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教学的启示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与情景性。

这启发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组织者”,唤起学生经验背景,改变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与重现学习情景。

标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教学从桑代克提出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理论到现在,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到目前为止,有大量的教师还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下受益,思考着学习的几个阶段并依此设计教学。

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弊端,他们持有一种客观的立场,忽视学习的主观因素;他们的研究简化了学习,脱离了真实的生活情景,缺乏对学习社会性以及情景性的关注。

所以在70年代末,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更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

[1]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立心理表征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这种表征既包括认知主义者强调的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学生头脑中对知识的理解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把握,而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的解释与假设。

因此,人们对同一事物往往产生不同认识。

当今的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的,因为人们不同的经验背景会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这启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学生提取原有经验,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过程与结果,建构主义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学习的导入、学习活动以及学习结果。

[2]上课伊始,教师要利用各种唤醒学生的先前经验。

1.设计解释性”组织者”,把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联系起来,为学生建构新知识提供经验基础。

1960年奥苏伯尔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解释性”组织者”对于学生学习的作用。

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ean Piaget和俄罗斯心理学家Lev Vygotsky等人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学习过程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由个体主动地构建知识和理解的过程,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社会交往来建构新的知识。

在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首先,个体的主观活动是学习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个体通过主动地观察、实验、思考,积极地构建新的知识和理解。

这意味着学习并不是单纯地接受外界的知识和信息,而是通过个体的主观活动来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主观活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学习的基础。

其次,社会交往对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和交往的重要性。

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获得新的观点和知识,从而进一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社会交往的过程不仅能够促进个体的学习,还能够提升个体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再次,学习的过程是个体逐步迁移认知结构的过程。

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个体通过自我调整和适应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在学习过程中,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社会交往,逐渐将已有的知识和理解纳入到新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更为复杂和深刻的认知结构。

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个体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

最后,学习的过程需要提供适当的情境和问题。

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适当的情境和问题可以激发个体构建新知识和理解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

通过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的本质是个体进行主动的认知建构的过程。

学习并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建立在个体的主观活动和社会互动的基础上。

这个理论对我个人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我意识到了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

故而,教师在尊重书本知识的同时,不能用知识的权威性来压制学生的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敢于向知识质疑、挑战;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这要求教师做到:
首先,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其次,注意学生共同体在学习中的作用,运用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
最后,注意理论联系实践,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课,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合理运用和领会知识;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

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模式、有观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新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通过主动构建自己的学习理解,通过交流、研究和实践去实现自己知识和技能发展的。

因此,它把学习过程从一种
被动的、知识被灌输式的学习方法,转变为一种积极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建构主义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习者把他们的经
验与课程内容结合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
体现。

学生从参与者到发现者,形成了学习的循环。

教学中注重分析讨论,
激励学习者用自己的理解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师需要提供一个有挑战性和
合作性的学习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不断思考,引导学习者创造性地
建构知识体系,把自己的经历与认知结合。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完
善学习理论。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

使学生敢于发
表自己的看法,多鼓励他们思考,避免单一话语。

教师应利用丰富的资源,
如实验、网络、文字和图像,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有趣的学习环境,利用新的
教具、新的技术和多样化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潜能,激发学习者不断提升自己,充分表达自我。

总之,建构主义教学是一种以参与式学习为核心、积极参与的学习理论,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活力,提高了学习的效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人们在真实的、全面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教学方法,它认为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思考和体验来建构知识。

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这种方法的启示是,学习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学生应该被视为主体,并且他们应该被鼓励发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和独立思考。

这种方法强调学习的可延伸性,并且认为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还认为,学生应该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且他们应该有机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这种方法还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认为教师应该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概念。

总的来说,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学生应该被视为主体,并且他们应该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这种方法中,教师的角色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主观思考能力,并认为学生应该有机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还认为,教师应该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概念。

在这种方法中,学生应该有机会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

另外,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还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教师应该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概念。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它还能帮助学生发展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能力,并且能够帮助他们与他人合作学习。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合集五篇)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合集五篇)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

.(合集五篇)第一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

.学习了这么多的学习理论,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有些许的自我理解。

我们知道,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过程,是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我认为有这些较新颖的形式:1.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

因而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人工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优势,探索最优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做到:(1)合理处理好教材,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

