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散文《怒》

合集下载

梁实秋的散文

梁实秋的散文

梁实秋的散文篇一、梁实秋的散文秋风吹落了树上叶子,天渐渐的凉了。

病房里住着一位很重的病人,他对生命报以无望但他很乐观。

他每天看着窗外树上,被风吹完仅剩下的一片叶子,他希望寄托在这片叶子上,他想如果这片叶子落了我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那叶子的离去是风在苦苦的追求着,还是树难以无法挽留住?当一切一切的过去,人生还得继续,然而一旦人心在留,那就是希望美好的追求啊。

一天两天,秋天过去树上叶子没落,他内心对生命很有希望。

冬天来了,一天两天,冬天过去树上的叶子还在,他对生命报有更大的希望。

春天来了树上开满了树叶那片孤叶也被满树的绿色而掩盖了。

他看到春色的大地,对生命的希望是无比的信心百倍。

原来人们发现他的希望后,为了他能快乐的活着就偷偷在树上做了一片假树叶。

这真是一个伟大而又美丽的善意欺骗啊,人往往都有希望,那怕是空渺的但也是一个美好的寄托。

帮助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人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送你幸福心中留有快乐,我送你玫瑰手中留有余香。

人在生活中往往要有善意谎言和美丽的欺骗啊。

篇二、梁实秋的散文我爱一切旧的东西——老朋友,旧时代,旧习惯,古书,陈酿;而且我相信,陶乐赛,你一定也承认我一向是很喜欢一位老妻。

”这是高尔斯密的名剧《委曲求全》中那位守旧的老头儿哈德卡索先生说的话。

他的夫人陶乐赛听了这句话,心里有一点高兴,这风流的老头子还是喜欢她,但是也不是没有一点愠意,因为这一句话的后半段说透了她的老。

这句话的前半段没有毛病,他个人有此癖好,干别人什么事?而且事实上有很多人颇具同感,也觉得一切东西都是旧的好,除了朋友、时代、习惯、书、酒之外,有数不尽的事物都是越老越古越旧越陈越好。

所以有人把这半句名言用花体正楷字母抄了下来,装在玻璃框里,挂在墙上,那意思好像是在向喜欢除旧布新的人挑战。

俗语说,“人不如故,衣不如新”。

其实,衣着之类还是旧的舒适。

新装上身之后,东也不敢坐,西也不敢靠,战战兢兢。

我看见过有人全神贯注在他的新西装裤管上的那一条直线,坐下之后第一桩事便是用手在膝盖处提动几下,生恐膝部把他的笔直的裤管撑得变成了口袋。

梁实秋散文摘抄赏析精选

梁实秋散文摘抄赏析精选

梁实秋散文摘抄赏析精选梁实秋散文摘抄赏析精选导语:梁实秋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五篇梁实秋散文摘抄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一、《同学》同学,和同乡不同。

只要是同一乡里的人,便有乡谊。

同学则一定要有同窗共砚的经验,在一起读书,在一起淘气,在一起挨打,才能建立起一种亲切的交情,尤其是日后回忆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纵不曰十年窗下,至少三、五年的聚首总是有的。

从前书房狭小,需要大家挤在一个窗前,窗间也许着一鸡笼,所以书房又名曰鸡窗。

至于帮硬死沉的砚台,大家共用一个,自然是经济合理。

自有学校以来,情形不一样了。

动辄几十人一班,百多人一级,一批一批的毕业,像是蒸锅铺的馒头,一屉一屉的发售出去。

他们是一个学校的毕业生,毕业的时间可能相差几十年。

祖父和他的儿孙可能是同一学校毕业,但是不便称为同学。

彼此相差个十年八年的,在同一学校里根本没有碰过头的人,只好勉强解嘲自称为先后同学了。

小时候的同学,几十年后还能知其下落的恐怕不多。

我小学同班的同学二十余人,现在记得姓名的不过四、五人。

其中年龄较长身材最高的一位,我永远不能忘记,他脑后半长的头发用红头绳紧密扎起的小辫子,在脑后挺然翘起,像是一根小红萝卜。

他善吹喇叭,毕业后投步军统领门当兵,在“堆子”前面站岗,拄着上刺刀的步枪,满神气的。

有一位满脸疙瘩噜嗦,大家送他一个绰号“小炸丸子”,人缘不好,偏爱惹事,有一天犯了众怒,几个人把他抬上讲台,按住了手脚,扯开他的裤带,每个人在他裤裆里吐一口唾液!我目睹这惊人的暴行,难过很久。

又有一位好奇心强,见了什么东西都喜欢动手,有一天迟到,见了老师为实验冷缩热涨的原理刚烧过的一只铁球,过去一把抓起,大叫一声,手掌烫出一片的溜浆大泡。

功课最好写字最工的一位,规行矩步,主任老师最赏识他,毕业后,于某大书店分行由学徒做到经理。

梁秋实作品的语言特点

梁秋实作品的语言特点

梁秋实作品的语言特点特点:无奈的幽默、闲适的幽默梁实秋非常注意散文的语言艺术,尤其注重发扬本民族的语言传统。

欧美文学的刚直严密、雍容幽默,汉文学的古朴凝练、铿锵顿挫,北京方言的亲切、平白风趣,经过他的熔炼,成为一种新的生命。

《雅舍小品》中很明显的流露出他的清新自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梁实秋的散文,有着十分精彩的幽默,其幽默是一种深沉的表述,是一种显而不露的含蓄的方式。

或许,读梁实秋先生的作品,你未必会哈哈大笑,但你却必然会心而笑,这是一种幽默的、大师级的人具备的一种超然世外的精神。

梁实秋先生曾经说过,他创作散文时,常常游心物外,所以常常对自身所受的任何伤害多几乎抱着无动于衷的态度,甚至外界的矛盾冲突,都可以成为自我陶醉的机会。

梁实秋先生对于一些不符合他的道德观的很多行为难免会进行批判,但却不会是狠狠的、不留情面的批判,在批判时,不是用尖酸刻薄的词语,更不是破口就骂,而是采用适度的幽默──一种不温不火的讽刺。

