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央企业如何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经验交流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经验交流: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党组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把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作为风向标和突破口,聚焦“抓实两个关键、优化两个体系、激活三个抓手,严格一把尺子”,着力完善运行机制抓统筹、坚持问题导向抓突破、强化分类指导抓落实,统筹谋划、先立后破、突出重点、稳妥有序,真刀真枪推动改革往深里走、朝实里做,努力以三能机制全面深化为集团公司奋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强大动力。
一、聚焦抓实“两个关键”,着力打造堪当重任的中坚力量坚持把干部和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第一战略资源,聚焦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围绕生聚理用、强化选育管用,着力把干部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人才活力转变为创新动力。
围绕改善功能、提升能力,选拔使用人才。
聚焦全面提高团结作战能力、发展引领能力、创新进取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坚持把功夫用在日常,加强对所属企业领导班子现状分析研判和系统谋划,统筹做好结构调整和能力提升工作。
注重配好“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
注重博专互补,改善专业结构,坚持“以专业选人、选专业的人”。
注重梯次配备,优化年龄结构,不断提高各层级年轻干部供给质量。
注重统筹交流,提升经历结构,坚持重实干、重实践、重实绩的鲜明导向,盘好用活干部资源,加大交流力度,以点带面完善经验能力互补、性格气质相容的班子结构。
强化服务保障,为领导班子做好“保姆式”服务,定期进行“体检”,促进班子整体功能提升。
围绕发展所需、破题所急,引进培养人才。
对接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战略布局,持续推进百名企业家培养工程,打造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企业家队伍,发挥优秀企业家的引领力。
进一步扩大视野,全面提升后备干部综合素质,打造堪当世界一流重任的“三强”干部。
坚持以带动整体能力提升、内部人才培养提速为目标,强化外部高端人才引进。
坚持分类施策、定制化培养,补齐短板弱项,经营管理队伍围绕提升管理能力,正确处理严格管理与有效管理的关系,发挥科学管理的最大效能。
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浅议
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浅议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浅议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改革压力。
为了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进行浅议。
二、改革背景与意义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国有企业三项制度,即财务制度、人事制度和市场化经营制度,是国有企业运行的基本框架。
然而,如今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包括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
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财务制度改革1.绩效评价体系改革绩效评价体系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改革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突破传统的以资产规模和利润为核心的指标体系,更加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2.资本运作机制改革目前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机制相对滞后,需要在改革中探索市场化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四、人事制度改革1.激励机制改革建立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通过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和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培训机制改革加强对国有企业人才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变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五、市场化经营制度改革1.产权改革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鼓励国有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推进股权多元化,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改革国有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降低准入门槛,打破行业垄断,促进竞争,提高市场效率。
六、结语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财务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市场化经营制度改革,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在适应市场经济的同时保持其特殊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评估实施方案细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三项制度改革) ,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提升企业活力效率,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根据《中央企业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评估办法(试行)》,结合集团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的企业,是指按照管理口径,纳入集团公司直接管理的二级企业。
第三条三项制度改革评估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市场导向。
着力评估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推动企业构建灵便高效的市场化选人用人、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机制。
(二)突出重点难点。
聚焦管理人员下不来、员工出不去、薪酬差距拉不开等重点难点问题,推动企业锚定目标任务精准发力、攻坚突破。
(三)注分量化评估。
对所有评估指标进行数据量化和分档计分,在计分评级中进行分类对标,同时兼顾企业自身改善情况,客观核定评估结果。
(四)强化激励约束。
建立健全与三项制度改革评估结果相配套的奖惩措施,有效传导改革压力动力,倒逼企业压实主体责任。
第四条三项制度改革评估包括制度建设、机制运行、改革成效三个评估维度,每一个评估维度包括若干评估指标,并设置相应权重(详见附件)。
(一)制度建设。
主要衡量企业内部选人用人、劳动用工、收入分配相关制度体系的完备、规范情况。
评估指标包括制度建设及其落实情况等。
(二) 机制运行。
主要衡量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运行情况。
评估指标包括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经理层成员人数占比、管理人员退出比例、公开招聘比例、员工市场化退出率、收入差距倍数、浮动工资占比等。
(三)改革成效。
主要衡量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水平等效益效率情况。
评估指标包括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人事费用率等。
第五条集团公司结合三项制度改革不同阶段的重点任务和目标要求等,对评估指标及其权重进行动态调整。
央企三项制度改革内容
央企三项制度改革内容三项制度改革是指国务院针对国企的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以及人事部三项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福利。
改革的内容是“员工能进能出”伴随国企转型,国企中的人员也经历着转型,分配制度改革,效率与公平的双重挑战,干部能上能下。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既是集团公司深化企业改革、打造国企新样板的重要内容,也是股份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动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三项制度改革具体指什么?深化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三项制度改革)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机制,促进国有企业优质发展,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企业市场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改革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立志改革的企业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企业深化改革缺乏支撑资金等待。
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必须加强统筹规划,通过制度设计推进改革,激发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
