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设计

合集下载

反渗透和纳滤的的工艺过程设计ppt

反渗透和纳滤的的工艺过程设计ppt
截留的有机物和多价离子在浓水侧累积,需定期排放 或回收。
纳滤的设备选型
根据处理水量、水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纳滤膜型 号和规格。
选择合适的纳滤高压泵,满足系统压力和流量需求, 并确保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选择高品质的纳滤膜组件,确保膜通量和分离效率高 、抗污染能力强。
考虑设备占地面积和安装方便性,选择合适的设备结 构和材质,以满足工艺流程设计要求。
纳滤膜具有高孔隙率和高透水性,且耐酸、碱、有机溶剂 ,对盐的分离效果较好,纳滤膜分离过程中无二次污染。
纳滤的工艺流程设计
原水进入纳滤系统前需进行预处理,去除悬浮物、硬 度、有机物等杂质,保护纳滤膜不受污染。
透过水透过纳滤膜进入产水罐,可直接使用或排放。
预处理后的原水进入纳滤高压泵,通过压力差推动水 分子透过纳滤膜,截留有机物和多价离子。
工业废水处理
针对工业废水中的不同污染物和有害物质,反渗透和纳 滤技术能够进行有效的分离和纯化,实现废水回收再利 用,降低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海水淡化
面对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海水淡化成为解决人类用 水需求的重要途径,反渗透和纳滤技术是海水淡化过程 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反渗透和纳滤的发展趋势展望
拓展应用领域
反渗透和纳滤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未来将应用于更为广泛 的领域,如能源、化工、医药等。
绿色环保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反渗透和纳滤技术的发展 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全球化发展
反渗透和纳滤技术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断推广和应用,促进全 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THANKS
脱盐率高、产水品质高、运行压力高、膜 寿命长
纳滤优点
产水流量较高、浓水排放量小、需要高压 泵能量消耗较低

反渗透设计方案

反渗透设计方案

反渗透设计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写目的 (2)1.2 反渗透技术简介 (3)二、反渗透原理 (4)2.1 反渗透现象 (5)2.2 反渗透过程 (6)2.3 反渗透膜类型 (7)三、反渗透系统设计 (8)3.1 系统组成 (10)3.2 工作流程 (11)3.2.1 预处理 (12)3.2.2 反渗透过程 (13)3.2.3 清洗和再生 (14)四、反渗透设备选型与配置 (15)4.1 设备选型原则 (16)4.2 设备配置方案 (17)五、反渗透系统安装与调试 (19)5.1 安装前准备 (20)5.2 安装步骤 (21)5.3 调试与验收 (22)六、反渗透系统运行与维护 (23)6.1 运行操作 (24)6.1.1 启动前检查 (26)6.1.2 启动操作 (27)6.1.3 关闭操作 (28)6.2 维护保养 (29)6.2.1 定期检查 (30)6.2.2 反渗透膜更换 (31)6.2.3 加药器清洗 (32)6.2.4 设备清洁 (33)七、反渗透系统故障排除与安全注意事项 (34)7.1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5)7.2 安全注意事项 (37)八、结语 (38)8.1 系统性能评估 (39)8.2 改进与优化建议 (40)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

反渗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设计方案旨在对反渗透系统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设计,以满足对于高纯水制备、废水处理、食品饮料等行业的需求。

在当前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采用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杂质、有害物质,提高水质标准,保障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安全。

反渗透系统的设计理念是以高效、节能、稳定、可靠为核心,确保系统在实际运行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水资源。

本反渗透设计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用户需求、水源特点、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及安装调试等因素,力求实现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设计。

膜法水处理实验(二)——纳滤与反渗透截留性能比较

膜法水处理实验(二)——纳滤与反渗透截留性能比较

膜法水处理实验(二)——纳滤与反渗透截留性能比较一、 实验目的(1) 掌握评价纳滤和反渗透除盐率的标准方法。

(2) 了解纳滤和反渗透除盐性能差异。

二、 实验原理反渗透(RO ,Reverse Osmosis )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

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

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缩液。

若用反渗透处理海水,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淡水,在高压侧得到卤水。

反渗透时,溶剂的渗透速率即液流能量N 为:()h N K p π=∆-∆ (1)其中,K h 表示水力渗透系数,它随温度升高稍有增大;Δp 表示膜两侧的静压差;Δπ表示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

稀溶液的渗透压π可表示为:iCRT π= (2)其中,i 表示溶质分子电离生成的离子数;C 为溶质的摩尔浓度;R 为摩尔气体常数;T 为绝对温度。

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外压渗透反渗透图1 反渗透原理反渗透通常使用非对称膜和复合膜。

反渗透所用的设备,主要是中空纤维式或卷式的膜分离设备。

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从而取得净制的水。

也可用于大分子有机物溶液的预浓缩。

由于反渗透过程简单,能耗低,近2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现已大规模应用于海水和苦咸水淡化、锅炉用水软化和废水处理,并与离子交换结合制取高纯水,目前其应用范围正在扩大,已开始用于乳品、果汁的浓缩以及生化和生物制剂的分离和浓缩方面。

纳滤(NF ,Nanofiltration )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纳滤膜的孔径范围在几个纳米左右。

纳滤分离原理近似机械筛分,但由于纳滤膜本体带有电荷性使其在很低压力下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

纳滤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对于液体中分子量为数百的有机小分子具有分离性能;2、对于不同价态的阴离子存在道南效应。

