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系统
蒸汽系统流程

蒸汽系统流程蒸汽系统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能源传输系统,它通过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然后利用蒸汽的热能来驱动机械设备或提供热能。
蒸汽系统流程包括了蒸汽的产生、输送、利用和排放等环节,下面将详细介绍蒸汽系统的流程及其各个环节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首先,蒸汽系统的产生是整个流程的起点。
通常情况下,蒸汽是通过锅炉将水加热产生的。
在锅炉中,水被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产生蒸汽,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需要利用蒸汽的设备。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锅炉的安全运行,防止发生爆炸等事故,同时也要控制好蒸汽的产生量,以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又不浪费能源。
其次,蒸汽的输送是蒸汽系统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蒸汽通过管道输送至需要利用蒸汽的设备,因此管道的设计和维护至关重要。
合理的管道设计能够减小蒸汽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管道的维护则能够确保蒸汽输送的安全可靠。
接下来是蒸汽的利用环节。
蒸汽被输送至需要利用热能的设备,比如蒸汽轮机、加热设备等,通过蒸汽的热能驱动设备运转或提供热能。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转。
最后,蒸汽系统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排放。
在蒸汽被利用后,残余的蒸汽需要进行排放。
对于排放的蒸汽,需要注意控制排放温度和压力,以及对排放蒸汽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保护环境。
总的来说,蒸汽系统流程涉及到蒸汽的产生、输送、利用和排放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合理的蒸汽系统流程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够保证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对蒸汽系统流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其安全、高效的运行。
蒸汽循环系统工作原理

蒸汽循环系统工作原理蒸汽循环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热力循环系统,广泛应用于发电厂、工业生产和供暖等领域。
它通过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然后利用蒸汽的能量来驱动机械设备或提供热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蒸汽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蒸汽循环系统主要由锅炉、汽轮机、凝汽器和泵组成。
首先,锅炉将水加热到高温,使其转化为蒸汽。
这个过程发生在锅炉内部的炉膛中,通过燃烧燃料或其他能源提供的热量。
蒸汽的产生使锅炉内部的压力升高,从而使蒸汽具有足够的压力来驱动汽轮机。
接下来,蒸汽进入汽轮机,驱动汽轮机的转子高速旋转。
汽轮机的转子上装有叶片,蒸汽进入叶片后会使转子转动。
汽轮机的转子与发电机相连,通过转子的旋转来产生电力。
同时,汽轮机也可以用于驱动其他机械设备或提供动力。
蒸汽从汽轮机排出后,进入凝汽器进行冷却。
凝汽器中流动的是冷却水,蒸汽在与冷却水接触的过程中失去了热量,变成了水。
这个过程使蒸汽的体积大大减小,从而形成了真空。
在凝汽器中,蒸汽和冷却水通过热交换使蒸汽凝结,然后被泵抽回锅炉再次加热,循环往复。
为了保持蒸汽循环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使用泵来维持循环中的水平衡。
泵负责将凝结水抽回锅炉,同时也需要克服一定的压力损失。
泵的作用是将水送回锅炉,以补充锅炉中水的损失,并确保循环系统的连续运行。
蒸汽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锅炉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然后,蒸汽进入汽轮机驱动转子旋转;接着,蒸汽经过凝汽器冷却变成水;最后,泵将凝结水送回锅炉进行再次加热。