(2)教学思路要清晰,过程流畅、自然。

(3)学生的认识水平要掌握清楚,问题设计恰当可行,切合学生实际,提问要有技巧,因人设疑,灵活多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目标建构性学习是目标定向的,因为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并形成与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目标时,学习才可能成功。

但这目标,是形成于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己设定。

教师应鼓励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目标,并评定自己在此过程中获得的进步。

教学中诱导学生形成新的目标,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这样能使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新目标,使之成为主动的建构者。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各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了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教学中应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中可以涉及中外名人,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影响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灵魂,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做到准确生动形象,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满求知思索的激情;做实验时,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技巧,使学生学习获得教学实践的认可,取得学习意义上的成功,强化学习的动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指导的启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指导的启发

精心整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教学的启示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使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反思与批判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知识观,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彻底地改变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1在234由,12的,从而使学习者在面临新的情境时,能够灵活地建构起用于指导活动的图式。

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

即学习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应该注意的是就外部信息本身而言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意义是学习者通过在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而建构成的。

因此,学习不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

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所以,建构主义者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1.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

传统的教学,学生通常选择缺乏“认知冲突”的学习道路,也就是说学生倾向于选择对他们没有难度的任务。

而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学生需要面对要求体现认知复杂性的真实世界的情境,这对他们无疑是个挑战。

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需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

2.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学习管理任务。

显然,如果学生缺乏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他们就不可能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但建构主义教学也不能一下子完全让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任务,因为,高度认知复杂性的学习环境可能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资料(最新整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资料(最新整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学习、教学理论被看做对传统学习与教学理论的一场革命,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学习并研究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将对我们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材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建构主义思想的产生源于17世纪末意大利哲学家维柯。

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有人称它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二、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 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体适应现实的结果,是个体经验的反映。

知识也不断地变革、升华,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因此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是发展的、演化的。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学习主体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而每个个体都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由于学习者的经验和文化背景不同,因而他们建构的知识及对现实的理解也会有差异。

(二) 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和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双向建构的活动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

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一个同化―顺应―同化……循环往复的过程。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它同时包含了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起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三)建构主义师生观和教学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学习者理解、建构知识受到特定学习情境的影响,知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需要针对具体情境的特殊性对知识进行再创造。

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把握它在各种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

客观环境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是个体智力发展的源泉。

通过学习,我认为建构主义有如下特点:一、建构主义强化了教师和学生对认知结构的自我意识在传统教学理论和实践中,教师仅关注知识结构和学科结构的研究,而把学生的认知结构当作“黑箱”来对待。

然而,把知识结构完整、清晰地传递给学生,就尽到教师的责任了吗?建构主义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提出了质疑,并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揭示了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存在的差异,并揭示出:教学的本质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发展学生认知结构的复杂过程。

由此引申下去,我认为,教学过程实际上要完成三种结构的两次转化:第一次转化要将人类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并在当代社会中急剧更新发展的知识结构(还包括技能结构和道德情感结构)转化为能被不同年龄学生所接受的课程、教材结构;第二次转化则要完成课程结构向受教育者身心结构和实践活动结构的转化。

因此,对学生认知结构的研究和把握,应该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聪明的教师还会进一步加强对自身认知结构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范文参考网成为真正的终身学习者;而学生对自身认知结构的自我意识,则是学生能否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必要条件。

毫无疑问,建构主义的这些理念,不仅是学习与教学观念、原则的深化和创新,而且为教师和学生更快地走向成熟,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导向。

二、建构主义倡导教学活动中的交往与对话传统教学观念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知识的传授给和理解、记忆上。

建构主义则认为,学生知识的增加不等于智力的发展。

如前所述,建构主义对智力作了重新解读,认为智力起源于外部动作,是外部动作在头脑中的内化,因此,学生如果没有在现实活动对世界的把握,就不可能真正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获得的知识只是外在的,并没有转化为学生的智力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心得

建构主义学习心得

建构主义学习心得作为一位教育学研究生,我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更多地通过被动吸收知识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能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表面的了解,缺乏创造性的思考和深层次的理解。

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和有趣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构建知识,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与环境的互动来促进学习的发展。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构建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起着知识传授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对象。

而在建构主义学习中,学习者被视为知识的建构者和主导者。

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构建来深入理解知识,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合作与互动。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中,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互动来共同构建知识。

通过和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观点和经验中获得新的见解,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孤立地学习,缺乏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