基于新型单体的反渗透与纳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基于新型单体的反渗透与纳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基于新型单体的反渗透与纳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反渗透和纳滤技术作为膜技术的核心,对水质净化、海水淡化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传统的反渗透与纳滤膜材料在性能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通量小、选择性差、稳定性不足等,这些问题限制了其在高效、环保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研发新型高性能的反渗透与纳滤膜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制备基于新型单体的反渗透与纳滤膜,探索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潜力。

我们将介绍新型单体的设计与合成,阐述膜材料的制备工艺和表征方法,重点分析新型反渗透与纳滤膜的性能特点,包括通量、截留率、稳定性等方面的表现。

我们还将通过对比实验和模拟计算,评估新型膜材料在实际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膜技术的创新发展,也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期待通过这项研究,为未来的水处理领域带来更加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二、新型单体的合成与表征为了开发具有优良性能的反渗透与纳滤膜,我们首先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单体。

该单体结合了高疏水性、高稳定性及良好的成膜性等特点。

合成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步有机合成策略,确保每一步的反应都能精确控制,以获得所需的结构和纯度。

详细的合成步骤如下:我们选择了适当的起始原料,经过酯化、还原、取代等反应,逐步引入所需的官能团。

在每一步反应后,都进行了严格的纯化处理,如重结晶、柱层析等,以确保单体的纯度和结构。

为了验证新型单体的结构和性质,我们进行了多种表征手段。

通过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分析,我们确定了单体的精确结构,确保了每一步反应的准确性。

通过热重分析(TGA)和差热分析(DSC),我们研究了单体的热稳定性和相变行为,为其在膜制备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们还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手段,对单体的官能团和光学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

垃圾渗滤液MBR+纳滤或反渗透处理工艺

垃圾渗滤液MBR+纳滤或反渗透处理工艺

垃圾渗滤液MBR+纳滤或反渗透处理工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因其技术成熟、处理费用相对较低、便于管理,已成为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处理方法之一。

但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有毒有害垃圾渗滤液,对环境危害极大,若处理不当,垃圾渗滤液不仅会污染土壤和地表水源,甚至会污染地下水。

因此,采用合理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开展有效的处理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1垃圾渗滤液概述1.1垃圾渗滤液的生成垃圾渗滤液的生成一般包含了五个主要阶段,与时间段的变化有所联系:(1)初始阶段:垃圾进入填埋场,垃圾中容易降解的组分开始迅速与垃圾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不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一定程度的热量;(2)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填埋场中的氧气基本被垃圾氧化用尽,在整个垃圾填埋场内逐渐产生厌氧条件,好氧降解阶段过渡到了厌氧降解,其中的硝酸盐与硫酸盐被分别复原为氮气和硫化氢,PH值开始降低;(3)酸化阶段:该阶段不断产生氢气,填埋场整体进入了酸性环境,微生物与厌氧细菌对垃圾的降解起到了促进作用,气体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碳,渗滤液浓度不断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开始下降;与此同时,PH值开始下降到最低值后逐渐上升;(4)甲烷发酵阶段:随着氢气含量的逐渐降低,填埋场开始进入到甲烷发酵环境,将有机酸和氢气转化为甲烷,相应的有机物浓度与金属离子浓度不断下降,可生化性下降,PH值进一步上升;(5)成熟阶段:该阶段垃圾中几乎全部营养物质都随渗滤液排出,只剩下少量的微生物对垃圾中难降解物质开展降解,PH值呈现碱性状态,渗滤液的可生化性继续下降。

1.2垃圾渗滤液的特性垃圾渗滤液具有高浓度、成分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等特性,属于有机废水。

主要来源于直接降水、地表径流、地表灌溉、地下水以及垃圾自身水分,还有垃圾生化反应生成的水分。

影响渗滤液成分的因素包括了气候条件、垃圾成分、填埋环境等,主要决定因素垃圾渗滤液的水量。

垃圾渗滤液最大的特性就在于难以处理,主要是有以下特点:(1)水质复杂,危害性大。

膜设计规范

膜设计规范

Hydranautics ESPA CPA LFC
ESPA CPA
SWC
CPA-ULTRAPURE
SanRO SanRO-HS
LFC QUALSEP DairyRO
Dow BW30-365/400 BW30LE XLE
BW30-360/380
SG30-400 SG30LE-430 RO-4040/390-FF HSRO-4040/390 -FF BW30-365/400FR RO-3840/30-FF RO-3838/30-FF RO-3838/40-FF RO-3838/64-FF RO-390-FF RO-8040/48-FF RO-8040/64-FF
¾ DOW
给水类型
RO产水 井水
地表水
MF
传统过滤
废水
MF
传统过滤
海水
深井/MF 表面取水
给水SDI SDI<1 SDI<3 SDI<3 SDI<5 SDI<3 SDI<5 SDI<3 SDI<5
元件最大回收率%
30% 19% 17% 15% 14% 12% 13% 10%
典型通量gfd(L/m2·h) 22(37) 18(30) 16(27) 14(24) 13(22) 11(19)
运行周期:包括工作时间和冲洗时间,通常反冲洗用时1min,快冲洗用时0.5min,
再加上阀门切换用时,冲洗一般历时5min。超滤膜工作时间根据冲洗频率确定,即:
工作时间=
60min 冲洗频率
,冲洗频率根据原水水质确定,一般1~2次/小时。
2. 核算小时产水量
由于超滤为间歇运行,且运行中又有自耗水,因此需根据计算出的工作时间核算 实际的小时产水量

进口反渗透、纳滤的基础知识

进口反渗透、纳滤的基础知识

反渗透、纳滤基础知识1 分离膜与膜过程膜分离物质世界是由原子、分子和细胞等微观单元构成的,然而这些微小的物质单元总是杂居共生,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微观粒子都会倾向于无序的混合状态。

