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RM蛋白家族介导细胞对流感AH1N1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登革热病毒的抵御作用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简答题全

分子生物学简答题全

简答题1.为什么利用RNAi抑制一个基因的表达较利用反义RNA技术更为彻底。

答:RNAi是外源或内源性的双链RNA 进入细胞后引起与其同源的mRNA特异性降解.dsRNA进入细胞后,在Dicer作用下,分解为21-22bp的SiRNA.SiRNA结合相关酶,形成RNA介导的沉默复合物RISC.RISC在ATP作用下,将双链SiRNA变成单链SiRNA,进而成为有活性的RISC,又称为slicer.slicer与靶mRNA结合,导致其断裂,进而导致其彻底降解。

反义RNA是与靶mRNA互补的RNA,它通过与靶mRNA特异结合而抑制其翻译表达,反义RNA是与靶mRNA是随机碰撞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所以,mRNA不一定完全被抑制。

2.简述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答:(1)DNA和染色质结构对转录的调控:①DNA甲基化,②组蛋白对基因表达的抑制,③染色质结构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④基因重排,⑤染色质的丢失,⑥基因扩增;(2)转录起始调控:①反式作用因子活性调节,包括表达调节、共价调节,配体调节等蛋白质相互作用调节),②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原件结合对转录过程进行调控;(3)转录后调控:①5’端加帽和3’端多核苷酸化调控,②选择剪接调控,③mRNA运输调控,④mRNA稳定性调控;(4)翻译起始的调控:①阻遏蛋白的调控,②对翻译因子的调控,③对AUG的调控,④mRNA 5’端非编码区的调控,⑤小分子RNA;(5)翻译后加工调控:①新生肽链的水解,②肽链中氨基酸的共价修饰,③信号肽调控。

3.简述mRNA加工过程。

答:(1)5′端加帽(由加帽酶催化5′端加入7-甲苷乌苷酸,形成帽子结构m7GpppmNP-)。

(2)3′端加入Poly(A)尾(A、组蛋白的成熟mRNA无需加polyA尾;B、加尾信号包括AAUAAA和富含GU的序列;C、加尾不需模板;D剪切过程需要多种蛋白质因子的辅助)。

(3)mRNA前体的剪接(剪接加工以除去内含子序列,并将外显子序列连接成为成熟的有功能的mRNA分子。

西尼罗病毒的病原学

西尼罗病毒的病原学

——△室苎璺堕墨塑堕塑!窭堑堕墨笙塑西尼罗病毒的病原学魏荣王志亮(农业部动物检疫所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山东青岛南京路369号266032)西尼罗河病毒分类上属于黄病毒科。

在黄病毒科中,本病毒与日本脑炎病毒、墨累河谷脑炎病毒和圣・路易斯脑炎病毒同属于抗原性密切相关的一个病毒群。

其所引发的疾病为西尼罗河病毒病,包括西尼罗河热和西尼罗河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1.病毒形态学:病毒里球形,有二十四面体的核衣壳;直径大约45nm;有囊膜,囊膜为单层结构,在囊膜上有一薄层突起,这些突起呈棒状结构,是以基底端嵌入囊膜的囊膜糖蛋白分子。

电镜观察可见,病毒粒子的衣壳被来源于细胞膜的囊膜所包被,囊膜上又插入了病毒RNA编码的糖蛋白E(53KDa)和一结构蛋白prM.(18—20kDa)。

病毒成熟后期,prM被切割成M蛋白,M蛋白组装于成熟的病毒粒子中。

其基因组还编码七个非结构蛋白:NSI,NS2a,NS2bNS3NS4aNS4以及NS5。

糖蛋白E为最重要的免疫学结构蛋白。

为病毒红血球凝集素并介导病毒一宿主的结合。

2.病毒基因组:线性单股正链RNA,大小为3.8×i0"至4.2Xi06道尔顿,11029bp长,病毒RNA3、端没有poly(A)。

3病毒型别:世界各地的分离毒株有明显的差异,甚至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分离到的毒株也有差异。

西尼罗病毒现在分为两型,I型包括的毒株为来源于北非、欧洲、以色列、美国的所有毒株,以及来源于澳大利亚的昆京病毒。

II型包括的毒株为:来源于西非、中非、东非和马达加斯加的毒株。

西尼罗河病毒有两个不同的抗原群,一个称作非洲一中东群,包括源于刚果、埃及、法国、以色列、巴基斯坦、乌干达、前苏联和南非的毒株,另一个为独立的一群,系来源于印度的毒株。

病毒株的遗传进化分析阐明了毒株问的亲缘关系。

以色列于2000年从临床感染的人的血清中分离到四株病毒,其中两株完全相同。

这两株与俄国斯1999年从人脑中分离到的毒株和罗马尼亚1997年从尖音库蚊群分离到的毒株高度同源。

大学分子生物学考试(试卷编号151)

大学分子生物学考试(试卷编号151)

大学分子生物学考试(试卷编号151)1.[单选题]决定各种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最终定位的是多肽链本身所具有的A)特定 氨基酸序列B)DNA序列C)RNA序列D)特定的氨基酸修饰答案:A解析:2.[单选题]在DNA损伤时激活,可诱导细胞凋亡或转录因子,被称为真核细胞基因组守护神的蛋白是( )A)p50B)p51C)p52D)p53答案:D解析:3.[单选题]DNA半保留复制使子代保留了亲代DNA的全部遗传信息,其表现形式是()A)DNA互补双链碱基序列的一致性B)代与代之间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C)偶数链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D)对应链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答案:B解析:4.[单选题]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是其中的碱基赋予的,最大吸收峰为_____nm。

A)230B)260C)280D)290答案:B解析:5.[单选题]在原核生物复制子中以下哪种酶除去RNA引发体并加入脱氧核糖核苷酸?A)DNA聚合酶IIIB)DNA聚合酶IIC)DNA聚合酶I6.[单选题]以下关于增强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增强子只在个别真核生物中存在,无普遍性B)增强子作用无方向性C)增强子无论在基因的上游或下游都对基因的转录具有增强作用D)增强子为基因表达正性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答案:A解析:7.[单选题]DNA-pol Ⅲ合成DNA链的最高速度是()A)5 nt/秒;B)10 nt/秒;C)50 nt/秒;D)1000 nt/秒答案:C解析:8.[单选题]可美容美颜的胶原蛋白中脯氨酸或赖氨酸常发生下列哪种修饰A)甲基化B)羟基化C)羧基化D)乙酰化答案:B解析:9.[单选题]在培养TrpR缺失突变菌株的培养基中添加色氨酸,检测其TrpEDCBA五种蛋白的表达量,最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 )A)五种蛋B)五种蛋C)五种蛋白的表达量变为0.D)五种蛋白中有的升高,有的降低。