整个循环过程中,水和蒸汽不断转化,从而使系统运转。
蒸汽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蒸汽循环系统在能源转换和供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提供了电力和动力,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舒适。
总结起来,蒸汽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锅炉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然后利用蒸汽的能量来驱动汽轮机,最后经过凝汽器冷却后再次循环。
这个过程中,泵起到补充水的作用,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运行。
蒸汽系统应用

蒸汽系统应用蒸汽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热能转换系统,通过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实现了许多重要的工业过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蒸汽系统的应用。
1. 蒸汽发电蒸汽发电是蒸汽系统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在发电厂中,燃煤、燃气或核能等能源被用来加热水,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
这些蒸汽通过蒸汽轮机驱动发电机转动,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蒸汽发电具有高效、可靠的特点,是目前主流的电力生产方式之一。
2. 工业加热蒸汽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加热过程中。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需要加热,例如石油炼制、化工生产、食品加工等。
蒸汽可以通过传热设备,如管壳式换热器或蒸汽加热器,传递热量给被加热介质。
蒸汽加热具有快速、均匀、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3. 蒸汽驱动蒸汽系统还可以用于驱动机械设备。
蒸汽驱动是过去工业革命时期最重要的能源转换方式之一。
蒸汽可以通过蒸汽机、蒸汽涡轮机等动力设备,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各种机械设备,如泵、风机、压缩机等。
蒸汽驱动具有强大的动力输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4. 空调与制冷蒸汽系统还可以应用于空调与制冷领域。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是一种常见的制冷方式,通过蒸汽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蒸汽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通过冷凝器将热量释放到外部环境中,实现制冷效果。
蒸汽压缩制冷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工业厂房和家庭空调等领域。
5. 温度控制蒸汽系统还可以用于温度控制。
通过调节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可以实现对加热或制冷过程中温度的精确控制。
在许多工业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非常关键,例如化学反应、材料加工等。
蒸汽系统提供了一种可靠、灵活的温度控制方式,帮助实现工艺过程的精确控制。
蒸汽系统是工业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能源转换系统之一。
通过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蒸汽系统实现了许多重要的工业过程,如发电、加热、驱动和制冷等。
蒸汽系统具有高效、可靠、灵活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蒸汽系统的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扩展,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能源选择和解决方案。
