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294b3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1.png)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是一门关于财务信息的系统性研究,旨在提供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帮助企业和个人做出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对基础会计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概念,以及会计方程和会计凭证的基本原则。
一、资产与负债
资产是指企业所有的具有经济价值且能够用于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资源。
常见的资产包括现金、股票、房地产等。
负债指企业所欠他人的债务,包括应付账款、借款等。
资产和负债构成了企业财务状况的两个基本要素。
二、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净资产等于资产减去负债,是企业所有者的投资和利润的累积。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收入与费用
收入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实现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包括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等。
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支出,包括购买原材料的成本、员工工资等。
四、会计方程
会计方程是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描述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
会计方程的公式为: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这一原理是会计记账过程的基础,形成了会计报表的核心框架。
五、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和证明企业经济业务的工具。
常见的会计凭证包括凭证、日记账和总账。
凭证是会计记录的起始点,它记录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包括金额、日期、摘要等。
以上是基础会计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掌握这些基础概念和原理,对于理解和应用会计学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对读者理解会计学的基础知识有所帮助。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61ae10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d.png)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篇:《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核算实务1.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会计核算的实质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四个环节。
对于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首先要确认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系统应该而且能够反映的内容,其次要确定用什么价值标准进行计量,第三是要对这些应该反映的经济活动用恰当的计量标准在一定的载体(如会计凭证、帐簿)中加以记录,最后是要定期地对已记载的各种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加工汇总,提出报告,以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各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征。
会计事项处理的两种标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也是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基本问题。
2.资产、费用、成本、收入、利润、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教材中对这些问题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其中对于各要素所属具体项目的确认与计量的标准介绍的非常详细,这些内容对于初学的同学们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而且似乎也可以放到后面的《财务会计》课程中去学习,因此我认为这里同学们应主要注意掌握各要素的核算方法,把教材中的例题真正理解了,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会计凭证。
学习这一章除了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以外,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需要注意掌握:(1)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的种类繁多,各种凭证具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和用途,同学们要在理解其各自含义的基础上注意它们的区别。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找一些各种凭证的实物来对照一下,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2)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内容。
这里涉及到一些会计操作技术规范,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
2.会计凭证的作用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
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
填置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推行经济责任制;(3)监督经济业务,保护财产完整和合理使用。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汇总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936e8d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3.png)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汇总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经济管理和财务决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无论是个体企业,还是大型跨国公司,准确的会计记录和分析都是保证财务状况透明和经营决策的重要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系统地总结和概述基础会计学的各个重要知识点。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会计是指财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告的过程。
它是为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设立的管理工具。
会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实体概念、货币计量、会计期间、持续经营、核算主体、会计核算基础、会计等式和核算方法等。
二、会计的记账方法会计的主要记账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和借记信用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指每一笔交易都要有借方和贷方,计算两者的差额决定交易对账户的影响。
借记信用记账法是指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增减情况,通过借记或信用来记录交易。
三、会计方程和会计凭证会计方程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它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基础。
会计凭证是对每一笔交易进行记录和凭证化的工具,以便日后查询和分析。
四、会计的核算科目和分类会计的核算科目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和费用。
资产是企业拥有的资源,负债是企业对外欠款和债务,所有者权益是企业除负债之外的净资产。
而成本、收入和费用则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三个重要方面。
五、会计的财务报表和分析财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汇总和呈现,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它们提供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详细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层进行决策和分析的重要依据。