答案:A解析:10.[单选题]下列组蛋白中,不参与形成组蛋白八聚体核心的是_______。

医学免疫学题库

医学免疫学题库

医学免疫学题库医学免疫学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选择题A型题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A. 易发生肿瘤B. 易发生超敏反应C. 易发生感染D. 易发生自身免疫病E. 易发生免疫耐受2. 用无毒力牛痘苗接种来预防天花的第一个医师是A. KochB. JennerC. PasteurD. VonBehringE. Bordet3.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耐受D. 免疫防御E. 免疫识别4.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耐受D. 免疫防御E. 免疫识别5. 既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又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成分有A. 巨噬细胞细胞 C. T细胞D. 中性粒细胞E. 浆细胞6. 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A. BurnetB. BorderC. PorterD. JennerE. Pasteur7.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 肿瘤B. 超敏反应C. 移植排斥反应D. 反复感染E. 免疫增生病8.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 中国B. 美国C. 日本D. 俄罗斯E. 英国X型题9.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A. 多为生后获得的功能表现B. 有针对性C. 可因抗原多次刺激而加强D. 出生时就具有E. 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10.免疫防御功能是指A. 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B. 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扩散C. 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D. 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E. 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11.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发生A. 自身免疫病B. 超敏反应C. 肿瘤D. 免疫缺陷E. 免疫增生病12.免疫监视功能是指A. 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B. 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C. 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D. 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E. 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二、填空题1. 免疫应答过程大概分为三阶段,分别是、、 ;2. 免疫应答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和T细胞介导的两种类型;三、名词解释1.免疫2.免疫防御3.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四、问答题1.简述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BAD AADA二、填空题1.识别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2.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二、名词解释1.免疫: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2.免疫防御:机体防御外来病原生物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分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3.免疫监视: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害细胞;三、问答题1.根据作用方式及其特点的不同,机体存在两类免疫:1 先天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是就具有的天然免疫,可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针对入侵病原体的天然防御功能;其主要特征是反应迅速,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原,也称非特异性免疫;2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其主要特征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开始的应答过程比较缓慢,一旦建立清除该抗原的效率很高,特异性很强,也称特异性免疫;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一、选择题A型题1.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是:A. 中枢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B. 外周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而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布、定居及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D. 外周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E. 中枢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 淋巴结和脾脏B. 胸腺和骨髓C. 淋巴结和胸腺D. 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E. 淋巴结和骨髓3.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骨髓B. 法氏囊C. 脾脏D. 胸腺E. 淋巴结4. 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骨髓B. 腔上囊C. 脾脏D. 胸腺E. 淋巴结5. 人类最大的免疫器官是:A. 骨髓B. 胰腺C. 脾脏D. 胸腺E. 淋巴结6. 实验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A.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受损B.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体液免疫功能正常C.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体液免疫功能缺乏D.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E. 细胞免疫功能缺乏,体液免疫功能受损7. 脾脏和淋巴结生发中心主要由哪类细胞聚积形成A. T淋巴细胞B. B淋巴细胞C. 粒细胞D. 巨噬细胞E. NK细胞8. 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 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B. 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黏膜免疫系统C.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D.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E. 胸腺和骨髓9.淋巴结的功能不包括:A. T细胞进行阴性选择的场所B. 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C. 产生初次免疫应答的场所D. 清除异物E. 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X型题10. 胸腺基质细胞包括:A. 胸腺细胞B. 胸腺上皮细胞C. 巨噬细胞D. 成纤维细胞E. 树突状细胞11.人类的外周免疫器官有:A.脾脏B.胸腺C.骨髓D.淋巴结E.黏膜相关淋巴组织12. 免疫细胞包括:A. T细胞B. 巨噬细胞C. 红细胞D. 抗原递呈细胞E. B细胞二、填空题1.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和 ;2. 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由和组成;3. B细胞和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分别是和 ;三、名词解释1.淋巴细胞归巢2.淋巴细胞再循环四、问答题1.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脾脏、黏膜相关免疫组织2.骨髓、胸腺3. 骨髓、胸腺二、名词解释1.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2.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淋巴细胞在机体内的迁移和流动是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三、问答题1.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根据功能分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有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第三章抗原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A. 异嗜性抗原B. 抗体C. 补体D. 半抗原E. 细菌多糖2.交叉反应是由于二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A. 构象决定簇B. 不同的抗原决定簇C. 功能性决定簇D. 共同抗原决定簇E. 连续性决定簇3.有的抗原称为TI-Ag,这是因为A.抗原来源于非胸腺组织B.它诱生的抗体是在骨髓中产生的C.它诱生的抗体属于IgG类抗体D.抗原往往具有复杂和不相同的抗原决定簇E.它能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4.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 异种抗原B. 交叉抗原C. 超抗原D. 异嗜性抗原E. 类属抗原5.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 半抗原B. 抗体C. 抗原D. 既是抗原又是抗体E. 超抗原6.仅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 超抗原B. 半抗原C. 完全抗原D. 异嗜性抗原E. 类属抗原7.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A. 蛋白质B. 脂质C. 多糖D. 核酸E. 脂多糖8.许多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A. 在胸腺中产生的B. 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C. 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性免疫D. 仅在于T细胞上E. 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9.属于自身抗原的是A. ABO血型抗原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C.类脂D.眼晶体蛋白E.破伤风类毒素10.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 ABO血型抗原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C.类脂D.眼晶体蛋白E.破伤风类毒素11.属于异嗜性抗原的是A. Rh抗原与人的RBCB.AFP与乙肝病毒C.马血清与破伤风杆菌D.大肠杆菌O14型的多糖抗原与人结肠粘膜E.类毒素12.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的大小B.抗原的物理性状C.抗原结构的复杂性D.抗原的种类E.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13.半抗原A.是大分子物质B.通常是蛋白质C.只有免疫原性D.只有反应原性E.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14.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A.大分子蛋白质抗原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B.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细胞辅助C.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D.抗原不一定只诱导正免疫应答E.半抗原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15.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B.须经抗原呈递细胞加工处理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D.有严格的MHC限制性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1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A.血清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E.细菌脂多糖X型题17.TD抗原A.通常是蛋白B.引起强的IgG应答C.能产生记忆和二次应答D.引起抗体产生需T细胞的参与E.既有T细胞决定簇又有B细胞决定簇18.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 ABO系统B.HLAC.Rh系统D.补体系统E.AFP19.属于异嗜性抗原的是A.青霉素B.HLAC.Fossman抗原D.溶血性链球菌细胞壁多糖抗原与人的心肌E.大肠杆菌O14型多糖抗原与人的结肠粘膜20.佐剂的生物学作用A.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B.改变产生抗体的类型C.诱导免疫耐受D.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E.增加抗体效价21.抗原的免疫原性与何相关A.抗原的分子大小B.抗原的异己性程度C.抗原的化学组成D.抗原的分子构象E.抗原的进入机体的途径22.属于TD-Ag的物质是A.细菌脂多糖B.破伤风抗毒素C.牛丙种球蛋白D.聚合鞭毛素E.抗狂犬病毒血清23.以下关于抗原免疫原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B.抗原对机体免疫系统来说必须是异物C.自身成分不具有免疫原性D.是异物的物质一定是抗原E.只有化学结构与宿主自身成分不同的物质才具有免疫原性24.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点分别是A. T细胞表位只位于抗原分子表面B.B细胞识别的表位往往是天然的C.T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D. B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E.T细胞表位需MHC分子的递呈25.关于TD-Ag和TI-Ag的特点错误的是A. TI-2抗原仅含有B细胞丝裂原B.TD-Ag由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组成C.TI-1抗原含有B细胞丝裂原和重复B细胞表位D. TD抗原仅能刺激细胞免疫E.绝大多数的蛋白质抗原是TI抗原26.TI-AgA.在胸腺中加工处理的抗原B.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C.易于诱导细胞免疫应答D.不能诱导产生再次应答E.能被T细胞抗原受体直接识别二、填空题1. 完全抗原指既有又有的物质;半抗原仅具备而没有 ;2. 根据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协助,可将抗原分为和 ;3.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 ;4.常见的人类同种异型抗原有、、等;5.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叫 ;6.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可将抗原分为和两大类;根据其物理性状的不同异可将抗原分为和两大类;三、名词解释1.抗原决定簇表位3.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5.交叉反应6.佐剂adjuvant7.超抗原8.抗原9.半抗原hapten10. 类毒素四、问答题1.简述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主要特点;与TI-Ag引起的免疫应答有何特点;3.超抗原和常规抗原有何区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免疫原性,抗原性;抗原性,免疫原性2.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3.异物性血型,Rh血型,HLA 5.异嗜性抗原或Forssman抗原 6.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三、名词解释1.抗原决定簇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既有T细胞决定簇又有B细胞决定簇,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3.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在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 细胞的协助,而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也无免疫记忆;5.交叉反应: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6.佐剂: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起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7.超抗原: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等; 8.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9.半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10.类毒素: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四、问答题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的主要特点与TI-Ag的主要特性比较3.