他认为“讽刺文学的出发点是爱,不是恨,人性本有缺点,人生本有不如意事,文学家探索人生,热爱人生,看到不合理不道德的现象,则想加以指责矫正,讽刺便是一种恨好的手段。

”这样的幽默的讽刺在梁实秋的雅舍小品系列散文更是有了很充分的表现,此类梁实秋散文式的幽默很多,基本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带苦涩的笑,不得已的无可耐何的笑。

这种笑的含义比较凝重,表达又较为婉转。

这样的幽默多见于其作品如《鸟》、《猪》、《狗》、《骆驼》一类以动物为标题的小品文,例如在《骆驼》这篇文章中,表面上看来似在着重张扬骆驼的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精神,实际上却饱含着对人间待遇不公的怨愤,如文中所写到,骆驼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别人多少的惋惜,尤其在当今这个世界,大家都喜欢养善解人意的哈叭狗,象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个世界推下去吧”。

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为哈叭狗的得宠和骆驼的遭人冷遇而大鸣不平,不过是借题发挥,以发泄胸中的不满而已。

梁实秋散文《骂人的艺术》赏读

梁实秋散文《骂人的艺术》赏读

梁实秋散文《骂人的艺术》赏读梁实秋散文《骂人的艺术》赏读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梁实秋散文《骂人的艺术》赏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骂人的艺术》原文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

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人有该骂的地方。

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

所以根本不骂人,大可不必。

骂人是一种发泄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种怨怒的感情。

想骂人的时候而不骂,时常在身体上弄出毛病,所以想骂人时,骂骂何妨。

但是,骂人是一种高深的学问,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试的。

有因为骂人挨嘴巴的,有因为骂人吃官司的,有因为骂人反被人骂的,这都是不会骂人的原故。

今以研究所得,公诸同好,或可为骂人时之一助乎?(一)知己知彼骂人是和动手打架一样的,你如其敢打人一拳,你先要自己忖度下,你吃得起别人的一拳否。

这叫做知己知彼。

骂人也是一样。

譬如你骂他是“屈死”,你先要反省,自己和“屈死”有无分别。

你骂别人荒唐,你自己想想曾否吃喝嫖赌。

否则别人回敬你一二句,你就受不了。

所以别有着某种短处,而足下也正有同病,那么你在骂他的时候只得割爱。

(二)无骂不如己者要骂人须要挑比你大一点的人物,比你漂亮一点的或者比你坏得万倍而比你得势的人物总之,你要骂人,那人无论在好的一方面或坏的一方面都要能胜过你,你才不吃亏的。

你骂大人物,就怕他不理你,他一回骂,你就算骂着了。

在坏的一方面胜过你的,你骂他就如教训一般,他既便回骂,一般人仍不会理会他的。

假如你骂一个无关痛养的人,你越骂他他越得意,时常可以把一个无名小卒骂出名了,你看冤与不冤?(三)适可而止骂大人物骂到他回骂的时候,便不可再骂;再骂则一般人对你必无同情,以为你是无理取闹。

骂小人物骂到他不能回骂的时候,便不可再骂;再骂下去则一般人对你也必无同情,以为你是欺负弱者。

梁实秋散文赏析

梁实秋散文赏析

梁实秋散文赏析梁实秋散文赏析梁实秋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也是有着许多的散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梁实秋的散文赏析,欢迎大家的阅读。

梁实秋散文赏析一以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蹓跶(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雄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的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搏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月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候是独奏,有时候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

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烂的花彩。

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

看他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不知是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

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鉴赏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鉴赏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鉴赏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鉴赏本篇文章怀念了作者在十八九岁时遇到的一位虽其貌不扬、性格暴躁却十分敬业的国文教师。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鉴赏,一起来看看!【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原文】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

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

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

上午的课很严,三日一问,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

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

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

梁实秋的散文特色

梁实秋的散文特色

梁实秋的散文特色(2)诸如此类的文章,在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以及各类文章都是司空见惯的,如《女人》、《小孩》等文章中,他用他惯有的幽默的笔法,写出了各类人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写的十分中肯而入木三分,说过后既不会让人暴跳如雷,也不会让人恼羞成怒,而是在幽默中给人以提醒,给人改过的机会,再如梁实秋《老年》一文当中写到的:时间走得很停匀,说快不快,说慢不慢。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宴会中总是有人簇拥着你登上座,你自然明白这是离入祠堂之日已不太远。

上下台阶的时候常有人在你肘腋处狠狠的搀扶一把,这是提醒你,你已到达了杖乡杖国的高龄,怕你一跤跌下去,摔成好几截。

黄口小儿一晃的功夫就窜高好多,在你眼前跌跌跖跖的跑来跑去,喊着阿公阿婆,这显然是在催你老。

其实人之老也,不需人家提示。

自己照照镜子,也就应该心里有数。

乌溜溜毛的头发哪里去了?由黑而黄,而灰,而斑,而然,而稀稀落落,而牛山,活像一只秃鹫。

犀一般的牙齿哪里去了?不是熏得焦黄,就是裂着隙,再不就是露出七零八落的豁口。

脸上的肉七棱八瓣,而且还平添无数雀斑,有时排列有序如星座,这个像大熊,那个像天蝎。

下巴儿底下的垂肉变成了空口袋,捏着一揪,两层松皮久久不能恢复原状。

两道浓眉之间有毫毛秀出,像是麦芒,又像是兔须。

眼睛无端淌泪,有时眼角上还会分泌出一堆堆的桃胶凝聚在那里。

总之,老与丑是不可分的。

尔雅:“黄发、齿、背、老,寿也。

”寿自管寿,丑还是丑。

老的征象还多的是。

还没有喝完川水,就先善忘。

文字过目不旋踵就飞到九云外,再寻有如海底捞针。

老友几年不见,面说不出他的姓名,只觉得他好生面熟。

要办事超过三件以上,需要结绳,又怕忘了哪一个结代表哪一事,如果笔之于书,又可能忘记备忘录放在何处。

大是脑髓用得太久,难免漫,印象当然模糊。

目视茫茫,眼镜整天价戴上又摘下,摘下又戴上。

两耳聋聩,无以与乎钟敲之声,倒也罢了,最难堪是人家说东你说西。

齿牙动摇,咀嚼的时候像反,而且有时候还需要戴围嘴。

梁实秋散文鉴赏

梁实秋散文鉴赏

梁实秋散文鉴赏梁实秋散文鉴赏引导语:《男人》与《骂人的艺术》都是梁实秋的经典散文,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伟人的作品吧。

