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如梦令》中考试题集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题目及答案解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题目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常记溪亭日暮”中意为“常常”?A. 常常B. 常规C. 常识D. 常住2. 在诗句“沉醉不知归路”中,“沉醉”指的是?A. 酒醉后的状态B. 沉浸在美好时光中C. 睡得深沉D. 深深地迷恋某物3. 诗句“兴尽晚回舟”中的“兴尽”意为?A. 兴奋到极点B. 高兴地回去C. 玩乐的心情结束D. 兴趣盎然4.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误入藕花深处”中意为“不小心进入”?A. 误入B. 进入C. 深入D. 走进5. 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的“争渡”表达了什么情感?A. 慌张寻找出路B. 惊讶发现美景C. 愉快划船竞赛D. 平静观赏风景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请解释“溪亭”的含义。
2. 请解释“藕花”的含义,并说明它与荷花的关系。
3. 请解释“鸥鹭”的含义,并说明它们通常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4. 请解释“日暮”的含义,并描述这一时刻的自然景象。
5. 请解释“沉醉”的含义,并说明它在本词中的具体指向。
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请将“常记溪亭日暮”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在词中的作用。
2. 请将“沉醉不知归路”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
3. 请将“兴尽晚回舟”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兴尽”的含义。
4. 请将“误入藕花深处”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描述这一误入的情景。
5. 请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这句话中的动态描写。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
2. 兴尽晚回舟,误入________深处。
3. 争渡,争渡,惊起________鸥鹭。
五、内容理解概括(5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词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六、描写手法(5分)请分析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并举例说明每种手法在词中的具体表现。
《如梦令》李清照阅读试题(附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阅读试题(附答案)《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歌解读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惊世之作。
闺中女主人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关切着美好的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
我们从《如梦令》中是否能得到如上印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中的主人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
然而她却有所关切,想到“昨夜雨疏风骤”,“试问卷帘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样了?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时她根据季节、根据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急切的更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请看,女主人是多么关切她周围美好的事物。
词的遣词造句又把女主人活泼好逗。
情趣雅致性格的另一面表现了出来。
“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她要逗逗身边这个憨而粗疏的小丫头,果然灵验,小丫头不经意地回答“海棠依旧”。
这一下,女主人乐了!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应该是叶子更绿了,花儿却残了。
二字叠句“知否”把女主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
“绿肥红瘦”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
仅此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为文坛之绝无仅有。
练习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__叶的茂盛_ 和__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_。
3.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A.叶茂花残B.红花绿叶相映衬 C.红花绿叶很艳丽D.绿叶红花茂盛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
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完整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历年中考鉴赏试题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题译文: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写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伤感之情。
(3)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4)“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酣睡。
2.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答: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3.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答: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作者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写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伤感之情。
5.“不消”在词中的意义是什么?答:“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6.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关切与憧憬美好事物,无忧无虑的情怀。
7.“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
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答:“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肥”“瘦”:用拟人描绘雨后海棠的花叶形态。
有创意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
8.在细雨潇潇,风湿猛烈的暮春季节,词人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词人会产生这样的心情?答:苦闷伤感;以花自喻,由花的凋零联想到自己的青春易逝。
9.这首词通过对爱花惜花行为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词人的怎样情怀?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既有爱花惜花的情感,又有对春光流逝的眷恋和红颜易老的感伤。
《渔家傲》《如梦令》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渔家傲》《如梦令》
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4-5题。
(6分)
【甲】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开篇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展现出一幅辽阔而又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B.甲词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表达自己对天庭生活的向往。
