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一)欲有尊卑贪无二致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一)真不离幻雅不离俗素材语文版
.
八十六、真不离幻雅不离俗
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幻无以求真;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离俗。
[译文]
黄金从矿石中冶炼出来,美玉由石头琢磨而成,可见不经过虚幻就无法得到真实;道理可以在饮酒中悟得,神仙能在声色场中遇到,这是说即使高雅也不能完全脱离凡俗。
八十七、种德施惠无位公相
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注释]
种德:行善积德。
士夫:士大夫的简称。
市:买卖。
[译文]
一个平民老百姓如果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广积恩德广施恩惠,他虽然没有公卿相国的名位,却同样受到世人景仰;那些有高官厚禄的士大夫们如果只是一味地争夺权势贪恋名声,虽然有着公卿爵位,却像一个讨饭的乞丐一样可悲。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一知足则仙善用则生素材语文版
二一、知足则仙善用则生
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
【译文】
面对眼前的一切,能够知足的人感到生活在快乐的仙境中,不知足的人就摆脱不了凡俗的境界;总结世上的一切原因,善于运作的人就能够把握机会,不善于运作的人就处处陷入危机。
二O、能看得破才认得真
以幻迹言,无论功名富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
人能看得破,认得真,才可以任天下之负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
[注释]
委形:《列子. 天瑞》:“‘吾身非吾有,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也。
'”意谓吾身之形为天地所委,非吾所自有。
缰锁:套在马脖子上控制马行动的绳索。
此处比喻人事相牵。
[译文]
从虚幻的现象来看,不只功名富贵是假象,就连四肢五官也都是上天给予的躯壳;从真实的境界来看,不要说父母兄弟,就是万事万物也和我同为一体。
所以,人要看得透彻,认得真切,才可以担负天下的重任,也才可以摆脱世间功名利禄的束缚。
点评:佛陀言:“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
”——————一切皆幻
庄子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这些都是圣人才会悟得出的道理啊!圣人不点化,我们这些凡夫还懵懵懂懂哩。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一)欲路勿染理路勿退素材语文版
四十、欲路勿染理路勿退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注释]
欲路:泛指欲念、情欲、欲望。
染指:比喻巧取不应得的利益。
仞:古时以八尺为一仞。
理路:泛指义理、真理、道理。
惮:害怕。
[译文]
对于欲念方面的事,不要因为贪图眼前的方便而随意沾染,一旦放纵自己就会堕入万丈深渊;关于道义方面的事,不要因为害怕困难而退缩不前,因为一旦退缩就会离真理越来越远,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物自为物我自为我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物自为物我自为我素材语文版《菜根谭》是明代作家冯梦龙创作的一部散文集,内容丰富多样,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其中有一则寓言故事叫做“智慧物自为物我自为我”。
这个故事通过描写一根菜根与一片云彩之间的对话,寓意人们应该珍惜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传说有一次,菜根和一片云彩在天上相遇了。
菜根好奇地问云彩:“你为什么可以自由的在天空中飘荡呢?”云彩自豪地说:“因为我薄如纱,轻如烟,所以能够飘荡在天空中。
”听了云彩的回答,菜根感到很羡慕,他也想飘荡在天空中,所以他问云彩:“我能否也变成像你一样轻盈飘逸呢?”云彩嘲笑地说:“你?你只是一根菜根而已,怎么可能变成像我一样呢?”菜根听了,感到非常伤心。
菜根回到地上后,他反思自己的特点和弱点。
他虽然没有云彩那样轻盈飘逸的身体,却有坚实的根和茁壮的生命力。
菜根在地下扎根,吸取着土壤中的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菜根知道,他虽然没有像云彩那样自由飞翔的能力,但他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
于是,菜根开始自我安慰,他告诉自己:“我虽然不能变成云彩,飘荡在天空中,但我却能够扎根在土地里,为植物提供养分和保护。
我固执的性格和坚强的毅力让我在困境中生存下来。
我自身就是一种智慧的化身,我自为我素材。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不必羡慕别人的优点,也不必埋怨自己的缺点。
只要我们珍惜自身的优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做到最好的自己。
无论是菜根还是云彩,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意义,都有自己可以发挥的价值。
我们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而且不可复制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才华。
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别人的优点,也不能忽略和否认自己的长处。
我们应该用心去发现和发掘自己的特点和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出卓越的成绩。