梁实秋散文:《男人》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当然,男人当中亦不乏刷洗干净洁身自好的,甚至还有油头粉面衣裳楚楚的,但大体讲来,男人消耗肥皂和水的数量要比较少些。

某一男校,对于学生洗澡是强迫的,入浴签名,每周计核,对于不曾入浴的初步惩罚是宣布姓名,最后的断然处置是定期强迫入浴,并派员监视;然而日久玩生,签名簿中尚不无浮冒情事。

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袜子手绢不知随时洗涤,常常日积月累,到处塞藏,等到无可使用时,再从那一堆污垢存货中拣选比较干净的去应急。

有些男人的手绢拿出来硬像是土灰面制的百果糕,黑糊糊粘成一团,而且内容丰富。

男人的一双脚,多半好像是天然的具有泡菜霉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所谓“濯足万里流”是有道理的,小小的一盆水确是无济于事;然而多少男人却连这一盆水都吝而不用,怕伤元气。

两脚既然如此之脏,偏偏有些“逐臭之夫”喜于脚上藏垢纳污之处往复挖掘,然后嗅其手指,引以为乐!多少男人洗脸都是专洗本部,边疆一概不理,洗脸完毕,手背可以不湿,有的男人是在结婚后才开使刷牙。

“扪虱而谈”的是男人。

还有更甚于此者,曾有人当众搔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一只老鼠!除了不可挽救的脏相之外,男人的脏大概是由于懒。

对了!男人懒。

他可以懒洋洋坐在旋椅上,五官四肢,连同他的脑筋(假如有),一概停止活动,像呆鸟一般;“不闻夫博弈者乎……”那段话是专门对男人说的。

他若是上街买东西,很少时候能令他的妻子满意,他总是不肯多问几家,怕跑腿,怕费话,怕讲价钱;什么事他都嫌麻烦,除了指使别人替他做的事之外。

他像残废人一样对于什么事都愿坐享其成,而名之曰“室家之乐”。

他提前养老,至少提前三二十年。

紧毗连着“懒”的是“馋”。

男人大概有好胃口的居多。

他的嘴,用在吃的方面的时候多。

他吃饭时总要在菜碟里发现至少一英寸见方的半英寸厚的肉,才能算是没有吃素。

梁实秋散文读后感7篇

梁实秋散文读后感7篇

梁实秋散文读后感7篇梁实秋散文读后感7篇梁实秋散文读后感1前几日,从书店买一本《梁实秋散文集》。

读后,真有“绕梁之音,三日不绝”之感。

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览群书,常从古文中引经论据如信手拈来,读罢却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灯下谈话,看似稀疏平常,去蕴涵着人生的哲学,余味无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梁先生不愧为散文大家。

梁先生的散文是以幽默风趣见长的“闲适小品”闻名于世,我尤其爱看他的“随想篇”中的文章,题目很简练,通常都是两个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饮酒”等等,包罗万象,说的都是些身边的人或事,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气息。

今天看来,依然觉得趣味横生。

从中还解很多名词其实都由来已久,例如“代沟”,梁先生就写的非常详细,博古论今。

代沟虽是翻译过来的新名词,但是我们古而有之,《尚书远逸》中就记载我们最古的代沟之说。

再例如“女人”,他刻画的简直就是入木三分,例如女人爱说谎,“若是能运用小小的机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获取精神上的小小胜利,因而牺牲一点点真理,这也可以算是说谎,那么,女人确是比较的富于说谎的天分。

”很多人都陪女人买过衣服,她口中念念有词,或是式样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评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无非是价格太贵而已,所以女人善于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常归于不喜欢。

哈哈,真可谓精辟。

还如他描写的女人的嘴,说“女孩子从小就口齿伶俐……等到长大以后,三五成群,说长道短,声音脆,嗓门高,如蝉噪,如蛙鸣,真当得好几部鼓吹!”他还归纳两种类型,“长舌”型和“喷壶嘴”型。

他在文章中虽都是论些小事,但却把一些陋习批评的体无完肤,看后甚感快意。

梁实秋散文读后感2前几日,从新华书店读者俱乐部借得好书一本《梁实秋散文集》。

读后,真有"绕梁之音,三日不绝"之感。

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览群书,常从古文中引经论据如信手拈来,读罢却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灯下谈话,看似稀疏平常,去蕴涵着人生的哲学,余味无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梁先生不愧为散文大家。

梁实秋《怒》原文赏读

梁实秋《怒》原文赏读

梁实秋《怒》原文赏读梁实秋《怒》原文赏读一个人在发怒的时候,最难看。

纵然他平夙面似莲花,一旦怒而变青变白,甚至面色如土,再加上满脸的筋肉扭曲,眥裂发指,那副面目实在不仅是可憎而已。

俗语说,“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怒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一种变化。

人逢不如意事,很少不勃然变色的。

年少气盛,一言不合,怒气相加,但是许多年事已长的人,往往一样的`火发暴躁。

我有一位姻长,已到杖朝之年,并且半身瘫痪,每晨必阅报纸,戴上老花镜,打开报纸,不久就要把桌子拍得山响,吹胡瞪眼,破口大骂。

报上的记载,他看不顺眼。

不看不行,看了呕气。

这时候大家躲他远远的,谁也不愿逢彼之怒。

过一阵雨过天晴,他的怒气消了。

诗云:“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这是说有地位的人,赫然震怒,就可以之效。

一般人还是以少发脾气少惹麻烦为上。

盛怒之下,体内血球不知道要伤损多少,血压不知道要升高几许,总之是不卫生。

而且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大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相宜。

