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南亚为例》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公开课教案】附配套练习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
明白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
2.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看到产业转移给东亚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会从资料、图像、数据中提取信息,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了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
使学生明白产业转移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
2.日本产业转移原因分析。
3.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教学难点1.汽车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等产业转移等案例的分析,它是学生理解产业转移原因的关键。
2.正确理解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以及如何避免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3.各种材料、数据分析。
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日本工业结构调整表,日本产业转移资料,中外合资企业的景观图片,企业排放污染的资料。
课时准备共3课时第一课时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第二课时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三课时日本产业转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日本、中国一些合资或外资企业的生产情况。
师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的境外投资迅速增长。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课件展示:课本图5.7我国境外三家投资工厂的原料、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师读课本图5.7回答: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有什么优点?(组织讨论,引导思考)生略。
师(归纳总结)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PPT课件

2.下列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的 是( A ) ①劳动力 ②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④气候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我国某电冰箱生产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产品单 一的电冰箱增加了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电视机等, 成为一个企业集团。该企业集团产品开始在国内销售, 以后产品逐渐销往国外,目前已经在数个国家投资办 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此回答3—4题。 3.影响该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 A.市场 B.动力 C.原料 D 4.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仍然保持在国外 的生产布局,是因为这样仍利于:( C ) A.利用廉价劳动力 B.降低能源消耗 C.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D.提高管理水平
5、向日本北部、南部、海外扩散。
6、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向高层 次化,传统工业在国内出现停滞 或下降趋势而向海外转移生产据 点,这会使国内出现“产业空洞 化”现象,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1.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 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 B.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 C.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D.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 业
廉价劳动力
广阔的市场
政策优惠 交通便利
3、a、近原料供应地、产品销售市场良港,交通 方便,低廉、丰富、高素质的劳动力,老纺织工 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b、首都,社会、经济地位好,信息发达,科技 力量雄厚,消费市场广阔,低廉、丰富、高素 质的劳动力 c、低廉、丰富、高素质的劳动力,交通方便 国家优惠政策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投入产出相关产业
服务行业
企业内部交易成本
生产组织
职工培训
从内部交易成本来看,发达国家为什么 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
《第三单元 第二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鲁教19选择性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了解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趋势,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展开,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预习并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原因,了解亚太地区的主要产业分布和转移情况。
2. 案例分析:选取亚太地区一至两个典型的产业转移案例,如电子产业从中国向东南亚的转移等,分析产业转移前后区域发展的变化,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 思考与讨论:结合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学生需思考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讨论如何更好地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理论知识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预习后能准确阐述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理解其背后的经济逻辑。
2. 案例分析部分需学生深入分析所选案例的产业转移过程,准确描述产业转移前后的区域发展变化,并运用地理学原理进行解释。
3. 思考与讨论部分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交流,形成集体智慧,并提出有见地的看法和建议。
每组需整理出一份简洁明了的报告,报告中应包含明确的观点、充分的论据和逻辑清晰的分析过程。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的深度与广度。
3. 思考与讨论的独到性与逻辑性。
4. 小组报告的整理与呈现效果。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采取以下方式:1. 教师根据评分标准对每份作业进行细致批改,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与不足。
2. 课堂集体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与心得,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3. 教师将典型案例或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供全班同学参考学习。
4. 对学生的疑惑进行答疑解惑,深化学生对产业转移相关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
高考地理备考精选素材:(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

以东亚为例一、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的对策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个重要的外部机遇就是国际产业转移。
目前,以IT为代表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仍在继续,国际服务业外包方兴未艾,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应对得当,就可能推动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这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与经济全球化加速、信息与生物等新技术兴起相伴相生,既体现在制造环节的转移,也体现在服务业外包和高技术产业的转移。
这次转移呈现出以下特点:1.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主导力量是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导致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调整和重组。
现在的经济全球化,不仅体现在生产、投资和贸易的全球化,而且呈现出研发、营销、服务、职业、消费全面全球化的新趋势。
全球化带动了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全球FDI流入存量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9.3%提高到2002年的22.3%。
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推动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前,跨国公司大都自己开展主要业务,只是将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装配环节转移;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他们不但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将转移延伸到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他们不断调整战略战术,如扩展战略联盟,世界最大的15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90%的公司参与结盟;加快本土化战略,赢得所在国政府和公众的认可与支持;加强组织集中化程度,总部的作用进一步突出;国际化程度持续提高,世界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已由1991年的51%上升到2000年的56%。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2年跨国公司达6.4万家、分支机构87万个,分别是20年前的6.7倍和14.5倍,海外分支机构销售收入17.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出口的2.7倍。
2.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仍在持续,重心向东半球转移发达国家向后工业社会转变,制造业的产值与就业比重不断下降,跨国公司的转移加剧了下降的进程。
(教学指导)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了解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和方向。
