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浅析

合集下载

赫尔巴特思想对兴趣教育的启示

赫尔巴特思想对兴趣教育的启示

赫尔巴特思想对兴趣教育的启示【摘要】赫尔巴特是德国教育家,在其思想中,兴趣被视为个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兴趣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促进其个性发展。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是实现个性发展的关键。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兴趣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启发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赫尔巴特思想对兴趣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指导着教学实践。

未来,兴趣教育应该更加重视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赫尔巴特思想、兴趣教育、个性发展、教学实践、实践意义、发展方向1. 引言1.1 赫尔巴特思想对兴趣教育的启示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是人们对事物产生兴趣的内在动机。

他强调,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兴趣,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赫尔巴特的思想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发展兴趣教育的重要路径,即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兴趣,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发展得更加全面,更加健康,更加快乐。

在当今社会,兴趣教育正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赫尔巴特的思想对于指导兴趣教育的实践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2. 正文2.1 兴趣教育的重要性兴趣教育是指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教育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法。

在当下注重个性化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兴趣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兴趣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在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会感到愉悦和满足,从而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

相比于枯燥的传统教学方法,兴趣教育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
赫尔巴特(Wilhelm von Humboldt)是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德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对教育目的、教育机构和教育方法的论述。

首先,赫尔巴特强调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每个人应当通过教育来培养自己的智力、道德和良好的品质,以实现个体的潜能最大化。

他强调教育不应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而应培养人的创造力、判断力和自主性。

其次,赫尔巴特主张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

他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积极参与的社区,学生应该在其中有机会自由地发展他们的思想和才能。

赫尔巴特强调学校应该提供各种自由的资源和机会,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此外,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方法应该以个体为中心的理念。

他主张教育应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而不是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教育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差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最后,赫尔巴特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认为学生应该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传递。

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使他们能够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主动地进
行思考和创新。

总的来说,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教育方法应以个体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些思想对现代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在个性化教育和创新教育方面。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
赫尔巴特(Wilhelm von Humboldt)是德国教育家、政治家,也是德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式等方面。

首先,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个性和自由。

他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主张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自主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公民,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和技能。

其次,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内容应当是全面的、综合的。

他主张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而不是片面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他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概念,强调学生应当接受全面的教育,包括人文、自然、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此外,赫尔巴特还提出了以个体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他主张教育应当注重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学生的成绩和排名。

他强调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倡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育。

他还主张教育应当是学生主体的过程,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和自由,教育的内容应当是全面的、综合的,教育的方式应当以个体为中心。

这些思想对于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当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借鉴和发扬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为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公民而努力。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赫尔巴特(Herbert Spencer, 1820-1903)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家,被公认为进化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个人的发展和社会进化的关系上。

以下是对他的教育思想的1000字总结: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以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中心,他强调个体自由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思考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他主张以个体为中心的个性发展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倡导从经验和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赫尔巴特提出了“知识追求”的教育目标,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他主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赫尔巴特对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见解。

他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他主张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学习,提倡学生参与问题解决和实践活动,从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他主张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赫尔巴特还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他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反对教育的功利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品格,使他们成为道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然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他的教育思想过分强调个体的发展,忽视了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其次,他对教育目标的理解过分注重知识和理解能力,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交能力。

此外,他的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实践指导有限,缺乏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总的来说,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在其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对后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教育学家,那么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希望对你有帮助!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一:赫尔巴特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就是四段教学法。

他认为老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应该分为四步走,第一步:明了,也就是给学生教授新知识的阶段。

第二步:联想,也就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的阶段。

第三步:系统,做出概括和结论。

第四步:方法,也就是将所学习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比如习题解答或者是书面作业等。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二:教育性教育。

这种教育学思想是说要将教学当做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老师应该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形成各种道德观念,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学生的品德。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三;训育,是指在儿童身上培养一种有利于教学进行的心理状态。

训育一般包括限制、赞许、责备、惩罚、建立有益的生活制度等五个方面,同时赫尔巴特还指出了训育与管理所存在着的区别,赫尔巴特认为管理一般都是关注的当前的作用,而训育是关注儿童未来,训育是持续的、不断的、慢慢的深入人心和渐渐的停止的,能够使人感觉到一宗陶冶的力量。

对赫尔巴特的评价对赫尔巴特的评价一:赫尔巴特首先是一位教育学大师,但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的局限性使得其理论虽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也具有明显的缺陷。