然而,在真实的情境中,人们的学习和行为都是与环境和他人相互作用的。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强调合作与互动为学生提供了更贴近实际的学习方式。

最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真实和情境化的学习环境。

在建构主义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环境被赋予了更大的意义。

学习的情境和实践所发生的地方是真实的,学生可以在其中真实地体验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种情境化的学习环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的效果。

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在教室里进行抽象的学习,缺乏与实际情境的联系。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创造更真实和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我发现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某个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于建构主义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和总结的成果,他们主要包括杜威、维果茨基、加德纳,形成了众多建构主义理论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

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有各自的主张,但他们在学习理论上却有着共同的观点,即建构主义者都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地建构他们的认知世界,提高认知功能,而不是通过单向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习要配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主体之外,而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结构。

儿童是通过同化或顺应获得新知识的。

同化是通过经验或认知结构实现对感觉资料的吸收。

儿童积极主动地同化必须以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结构为基础,因而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为幼儿呈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同化新知识。

顺应是儿童借助与新知识或观念的接触,促进已有结构、图式发生改变的过程,或创立足以容纳新接触事物的图,或修正原有结构以容纳新事物的过程。

调节是主体在新知识与已有认知水平发生冲突的情境中做出的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节。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冲突有助于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利用好认知冲突,推动幼儿认知的发展,一方面要了解幼儿已有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的教学、游戏等活动要能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求知的兴趣;另一方面,认知冲突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要符合适度原则,远远高于幼儿原有认知水平的教学和游戏等活动,太难或非幼儿能力所能达到任务或游戏,会使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

因而,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幼儿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认知冲突,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的认知水平。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心得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心得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心得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建构主义理论,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和贡献。

在学习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首先,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了儿童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的过程。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验,不断地将新的经验和观察加入到已有的知识框架中,从而逐渐建构出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使得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体和自主,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我的实践中,我意识到不能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要鼓励儿童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还强调了儿童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

他提出了四个认知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发展任务,儿童必须完成当前阶段的任务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个理论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帮助我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并针对不同的阶段提供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在感知运动期,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知世界,所以我会采用更多的感官刺激和运动活动来帮助他们建构知识。

另外,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还强调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获得了语言、符号和社会规范等工具,从而促进了他们的认知发展。

在我的实践中,我经常组织儿童之间的合作活动,鼓励他们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共同建构,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还强调了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不仅涉及到认知方面,还包括感情、社会和道德等多个维度。

在我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发展,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尊重和关注他们的感受。

我还会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道德价值观,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他人,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建构教研活动感想

建构教研活动感想

建构教研活动感想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一场关于建构主义教研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建构主义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也获得了一些新的启发与思考。

首先,建构主义教研活动使我对于教学理论有了新的认识。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和权威。

而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通过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我明白了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资源和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辨和合作,从而促进他们的知识建构和认知发展。

这种全新的观点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有着很大的不同,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与行为。

其次,通过建构主义教研活动,我意识到了学生的差异性与个体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个体性与多样性,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点来设计教学,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我发现,这种个性化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效果。

另外,建构主义教研活动也引发了我对教学方式、教材选择和评价方式的思考与反思。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参与、合作和建构知识。

因此,我开始关注课堂教学中情境的设计和学生参与的程度,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多元的学习情境,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有效性。

在教材选择上,我也开始更多地注重多样性,追求多元的学习资源和材料,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同时,建构主义理论也给了我新的评价方式启发,我意识到了传统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开始思考和尝试更多元、全面的评价方式,以更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能力。

最后,通过建构主义教研活动,我对于教育的本质与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结构化教育教学实践心得(3篇)

结构化教育教学实践心得(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结构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在参与结构化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和价值,现将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二、结构化教学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被动地接受和存储,而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起来的。

结构化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建构知识。

2.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中,个体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会影响其学习效果。

结构化教学通过将知识系统化、逻辑化,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

结构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在不同领域都能有所发展。

三、结构化教育教学实践心得1.教学设计(1)明确教学目标:在结构化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这有助于教师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2)构建知识体系:根据教学内容,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2.教学实施(1)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注重互动:结构化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不同,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提升。

3.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的启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的启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看法及对教课的启迪建构主义教课的目的是培育新世纪擅长学习的终生学习者,使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拥有自我剖析和评论能力;反省与批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知识观,也给传统教课带来了一场革命。