六、会计的会计控制和审计会计控制是指为了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设置的一系列内部控制措施,包括会计报告、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和风险评估等。
审计是对会计记录和报表进行独立的检查和评估,以验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七、会计的税务和国际会计准则税务会计是指根据税法规定,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核算和申报,以便缴纳税款。
国际会计准则是为了促进全球财务报告和分析的一致性而制定的规则和原则,以便更好地比较和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财务信息。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文档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54d430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0.png)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文档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会计学是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学科,它涉及到日常生活中广泛的财务活动和金融决策。
了解会计学的基础知识是每个财务从业者和个人投资者的基本要求之一。
本文将总结一些基础会计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1. 会计的定义和目的会计是记录、分析和报告经济活动的方法和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提供决策者所需要的财务信息,帮助他们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做出理性的经济决策。
2.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学建立在一系列基本假设之上,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这些基本假设包括货币计量、实体、会计期间、历史成本、持续经营和稳定的货币。
3.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是企业拥有并能够为其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企业对外部机构或个人承担的债务或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净值的权益。
4.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进行会计活动的法律和经济上独立的单位。
例如,企业,机构和个人都可以是会计主体。
5. 会计方程式和会计等式会计方程式是描述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等式确保了会计记录的平衡性。
6. 记账和账户记账是将财务交易记录到会计账户中的过程。
会计账户是用于记录特定类型和性质的财务事项的记录单元,如现金账户、应收账户和应付账户。
7. 会计凭证和会计分录会计凭证是记录财务交易的书面证明。
会计分录是将凭证中的信息转化为会计账户的过程,以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
8. 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展示企业财务状况和业绩的重要工具。
常见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9. 货币计量假设会计将经济活动记录为货币单位。
这意味着会计无法记录非货币的经济价值,如社会责任和生态效益。
10. 费用与收益抵消原则费用与收益抵消原则要求将相关的费用与其相应的收益相抵消,以反映真实的经济效果。
这有助于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11. 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会计师必须遵守一套严格的道德标准和伦理规则,以保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基础会计的知识点
![基础会计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7843ac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6.png)
基础会计的知识点基础会计知识点一、会计概述1. 会计定义会计是一种系统性的记录、分类、汇总和解释财务交易的活动,旨在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靠信息。
2. 会计目标会计的主要目标是为企业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准确和全面的财务信息。
3. 会计基本假设- 经济实体假设: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应独立于所有者或其他企业。
- 持续经营假设:企业将持续运营,不会在可预见的未来停业或解散。
- 货币计量假设:货币是衡量和报告经济活动的主要工具。
二、会计要素1. 资产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预期能够带来经济利益。
2. 负债负债是企业对外部债权人的债务,需要在未来偿还。
3.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代表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权益,包括投入的资本和留存收益。
4. 收入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 费用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三、会计原则1. 历史成本原则资产和负债应按照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记录。
2. 收入确认原则收入应在经济利益实际或可实现时确认。
3. 匹配原则费用应与相关收入在同一期间确认,以反映真实的经营成果。
4. 持续经营原则会计假设企业将持续运营,资产和负债的评估应基于这一假设。
5. 货币计量原则会计信息应以货币形式表达,以便于比较和汇总。
四、会计流程1. 交易记录所有财务交易都应详细记录,包括交易的金额、日期和相关方。
2. 分类交易记录应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如资产、负债、收入或费用。
3. 汇总分类后的数据应汇总,以便编制财务报表。
4. 报表编制根据汇总的数据编制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五、财务报表1. 资产负债表显示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 利润表显示企业在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最终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基础会计学笔记重点知识汇总
![基础会计学笔记重点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1c3bcf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1.png)
基础会计学笔记重点知识汇总1. 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一种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经济交易的系统。
2. 会计方程:资产(Assets)= 负债(Liabilities)+ 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y)。
该方程表明了企业的资金来源,即资产是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提供的。
3. 资产(Assets):是企业拥有并且预计将来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等。
4. 负债(Liabilities):是企业对外债务和义务,包括应付账款、借款、未付工资等。
5. 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y):也称为净资产,是企业剩余资产扣除负债后归属于业主的部分,包括股东投资和留存利润等。
6. 会计记账原则:-会计主体性原则:将企业资产与业主个人资产区分开来,确保企业独立于业主存在。
-会计持续性原则:假设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企业将关闭。
-会计会计期间原则:将企业经营活动划分为特定的时间段,通常为一年。
-会计货币计量原则:所有经济交易都要以货币计量,并使用一种普遍接受的货币单位进行记录和报告。
-会计历史成本原则:企业应该按照购买成本记录资产和负债,而不是按照当前市场价值。
7. 会计记录方法:-借贷记账法(Double-entry accounting):每笔交易都要同时记录至少两个账户,借方和贷方,使得借方和贷方金额总额相等。
-会计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日记账,用于记录和跟踪企业的经济交易。
8. 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展示了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展示了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收入、成本和净利润。
-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展示了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股东权益变动表(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y):展示了企业在特定期间内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de2d8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a.png)