C.乙词中的“惊”字既写出了船行之快,又写出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D.甲词想象奇特,笔力雄健,有一种豪放之美;乙词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5.这两首词中都写到“日暮”。
同样的“日暮”下,词人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二、阅读(70分)
(一)(6分)
4.(3分)B 解析:错在“现实主义”,应为“浪漫主义”。
5.(3分)《渔家傲》中的“日暮”和“路长”在一起,营造日暮途远的困境之感,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2分);《如梦令》中的“日暮”写的是作者沉醉于游玩中不知不觉暮色四合,表达了词人流连忘返的心情(1分)。
(意近即可)。
2017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文言文1.默写(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相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浮云游子意,落曰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李淸照《如梦令》)(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解答】答案:(1)明灭可见(2)千骑卷平冈(重点字:冈)(3)浮云游子意(4)却道海棠依旧(5)种豆南山下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各题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关汉卿。
(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D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考点】EI:送别离别诗.【分析】这首小令描写离别情绪,表现了多情女主人公送别情人凭栏望远、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送别后,情人在女主人公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的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要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熟记名篇及作者.这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2)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熟悉文章表达的中心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感情,逐一辨析选择,这首小令描写了离别情绪,表现了多情的女主人公送别情人凭栏远望,依依不舍之情,情人已走,但送别人却心情难以平复,迟迟不归,再望远方,只有小溪,小路,远山,而情人已远走,再也看不见,想来令人肝肠寸断.艺术上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的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入木三分的写出了一位女子送别情人时的情态,心绪,给人以言尽而意无尽的艺术感受.此曲前三句写离别相思之情,用直抒胸臆的方.后四句,则是以景托情,而景中含情,言尽而意不尽,并不是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故选:D.答案:(1)关汉卿(2)D.译文:自从那天送别你后,我心里依然是难舍难分,相思之情萦绕在胸何时才能断绝?记得送别你时,我斜倚栏杆目送你远行,不时用衣袖佛去眼前如雪的扬花,怕它们阻挡了我的视线,我看到一弯溪水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挡住了伸向远方的小路,这时我才想到,你真的离我而去了.3.阅读下文,宪成下列各题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如梦令 常记》李清照 诗词赏析及中考题(含答案)
《如梦令·常记》李清照诗词赏析及中考题(含答案)如梦令南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1、常:常常;经常。
2、溪亭:溪边的亭子。
3、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
4、沉醉:大醉。
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5、归路:回家的路6、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7、回舟:乘船而归。
8、误:不小心。
9、藕花:荷花。
10、争:同“怎”,怎么(怎么把船划出去的意思)。
11、滩:群。
12、鸥鹭:水鸥和白鹭的总称。
翻译:回忆起以前到小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直玩到日暮时分,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荷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把船划出去,桨声惊动了栖息在水中的鸥鹭。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感叹身世。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背景: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
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赏析:《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历年中考鉴赏试题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题译文: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写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伤感之情。
(3)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4)“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酣睡。
2.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答: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3.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答: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作者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写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伤感之情。
5.“不消”在词中的意义是什么?答:“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6.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关切与憧憬美好事物,无忧无虑的情怀。
7.“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
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答:“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肥”“瘦”:用拟人描绘雨后海棠的花叶形态。
有创意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
8.在细雨潇潇,风湿猛烈的暮春季节,词人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词人会产生这样的心情?答:苦闷伤感;以花自喻,由花的凋零联想到自己的青春易逝。
9.这首词通过对爱花惜花行为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词人的怎样情怀?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既有爱花惜花的情感,又有对春光流逝的眷恋和红颜易老的感伤。
《如梦令》李清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作者】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所以后人又称她为李易安,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代表作品有《漱玉词》等。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年生活优越,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主旨】这首词形象生动逼真,语言自然优美,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深美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显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形象。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3、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2、下列对李清照《如梦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在艺术上完全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景色迷人,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平淡朴实,生动有趣。