用系统思维做好改革设计。
国有企业的三次机构改革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涉及管理岗位设置、岗位设置、人员选拔、机构重组、岗位考核与淘汰、薪酬福利等各个方面。
要建立系统的思维,综合考虑改革的各个方面。
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在推进三项体制改革时仍然缺乏整体设计。
加强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培训,聘请专业机构帮助设计实施三项制度改革的总体规划,可以提高国有企业整体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的能力。
建立科学的改革评价机制。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科学的改革评价机制,对改革进行动态评价,确保改革科学有序推进。
因此,需要科学设计一个能够反映不同地区国有企业三次体制改革阶段性特征和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科学评价不同国有企业三次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并将其作为公司绩效考核标准之一,以促进三次体制改革的真正落地。
2023年企业内部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方案
2023年企业内部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方案【导言】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的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内部三项制度需要不断深化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针对____年,提出一份关于企业内部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二、企业考核制度改革;三、企业奖惩制度改革;四、实施和推动方案。
本方案旨在优化企业管理方式,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革】1. 完善组织结构: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组织结构,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注重搭建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2. 强化内部沟通机制:建立健全内部信息沟通平台,实现快速沟通和信息共享。
定期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召开会议,传达企业战略和目标,确保信息畅通。
3. 引入科技支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整合和分析,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增加领导力培养:加强中层干部的能力培养和管理技能,提高其领导力和管理水平。
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执行能力。
5. 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以激励员工积极性。
注重结果导向,同时重视过程管理。
【二、企业考核制度改革】1. 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考核指标,将考核指标与岗位职责和个人发展相结合,科学公平地评估员工的绩效。
2. 强化考核过程管理:明确考核流程,规范考核程序,注重综合评价和多维度考量。
引入360度评估等多元化考核方法,增加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 开展培训和辅导:根据员工的绩效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辅导,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引入激励机制: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机会和培训机会等,激励员工持续提升自身能力。
【三、企业奖惩制度改革】1. 完善奖励机制:建立奖励机制,根据员工的贡献和绩效给予相应的奖励,包括荣誉表彰、奖金和晋升机会等。
企业三项制度改革
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引言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不断改革和完善企业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包括人力资源制度、绩效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通过改革这些制度,企业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企业的绩效与效益。
人力资源制度改革背景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而人力资源制度则是保障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的重要手段。
通过改革人力资源制度,企业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培养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改革措施1.招聘与选拔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人才招聘与选拔机制,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避免招聘过程中的人员流失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2.培训与发展制度改革:强化员工培训和能力提升,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和职业发展体系,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和晋升机会。
3.岗位设置与调整制度改革:通过优化岗位设置和调整制度,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
绩效管理制度改革背景绩效管理是企业实现目标管理和激励机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改革绩效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更加精确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以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改革措施1.目标设定与考核制度改革: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将绩效考核与员工的目标制定和任务分配相结合,使员工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并通过考核激励实现目标。
2.绩效评估与反馈制度改革:建立定期、系统的绩效评估与反馈机制,通过正反馈和指导,帮助员工发现和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奖惩机制改革:建立公平、公正的奖惩机制,对绩效优秀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对绩效不佳的员工给予适度的惩罚或改进措施。
激励机制改革背景激励机制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改革激励机制,企业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贡献度,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改革措施1.薪酬体系改革:建立与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根据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给予一定的薪酬激励,鼓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业绩和自身能力。
全面推进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举措
全面推进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举措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一系列决策部署,动员广大干部员工抓住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面推进公司三项制度改革,实行如下举措。
1 提高政治站位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落实党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部署的迫切需要,是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的迫切需要,是公司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和打造世界一流的迫切需要,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带头贯彻落实党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部署,将三项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加快实现人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和公司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2 把握好关键点和着力点
三项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公司迫切需要破题的最大改革难题,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三项制度改革总体部署,牢牢把握关键点和着力点,敢于动真碰硬,勇于破题闯关,全面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