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会计: 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对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 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反映(核算)和监督。
两者密切联系, 相辅相成。
反映是监督的基础, 监督是反映的保障。
没有无核算的监督, 没有无监督的核算。
会计对象: 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在企业内部循环和周转变现为资金依次经过:1.供应过程: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用现金、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2.生产过程: 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货币资金→生产资金(支付工资和其他费用);固定资金→生产资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3.销售过程:成品资金→货币资金(出售产成品, 收取货款)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即会计基本假设, 是指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和某些不确定的因素, 根据客观的、正常的情况或趋势所做的合乎情理的判断。
会计假设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明确的前提条件, 是建立会计原则的基础, 也是进行会计实务的必要条件, 所以又叫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 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①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②独立经营, 自负盈亏③独立核算, 有完整的账簿体系, 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
时间, 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 企业的资产才区分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 才有必要确立会计分期。
3.会计分期:企业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 以便定期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向有关反面提供信息。
有了会计分期, 出现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区别, 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4.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应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
《基础会计》全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基础会计》全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b7eed0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74.png)
《基础会计》全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总论重点与难点通过总论的阐述,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及特点、属性,进而掌握会计和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对象、基本职能、任务、作用和目标,会计核算的方法与会计学的分支等会计基本理论的有关内容。
重点掌握会计对象、会计基本职能及会计方法等问题。
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经济资源耗费的过程。
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一定是先有投入(耗费),后有产出(收入)。
记录生产过程的耗费与收入,并加以比较,才能判断是否有经济效益,继续生产是否有意义。
收入大于耗费,经济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记录耗费与收入的活动即为会计的基本活动。
在人类历史上,会计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奴隶社会繁盛时期称为会计的萌芽阶段或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其特点:一是产生了会计的萌芽,二是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记录。
从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到15世纪末称为古代会计时期,其特点: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及其与私有制的结合,造成了私人财富的积累,进而导致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二是单式簿记应运而生。
会计的涵义。
一直以来对会计涵义的界定主要有两大观点:一是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企业或其他组织范围内,旨在反映和控制企业或组织的各种经济活动,而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程序、方法和技术所组成,由会计人员加以管理,用以处理经济数据、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信息的有机整体。
二是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它继承了会计管理工具论的合理内核,吸收了最新的管理科学思想,从而成为在当前国内外会计学界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具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完全总结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完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36cd4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3.png)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完全总结会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交易、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的学科。
它涉及记录、分类、分析和汇报经济交易的过程,并提供用于决策制定的财务信息。
以下是会计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会计基础知识:了解会计的定义、目的和职责,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以及会计职业的道德规范。
2.会计方程式:会计方程式是核算经济交易的基础。
它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通过对方程式进行变形,可以得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者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3.会计周期:会计周期是指会计工作进行的时间段。
通常情况下,会计周期为一年。
会计周期的长度可以根据组织的需要进行调整。
4.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交易的书面证明。
它包括收据、发票、报表和银行对账单等。
会计凭证对于准确记录经济交易非常重要。
5.会计账簿:会计账簿是记录经济交易的方法和工具。
常见的会计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日记账和现金账簿等。
通过会计账簿,可以追踪和汇总经济交易的信息。
6.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向内部和外部用户提供财务信息的工具。
常见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这些报表提供了组织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动情况的概览。
7.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将经济交易记录到会计账簿中的过程。
会计分录通常包括借方(增加)和贷方(减少)两个方面,以保持会计方程式的平衡。
8.清理账户:清理账户是在会计周期结束时对会计账簿进行总结和核对的过程。
通过清理账户,可以确保会计账簿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9.制定财务报表:制定财务报表是根据会计记录和计算结果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
制定财务报表要求按照有关法规和准则进行分类、计算和披露。
10.会计的主要原则:会计的主要原则包括实体概念、会计周期原则、会计准则和匹配概念等。
这些原则提供了会计操作和财务报表编制的指导。