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化是在追求教育的科学化,但其唯心、思辨、演绎的成分最终影响了其理论的科学性,表现为心理科学本身发展的局限性,对教育实验的忽视,对教育教学过程认识的不足等。

对赫尔巴特的评价二: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在19世纪最具影响力,是第一个得到世界广泛认可的教育学体系,在几乎所有的文明国家都获得了成功。

赫尔巴特的心理学化努力极大地鼓舞了后来者。

所以后人对赫尔巴特的评价极高,称其为“教育科学之父”。

对赫尔巴特的评价三:赫尔巴特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人,其一生之中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著作,这些著作对心理学、哲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赫尔巴特一生之中写出了这么多的著作,在教育学领域内能够成为科学教育学的开山鼻祖,是与其勤奋分不开的。

论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学生的道德品质是由学习经验和社会环境共同决定的。

因此,他倡导以“友谊”为基础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友谊,而不是通过威胁和惩罚,来获得学习的动力。

此外,他还认为,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意识,以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2.赫尔巴特德育思想的特点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而闻名,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赫尔巴特强调以德育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使他们成为有礼貌、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因此,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精神和道德,而不仅仅是智力。

其次,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应该是实践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

他认为,学生应该从实践中学习,而不是仅仅从书本上学习。

他强调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便学生可以从实践中学习知识。

此外,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应该是自我实现的,而不是被动的。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潜力,而不是被老师或者家长强加给他们。

最后,赫尔巴特强调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单一化的。

他认为,教育应该涵盖各种学科,以便学生可以接受多元化的教育。

他认为,学生应该接受多元化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3.赫尔巴特德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赫尔巴特认为,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成为有道德修养的公民。

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他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的基础。

此外,他认为,德育应该以激励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律为核心,而不是强制执行规则。

这种思想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让他们更加自信、更有责任感,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赫尔巴特认为,德育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社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赫尔巴特(Herbart)是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他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对当今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并讨论其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他主张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和意志。

他强调对学生个人的了解和关注,提出了教育的“五阶段教学法”:1)准备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2)呈现阶段,引导学生接触新知识;3)联想阶段,帮助学生理解和归纳知识;4)应用阶段,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5)悟思阶段,让学生总结和反思学习过程。

首先,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他认为教师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教学。

这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感。

在他的教学法中,情感教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让学生善于感受和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精神。

这对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而言,意味着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情感素质的公民。

此外,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

他主张教师要将知识内容进行组织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他提出的“五阶段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这对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赫尔巴特(John Dewey)是20世纪初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面对现实世界的能力。

以下是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总结。

首先,赫尔巴特强调了学生的实际经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和文化中真实的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和互动来建立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应该通过实际的体验来学习,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抽象的知识。

赫尔巴特主张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将学习融入到他们的实际经验中去。

其次,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赫尔巴特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学习经验和实践来培养判断力、批判思维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世界的挑战。

此外,赫尔巴特还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发展。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

赫尔巴特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赫尔巴特提出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来制定教学计划,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赫尔巴特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

总的来说,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面对现实世界的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

谈谈对赫尔巴特无教育的教学思想的认识

谈谈对赫尔巴特无教育的教学思想的认识

谈谈对赫尔巴特无教育的教学思想的认识(1)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管理、教学和德育。

在管理部分,他提出了纪律问题,认为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

管理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

赫尔巴特的德育论主要是论述五种道德观念的培养问题,认为人类道德的基础是五种永恒不变的观念,即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和正义。

(2)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在教育史上起了积极作用。

他首先阐明心理学对教育学的意义,要求以心理学作为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他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

他毕生致力于把放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伟大尝试,开辟了教学论发展的新道路。

(3)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

他认为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他把人的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六种,认为课程的设置要适应多方面的兴趣。

他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的”学科,包括历史、文学和语言文字等;二是“科学的”学科,即各种自然学科及数学等,提出了下一个比较广泛的课程系统。

(4)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的理论。

他把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归结为观念的运动。

他队为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基本环节:“专心”和“审思”。

所谓“专心”,就是深入钻研学习材料,力求清晰地认识个别的事物,学生专心致志地从事学习;所谓“审思”就是指深入理解和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相互联合形成统一的东西。

由此就形成了教学的四个阶段: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联系新知识跟旧知识;系统——作概忙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书本知识的客观规律。

