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中的诗教

合集下载

王阳明家训-示宪儿

王阳明家训-示宪儿

王阳明家训这篇《王阳明家训》又称《示宪儿》三字诗,收录在《王阳明全集·外集二·赣州诗》中。

所谓“赣州诗”,是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王阳明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后,至正德十三年(1518)十二月期间所作的诗。

原文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

汝谛听,勿轻弃。

赏析“幼儿曹”中的“曹”字是“等、辈”之意。

“幼儿曹”意为:孩子们。

后面所有话语均通俗易懂,完全是向孩儿们说话的口气。

诗的对象宪儿是王阳明养子王正宪。

王阳明家训无论是“三字经”载体,或是“心学”的内容都适合作为现代家庭教育的范本。

作为训蒙学的教材,其三字经的载体适合小孩子诵读,音调和谐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即使儿童不一定字字都懂得很透,也足以启发其想象,会让孩子感觉到书有念头,有学头,促进他们求知的欲望。

因此,王阳明一贯主张用诗教作为蒙学的主要教育手段之一。

就其内容而言,王阳明家训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深相契合。

第一,王阳明倡导文明和谐的伦理道德,其家训说:“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仪。

”第二,王阳明表彰向上的日常规范,其家训说:“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

”宣扬“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地善良的“心学”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其家训最后一部分揭示“心学”精髓——“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强调“心”之重要,这个“心地好”便是崇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宪儿正德十年(1515)正月,王阳明年四十四岁,但是王阳明及弟守俭、守文、守章俱未有子,父亲王华即选择三弟王兖的儿子王守信的第五子王正宪来过继,作为王阳明嗣子。

家教家训家风的相关诗词

家教家训家风的相关诗词

家教家训家风的相关诗词1. 《颜氏家训·序致篇》节选颜之推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2.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 《训俭示康》司马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6. 《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范仲淹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7. 《弟子规》节选李毓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8. 《朱子家训》节选朱柏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9. 《诫外甥书》诸葛亮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10. 《宗武生日》杜甫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卜筑应须得,桑麻未已生。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11. 《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2.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3. 《家训·百字铭》张英清夜自省,一身所系;白日所为,百行所先。

言必择善,行必和宜;恭俭谦约,慎终如始。

《朱子家训》全文

《朱子家训》全文

《朱子家训》全文《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朱熹认为,《大学》的核心思想是“明明德”,即要明确自己的道德标准和目标,然后通过修养自己的心性,达到内心清明和外在和谐的境界。

朱熹在《大学》中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方法,即要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获取真知和智慧。

朱熹还强调了“诚意正心”的重要性,即要以真诚和正直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不要有虚伪和邪念。

《中庸》《中庸》也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人生的中道和平衡之道。

朱熹认为,《中庸》的核心思想是“至诚”,即要做到内心无私无欲无偏无邪,外在无过无不及无偏无倚。

朱熹在《中庸》中提出了“天命之谓性”的观点,即认为人性本善,人人都有天赋的道德潜能,只要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做事,就能符合天命和天理。

朱熹还强调了“恕”的重要性,即要以己度人,对待他人如同对待自己一样。

《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是儒家经典之首。

朱熹认为,《论语》涵盖了儒家思想的各个方面,是学习儒学的基础和入门。

朱熹在《论语》中提出了“仁”的概念,即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的爱心和关怀。

朱熹认为,“仁”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和精髓,也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朱熹还强调了“礼”的重要性,即要遵守社会的规范和秩序,尊重长幼和贵贱之分,体现自己的敬意和谦虚。

《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言行录,是儒家经典之一。

朱熹认为,《孟子》主要讲述了人性的善恶和政治的正邪。

朱熹在《孟子》中提出了“四端”的概念,即人性中的仁、义、礼、智四种德性的萌芽。

朱熹认为,人性本善,只要培养和发展这四端,就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朱熹还强调了“养气”的重要性,即要保持自己的心志和气节,不要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是儒家经典之一。

朱熹认为,《诗经》主要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民情,是了解历史和人文的重要资料。