希腊哲学家哀皮克蒂特斯说:“计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气。

在从前,我每天生气;有时每隔一天生气一次;后来每隔三四天生气一次:如果你一连三十天没有生气,就应该向上帝献祭表示感谢。

”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

修养的方法,说起来好难。

另一位同属于斯多亚派的哲学家罗马的玛可斯·奥瑞利阿斯这样说:“你因为一个人的无耻而愤怒的时候,要这样的问你自己:‘那个无耻的人能不在这世界存在么?’那是不能的。

不可能的事不必要求。

”坏人不是不需要制裁,只是我们不必愤怒。

如果非愤怒不可,也要控制那愤怒,使发而中节。

佛家把‘瞋’列为三毒之一,“瞋心甚于猛火”,克服瞋恚是修持的基本功夫之一。

燕丹子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我想那神勇是从苦行修炼中得来的。

生而喜怒不形于色,那天赋实在太厚了。

清朝初叶有一位李绂,著《穆堂类稿》,内有一篇“无怒轩记”,他说:“吾年逾四十,无涵养性情之学,无变化气质之功,因怒得过,旋悔旋犯,惧终于忿泪而已,因以‘无怒’名轩。

梁实秋散文送行读后感五篇

梁实秋散文送行读后感五篇

梁实秋散文送行读后感五篇梁实秋散文送行读后感一梁实秋真能侃,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儿,经他的笔一转一化,汨汨淌出一大洼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

梁先生淡雅从容,典型一绅士,持杖岸立,口衔烟斗,含笑窥乐。

梁的散文:琐碎。

没有故事情节,全凭见识,将古今中外、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拼凑成文,像碎花裙上的碎花点,杂而不乱,抖开斑斓。

他下笔,东一鳞西一爪,若云里神龙,飘忽不定,反而没有编故事的斧痕匠气,触类旁通,信手捻来,随心所欲,东西八千里,上下五千年,逞才仗气,一泻千里地侃下去,毫不搭界的几件琐事,很巧妙地触电,通了!任何琐碎小事,一落梁氏笔下,便衍化成滋润丰沛的长文。

因为杂,读者永远新鲜不厌倦,恨不能一气读完。

梁的行文看似轻松洒脱,没有梁的学贯中西的渊博学识,这一手是学不到家的,这是一绝。

也有人效颦,结果堕入罗嗦,世俗。

至少在我看来,散文到了梁实秋手里,又耸起一座里程碑。

仿佛没有不可入文的事,不信,翻开梁的四集《雅舍小品》,就像个杂货铺,乱七八糟的货都齐了。

怒、脏、鼾、胖、并洗澡、理发,都是生活琐事,也是他佳作的题目。

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都揽入笔底,正合老上海的一谚语:捡入篮里都是菜,这是高厨的本事。

经他妙笔点睛,化龙飞舞,这不能不归功於他的渊博与机敏。

梁讲究生活的趣味,他总能从最平凡的生活小事发现它亮晶晶的趣味,然后笔锋一转,洋洋洒洒,谈笑风生,不时闪烁出机智,忍俊不禁开涮几句玩笑,令人捧腹厥倒。

他好幽默但不庸俗滑稽,这是他的文章特色。

他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经历,一经点出其中的闪光点,自然引起普遍共鸣。

行文幽默、情趣高雅、文字简洁、文采斐然、文笔活泼,深得读者珍玩。

琐事入笔,典雅出锋,这是梁文的成功之处。

梁实秋又是大学者,莎士比亚全集汉译本第一人,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词典》更是华人学者研读西方文化的必备参考词典。

但他写作从不掉书袋,没有头巾气的酸。

他常常信手捻来中外大典的引文,置於一堆俗事中,还原出引文原有的世俗朴素,充实文章的知识含量,是调味品,不是醋,更有可读性。

梁实秋代表散文摘抄精选五篇

梁实秋代表散文摘抄精选五篇

梁实秋代表散文摘抄精选五篇梁实秋代表散文摘抄精选五篇导语:梁实秋是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这里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五篇梁实秋代表散文摘抄,希望你们喜欢。

一、《雅舍》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

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

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

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

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

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

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

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

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

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

梁实秋佳句

梁实秋佳句

梁实秋佳句01、君子之交淡若水,因为淡所以不腻,才能持久。

“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

——梁实秋《梁实秋精选集》02、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

——梁实秋《寂寞是一种清福》03、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是有一个新陈代谢的法则,是有遗传嬗递的迹象,人恐怕也不是例外,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如是而已。

又看佛书记载轮回的故事,大抵荒诞不经,可供谈助,兼资劝世,是否真有其事殆不可考。

如果轮回之说尚难证实,则所谓了生死之说也只是可望不可即的一个理想了。

——梁实秋《闲暇处才是生活》04、海棠的风姿艳质,于群芳之中颇为突出。

——梁实秋《心守一事去生活》05、信佛的人往往要出家。

出家所为何来?据说是为了一大事因缘,那就是要“了生死”。

在家修行,其终极目的也是为了要“了生死”。

生死是一件事,有生即有死,有死方有生,“了”即是“了断”之意。

生死流转,循环不已,是为轮回,人在轮回之中,纵不堕入恶趣,生老病死四苦煎熬亦无乐趣可言。

所以信佛的人要了生死,超出轮回,证无生法忍。

出家不过是一个手段,习静也不过是一个手段。

——梁实秋《闲暇处才是生活》06、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

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

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梁实秋《雅舍小品·送别》07、有人说:「在历史里一个诗人似乎是神圣的,但是一个诗人在隔壁便是个笑话。

」这话不错。

看看古代诗人画像,一个个的都是宽衣博带,飘飘欲仙,好像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辋川图」里的人物,弈棋饮酒,投壶流觞,一个个的都是儒冠羽衣,意态萧然,我们只觉得摩诘当年,千古风流,而他在苦吟时堕入醋瓮里的那付尴尬相,并没有人给他写画流传。