(5)赫尔巴特论证了智育和德育的关系,揭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原理。

他强调教学的牧育性,把向学生传授知识看作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根本途径,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评析赫尔巴特关于教育目的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评析赫尔巴特关于教育目的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评析赫尔巴特关于教育目的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赫尔巴特是德国教育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对教育目的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他的著作《教育的人性原理》中,他提出了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培养人的整体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和完善。

以下是对赫尔巴特关于教育目的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的评析:1. 教育的目的是人的整体发展: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培养人的身心灵各个方面的能力,使其全面发展。

他强调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智力、审美和道德等方面的素养,不仅关注知识传授,更要关注人的个体和整体的成长和完善。

这种整体发展的教育观念对于培养个体的多样化能力和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2. 教育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完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达到自由和完善的境界。

他认为人的自由是指在各种限制和束缚下实现自己的理性和意志,而人的完善则指通过教育培养人的智力、审美和道德品质,使其成为一个有能力、有品质的自由人。

赫尔巴特认为,只有通过全面发展和培养,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自由和完善。

3. 教育目的与社会责任:赫尔巴特强调教育目的与社会责任密切相关。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个体发展的问题,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问题。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完善,同时也要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的承诺。

他主张通过教育培养出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社会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赫尔巴特关于教育目的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在于其全面的教育观念。

他不仅强调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智力、审美和道德等方面的素养。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完善,只有通过全面发展和培养,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自由和完善。

同时,赫尔巴特还强调了教育目的与社会责任密切相关,教育应注重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的承诺。

这些观点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使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培养出有能力、有品质的公民,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论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论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论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有两个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

正如他所说:“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是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出途径、手段和障碍。

”(1)伦理学的主要内容赫尔巴特提出了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

“内心自由”是指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或者说对真善美有明确的认识,就能自觉按照道德规律办事,使自己行为符合理性原则;“完善”是指人调节自己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仁慈”是“绝对的善”;“正义”就是守法的观念;“公平”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赫尔巴特首倡教育的首要科学是心理学。

他是西方历史上第已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并努力建设成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家。

他系统研究了统觉、兴趣和注意等心理学问题。

他关于统觉的概念是,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阈中;如果它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唤起意识阀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并与之联合,那么,由此获得的力量就将驱逐此前在意识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意识的中心,新的感觉表象与已有的观念的结合,形成统觉团;如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意识阀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

道德教育理论(1)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的教育目的与德育论是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教育目的论决定他把德育看成是教育最根本、最首要的目的。

他将道德教育的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前者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后者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

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2)道德教育的原则他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道德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他认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和“无教育的教学”,任何教学过程部必须同时进行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依赖于教学,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的教学”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的教学”
教学具有思想品德教育意义。首先,教学具有教育性,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客观需要。任何学校的教学总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其次,教学具有教育性,是教材内容的必然反映。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加强教学的教育性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全过程,也始终是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培养审美能力和政治思想品德的过程。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教学的客观规律,它给我们以启示:一、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着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以得到教学的德育效果;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得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二、教师必须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见效,前提是教师对自己是否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而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来影响学生。教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使教学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学生的成长发育。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实践证明,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
评析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
从教育史上看,教育性的教学反映了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历史上这样明确地阐述教学的教育意义的,他是第一人。赫尔巴特揭示了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规律,并且强调了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在当时和今天都是正确的。可是,他把教学当作实施德育的唯பைடு நூலகம்途径(有时说是最重要的途径),视知识的增长和品德的提高是无条件的同步运动,他没有认识到德育和智育是各有相对独立性的。他毫无根据地以教学来取代复杂的教育过程,而且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情绪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他不正确地认为,情感与意志不是人的心理的独立表现,而仅仅只是观念的一些变体。这是他的不足和保守性在教学论上的反映。思想品德教育和系统知识教学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应当统一起来。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赫尔巴特(August Hermann Francke)是18世纪德国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赫尔巴特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品格为中心。

本文将通过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总结,探讨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理念和实践,在当时的社会中塑造了教育的发展。

首先,赫尔巴特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自由发展。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潜能和才能。

因此,教育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最大限度地发展。

他反对机械的教育方法,强调学生的个人参与和自由选择,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赫尔巴特注重实践和经验。

他主张通过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他建立了许多实验学校和社区项目,提供给学生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赫尔巴特相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仅是被动地接受和背诵。

他的实践导向教育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实践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赫尔巴特注重德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道德良好、责任感强的公民。

他主张教育应该以宗教信仰为基础,通过宗教的指导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赫尔巴特创办了教育机构,并将宗教信仰和教育相结合,以此来塑造学生的品格和道德观念。