朱熹在《诗经》中提出了“诗教”的概念,即认为诗歌不仅有美感和情感,还有教化和启迪的作用。

小众家风家训

小众家风家训

有关家风家训的古诗文1.《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示儿定孙二绝》其一——陈淳丈夫尚志志高明,勿效卑卑世俗情。

从上一条平坦路,千贤万圣所通行。

5.《宗武生日》——杜甫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6.《符读书城南》——韩愈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锄.7.《示儿》——韩愈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

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

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

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

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

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

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

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

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

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

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

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

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

诗教,让孩子满腹经纶

诗教,让孩子满腹经纶

诗教,让孩子满腹经纶作者:贺翠英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年第06期【摘要】基础教育应该融入诗教,并且从孩子抓起,推动中华经典古诗词的学习活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让孩子利用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最精华的古诗词,牢牢镌刻在心灵的深处,融化到血脉里,让这些浓缩了中华民族品格和精神的古诗词,构成孩子一生发展的文化根基。

【关键词】诗教;提升素养;丰厚底蕴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程度。

缺少民族精神和民族个性的民族,最终将会走向衰败。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基础教育应该融入诗教,并且从孩子抓起,推动中华经典古诗词的学习活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让孩子利用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最精华的古诗词,牢牢镌刻在心灵的深处,融化到血脉里,让这些浓缩了中华民族品格和精神的古诗词,构成孩子一生发展的文化根基。

这对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读写能力和文化修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正如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大概也是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诗的教化作用的缘故吧。

我觉得学校教育应该融入古诗词这一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瑰宝。

在工作中,以我校创建古诗词特色教育为契机,通过多种途径,切实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一、营造诗化班级,做到耳濡目染班级是学生学习的精神家园,每一个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文化的目的在于耳濡目染,文化的意境在于“感化”,千百年国学精粹,传承的是文化,留下的是精华,对于现阶段的学校教育,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光大……为了体现古诗特色,营造诗化班级,我们历经探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思路,我班的孩子们每天都在感受着诗的意境,体验着诗的魅力,享受着诗的快乐。

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耳熟能详的诗句,都有诗的意韵,每一位孩子都能出口成诗,大家在诗词的感染下变得彬彬有礼,变得儒雅,变得风度翩翩。

家风家训诵读的诗句

家风家训诵读的诗句

家风家训诵读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家风家训诵读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家风家训”的古诗有哪些一,《家训》年月:宋:胡铨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