要紧紧围绕“增活力、提效率”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作效率、全要素生产率。
要紧紧围绕“市场化、竞争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大锅饭”,使该高的要高上去、该低的要降下来,使公司薪酬在劳动力市场有竞争力。
要紧紧围绕“高素质、专业化”,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市场化选拔干部力度,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统筹规划、大力培养使用年轻干部,同时要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要紧紧围绕“强统筹、求实效”推进改革,将三项制度改革与企业整体改革相结合,与人才强企工程相结合,与绩效考。
关于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集团公司)
关于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集团公司)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集团公司)近年来,在中国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实施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国有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地推进改革,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将从集团公司角度出发,探讨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一、实践1.顶层设计集团公司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具备总部管理职能,对下属企业行使管理与监督权限。
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实践中,集团公司必须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和措施。
首先,应建立健全集团公司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要加强对子企业的监管和指导,推进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改革和人员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质量。
2.提升资产运营效益国有企业的资产规模庞大,但在一些情况下,资产流动性不足,存在着无效利用的问题。
为了提升资产运营效益,集团公司需要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和流动性管理。
首先,要加强资产评估,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和分类,明确资产的属性、价值和流动性,合理配置和运用公司的资产。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资金流动机制,将资金投向具有潜力的行业和项目,提高投资回报率。
3.加强内外部监督国有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存在一定的政府干预,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监督压力。
为了加强监督,集团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外部监管机制。
首先,要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经营风险。
其次,要加强对下属企业的监督和指导,推动企业诚信经营,防范内外部经营风险。
同时,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接受和配合政府的监管工作,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
二、思考1.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但改革的路径和途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深化新时代下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探讨
深化新时代下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探讨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广东广州510000摘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升企业活力和效率,而提升活力和效率的关键就在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实现国有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深入,新时代下三项制度改革任务“形”已具备,但“神”还不足。
因此,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即将进入最后一年的关键时期,就要进一步做好、做实三项制度改革,要引导国有企业在有“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练好内功”,实现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做到“形神兼备”。
关键词:经营机制国企改革形神兼备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2020-2022年是国企改革的关键阶段。
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国资委紧紧围绕重点任务清单,持续加大政策创新、统筹协调、督促引导,全力以赴推动改革落地。
在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方面,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均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持续以劳动、人事和分配三者改革为突破口,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深化企业内部员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绩。
可以说,对于新时代的国有企业来说,相关改革任务“形”已具备,但客观来说,离“神”足尚有距离。
1.国企三项制度改革难点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证明,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长期以来,三项制度改革触及的具体问题,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痛点之一。
为此,各国有企业均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试图打破原有的不合理体系。
但很多制度出台容易,而改革真正实施起来却相当困难。
而且改革一般都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仅要做好应对短期冲击力的准备,还必须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做好相关制度和细节措施安排,这样才能将三项制度改革持续进行到底,向改革要效益,向改革要发展,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阶段深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
新发展阶段深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摘要:国企是现代社会发展内容的一部分,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行动的一部分,后期也成为衡量国企改革成效的指标之一,自国家大力推动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一定问题。
本文围绕深化国企三相制度改革,讨论制度的背景以及现在发展现状,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分析制度运用存在的问题,讨论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未来发展路径。
关键词:国企;制度;改革;发展;高质量;人事国企是我国经济体系的中流砥柱,长期以来为市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国企的发展逐渐缓慢,国企要顺利走通高质量发展之路,只能寻求变革之法。
国企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由来已久,但是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则成为国企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企应该不断总结经验,立足现状,找到三项改革实现的途径,为我国国企的改革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1.三项制度的提出缘由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国企的认识越发深刻,国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更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体现与依靠。
新时代以来,市场化机制建设不断深入,国企始终是改革重点,2020年,国家正式提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强调持续推进国企改革的“1+N”政策体系,突出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实质是升级版的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也是国家新发展阶段深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具体举措,是新时期国企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关键。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也提出过三项制度改革,和当时的制度相比,新时期背景下的“三项制度改革”,是提升国企影响力和抗风险的重要途径,能够借助制度创新,深化认识管理、完善国企,确保企业的提质增效,是国企改革内容最主要的部分。