正如菜根一样,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我们要学会珍惜和利用自身的特点和才能,不必追求别人的光环,只需做好自己,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天地父母万物敦睦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天地父母万物敦睦素材语文版《菜根谭》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寓言小说,它以菜根为主人公,通过一系列故事描写了小菜根在困境中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的过程。
在小菜根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天地、父母万物和敦睦关系的重要性。
首先,在《菜根谭》中,智慧被赋予了天地的属性。
智慧是指人们的思维能力、见识和学识。
小菜根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汲取智慧之源,使自己不再愚昧无知。
在《第五十一则·黄粱梦》中,小菜根与草草相欢,得知草草以书本为粮,便想和他一样吃书本。
小菜根说:“我欲学读书。
我每吃一本,你再给我一本。
”小菜根不断向草草学习,最终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这告诉我们,智慧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获得的,我们应该像小菜根一样,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以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
其次,父母万物是《菜根谭》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小菜根在困境中时刻保持着对父母的孝敬之心,并在父母的教育下茁壮成长。
在《第十二则·父母不肖勉得子孙贤》里,小菜根的父母将他交给了摘花女生,希望他长大后能为父母报恩。
小菜根经受了种种苦难,但仍然对父母心存感激,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父母是我们的依靠和支持,他们的教诲和关爱对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向小菜根一样,时刻保持对父母的孝敬之心,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再次,《菜根谭》强调了敦睦关系的重要性。
小菜根在与各种生物的相处中,学会了与他人和睦相处,获取了帮助和支持。
在《第十六则·鸟巢争雏》里,小菜根帮助了一只鸟,得到了鸟妈妈的帮助和感激。
这告诉我们,在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我们才能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我们应该像小菜根一样,与他人友好相处,携手合作,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菜根谭》是一部智慧的宝库,它通过小菜根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天地、父母万物和敦睦关系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向小菜根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智慧,孝敬父母并与他人和睦相处。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二以我转物驾驭欲念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二以我转物驾驭欲念素材语
文版
一一六、以我转物驾驭欲念
地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
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
[注释]
役:役使,奴役。
天机:天然的妙机。
[译文]
没有清风明月鲜花树木,大自然就不成其完美;没有喜怒哀乐好恶爱憎,本心就不成其为人。
只由我主宰万物,而不让万物来驱使于我,那么这些嗜好情欲无不是自然的机趣,尘世俗情也就成为包含天理的境界。
一一七、心中亮堂不受诱惑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
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注释]
外贼:来自外部的侵害。
情欲意识:内心的情感欲望。
惺惺:清醒、机警。
唐玄觉《禅宗永嘉集·奢靡他颂》:“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
”
不昧:不糊涂。
中堂:堂的中央。
[译文]
耳朵听到美音,眼睛看到美色,这些外界诱惑都是外来的盗贼,心中的情感和欲念这些都是人内心中潜藏的盗贼。
可是只要灵魂保持正直清醒,在堂中央坐稳,不受诱惑,保持一片纯净的心境,那么这些使人受到诱惑的感受和心理都能化作帮助自己培养正直品德的好帮手。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顺逆一视欣戚两忘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顺逆一视欣戚两忘素材语文版《菜根谭》是明代冯梦龙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奇书。
该书以菜根为主要人物,通过讲述他与各种人物的互动和对话,传达了许多智慧的思想和道理。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适合以《菜根谭》为素材,让学生领略其中的智慧顺逆一视、欣戚两忘的哲理。
《菜根谭》中的智慧顺逆一视1.尊敬并关注每个人:《目应》篇中,菜根与丞相相遇,他举头致意,展示了对每个人都应尊敬并关注的态度。
这一智慧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平等看待他人,不论对方的身份、地位与自己有何不同。