观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无衣儿号寒,绝粮妻啼饥。

文思苦冥搜,形容长苦羸。

俯仰多迤邅,屡受胯下欺。

10举方1第,双鬓已如丝。

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

可怜少壮日,适在贫贱时。

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

状貌如妇人,光莹膏梁肌。

襁褓袭世爵,门承勋戚资。

前庭列嬖仆,出入相追随。

千金办月廪,万钱供赏支。

后堂拥姝姬,早夜同笑嬉。

错落开珠翠,艳辉沃膏脂。

妆饰及鹰犬,绘采至蔷薇。

青春付杯酒,白日消枰棋。

守俸还酒债,堆金选娥眉。

朝众博徒饮,暮赴娼楼期。

逢人说门阀,乐性惟珍奇。

弦歌恣娱燕,缯绮饰容仪。

田园日朘削,户门日倾隳。

声色嬉戏外,无余亦无知。

帝王是何物,孔孟果为谁。

咄哉骄矜子,於世奚所裨。

不思厥祖父,亦曾寒士悲。

辛苦擢官仕,锱铢积家基。

期汝长富贵,岂意遽相衰。

儒生反坚耐,贵游多流离。

兴亡等1瞬,焉须嗟而悲。

吾宗2百年,相承惟礼诗。

吾早仕天京,声闻已4驰。

枢庭皂囊封,琅玕肝胆披。

但知尊天土,焉能臣戎夷。

新州席未暖,珠崖早穷羁。

辄作贾生哭,谩兴梁士噫。

仗节拟苏武,赓骚师楚累。

龙飞睹大人,忽诏衡阳移。

帝曰尔胡铨,无事久栖迟。

生还天所相,直谅时所推。

更当勉初志,用为朕倚毗。

1月便10迁,取官如摘髭。

记言立螭坳,讲幄坐龙帷。

草麻赐莲炬,陟爵衔金卮。

巡边辄开府,御笔亲标旗。

精兵310万,指顾劳呵麾。

著名已宵遁,奏功靖方陲。

归来笳鼓竞,虎拜登龙墀。

诏加端明职,赐第江之湄。

自喜可佚老,主上复勤思。

专礼逮白屋,悲非吾之宜。

4子还上殿,拥笏腰带垂。

父子拜前后,兄弟融愉怡。

诚由积善致,玉音重奖咨。

资殿尊职隆,授官非由私。

吾位等公相,吾年将期颐。

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

但愿后世贤,努力勤撑持。

把琖吸明月,披襟招凉颸。

醉墨虽欹斜,是为子孙贻。

有关家风家训的古诗

有关家风家训的古诗

有关家风家训的古诗我国古代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乏关于家风家训的诗句,这些诗句深刻地表达了古代文人对于家风家训的重视之情。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有关家风家训的古诗吧。

一、总括篇1. 宋祁《和友人圆叙旧韵》“世道家风西北略,乡闾俗习南来多。

谁家不识孝弟节,无子全凭古圣科。

”2. 陆游《岁寒无聊赋得家刻》“观尔家训,可为吾师。

诸恶勿为,依止仁德。

泛爱众而亲近友,善义而行,以及身死。

”二、论道篇1. 韩愈《师说》“为人谋道不谋世,护持先正自家始。

”2. 白居易《山居秋暝二首·其一》“珍重门前作恶子,夜深敲户不应人。

”三、孝道篇1.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亲戚故旧如身何?高名大利誓不图。

为报先人泪,恩同父母深。

”2. 宋·刘仙伦《夫妻双休》“长天令女肝胆力,一片爱心在手中。

孝文弟子扶两母,钦亲贤孝幸和同。

”四、教诲篇1. 陈寅恪《送晁裴之峡山》“教子莫从恶少年,恶少年家长闻训。

”2. 匿名《家教也是防疫》“教育从家庭开始,从父母之口出。

文明行程传递,防疫志愿者齐奔走。

”五、守节篇1. 史达祖《过秦楼》“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2. 郭沫若《枫桥夜泊》“月色渐低,层楼迭影,看满庭芳。

问何人氏,风带征衣,渡头独留。

”家风家训是家庭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了正确的家风家训,即使在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也可以更加和谐、美好。

这些有关家风家训的古诗正是为人们提供行之有效的家训秘籍啊!。

十大历代家训的精华是什么

十大历代家训的精华是什么

十大历代家训的精华是什么一、养子须教子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文》)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书》)二、仁爱1、百善孝为先。

(《赠广贤文》)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增广贤文》)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治文贤文)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增广贤文》)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增广贤文》)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增广贤文》)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家风家训古诗大全

家风家训古诗大全

家风家训古诗大全
家风家训古诗大全无法提供完整的信息,以下是一些有关家风家训的古诗供参考:
1.《家训十则》——唐代白居易
举贤任能求自精,为政无私免祸生。

礼乐进身宽俭恭,教子荣辱重礼名。

2.《家诫》——南朝宋陆机
家贫如我亦无辞,家富如我独不悲。

贫者无染坚垩心,富者有裹细腰思。

3.《家训》——清代曹雪芹
家中重洁悉勤劳,体贴公忠礼让高。

衣食自给善养生,兄弟和睦情义好。

4.《诗经·周南·山有木兮》
玉之瑕兮木之朽,人之常情兮善且败。

履行人道兮无怒无忧,亲仁义和兮家风光。

5.《诗经·卫风·白华》
父慈母爱优贤孝,兄弟和睦乐亲热。

家风正,子孙兴旺昌。

6.《诗经·周南·关睢》
礼乐家风能传承,儿孙子孙依旧盛。

祖先之业传子孙,家风家训代代传。

7.《家训》——明代杨慎
教子立志行方早,修身齐家治国平。

家风家训后人尊,子孙不负祖上荣。

以上仅为部分家风家训相关的古诗,根据不同时期和作者,内容会有所变化。

8篇千古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8篇千古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8篇千古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儿子孔鲤低着头,很快地走过去。