梁实秋先生散文《男人》有感

梁实秋先生散文《男人》有感

读梁实秋先生散文《男人》有感近几天反复读梁实秋先生地散文《男人》,深为其陈辞所感染:先生将世上男人龌龊、卑微之辈深加以剖析,将男人脏、懒、馋、自私、嚼舌之风统统加以唾弃,毫不讳言.男人地形象因此黯淡下来,有失风雅之尊.这一类男人地弱点归根到底是由于惰性形成,一旦性情堕落,便将人性意识抹灭,甚至丢置.男人一旦身染不良嗜好,沦为市井之徒,可谓男性地悲哀.(梁实秋和程季淑)梁实秋先生(-),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北京一个充满书香气息地旧式官僚家庭,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地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一生中既以一个知识分子地热忱为国事奔走,又不忘著译耕耘,堪称伟男人.他主张思想自由,作品多数取材于日常人生,留心观察生活事物中细节地地方,小品文中常常赋予诙谐地调侃,又近乎于情理之中,与时代发展地人们产生心里共鸣.但由于他生于资产阶级贵族,属于“自由派知识分子”,所以被当时社会众所非议,抨击之声不绝.他地女儿现定居于美国西雅图地梁文蔷在追忆父亲梁实秋时曾说:“在很多人眼里,父亲是个‘洋派十足’地人,这可能归根于父亲在美国留学时养成地一些习惯.但骨子里,父亲绝对是一个有很深中国文化情怀地人.……从美国回来教书时,他口操英语,却总是长袍马褂,千层底布鞋,叠裆裤子还要绑上腿带子,经常引得时髦男女窃笑.”梁实秋先生写地《男人》当时受到西方绅士、名士气息地感染,现在读来不禁有几分同感,既清新雅致,又有幽幽古意,谈古论今,崇雅黜浮,总是要将许多男人做一番比较,不知是因男人形象地感召还是深悟人生,唯美是图地启迪.男人何故由此惰性呢?首先是胸无大志、不思进取地结果.孟子有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韩愈也曾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刻苦给人以锻炼地机会,天才在于勤奋地努力;再就是没有乐观向上地精神,生活很快乐也很无奈,一定要不气不馁,戒骄戒躁;最后是没有良好地生活习惯.好习惯才有助于身心发展,成就事业.《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句古训告诫了后人.明万历皇帝不思朝政达二十年之久,最后另江山社稷摇摇欲坠;同是古人,康熙皇帝却勤奋有加,开创了“康乾盛世”地先河,那么康熙具备怎样地男人气质又热衷于勤奋地呢?据法国白晋所著《康熙帝传》(马绪祥译)提供了康熙地容貌:白晋是康熙二十六年()到地中国,在北京供职时常常见到康熙.他说:“他一身丝毫也没有与他占据王位不称之处.他威武雄壮,身材均匀而比普通人略高,五官端正,两眼比他本民族地一般人大而有神.鼻尖稍圆略带鹰钩状,虽然脸上有天花留下地痕迹,但并不影响他英俊地外表.”康熙像传中还说到他地精神品格:康熙地精神品质远远强过他身体地特性.他有经得起各种事变考验地坚强意志.钱宗范在《康熙》中说:“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自然科学方面地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方面地经、史、子、集;艺术方面地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研究.他写出了八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地论著,他亲自审定了多种历史方面地书籍,他还精通多种民族语言.”在政治方面,一个过着锦衣玉食生活地皇帝居然有着五十年如一日地兢兢业业.他几乎每天晚睡早起,坚持御门听政制度,春夏大约从七时开始,秋冬大约八时开始,其勤政由此可见一斑.康熙也注重养生理念,有良好地饮食起居,弓马骑射.虽然事物繁忙,却养成了良好地生活习惯.这里将男人和皇帝相关并提,可见男人若想堂堂正正为男人,需勤为本,克己慎行.有一种情形可能稍加例外,那便是读过老舍先生地小说《骆驼祥子》后而改变这一观念地.老舍笔下地男人“祥子”是当时社会苦闷、彷徨地象征,具备此类男人邋遢、世俗地表现是由于现实不幸:小说刚一开始时,祥子是一个北京城里结识、健壮、虎头虎脑地青年车夫,“他没有什么模样,但是可爱地是脸上地精神,头不是很大,圆脸,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地肉,脸上永远红扑扑地……”他身上凝聚传统男人美德、勤劳、无私和人生理想.小说地最后,祥子已经完全不是最初地样子了,他对生活地企望和信心以及要强地性格都在无情生活中一点一点丧失,他地精神面貌猥琐,懒惰狡猾,还耍无赖,最后禁不住夏太太地诱惑得了一身脏病,这和梁实秋笔下地男人不是大抵相同了么?梁实秋先生早年生活时代处于民国动荡时期,中国底层社会人口生活在苦难之中,怎能顾及奸懒馋猾这些劣性呢?尤其男人,养家糊口骏命不易,他们当然不具备资产阶级和西方文化地契合,梁实秋先生笔下地这类“男人”,老舍先生笔下地“祥子”地人性均被时代特征泯灭,使一切美好沦为奢望,旧时局和新和谐迥然不同,今天很难再找到梁先生笔下地那种男人了.中国地男人多具有吃苦耐劳地秉性,就连北方家乡地农村一带,男人地衣着朴素,可是很得体,很干净.春秋之际忙于耕种,冬夏之时有时外出打工,对生活充满希望,日子过得美满.且不会风言风语或添油加醋,他们热情,质朴于一身,愿意帮助有困难地同乡.譬如家乡有一男性王先生先是自己根植葡萄苗,赚钱后又带领更多地男人一起发家致富.去年回家地时候我见过他,虽然他言语不多,但是他皮肤细腻,精神饱满,穿戴整洁,完全不像想象中地农民地装束,这便是社会生活给予他充实地人生吧.世上地男人若把梁实秋先生地《男人》当成一面镜子岂不更妙?男人,无论尊卑,无论贫富,尽管是一个平凡地男人,一定要养成良好地卫生和生活习惯,这就是说男人要勤于正业,穿戴整洁,举止文明,胸怀坦荡,不卑不亢,虽不比将相王侯,但是为人处世安然有序,刚柔并济,平凡绝对不是平庸,但愿男人如此.附梁实秋先生散文《男人》:男人令人首先感到地印象是脏!当然,男人当中亦不乏刷洗干净洁身自好地,甚至还有油头粉面衣裳楚楚地,但大体讲来,男人消耗肥皂和水地数量要比较少些.某一男校,对于学生洗澡是强迫地,入浴签名,每周计核,对于不曾入浴地初步惩罚是宣布姓名,最后地断然处置是定期强迫入浴,并派员监视;然而日久玩生,签名簿中尚不无浮冒情事.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地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袜子手绢不知随时洗涤,常常日积月累,到处塞藏,等到无可使用时,再从那一堆污垢存货中拣选比较干净地去应急.有些男人地手绢拿出来硬像是土灰面制地百果糕,黑糊糊粘成一团,而且内容丰富.男人地一双脚,多半好像是天然地具有泡菜霉干菜再加糖蒜地味道,所谓“濯足万里流”是有道理地,小小地一盆水确是无济于事;然而多少男人却连这一盆水都吝而不用,怕伤元气.两脚既然如此之脏,偏偏有些“逐臭之夫”喜于脚上藏垢纳污之处往复挖掘,然后嗅其手指,引以为乐!多少男人洗脸都是专洗本部,边疆一概不理,洗脸完毕,手背可以不湿,有地男人是在结婚后才开使刷牙.“扪虱而谈”地是男人.还有更甚于此者,曾有人当众搔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一只老鼠!除了不可挽救地脏相之外,男人地脏大概是由于懒.对了!男人懒.他可以懒洋洋坐在旋椅上,五官四肢,连同他地脑筋(假如有),一概停止活动,像呆鸟一般;“不闻夫博弈者乎……”那段话是专门对男人说地.他若是上街买东西,很少时候能令他地妻子满意,他总是不肯多问几家,怕跑腿,怕费话,怕讲价钱;什么事他都嫌麻烦,除了指使别人替他做地事之外.他像残废人一样对于什么事都愿坐享其成,而名之曰“室家之乐”.他提前养老,至少提前三二十年.紧毗连着“懒”地是“馋”.男人大概有好胃口地居多.他地嘴,用在吃地方面地时候多.他吃饭时总要在菜碟里发现至少一英寸见方地半英寸厚地肉,才能算是没有吃素.几天不见肉,他就喊“嘴里要淡出鸟儿来!”若真个三月不知肉味,怕不要淡出毒蛇猛兽来!有一个人半年没有吃鸡,看见了鸡毛帚就流涎三尺.一餐盛馔之后,他地人生观都能改变,对于什么都乐观起来.一个男人在吃一顿好饭地时候,他脸上地表情硬是感谢上天待人不薄;他饭后衔着一根牙签,红光满面,硬是觉得可以骄人.主中馈地是女人,修食谱地是男人.男子多半自私.他地人生观中有一基本认识,即宇宙一切均是为了他地舒适而安排下来地.除了在做事赚钱地时候不得不忍气吞声地向人奴颜婢膝外,他总是要做出一副老爷相.他地家是他地国度,他在家里称王.他除了为赚钱而吃苦努力外,他是一个“伊比鸠派”,他要享受.他高兴地时候,孩子可以骑在他地颈上,他引颈受骑;他可以像狗似地满地爬;他不高兴时,他看着谁都不顺眼;在外面受了闷气,回到家里来加倍地发作.他不知道女人地苦处.女人对于他地殷勤委曲,在他看来,就如同犬守户鸡司晨一样稀松平常,都是自然现象.他说他爱女人,其实他不是爱,他是享受女人.他不问他给了别人多少,但是他要在别人身上尽量榨取.他觉得他对女人最大地恩惠,便是把赚来地钱全部或一部拿回家来,但是当他把一卷卷地钞票从衣袋里掏出来地时候,他地脸上地表情是骄傲地成分多,亲爱地成分少,好像是在说:“看我!你行么?我这样待你,你多幸运!”他若是感觉到这里不复是他地乐园,他便有多样地借口不回到家里来.他到处云游,他另辟乐园.他有聚餐会,他有酒会,他有桥会,他有书社画会棋会,他有夜会,最不济地还有个茶馆.“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原是人地通病,但是言谈地内容,却男女有别.女人谈地往往是“我们家地小妹又病了!”“你们家每月开销多少?”之类,男人地是另一套.普通地方式,男人地谈话,最后不谈到女人身上便不会散场.这一个题目对男人最有兴味.如果有一个桃色案他们唯恐其和解得太快.他们好议论人家地阴私,好批评别人地妻子地性格相貌.“长舌男”是到处有地,不知为什么这名词尚不甚流行.。