(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3.亚太地区的产业转移(1)劳动密集型产业(2)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图表点拨] 1.教材第64页图3-2-2,该图展示出:(1)亚太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2)亚太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向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
2.教材第64页图3-2-3,该图展示出:(1)亚太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由日本、美国向外转移的时间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2)我国大陆地区、东南亚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承接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自日本、美国以及韩国、新加坡、我国台湾和香港两个方向。
(3)亚太地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方向总体是由发达国家和地区向经1.技术水平差距(1)各国、各地区在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研发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影响了产业输出国向外转移的产业类型或产业工序。
(2)产业转移一般是按“技术差距”依次进行推进。
2.劳动力价格差异(1)劳动力资源充足、素质高且价格低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产业转移随之在空间上发生变化。
3.市场规模大小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得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提供了市场机遇,对国际产业转移有着重要作用。
4.政策支持程度(1)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税收等政策,限制一些高污染、高资源消耗、低技术含量的产业在本国发展,有利于产业移出。
(2)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产业优惠政策、建设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园等措施来承接产业转移。
《区域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讲义

《区域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讲义一、区域产业转移的概念和背景区域产业转移是指特定区域内的产业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导致产业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经济现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产业转移成为了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东亚地区为例,其产业转移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亚地区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初期,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吸引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2、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等方面的禀赋各不相同。
例如,某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则在劳动力素质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优势,这促使产业根据资源的分布进行转移。
3、市场需求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市场对产品的种类、质量和价格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企业需要调整生产布局,从而引发产业转移。
二、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历程1、 20 世纪 50 60 年代这一时期,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率先实现了工业化。
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外转移。
日本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移到了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区,这些地区凭借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政策,承接了来自日本的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20 世纪 70 80 年代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区在承接了日本的产业转移后,经济迅速崛起,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这些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也逐渐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中国大陆、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区转移。
同时,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开始重点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汽车、电子、机械等。
3、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日益优化,成为了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区。
《第二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二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亚太地区,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个方面?A. 资源配置B. 经济增长C. 人口流动D. 环境保护2、以下哪项不是产业转移对亚太地区区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A. 提高了区域产业的竞争力B. 优化了区域产业结构C. 增加了区域就业机会D. 加剧了区域环境污染3、产业转移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地区内的产业升级B、加剧了地区内的环境问题C、推动了地区内劳动力就业D、缩小了地区内的经济差异4、关于中国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渐转向高科技产业B、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C、加快了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D、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重5、以下哪一地区是亚太地区中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A. 北美地区B. 欧洲地区C. 南亚地区D. 东亚地区6、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可以促进转移接收地的经济增长B. 可能导致转移发出地的资源枯竭C. 可以为转移接收地带来新的就业机会D. 会对转移接收地的环境造成压力7、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下列哪个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A. 交通条件B. 劳动力成本C. 市场需求D. 资源禀赋8、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A. 促进区域产业升级B.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C. 加剧区域环境污染D. 增加就业机会9、产业转移通常会对迁入地带来哪些积极影响?A、加剧环境污染B、提高当地就业率C、增加交通压力和能耗D、减少地方财政收入 10、关于全球产业转移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提高了亚太地区的产业技术水平B、推动了亚太地区的工业化进程C、加强了亚太地区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地位D、加剧了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11、题干: Suppose a manufacturing company decides to relocate its production facility from Japan to China.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actors is the most likely direct economic impact on the area where the new facility is set up?A. Decreased job opportunitiesB. Increased demand for local raw materialsC. Higher land value due to the new industrial activityD. Decreased reliance o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s12、题干: The migration of businesses from one region to another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industry transfe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potential beneficial social impact of industrial transfer in a receiving region?A. Increased competition within the local education systemB. Higher income disparities due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wealthC. Improved social welfare through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D. Reduction in cultural diversity as traditional businesses are replaced13、题干:下列关于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 促进了东道国经济增长和就业B. 加剧了东道国环境污染问题C. 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D. 导致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单一化14、题干:以下关于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发达国家为降低生产成本B. 东道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C. 发达国家为提高产业竞争力D. 东道国政策支持力度大15、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之一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过程将显著改变世界产业格局。
课件18: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课堂活动 日、韩及欧美为什么将汽车组装厂转移至我国?
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我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
到岸价=50万人民币 进口费用 1)关税=50到岸价X25%税率=12.5万 2)增值税=(12.5关税+50到岸价)X17% (税率) =10.625万 3)消费税=50万X12%(3.0L排量税率)=6万 进口总费用=50到岸价+12.5关税+10.625增值税+6消费税 =79.125万
为何东部沿海成为他们建厂的目的地?