蒸汽系统设计

蒸汽系统设计
蒸汽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设计者需要考虑蒸汽系统的用途和需求,例如是用于加热、冷却还是其他目的。
其次,设计者需要考虑蒸汽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确保系统能够高效地运行,同时避免出现泄漏、过热等安全问题。
此外,设计者还需要考虑蒸汽系统的环保性和经济性,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蒸汽系统设计中,常用的设备包括蒸汽锅炉、蒸汽发生器、蒸汽管道、蒸汽阀门等。
蒸汽锅炉是蒸汽系统的核心设备,它可以将水加热成蒸汽,为系统提供动力。
蒸汽发生器则可以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化为蒸汽,例如电能或热能。
蒸汽管道和蒸汽阀门则是连接各个设备并控制蒸汽流动的重要部件。
在蒸汽系统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蒸汽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这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还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风险和成本。
总之,蒸汽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通过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蒸汽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蒸汽循环系统工作原理

蒸汽循环系统工作原理蒸汽循环系统是一种常见的能源转换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厂、工业生产以及供暖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原理和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将燃料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
蒸汽循环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锅炉、汽轮机、凝汽器和泵。
在这个系统中,蒸汽通过不同的设备流动,完成传递能量的过程。
燃料在锅炉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
锅炉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燃料的热能将水加热,生成高温高压的蒸汽。
在锅炉中,燃料与空气混合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些热能被传递给锅炉内的水,使其温度升高,并转化为蒸汽。
接下来,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汽轮机中。
汽轮机是蒸汽循环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它通过蒸汽的压力和流速驱动转子转动,从而产生机械能。
汽轮机内部有多个级别的叶轮,蒸汽依次经过这些叶轮,使其速度逐渐增加,从而达到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汽轮机的输出轴与发电机相连,通过转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在汽轮机工作后,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下降,需要进一步处理。
这时,蒸汽通过凝汽器,与冷却介质接触,将热量释放出来,从而使蒸汽冷凝成水。
凝汽器通常是一个大型的换热器,利用冷却水或冷却空气来降低蒸汽的温度,使其冷凝。
冷凝水被泵送回锅炉,继续循环使用。
水泵将冷凝水从凝汽器中抽出,并将其压力提高,重新送回锅炉。
水泵是蒸汽循环系统中的另一个关键设备,它通过机械能将水压力提高,以确保水能够流动到锅炉中,继续参与蒸汽的产生。
整个蒸汽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锅炉中的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产生机械能,然后蒸汽在凝汽器中冷凝成水,水再次被泵送回锅炉,循环往复。