超抗原与常规抗原的区别在于:1 常规抗原仅能激活极少数具有抗原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或B细胞克隆;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个克隆的T细胞或B细胞;2 常规抗原与TCR超变区的抗原结合槽结合;超抗原的一端能与TCRVβ的外侧结合,另一端与MHC-Ⅱ类分子结合3 T细胞识别常规抗原是特异性的;识别超抗原是非特异性的;4 T细胞识别常规抗原受MHC限制;识别超抗原不受MHC限制;第四章免疫球蛋白一.选择题A型题单选题1.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A.由2条不同的重链和2条不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B.由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的二肽链结构C.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D.由1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三肽链结构E.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2. 木瓜蛋白酶水解IgG所获片段中,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是A.Fab段 B.Fc段 C.Fab2 段 D.pFc’段E.以上均不对3. IgM的重链是A.α链 B.γ链 C.δ链 D.ε链 E.μ链4. 能抵抗蛋白酶水解的Ig是A.IgG B.sIgA C.IgD D.IgE E.血清型IgA 5. Ig的绞链区位于A.VL与CH1之间 B.VH与CH1之间 C.CH1与CH2之间 D.CH2与CH3之间 E.CH3与CH4之间6. 以下关于IgG 生物学特性的错误叙述是A.能通过胎盘 B.能激活补体C.是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IgD.能发挥调理作用 E.能发挥ADCC作用7. 产妇初乳中含量最高的Ig是A. sIgAB. IgGC. IgMD. IgE E.IgD8.机体初次受微生物感染时,血中最先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A. IgAB. IgGC. IgMD. IgD E.IgE9. 免疫球蛋白的Fab片段的功能A. 激活补体B. 结合抗原C. 结合细胞D.通过胎盘 E. 通过黏膜10.下列五类Ig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A.IgG是唯一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B.SIgA多为双聚体C.IgM分子量最大D.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最早的是IgGE.正常血清中IgE含量最少11.Ig分成五类的依据是A. V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B. V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C. C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D. 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E. CL及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12.Ig分成各种型及亚型的依据是A. V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B. V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C. C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D. 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E. CL及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13.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是A. IgMB. IgGC. IgAD. IgDE. IgE14.下列哪些免疫分子的作用具有特异性A. AbB. IL-1C. IL-2D. IFNE. TNF15.半衰期最长的Ig是A. IgMB. IgGC. IgED. IgAE. IgD16.胎儿在子宫腔内感染,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何种Ig水平升高A. IgMB. IgGC. IgED. IgAE. IgD17.关于Ig分泌片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A. 由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B. 能连接两个IgA分子单体C. 分泌片的功能是保护IgAD. 分泌片与IgA的形成无密切关系E. 主要存在于血清中18.免疫球蛋白的超变区位于A. VH和CHB. VL和VHC. Fc段D. VH和CLE. CL和CH19.在局部黏膜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Ig是A. IgMB. IgGC. IgED. SIgAE. IgD20.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主要Ig是A. IgG和IgMB. IgD和SIgAC. SIgA和IgGD. IgM和IgEE. IgE和IgD21.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是A. IgG1、IgG2、IgG4、IgMB. IgG1、IgG2、IgG3、IgMC. IgG、IgA、IgE、IgMD. 聚集的IgG4、IgA、IgEE. IgG4、IgA、IgE、IgD22.关于IgG的特性,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C区有4个结构域B. 是胚胎晚期合成的主要抗体C. 是唯一通过胎盘的抗体D. 是天然的血型抗体E. 是分子量最大的抗体23.3~6个月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哪类Ig 不足A. IgMB. IgGC. IgED. SIgAE. IgD24.决定抗体的特异性,与抗原表位结合的Ig的部位为A. Fab段B. Fc段C. CD分子的受体D. Fd段E. HVRCDR25.发挥调理作用的Ig是A. IgMB. IgGC. IgED. IgAE. IgD26.未成熟B淋巴细胞的mIg类别是A. mIgMB. mIgGC. mIgED. mIgAE. mIgD 27.关于ADCC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IgM可介导ADCCB. Mφ不具有ADCCC. CTL可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D. ADCC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E. ADCC需要补体参与28.关于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抗体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B.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粘膜表面及其分泌液中C. 抗体是能和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D. 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E. 抗体都是体内产生的29.各种Ig单体分子共有的特性是A. 与靶细胞结合后能介导ADCC作用B. 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C. 轻链与重链以非共价键结合D. 与抗原结合后能激活补体E. 与颗粒性抗原结合后能介导调理吞噬作用30.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抗体A. 抗毒素血清B. 胎盘球蛋白C. 淋巴细胞抗血清D. 白喉抗毒素E. 本-周蛋白X型题31.IgE对哪些细胞具有亲嗜性A. 嗜酸性粒细胞B. 嗜碱性粒细胞C. 肥大细胞D. B细胞E. 单核细胞32.含有CH4区的Ig是A. IgMB. IgGC. IgED. IgAE. IgD33.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A. 特异性强,极少或不发生交叉反应B. 质地均一,有效成分含量高C. 为鼠源性抗体D. 针对抗原分子上的多个抗原决定簇E. 由B细胞杂交瘤产生34.关于IgG的特性,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B. 介导ADCC作用C. 引起Ⅱ、Ⅲ型超敏反应D. 有4个亚类E. 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35.IgG经胃蛋白酶水解后可得到A. 1个Fab’2段B. 2个Fab段C. 1个SCD. 1个PFc'E. 1个Fc段36.Ig的生物学功能包括A. 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B. Ig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C. IgG、IgE能与细胞膜上FcR结合D. IgG1、IgG2、IgG3、IgM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E. IgG能通过胎盘37.IgM的特性包括A. 激活补体的能力比IgG强B. 是分子量最大的Ig,称巨球蛋白C. 是最早合成的IgD. 无铰链区E. 主要在血液中发挥抗感染作用38.关于IgE特性的描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IgE在五类Ig中含量最低B. IgE有CH4区C. IgE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D. IgE有亲细胞性E. IgE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3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B. Ig单体分子一般是二价C. 每种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分子与其表面抗原受体mIg具有不同的抗原结合特性D. 绞链区连接免疫球蛋白的H链和L链E.高变区位于免疫球蛋白的可变区内40.关于Ig的可变区,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 是L链靠近N端的1/2及H链靠近N端的1/5或1/4B. 由高变区和骨架区组成C. 不同Ig的高变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抗体特异性也不同D. 是Ig分子独特型决定簇存在的主要部位E. 可变区又称互补决定区二、填空题41.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 ,含量最低的Ig是 ;42.在五类Ig中,分子量最大的是;参与粘膜免疫的主要是 ;43.机体初次受微生物感染时,血中最先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44.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两个相同的片段和一个片段;45.人工制备的抗体可分为多克隆抗体、和三类;46.ABO天然血型抗体属类抗体;47.在五类Ig中,没有绞链区的是和 ;48.发挥调理作用和ADCC作用的的Ig是 ,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Ig是 ;49.根据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将Ig分成五类,根据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将Ig分成两型;50.Ig的轻链有两个结构域功能区,即和 ;三、名词解释51.免疫球蛋白52.抗体53.单克隆抗体54.抗体的调理作用55.ADCC作用56.独特型四、简答题57.试述Ig的生物学功能;58.为什么血清中检出病原体特异性IgM类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59.人IgG免疫羊,可获得哪几种抗体60.何为单克隆抗体,有何特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X型题二、填空题41. IgG IgE42. IgM SIgA43. IgM44. Fab Fc45. 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46. IgM47. IgM IgE48. IgG IgE49. CH VH50. VL VH三、名词解释5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52.抗体: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与相应抗原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53.单克隆抗体:由一个B细胞杂交瘤克隆产生的、只针对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54.抗体的调理作用: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FcγR结合,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55.ADCC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Mφ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γR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的Fc,直接杀伤靶细胞;56.独特型:同一个体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IgV 区的免疫原性亦不尽相同,称为独特型,是每个Ig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四、简答题57.试述Ig的生物学功能;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的CDRHVR能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Ig与抗原结合,可产生中和效应,并激发体液免疫应答,还也进行抗原抗体检测;2激活补体:IgG1、IgG2、IgG3、IgM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3通过与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效应:①调理作用:IgG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γR 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作用;② ADCC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 与靶抗原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Mφ的FcγR结合,直接杀伤靶细胞;③ Ig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4通过胎盘与黏膜: IgG能借助Fc段选择性与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结合,主动穿过胎盘;SIgA可经黏膜上皮细胞进入消化道及呼吸道发挥局部免疫作用;58.为什么血清中检出病原体特异性IgM类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1初次受病原体感染时,机体体液免疫应答最早合成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是IgM;2IgM的半衰期为5天,很短;由于IgM受抗原刺激产生早,消失快,所以血清检出病原体特异性IgM类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59.人IgG免疫羊,可获得哪几种抗体人IgG免疫羊,可获得:1羊抗人IgG同种型抗体,包括①抗γ重链的同种型抗体,②抗κ型轻链的同种型抗体,③抗λ型轻链的同种型抗体;2羊抗人IgG同种异型抗体3羊抗人IgG独特型抗体60.何为单克隆抗体,有何特点由一个B细胞杂交瘤克隆产生的、只针对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mAb;mAb的特点:1结构均一,一种mAb分子的重链、轻链及独特型结构完全相同,特异性强,避免或减少血清学的交叉反应; 2mAb纯度高,效价高;3mAb可经杂交瘤传代大量制备,制备成本低;第五章补体系统一.选择题A型题1.补体系统是:A.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B.存在正常血清中,是一组对热稳定的组分C.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随抗原刺激而血清含量升高D.由30多种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E.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其含量很不稳定2.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参与凝集反应B.对热稳定C.在免疫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有免疫调节作用,无炎症介质作用E.补体只在特异性免疫效应阶段发挥作用3.关于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三条途径的膜攻击复合物相同B.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C.经典途径从C1激活开始D.旁路途径从C3激活开始E.经典途径中形成的C3转化酶是C4b2a4.补体系统3条激活途径均必须有哪种成分参加A.C1q B.C4和C2 C.C5~9 D.B因子 E.D因子5.补体替代旁路途径的“激活物”是A.免疫复合物 B.细菌脂多糖 C.病原体甘露糖残基D.MBL E.以上均不对6.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A.C1 B.C4 C.C3 D.C5 E.C27.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Ig是A.IgM和IgE B.IgD和IgM C.IgA和IgGD.SIgA和IgG E.IgG和IgM8.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A.C3b和C4b B.C2b和C4b C.C3b和C5bD.C3a和C3b E.C3a和C5a9.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形成的C3转化酶是A.C4b2a B.C3bBb C.C4b2a3b D.C3bnBb E.C3bBbp 10.同时参与经典、旁路及MBL三条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A.C1 B.C2 C.C3 D.C4 E.B因子11.经典途径中,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A.IgG B.IgE C.IgA D.IgM E.IgD12.既有趋化作用又可激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C3b B.C4b C.C4a D.C 2a E.C 5a。