人们发明了过滤、蒸馏、萃取、电泳、层析和膜分离等分离技术来获取纯净的物质。

膜分离技术的基础是分离膜。

分离膜是具有选择性透过性能的薄膜,某些分子(或微粒)可以透过薄膜,而其它的则被阻隔。

这种分离总是要依赖于不同的分子(或微粒)之间的某种区别,最简单的区别是尺寸,三维空间之中,什么都有大小巨细,而膜有孔径。

当然分子(或微粒)还有其它的特性差别可以利用,比如荷电性(正、负电),亲合性(亲油、亲水),深解性,等等。

按照阻留微粒的尺寸大小,液体分离膜技术有反渗透(亚纳米级)、纳滤(纳米级)、超滤(10纳米级)和微滤(微米和亚微米级),另外还有气体分离、渗透蒸发、电渗析、液膜技术、膜萃取、膜催化、膜蒸馏等膜分离过程。

表-1 主要的膜分离过程气体分离气体、气体与蒸汽分离浓度差易透过气体不易透过气体薄膜复合膜薄膜复合膜由超薄皮层(活性分离层)和多孔基膜构成。

基膜一般是在多孔织物支撑体上浇筑的微孔聚砜膜(即0.2mm厚),超薄皮层是由聚酰胺和聚脲通过界面缩合反应技术形成的。

薄膜复合膜的优点与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关,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化学稳定性,在中等压力下操作就具有高水通量和盐截留率及抗生物侵蚀。

它们能在温度0-40℃及pH2-l2间连续操作。

像芳香聚酰胺一样,这些材料的抗氯及其他氧化性物质的性能差。

过滤图谱平膜结构图-1 非对称膜与复合膜结构比较美国海德能公司的RO/NF膜(CPA, ESPA, SWC, ESNA, LFC)均是复合膜。

CPA3的断面结构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在支撑层上形成褶皱状的表面致密层。

原水以与皮层平行方向进入,通过加压使其透过密致分离层,产水从支撑层流出。

图-2 CPA3的断面结构表面致密层构造根据膜种类不同,制作平膜的表面致密层材质也有差异。

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设计

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设计

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设计反渗透和钠滤系统通常包含预处理设备、反渗透/钠滤设备和后处理设备。

设置预处理部分的目的是调整原水的水质使其符合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进水水质要求。

后处理工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节反渗透和纳滤的产水成分使其符合使用目的,二是使浓水符合排放标准。

在设计反渗透和纳滤系统时,正确掌握原水水质和对产水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要素,对各个装置的设计进行优化组合是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下面针对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设计进行论述。

1 系统配置1、1 概述在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设计中,(1)膜元件型号的选择;(2)水通量选择(单位膜面积的产水量,GFD或LMH);以及(3)回收率,都是重要的事项。

一般尽可能设计高的回收率,这样可以降低供给水的量,减少预处理的成本。

但是,系统的回收率过高时会有以下的不利因素需要考虑:⑴ 结垢的风险增大,需要添加阻垢剂;⑵ 产水的水质下降;⑶ 运行操作压力增高,泵和相关设备的费用增加。

产水量和回收率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安全的标准。

一般建议要有一定的设计弹性。

使用某公司的膜元件时注意参看该公司的设计导则。

系统的运行方式一般分为连续操作和批式操作两种。

批式处理是指储存一定量的进水,一定期间内处理产水和浓水,一般在小规模的浓缩工程和水量小或连续供水不足的场合被采用。

连续操作是设定一定的回收率和产水量,基本上以一定的操作压力进行连续地分离处理产水和浓水,大规模的反渗透和纳滤装置都采用连续过滤。

1、2 单元件系统单元件系统是最小的反渗透或纳滤系统,虽然只包含一支膜元件,但是配套设备却很完整。

因此熟悉了解单元件系统的结构和设计,对理解大系统的设计是十分有帮助的。

控制适当的给水范围(最大给水流量和最小浓水流量),防止由于浓差极化所引起的水通量减少和膜污染非常重要。

由于该系统仅采用一支膜元件,而设计要求单支 40 英寸的膜元件浓水排放量与产水量比的最小值为 5:1(约相当于 18% 的回收率),因此单一膜元件系统很难达到较高的系统回收率。

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纯水装备研发生产方案(一)

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纯水装备研发生产方案(一)

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纯水装备研发生产方案一、背景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满足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对水质的要求,新型的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纯水装备应运而生。

本方案旨在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探讨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纯水装备的研发与生产。

二、工作原理1.纳滤膜(NF):纳滤是一种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膜分离技术,其孔径范围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

纳滤膜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细菌、病毒等杂质,同时保留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2.反渗透膜(RO):反渗透是一种压力驱动的膜分离技术,利用半透膜将水分子与其他杂质分离。

在一定压力下,水分子可以通过反渗透膜,而离子、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则被截留。

反渗透技术可实现水质的深度净化,适用于高纯水制备、海水淡化等领域。

三、实施计划步骤1.技术研究:开展纳滤膜与反渗透膜材料的改性研究,提高膜的分离性能和抗污染能力。

同时,研究新型膜组件的制备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

2.装备设计:根据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的特性,设计出高效、节能的纯水装备。

考虑设备的结构、操作流程、自动化控制等因素,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试制与测试:选取代表性材料进行试制,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测和调试。

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并改进设计。

4.批量生产:经过技术攻关和改进后,进行批量生产。

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5.售后服务: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包括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确保用户的正常运营。