他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在知识上有所进步,而且道德上也有所提高。

第四,赫尔巴特注重个体与社会的联系。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只有在社会中发挥作用,个体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强调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和服务项目。

他通过实践项目和社区服务将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自由发展,注重实践和经验,重视德育和道德教育,强调个体与社会的联系。

他的教育理念对当时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后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启示。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浅析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浅析

浅析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课程:《中外教育思想史》浅析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摘要: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以哲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包含了丰富的课程论思想、教学论思想、管理、教育性教学和训育思想, 这些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赫尔巴特; 教育思想; 理论基础; 课程改革;赫尔巴特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德国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德国教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教育也有较大的影响。

赫尔巴特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思想时, 会发现其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仍有很大的启示。

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一)哲学基础。

赫尔巴特把哲学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指本体论和认识论等, 实践哲学指伦理学或道德学。

他试图从实践哲学出发引申出教育目的。

他指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5种道德观念的人。

这五种道德观念是:“心自由的观念”, 即要求人从心出发由衷地行善; “完善的观念”, 即要求人们追求身与心的健康, 从而促使人不断地去追求德行的自我完善; “仁慈的观念”, 即要求教育者使学生避开一切会导致恶意的刺激, 同时唤起学生对仁慈的尊重; “正义的观念”, 即要求学生放弃争吵, 从而巩固对正义的尊重; “公平的观念”, 即当学生故意作祟时, 要给予应有的惩罚, 但必须严格把握惩罚的尺度。

赫尔巴特认为, 如果一个人有了这5种道德观念, 那就是一个有美德、完善的人。

而如果每个人都具有这5种道德观念, 就会有“稳定的秩序以及调和而有秩序的生活”。

这样, 赫尔巴特就得出了他的教育目的论: 培养有道德、为维护当时德国封建制度服务的人。

(二)心理学基础。

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是观念心理学。

他认为, 人的心灵是由不变的“实在”所组成, 它通过神经系统和周围环境建立联系,从而获得各种表象, 产生各种观念。

观念又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而形成了概念、判断、推理等。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赫尔巴特(Herbart,1776年-1841年)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以其“教育性教学”为核心,不仅对19世纪初的欧洲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概述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一种艺术,教师应该像艺术家一样去运用巧妙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发展,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因此,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这一概念,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化教学:赫尔巴特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兴趣和特长,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因材施教,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2.启发式教学:赫尔巴特主张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3.激励式教学:赫尔巴特认为,要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通过激励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二、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包含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倡导因材施教,推进个性化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日益明显。

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背景、学习风格等都存在差异,学校应该“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促进其全面发展。

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应注重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个性化教育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2.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时代,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实际的能力,比如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

教育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和未来发展的人才。

总结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总结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总结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Herbart)是德国教育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具有重要影响。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个体的发展和全面的教育,其主要包括思维清晰的教育、道德和宗教教育、教师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过程的重要性等方面。

首先,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思维清晰的教育。

他认为,个体的思维应该经过一定的程序和训练,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赫尔巴特主张提供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教育个体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他认为,思维的清晰性对于个体的智力和道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注重道德和宗教教育。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培养个体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品格,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此外,赫尔巴特还认为宗教可以给予个体安慰和指导,对于人的精神和道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赫尔巴特还特别强调教师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师是教育的关键,他们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良好的教育方法。

赫尔巴特主张教师应该成为个体的引导者和启发者,鼓励个体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他还提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个体的个性和需求,根据个体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最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过程是教育的核心,个体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赫尔巴特主张提供刺激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他还认为,学习应该是积极的、指导性的和有目标的,并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以个体发展和全面教育为核心。

他主张培养个体的思维清晰性、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注重教师的角色和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为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评析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

评析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

评析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赫尔巴特1776年5月诞生于德国北部的奥尔登堡,1841年8月逝世于大学城格廷根。

他是中外历史上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著名教育家,也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他不仅对教育和教学实践的革新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给教育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以“科学教育学之父”闻名于世。

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其丰富的教育和教学实践所创立的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曾在欧美流行过一个很长的时期。

二十世纪初期,对我国的教育界也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赫尔巴特的祖父曾担任奥尔登堡文科中学校长达34年之久,在教育界颇有声望。

父亲是律师和议员,母亲也很有教养,教子严而有方。

赫尔巴特的初等教育是在母亲和家庭教师的协同教导下完成的。

他学习勤奋,成绩优秀。

1794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德国哲学中心的耶拿大学哲学系。

1797年大学毕业后,到瑞士的一个贵族家庭里担当三个孩子的家庭教师,从此他开始了他的教育活动。

赫尔巴特在承担各种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不间断地从事教育理论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和与教育有关的著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