甲型流感病毒 M1、M2和 M42蛋白研究进展

甲型流感病毒 M1、M2和 M42蛋白研究进展

甲型流感病毒 M1、M2和 M42蛋白研究进展谭伟;谢芝勋【摘要】Influenza virus genome consists of eight segmented genes .From the beginning ,researcher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each gene of influenza virus only encodes one viral protein .Later on ,scientists found that influenza virus M gene encoded M 1 matrix protein and M 2 ion‐channel protein ,w hereas NS gene en‐coded nonstructural proteins NS1 andNS2 ,respectively .It was recently discovered that PB1 gene encoded proteins PB1 ,PB1‐F2 and PB1‐N40 , w hereas PA gene encoded pr oteins PA ,PA‐X ,PA‐N155 and PA‐N182 .To date ,four influenza virus genes has been shown to be able to encode two or more viral proteins , demonstrating that influenza virus can employ in cells mRNA alternative splicing and various protein trans‐lation mec hanisms to expand its genome coding capacity .In 2012 ,Wise et al .found that influenza virus M gene could encode a novel viral protein ,M42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pro‐teins M1 ,M2 and M42 encoded by influenza virus M gene .%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分节段的基因组成,最初认为流感病毒的每个基因只能编码一个病毒蛋白,但随后发现M基因编码两种蛋白,即M 1基质蛋白和M 2离子通道蛋白。