四、适用范围本研发生产的纯水装备适用于以下领域:1.工业生产:满足各类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如电子、电力、化工、制药等行业。

2.日常生活:供应高品质的饮用水,满足家庭、学校、办公场所等日常生活的用水需求。

3.海水淡化:将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技术应用于海水淡化,解决全球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

4.环境治理: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保护环境。

五、创新要点1.纳滤膜与反渗透膜材料的改性研究: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现有膜材料进行改性,提高膜的性能。

超滤,反渗透,纳滤组合的工艺流程

超滤,反渗透,纳滤组合的工艺流程

超滤,反渗透,纳滤组合的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超滤、反渗透和纳滤组合工艺流程的深度解析在现代水处理技术中,超滤、反渗透和纳滤的组合工艺流程已经成为一种高效、科学的解决方案,尤其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离子和大分子有机物等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性能。

反渗透系统的技术原理及流程

反渗透系统的技术原理及流程

反渗透系统的设计流程反渗透也成为逆渗透,英文名称为:REVERSE OSMASIS(RO)。

反渗透技术室当今最先进、最节能、效率最高的分离技术。

其技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容易的膜分离操作.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他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浓缩液。

若用反渗透处理海水,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淡水,在高压侧得到卤水.它已广泛应用于太空水、纯净水、蒸馏水等制备;酒类制造及降度用水;医药、电子灯行业用水的前期制备;化工工艺的浓缩、分离、提纯及配水制备;锅炉补给水除盐软水;海水、苦咸水淡化;造纸、电镀、印染等行业用水及废水处理.反渗透原理反渗透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下,借助于只允许水分子透过的反渗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离,从而达到纯净水的目的。

当纯水和盐水被理想半透膜隔开,理想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阻止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的水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若在膜的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的自发流动将受到抑制而减慢,当施加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的时候,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当施加在膜盐水侧的压力大于渗透压力时,水的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水中的水将流入纯水侧,上述现象就是谁的反渗透(RO)处理的基本原理.反渗透膜是由具有高度有序矩阵结构的聚合纤维素组成的.他的孔径为0.1纳米-1纳米,即一百亿分之一米(相当于大肠杆菌大小的千分之一,病毒的百分之一).其孔径很小可以去除滤液中的离子范围和分子量很小的重金属、农药、细菌、病毒、杂质等彻底分离。

整个工作原理均采用物理法,不添加任何杀菌剂和化学物质,所以不会发生化学变相。

并且反渗透膜并不分离溶解氧,所以通过此法生产得出的纯水是活水,喝起来清甜可口。

反渗透膜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称之为半透膜.一般将只能渗透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的薄膜视为理想的半透膜。

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原理及应用解析

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原理及应用解析

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原理及应用反渗透过程: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通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的性质,以膜两侧静压差为推动力克服溶剂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实现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膜过程。

反渗透同NF 、UF 一样均属于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其操作压差一般为15~105MPa ,截留组分为(110X10—10m 小分子物质。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液体混合物中去处全部悬浮物、溶解物和胶体,例如从水溶液中将水分离出来以达到分离、纯化等目的。

一.反渗透基本原理1随着超低压反渗透膜的开发已可在小于1MPa 压力下进行部分脱盐适用于水的软化和选择性分离。

2.分离机反渗透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吸附和扩散有关因此除与膜孔的大小、结构有关外还与膜的化学、物理性质有密切关系即与组分和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反渗透分离过程中化学因素(膜及其表面特性起主导作用。

3.反渗透的应用反渗透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主要是苦咸水和海水淡化此外被大量用于纯水制备及生活用水处理以及难于用其他方法分离混合物。

反渗透工业应用包括(1海水脱盐;(2饮用水生产(3纯水生产。

二.纳滤基本原理纳滤技术是反渗透膜过程为适应工业软化水的需求及降低成本的经济性不断发展的新膜品种,以适应在较低操作压力下运行,进而实现降低成本演变发展而来的。

我国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纳滤膜.与国外相比,我国纳滤技术整体上只能说是刚刚开始膜的研制、组器技术和应用开发等都刚起步。

1.纳滤过程:纳滤(NF是介于反渗透很超滤之间的一种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

它具有两个特性:①对水中的分子量为数百的有机小分子成分具有分离性能;②对于不同价态的阴离子存在Donnan 效应。

物料的荷电性.离子价数荷浓度对膜的分离效应有很大影响。

(道(Donnan模型一道南(Donnan效应Donnan 模型以Donnan 平衡为基础用来描述荷电膜的脱盐过程一般纳滤膜多为荷电膜,所以该模型更多用来描述纳滤过程要用于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纯化,废水净化处理,工艺流体中有价值成分的浓缩等方面,其操作压差为05~2OMPa(或0345~1035MPa 截留分子量界限为200~1000(或200~500 ,分子大小为1nm 的溶解组分的分离。