11.会计报表分析:会计报表分析是对财务报表进行评估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比较、比率计算和趋势分析,可以评估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完整word版)基础会计学(00041)笔记——重点知识汇总.doc
![(完整word版)基础会计学(00041)笔记——重点知识汇总.doc](https://img.taocdn.com/s3/m/d51a4044ff00bed5b8f31d1a.png)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概念、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1、会计的核算职能(反映职能)★涵义: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特点:( 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的传统工艺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使会计核算的方式从手工簿记系统逐步发展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极大地加强了会计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2、会计的监督职能(控制职能)★涵义: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利用价值指标来进行(2)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3、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就无法进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发展,没有会计监督,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会计核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会计目标★1、定义: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状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注: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构建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的首要出发点。
☆2、会计目标的体现:( 1)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源,负有受托责任。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完全总结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完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99ffdb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8.png)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完全总结基础会计学是学习会计的第一步,是理解会计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基础。
本文将从会计的定义、会计的目的、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基本原则、会计的账户和会计的凭证等方面进行基础会计学知识点的总结,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知识。
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通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登记和核算,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决策和资金管理。
二、会计的目的会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供内外部用户做出决策。
内部用户主要包括管理层、员工和股东;外部用户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和政府等。
三、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包括各种经济实体,如个体工商户、企业、合伙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等。
四、会计的基本原则1. 会计主体原则:将企业和个人之间的财务事务分开处理。
2. 会计平衡原则:企业每一笔交易都会对账户产生影响,要求资产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
3. 会计真实和公正原则:会计记录应基于真实和可靠的事实,不应故意误导或误导任何人。
4. 会计连续性原则:假定企业将继续经营下去,因此会计记录应该是在这个假设前提下进行的。
5. 会计货币性原则:会计记录应以货币计量,即所有记录都以货币为单位进行。
五、会计的账户1. 资产账户:用于记录企业拥有的所有物品或拥有的权利和利益。
2. 负债账户:用于记录企业所欠的款项和债务。
3. 所有者权益账户:用于记录与所有者相关的款项和债务。
4. 收入账户:用于记录企业的净收入。
5. 费用账户:用于记录企业的成本和支出。
6. 股东权益账户:用于记录股东资本和利润分配的变化。
六、会计的凭证1. 记账凭证:用于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收入、费用、资产等。
2. 支付凭证:用于记录企业的付款活动,并且与银行对账单相匹配。
3. 收款凭证:用于记录企业的收款活动,并且与银行对账单相匹配。
4. 转账凭证:用于将资金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例如将钱从现金账户转移到银行账户。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81f165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8.png)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会计结算种类: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支票、信用卡、汇兑、委托收款、托付承付、信用证2、会计的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3、会计基本六要素:①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②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③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④收入;⑤费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⑥利润;4、利润计算公式: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5、确认收入与费用的两种标准:权责发生制(应计制)、收付实现制(现金制)6、会计恒等式:资产=权益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7、会计游戏规则: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A、体现总体性要求的一般原则:客观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B、体现会计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C、体现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要求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D、体现会计修订性惯例要求的一般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8、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法→根本大法会计准则→基本规范9、会计基础知识点速记口诀企业发展往前跑,财务管理不能少;核算原理记牢靠,账务处理错不了。
核算要想没问题,会计假设是前提;持续经营和主体,会计期间和货币。
会计信息质量高,相关信息要可靠;实质要比形式好,明晰可比很重要。
借贷俩字是符号,做账方向别颠倒;增借减贷是资产,负债权益反着搞。
收入增加贷方看,成本贷方来结转;费用分录有贷方,借方红字记账好。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完全总结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完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1f2461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2.png)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完全总结一、会计的定义和基本职能会计,简单来说,就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就像是企业的“语言”,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程序,把复杂的经济业务转化为清晰易懂的财务信息。
会计的基本职能主要有两个,一是核算,二是监督。
核算职能就是要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比如企业赚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有多少资产和负债等等。