分子病毒复习题1

分子病毒复习题1

名解:1中和抗体:由病毒表面抗原如裸露病毒的衣壳蛋白或有膜病毒的包膜子粒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游离病毒结合并能消除或减弱病毒感染性的抗体,称中和抗体。

2病毒:①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感染性细胞内(分子)专性寄生生物,其基因组只包含一种核酸(DNA或RNA);②子代病毒颗粒是由宿主细胞新合成的物质装配形成的;③在感染周期中产生的子代病毒颗粒是病毒基因组侵入下一宿主细胞或生物体的载体,它的分解导致一个感染周期的开始。

3 Prion:朊病毒又称朊粒,是一种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结构异常的朊蛋白,其主要成分是蛋白酶抗性蛋白,不含核酸。

4 分子病毒学: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与病毒相关的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及蛋白质与脂类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5Provirus:某些病毒在其生活史中需要整合到宿主染色体DNA中,称为原病毒。

6 DIP:缺陷性干扰颗粒(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 DIP),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不完全的病毒颗粒,具有和完整病毒相似的抗原性,但核酸中的重要基因有缺陷而不能单独存在,只有与该病毒的完整病毒同时存在时才能复制,但它的存在却能干扰完整病毒的复制被称为缺陷干扰颗粒(DIP), 如麻疹病毒、VSV、IFV等都有DIP 。

[当病毒感染复数太高及连续高浓度培养时不能复制完整病毒,但却能干扰同种成熟病毒体进入细胞。

]7 IFN:是细胞(MΦ、淋巴细胞、体细胞)受到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后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等生物学活性的低分子糖蛋白。

8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是一类主要调节IFN和干扰素激活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 ISG)表达的转录因子,能够与干扰素基因的顺式元件及ISG序列中的干扰素激活反应元件(IF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 ISRE)结合,调节这些基因的转录。

三基考试-医技三基-基础理论-微生物与免疫学(第4部分)

三基考试-医技三基-基础理论-微生物与免疫学(第4部分)

4名词解释题1.VacA答案:( 即空泡毒素,是幽门螺杆菌分泌的一种蛋白毒素,可导致黏膜细胞发生空泡样变,是幽门螺杆菌主要致病物质之一。

)名词解释题2.Prion答案:( 朊粒(prion)是一种由正常宿主细胞自身基因编码的错构蛋白质,不含核酸,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和传染性,引起人和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 。

)名词解释题3.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答案:( 是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或有害的成分,但保留能有效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细菌免疫原成分而制备的疫苗,称为亚单位疫苗。

)名词解释题4.地方流行性真菌答案:( 地方流行性真菌均属双相型真菌,引起的感染具有地方流行特点,包括荚膜组织胞质菌、粗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巴西副球孢子菌及马尔尼菲青霉菌。

)名词解释题5.赫氏反应答案:( 部分钩端螺旋体病病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寒战、高热、低血压,有的甚至出现抽搐、休克、呼吸和心跳暂停,称之赫氏反应,该反应可能与钩端螺旋体被青霉素杀灭后所释放的大量毒性物质有关。

)简答题6.什么是免疫球蛋白?什么是抗体?答案:( (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g) ,所以免疫球蛋白是一个结构化学的概念。

(2)抗体:抗体(Ab)是功能与生物学概念,它是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虽然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的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简答题7.简述新生隐球菌所致疾病。

答案:( 新生隐球菌为机会致病菌,多数引起外源性感染,也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该菌由呼吸道吸入,初始感染灶多为肺部。

肺部感染一般预后良好。

但该菌可从肺部播散至全身,引起皮肤、黏膜、淋巴结、骨、内脏等各部位感染,最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慢性脑膜炎。

)简答题8.什么是干扰素?有何作用?答案:( 干扰素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它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西南大学[1166]《分子生物学》参考资料

西南大学[1166]《分子生物学》参考资料

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欢迎您! %E9%97%AB%E6%96%87%E9%BE%99 同学学号:W16207893313002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引起DNA移码突变? 1. DNA 链缺失一个核苷酸 2. DNA 中的胞嘧啶转换为尿嘧啶 3. DNA 中的腺嘌呤转换为鸟嘌呤 4.DNA 中的鸟嘌呤颠换为胸腺嘧啶2、 下列有关DNA 复制的论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1. 随从链是连续合成的2. 新链合成的方向与复制叉前进方向相反者,称领头链3. 新链合成的方向与复制叉前进方向相同者,称领头链4. 领头链是不连续合成的3、下列何者是DNA 复制的底物? 1. dTTP2. dGDP3. ATP4.dUTP4、 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下列哪一步没有mRNA 参与1. 翻译的模板与核糖体结合2. 氨酰tRNA 识别密码子3. 起始因子的释放4.催化肽键的形成5、 下列有关DNA 聚合酶I 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1. 没有5′-3′,外切酶活性 2. 是复制酶,又是修复酶 3. 有3′-5′外切酶活性 4.有5′一3′聚合活性6、在原核生物复制子中以下哪种酶除去RNA 引发体并加入脱氧核糖核苷酸?( ) 1. F. DNA 聚合酶III 2. DNA 聚合酶II 3. DNA 聚合酶I4. 外切核酸酶MFI5.DNA 连接酶7、 参与DAN 复制的酶和蛋白质因子包括:⑴DNA 聚合酶III ;⑵解链蛋白和解旋蛋白;⑶DNA 聚合酶I ;⑷RNA 聚合酶;⑸DNA 连接酶。

它按如下顺序工作: 1. ⑵、⑶、⑷、⑴、⑸ 2. ⑷、⑵、⑴、⑸、⑶ 3.⑵、⑷、⑴、⑶、⑸4. ⑷、⑶、⑴、⑵、⑸5.⑷、⑵、⑴、⑶、⑸8、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

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 )。

1.DNA 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 2. 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 (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3. 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 作为疾病的致病剂 4. 真核心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的DNA 能相互混合并彼此替代 5.DNA 突变导致毒性丧失9、下列除哪个外都是原核细胞中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必要步骤: 1. 氨酰-tRNA 与核糖体的70S 亚基结合 2. 氨酰-tRNA 与核糖体的30S 亚基结合3. 氨酰-tRNA 合成酶催化氨基酸与核糖体结合4.70S 的核糖体分离形成30S 和50S 两个亚基10、Shine-Dalgarno 顺序(SD-顺序)是指:( )。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11章(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11章(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一、名词解释1.MPF2.细胞周期蛋白3.APC4.复制起点识别复合体5.DNA复制执照因子学说6.G0期细胞7.癌基因8.长因子9.细胞周期10.联会复合体11.抑癌基因二、选择题1.G1期PCC<染色体超前凝集>为< >,S期PCC为< >,G2期PCC为< >。

A.粉末状,细单线状,双线状B.细单线状,粉末状,双线状C.双线状,细单线状,粉末状D.双线状,粉末状,细单线状2.周期蛋白中有一段相当保守的含100左右氨基酸序列,称为。