其中,《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是赫尔巴特的两部最主要的著作。

《普通教育学》全称《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是中外历史上第一本系统的普通教育学专著。

赫尔巴特对教育理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认为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

要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进行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就无从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

他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强调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同时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依赖于教学。

他不承认有“无教学的教育”,同样也反对“无教育的教学”,他说:“决不是所有教学都是有教育性的。

例如,为了得到收益而学习,为了谋求生计,为了娱乐,不管学习的人由此是好是坏,这里都和教育性的问题无关。

试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一部经典的教育著作,它囊括了赫尔巴特所倡导的基本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本文将讨论《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及其在现实中的意义。

首先,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和道德发展。

他强调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主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

这意味着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定制,以培养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其次,赫尔巴特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个体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应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他主张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成为有能力的公民、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机会。

他强调了教育的民主和平等原则,主张教育机会应该平等地提供给每个人。

第三,赫尔巴特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来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信心。

他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他提出了互动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

《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促进了个体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和道德发展,这在现实中有助于培养健康、有才能和具备优秀品质的公民。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其次,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还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这意味着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以建设和谐、公正的社会。

第三,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倡导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将教师置于中心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强调学生参与、体验和互动。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课程:《中外教育思想史》浅析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摘要: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以哲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包含了丰富的课程论思想、教学论思想、管理、教育性教学和训育思想, 这些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赫尔巴特; 教育思想; 理论基础; 课程改革;赫尔巴特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德国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德国教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教育也有较大的影响。

赫尔巴特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思想时, 会发现其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仍有很大的启示。

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一)哲学基础。

赫尔巴特把哲学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指本体论和认识论等, 实践哲学指伦理学或道德学。

他试图从实践哲学出发引申出教育目的。

他指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5种道德观念的人。

这五种道德观念是:“心自由的观念”, 即要求人从心出发由衷地行善; “完善的观念”, 即要求人们追求身与心的健康, 从而促使人不断地去追求德行的自我完善; “仁慈的观念”, 即要求教育者使学生避开一切会导致恶意的刺激, 同时唤起学生对仁慈的尊重; “正义的观念”, 即要求学生放弃争吵, 从而巩固对正义的尊重; “公平的观念”, 即当学生故意作祟时, 要给予应有的惩罚, 但必须严格把握惩罚的尺度。

赫尔巴特认为, 如果一个人有了这5种道德观念, 那就是一个有美德、完善的人。

而如果每个人都具有这5种道德观念, 就会有“稳定的秩序以及调和而有秩序的生活”。

这样, 赫尔巴特就得出了他的教育目的论: 培养有道德、为维护当时德国封建制度服务的人。

(二)心理学基础。

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是观念心理学。

他认为, 人的心灵是由不变的“实在”所组成, 它通过神经系统和周围环境建立联系,从而获得各种表象, 产生各种观念。

观念又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而形成了概念、判断、推理等。

在他看来,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要素。

人的意识中的各种观念不是单个存在的, 而是以观念团的形式存在的。

当人们注意一个新事物并使它占据意识的中心时, 就产生了单个新的观念, 如果这个新观念和原有的一个或几个旧观念和谐一致, 便形成了一个观念团。

他认为, 新观念被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和吸收的过程就是统觉。

教学过程也就是新观念被旧观念统觉的过程。

他又认为, 新观念被旧观念所同化就会产生兴趣, 兴趣是传授新知识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概述(一)课程论思想。

赫尔巴特的课程论思想是与他关于兴趣的观点密切相关的。

他把兴趣分为六类: 一是经验的兴趣, 指对自然界的认识; 二是思辨的兴趣, 指对认识对象的进一步思考; 三是审美的兴趣, 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艺术评价; 四是同情的兴趣,指对一定围的人的同情; 五是社会的兴趣, 指对社会和人类的兴趣; 六是的兴趣, 它和信仰上帝有关。

在多方面兴趣的基础上, 赫尔巴特制定出他的课程计划: 根据经验的兴趣, 设置自然、地理等课程; 根据思辨的兴趣, 设置数学、逻辑等课程; 根据审美的兴趣, 设置文学、绘画等课程; 根据同情的兴趣, 设置语言课程; 根据社会的兴趣, 设置历史、政治等课程;根据的兴趣, 设置课程。