第五章 反渗透和纳滤海水淡化技术

第五章 反渗透和纳滤海水淡化技术

1953年,C.E.Reid建议美国内务部把反渗透的研究纳入国家计划。 1956年,S.T.Yuster提出从膜表面撇出所吸附的纯水作为脱盐过程 的可能性。
1960年,S.Loeb和S.Sourirajan制得了世界上第一张高脱盐率、高 通量的不对称乙酸纤维素反渗透膜。
1970年,美国Du Pont公司推出由芳香族聚酰胺中空纤维制成的 渗透器,与此同时Dow和东洋纺公司先后开发出三乙酸纤维素中 空纤维反渗透器,UOP公司成功推出卷式反渗透元件。
随着水的渗透,高浓度水溶液一侧的液面升高, 压力增大。当液面升高至H时,渗透达到平衡,两 侧的压力差就称为渗透压(图b)。渗透过程达到平 衡后,水不再有渗透,渗透通量为零。
如果在高浓度水溶液一侧加压,使高浓度水溶液 侧与低浓度水溶液侧的压差大于渗透压,则高浓度 水溶液中的水将通过半透膜流向低浓度水溶液侧, 这一过程就称为反渗透(图c)。
反渗透技术所分离的物质的分子量一般小于500, 操作压力为 2~100MPa。
用于实施反渗透操作的膜为反渗透膜。反渗透 膜大部分为不对称膜,孔径小于0.5nm,可截留溶 质分子。
5.1.5 纳滤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纳滤 特点:孔径在纳级内,截留分子量在数百,对不同
价的阴离子有显著的截留差异,可让进料中部分或者绝 大部分的无机盐透过。
RO
UF
MF
F
MW <350
1000~30000 0.0025~10um >1um
蛋白质
细菌
NF正好介于UF和RO之间,截留分子量大概在300 1000。
• 纳滤膜的孔径为纳米级,介于反渗透膜(RO)和超 滤膜(UF)之间,因此称为“纳滤”。
• 纳滤膜的表层较RO膜的表层要疏松得多,但较 UF膜的要致密得多。因此其制膜关键是合理调节 表层的疏松程度,以形成大量具纳米级的表层孔。

反渗透系统设计一般步骤

反渗透系统设计一般步骤

反渗透系统设计一般步骤1)反渗透设备落实设计依据:原水水质和原水类型,产水的具体水质指标。

在拿到原水水质资料时一定要确认水源的类型,可能的水质波动范围,取水方式及受到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在地表水处理和海水淡化工程中,取水方式也是设计整个反渗透系统设计中最为关键的。

在污水回用处理工程中,需要反复落实排放水的水质资料,在必要时要同时改造污水处理系统以保证反渗透工艺的可行性。

2)确定预处理工艺及其效果,主要是对于经过预处理之后水质指标的确认。

我们所讲的反渗透给水或系统进水就是指经过预处理之后的水质。

3)膜元件选型根据原水的含盐量,进水水质的情况和产水水质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膜元件。

膜元件的选型请参考卷首的设计导则及膜元件选型指导地形图。

4)确定膜通量和系统回收率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水指要求的等级不同,决定RO膜元件的种类和单位面积的产水通量(gfd或L/m2h)和回收率。

产水通量可以参照海德能设计导则。

回收率的设定要考虑原水中含有的难溶解性盐的析出极限值(饱和指数)、给水水质的种类和产水水质。

通常,单位面积产水量J和回收率R设计的过高,发生膜污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造成产水量下降,清洗膜系统的频率会增多,维护系统正常运行的费用增加。

所以,在进行设计系统时,在条件可能的条件下,希望宽余的设计产水通量和回收率。

5)优设计根据设定的单位面积的产水通量,回收率,水温变动范围,研究讨论膜组件的排列列方式,设计计算压力,流量。

这时使用海德能公司提供的RO 设计元件(IMSdesign)可以很方便的邦助客户完成这个关键任务。

根据根据要求的产水量Qp,考虑水源的种类和膜污染符合因素的基础上计算为了满足这个产水要求所需的膜元件数(Ne)。

根据回收率,估计压力容器数(Nv)和系统排列方式。

以上的条件输入到设计元件中,通过种种的排列计算,得到进水的操作压力,产水水质,同时可以得到各个段的膜元件的性能,选择最优组合。

浓水循环最简单的膜单元是只装一只膜元件的一根膜壳压力容器。

超滤、微滤、纳滤、反渗透解析

超滤、微滤、纳滤、反渗透解析

超滤、微滤、纳滤、反渗透2010-05-10 19:40:03| 分类:设备与仪器资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微滤(M F:又称为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分过程,在静压差作用下滤除0.1-10μm的微粒,操作压力为0.7-7bar, 原料液在压差作用下,其中水(溶剂透过膜上的微孔流到膜的低压侧,为透过液,大于膜孔的微粒被截留,从而实现原料液中的微粒与溶剂的分离。

微滤过程对微粒的截留机理是筛分作用,决定膜的分离效果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

能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

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住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

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7-7bar。

超滤(UF: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超滤膜不同孔径对液体进行分离的物理筛分过程。

超滤同反渗透技术类似,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

在从反渗透到电微滤的分离范围的谱图中,居于纳滤(NF与微滤(MF之间,截留分子量范围为50-500000道尔顿,相应膜孔径大小的近似值为50—1000A。

能截留0.002-0.1 微米之间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

超滤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同时将截留下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用于表示超滤膜孔径大小的切割分子量范围一般在1000-500000之间。

超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1-7bar。

纳滤(NF:纳滤膜的一个很大特性是膜本体带有电荷,这是它在很低压力下具有较高除盐性能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数百的物质,也可脱除无机盐的重要原因。

目前纳滤膜多为薄层复合膜和不对称合金膜,纳滤膜有如下特点:1、NF膜主要去除直径为1nm左右的溶质粒子,故被命名为“纳滤膜”,截留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00-1000;2、NF膜对二价或高价离子,特别是阴离子的截留率比较高,可大于98%,而对一价离子的截留率一般低于90%;3、NF膜的操作压力低,一般为0.7Mpa,最低为0.3Mpa;4、NF膜多数为荷电膜,因此,其截留特性不仅取决于膜孔大小,而且还有膜静电作用。