2.国企制度改革现状2.1改革思路新时期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所以我们要在发展中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厘清三项制度改革思路。
实际上发展与改革的本质在于减轻企业负担、引进竞争机制来激发企业的活力。
2023年企业内部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方案范文
2023年企业内部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方案范文____年企业内部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方案一、前言中国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是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的深刻变革,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本方案旨在通过细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推动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机制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内部三项制度是指员工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这三项制度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可以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员工的积极性,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 提高管理效能:通过设立科学合理的员工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权责,完善协同机制,减少工作重复和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2. 激发创造力:通过建立健全的绩效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工作目标和绩效评价标准,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获得相应的回报和认可。
3. 提升竞争力:通过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工作,鼓励员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的原则1. 科学合理:制度要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体现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
2. 领导参与:制定制度要充分听取和考虑员工和管理层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 激励导向:制度要设定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 创新驱动:制度要鼓励创新和改进,推动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员工管理制度改革1. 完善招聘制度: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和标准,确保招聘的员工能够胜任工作,同时注重员工的人格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建立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员工培训制度,注重培养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实践与启示
技术协作信息2023(10)总第1491期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实践与启示康佳广东华建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摘要:深化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是新时代党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
广东华建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省国资委的号召下,根据三项制度改革的政策方针,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薪酬激励做加法,机制赋能激发活力”“僵化机制做减法,激励约束双向兼顾”“人才储备做乘法,点燃人才兴企引擎”“思想陈念做除法,树立改革正确导向”的企业变革要求。
由该实践得知,三项制度改革的难点在于转变思想、灵魂在于全面考核、温度在于人文关怀、增质在于人才厚植,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
关键词: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薪酬激励一、三项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大重要因素,是企业保持活力、竞争力、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的重要基础,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难点。
三项制度改革是新时代党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规范了国有企业的运营方式,同时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不断探索发展路径,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变革,三项制度改革也伴随着不同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目标逐步完善,在变革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1年,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提出“三项制度改革”这个概念,文件把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作为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改革要求,对当时的国有企业做了安排部署。
当时的目标明确提出:把深化企业三项制度的改革作为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备条件之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能够充分调动各类职工积极性的企业用人和分配制度,尽快形成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1]。
在三项制度改革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政府颁布了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全方位保障国有企业的改革。
2024年企业内部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方案范本(3篇)
2024年企业内部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方案范本____年企业内部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的三项制度(工资制度、考核制度和劳动制度)逐渐成为公司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
然而,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人才和员工需求的不断更新,原有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因此,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我们计划在____年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1)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2)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3)完善用人机制,合理激励和评价员工;(4)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
2.原则(1)科学性原则:制度改革应该基于科学理论和经验,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2)公平性原则:制度应该公平,既要照顾企业利益,也要尊重员工权益;(3)灵活性原则:制度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岗位和员工的需求;(4)可持续性原则:制度应该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短期行为对长期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三、改革内容1.工资制度改革(1)建立灵活多元的工资构成模式,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等,根据个人表现和贡献进行差异化分配;(2)激励制度改革,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激励度;(3)建立公正的工资评价机制,明确各项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使工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2.考核制度改革(1)建立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全面评价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贡献,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工资和晋升挂钩;(2)强化个人目标管理,明确员工在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通过定期评估,进行及时调整;(3)建立多维度的绩效测评体系,综合考量员工的绩效、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和职业素养等因素。