我国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较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善, 交通便利,人口众多,有丰富劳动力及广阔消费市场。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向廉价劳动力区域转移
内部交易成本:向内部交易成本低 的区域转移
追求更 高利润
本
降低生
质 产成本
市场:向市场广阔或潜力大的区域转移
扩大销
展战略是 D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4.北京的石化、钢铁等重工业外迁。
劳动力、资源 市场
国际经济环境
环境、用地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专家说法:代工企业迁离深圳是大势所趋,这是深圳新一轮产业 升级的必然结果。“1994年深圳产业升级将不少企业推到东莞, 如今面对第二轮产业升级,价值含量低的代工企业迁走,价值含 量高的企业进驻深圳,促才进能深将圳这产次业产结业构升升级级‘升够’。
1、促进区域生产产业结构调整 是产业转移的直接结果
发达国家: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
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水平测试

随堂练习:
6.该公司为我国和abc三国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这是因为 5.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一阶段发展过程 4.影响该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7.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 A 劳动力 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 中,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A 工人工资水平的地理差异 产布局,因为它仍然有利于 B 原料 C B市场 D 动力 C 品牌优势 DC 市场需本优势 B B 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管理优势 D 技术优势 C 降低能源消耗 D 降低原材料消耗
a I c a c
右图表示我国某工 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 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地 一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 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二 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 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 垒。据此判断4至7小题
I I
b b
中国
中国
图例
产品销售方向 生产工厂
贸易壁垒 国家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为了吸引外资,发展中国家改善投 资环境,目的主要是为了
A.扩大市场 B.降低劳动力价格 C.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D.降低地价
3.下列工业分布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驱动 的是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棉纺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钢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去瑞士建齿轮厂
第二节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东亚有哪些国家?
蒙古
朝鲜 韩国
日本
中 国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
劳动力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
市场因素
随堂练习:
产业转移——以东南亚为例

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
在东亚,按此规律,依次是: 日本-韩国及我国的港台-我国大陆-朝鲜、蒙古
• 2.按照图5.14,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 的加工环节,为什么?
加工环节的附加值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量较大
• 3.按照图5.13和图5.14的规律,发展中国家将永远落 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在接 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注意什么问题?1985年 韩国提出“技术立国”的政策,对此你作何评价?
• 对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对象国)来说: 可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 例如,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至80 年代初,已基本建立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 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时间大大缩短。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图5.13 产业典型 产品 周期示意
图5.14 产品生产环 加节工价环值节链利润最低
• 1、图中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之初都重 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工业化之初,资金缺乏,技术、管理落后,但劳动力 丰富且低廉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逐次转移。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 象国或地区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 2.从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来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吸 引国际产业转移,除发挥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外, 还应做哪些工作?
在基础设施、社会服务、优惠政策等方面改善投资环境。
3、市场因素
国内市场趋于饱和;
开辟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
打破贸易壁垒。
以汽车产业为例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人教版优秀PPT1

6.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答案】4.D 5.A 6.C
•
1.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 批评如 同灯光 ,指引 着作品 从暗处 走向前 台。近 些年的 诗歌批 评中, 不乏这 样的经 典或中 肯之作 。
•
2.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 势越来 越明显 ,不少 诗歌批 评为了 应酬需 要,违 心而作 ,学术 含量可 疑,甚 至堕落 为诗人 小圈子 里击鼓 传花的 游戏道 具。这 类批评 对诗歌 创作来 说类同 饮鸩止 渴,还 不如索 性没有 的好。
2、内部交易成本
有工业联系的 其他企业
地方服务行业 (包括政府)
职工培训
企业内部 交易成本
生产组织
接下来请看一些材料,请同学们判断以下情况 是否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
韩国铁路工会罢工到23日已持续15天,劳资双方仍未找到突破 口,使铁路罢工愈演愈烈。22日,韩国政府投入警力抓捕铁路 工会干部未果,引发工会和市民团体的激烈抗议。(2013年)
不同地区劳动力数量、质量、 价格不同,成本差异大
导致
企业在空间 不断转移
转移
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素质高的地区
目的
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20世界下半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变化
1、为什么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图中揭示了怎样的产业转移规律?