反渗透、超滤设计计算导则,水通量、选泵、选膜参数,陶氏,美国海德能设计参数

反渗透、超滤设计计算导则,水通量、选泵、选膜参数,陶氏,美国海德能设计参数

反渗透、超滤设计计算导则水通量、选泵、选膜参数陶氏,美国海德能设计参数1 反渗透和纳滤设计规范 (2)1.1 原始设计资料 (2)1.2 参数选择 (2)2 超滤设计规范 (7)2.1 设计原始资料 (7)2.2 参数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微滤设计规范 (13)3.1 微滤膜的应用范围 (13)3.2 常用微滤器的设计 (13)1 反渗透和纳滤设计规范反渗透和纳滤的设计流程是:首先根据水质类型、进出水指标选择膜的厂家、型号,然后在通过相应的膜计算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得出最终的设计结果。

1.1 原始设计资料1.1.1 齐全的设计资料反渗透设计所需提供的原水参数:阳离子:Ca2+、Mg2+、K+、Na+、NH4+、Ba2+、Sr2+阴离子:CO32-、HCO3-、SO42-、Cl-、F-、NO3-、其它:水源类型、温度、pH、游离CO2、Fe、SiO2、溶解性总固体、电导率、浊度1.1.2 简单的设计资料当原水水质不全,做反渗透估算时需提供的原水参数:水源类型、溶解性总固体、电导率、水温、pH值1.2 参数选择1.2.1 膜型号的选择1. 各型号反渗透膜的适用范围2. 各型号纳滤膜的适用范围1.2.2 设计软件参数选择1. 设计水温:一般15℃2. 膜数量计算通常4”膜的设计产水量为250L/h ;8”寸膜的设计产水量为1000L/h单支膜设计产水量产水量膜数量=3. 系统回收率系统回收率参照《反渗透水处理设备》GB/T 19249-2003设计,同时根据具体的设计调整➢ 小型设备(日产水量≤100m 3/d ,4m 3/h )≥30%➢ 中型设备(日产水量≤100~1000m 3/d ,4~40m 3/h )≥50% ➢ 大型设备(日产水量≥1000m 3/d ,40m 3/h )≥70% 4. 水通量➢ Hydranautics➢ DOW➢KOCH1.2.3 工艺设计参数选取1. RO/NF系统设计预处理水量:=反渗透/纳滤产水÷回收率高压泵:根据RO计算软件的设计结果选型,一级高压泵出口压力=3年计算结果+0~1bar二级高压泵出口压力=3年计算结果+1~2bar 膜数量及排列方式:根据RO计算软件进行模拟2. 清洗系统➢清洗泵的选择扬程<5kg,3~4kg(30~40m)流量:按压力容器的个数选择,单支压力容器×并联的个数8英寸或8.5英寸压力容器,流量为133~151L/min(7~9t/h)6英寸压力容器,流量为57~76L/min(3~5t/h)4英寸压力容器,流量为34~38L/min(2t/h)➢清洗水箱的选择对于正常污染时,按下式计算,对于严重污染时,可将溶液体积加倍每根4"×40"膜元件配制2.2加仑(0.00836m3)溶液每根8"×40"膜元件配制8.7加仑(0.033m3)溶液➢清洗用保安过滤器通常采用孔径为5至10微米的过滤器以除去清洗出来的污垢。

最新反渗透和纳滤的的工艺过程设计精品课件

最新反渗透和纳滤的的工艺过程设计精品课件

工艺过程设计-浓差极化
可以求出反渗透工程上实际存在的浓差极化度
1 1
c2 c3 c1 c3
c2c3 c1c3
(1r) 1
(1rob)s r robs 1r
(1rob)s1
通常由浓差极化度与能耗权衡,取浓差极化度为
少cc?12 根cc据33 上=1式.2可。知这:样,若实验测定得到robs=0.950时r为多
工艺过程设计-工艺流程及特征方程
进水
Qf,cf
第一段
Qr1 Qf1 cr1 cf1
第二段
Qr1 Qf(n-1) cr1 cr(n-1)
第n段
Qp1 cp1
Qp2 cp2
Qpn cpn
浓水
Qr,cr
产水
Qp,cp
Q和c分别表示流量和浓度;下标f、p和r分别指进水、产水 和浓水;下标1,2,…,n为段号。
率。
m
lg
Qt Q0
lg t
式中,m为产水量下降斜率;t为运行时间,h;Q0和Qt分
别为运行初期和运行t小时后的产水量。
通常CA类膜m=-0.03~-0.05,复合膜的m=-0.01~-
0.02。即CA类膜产水量年均下降10%左右,复合膜约为
5%左右。当然根据进料的不同也有一定的变化。
工艺过程设计-系统设计要求
3 溶度积和饱和度 在后面的预处理章节中详细讲述。
4 反渗透和纳滤过程的基本方程 4.1 渗透压
渗透压π随溶质种类、溶液浓度和温度而变,表示方法 和表达式很多。
(1) KM T i K p T B f c x
式中cp为溶质的摩尔浓度;xf为溶质的摩尔分数;Φ 为渗透压系数;Mi为溶质的摩尔浓度;对于稀溶液Φ可 取0.93。

02第二章 反渗透及纳滤膜应用技术介绍

02第二章 反渗透及纳滤膜应用技术介绍

第二章反渗透及纳滤膜应用技术介绍2.1. ESPA系列超低压反渗透膜自1995年5月美国海德能公司率先推出第一代超低压反渗透膜元件ESPA1以来,其优越的节能特性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极大关注,超低压反渗透膜在世界日益普及。