使教课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完全地改变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教课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应,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切的表征。

它只可是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说、假定或假说,是他对客观世界的心理体验,它不是问题的最后答案,它势必跟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停地改革、升华和改写,随之出现新的解说和假定。

知识其实不可以绝瞄正确无误地归纳自然与社会的法例,供给对任何活动或问题都合用的解决方法。

在详细的问题解决中,是需要针对详细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建的。

2.知识不行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以外,只管经过语言给予了知识必定的外在形式,且获取了较为广泛的认可,但这其实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类知识有相同的理解。

真切的理解只好由学习者自己鉴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不然,就不叫理解,而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所谓“知识”不过一些抽象的、无心义的符号。

3.课本知识,不过一种对于某种现象的较为靠谱的解说或假定,其实不是解说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 。

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诚然包含真谛,但其实不意味着终极答案,跟着社会的发展,将会有更真切的解说。

4.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从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威望性可言。

所以,教课不可以把知识作为早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作为让学生接收的原因,用社会性的威望去压服学生。

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好由他自己来建构达成,应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剖析、判断知识的合理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单理解新知识,同时也对新知识进行剖析、查验和批评。

建构主义学习心得

建构主义学习心得

建构主义学习心得构建主义是一种教育理论和学习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参与个人经验和社会互动来建构知识和理解。

在我过去的学习和教育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构建主义的价值和效果。

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我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构建主义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构建主义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他们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然而,在构建主义学习中,学生被鼓励主动参与进程,积极提出问题和观点,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一个讨论班上,我们讨论了一个与社会公正有关的话题。

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问题。

通过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回答问题,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还能够从他人的观点中学到更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其次,构建主义学习强调学生的思考和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并要求学生记住和重复。

然而,在构建主义学习中,学生被鼓励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一个实践项目中,我们被要求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

我们首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然后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最终进行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思考问题本身,还要考虑不同的因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我们最终找到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最后,构建主义学习强调学生的社会互动和协作。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通常是孤立的,他们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很少,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很有限。

然而,在构建主义学习中,学生被鼓励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建构主义源自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有关,所以利用建构主义能够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下面我们就从“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这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1.关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何克抗,1997;戴炜栋,2004)。2.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协助者、促动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收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协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发挥指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协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协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展开讨论与交流),并对合作学习过程实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二、对教学的启示基于对学习的基本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方法、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理论的看法(何克抗,1997;钟书能,200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理应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学媒体,为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创设有意义的情境。以此为出发点,能够引申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教学模式(张建伟,1996;何克抗,1997;钟书能,2004)。1.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能够简要概括如下:(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始终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个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3)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能够在其中实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而非支持“教”)。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7)教师角色的转换。建构主义下的教师角色发生三个方面的改变:①教师应使学生理解到特定任务的意义,并引导学生超越当前的目的,了解其更长远的意义。②教师应协助学生树立胜任感,协助学生加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水平,还要帮学生确定目标,寻求挑战。③教师要促动学生社会水平的发展,同时鼓励学生保持和发扬个性。(8)强调教学中任务是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枢纽,是师生之间表明态度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何克抗,1997)。到当前为止,应用较为广泛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1)脚手架教学。“脚手架教学”理应“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何克抗,1997)。建构主义者借用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这个模式的教学主要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等环节组成。(2)抛锚式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因为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抛锚式教学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等环节组成。(3)情境性教学。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学。首先,这种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而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其次,这种教学的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甚至有人主张教师不要备课),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最后,情境性教学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或者实行与学习过程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估。(4)随机进入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表现。换句话说,学习者能够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理解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三、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有传统学习理论无可比拟的先进性,更能说明人类认知活动的本质和过程,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设计原则和教学模式创新无疑产生了重大影响(刘志华,2004)。不过,凡事都有其两面性。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过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往往会有忽视教师重要指导作用的倾向,而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强调建构知识的不确定性,强调知识没有绝对客观的标准,无疑会导致真理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陈琦,1998)。其次,即使在教育技术领域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施也有很多困难和阻力(钟志贤,1999)。最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能成为教学的“百宝箱”,其他学习理论应该而且必须在我们的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任何一种理论之所以存有,无非是它针对了某一问题,在解决某方面问题上有其独特的功能。教学面对的是学习与发展任务,对应着多种教学或学习理论,在完成整体的教学任务过程中,各种教学理论互相交融地起作用(钟志贤,1999)。参考文献[1]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2] 戴炜栋,刘春艳.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外国语,2004(4).[3]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理论的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3~4).[4] 刘志华,张军征.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电化教育研究,2004(9).[5] 乐眉云.应用语言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Cognitivism)到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4).[7] 钟书能.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写长法”教学.外语界,2004(3).[8] 钟志贤.我们离建构主义有多远.电化教育研究,1999(5).。