蒸汽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不仅适用于发电厂,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供暖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蒸汽循环系统可以提供动力和热源,驱动各种设备和生产过程。
在供暖领域,蒸汽循环系统可以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传递给建筑物,实现供暖效果。
蒸汽循环系统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转换系统,通过将燃料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
主蒸汽、再热蒸汽系统

主蒸汽、再热蒸汽系统一、作用1、从蒸汽发生器向汽轮机供给蒸汽;2、正常运行时向汽水分离再热器供汽;3、在机组事故冷却时向大气排汽;4、在汽机抽汽未投入时向厂用蒸汽系统供汽;5、在事故时将发生事故的蒸汽发生器隔离;6、防止蒸汽发生器超压。
二、工作原理2.1 主蒸汽系统工作原理主蒸汽系统包括从锅炉过热器出口联箱至汽轮机进口主汽阀的主蒸汽管道、阀门、疏水装置及通往进汽设备的蒸汽支管所组成的系统。
对于装有中间再热式机组的发电厂,还包括从汽轮机高压缸排汽至锅炉再热器出口联箱的再热冷段管道、阀门及从再热器出口联箱到汽轮机中压缸进口阀门的再热热段管道、阀门。
主蒸汽系统采用“2-1—2”布置。
主蒸汽由锅炉过热器出口集箱经两根支管接出,汇流成一根单管通往汽轮机房,在进汽轮机前用一个45°斜三通分为两根管道,分别接至汽轮机高压缸进口的左右侧主汽门。
发电厂常用的主蒸汽系统有四种形式:(1)集中母管制系统。
其特点是发电厂所有锅炉的蒸汽先引至一根蒸汽母管集中后,再由该母管引至汽轮机和各用汽处。
这种系统通常用于锅炉和汽轮机台数不匹配,而热负荷又必须确保可靠供应的热电厂以及单机容量在6MW以下的电厂。
(2)切换母管制系统。
其特点为每台锅炉与其对应的汽轮机组成一个单元,正常时机炉成单元运行,各单元之间装有母管,每一单元与母管相连处装有三个切换阀门。
它们的作用是当某单元锅炉发生事故或检修时可通过这三个切换阀门由母管引来邻炉蒸汽,使该单元的汽轮机继续运行,也不影响从母管引出的其他用汽设备。
该系统适用于装有高压供汽式机组的发电厂和中、小型发电厂采用。
(3)单元制系统。
其特点是每台锅炉与对应的汽轮机组成一个独立单元,各单元间无母管横向联系,单元内各用汽设备的新蒸汽支管均引自机炉之间的主汽管。
单元制系统的优点是系统简单、管道短、阀门少(引进型300MW级机组有的取消了主汽阀前的电动隔离阀)能节省大量高级耐热合金钢;事故仅限于本单元内,全厂安全可靠性较高;控制系统按单元设计制造,运行操作少,易于实现集中控制;工质压力损失少,散热少,热经济型较高;维护工作量少,费用低;无母管,便于布置,主厂房土建费用少。
蒸汽系统应用

蒸汽系统应用蒸汽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能源传输和转换系统,它利用蒸汽的高温高压性质,通过输送、控制和利用蒸汽来驱动机械设备和进行热能转换。
蒸汽系统的应用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发电厂、化工厂、制造业、暖通空调系统等。
蒸汽系统在发电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电厂通过燃煤、燃气或核能等方式产生的热能,将水转化为蒸汽,并通过高温高压的蒸汽驱动涡轮机,最终产生电能。
在这个过程中,蒸汽系统扮演着传递热能和转化能源的角色。
蒸汽的高温高压特性使得发电厂能够高效地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为社会供应稳定可靠的电力。
蒸汽系统在化工厂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化工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来进行反应或分离,而蒸汽系统能够提供这样的条件。
例如,蒸汽可以作为加热介质,为化工反应提供所需的高温;蒸汽还可以用于蒸馏、萃取等分离过程,通过调节蒸汽压力和温度来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
蒸汽系统的应用使得化工生产能够高效、环保地进行,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制造业中,蒸汽系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制造过程中需要加热、烘干、加压等操作,而蒸汽系统能够提供稳定的热能和动力。
例如,在食品加工行业,蒸汽可以用于杀菌、煮沸、蒸烤等过程;在纺织工业中,蒸汽可以用于染色、整烫等工序。
蒸汽系统的应用使得制造业能够高效地进行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蒸汽系统在暖通空调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蒸汽可以被用作加热介质,在冬季为建筑物提供暖气;同时,蒸汽也可以用于制冷,通过吸收热量来降低室内温度。