孔子拦住他问:“学诗了吗?”孔鲤答:“没有”。

孔子说:“没学诗你怎么说话?”孔鲤便回去学习诗文。

第二日,孔鲤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内的孔子。

孔子问:“学礼了么?”孔鲤答:“没有。

”孔子说:“不学礼你怎么做人。

”于是孔鲤回去习礼了。

这个故事叫做“过庭训”,后来古人将父亲训斥儿子称为“过庭训”。

司马谈“命子迁”: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认为自孔子过世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统一,有许多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

然而作为一名太史令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不安,因此临终时边哭边嘱咐儿子司马迁,希望它能子承父业,不要忘记撰写史书。

司马迁不负父命,最终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

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

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文末又谆谆教诲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诸葛亮为了蜀汉之国事日夜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问题,于是写下这封书信告诫儿子。

韩愈家训名言:1、有人问我尘世事,摆手摇头说不知。

2、须就近有道之士,早谢却无情之友。

3、退一步自然优雅,让三分何等清闲。

4、忍几句无忧自在,耐一时快乐神仙。

5、贫莫愁兮富莫夸,哪见贫长富久家。

6、宁可采深山之茶,摸去饮花街之酒。

7、大丈夫成家容易,七君子立志不难。

8、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中不惊。

从这几句家训格言中,不难看出韩愈正直坦诚的个性,以及对待人生是一种因缘自适、随遇而安、达观的生活态度。

《论语》的启示(二) 孔子家训的诗与礼

《论语》的启示(二) 孔子家训的诗与礼

20 CFBR 2019不学诗,无以言首先,孔子告诫孔鲤要学诗。

为什么要学诗呢?因为不学诗就不会说话。

说话,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直观体现。

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末年,诸侯卿大夫结交邻国,皆吟诗以为习,以微言相感;当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通过作诗、咏诵表达自身的志向)。

这样在酬酢*[chóu zuò]应对中以区别“贤不肖(喻指好还是不好)”,由此判断一个国家的文化盛衰。

但如此的交流方式可不只是拉风啊!诗的文学手法有比、有兴(即比喻和起兴),也有应对答问,这些也都是说话的技巧。

诗中还多有鸟兽动植物之名,即各种博物知识,可以使人眼界开阔,累积渊博的知识。

特别是对一个人心性的涵养,即我们现在所谓的“情商”的培养,也有莫大益处。

孔子在《论语·阳货》篇对弟子们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意思是:孔子说:“同学们何不学《诗》呢?学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供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群性,可以学得讽谏方法。

近的呢,可以运用其中道理来侍奉父母;远的呢,可以用来侍奉君上;而且还能多多认识鸟兽草木之名。

”可见诗可以抒发性情,一个人心气平和了,言根于心,则说话的辞色语气就不粗俗,不背理。

所以有“温柔敦厚,诗教也”之语,人温柔就不相互攻讦,人敦厚就不轻薄,不家、家庭、家族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以“修齐治平”为理想的传统士人,大部分人没有治国平天下的机会,他们一生往往是—其学始于修身而其功止于齐家。

故齐家是中国人第一等的大事情。

自西周以降,历代都有先贤哲人留下总结自己治业、齐家的智慧与经验的言论和文章,或作为家训传世,或作为家规奉行,这是我们传统文化宝库中十分宝贵的一笔财富。

作为最显赫的名门望族,山东曲阜孔氏家族被称为“天下第一家”,与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并称“南张北孔”。

作为“儒祖”和孔家的“家祖”,孔子有什么家训呢?闻诗,闻礼,闻君子之远其子《论语·季氏》篇记载,有一天,孔子一个叫陈亢的学生问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孔子唯一的儿子。

诗教散谈

诗教散谈

诗教散谈作者:王玉贞来源:《中国教师》2010年第16期一、诗教及其意义孔府有个“诗礼堂”,孔子教儿子孔鲤学诗学礼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这个典故见于《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孔子教子学诗学礼,历来传为美谈,被称作“诗礼垂训”。