2.善于借鉴他人经验:《画角》篇中,菜根从看一幅画中的吹角人得到启发,使他能够用自己的能力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一智慧告诉我们,应该不断吸取他人的优点和经验,借鉴他人的智慧,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3.懂得取舍和抉择:《智力》篇中,菜根识破了东邻人设下的陷阱,选择了放弃利益,坚守自己的原则。
这一智慧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能够明辨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选择。
《菜根谭》中的欣戚两忘1.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修齐》篇中,菜根在花园中听到潺潺流水的声音,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
这一智慧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不要被琐事束缚,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愉悦。
2.忘却烦恼和痛苦:《谛宜》篇中,菜根戒酒,不再沉迷于酒色之中,从而忘却了痛苦和烦恼。
这一智慧告诉我们,要学会释放自己,忘掉那些无法改变的过去,以更积极和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3.真诚感悟人生:《学章》篇中,菜根将他积累的智慧和人生感悟以书写的方式传递给后人,希望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思考。
这一智慧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理。
通过学习《菜根谭》,小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领悟到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通过欣戚两忘的素材,可以让孩子们更加关注和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追求真理和完美的人生。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一)着眼要高不落圈套素材语文版
一二七、着眼要高不落圈套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士之机阱。
此处着眼不高,先不堕彼术中矣。
【译文】
不是自己分内应得的福分,以及无缘无故的收获,如果这两者不是上天有意安排的钓饵,就是人们故意布下的陷阱。
在这种时候没有远大的目光,很少有人能不落入这些圈套中的。
一二八、人生态度晚节更重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
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
”真名言也。
[注释]
声妓:指妓女。
烟花:妓女的代称,指妓女的生涯。
[译文]
歌妓、舞女在晚年的时候能够嫁人做一个良家妇女,那么过去的风尘生涯对她后来的正常生活不会有什么妨害;一个坚守节操的妇女,如果在晚年的时候耐不住寂寞而失身的话,那么她前半生的清苦守节都白费了。
所以俗语说:“观察一个人的节操如何主要是看他的后半生。
”这真是至理名言啊。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一)中才之人 高低难成素材 语文版
二一九中才之人高低难成
至人何思何虑,愚人不识不知,可与论学,亦可与建功。
唯中才的人,多一番思虑知识,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难与下手。
[译文]
智慧豁达的人处事无忧无虑,愚笨憨厚的人也不会操心费神,所以既可以和他们研究学问,也能够与他们一起创建功业,只有那些才能中等的人,智慧不高,什么都懂一点,遇事往往考虑得十分复杂,而且疑心很重,结果任何事情都很难和他们携手并进。
二二O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贯。
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
[注释]
霜可飞比喻人的真诚可以感动上天,使不可能的变为可能。
陨坏的意思。
《淮南子·览冥》“景公台陨。
”
真宰天为主宰万物者,故云真宰《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
”
[译文]
人的心灵只要完全真诚,那么就可以使六月下霜,使城墙哭倒,使金石贯穿。
如果一个人虚伪奸邪,空有一付躯壳,真正的灵魂早已消亡,与人相处会让人觉得面目可恶,独自一个人时也会为自己的形体和灵魂感到惭愧。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一智慧识魔意志斩妖素材语文版2019070517
一二五、智慧识魔意志斩妖
胜私制欲之功,有曰:识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
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两不可少也。
一二六、春风解冻和气消冰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
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
如春见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注释]
隐讽:暗示,婉转劝人改过。
俟:等。
型范:典型模范。
[译文]
家里有人犯了过错,不能随便大发脾气,也不应该轻易地放弃不管。
如果这件事不好直接说明其错误,可以借其他的事来提醒暗示,使他知错改正;今天不能使他醒悟,可以过一些时候再耐心劝告。
就像温暖的春风化解大地的冻土,暖和的气候使冰融一样,这样才是处理家庭琐事的典范。
1。
“欲有尊卑,贪无二致”,适度则为智者
“欲有尊卑,贪无二致”,适度则为智者《菜根谭》:“欲有尊卑,贪无二致”,适度则为智者。
对于一个人来说,欲念是很难去除的一个情绪。
但是不妨把欲念理解为一种正常的情绪,一种正常的情感表现。
无论一个人身居何位,即便是高高在上的企业家,又或者是卑微到骨子里的低下之人。