随着节约能源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反渗透膜的运行压力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美国海德能公司为了满足在更低运行压力下的不同产水水质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了超低压反渗透膜ESPA系列。

目前,ESPA系列的8英寸膜元件已经发展到6个型号:ESPA1(标准超低压反渗透膜)、ESPA2(高脱盐率超低压反渗透膜)、ESPA3(超高产水量超低压反渗透膜)、ESPA4(高产水量超低压反渗透膜)、ESPA2+(大面积高脱盐率超低压反渗透膜)和ESPAB (高脱硼超低压反渗透膜),4英寸膜元件也发展到4个型号:ESPA1-4040、ESPA2-4040、ESPA3-4040和ESPA4-4040。

迄今为止,美国海德能公司的ESPA超低压系列反渗透膜是世界上产水量最高、运行压力最低、且具有高脱盐率的膜元件。

在进水含盐量(TDS)低于1000 mg/L时,ESPA系列膜元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 性能说明(1) ESPA系列超低压反渗透膜元件特点由于反渗透膜在工作时需要克服渗透压,因此能耗较高一直是反渗透工艺的弱点。

若能够在较低的压力下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去离子水,就意味着节约反渗透膜系统的设备投资(水泵、阀门、管路以及压力容器)和运行费用(电能消耗及维护费)。

表-1列出了ESPA系列超低压反渗透膜元件的性能特点,以及与CPA系列低压反渗透膜元件的比较。

表中的特性产水量表示膜元件在单位压力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产水量,这个参数使得不同的膜元件可以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a. ESPA系列比CPA系列具有更高的特性产水量,其中ESPA4达到7.27 LMH/bar,是目前特性产水量最高的反渗透膜元件;b. ESPA2+的膜面积增加了10 %,达到了440 ft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川、湖泊和水库),地下水(井水),废水(工业废水和市政污水)和海水
(直接取水和打井取水)。
2.2 膜元件的选则
根据原水的含盐量、进水水质的情况和对产水水质的要求,一般将膜元件分
为五大类。苦咸水脱盐、超低压、低污染、纳滤和海水淡化。如何选择膜元件请
参见《膜元件的选择方法和依据》。
2.3 平均水通量和回收率的确定
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设计
反渗透和纳滤系统通常包含预处理设备、反渗透/纳滤设备和后处理设备。设 置预处理部分的目的是调整原水的水质使其符合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进水水质要 求。后处理工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节反渗透和纳滤的产水成分使其符合使用 目的,二是使浓水符合排放标准。
在设计反渗透和纳滤系统时,正确掌握原水水质和对产水的要求是最基本的 要素。对各个装置的设计进行优化组合是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 节。本章针对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设计进行论述。 1. 系统配置 1.1 概述
1
给水流量和最小浓水流量),防止由于浓差极化所引起的水通量减少和膜污染非 常重要。由于该系统仅采用一支膜元件,而设计要求单支 40 英寸长的膜元件浓 水排放量与产水量比的最小值为 5:1(约相当于 18 %的回收率),因此单一膜元 件系统很难达到较高的系统回收率。为了提高回收率,系统流出的浓水的一部分 可以返回到给水处,如图 1 中的第 5 点位置。采用部分浓水回流的方式可以增加 回收率(一般可增加到 50 %),但是由于有部分浓水返回到进水,会导致产水 的水质下降。
在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设计中,(1)膜元件型号的选择;(2)水通量选择 (单位膜面积的产水量,GFD 或 LMH);以及(3)回收率,都是重要的事项。 一般尽可能设计高的回收率,这样可以降低供给水的量,减少预处理的成本。但 是,系统的回收率设计高时会有以下的不利因素需要考虑。
结垢的风险增大,需要添加阻垢剂; 产水的水质下降; 运行操作压力增高,泵和相关设备的费用增加。 产水量和回收率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安全的标准。一般建议要有一定的设计弹 性。使用美国海德能公司的膜元件时,请参看《美国海德能公司反渗透和纳滤膜 元件设计导则》。 系统的运行方式一般分为连续操作和批式操作两种。批式操作是指储存一定 量的进水,一定期间内处理产水和浓水,一般在小规模的浓缩工程和水量小或连 续供水不足的场合被采用。连续操作是设定一定的回收率和产水量,基本上以一 定的操作压力进行连续地分离处理产水和浓水,大规模的反渗透和纳滤装置都采 用连续过滤。 1.2 单元件系统 单元件系统是最小的反渗透或纳滤系统,虽然只包含一支膜元件,但是配套 设备却很完整。因此熟悉了解单元件系统的结构和设计,对理解大系统的设计是 十分有帮助的。图 1 所示为一个单一膜元件的系统。控制适当的给水范围(最大
操作压力,bar 0QFSBUJPOQSFTTVSF<CB 0TNPUJ渗D透Q压SF,TbTaVrSF<CB