梁实秋100句经典语录

梁实秋100句经典语录

梁实秋100句经典语录1、酒有别肠,不必长大。

2、俗语说,“人不如故,衣不如新”3、轻柔而低缓,是女人最好的优点。

4、旅行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间的丑恶。

5、以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

6、只是风流云散,故人多已成鬼,盛筵难再了。

7、成年之后,应该知道澡雪垢滓乃人生一乐。

8、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9、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

10、文明不是短期能积累起来的,但却可以毁灭与一旦。

11、“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质,而非量。

12、你走我不送你,你回来,不管狂风暴雨我都会去接你。

13、“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饭为无上妙品”14、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

15、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

16、早起着眼在那一转念之间是否能振作精神,让此心做得主宰。

17、一句话中若含有“永远”,那么它究竟是谎言还是未完成的誓言。

18、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

19、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20、一个有道德勇气的人是可钦佩的,但是他也要有尊重法律的风度。

21、名士风流,以为持螫把酒,便足了一生,甚至于酣饮无度,扬言「死便埋我」22、我也相信他没有离去,他总会归来,抵达我心,与我相亲相爱,永不分开。

23、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

24、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

——《秋室杂文·谈友谊》25、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香,以鸡汤煮的适宜,实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26、有一些空虚,就想到山,或是什么不如意;山,你的名字叫寂寞,我在寂寞时想你。