A.破坏框B.PEST序列C.周期蛋白框D.PSTAIRE序列3.破坏框主要存在于周期蛋白分子中。

A.G1期B.S期C.G2期D.M期4.G1中序列,与G1期周期蛋白的更新有关。

A.PEST序列B.PSTAIRE序列C.破坏框D.周期蛋白框5.CDK激酶结构域中,有一段保守序列,称< >,此序列与< >结合有关。

A.信号肽,破坏框B.信号肽,周期蛋白C.PSTAIRE,周期蛋白D.PSTAIRE,破坏框6.APC活性受到监控。

A.纺锤体检验点B.检验点C.Mad2D.cdc2o7.S期起始的关键因子是。

A.cyclinAB.cyclinBC.cyclinDD.cyclinE8.染色质在期获得DNA复制执照因子。

A.G1B.MC.SD.G29.复制起点识别复合体的蛋白质为。

A.Acp B.Orc C.Mcm D.Pcc10.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cdc基因是< >,又称< >。

A.cdc2 CDK2B.cdc1 CDK1C.cdc2 CDK1D.cdc1 CDK211.RNA和微管蛋白的合成发生在。

A.G1期B.S期C.G2期D.M期E.G0期12.有丝分裂器的形成是在。

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E.末期13.对药物的作用相对不敏感的时期是。

科学家发现天然抗流感蛋白

科学家发现天然抗流感蛋白
■技之窗
太原科技 2 1 0 0年第 1期 礅 0凹 润 岛 篷 ∞ 圆 @ @
彝 拳瓤 嚣 ・ 囊彝0舞 雾 曩 曩掰 。 蓦 瓣簿 鬟 彝 嚣落 誊 瓣 | 磐 辫簦 I 嚣誊 … ¨
碳融资成为全球碳市场基 石 【 环球科技 】
近 日,世 界银 行 在哥 本 哈根 发 布报 告 。介 绍 了碳 融 资实施 1 0年来 ,如今 已成为全 球碳 市场 的基石 ,但在 资
都被加速到了 1 8 . 万亿 电子伏特 的能级 .超越 1 了 之 前 由美 国 费 米 国 家 实 验 室 加 速 器 创 下 的 08 . 万亿 电子伏 特的纪 录。 “ 9 世界最强机 器”
自此 实 至 名 归 。在 进 行 短 期 技 术 维护 后 ,大 型
强子 对撞 机 于 2 1 开始 进行 更 高 能量 的质 子 0 0年
生和硅 晶体管一样的作用 ,利用触点施加在苯分子上
的电压 ,可 以操纵该分子 的不 同能态 ;通过对能态的
操 纵 ,研 究人 员能够 控制 流经该 分子 的 电流 。
在如此微小的尺度内制造 电流触点 、确定有待使 用 的理想分子 、搞清楚安放这些分子的位置 以及如何 将 它们 连接 到触 点 等 ,都 是 这一 发 现 的关 键 所在 。经
抗 流感病 毒感染 ,也 有助 于科学 家更好 地研发 出流感 疫苗 。
大型强子对撞机完成首次对撞
近 日,欧洲 核子 物 理 研 究 中心 的科 学 家 首 次成 功地 让两 束 质子束 流 在对 撞机 内 同时 运行 ,
科学袈锡造 出世界t令分子■侉
20 09年 1 2月 2 日,由美 国耶 鲁 大学 和韩 国光 3 州科 技 学 院的研 究人 员组 成 的研究 小 组运 用单 个苯 分 子 成功仓 造 出世界上 首个 分子 晶体管 。 该 小组 发现 .附着在 黄 金触 点上 的苯 分 子能 够产

医学免疫学题库

医学免疫学题库

医学免疫学题库医学免疫学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选择题A型题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A. 易发生肿瘤B. 易发生超敏反应C. 易发生感染D。

易发生自身免疫病E. 易发生免疫耐受2。

用无毒力牛痘苗接种来预防天花的第一个医师是A。

Koch B。

JennerC。

Pasteur D. VonBehringE。

Bordet3。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C。

免疫耐受 D。

免疫防御E。

免疫识别4。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C. 免疫耐受 D。

免疫防御E。

免疫识别5. 既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又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成分有A。

巨噬细胞 B。

B细胞 C. T细胞D。

中性粒细胞 E。

浆细胞6。

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A. Burnet B。

Border C。

PorterD. JennerE. Pasteur7。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

肿瘤B. 超敏反应C. 移植排斥反应D. 反复感染E。

免疫增生病8.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 中国 B。

美国 C。

日本D。

俄罗斯 E。

英国X型题9.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A。

多为生后获得的功能表现B. 有针对性C。

可因抗原多次刺激而加强D。

出生时就具有E. 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10.免疫防御功能是指A. 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B. 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扩散C。

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D. 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E。

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11.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发生A. 自身免疫病B。

超敏反应C。

肿瘤D. 免疫缺陷E。

免疫增生病12.免疫监视功能是指A. 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B. 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C。

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D。

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E。

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二、填空题1。

(整理)《高级免疫学》复习题.

(整理)《高级免疫学》复习题.

(整理)《⾼级免疫学》复习题.《⾼级免疫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Selectin family and its member:选择素家族,在⽩细胞与内⽪细胞粘附,炎症发⽣,淋巴细胞归巢中发挥重要作⽤的⼀类粘附分⼦。

包括L-选择素(CD62L)、P-选择素(CD62P)、和E-选择素(CD62E)三个成员。

2.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LDA) :不同谱系(lineage)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标记,称为⽩细胞分化抗原,多为跨膜糖蛋⽩。

3.Integrin:整合素,是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使细胞得以附着形成整体的⼀类粘附分⼦。

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应⽤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法,将来⾃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细胞分化抗原归为⼀个分化群(CD), 以代替分化抗原以往的命名。

5.抗原决定簇(epitope)指在抗原分⼦中能与抗体或受体特性性结合的化学基团,⼜称表位。

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

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般含有5—15个氨基酸。

可以分为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

6.超抗原(superantigen)某些细菌或者病毒产物具有强⼤刺激T或者B细胞活化的能⼒(5%-20%),称为超抗原。

作⽤特点:与TCR,BCR结合抗原结合凹槽外的部位结合,⾮特异性刺激T,B细胞的克隆增殖。

没有MHC限制性。

可以分为T细胞超抗原和B细胞超抗原。

⽣物学意义:免疫激活,免疫抑制,以及诱导免疫耐受。

7.新型疫苗(novel vaccine)⼈⼯主动免疫⽤的⽣物制剂,能诱导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来源于病原体的抗原性制剂如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以及类毒素等统称为疫苗。

新型疫苗包括基因⼯程疫苗(重组抗原疫苗,重组载体疫苗,DNA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疫苗。

2020年华商科院附属高中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华商科院附属高中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华商科院附属高中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研究发现,DNA分子存在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的特殊结构,称为i—Motif结构。