后世子孙建“诗礼堂”来纪念这件事,并以“诗礼传家”为荣耀。

“诗礼堂”前两棵古银杏树至今枝荣叶茂。

孔府菜中有一道传统名菜叫“诗礼银杏”,那银杏就是采自“诗礼堂”前古银杏树。

孔子整理删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将其作为教材,被后世称作“六经”,而《诗经》居“六经”之首。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很显然,孔子以自己删订的《诗三百》为教材,是为了达到“施于礼义”的教育目的。

其实,《论语》里除了父子对话中孔子对儿子“不学诗,无以言”的教诲,还记录了一些关于“诗教”的言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可以兴,可以现,可以群,可以怨。

近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见孔子对诗教意义的认识。

《礼记•经解》里阐释诗教的意义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在孔子看来,讲学问修养,必须要学诗。

自此,诗教也就成了传统的育人途径之一。

今天讲的“诗教”,其外延应该更大,内涵也一定更丰富。

它应包含《诗经》在内的古典诗词,乃至现当代人的诗。

我国历来有“诗教”的传统,这种教育形式今天也有其借鉴意义。

钱理群的《呼吁“诗教传统”归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诗教不仅适合儿童天性,而且在保护与开启、培养儿童的自由与想象力方面能够发挥特殊的作用。

家训中的诗教

家训中的诗教

家训中的诗教
哎呀呀,说到家训中的诗教,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就拿我家来说吧,我爷爷那辈就特别注重诗教。

小时候,爷爷经常会在傍晚的时候,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给我念那些古老的诗词。

“床前明月光,疑是
地上霜”,爷爷念一句,我就跟着学一句,那场景,现在想起来都觉得
好温馨呢!
诗教可不只是念念诗那么简单哦,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
我们心灵的大门。

比如说,当我遇到困难心情低落的时候,爷爷就会
念“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嘿,我一下子就觉得有了力量,好像那些困难也没那么可怕了。

这就像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束光,照亮了前行的路,不是吗?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闹别扭了,心里特别不痛快。

回到家,爷爷看出了我的不开心,他没说什么,只是慢悠悠地念起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听着听着,心里的那股气慢慢就消了,对啊,真
正的朋友就算不在身边,心也是在一起的呀!诗教就是这样神奇,它
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很多道理。

再看看现在,很多家长都忙着让孩子学各种才艺,却往往忽略了诗
教的重要性。

这多可惜呀!诗教就像是埋在我们心底的一颗种子,随
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发芽、长大,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益处。

我觉得呀,家训中的诗教真的不能丢!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教的魅力,难道不是吗?。

传承家风家训的诗句

传承家风家训的诗句

传承家风家训的诗句嘿呀!说到传承家风家训的诗句,那可真是不少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哇,这一句多有深意呀!诸葛亮这句诗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被名利所迷惑,要有一颗淡泊宁静的心,才能追求高远的目标。

这难道不是一种优良的家风家训吗?它教导我们在繁华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不被虚荣和欲望所左右。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哎呀呀,朱柏庐的这句诗太实在啦!它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丝一缕的物资,懂得勤俭节约。

想想看,在如今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这种家风多么重要呢?它能让我们懂得感恩,不浪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哇哦!刘备的这句名言简直是做人的准则呀!别觉得小小的坏事无所谓就去做,也别轻视小小的好事就不去做。

这在家庭教育中多关键呀!它教导我们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品德。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哎呀,这一句真的让人深思呢!读书的目的不是只为了考取功名,而是要学习圣贤的品德和智慧。

当官呢,心里要想着国家和百姓,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身家利益。

这样的家风家训,能培养出有担当、有胸怀的人。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哇,这句诗简洁而有力!忠厚的品德能够让家族长久传承,诗书的熏陶则能让家族世代繁荣。

这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美好家风吗?传承家风家训的诗句,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哎呀呀,它们蕴含着先人的智慧和教诲,引导着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哇哦!让我们铭记这些诗句,将优良的家风家训传承下去,为我们的家庭、社会带来更多的温暖和美好!你说是不是呀?。