监督职能则是要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像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都是资产。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比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而费用则是相反,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就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等于收入减去费用。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而“收入费用=利润”则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三、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比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账户则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账户有左右两方,分别记录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四、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在借贷记账法下,“借”和“贷”没有实际的含义,只是一种符号,用来表示账户的增减方向。
一般来说,资产、成本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记在借方,减少记在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的增加记在贷方,减少记在借方。
基础会计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基础会计的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5d3b98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d.png)
基础会计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基础会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会计概念与原则:- 会计定义:会计是记录、分类、汇总和解释财务信息的一门科学。
-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实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 会计原则:包括历史成本原则、收入确认原则、匹配原则、会计分期假设等。
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 会计等式: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是会计记录的基础。
3. 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如现金、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
- 账户:是记录会计科目变动的载体,分为日记账和分类账。
4. 会计分录:- 分录原则:每一笔交易都必须至少涉及两个账户,即借方和贷方。
- 分录过程:识别交易影响的会计要素,确定借贷方向,计算借贷金额。
5. 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 利润表:显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 现金流量表:记录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6. 会计核算流程:- 原始凭证的收集和审核。
- 根据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
- 登记会计账簿。
- 期末账项调整。
- 编制财务报表。
7. 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 会计制度: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核算程序。
- 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8. 会计软件与电算化:- 会计软件的使用:如金蝶、用友等。
- 电算化会计的优势:提高效率、减少错误、便于管理和分析。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是学习会计的第一步,对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应用会计知识至关重要。
基础会计知识点总结
![基础会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e93600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3.png)
基础会计知识点总结基础会计知识点总结会计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掌握基础会计知识对于企业运营和个人财务管理都至关重要。
下面是对基础会计知识点的总结:1. 会计的目的和职能:会计的主要目的是记录、分类、分析和报告经济活动的结果。
其职能包括记录和准确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数据的汇总和分析,提供决策的依据,以及进行内外部报告。
2. 会计主体和客体:会计主体是指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的单位或个人,如企业、个人或政府等。
会计客体是指会计主体所记录和报告的经济活动。
3. 会计基础假设:会计基础假设包括会计实体假设(即将企业和个人的财务活动与他人的财务活动区分开来),货币计量假设(即仅记录以货币表达的经济事项)和会计时期假设(即将财务活动分为一定的会计期间)。
4.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会计基础,它表示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
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5. 会计方程式:会计方程式是会计等式的扩展形式,它表示了资产增减、负债增减和所有者权益增减之间的关系。
会计方程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6. 会计记录方法:会计记录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指每一笔交易都至少有两个会计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发生金额。
复式记账法是指每笔交易都以相等的金额分别记录在借方和贷方的会计账户中。
7. 会计账户:会计账户是用于记录会计交易的专门记录手段。
常见的会计账户包括现金账户、银行账户、应收账户、应付账户、固定资产账户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等。
8. 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输出形式,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资产负债表展示了某一特定日期的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损益表展示了某一特定期间的企业收入和费用的情况,现金流量表展示了某一特定期间的企业现金收入和支出的情况。
9. 会计准则和政策: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处理和报告的原则和方法,而会计政策是根据会计准则和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的具体会计处理政策。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完全总结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完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a3cba32cfc789eb172dc851.png)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完全总结1.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分为三大类:i.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ii.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实际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iii.修正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3.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4.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补充登记法,划线更正法和红字更正法5.会计上常用的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6.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六相符):帐帐、帐款、帐据、帐实、帐表、内外帐务六相符1.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2.收付实现制是与权债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
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它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3.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4.收入是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形成,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他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儿有之,最终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5.“资产=负债+资本”这一会计等式就成了西方国家借贷复式簿记的理论基础。