2020年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

2020年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

2020年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我在2020年了解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理论,用于解释人类如何获取知识和建立理解。

学习者不仅是接收信息的主体,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背景知识来建立新的知识和理解。

在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理论与我的实际学习经历相当吻合。

曾经我在学习一门新的科目时,我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互动学习,将许多不同的概念和知识点放到了一起。

这种协作学习方式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门学科。

事实上,这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核心:学习者不仅仅是在被教导,而是在主动地建立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在我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这种参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提供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等。

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学生可以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概念。

这反过来又使他们更加自信并愿意更主动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另一个我意识到的重要问题是如何确保知识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对于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教师的角色更多地转化为引导者和辅导者。

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确保他们了解正确而准确的信息。

这可以通过指导他们合适的阅读材料,提供适当的反馈和指导,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实用的例子和案例来实现。

最后,我发现在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时,我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态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不断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互动学习,我已经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强项、困难和发展方向。

在面对学习的挑战时,我更加有信心,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拥有了自我学习的能力。

总之,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过程。

这个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有效地学习和教授他人。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应用和发展我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7篇)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7篇)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7篇)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1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理论所呈现出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学习理念、学习方式、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观等促使广大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围栏,探索出适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识观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绽放出新光芒。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

结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运用到教学活动设计中可以分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同学协作——课堂小结。

1、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说到,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地学习方法,应该是首先给学生丰富的具体经验。

但我们都知道,如果所有知识都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这不切实际,许多的数学活动抽象程度较高,变化精细、难于想象,这时,如果能够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给学生提供因不能操作而缺失的直接经验。

通过"替代性"的"可观察"的演示活动,带来情境性很强的"替代性经验"——"观察经验",这同样可以促进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学习者理解、建构知识受到特定学习情境的影响,知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需要针对具体情境的特殊性对知识进行再创造。

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把握它在各种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

客观环境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是个体智力发展的源泉。

通过学习,我认为建构主义有如下特点:
一、建构主义强化了教师和学生对认知结构的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理论和实践中,教师仅关注知识结构和学科结构的研究,而把学生的认知结构当作”黑箱”来对待。

然而,把知识结构完整、清晰地传递给学生,就尽到教师的责任了吗?建构主义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提出了质疑,并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揭示了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存在的差异,并揭示出:教学的本质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发展学生认知结构的复杂过程。

由此引申下去,我认为,教学过程实际上要完成三种结构的两次转化:第一次转化要将人类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并在当代社会中急剧更新发展的知识结构(还包括技能结构和道德情感结构)转化为能被不同年龄学生所接受的课程、教材结构;第二次转化则要完成课程结构向受教育者身心结构和实践活动结构的转化。

因此,对学生认知结构的研究和把握,应该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聪明的教师还会进一步加强对自身认知结构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成为真正的终身学习者;而学生对自身认知结构的自我意识,则是学生能否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必要条件。

毫无疑问,建构主义的这些理念,不仅是学习与教学观念、原则的深化和创新,而且为教师和学生更快地走向成熟,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导向。

二、建构主义倡导教学活动中的交往与对话
传统教学观念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知识的传授给和理解、记忆上。

建构主义则认为,学生知识的增加不等于智力的发展。

如前所述,建构主义
对智力作了重新解读,认为智力起源于外部动作,是外部动作在头脑中的内化,因此,学生如果没有在现实活动对世界的把握,就不可能真正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获得的知识只是外在的,并没有转化为学生的智力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智力观,建构主义把学习和发展联系起来,形成了教学理念中的活动观、交往观、对话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并非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有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者解释现实,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知识的理解必然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

世界当然是客观存在的,论文写作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具有主观性,源于个体的意义建构。

由于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通过对话与协商,可以使人们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丰富、全面。

因此,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

这些不仅大大丰富和深化了教学理论与实践,而且使教学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