3.劳动制度改革(1)建立灵活的工作时间制度,允许员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弹性上下班,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工作积极性;(2)完善员工培训机制,加强对员工在岗培训和职业发展的支持,提高员工素质和专业能力;(3)加强员工福利保障,如调整假期制度、完善员工福利社保等,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会明确指出:“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
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
”对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事关企业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是目前国有企业全面深化内部改革的关键。
一、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三项制度改革起步阶段,即1979年至1991年(改革开放起始至党的十四大)。
先后出台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权的若干规定》、《关于改革干部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等文件,实施了扩权让利、干部分级分类管理、厂长(经理)负责制、打破大锅饭、实行劳动合同制。
三项制度改革攻坚阶段,即1992年至2002年(党的十四大后至国资委成立)。
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家体改委关于一九九二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规定的通知》、《劳动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实施“砸三铁”行动、改革工资制度提出“两低于”原则、改革用工制度、实行减员增资、建立完善社保体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01年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提出三项制度改革。
三项制度改革完善阶段,即2003年至今(国资委成立后至今)。
先后出台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分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关于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劳动合同法》、《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推进主辅分离、建立董事会制度、实施《劳动合同法》、试行干部任期制、试行工资总额预算制。
推进三项制度建设——制度改革、管理创新、文化建设
推进三项制度建设——制度改革、管理创新、文化建设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制度的改革、管理的创新和文化的建设。
因此,推进三项制度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制度改革制度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石,因此,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制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推动政治制度的改革。
在新时代,政治制度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先导。
我国当前存在的政治问题主要是行政权过重,因此应该适当放权,让市场和社会力量来发挥作用。
必须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政治体制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加强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调整,为长期稳定的政治生态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其次,要推进经济制度的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渐走出控制性经济的局面,开始进入市场经济的新时期。
在这一时期必须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此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政府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要进行社会制度改革。
在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中,社会制度是不能被忽略的一个方面。
当前社会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
在社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全民可以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特别是社会福利和医疗卫生应该是优先考虑的。
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加快发展步伐。
针对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创新。
首先,要实现管理科技化。
应该大力支持和创新大数据管理,加强信息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推动,培育国内外创新创业企业,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和聚焦产业展开全面合作。
其次,要推进管理团队的建设。
要把研发、经营、市场的强有力的人才集中起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必须建立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宽松的和有活力的管理团队,以鼓励创新和学习。
三、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央企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央企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自2013年以来,中国中央企业实行了三项制度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涉及人事管理、董事会治理和内部审计等方面,其目的是改进企业管理和效率,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本文将简要总结央企三项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
第一项制度改革:人事管理中央企业完善了人事管理制度,提高了对员工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促进了员工激情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具体措施包括实行岗位聘任制、改革薪酬制度、建立职工择业市场、实行职业证书制度、鼓励员工参与科技创新和项目合作等。
这些措施显著提高了中央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各项业务活动在员工的精心组织下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第二项制度改革:董事会治理中央企业建立了董事会制度,加强企业治理和决策效率。
该制度明确了董事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职责,并规定了董事会的组成、选举和任期等。
同时,中央企业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治理机制,包括行政会议制度、经理会议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会组织等。
这些措施使中央企业治理更加规范、科学、民主,加强了企业内部监督,提高了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同时,中央企业加强了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保证了公众利益和企业利益的一致性。
第三项制度改革:内部审计中央企业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加强了企业内部监督和监管能力。
该制度在企业内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的审计和监督。
审计重点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经营效率、资产管理等方面。
这些措施使中央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加强了企业内部监督和内部管控。
与此同时,中央企业在内部审计制度下,实现了合规管理,全面推进了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
综上所述,央企三项制度改革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优化企业运行机制和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别是人事管理和董事会治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企业的管理力量,推动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内部审计制度改革,对企业各项业务进行全面的审计和监督,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
深化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