弘扬家训家风的古诗词

弘扬家训家风的古诗词

弘扬家训家风的古诗词
哎呀呀,说起弘扬家训家风的古诗词,那可真是不少呢!就像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你想想看,这母亲对孩子的爱和牵挂,通过那细细的针线表现得淋漓尽致啊!这不就是一种家风的体现嘛,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和关怀。

还有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就好像良好的家风家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呀!
像“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的句子,不也是在教导我们要珍惜粮食和物品,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吗?这就是家训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呀!
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家庭如果有热爱读书的风气,那
这个家的氛围肯定不一样啊!大家一起读书学习,共同进步,多棒呀!
你再想想看,“家和万事兴”这句话多有道理呀!一家人团团圆圆、
和和睦睦的,做什么事情都会顺利很多呢!这不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
美好家风嘛!
我们的老祖宗留下了这么多宝贵的古诗词来弘扬家训家风,我们可
不能辜负了呀!我们要把这些美好的品质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家庭更
加温馨和睦,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和谐!我觉得呀,弘扬家训家风
的古诗词就像是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人生的
旅途中不迷失方向。

所以呀,我们一定要好好去体会这些古诗词的深刻内涵,把它们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传承——诗是吾家事

传承——诗是吾家事

传承——诗是吾家事杜甫之所以能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绚丽的一笔,固然离不了他后世的不懈努力,但与他对家世渊源的追溯也有密切的关系。

正如他在自己儿子生日的时候写给儿子的诗中所言“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这既是对儿子的劝诫,也是诗人对自己的警示。

他一直将“奉儒守官”作为自己的家训,同时又对诗歌怀着一种虔诚的膜拜之情。

正是对这两种精神的坚守和传承,才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纵观杜甫的一生,尽管给后世留下深远影响力的作品大多是他后半生创作的,青年时期的杜甫并没有留下太多的作品和记载,但从仅存的一些史料可以看出,杜甫年轻时的经历对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尤其是他年轻时就形成的一些思想观念,更是直接奠定了成就一代诗圣的基础。

首先,杜甫对自己的家世有着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他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他的十三世祖杜预和祖父杜审言,这两位,一位是西晋的名将及名儒,一位是初唐的著名诗人,尽管杜甫的父亲并不擅文辞,而且在政治上也只谋得了一个小小的奉先县令,杜甫也很少提到他,但家族的荣光总是让他引以为傲,并支撑着他不断前行;其次,在杜预的影响下,杜甫一直秉承着祖先的“奉儒守官”的信条,积极入世。

在常人眼里,这只不过是在促使着杜甫热衷仕进,但其实在儒家看来,“要想行大道于天下,舍作官为政外别无他途。

所以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就杜甫一生的行事来看,‘奉儒守官’的家庭传统对他产生的主要影响决不是‘积极地营谋官职’,而是坚信儒家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这对杜甫在以后的诗歌创作中关注黎民百姓有着积极的影响。

再次,他对祖父杜审言的诗名也甚为推崇,并且把杜审言的诗学成就看成是家庭传统,说:“吾祖诗冠古。

”(《赠蜀僧闰丘师兄》)又对其子说:“诗是吾家事。

”(《宗武生日》)这也就为他此后致力诗歌创作打下了坚不可摧的基石。

综观这几个方面,杜甫的成就与他对家族优良传统的继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的教育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对一种伟大精神的传承能够让我们的教育熠熠生辉。

古诗文中的家风家教

古诗文中的家风家教

古诗文中的家风家教王争亚受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的熏陶和影响,良好的家风家教自古以来就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千家万户所崇尚、所践行。

今天,我们不妨走进唯美的古诗文中,去感悟那正气充盈、淳朴厚重的家风家教。

古诗文中的家风家教,大都体现在诗作者写给晚辈和家人的诗文和家训之中,其内容不外乎围绕为人处世、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和睦邻里、治学读书等方面。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古代一些进步开明的文人贤达深谙家教对于子女成长成人的重要性,而家教首当引导子女懂得做人之本,知晓大义,从小培养报国之志和家国情怀。

一生坎坷的晚唐诗人韦庄在他的《勉儿子》诗中写道:养尔逢多难,常忧学已迟。

辟疆为上相,何必待从师。

这是韦庄鼓励儿子在战乱之时投笔从戎、报效国家而作的一首小诗。

体现了诗人心系国事、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诗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都是希望子女处理好家事与国事、学业与国运之间的关系。

