“必考点”!抓住了“核心考点”就相当于用20%的复习时间,达到80%的复习效果,不仅不会加重负担,反而会减轻复习负担。
抓住核心考点就等于提前抓住了高分,以750分的满分计算,就能拿600分,再加上非核心考点的得分,考上理想的名校、重点没有问题。
用20%的时间,抓住80%的分数。
2.核心考点:历年中高考,考的知识点并没有变,只是换了个说法,千变万变考的还是“核心考点”、“必考点”。
识别题目演变,抓住问题关键,迅速提高解题正确率。
考场上见到任何题都会有似曾相识地感觉,见题就知如何下手。
高考所考的知识点是固定的,因为根据考试大纲,所考的内容只能出自这么多考点。
我们做习题的目的只是巩固这些知识点,而不是盲目的做题,所以一些沉溺于题海战术的学生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而知识点还是没有完全掌握透彻。
以高考考点为基础,勾勒出历年高频的考点成为“必考点”,目的就是为了考生能真正透彻的掌握这些知识点,辅以做些少量的习题巩固,做到对每个知识点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样才会万变不离其宗,才能在考试中做到收放自如!(二)应试技巧缺乏考试技巧的孩子这样的考生最典型就是做不完试卷,还有就是在一道题上花大量时间,结果得不偿失,后面的题都没有解出来。
当然,做不完试卷,也有可能是基础不扎实,不熟练造成的。
在考试中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自己熟悉的,总会遇到许多困难。
考试中经常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两类:一是记忆卡壳,平时会做的题,记得很清楚的知识,忽然忘记了;二是题目难度太大,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遇到困难时首先是不要紧张,因为上述两种情况往往是太紧张、太兴奋造成的。
正确的方法是:1.“三先三后”原则:先做分多的后做分少的;先做会做的后做不会的;先做客观的后做主观的。
先做易解的题,这是应试技巧,更是增强信心的心理调适方法,每解一题便会增加一份自信,但要记住:“人易我易我不大意”,要仔细,待思路流畅后再做难题;“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你感觉难时别人更是无从下手,这样想想心理会平静很多,利于提高士气、正常发挥。
2.“三保证三争取”原则:保证对的对争取做的对;保证必得分争取同情分;保证不漏题争取有检查。
争取做到“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试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去全不会。
”3.检查技巧与原则:留出5~10分钟的检查时间。
答完试题后,如果离考试终了还有一段时间,最好不要提前离场,而要在座位上看好自己的试卷,做好检查、补充两项工作。
仔细检查有没有遗漏或没有做完的题目,如有就抓紧补全。
复查各题的解答过程和结果。
如时间已经不多,就重点复查有疑问的地方。
对于选择题,没有足够的把握,不要随意更改已有的结果;论述题和计算证明类试题,着重检查有没有可以补充的计分点和答题的关键步骤;论述题和作文题还应检查基本观点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语病和需要补正的标点符号;计算证明题还可检查引用公式是否有错,量纲是否准确一致,计算结果是否与生活实际和常识相悖等。
检查后的涂改方式要讲究:要划掉重新写,忌原地用涂黑的方式改,这会使阅卷老师看不清。
如果对现有的题解不满意想重新写,要先写出正确的,再划去错误的。
有的同学先把原来写的题解涂抹了,写新题解的时间又不够,本来可能得的分数被自己涂掉了。
检查试卷和答题卡上的姓名、考号、座位号是否已按规定准确地书写(填涂)齐全;答题卡上有无漏涂、错涂(错位错号),填涂的信息点是否清晰,卷面是否整洁。
检查试卷和答题卡上是否有与答案不相干的文字或符号。
如有,务必擦去。
另外,做完试题后,不要东张西望,也不要交头接耳,更不要偷看或让别人偷看答卷。
二、考前准备(一)熟悉考场由于许多考点校门前道路较窄,没有机动车停车位,周边交通拥堵,建议考生提前到考点熟悉周边环境,预计好行驶路线及时间。
考生需要了解清楚自己的考场在哪个楼、第几层,哪个教室,具体座位大约在哪里,厕所和其他服务设施在哪里?另外,考生前往踩点考场的途中应计算考场离居住地有多远?有几种交通工具可选择?需要花多少时间?坐私家车去的考生需要留心考点周边是否有停车位,家远的要查看考点周边有哪些餐馆。
特别是有些考点名字很相像,易混淆,考生不小心就会“走错门”。
因此,准考证下发后,请考生认真阅读,再三确认自己的考场以及所在位置,在考前实地踩点。
温馨提示:如果有在考场附近宾馆预定高考房的同学一定要注意了:1.尽量提前一两天入住宾馆,以便了解和适应宾馆的环境与设施;2.身体注意保温,由于宾馆一般由中央空调制冷,宾馆内外温差大,考生很容易感冒,每年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影响高考。
(二)考场规则考生需要认真了解考试规则,避免违反几类容易忽视的考场考纪考规,如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未放指定位置;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抢答和结束信号发出后拖答;将试卷、答题卡、草稿纸随垫板带出考场以及在规定之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和其他标记信息。
温馨提示:据了解,从2010年开始,高考增加了在答题卡上粘贴条形码的环节。