深化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流失严重、员工激励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等。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化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三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A.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人事制度僵化、用人机制不活、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中国政府自2003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国有企业改革措施,其中包括人力资源三项制度改革。
人力资源三项制度改革是指企业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改革。
这三项制度改革旨在优化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三项制度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完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岗位设置等制度,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使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劳动制度改革: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工资分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企业年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为员工提供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
深化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三项制度改革,对于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这也是适应国际竞争新形势、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实现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
B. 人力资源三项制度改革的意义和目标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用人机制。
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激发国企发展内生动力
66中国有色金属深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本方法和有效途径。
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增强中央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此后,又提出“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加快建立和实施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市场化用论坛FORUM工制度”“健全薪酬分配激励机制”。
这些对国企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
如何在推进国企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快建立完善市场化用工、分配和收入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国企发展内生动力,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当前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选人用人严格按照企业好干部20字标准,“能上”的通道不断完善,但“能下”的机制依然没有很好的建立。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官本位”意识,也有政企不分、去行政化没有很好的完成的原因;极少数干部将“只上不下”视作理所当然,“往上”已无希望,便躺在功劳簿上,认为自己在历史上有过贡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忘了与所在岗位和薪酬相匹配的能力、素质和业绩。
部分国企也建立了末位淘汰和提前退出的机制,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种种隐患和问题。
二是职工能进不能出的问题。
从“能进”的角度看,国企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每年吸收引进一定数量大学毕业生和高职生,以及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但是,由于国企特别是中小型国企的薪酬制度相对固化、薪酬水平相对不高,无法招聘到企业想招的人或者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同时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通道相对较窄,且“官本位”思想又导致技术通道的吸引力不强。
从“能出”的角度看,市场化竞争必然导致一些技能不高、不作为、懒作为的职工会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激发国企发展内生动力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经营机制改革的核心环节。
企业内部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方案
企业内部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方案在企业内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真的不是个简单的任务。
咱们得从多方面来切入。
首先,咱们要明确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让每一个人都明白,改革不是个别人的事,而是每个人都参与的过程。
首先,咱们得谈谈激励机制。
这个激励,不光是钱的问题。
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激励体系。
比方说,除了薪水,还可以有业绩奖金、股权激励。
再者,荣誉也是一种激励。
设立“最佳员工”这样的评选,给员工发个证书,搞个小型庆祝会。
大家心里美滋滋,工作劲头自然就上来了。
还有,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也要给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我们得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在公司里看到希望。
比如,定期举办一些内部分享会,让有经验的员工传授经验,新人也能积极参与,形成一个学习的氛围。
说到底,员工的成长,就是公司的成长。
然后,再说说管理制度的优化。
过去的管理方式,常常让人觉得僵化。
其实,管理应该是灵活的。
咱们可以试试扁平化管理,减少中层管理,让信息的流动更迅速,决策的效率更高。
比如,设立一个“快速反应小组”,专门处理突发事件。
这样,大家在面对问题时,能更迅速地找到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透明度也是个关键。
管理层的决策,应该让员工都能了解,让大家心里有数。
比如,定期发布公司经营状况的报告,告知员工公司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这样,大家才能一起同舟共济。
让员工觉得,自己不仅是个打工者,更是企业的一份子。
再来,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样重要。
企业文化就像一根无形的线,把大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们要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让每位员工都能认同并践行。
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天,增进感情,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
当然,反馈机制也不能少。
员工的声音,绝对不能被忽视。
定期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让大家畅所欲言。
无论是对公司的建议,还是对管理层的批评,咱们都要认真对待。
听取意见后,及时做出调整,这样才能让大家觉得,自己的声音真的能影响公司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2015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中,明确提出了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和收入能增能减的问题。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资发分配〔2016〕102号)要求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明确了三项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开展2019中央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的通知》(国资考分〔2019〕232号)进一步提出了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要求各企业选树改革标杆,开展对标诊断,制定改革方案,推进改革措施。
在2019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明确提出,“2020年作为中央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落地年,加强改革评估督导,推动企业改革方案落地见效”。
因此,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整个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如何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对于推进国企改革具有很强的意义。