我国和部分国家乘用车的普及率2004
我国汽车销量的增长
1.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跨国公司要 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料导向型工业 市场导向型工业
动力导向型工业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技术导向型工业
某些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或扩大销售市 场受阻,可能会导致企业向区位更优处转移。
1.劳动力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
在国际范围内流动性很小
不同地区劳动力数量、质量、 价格不同,成本差异大
导致
企业在空间 不断转移
(2)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经济实力强,有 发展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的经济基础,而 东北地区则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工业基础。但 是,重化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严格的环境评价, 在发展中要注意避免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知识网络
概念和分类
产 业 转
影响产业 转移 的因素
移
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
劳动力因素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 因素分别是什么?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
• 在区位选择上, • 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
比较近的青岛;劳动力丰富、素质高;优 良的港口,交通运输便利。
• 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 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 潜力较大);信息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劳动力素质较高。
美国纺织服装业应向_墨__西__哥__(国家)转移,德国纺织 服装业应先向 捷__克__、__匈__牙__利_ (国家)转移。
P95,思考
1.工业化初,资金缺乏,技术管理落后,但劳动力丰富且低廉。 2.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逐次转移。 3.随经济发展水平P95的提思考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 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4.否。西部的资源、国家的优惠政策。
• 20世纪60年,发达 国家的企业向发展 中国家的出口加工 区转移,除了劳动 力因素,还有哪些 影响因素?
基础设施、服务、优惠条件等
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方便,运输成本就下降; 工业基础良好,投资环境就比较有利,在生 产组织、职工培训等投入的资金就少,企业 的内部交易成本自然就降低了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市场因素 其他因素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重 要 因 内部交易成本低 素 市场广阔
追求更高的利润 目的
吸引 产业转移
其 他 因 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国家政策的调整
国际产业转移是多 种因素综合作用的
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昂贵 结果。
环境污染严重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 产业转移对象国可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 进程。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 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产业转移 —以东南亚例
东亚,亚洲东部的简称,包括中国、日 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共五个国家。
廉价劳动力
广阔市场
资源优势 廉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劳动力分组思考一: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与 不同点。
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 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 地在国内
转移 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素质高的地区 目的
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纺织和服装工业的跨国生产一般先向工资较低的邻近 国家转移。请依据下表资料判断:
每小时工 人工资
国
家
20美元以上 日本、丹麦、瑞士、比利时
14—18美元 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以色列
2美元以下
捷克、匈牙利、印度、叙利亚、巴西、 巴基斯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产业转移对象国部分乡村地区变成高 度工业化地区。)
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 扩散
产业转移国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环境污染伴随着产业转移而在对象国扩散;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产业转移对象国有助于增加就 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产业转移国失业人口增加。
投入产出 相关企业
生产组织 职工培训
服务行业 (含政府)
企业内部 交易成本
基础设施 办事效率 社会环境
汽车厂
市场指向型企业
韩国国内
中国北京
P89,思考: 1.当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当地市场满足不了企业再 发展的需求,就向具有市场优势的地区或国家进行产业 转移。目前,汽车的生产虽然实现了全球化,由于整车 运输不便、运费偏高,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汽 车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所以,……
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最好能引进处于研发 期、增长期的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要学习、 要创新。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 1981年,深南大道蔡屋围段
水俣病事件 1953 -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 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 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 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 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 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 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 中1004人死亡。
• 产业转移使产业转移国可将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 导产业;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图5.13 产业典型 产品周期示意
图5.14 产品生产环节价值链
92页思考:
3.按照图5.13和图5.14所示的规律,发展中国家 将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 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 题? 1985年韩国提出“技术立国”的政策,对此你作 何评价?
• 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政策条件的且交通方便 的特区城市——深圳;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 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产业转移分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知识回顾:工业区位主导因素的选择
制糖厂 饮料厂 有色金属冶炼 服装厂 精密仪表厂
93页活动:
1.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出现“产业空洞化”问 题,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转移进来的少→ 国内生产投资不足,生产困难→市场萎缩→产业向外 转移,外资不愿进入”的恶性循环。
2.(1)当时是二战后的经济恢复期,两国 经济工业基础较薄弱,由于轻工业周期短, 资金周转快,恢复易见效,两国都具有大量 高素质低廉的劳动力。
2.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 潜力,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市场因素
• 企业因为所生产产品的国内市场饱和,或 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就会开 辟国际市场。
• 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差异 • 突破限制,直接投资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小结)
劳动力充足、 廉价、素质高
骨痛病事件 1955 1972年
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 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 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 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 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 骨脆易折。
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人们没 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 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 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 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 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 陷入恐慌中。
●1972年,NIKE公司正式成立。其前身是由现任 NIKE总裁菲尔·耐特以及比尔·鲍尔曼教练投资的蓝 带体育公司。 ●1978年,NIKE国际公司正式成立。NIKE鞋开始进 入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和南美等海外市场。 ●1980年,NIKE进入中国,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 NIKE生产联络代表处。之后,NIKE秉承“Local for Local”(在哪里,为哪里)的观念,不仅将先进 技术引入中国,而且全心致力于本地人才、生产技 术、销售观念的培养,取之本地,用之本地,在中 国取得了飞速进展。 ●1996年,正式在中国成立了全资子公司NIKE(苏州) 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 州设立分公司(香港也于2002年1月作为分公司并入 中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