B.一、二两句写溪亭喝酒。
“常记溪亭日暮”,在野外溪边的亭子里喝酒,太阳西沉,天快要晚了。
点出了喝酒的时间、地点、背景。
C.“沉醉不知归路”,沉醉,有酣乐之意。
“沉醉”二字透露出了词人心底的欢快。
中考诗词默写试题及答案
(3)问君归期未有期, 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____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_____________ 。(《礼记•虽有嘉肴》)
【2017威海】
① 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 _________ ,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④ __________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2017山西】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黄鹤楼》崔颢)
(2)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
(3)___ 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苏轼)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王安石)
(5)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⑷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⑸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⑹ ___________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答案】⑴货恶其弃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盗窃乱贼而不作⑵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⑶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⑷何人不起故园情⑸自缘身在最高层⑹四面边声连角起。
【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易错字:啸、哀)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采桑子》《如梦令》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采桑子》《如梦令》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78.两首词都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请你根据词作内容分别为两首词起个题目。
79.两首词的基调都是轻松的、愉悦的,请分别概括其情感。
80.两首词在艺术表现上有何不同?【答案】78.示例:采桑子•西湖如梦令•泛舟79.第一首词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第二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往事的沉醉眷恋。
80.①《采桑子》以写景为主,描绘了绿水、芳草、笙歌、水面、沙禽等西湖特有的景色;《如梦令》以叙事为主,记录了诗人驾舟郊游的美好往事。
②《采桑子》以细腻的描写见长,绿水弯弯曲曲,长堤长满芳草,笙歌隐隐约约。
光滑如镜的水面,掠岸而飞的水鸟,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而又生机盎然的西湖图画。
《如梦令》以质朴的白描见长,仿佛在叙写一个短小而充满意趣的故事。
“沉醉”“兴尽”“回舟”“误入”“争渡”“惊起”等动词的运用,让整首词充满画面感。
③《采桑子》的情感从头至尾是对西湖美景的欣赏和赞叹;而《如梦令》中主人公的情绪是变化的,从沉醉于山水美景到兴尽而归,然后是迷失道路的慌乱,惊起一群水鸟振翅而飞的惊愕,最后是对这个小意外的惊喜。
感情是层层变化、逐层推进的。
④从表现手法上看,《采桑子》采用多感官结合的手法,让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融为一体;“无风水面琉璃滑”采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表现出水面的平静和澄澈。
《如梦令》采用反复的修辞,表现出诗人因迷路而误入藕花丛中的慌乱,为后面“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喜作了铺垫。
【解析】78.本题考查拟写题目。
结合《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等内容可知,采桑子一词描写的是词人划着小船在西湖欣赏西湖迷人自然风光的情景,全词紧紧围绕作者西湖所见展开描写,因此可拟题为:采桑子·西湖。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1题)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1题)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2.主旨、情感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追叙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3.请赏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表达作用。
答:①点出了喝酒的时间、地点、背景;②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透露出了女词人心底的欢快,“不知归路”,暗示了游兴沉酣、乐而忘返。
4.请赏析“误入藕花深处”的表达效果。
答:①“误入”把诗人酒眼朦胧醉的憨态全部写出来,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毫无雕凿痕迹。
要在平时船划入藕花深处,要出多大的劲呀,今天不知不觉地撞进来了,这里把自己原来的主观愿望与酒后的神志模糊,作了对比与交待。
②照应开头的“常记”(长久记忆),因为这首词是追忆少时游玩的情形。
5.说说“争渡,争渡”的表达作用。
答:“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运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突出了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急心情。
6.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答: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7. 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答:“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8.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答:这首小词用白描的手法,静中有动;用词简练,语言平淡朴实,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
但却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如梦令 常记》XXX。诗词赏析及中考题(含答案)
如梦令常记》XXX。
诗词赏析及中考题(含答案)XXX的《如梦令》是一首婉约词派代表作品,其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更是其中的佳作。
诗中通过描写作者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作者用清丽的语言,将自己沉醉于回忆中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尤其是最后一句“桨声惊动了栖息在水中的鸥鹭”,将诗歌推向,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震撼和激动。
XXX是南宋时期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作前期多写自己的悠闲生活,后期则多感叹自己的身世。
她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形式上自辟蹊径,语言清丽。
在论词方面,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了“别是一家”的说法,反对将词作为诗文来写。
虽然她的诗歌留存不多,但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她的作品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易安词》,但已经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现在有《李清照集校注》。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XXX的早期之作,大约是在她到达汴京之前写的。