那么,如何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国企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国企的效率问题,新时代下深化三项制
度改革如何用市场化贯穿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促进企业提升效益、效率、效能和效力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各国有企业在三项制度改革中虽然总体进度不平衡,但是各企业仍在推进相关工作中,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效,如国有企业在不断加强岗位管理、科学设置岗位和编制,畅通员工发展通道,加强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等。
因此新时代推行三项制度改革不是从头再来,而是在现有改革基础上聚焦改革重点难点进行专项攻坚,啃硬骨头,推动三项制度改革走深、走实,具体可分为七大措施: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保障。
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最重要基础工作和重要目标,三项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阻力困难,但是要啃硬骨头的精神,否则改革将难以继续。
应加强三项制度改革的组织保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应参与三项制度改革的组织,将三项制度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狠抓落实。
二是系统谋划,注重“三性”。
新时代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将顶层设计与试点先行相结合,合理谋划本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进程。
在集团层面建立系统的三项制度改革的施工图,并完善三项制度改革整体性配套方案,同时进一步考虑三项制度改革与国企改革整体方案相协同,增强改革合力,确保改革推进不断档、措施不脱节、思路再提升。
三是建立评估机制,有的放矢。
做好现状摸底评估,聚焦于核心问题,找到三项制度改革推进的困难,从源头上把握攻坚克难的重点难点。
建立一套“可落地、可量化、可评估、可检查”的三项制度改革评估工具,对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既往工作进行评估,锚定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短板,有针对性地深化本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并持续开展三项制度改革评估回顾工作,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四是注重典型引路,选树改革标杆。
通过总结推广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典型企业选择可综合考虑行业定位、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和经营状况等因素,围绕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分层分类选择标杆,标杆可以选择企业内部或者外部,可集中在三项制度整体推进方面,也可以集中在“三能”某一能上进行深化。
五是聚焦重点难点,深入攻坚。
新时代下三项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三项制度改革应聚焦于国企改革核心问题、难点问题、关键问题,进行重点突破。
在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能上能下是核心,能进能出是关键,能增能减是结果。
新时代下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应该在三能上做出以下突破:
1、坚持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抓住三项制度改革“牛鼻子”。
(1)提升经营层中实行任期制及契约化管理的比例,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局面。
(2)建立管理干部退出机制。
实现管理人员“有进入条件、有退出渠道”的效果。
(3)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从制度上解决经营层任期“终身制”状况。
2、坚持人员能进能出,优化内部人员结构。
(1)健全人员退出机制。
实现从紧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员工队伍精干高效的目的。
(2)提升人员劳动效率。
达到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人均营业收入等指标的持续提升。
3、坚持收入能增能减,增强内生动力。
(1)改善人工成本投入产出。
建立经济效益与劳动生产效率相挂钩分配机制。
(2)推进落实市场化对标工作。
建立内外部领先企业标杆库,找准发展目标的方向。
(3)推进中长期激励工作。
用足用好中长期激励“政策包”和“工具箱”,让人力资本在
一定程度上能够参与财富分配,从企业创新中受益、增强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强大动力。
六是强化激励约束,传递改革压力。
将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与企业经营考核相挂钩,把三项制度改革考核评价结果纳入企业领导人员年度业绩合同,作为效益年薪兑现和综合考核评价的依据,对组织不力、改革进展滞后的企业,在业绩考核中予以扣分处理,全力促使三项制度改革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对于考核评价较好的企业实施表彰。
七是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新时代推荐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工会的作用,深入调研,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团结最大多数职工群众,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控好风险源头,确保三项制度改革的稳定推进。
了解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措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应用场景。
多年来伴随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大部分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特别是中央企业目前均制定了三项制度改革方案,完成了改革顶层设计工作。
但因相关方
案推进力度不足,改革成效尚不显著,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中央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三项制度改革仍然存在不彻底、不到位和推进难的情况。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七大措施,旨在解决当前国有企业在三项制度改革工作中关于“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能增不能减”的后“三能”的问题:
一是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
干部能上不能下主要表现为干部科学评价的机制的缺失,缺乏针对管理人员的科学合理的评价;在干部选拔上,部分企业试点了市场化选聘机制,但是尚未全面推广,干部主要还是以组织任命为主,契约化和任期制及职业经理人推广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通过七大举措,国有企业将完成对经理层人员契约制及任期化管理或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干部退出机制将成为国有企业常态化管理机制之一。
二是解决员工能进不能出的问题。
员工能进不能出主要表现为人员配置的标准和计划性不足,倒是冗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的现象,员工缺乏流动机制,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未盘活,人员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
通过七大举措,国有企业将以提高本企业劳动效率为目标,自行优化劳动用工管理,实现本企业优化人员结构、实现降本增效。
三是解决收入能增不能减的问题。
收入能增不能减主要表现为薪酬管理与企业战略及市场化水平未进行合理的衔接。
对于核心人员的倾向性不足,激励手段较为单一,与企业的经营效益挂钩性不足。
通过七大举措,国有企业将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收入分配体系,员工收入高低将与个人岗位贡献、资本、知识、技能等要素贡献大小挂钩。
中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中智咨询)成立于2003年,隶属于中智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智集团,英文缩写CIIC),是中国优秀的管理咨询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国资国企改革的高端智库,一直致力于推动企业战略思维和变革管理能力的提升。
凭借精干专业的顾问团队、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和创新的管理技术,已成为国内足具规模、功能齐全、实力雄厚、服务优质的中国管理咨询行业主力品牌。
中智咨询恪守“智领中国”之企业精神,以“提供智力
解决方案,助力组织和个人成功”为己任,始终遵循与国际趋势、中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紧密接轨的方针,逐渐获得知名央国企和民企、世界500强等诸多企业的青睐,同时也为国家相关部委和各地政府提供智库服务,是国资委管理服务中央企业的重要服务平台,也是国资国企改革的优质合作伙伴。
注:以上内容版权归中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作者:中智咨询人力资本咨询中心西南区域副总经理冉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