在作者眼里,个人学业与报效国家这等大事相比,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这对于涉世不深的子女长大成人之后做人做事、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无疑起着正面而积极的引导作用。

初唐诗人杨炯在《从军行》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诗句,或许正是古时一介书生渴望从军报国,奔赴疆场杀敌建功豪情壮志的生动写照。

清廉做人、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家风建设的传统美德。

清人郑燮在《为二女适袁氏者作》的诗文中写道: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在爱女出嫁时居然无钱置办嫁妆,仅以一幅兰竹图相赠,并在上面题了这首诗。

贫困如斯却气节如此!作为封建社会士大夫,郑板桥这种清廉朴素操持子女婚姻大事的做法,对于子女的成长影响是大有裨益的。

如此家风育人传世,令后人钦敬不已。

倡导勤俭度日、节衣缩食好家风的古诗文还有不少,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朱柏庐在他的《朱子家训》中有两句脍炙人口的格言,即:“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陆游“诗教”传家风

陆游“诗教”传家风

陆游“诗教”传家风陆游(1125年~1210年),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十分注重家风教育,一生留下26则家训,写了大约100多首教育子女的诗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示儿》《冬夜读书示子聿又一首》等。

他的教子诗词内容涉及“教子做人”“教子做学问”“教子勤劳俭朴”“教子为官之道”“教子忧国忧民”等五个方面。

他注重教子做人,给儿子们提出了一系列做人的道德规范。

【要做好人】在《示儿礼》一诗中,陆游对儿子要做什么样的人提出了希望。

他说,看到儿子们在家内家外都能精心照料他,很懂事,快要长大成人了。

从儿子们身上,他看到了未来和希望,从心底里感到高兴,觉得眼睛好像也明亮多了。

他告诫儿子说,但愿你们长大以后能让乡亲们称赞你们是有道德的好人,即或是当一个普通老百姓,与那些高官显相比,也是问心无愧的。

在这首诗里,诗人要儿子首先学会做人,做一个好人。

他经常告诫子女们说:“但愿你们长大成人之后,于国有用,于家尽责,于义无暇,于德不亏。

”【改过迁善】在《示儿》中,陆游教导儿子必须做到有错必改、见贤思齐。

做此诗时,陆游已是80高龄。

他通过自己早年艰苦读书学习的经历,勉励儿子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听到公正合理的道理,最可贵的是能够去追求它;看到德才高的人,就应该考虑如何向他看齐。

在生活上要简朴、勤谨,千万不要厌弃劳动,要学会自食其力。

他告诫儿子们,只有在品德上求贤学道、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在生活上克勤克俭、奋发努力,在思想上以农为本、自食其力,才能立足于社会,求得生存发展。

陆游在《雨中示子聿》一诗中曾说过:“苦学勿为干禄计,宦途虽乐不如归。

”看来,这是诗人一贯的思想。

他的思想,在今天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不虚时光】陆游教育子女要勤奋读书,不虚度时光。

在《五更读书示子》中写道:你们现在正是读书大好时机,要刻苦攻读,莫失良机。

读书最要紧的是学以致用,身体力行,要切实做到“善言座铭要躬行”、“学贵身行道”、“字字微言要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训中的诗教
作者:朱美禄《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5日16版)
为了确保家声不坠,先贤们留下了许多家训。

而家训中对于诗教的看法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颇值得玩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人家训多有对子弟潜心学诗的勉励。

孔子曾经对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这既指明了应该学习的内容,也是中国人庭训的滥觞。

唐代张齐贤《豫章胡氏华林书堂》一诗说,胡氏家族“儿孙歌舞诗书内,乡党优游礼让中。

”正因为要求子弟以沉浸诗书为乐,所以华林书院培养了大批人才,仅胡氏一门就有55人考中进士,身居尚书、宰相的不乏其人。

北宋文人苏颂对子弟也有“论诗识温柔,讲易知谦巽”的训示。

需要指出的是,先贤所谓的“诗”,广义地说是指所有的诗歌;狭义地说则是指《诗经》。

“诗者,持也,持人情性”,“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而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诗经》,“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以历代贤哲多取以教育子弟。