6.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综费类科目一般由财政不统一制定。
7.使试算平衡表式平衡的,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有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例如漏记、重记某项经济业务,或者是借贷方向错误,试算依然是平衡的。
8.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不能简单的合并反映,发生的不同类型经济业务必须逐项加以反应和记录。
9.明细分类账户又称明细账户,简称明细账户,它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明细账提供明细核算资料和指标,是对其总账资料的具体化和充分说明,是从属于总账的,即是总账的从属账户。
基础会计知识点详细总结
![基础会计知识点详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fb1e6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e.png)
基础会计知识点详细总结会计是管理一项业务的财务活动的过程,包括记录、分析、报告和解释财务信息的过程。
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会计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着重介绍基础会计的知识点,包括会计的基本原则、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基本流程和会计的基本报表。
一、会计的基本原则会计的基本原则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它们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比性和真实性。
会计的基本原则包括:1. 实体主义:企业和企业业主是分开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应该独立地记入会计记录中。
2. 会计主体:企业应该独立地进行会计记录,不受外界的干扰。
3. 会计期间:企业应该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准备财务报表,通常是一年一度。
4. 成本原则:企业应该根据成本原则进行财务记录,这意味着企业应该以实际支付的成本来记录资产的价值。
5. 金钱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应该以货币的形式来记录,这样才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6. 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应该是真实和可信的。
7. 公允价值原则: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应该以公允的价值进行记录,这意味着它们应该按市场价值或者可获取的价格来进行记录。
二、会计的基本概念1. 资产: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包括现金、存货、房地产等。
2. 负债:企业对外界的债务和义务,包括应付账款、贷款等。
3. 所有者权益: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所有权,包括资本、留存利润等。
4. 收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包括销售收入、投资收益等。
5. 费用: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获得收入所发生的成本和开支,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等。
三、会计的基本流程会计的基本流程包括会计的记录、分类、摘要以及核算和报表等环节。
具体而言,会计的基本流程如下:1. 会计的记录:将企业的经济活动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记录在会计账簿中。
2. 会计的分类:将企业的经济活动按照一定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汇总总结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汇总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fbf6b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c.png)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汇总总结一、会计概述。
1. 会计的定义。
-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 会计的职能。
- 核算职能。
- 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例如,企业购买原材料,会计要对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进行确认(包括买价、运杂费等),计量其金额,记录相关的会计分录(借记“原材料”,贷记“银行存款”等),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报告。
- 监督职能。
- 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例如,监督企业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纳税申报,企业的各项费用支出是否合理等。
会计监督贯穿于会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如预算编制的审查)、事中监督(如对经济业务执行过程中的审查)和事后监督(如对财务报表的审查)。
3. 会计的目标。
-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二、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1. 会计基本假设。
- 会计主体。
- 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例如,甲公司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只核算本公司内部的经济业务,不包括甲公司股东个人的经济业务。
- 持续经营。
- 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这一假设为会计核算提供了稳定的基础,使得企业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等会计处理方法得以应用。
例如,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在持续经营假设下,可以按照其使用寿命分期计提折旧。
- 会计分期。
- 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分期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重点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a2216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2.png)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重点【】会计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商科学科,它负责记录、处理和汇报企业的财务信息。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的起点,它涵盖了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对基础会计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探讨其重点内容。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1. 资产: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或权益。
2. 负债:企业对外部债权人的经济义务。
3. 所有者权益:企业对所有者的经济利益。
4. 收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取得的经济利益。
5. 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和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资源的消耗。
二、会计的基本原则1. 公允性原则:会计应当以公允的价值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实体性原则:个体与企业应当相分离,个体与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应当明确。
3. 主体和客观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客观真实地反映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4. 期间性原则:企业的财务状况应当以一定的时间段为基础进行划分和说明。
三、会计的基本方法1.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2. 会计记账:根据发生的业务交易,将其起源和结果记录在会计账簿中。
3. 借贷记账法:每笔交易都同时涉及借方和贷方,保持会计等式平衡。