他们都有对于生活的一个欲念,都有自己的贪婪之心。
只是因为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说贪图的对象也是不同。
高高在上的企业家,贪图的是更大的一个物欲,贪图的只是更好的一个名。
而对于一个低层次的人来说,或许他想要的是一顿饱饭,想要的是一顿丰盛的晚餐。
很多人总喜欢把一些物质分为高低层次,但是殊不知,追求事物的本源理念是相同的,都是因为欲念所驱使,本质上并不太大的差距。
《菜根谭》:“欲有尊卑,贪无二致”,适度则为智者即便是人各有志,各有不同的欲望,但是如果内心杂念不除,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层次,都难以保持心态的平衡。
国学文化《菜根谭》之中说: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乞人号饔飧,分位霄壤也,而焦思何异焦声。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胸怀壮志之人,可以把千乘大国拱手让人。
贪婪吝啬之人,却为了蝇头小利不断的争夺,两个人看似有着很大的差距,在人格上看似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一个豪放之人贪图美名,和一个急功近利之人贪图利益并没有什么不同。
君主治理大国,乞丐哭着要饭,二者的地位虽有天差万别,但是两个人的本源是相同的,本质并无差距。
《菜根谭》:“欲有尊卑,贪无二致”,适度则为智者有的时候一个人正是因为地位居高,所以很多时候会模糊了本质,总以为这样的一个人是具有更好的品行。
其实他们所隐藏的也是贪图的内心,只是面临着情况不同,所以说追逐的事物不同,造成了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
比如皇帝处心积虑的处理大事,和一个乞丐忙忙碌碌的追求一顿晚餐,虽有差距,但是欲念和痛苦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忙忙碌碌中持守同样的追求。
《菜根谭》中这一篇国学智慧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要放弃自己心中的欲念。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一)知退一步加让三分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一)知退一步加让三分素材语文版人情反复,世路崎岖。
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注释]
人情:指人的情绪、欲望。
[译文]
人间世情反复无常,人生之路崎岖不平。
在人生之路走不通的地方,要知道退让一步的道理;在走得过去的地方,也一定要给予人家三分的便利,这样才能逢凶化吉,一帆风顺
三十六、坚守操履不露锋芒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
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注释]
操履:操行,谓平日所操守及履行之事。
澹泊:恬静无为。
锋芒:比喻人的才华和锐气。
[译文]
对名利淡泊而又有才华的人,必定会受到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猜疑;一个生活俭朴谨慎的人,往往会遭受那些邪恶放纵之辈的妒嫉。
一个坚守正道的君子,固然不应该因此而稍稍改变自
己的操守,但是也不能够过于锋芒毕露。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一)自得之士 逍遥自在素材 语文版
三二、自得之士逍遥自在
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
趋荣者,见清歌妙舞而忘倦。
唯自得之士,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天。
【译文】
喜欢宁静的人,看到天上的白云和山涧的幽石也能悟出其中的玄机;喜欢荣华富贵的人,听见轻扬的歌声看到美妙的舞蹈会忘记疲倦。
只有那些纯净自得的人,没有喧嚣或寂寞的烦恼,没有得志或失意的痛苦,过去和现在都是他自得逍遥的天地。
三三、看得圆满放得宽平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注释]
险侧:邪恶不正。
[译文]
如果自己内心是圆满善良的,那么世界也会变得美好而没有缺陷;如果自己内心是宽大仁厚的,那么世界也会是一个没有阴险诡计的境地。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一)志在林泉 胸怀廊庙素材 语文版
二十七志在林泉胸怀廊庙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注释]
轩冕古制大夫以上的官吏,每当出门时都要穿礼服坐马车,马车就是轩,礼服就是冕。
比喻高官,或者是显贵之人。
《晋书·应贞传》“轩冕相袭,为郡盛族。
”
山林泛称田园风光或闲居山野之间。
与林泉均喻隐退的意思。
廊庙比喻在朝从政做官。
经纶以治丝之事比喻政治。
《易·屯》“君子以经纶。
”《礼·中庸》“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经。
”朱熹“经者,理者绪而分之,纶者,比其类而合之。
”
[译文]
身居要职享受高官厚禄的人,不能没有隐士的淡泊之气;而隐居山林清泉的人,应该胸怀治理国家的大志和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十、欲有尊卑贪无二致
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乞人号饔餮,分位霄壤也,而焦思何异焦声。
[注释]
星渊:比喻差别极大。
饔飱:饔指早饭,飱指晚饭,这里泛指食物。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吾小人辍餮飱以劳吏者。
”
霄壤:霄指天空,壤指土地,形容相差极远。
焦:苦。
[译文]
行为刚烈的义士可以将千乘之国礼让于人,贪婪无厌的人却为一文钱而进行争夺,这两种人的品格有天壤之别,但义士好名的心理和贪财好利的心理并没有什么区别;天子掌管国家大事,乞丐沿街要饭,这两种人的身份地位有天壤之别,但天子思虑国家事务的忧愁和乞丐求食物的苦恼却没有本质的区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