27、常听人说:“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若要一年不得安,盖房;若一辈子不得安,娶姨太太。

”28、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

梁实秋写的经典散文(精选)

梁实秋写的经典散文(精选)

梁实秋写的经典散文(精选)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

闹饥荒的时候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乡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之后,在旅行中流为饿莩,失掉最后的权益—寿终正寝。

至于席丰履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挂一张某某某画,看看就可以当“卧游”,所谓“一动不如一静”。

说穿了“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

号称山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我记得做小学生的时候,郊外踏青,是一桩心跳的事,多早就筹备,起个大早,排成队伍,擎着校旗,鼓乐前导,事后下星期还得作一篇《远足记》,才算功德圆满。

旅行一次是如此的庄严!我的外祖母,一生住在杭州城内,八十多岁,没有逛过一次西湖,最后总算去了一次,但是自己不能行走,抬到了西湖,就没有再回来—葬在湖边山上。

古人云,“一生能着几两屐?”这是劝人及时行乐,莫怕多费几双鞋。

但是旅行果然是一桩乐事吗?其中是否含着有多少苦恼的成分呢?出门要带行李,那一个几十斤重的五花大绑的铺盖卷儿便是旅行者的第一道难关。

要捆得紧,要捆得俏,要四四方方,要见棱见角,与稀松露馅的大包袱要迥异其趣,这已经就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所能胜任的了。

关卡上偏有好奇人要打开看看,看完之后便很难得再复原。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很多人在打完铺盖卷儿之后就觉得游兴已尽了。

在一些国度里,旅行是不需要携带铺盖的,好像凡是有床的地方就有被褥、有被褥的地方就有随时洗换的被单,—旅客可以无牵无挂,不必像蜗牛似的顶着安身的家伙走路。

携带铺盖究竟还容易办得到,但是没听说过带着床旅行的,天下的床很少没有臭虫设备的。

我很怀疑一个人于整夜输血之后,第二天还有多少精神游山逛水。

我有一个朋友发明了一种服装,按着他的头躯四肢的尺寸做了一件天衣无缝的睡衣,人钻在睡衣里面,只留眼前两个窟窿,和外界完全隔绝,—只是那样子有些像是KKK,夜晚出来曾经几乎吓死一个人!原始的交通工具,并不足为旅客之苦。

我觉得“滑竿”“架子车”都比飞机有趣。

“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那是神仙生涯。

梁实秋作品《义愤》原文赏读

梁实秋作品《义愤》原文赏读

梁实秋作品《义愤》原文赏读梁实秋作品《义愤》原文赏读有一天我从马路上经过,看见壁上有一幅大无朋的宣传画,上面写着“我们要驱逐倭寇收回失地”,画的是一个倭兵,矮矮的身量,两腿如弓,身上全副披挂,脸上满是横肉,眼里冒着凶焰,嘴里露着獠齿,作狞笑状。

他脚底下是一堆一堆的骷,他身背后是一摊一摊的瓦。

他代表的是凶残、破坏、横暴、黑暗。

这幅画的确画得不坏,因为它能活画出倭兵的一副穷凶极恶的气。

过了几天,我又从这里经过,我又回过头望这幅壁画,情形稍微有点两样了:这画里的倭兵身上沾满了橘子,脸上也都沾满了橘子。

这些橘子一经沾上,是不易落下来的。

我略略查看,橘子的块数约在百八十以上,而且大多数都很准确地命中了,想见投掷的技术是很不坏的。

投橘子的是些什么人呢?当然是我们的爱国民众。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当然是因为激于义愤。

他们看见这幅画里的倭兵,就想起真的倭兵来,于是义愤填,顿起杀贼之念,可巧四川的橘子既多且贱,可巧嘴里正嚼着一瓣橘子,于是忍无可忍,“呸”的一声将橘吐在手里,“”的一声掷将过去,“啪”的一声不偏不倚地命中了倭兵的'身体。

一个人这样做,许多人起来仿行。

顷刻间倭兵遍体疮痍,而我所费者仅为本来要吐在地上的百八十块橘而已。

平心而论,这些义愤之士都是可钦佩的。

他们是有良心的,他们是爱国的。

从前我游西湖,看见岳坟前有不少人围着秦桧的铁像小便,大家争先恐后地向他身上浇冲,有些挤不进的便在很远的地方吐送一口黏痰过去。

这件事虽与公共卫生有碍,然而也是一种义愤的表示。

这都证明人心未死。

不过,我常想,假如我们把这种义愤积蓄起来,假如我们不地把橘作为宣泄义愤的工具,假如我们能用一个更有效的方法使敌人感受一些真实的打击,那不是更好吗?听说普法战争后,法国的油画院中陈列着普兵屠害法人的画片,令法人有所警惕。

这并非是“长他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这是要锻炼、磨砺人民的复仇心。

听说那些画片上并没有橘子或黏痰之类。

我们要驱逐倭寇,收回失地。

《梁实秋散文集》主要情节

《梁实秋散文集》主要情节

《梁实秋散文集》主要情节梁实秋(1903-1987),是中国现代作家和文学评论家。

他以散文创作成就卓著,被誉为中国散文的奠基人之一。

《梁实秋散文集》是一部收录了他多篇经典散文作品的成集。

本文将主要介绍梁实秋散文集中的主要情节。

第一篇:《春》梁实秋的《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散文以春天为主题,描绘了大自然在春天中的瑰丽景色。

他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春天的花朵盛开、昆虫鸟鸣以及大地复苏的情景,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梁实秋通过描写细腻而深入的春景,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第二篇:《故乡》《故乡》是梁实秋散文集中很具特色的一篇作品。

他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他回忆起小时候的童年生活,描述了故乡的风土人情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通过描写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梁实秋引领读者重温了他的童年记忆,让人们感受到家乡的温馨和亲切。

第三篇:《雨巷》《雨巷》是梁实秋散文集中一篇扣人心弦的作品。

散文以雨巷为背景,描写了一个雨天的街道,通过雨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和烦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挣扎。