蒸汽系统的应用使得暖通空调系统能够在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总结起来,蒸汽系统在发电厂、化工厂、制造业和暖通空调系统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蒸汽系统利用蒸汽的高温高压特性,实现了能源的传递和转换,为各个行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热能和动力。
蒸汽系统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环保,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蒸汽系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和改进,为工业领域的发展贡献着重要的力量。
简述蒸汽供暖系统的特点

简述蒸汽供暖系统的特点蒸汽供暖系统是指通过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然后通过管道将蒸汽传输到建筑物内部,从而提供供暖的一种系统。
它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性:蒸汽供暖系统具有高效的供暖能力。
蒸汽具有较高的热传导能力,能够快速将热量传递给建筑物内部,从而迅速提升室温。
蒸汽的高温状态也能够提供更高的供暖效果。
2. 均匀性:蒸汽供暖系统能够实现整个建筑物内部的均匀供暖。
通过合理设计和布置管道,蒸汽能够均匀地传输到各个房间和区域,使得整个建筑物内部的温度分布均衡,避免了局部过热或者过冷的情况。
3. 稳定性:蒸汽作为供暖介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比其他供暖系统,蒸汽供暖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温度和供暖效果,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4. 安全性:蒸汽供暖系统相对较安全。
蒸汽在传输过程中不会产生明火,减少了火灾的风险。
同时,蒸汽系统配备了安全阀和自动控制装置,能够及时监测和控制供暖系统的压力和温度,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5. 可调节性:蒸汽供暖系统具有较好的调节性能。
通过控制蒸汽的压力和流量,可以根据建筑物内部的需求来调节供暖效果,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
同时,蒸汽系统还可以与其他供暖设备结合使用,如辐射器、暖风机等,进一步提高供暖效果。
6. 耐久性:蒸汽供暖系统的管道和设备具有较高的耐久性。
蒸汽传输时的压力较高,需要使用高强度的管材和耐高温的材料,能够经受住长时间的使用和高温环境的考验。
同时,蒸汽供暖系统的设备也经过了严格的设计和制造,能够在长时间的运行中保持稳定性和可靠性。
7. 环保性:蒸汽供暖系统相对较环保。
蒸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不会产生废气和污染物,对环境影响较小。
同时,蒸汽供暖系统能够充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蒸汽供暖系统具有高效、均匀、稳定、安全、可调节、耐久和环保等特点。
它在供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为建筑物提供舒适的供暖效果,并满足不同需求的供暖要求。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蒸汽供暖系统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环境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蒸汽系统第一节概述一蒸汽系统示意图图4-1表示以蒸汽为热媒的各类用户供应蒸汽供应分为有凝回收和无凝回收。
图中给出的是有结水回收。
用户设疏水器,凝水箱,凝结水泵凝结水尽管回收,节省热能,水资源当可就地利用,或凝水污染,不宜回收,且经技术经济比较,才可能回收直接、间接、减压二蒸汽作为热媒的特点特点:与热水相比,有如下特点:“(1)可同时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压力,程度,动力要求;(2)相变放热,单位质量携能多,流量小,管径小;(3)平均温度高,在相同负荷下,节省散热设备面积;(4)状态变化大,有相变设计和运行管理复杂,易出现“跑,冒,滴,漏”,(5)密度大,无水静压问题,适用于高层建筑高压;(6)热惰性小;(7)压力变化时,温度变化不大,不能质调,只能间歇调节;造成室温波动大,供暖质量收影响,(8)易造成管道和设备表面有机灰尘的分解与升华;(9)间歇工作管道易腐蚀;(10)管道温度高,无效热损失大。