关于课程设置, 赫尔巴特要求遵循学科相关的原理, 即既要把教学容划分成不同的课程, 同时又要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合作, 把所有课程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从而避免学习的片面性, 使学生和谐发展。

(二)教学论思想。

赫尔巴特的教学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阶段论上。

他认为, 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1. 明了, 指教师讲解新教材。

这时, 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状态。

教师把教材分解为许多部分, 采用简短的、尽可能易理解的语句进行讲解, 在讲解之后, 立即让学生确切地重复出来。

2. 联想, 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

这是统觉的初级阶段。

这时, 学生表现为动态的专心。

自由交谈是联想的最好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最轻而易举的, 同时可以获得机会去改变它, 使之多样化, 并按他自己的方式掌握已学过的东西。

3. 系统, 指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 使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

这是统觉的继续。

这时, 学生处于静止的审思状态,这种审思可以使学生看到许多事物的关系。

教师要采用连贯的述方法, 通过突出主要思想使学生感觉到系统知识的优点, 并通过较大的完整性增加知识的总量。

4. 方法, 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

这时, 学生表现为动态的审思。

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写文章等。

(三)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

赫尔巴特把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分为三种, 即管理、教育性教学和训育。

1. 管理。

这里的管理是指采用一些强制性的制度与方法,使儿童养成遵守秩序和纪律的习惯。

赫尔巴特认为, 管理是保证教育和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赫尔巴特指出, “儿童最初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品德和意志, 有的只是一种处处都会表现出来的不服从的烈性”, “这种烈性就是不守秩序的根源”, 所以, 要对儿童实行严格的管理。

管理的目的在于维持教学与教育秩序, 为实施教育创造条件。

他提出的管理方法主要有威胁、监督、禁止、惩罚、权威与爱。

他认为教育者应在儿童心目中树立权威形象, 受到他们的爱戴。

树立权威的关键在于卓越的智慧; 而受到爱戴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自己要爱儿童, 爱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赫尔巴特认为“爱所要求的感情和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产生出来: 教育者深入到学生的感情中去, 十分巧妙地悄悄融合在学生的感情中; 或者他设法使学生的感情以某种方式接近他自己的感情”。

2. 教育性教学。

在西方教育史上, 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 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

道德教育之所以离不开教学, 其原因就在于道德的培养离不开知识。

所以, 要通过教学传授知识, 形成各种道德观念, 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养成各种品德。

3. 训育。

赫尔巴特认为训育是辅助教学进行教育工作的,它要冶儿童的道德性格, 并在儿童身上培养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状态。

他提出的训育方法有: 一是限制, 即要求儿童遵守规则; 二是赞许, “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 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 三是责备, “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须习惯于忍受其所招致的责备并保持这种习惯, 只要这种责备是恰如其分的和可以理解的”; 四是惩罚, “谁耽误了时间, 就让他失去享受; 谁做了坏事, 谁就没有资格享受,”; 五是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制度。

三、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一)重视学生的兴趣。

赫尔巴特认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是教育的一个任务。

他认为“在兴趣中, 一个人可以容易地去完成他的各种决定。

”他关于学生兴趣的观点对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课程改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必须实行两个转变: 一是教学观上由教师中心转变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建设者; 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由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 由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 使学生由被动地装知识转变为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努力开展综合课程。

赫尔巴特关于课程设置的观点对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 “设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综合课程在我国的课程改革中逐渐占据着显著的地位, 不仅为人们所重视, 而且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

我国过去的中小学课程门类过多, 容交叉重复, 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另外,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精细的分科教学, 容易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也给师资配备带来了困难, 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

近几年, 重新整合学科知识, 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与此同时,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一方面使学科部的分化更加精细; 另一方面, 也使学科之间进一步交叉综合。

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应重新整合学科知识, 加强课程容的综合性。

因此, 建立综合课程, 是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 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 赫尔巴特提倡让学生具有主动性, 反对把他们置于被动状态。

他排斥以往常用的教学方法中强调学生接受能力的一面, 反对死背呆记的学习方法。

我国的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讲、学生听、重结论、轻过程、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效果很不好。

事实上, 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 而是在于学生学到多少, 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

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充分地思考, 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参考文献:[1] 孚. 外国教育史[M ]. : 人民教育, 1979.[2]赫尔巴特著. 其龙译.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 ]. : 人民教育, 1989.[3]钟启泉.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 ]. : 华东师大学, 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