梁实秋运用细腻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将雨巷中的人物和故事刻画得淋漓尽致,读者仿佛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雨巷中的阴郁和困苦。

第四篇:《诗》《诗》是梁实秋散文集中一篇以写诗为主题的作品。

他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唐诗宋词的推崇。

通过与一位诗人的对话,梁实秋让读者了解到诗歌创作的艰辛和诗人的心路历程。

他深情地描绘了诗歌的力量和美妙之处,引导人们对于诗歌产生更深的思考和欣赏。

第五篇:《月夜》《月夜》是梁实秋散文集中一篇以月亮为主题的作品。

他以月夜的宁静和神秘感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人与月亮的对话。

他通过对月夜中的景物和情感的描写,展示了对于月亮的崇拜和对夜晚的感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宇宙的思考和探索。

梁实秋散文集中的每篇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情节和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思考,他将生活的点滴和思想的追寻融入到散文中,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启迪。

梁实秋的语录47条

梁实秋的语录47条

梁实秋的语录47条2020年梁实秋的语录集合47条禅家形容人之开悟的三阶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继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终乃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以下是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梁实秋的语录47条,欢迎参考。

1、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

2、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

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

3、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

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

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好多处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

……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

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雅舍小品·中年》4、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都要去接你。

——梁实秋《送行》5、从前官场习惯,有所谓端茶送客之说,主人觉得客人应该告退的时候,便举起盖碗请茶,那时节一位训练有素的豪仆在旁一眼瞥见,便大叫一声「送客!」另有人把门帘高高打起,客人除了告辞之外,别无他法。

——梁实秋《雅舍小品》6、老不必叹息,更不必讳。

花有开有谢,树有枯有荣。

桓温看到他"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渲染流泪。

"桓公是一个豪迈的人,似乎不该如此。

人吃到老,活到老,经过多少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还能双肩承一喙,俯仰天地间,应该算是幸事。

荣启期说,"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所以他行年九十,认为是人生一乐。

梁实秋

梁实秋
梁实秋(1903.1.-1987.11.3)号均 默,原名梁治华、梁秋实,字实秋, 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祖籍浙江 杭县(今余杭),出生于北京。
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 始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 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 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 第7版。 1923年8月毕业后赴美留学。 1924年到上海编缉《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 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不久任暨南大学教 授。 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 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山东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 图书馆长。 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幅刊《文学周刊》。 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 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 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翻译书目 《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散文集)英国密尔顿著,1928,新月 《结婚集》(短篇 小说集)瑞典斯特林堡著,1930,中华 《潘彼得》(小说)英国巴利著,1930,商务 《西塞 罗文录》 罗马西塞罗著,1933,商务《职工马南传》(长篇小说)英国哀里奥特著,1932, 商务 《威尼斯商人》 (剧本)英国莎土比亚著,1936,商务 《奥赛罗》(剧本)英国莎士比 亚著、1936,商务 《哈盂雷特》 (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6,商务 《暴风雨》(剧本) 英国莎士比亚著, 1937,商务 《吉尔菲先生之情史》1944,黄河书局 《情史》英 国乔治.艾略特著,1945,重庆黄河出版社《呼哮山庄》 (长篇小说)英国 E.勃朗特著, 1955,台.商务《百兽图》英国奥威尔著,1956,台.正中 《莎士比亚戏剧集20种》 1967, 文星 《雅舍译丛》(诗文集)1985,皇冠 《莎士比亚全集》(戏剧37集、诗3集)1986,远东 《沉思录》 古罗马 马克斯· 奥勒留 编辑书目《远东英汉大词典》,梁实秋主编,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印行,197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实秋散文《怒》
一个人在发怒的时候,最难看,纵然他平素面似莲花,一旦怒而变青变白,甚至面色如土,再加上满脸的筋肉扭曲,眦裂发指,那副面目实在不仅是可憎而已。

俗语说,“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怒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一种变化。

人逢不如意事,很少不勃然变色的。

年少气盛,一言不合,怒气相加,但是许多年事已长的人,往往一样的火发暴躁。

我有一位姻长,已到杖朝之年,并且半身瘫痪,每晨必阅报纸,戴上老花镜,打开报纸,不久就要把桌子拍得山响,吹胡瞪眼,破口大骂。

报上的记载,他看不顺眼。

不看不行,看了呕气。

这时候大家躲他远远的,谁也不愿逢彼之怒。

过一阵雨过天晴,他的怒气消了。

诗云:“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这是说有地位的人,赫然震怒,就可以收拨乱反正之效。

一般人还是以少发脾气少惹麻烦为上。

盛怒之下,体内血球不知道要伤损多少,血压不知道要升高几许,总之是不卫生。

而且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大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相宜。

希腊哲学家哀皮克蒂特斯说:“计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气。

在从前,我每天生气;有时每隔一天生气一次;后来每隔三四天生气一次;如果你一连三十天没有生气,就应该向上帝献祭表示感谢。

”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

修养的方法,说起来好难。

另一位同属于斯多亚派的哲学家罗马的玛可斯?奥瑞利阿斯这样说:“你因为一个人的无耻而愤怒的时候,要这样的问你自己:‘那个无耻的人能不在这世界存在么?那是不能的。

不可能的事不必要求。

’”坏人不是不需要制裁,只是我们不必愤怒。

如果非愤怒不可,也要控制那愤怒,使发而中节。

佛家把“嗔”列为三毒之一,“嗔心甚于猛火”,克服嗔恚是修持的基本功夫之一。

燕丹子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我想那神勇是从苦行修炼中得来的。

生而喜怒不形于色,那天赋实在太厚了。

清朝初叶有一位李绂,著《穆堂类稿》,内有一篇《无怒轩记》,他说:“吾年逾四十,无涵养性情之学,无变化气质之功,因怒得过,旋悔旋犯,惧终于忿戾而已,因以‘无怒’名轩。

”是一篇好文章,而其戒谨恐惧之情溢于言表,不失读书人的本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