另外,不少家训还要求子弟能够从事诗歌创作。

杜甫在《宗武生日》一诗中说:“诗是吾家事。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以诗知名于世,杜甫曾称“吾祖诗冠古”,难怪他认为诗歌创作乃自己的家学传统。

杜甫在诗歌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固然和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转益多师有关,但也不能排除与家风有内在的关联。

北宋诗人王禹偁曾道:“家风袭雅章”;李清照也曾道:“犹把新诗诵奇句,盐絮家风人所许。

”在这里李清照含蓄地用了谢道韫以柳絮喻雪的典故以自况。

《世说新语》中记载:“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因为谢朗和谢道韫的回答分别含有“盐”“絮”二字,后人便以“盐絮”指美好的诗句或诗才。

李清照不但认为吟诗是自己的家风,还指出这种家风受到了世人的肯定,言语之间颇有几分得意和自豪。

清代文人华宜曾撰词说:“吟咏是家风。

笑煞而翁。

爨烟不起句矜工。

痴绝又看痴种继,蠹产书中。

格律那沉雄。

应恕儿童。

乌丝须界写笺红。

寄与长安潦倒客,一展眉峰。

”华宜指出吟诗是自己的家风,儿子的诗歌格律虽欠沉雄,但其造诣差堪慰藉。

在华宜笔下,吟诗还成为了儿子的精神食粮,即使爨烟不起,饔飧不继,也淡然处之,颇有“孔颜乐处”的意味。

曾国藩则在家训中晓谕儿子曾纪泽:“凡作诗,最宜讲究音调。

”“尔欲作五古、七古,须熟读五古、七古各数十篇。

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

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为诗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

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

”曾国藩对儿子的晓谕,既道出了自己的作诗心得,也凸显了自己的诗学主张。

先贤在家训中要求子弟学诗,理由不一而足。

孔子从实用的角度要求儿子学诗,他曾对孔鲤说:“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在孔子看来,《周南》《召南》中蕴含有修身的礼仪规范,所以要求儿子潜心学习,否则便如墙面而立,寸步难行。

颜之推则从人生艺术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角度,要求子弟致力于学诗。

他极其鄙视贵族子弟“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在《颜氏家训》中敦敦告诫子弟,不会赋诗的话,“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道是“嘉会寄诗以亲”,而疏于诗艺在宴集赋诗的场合则难免失皮露质的尴尬。

更可悲的是,不但自己难为情,还被他人所不屑,“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所以颜之推指出,与其这样丢人现眼,“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陆游则在《家风》一诗中指出:“便费闲吟亦未可,吾徒岂独坐诗穷。

”陆游认为子弟不吟诗是不行的,而贫穷绝不是吟诗所导致的结果。

在陆游之前的欧阳修曾说:“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王令也曾说道:“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陆游除了和欧阳修、王令看法一致外,还告诫子弟,纵然贫穷,也不应该废却吟诗。

相对于学诗、能诗的家训共通性,也有一些先贤在训示中要求子弟远离诗文的。

苏轼在《洗儿》一诗中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生下了一个男孩儿,《洗儿诗》即为此孩儿所作。

苏轼是不世出大才子,其聪明在诗文上有充分的体现;但诗文又是苏轼遭受政治迫害的祸阶,所以他才有这样的愤激之词。

1936年,鲁迅在病重之际,于散文《死》的篇末写下了遗嘱,其中第五点是对儿子周海婴的训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这充分凸显了鲁迅对儿子脚踏实地的期许,对空洞文章的摒弃。

后来周海婴没有从文,而是成为了无线电方面的专家,也意味着他没有靠父亲的荫庇,而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对于先贤要求子弟远离诗文的观点,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万不可囫囵吞枣,全盘接受。

家训中的诗教,本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家风,有助于子弟成才,有助于家声不坠。

但是家训中的诗教主张却呈现出多元化趋向,这根源于先贤人生经历和价值观念的不同。

(作者:朱美禄,系贵州财经大学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