在这段时间里,她身居闺中,会回忆起自己少时游玩的情形,这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让她对过去的美好时光充满了怀念之情。
这首小令正是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总的来说,XXX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词作,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首小令既有婉约词派的特点,又有作者自己的风格,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词人在“常记”两句中平淡自然地追述了自己在“溪亭”饮宴后醉醺醺地赏景,但“沉醉”二字却表露了她内心的欢愉。
接着,“兴尽”两句把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表明词人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则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段描写中,词人的情感变得急躁焦灼,急于从迷途中找出路。
整首词情感起伏跌宕,生动地表达了词人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
【七年级】《如梦令》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如梦令》两首练习题及答案m如梦岭的两个练习和答案一、文学常识知多少1.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
它最初也被称为曲和曲词。
因为句子不均匀,所以也叫它。
过去,歌词都是音乐,应该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
这首曲子,比如《如梦岭》,是一首很好的曲子。
这两个词是按同一调子写的。
2、李清照(1084dd约1155),号___,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__代女词人。
他的语序慢,工作一般,擅长画线,英语口语流利。
他被称为“易安派”。
它对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在传下去。
二、请比较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
三、根据记忆写两首《如梦岭》。
四、收集李清照后期作品,如《声声慢》等。
附件答复:一、文学常识:1.长短句“词牌”词牌名称2、易安居士宋《漱玉词》二、比较异同同:从内容上说,对生活的态度。
闲适,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在语言方面,他们擅长画线和英语口语。
(如绿色、脂肪、红色和瘦)。
它们都使用重叠词。
异: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作者是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后一首是惜花之情。
前者是动态的外景;后者是静态的室内场景。
在情感基调方面,第一个词是欢快而清晰的,第二个词是悲伤的,因为没有花。
三、略四、李清照的《慢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黄色的花朵堆满了地面,憔悴而残破。
现在谁能选呢?守着窗户,独自一人怎么会漆黑一片?梧桐是细雨和黄昏。
这第二次,真是个令人担忧的词!。
【古诗文阅读】秦观《如梦令》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秦观《如梦令》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8~9题。
(5分)1如梦令[宋]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
,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来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至。
【备注】此词就是作者绍圣三(1096)贬谪郴阳时于途中所写下。
8.恳请自定角度,用注释法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2分后)注释:
9.结句“门外马嘶人起”看似平实的叙述,但内涵丰富。
仔细
写作
全词,说出其蕴含的内容。
(3分)
答案:
8.批注:①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夜的漫长和凄凉,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寂凄凉的心情。
②词人用叠字“沉沉”,不但表明了夜的深沉,而且强化了诗人沉重凄凉的心情;③运用比喻,把“夜沉沉”比喻为“水”,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深沉如水的夜的凄凉,表达了作者因被贬谪而沉重的心情与凄清。
(三点答对一点即可)9.表明天已经亮了,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词人因梦醒而无法入睡后的烦闷心理;暗示了又将开始漫长艰辛的贬谪之旅。
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如梦令》,按要求回答问题。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鷺。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2)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
【答案】(1)这首词用词简练,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
但却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2)词人由尽兴游玩的欢愉到误入藕花深处的些许“惊恐”再到“欧鷺”惊起的豁然开朗,词虽短,但感情变化却一波三折,让人回味无穷。
【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的语句进行分析,诗歌的语言往往都非常凝练,而这首诗中的语言非常的没有华丽的辞藻,非常的质朴,像平时说话一样,富有一种自然美。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的感情,词人日暮之时在溪亭一边饮酒,一边欣赏周围的美景,不知不觉时间很玩了,诗人也是尽兴而归,但却把船划到了藕花深处,怎么办呢,词人此时非常的惊慌,就使劲划船,想把船从藕花深处花出去,但由于用力过猛,动静太大,却惊起了一滩鸥鹭。
鸥鹭在空中飞舞,那种景象简直太美了。
据此理解答题。
故答案为:⑴这首词用词简练,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
但却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⑵词人由尽兴游玩的欢愉到误入藕花深处的些许“惊恐”再到“欧鷺”惊起的豁然开朗,词虽短,但感情变化却一波三折,让人回味无穷。
【点评】⑴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语句分析诗歌的语言是怎样的风格、特点。
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等。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纳兰容若《如梦令》阅读练习及答案(甘肃省庆阳市2017年中考题)
21.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达成以下各题。
木叶纷繁归路,残月晨风哪处。
信息半浮沈 ?,今晚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说明】①浮沈:即“浮沉”。
意谓信息隔断。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B
A.忆江南 B.如梦令C.天净沙 D.沁园春(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答案】
(1)B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老婆)的相思之情。
或:
因不得与亲人(老婆)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6.( 7 分)古诗文默写
(1),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2)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3),西北望,。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5)《醉翁亭记》中描述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是,,。
【答案】
(1)独怜幽草涧边生
(2)青山郭外斜
(3)会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
(4)一览众山小
(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1题)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1题)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2.主旨、情感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追叙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3.请赏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表达作用。