综上所述,蒸汽供热比热水供热耗能多,管理麻烦,运行费用高,供暖效果差,主要用于工业建筑及辅助建筑,商服,特高层等。
第二节蒸汽采暖系统一蒸汽采暖系统的类型(1)根据供气压力分为:高压蒸汽采暖系统(P(表压)>0.07MPa)低压蒸汽采暖系统(P(表压)<=0.07MPa)真空蒸汽采暖系统(P(绝对压力)<0.1MPa)(2)根据立管根数分压:单管系统,易产生水击和汽水冲击噪声双管系统:多采用垂直式(3)根据蒸汽干管的位置分:上供式,中供式,下供式蒸汽干管位于散热器上,中,下即为保证汽,水同向流动,防止水击和噪声,上供式用的最多。
(4)根据凝结水回收动力分:重力回水,机械回水。
(5)根据凝结水系统是否通大气分为:开式,闭式(6)根据凝结水充满管道断面的程度分为:干式回水和湿式回水一般采用开式,分为重力和机械,可上,中,下供,用于有蒸汽源的工业辅助建筑和厂企办公楼1.低压蒸汽采暖系统的型式(1)重力回水低压蒸汽采暖系统特点:供汽压力<0.07MPa,凝结水在有坡度管道中靠重力流回热源工作原理:图4-2(a)为上供式(b)为下供式干式凝水管:水平凝结水干管的最低点比∏∏水位还高200-250mm-保证不被水充满。
工作时该管道上部充满空气,下部凝结水。
系统停止工作时,该管内充满空气,称为干式凝水管。
回水方式称干式回水湿式凝水管:管道4的整个断面始终充满凝结水,称为湿式凝水管,回水方式称为湿式回水水封:图(b)中水封8(详见图4-17)排除蒸汽管沿途凝水,防止主管中汽水冲击,阻止蒸汽窜入凝水管,水平蒸汽干管坡向水封,水封低部设放水丝堵排污,上设放空。
优缺点:系统简单,不设凝水箱,凝结水泵,少占地,不耗电能,调节好可不设疏水器。
但锅炉要低于孔高,当作用半径大时,需高压力,图4-2中h加大,否则,水平蒸汽干管内甚至底层散热蒸汽水,空气不能排出,蒸汽不能正常进入系统,影响运行,适用于小型系统(2)机械回水低压蒸汽采暖系统特点:凝结水靠水泵动力送回热源工作原理:图4-3中供式机械回水优缺点:消耗电能,但热源可不低设,系统作用半径大,适用于较大型系统2.低压蒸汽采暖系统的设计要点与其水采暖水力计算有类似和不同,压力低,密度变化不大,不考虑密度变化与热水相同,但蒸汽管与凝结水管水力计算分开进行,与热水不同。
注意:(1)蒸汽在散热器内冷凝放出汽化潜热蒸汽流量 r Q M 1000..=kg/s (4-1) 式中各项见教材P79工程中蒸汽流量常用单位为KG/H ,因此式(4-1)变为 r Q r Q M ...6.310003600==(2) 为热媒时所需散热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方式基本相同注意试验测的的散热器传热系数公式,平均温度为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3) 热水采暖空气聚集在散热器上部,蒸汽系统在中部或中部偏下,见图4-4(a ).(b ).(c).三种情况,自动排气阀应设于底部向上1/3处。
(4) 为简化计算,低压系统不考虑沿途蒸汽密度的变化和沿途凝水对蒸汽流量的影响。
蒸汽压力用于克服蒸汽管路的阻力损失,从锅炉出口到最远散热器的管路为最不利支路。
平均比摩阻用下述公式计算:∑-=l P R )2000(α 式中各项见教材P79散热器入口预留压力2000Pa ,用于克服蒸汽流入散热器阻力损失,并疏散空气。
水利计算表按蒸汽密度3/6.0m kg =ρ(对应饱和压力P=5KPa )管道当量粗糙度K=0.2mm 编制,在P=5-20KPa 内使用,误差不大若不只锅炉出口或用户入口压力,可取推荐值R=60Pa/m 计算。
(5) 散热器凝水支管可不设疏水器,可在每支路。
每主管上设。
(6) 为防止凝结水泵汽蚀,要求正水头,图4-3。
H 值见表4-1(7) 蒸汽或凝结水过门时,按图4-5安装(8) 饱和蒸汽易产生沿途凝水,出现“水害”,“水击”,要使水平供汽管道有足够坡度,使汽水同向流动,干管坡度≮0.002,支管坡度≥0.01-0.02。
蒸汽干管向上拐弯处。
须设疏水器图4-3中的11或水封图4-2(b )中的8。
如水封连接点蒸汽压力为P(kPa )。
水封密度m P h 2.01.0'+=. 0.2m 是考虑气压波动安全值。
(9) 干式和湿式重力回水凝结水管管径的确定。
凝结水管坡度i ≥0.005,管径可查表4-3数值。
三 高压蒸汽采暖系统多用于对卫生条件和室内温度均匀性要求不高,不要求调节每组散热器热量的厂房。
P>0.07MPa.一般不超过0.39MPa 。
1.高压蒸汽采暖系统的型式减压 上供图4-6为开式上供高压蒸汽采暖系统示意图。
工作原理:阀们,热胀,二次蒸汽,闭式系统采用图4-7闭式凝结水箱有补偿,水封,防止箱内压力升高。
二次汽逸散和隔绝空气,减轻系统腐蚀,节热能。
当二次气量较大。
设二次蒸发箱。
图4-82. 汽采暖系统的设计要点(1) 与低压系统类似(设计计算),因供汽压力差别较大,应根据散热器内压力造成不同水力计算表。
室内系统作用半径不大,仍可认为密度为常数。