根据考务规定,条形码的下发和粘贴在考前15分钟进行,所以建议尽量提前半小时至20分钟到场。
进入考场后应立即对号入座,将准考证打开放在课桌右上方。
答题卡发下来后,应按监考人员的指令将本人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空格内,同时用涂卡笔在指定栏格内将考号、科目代号涂好。
注意一定要填写准确,否则计算机可能无法阅读。
答题一定要在开考铃响之后,如提前答题将以违纪论处。
勿带禁用物品考试需要的东西,如钢笔、考试涂卡工具(2B专用涂卡笔、橡皮、垫板等)、准考证、相应考试科目所需文具(直尺、三角板、圆规)等,考生事先一定要装好,不过,不该拿的东西,可千万别拿,例如手机。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指出:考生入场,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如手机、寻呼机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液等物品。
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视为违纪。
对考生如在考试中有违纪行为,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
考生使用的考试用品由教育考试院统一提供,考前考生都会从学校领到一个考试用品袋,里面包括2B铅笔、0.5mm签字笔、橡皮、尺子等各一个。
对于考生自行准备的2B铅笔,为防止买到假货,考生需到正规文具店选购。
温馨提示:根据规定,携带手机等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属于考试违纪,会取消该科考试成绩。
建议考生在考前,把不该带的东西交给老师或者家长保管,千万不能带进考场。
提早15分钟进入考场,看一看教室四周,熟悉一下陌生的环境。
坐在座位上,尽快进入角色;不再考虑成败、得失;调整情绪。
文具摆好,眼镜摘下擦一擦,证件放在桌角,以便老师检验。
把这些动作权当考前稳定情绪的“心灵体操”。
三、应考心态(一)心理暗示当考生来到考场后,会发现以下一些现象:许多陪考的家长在校门外对自己的孩子不断地嘱咐,一些警察在四周巡视,考场外画有醒目的白色警戒线,鼓励考生的标语悬挂在墙上。
这种氛围往往会造成考生感到有些紧张。
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说:“考场发挥好坏,成绩可以相差±60分!”超常发挥和失常应考,高考成绩相差120分以上!王极盛教授连续三年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们进行详细问卷跟踪调查显示:考场心态、考场发挥被排列第一位,是高考成功的重要因素。
1.积极的心理暗示:考生可进行简单的放松训练,如做几次深呼吸,积极的进行心理暗示,自我对话。
“我今天状态很好”“今天身体状态真好”“我真棒!今天运气真好!”在考前几分钟应该自己安静独处,不要再和别人讨论知识上的问题,以免破坏自己胸有成竹的感觉。
坐在考场中,先调节一下呼吸,使呼吸节奏匀、缓、细、悠长,并不断对自己说:“今天我的考运最佳”。
2.阿Q精神:遇到暂时做不出来的题目时这样想:“我做不出来,别人也做不出来。
”“别急,别人心理比我还紧张一百倍呢。
”故事:《秀才解梦》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
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
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
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
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
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温馨提示:同为一梦,解析却大为不同。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态度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二)情绪调整考生考试时尽量选择清雅淡色衣物,不要穿着太艳,给自己一个“平静”的心态。
考试前活动一下面部表情,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
考试过程中,始终做到:眉目、面部、嘴角、额部微微带有乐呵呵喜滋滋的笑意,如同内心中有一件特别高兴的事儿。
喜通心,心通血。
考场上保持一种愉快喜悦的好心情有利于脑啡呔的分泌。
在浏览全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熟悉的不要过分狂喜,发现自己不会的也不要过分紧张,要保持镇定的心态,应该想到:“我难人亦难,我易人亦易。
”使用142呼吸法情绪就会镇静自若。
四、考场夺分(一)通览全局考卷发下之后,千万不要忙着开始答题,而应看清楚监考老师在黑板上写明的试题本页数和答题卡的张数,然后认真检查是否缺页、漏印或字迹不清等现象。
如果考生觉得有问题,可向监考老师示意,由监考老师查验并负责解决。
开考后,试题本和答题卡一律不再更换。
如果开考铃还未敲响,可大致浏览试卷,对全卷有一个总体印象。
首先把整个考卷浏览一遍,对题目难度、题量、题型、答题要求、分值等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确定自己的答题方案,即对自己答题的顺序和在各个题目上的时间分配做出全局性的安排,同时还应预留检查全卷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