答:①点出了喝酒的时间、地点、背景;②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透露出了女词人心底的欢快,“不知归路”,暗示了游兴沉酣、乐而忘返。
4.请赏析“误入藕花深处”的表达效果。
答:①“误入”把诗人酒眼朦胧醉的憨态全部写出来,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毫无雕凿痕迹。
要在平时船划入藕花深处,要出多大的劲呀,今天不知不觉地撞进来了,这里把自己原来的主观愿望与酒后的神志模糊,作了对比与交待。
②照应开头的“常记”(长久记忆),因为这首词是追忆少时游玩的情形。
5.说说“争渡,争渡”的表达作用。
答:“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运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突出了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急心情。
6.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答: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7. 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答:“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8.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答:这首小词用白描的手法,静中有动;用词简练,语言平淡朴实,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
但却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试题与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试题与答案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试题与答案《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歌解读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惊世之作。
闺中女主人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关切着美好的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
我们从《如梦令》中是否能得到如上印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中的主人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
然而她却有所关切,想到“昨夜雨疏风骤”,“试问卷帘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样了?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时她根据季节、根据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急切的更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请看,女主人是多么关切她周围美好的事物。
词的遣词造句又把女主人活泼好逗。
情趣雅致性格的另一面表现了出来。
“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她要逗逗身边这个憨而粗疏的小丫头,果然灵验,小丫头不经意地回答“海棠依旧”。
这一下,女主人乐了!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应该是叶子更绿了,花儿却残了。
二字叠句“知否”把女主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
“绿肥红瘦”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
仅此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为文坛之绝无仅有。
练习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__叶的茂盛_ 和__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_。
3.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A.叶茂花残B.红花绿叶相映衬C.红花绿叶很艳丽D.绿叶红花茂盛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
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题及答案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阅读题及答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 ]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阅读题:1.解释画线字的意思。
①雨疏风骤疏:___________ 骤:_____________②绿肥红瘦肥:___________ 瘦:_____________2. 文中的“卷帘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白话文翻译下列诗句。
①昨夜雨疏风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应是绿肥红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词中意境,说说下列句中两个画线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完这首词,结合你的理解,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疏:指稀疏。
骤:急猛。
②肥:繁茂。
瘦:凋零。
2.指侍女。
3.①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又急又猛。
②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4.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5.表达了作者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如梦令》中考试题集
说明:2017年全中中考语文涉及本课共4题,其中两题与课内联系不紧密。
2017年上海
4.试问卷帘人,。
(李淸照《如梦令》)
4.却道海棠依旧
2017年山东青岛
⑥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李清照)
⑥沉醉不知归路
2017年甘肃武威(涉及词牌知识)
(二)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21-22题。
(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
意谓消息隔绝。
2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 B.如梦令 C.天净沙 D.沁园春
2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3分)B
2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
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2017浙江温州(同词牌)
三、古诗文阅读(21分)
(一)(5分)
如梦令•汉①上晚步
[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
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
【注释】①汉:汉水②霁(ji):雪后转晴
10.“何处一声鸣橹。
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的特点。
(2分)
11.“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3分)
10.宁静
11.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
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
2017年《如梦令》中考试题参考答案
2017年上海
4.却道海棠依旧
2017年山东青岛
⑥沉醉不知归路
2017年甘肃武威(涉及词牌知识)
21.(3分)B
2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
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2017浙江温州(同词牌)
10.宁静
11.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
2017年《如梦令》中考考点分析
1.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如梦令》李清照)
3.简单词牌知识(词牌对应句子有几个字,稍微了解一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