4. 会计凭证:用来证明和记录交易的会计文件,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四、会计报表1.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2. 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情况。
3.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
五、会计核算1. 制度核算:按照国家、行业和企业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2. 模式核算: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和实施会计核算方法。
3. 预算核算:根据预算编制会计核算,将实际发生的交易与预算进行对比。
六、会计的重要技巧1. 分录技巧:准确、规范地记录借贷记账的分录。
2. 账务处理技巧:合理地进行账务调整和冲销。
3. 会计报表分析技巧:通过分析财务指标和比率,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基础会计重点知识归纳
![基础会计重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549c2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2.png)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
以下是基础会计的重点知识归纳:一、会计基本概念1. 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记录、分类、汇总和报表等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2. 会计的职能:会计具有核算、监督和管理三大职能。
3. 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资金运动和经济业务。
4. 会计的原则:会计应遵循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及时性、稳健性和重要性等原则。
二、会计要素和账户1. 资产:指企业拥有并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 负债:指企业对外部债权人承担的经济责任,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归属于所有者的资金,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4. 收入: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包括销售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等。
5. 费用: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为获取收入而发生的资源消耗,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6. 账户: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记录和汇总的工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等。
三、会计凭证和账簿1. 会计凭证:是记录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证据,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2. 原始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事实依据,如发票、收据和银行对账单等。
3. 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会计分录凭证,用于登记账簿。
4. 账簿: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记录企业经济业务的册子,包括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等。
四、会计核算和报表1. 会计核算: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2. 会计分录:是根据会计凭证编制的借贷方向相反的记账记录,用于反映经济业务的影响。
3.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汇总和披露的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核算实务1.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会计核算的实质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四个环节。
对于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首先要确认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系统应该而且能够反映的内容,其次要确定用什么价值标准进行计量,第三是要对这些应该反映的经济活动用恰当的计量标准在一定的载体(如会计凭证、帐簿)中加以记录,最后是要定期地对已记载的各种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加工汇总,提出报告,以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各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征。
会计事项处理的两种标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也是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基本问题。
2.资产、费用、成本、收入、利润、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教材中对这些问题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其中对于各要素所属具体项目的确认与计量的标准介绍的非常详细,这些内容对于初学的同学们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而且似乎也可以放到后面的《财务会计》课程中去学习,因此我认为这里同学们应主要注意掌握各要素的核算方法,把教材中的例题真正理解了,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会计凭证。
学习这一章除了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以外,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需要注意掌握:(1)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的种类繁多,各种凭证具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和用途,同学们要在理解其各自含义的基础上注意它们的区别。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找一些各种凭证的实物来对照一下,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2)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内容。
这里涉及到一些会计操作技术规范,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
2.会计凭证的作用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
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
填置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推行经济责任制;(3)监督经济业务,保护财产完整和合理使用。
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受证单位的名称;(3)填制凭证的日期;(4)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5)经济业务的金额(或数量与金额);(6)凭证应具备的签字或盖章;(7)凭证的编号;(8)凭证的联次说明;(9)凭证的附件。
4.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2)舍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5.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及其填制要求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4)经济业务所涉及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5)经济业务的金额;(6)凭证的类别和编号;(7)过账的标记;(8)所附原始凭证或其他资料的张数;(9)凭证应具备的签字与盖章。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是:依据正确;内容完整;书写清楚;填制及时。
6.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记账凭证的审核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填制依据是否真实;(2)填制项目是否齐全;(3)使用会计科目是否正确;(4)金额计算是否正确;(5)书写是否清楚。
7.会计账簿。
这一章的主要问题有:(1)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账簿的意义和作用比较好理解,而账簿的种类对于初学者来说则比较抽象,其实只要能找到几种账簿的实物对照以下,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
(2)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这里主要涉及到有关账簿使用中的一些具体规定,也是会计操作技术规范,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
