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重大责任和必然选择。传统大学通过培养人才间接服务社会,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学与地方建立直接的合作联系。现实中由于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以及服务能力上的不到位等等诸多因素,我国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效能并不十分明显。要解决这些问题,立足地方,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平台,才能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合作共赢。

标签:地方高校区域经济服务思考

一、引言

地方高校是相对于国家部属高等院校和中央直管高校而言的,类型上涵盖普通本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按照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地方高校一般为省(市、自治区)属高校,有的为地级市(州)属高校,部分由地级市财政拨款,部分属省级财政拨款。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对提升我国国民受教育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科学研究的职能也发挥得比较出色,相比之下,服务社会的职能发挥得却明显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增强服务意识,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校地直接广泛合作成为一种必然。这既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给高校自身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二、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1.服务区域经济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从大学职能的发展历程来看,大学为社会服务是一种国际性趋势。最早的大学诞生于欧洲中世纪,当时由于受君主和教皇的控制,其职能比较单一,唯一的职能是教书育人,为政治、宗教储备人才。很长一段时期内,大学在严格封闭的环境下运行,与社会发展很少联系,因此被形象地誉为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这种情况在19世纪初由于柏林大学的创办而得到重大突破,基于普法战争中德国的战败,时任教育部长威廉·洪堡适应德国振兴文化的需要提出了“学术自由”“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等新的大学理念,由此形成了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高等教育也相应变革,其职能由原来单一的人才培养扩展到包含人才培养、科研和为经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其中每项功能的产生都把高等教育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进了一步,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正如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所说:“社会塑造了大学,大学也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1〕西方发达国家和战后新兴工业国家发展的实践进一步表明,大学把服务社会作为核心理念,通过积极地用研究成果回报社会和工商业,能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存在的价值。比如美国,自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林肯总统签署《莫雷尔土地赠予法》开始,其高校就已将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确立下来,并逐步发扬光大。通过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经济的广泛、密切联系、互动,一方面高校帮助区域经济创造了获得了显著的收益,较好地实现了其社会价值。从农业到工业、制造

业等各个行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科技快速进步,许多的社会难题也得到了及时地解决。另一方面,美国高校通过依托知识应用这一途径也实现了自身的良性发展,由于企业和社会的大力资助,其办学经费、科研经费大大增加,经费充足了,教育质量也进一步得到提高。比较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经验,遵循着教育发展规律,我们国家也不断调整制订不同阶段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比如2008年8月国务院主持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作出了2012-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预测,其中对高校的发展明确规定,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

2.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才特征各异,客观上要求应由不同类型的教育来塑造。高等教育除了培养高精尖研究型专业人才外,绝大多数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求生存”。地方高校往往是其所在区域的教育文化中心,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和资源优势:一方面高校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学科资源、试验设备资源及信息技术资源,而地方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许多急需解决的疑惑和难题,客观上为地方高校提供了科研课题、人才培养方向,二者如果能优化组合,就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形成现实的生产力。高校可以解决资金短缺和研究课题难找的现实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可以实现较强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和“985”和“211”等国家直属重点大学相比,地方高校大多处在区域中心城市,面向基层、面向一线,便于直接对接市场。其教学对象可以直观感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由于有着相似乃至相同的文化背景,便于与当地企业文化相互融合,可以为地方创造出新的产业文化;可以及时感受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机动灵活地进行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职责所在,也是地方高校的特色所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只有百花齐放,多样性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健康进步。

3.区域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已逐步形成因不同自然因素、技术经济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和地理位置因素等而发展成的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但总的来说,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粗放式增长明显、高层次人才资源匮乏、高新技术含量不足……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引导、引领和支撑。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一是人才,二是科学技术,高等教育是科技进步和国民素质提高的关键。一方面,地方高校作为所在区域的经济体,其运转支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十分重大。虽然大学收入来源多元化,但维持其日常运行需要购买的必需品和服务等的支出却主要发生在本地,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可以带来税收等,由此对地方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地方高校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与侧重培养学术型研究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国家直属重点大学相比,前者更多属于教学型大学,其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也按学科设置专业,但其培养的人才更多侧重应用型。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宝贵资源,只有培养大量合格的适用人才,才能突破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这方面,地方高校义不容辞。三、当前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