该结构大多出现在原癌基因的启动子区域。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i—Motif结构会影响原癌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生长和分裂B. 形成该结构后,DNA的氢键和碱基数量都发生变化C.DNA中出现i—Motif结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D.DNA解旋酶和限制酶参与i-Motif结构的形成过程2. H+-ATPase是一种位于某植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 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转运H+进入保卫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保卫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B.H+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进入保卫细胞C.H+-ATPase同时具有催化和转运作用D. 若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保卫细胞内的pH将下降3. 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A.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B. 花盆中的土壤需要经常松土C. 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D. 采用快速短跑进行有氧运动4. 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弯曲生长,某学习小组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研究弯曲现象,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A.⑦⑦⑦B.⑦⑦⑦⑦C.⑦⑦⑦⑦⑦D.⑦⑦⑦5. 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内部分代谢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绿体内:CO2→C3→C6H l2O6,线粒体内:C6H l2O6→C3→CO2B. 两种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且其能量转换都只发生在膜上C.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消耗D. 叶绿体代谢产生的水可以被线粒体利用,线粒体代谢产生的水也可以被叶绿体利用6. 下列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发生的场所完全相同B. 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C. 均能产生CO2D. 每个阶段反应均释放能量7. 为了加深对分离定律的理解,某同学在2个方形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

高中化学 热点诺贝尔化学奖与甲流感的共性知识点蛋白质通用

高中化学 热点诺贝尔化学奖与甲流感的共性知识点蛋白质通用

促敦市安顿阳光实验学校诺贝尔化学奖与甲流感的共性知识点—蛋白质一.背景资料1.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院2009年10月7日宣布,三位分别来自英国、和以色列的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家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A. Steitz)和以色列家阿达-约纳特(Ada E. Yonath)因在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该奖项。

核糖体(Ribosome),细胞器的一种,为椭球形的粒状小体。

1953年发现于植物细胞,1955年发现于动物细胞,又称核糖核蛋白。

核糖体无膜结构,主要由蛋白质(40%)和RNA(60%)构成。

核糖体按沉降系数分为两类,一类(70S)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菌中,另一类(80S)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

他们有的漂浮在细胞内,有的结集在一起。

2.甲流感H1N1型流感(猪流感)原是一种于猪之中感染的疾病,属于A型流感病毒,常见病毒为H1N1、H1N2、H3N1与H3N2。

疾管局资料显示,以前即曾有人类感染猪流感之病例。

目前墨西哥与爆发的猪流感疫情,即为H1N1病毒所引起,但目前对此种结合猪流感、人类流感的病毒型所知不多。

卫生组织2009年4月30日公布,从当日起,该组织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指代当前疫情,而开始使用“A(H1N1)”型流感”一词来指代这种的流感病毒。

世卫组织发言人汤普森对媒体说,之所以更改当前疫情的叫法,是因为“猪流感”一词轻易误导消费者。

世卫组织强调,食用充分烹制的猪肉或猪肉产品不会感染病毒。

在治疗甲型流感的疫苗尚未研制面世之前,家一直表示,达菲类流感特效药可治疗这种型流感病毒。

二.考试热点分析和的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研究的主题都与蛋白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且的甲流感病毒的爆发让世人将目光都移向与生命相关的知识的学习。

而在高考题中往往取材于诺贝尔奖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相关知识,就是要求我们引导中学教学关注科技进展的最成果,了解这些成果体现的知识,理念和方法,并运用化学知识理解这些成果的意义。

病毒学复习题含答案(第1-10章)

病毒学复习题含答案(第1-10章)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病毒学复习题含答案(第1-10章)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病毒学1-10章复习题一、填空题: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是由_病毒核酸__和_病毒蛋白_____构成,其辅助结构是_包膜及突起_____。

2、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核酸_____和___蛋白质___。

3、病毒体结构由__髓核____和___衣壳___组成,又称为__核衣壳____。

4、病毒衣壳的对称形式有__螺旋对称____、___二十面体对称___、___复合对称___。

5、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__和___功能蛋白___两类。

6、通常将___mRNA___的碱基排列顺序规定为正链(+ RNA ), 其相应的___模板___链则为负链(- DNA )。

7、病毒复制周期中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是___吸附___,与隐蔽期有关的是__生物合成____。

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__复制____,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的细胞病理变化称为__致细胞病变效应____。

10、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__和___功能蛋白___两类。

11、无包膜病毒体多数通过___细胞裂解___释放,有包膜病毒体主要通过___出芽___方式释放。

12、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__吸附____、__侵入____、___脱壳___、___生物合成___和___组织释放___五个阶段。

13、动物病毒的侵入主要通过___注射式侵入___、___细胞内吞___、___膜融合___和___直接侵入___四种方式。

14、病毒进化的基础包括___突变___、___重组___、___重排___和___基因重复___。

专题6生物常考题九

专题6生物常考题九

专题6生物常考题九单选题(共5道)1、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是一种之前从未在人和猪身上出现过的新型流感病毒。

下列关于人体对甲流感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抗体合成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膜B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C甲型H1N1流感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只有B细胞能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D效应T细胞能直接作用于甲流感病毒,导致甲流感病毒的裂解死亡2、科学研究表明:HIV(艾滋病病毒)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艾滋病)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W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丙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

据相关信息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和成分有关BT细胞为HW的增殖提供了原料、酶和场所等条件C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调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D若将图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则图中两种物质的跨膜运输都会受到影响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甲基绿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C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洋葱表皮细胞也可以用来观察有丝分裂D可用标志重捕法精确地得到某地野驴的种群密度4、下列基本单位对应有误的是A核酸:核苷酸B酶:氨基酸C人体:细胞D进化:种群5、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标记B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C用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D艾弗里等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与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技术相同多选题(共5道)6、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

病毒学试题(回忆版)

病毒学试题(回忆版)

病毒学试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spike2.di(defectiveinterfering)3.replicationintermediate(ri)4.plague(噬斑)5.pfu(噬斑构成单位)、cpe(细胞炎症)、隐密期6、信息体(informosome)7、温度敏感性变异株连8、抗原飘移与抗原转型9准种10、互补11、细胞原癌基因12、干扰素13、ribozyme14、dna疫苗15单克隆抗体16法氏囊,网状内皮非政府细胞分裂症等(传染病英文翻译成中文)二、简答题:1、慢病毒感染的概念及原因(两个方面即病毒方面与机体方面)2、病毒载体活疫苗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病毒载体构建的技术路线3、亚病毒的分类及其定义4、病毒的特性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病毒学)5、病毒的溶解和入侵过程(分后两步)(病毒学)6、请设计试验方案,如何证明某一种病毒的核酸具有感染性(病毒学)7、简述病毒对细胞的损害作用方式(病毒学)8、叙述新病毒出现的机制(病毒学)9、叙述反转录病毒的复制步骤(病毒学)10、存有几个就是写下病毒的英文名称使写下分别属于哪科、哪属于(不常用的几个)11、如果一牛场出现布氏杆菌,恳请制订免疫系统计划(传染病)?12、假如出现烈性传染病如何搞?(传染病)三、论述题1、详细叙述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并写出每段基因组所编码的蛋白及其每种蛋白的功能(病毒学)2、详细叙述sars病毒与禽流感病毒在分子水平上的异同(传染病)。