计算可用平均比摩阻法和推荐流速法。
主干线平均比摩阻按下式:∑=l PR m α25.0 (4-4) 式中各项见教材P83最不利阻力占启始点压力的1/4,剩余压力用于克服疏水器及凝结水管路的阻力损失,保证排除凝水,有利于远近支路的阻力平衡。
如入口供汽压力P 未知,可采用推荐流速法,取蒸汽推荐流速 U=(50%-60%)max vmax v 为最大允许流速,查表4-3系统入口所要求压力由下式计算:∑++=r P Z Rl P )()15.1~10.1( 式中各项见教材P83(2) 高压系统并联管路平衡较困难,一般不进行并阻计算。
尽可能采用上供式和同程式,图4-9示异程式4321P P P P >>>,使各散热设备回水压力'4'3'2'1P P P P >>>,远处设备凝结水汇流有阻碍。
(3)须经常维修拆卸处用法兰外,尽管用焊接,不用丝接,非满管凝结水管管径可根据管段负荷查表4-4第3节蒸汽在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在通风空调系统中加热,加强空气,制备热水及制冷等一. 用蒸汽加热空气通风系统,全气空调系统或空气-水空调系统在冬季运行时,空气可用蒸汽-空气换热器在空调机组,新风机组中进行加热。
注意:①肋电管垂直②多台换热器蒸汽管路并联;③蒸汽入口装压力表,调节阀,出口装疏水器;④被加热空气温升大时,空气行程串联,空气量大时,并联。
图4-10 暖风机应用:车间中采暖常用蒸汽,压力大于0.39Mpa,供热能力大,相同暖风机比热水多一倍。
热空气幕:寒冷地带为阻挡室外冷风侵入,设热空气幕(详见8.7)二. 用蒸汽加热空调系统用热水全水空调,空气-水或全空气中所用热水可用汽-水换热器加热,图4-1三. 用蒸汽等温加湿空气用于蒸汽对空调空气加湿是常用方法之一。
加湿速度,均匀,稳定,效率高,不带水滴和细菌,若电能,运行费用低,布置方便。
但须有汽源和输汽管道,初投资高,有现成汽源时,应优先采用。
供汽管应用镀锌管,从供汽管道顶部引出,接管越短越好,防凝结水,减压阀,调节阀前后安阀门,出口装疏水器。
四.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用蒸汽热力制冷,分为单效与双效制冷量单效:单一供冷或热,使用蒸汽或热水作热媒,热力系数=消耗热量除有废热作热源外,一般不提倡使用。
双效:同时供冷热,热力系数比单效高约60%-70%,但一次能源效率不如电制冷。
第三节蒸汽采暖系统专用设备正确选用意义与热水相比,因热媒特点,有专用设备,正确选择,计算这些设备关系到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节能。
一. 排除凝结水的设备散热器,换热器,蒸汽管沿途凝水,需及时排除,防止水击,种类:疏水器,水封和孔板式疏水阀。
1疏水器(1) 疏水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根据作用原理不同,可 分为三种类型① 机械型:利用疏水器内凝结水液位变化动作的。
浮筒式,吊桶式、浮球式。
② 热动力型:靠蒸汽和凝水流动时热动力特性不同来工作热动力方式、脉冲式。
③ 热静力型:靠凝结水温度变化:波纹管式,双金属电式、介绍常用的(a ) 浮筒式疏水器构造如图4-12,工作原理4-13优点:构造简单,制造方便只能水平安装,漏气量小,凝水表压力P1在500Kpa 或更小能疏水,排水孔阻力小。
缺点:体积大,排量小,活动部件多,筒内易沉渣结垢,阀孔易磨损,维修量大。
(b ) 热动力式疏水器图4-14工作原理优点: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缺点:周期性漏汽,只能水平安装。
(c ) 恒温式图4-15,波纹盒内装易蒸发液体。
(2) 疏水器的选择计算① 使其排水能力大于用热设备的理论排水量。
即th de M K M .。
各项意义见教材P88引出选择倍率K 的原因:K 是考虑实际条件与理论计算情况不可能完全一致而引出的系数实际条件:用汽压力下降,背压升高导致疏水器排水能力下降;用汽量增加时,凝结水量会增加;用热设备情况可能变化,在低压力大负荷下启动时,排水量要大于设备正常排水量。
K 的选择:不是越大越好,浮筒式,K 值大,体积大,造价高,热动力式K 值大,易漏气,不同K 值,可查表4-5② 疏水器的排水量计算 按下式p d A M t ∆=2.1.0式中各项意义见教材P88当通过冷水时At=32,当通过饱和凝结水时,按手册或厂家样本选用,由于二次汽影响At<32,在d 相同情况下,p ∆越大,二次汽占的比例越大,At 和.M 减小的越多。
手册中排水量是按背压为零(P2为大气压)给出,在P ∆相同情况,背压增高,二次汽化量减小,排水能力大于手册给出数值。
较安全。
③ 疏水器前后压力的确定原则器前表压力P1取决于疏水器在系统中位置,当用于排除蒸汽管路的凝水时P1=tr P -疏水点处蒸汽表压力;在用热设备出口时,P1=0.95Peq-用热设备前的蒸汽表压;在凝结水干管末端时,P1=0.7Ps-供热系统入口表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