(3)日记账、分类账、明细账。
主要是理解其含义,熟悉各种掌握的格式,掌握其登记的方法。
(4)记账错误的更正。
主要是掌握各种错账更正方法的运用,也就是出现哪种记账错误应该用哪种方法来更正。
(5)结账与对账。
重点是掌握结账的程序与方法。
8.会计账簿的作用会计账簿在会计核算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
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对于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与监督经济业务,整理、积累、贮存会计信息,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1)为经营管理提供全面、系统的会计信息;(2)加强岗位责任;(3)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4)为编制会计报表和进行会计检查提供依据。
9.账簿登记的要求账簿登记的要求是:(1)要依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的各有关栏次内容登记会计账簿;(2)登记账簿要使用规定的笔和墨水;(3)记账的文字和数码要清楚、规范;(4)记账要按页次和行次顺序连续使用账页;(5)要办理账页间的转页手续;(6)要保持账面整洁;(7)要保证账页完整。
10.账簿平行登记的概念、意义及其要求和检查方法账簿平行登记是根据会计凭证,将一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入有关总账,有要记入与总账相应的其他账簿。
通过平行登记,使总账与其他账簿的记录保持一致,并相互核对,借以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
如果平行登记的结果不一致,也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以利有针对性地查找和更正。
平行登记必须遵守下列要求:(1)平行登记的金额必须相等;(2)平行登记的方向必须相同;(3)平行登记的原始依据必须一致。
检查账簿平行登记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从平行登记的账簿记录的发生额和余额两方面来验证,即总账发生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发生额合计相等;总账余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余额合计相等。
具体而言,总账借方发生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借方发生额合计相等;总账贷方发生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贷方发生额合计相等;总账期初余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期初余额合计相等;总账期末余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的期末余额合计相等。
11.期末账项调整的含义及其内容期末账项调整是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全面登记本会计期间应取得的各项收入和应负担的各项支出,使当期收入和费用相互配比,以真实反映当期的财务成果。
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收入的账项调整、费用成本的账项调整、存货成本账项调整和成本的结转等。
12.记账错误的更正方法记账错误的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更正法和转账更正法四种。
(1)划线更正法。
也称红线更正法,是采用划线方式注销原有记录,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正确,而账簿记录出现文字或数字错误的情况。
(2)红字更正法。
是采用红字方式冲销或冲减账簿原有记录,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出现所写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错误,从而导致账簿记录出现同样错误的情况。
(3)补充更正法。
是采用增记金额方式补充原有记录,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出现所写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错误,从而导致账簿记录出现同样错误的情况。
(4)转账更正法。
是采用编制转账会计分录的方式,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所列账户对照关系有一方是错误的,从而导致账簿记录出现同样错误的情况。
13.结账程序结账是定期合计账户的当期发生额和结计账户的当期余额,结束该期账户记录。
结账的一般程序是:(1)在结账前,应将当期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检查是否有重复记录、遗漏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有记录错误,以便在结账前及时更正。
(2)在结账前,应及时调整需进行期末调整的账项,编制有关调整账项的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入账。
(3)在结账前,应认真核对和及时清理往来账目,妥善处理应收、应付及暂收、暂付款项的清偿事宜,力争减少呆账和坏账损失的发生。
(4)在确认当期发生的经济业务、调整账项及有关转账业务已全部登记入账后,可办理结账手续。
结计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各账户的当期发生额、余额及累计额,并结转下期账簿记录。
14.对账的内容对账是为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而对账簿记录进行而核对工作。
对账的主要内容包括:(1)账证核对。
是将账簿记录同会计凭证相核对,以保证账证相符。
(2)账账核对。
是将不同账簿进行相互核对,以保证账账相符。
(3)账表核对。
是将账簿的有关记录同会计报表的有关指标相核对,以保证账表相符。
(4)账实核对。
是将账簿的有关记录同有关财产的实有数额相核对,以保证账实相符。
1.财产清查的作用财产清查作为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挖掘财产潜力,加速资金周转,维护财经纪律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1)保证帐实相符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2)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3)挖掘财产潜力,加速资金周转;(4)加强财产管理制度;(5)维护财经纪律;(6)确保会计报表编制。
2.永续盘存制与实地盘存制。
这是两种不同的财产物资盘存制度,其目的都是为了确定期末财产物资的结存数额,但由于它们的具体做法不同,因而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财产物资盘存需要,也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这也是基础会计课程中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在理解其概念的基础上,认真掌握其具体做法。
3.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清查。
由于现金和银行存款所具有的某种特殊性,因而在企业的资产管理中也将其视为特别重点,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清查也是财产清查中的重点。
现金和银行存款清查的程序和要求比较简单,应着重掌握的是现金盘点报告表的编制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企业和银行双方的余额进行调节,确认双方登记内容一致,但对于银行已经登记入账而企业尚未登记入账的未达账项,企业必须等到银行方面转来有关正式结算凭证后方可进行账务处理。
4.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主要是理解和掌握“待处理财产损溢”帐户的性质、结构及其运用。
具体账务处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审批前的会计处理,关键是调整有关资产科目的账面金额,使其与资产的盘存结果一致,保证账实相符。
二是审批后的会计处理,即对清查过程中盘盈、盘亏的各种资产按照审批的意见进行转销。
5.会计报表的作用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帐簿及其他相关资料编制的,由一系列经济指标构成一定体系、总括反映一定时期内单位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报告文件。
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对于总括地反映与监督经济业务,整理加工和综合汇总会计资料,加强单位内部的经济核算和单位外部的经济监督,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保险在:(1)为经济管理提供总括、集中的会计信息;(2)为实行会计监督提供依据;(3)为进行经济决策提供资料。
6.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要在理解其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其结构、内容及编制方法。
资产负债表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基础上的,因此其结构通常采用左右双方相互对照的帐户式结构,即左方列示资产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左方的资产总计与右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应该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