2021年农科院考博题动物病毒学一、名词解释1di2antigenticdrift3感染性cdna4核酸疫苗5pfu6ribozyme7ltr8温度敏感突变株9envelope二、简答题1类病毒与朊病毒的区别。

2鉴别新城疫病毒毒力的依据。

3病毒血凝、血凝抑制作用及血吸附机理。

4写出下列各科病毒的一种病毒herpesviridae,adenoviridae,coronaviridae,rhabdoviridae,orthomyxoviridae5黄病毒科存有几个属于,各写下一个病毒。

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的房水检测-数字PCR (2)

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的房水检测-数字PCR (2)

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的房水检测-数字PCR的应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关明葡萄膜炎(uveitis)u狭义: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的炎症u广义: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炎症u据文献报道称葡萄膜炎的新发病例为每年17-52例/100000人口,流行率约为38-714例/100000人口,发病率无性别差异,平均年龄为30-40岁。

葡萄膜炎(uveitis)葡萄膜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眼内炎症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高达35%的葡萄膜炎患者至少有一只眼出现失明或视力受损;葡萄膜炎是发达国家第五大最常见的严重视力丧失的原因,高达20%的失明是由葡萄膜炎的并发症引起。

葡萄膜炎分类-根据解剖位置u前葡萄膜炎(24.5-52.3%)u中间葡萄膜炎(6.3-19.3%)u后葡萄膜炎(7.1-46%)u全葡萄膜炎(11.8-52.9%)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u(1)感染机制u(2)自身免疫机制u(3)氧化损伤机制u(4)免疫遗传机制u(5)其它未知机制葡萄膜炎分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1)非感染性:与免疫反应有关①风湿性疾病伴发②自身免疫性:色素细胞既是抗原又是靶组织③伪装综合症(masquerade syndrome)④免疫遗传:HLA-DR4,HLA-DQW3,DRw53等⑤特发性或其他葡萄膜炎分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2)感染性: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①细菌:链球菌,HP等。

有研究表明HP感染与葡萄膜炎等眼部疾病存在相关性,推测可能是由于HP感染激发局部的和全身的免疫反应,产生细胞毒性相关蛋白(CagA)、热休克蛋白(HSP),通过交叉免疫反应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引起微血管病变,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引起慢性炎症。

②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等,③其它:如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葡萄膜炎的特点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病因复杂常见致盲容易复发种类繁多治疗棘手uveitis葡萄膜炎治疗的三个时代u(1)对症和经验主义治疗—18世纪-20世纪50年代末u(2)非特异性抗炎治疗—发现和使用皮质激素u(3)特异性抗微生物和抗炎治疗—实验室检查和免疫学进展病毒性葡萄膜炎介绍u病毒性葡萄膜炎可作为先天性或后天性感染的独立性眼病或全身性病毒性疾病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5 2 9—2 9 6.
T N L阳性 细胞 减 少 , 明 c—Fs参 与 脑 创 伤 后 UE 说 o
E K/ R 12介导神 经细胞 的病 理过程 。 综 上所 述 , 实 验证 实 E K / 本 R 1 2通 路 与 D I B 后
[ ] G aa I 7 rhm D ,McnohT It K,Maw l WL ta.R cn s x e ,e 1 eet l avne n nuo ama J .N uo a o E p N u l dacsi ert u [ ] erp t l x er , r h o
— —
t n gJ .P cN tA a c U A, 0 0 9 ( ) 46 i i [ ] r a cdSi S 20 , 7 1 : 3 on o l

4 . 41
1— b t x r s in i p n lc r s h mi/ e e f so — ea e p e s n s ia o d ic e a rp ru i n o

49l ・
5 r o A, oaMA,V n—dn—B n , t 1A ma u a e n kW e a. 周期 的调节 、 伤 后 修 复 等 生 理 病 理 过 程 有关 。研 [ ] Ma r F d 损
究 认为 c fs —o 表达 与脑 损 伤后 神 经 细胞 死 亡或 凋 亡 呈平行 关系 ,— o 因 表达 越 高 , 应 的脑 组 织 损 C ls基 相 伤 越严重 ¨ 。孙 林 等 ¨ 研究 发 现 银 杏 叶 对 大 鼠脑
[ ] Bsa C G en A.N reg whfc r N F o n 2 i s , reeL w S ev r t t ( G )d w o ao

i u as J .T oa a i ac Sr,20 ,13 n r i rt[ ] hrcC r o s ug 07 3 jy n dv
8 : 4 — 5 .
的病理 进程有 关 , 制伤 后 E K12通 路激 活对 D I 抑 R / B
l e , u dv t u s H,E ma ,e a.O ye r k rS t k 1 xgnf e e 具有保 护作用 , 这可 能为 临床救 治 D I B 提供 新思路 。 [ ] CasnF L n qi 8
pyio n i c ai [ ] ersr,19 ,8 hs l adbo hnc J .JN uoug 94 0 og y me s
() 21 0. 2 : 9 —3 0
[ ] S i H, kymaK, hma MJ e a.E a ao f 6 m t D O ia T o s , t 1 vl t no h ui
( ) 9 4— 4 . 4 : 3 91
rg ltsteB l o lg ( 3)d man—o l e ae h c 一2 h mooy 3 BH u o i ny
p oen B m n s p r s e t r a o tt a t i b rt i i a d u p e s s i p o p p oi c i t y s c vy
r d c — d p n e ta t ain o xr c l lrsg a — r g a i a - e e d n c i t fe t el a in - e ・ l v o a u l -
[ 参


献]
u ae ia e lt d k n s me it s p p o i — l e e l d a h fe da e a o t s s i c l e t atr k
缺 血再灌 注 损 伤 的 保 护 作 用 与 抑 制 C—f o 达 有 s表 关 。本 实验 中 U 16干 预组 c—F s 达 显著 减 弱 , 02 o表
nw m dl fd ueba nu nrt,Pr I a o e oe o i s ri ijr i as at :P t — f n y h
[ ] G nae —Z le 1 ozl z u t M,F lm n A ,Kes L ,e a. ua e a B l e J t1 d s
R q i m n r ii oi ci tno 2 (a ) et — eur e to tc x eata o f 1 rs /xr e f n r d vi p a
c l lr r g ltd k n s n n u o a s h mi r c n i el a e u ae ia e i e r n l c e c e o d— u i p
t u acba jr[ ] ert u , 04 1 9 : r m t r ni uy J .N u r ma 2 0 ,2 ( ) a i i n o a
l 68 —11 1 82.
[] L 9 uK,C oC ,C e ,e a.Ihbt no teME / h L hnS t 1 n ii f h K i o
E ah y rd c smirg i ciai n a d it r u i RK p twa e u e e o l a t t n n el k n l a v o e
m m r ds nt nfl i x eietl ri i u ・ e o yf ci lwn epr na ba jr U y u o oo g m nn y
s gteMor a rm z [ ] e r r m ,19 ,8 i rsw t ae J .N uo a a 9 1 n h i e t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