/%1

/%1

'FFE1 SFTTVSF

0 TN PUJD1 SFTTVSF


ᶗʔ ᶗʔ ᶗʔ ᶗʔ ᶗʔ ᶗʔ ᶘʔ̍ᶘʔ̎ᶘʔ̏ᶘʔ̐ᶘʔ̑ᶘʔ̒
8
Permeate flow rate [m3/
Salinity, mg/L TD
Permeate flow rate individual element TDS Combined Permeate TDS
300
1.2
250
1.0
200
0.8
150
0.6
100
0.4
50
0.2
0
0.0
Ⅰー1 Ⅰー2 Ⅰー3 Ⅰー4 Ⅰー5 Ⅰー6 Ⅱー1 Ⅱー2 Ⅱー3 Ⅱー4 Ⅱー5 Ⅱー6
Ne —— 理论膜元件数,支。
6
2.5 压力容器的数量
决定了每支压力容器可装填膜元件的数量(Ve)后,通过膜元件的数量 Ne
除以 Ve 就可以得到所需压力容器的数量(Nv)。
2.6 膜元件的排列——理论段数
Nv
=
Ne Ve
(2)
根据设计的回收率按前节中介绍的内容(请参见 1.3 和 1.4)设定理论段数
图 6 浓缩系统设计示意图
5
2. 系统设计步骤
为了有效发挥反渗透系统的性能,需要准确了解给水水质、用水点对产水水
质和水量的要求,参考预处理和后处理工艺,以达到设计上的最优化。下面讲述
的反渗透系统设计建立在进水水质符合反渗透系统进水要求的前提下。
2.1 水源
掌握水源的种类和水质情况以及水质变动的情况。水源大致可分为地表水
1 2 3 4 5 6 7 &MF8N FO9UQP1TJ0UJPO1JO1WF1TT2FM
膜元件在压力容器中的位置
图 7 膜元件在压力容器中的位置与进水操作压力和渗透压的变化示意图 2.8.2 产水流量和产水水质在系统中的变化
压力容器中的每支膜元件的性能由于所在位置的不同变化很大。如图 8 显示 两段排列每支压力容器装有 6 支膜元件的情况,压力容器中膜元件的位置与产水 量和产水水质变化的示意图。原水进入膜系统,原水透过膜元件不断有产水产 出。进水被浓缩,原水浓度不断升高、渗透压增大、有效压力降低,膜元件的产 水量沿着进水侧到浓水侧的顺序变小。由于原水浓度升高,产水中含盐的浓度也 随之升高。
图 2 单段系统排列示意图
表 1 膜元件串连的数量和最大回收率
膜元件串连数量 1
2
3
4
5
6
回收率,%
16
29
38
46
53
59
2
1.4 多段系统的排列 当要求系统的回收率高于 50 %时,可以采用多段系统。多段系统是指第一
段的浓水作为第二段的进水,第二段的浓水作为第三段的进水,以此类推。每段 的进水一部分变成产水,后一段的进水流量会减少,含盐量会升高,所以后段的 膜元件数量要比上一段的膜元件数量少,以保证正常的进水流量。一般的排列方 式是 2:1 或 4:2:1。通常,两段系统可以把回收率做到 50 – 75 %,三段系统回收 率做到 75 – 90 %1。
方式,降低前段产水量,保持整体有效压力(NDP)的均衡。采这个方法 时,系统停止运行时有可能造成背压(产水侧压力 > 进水侧压力)。在设 计以及操作时必须谨慎处理;
1 系统的回收率还与给水水质以及给水温度有关,这里提到的回收率数据必须与给水水质和水温综合考虑,以免发生膜污染。
3
③ 前后各段采用不同过滤阻力的膜元件。前段采用阻力大的膜元件,例如: PROC10 或 CPA3-LD,甚至 SWC®系列海水淡化膜元件,人为降低前段 的产水量,后段采用阻力小的膜元件,例如:ESPA®系列,以保证产水 量。
计系统时,在能的条件下,希望采用有余量的产水通量和回收率。
2.4 理论膜元件数量
当确定了设计产水通量 J 和产水量 Qp 值时,所需理论膜元件数量 Ne 可以按
公式(1)计算。
式中:Qp —— 产水量,m3/h;
Ne
=
QP J ×S
(1)
J —— 单位面积产水通量,LMH;
S —— 膜元件面积,m2;
二段排列∶回收率 50 – 75%
三段排列∶回收率 75 – 90%
图 3 多段系统排列示意图 在多段系统中,浓水侧的渗透压力不断升高,有时会发生净驱动力(NDP) 不足的现象。造成前段产水和后段产水不均衡。这时有三个解决方法: ① 在每个段间加增压泵,以提高后段的驱动力; ② 在第一、第二段产水侧设置节流阀门,如图 4 所示。通过增加产水背压的
件 IMSDesign®可以很方便的帮助客户完成这个任务。
2.8 系统的性能
2.8.1 压力和渗透压在系统中的变化
7
原水通过高压泵加进入膜系统,会有压力损失,进水操作压力 Pf 随着水流的 方向不断降低。同时原水透过膜元件不断有产水产出,进水被浓缩,原水浓度不 断升高,产水侧的渗透压不断增大,净驱动力(NDP)降低。
和每段的压力容器排列。通常反渗透系统排列方式以 2:1 的近似比例为多。让我
们通过下面的例子来熟悉一下计算的方式。
例:产水水量为 100 m3/h,设计通量为 22 LMH,膜元件面积为 37.2m2,问
需要如何排列反渗透系统?
解:按公式(1)计算理论膜元件数量
理论膜元件数量, Ne
= 100 × 103 22 × 37.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根据进水水质和对产水水质的不同要求,决定单位面积的产水通量 J(单
位:GFD 或 LMH)和回收率(Rec.)。产水通量可以参照美国海德能公司设计
导则。回收率的设定要考虑原水中含有的难溶盐的析出极限值。通常,单位面积
产水量 J 和回收率 Rec.设计的过高,发生膜污染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造成产水
量下降,清洗膜系统的频率增多,维护系统正常运行的费用增加。所以,进行设
Element position in vessel
图 8 膜元件在压力容器中的位置与产水量和产水水质的相关示意图 2.8.3 回收率和进水流量的变化
膜元件的位置与进水流量和回收率的变化的示意图显示在图 9 中。前一支膜 元件的浓水作为下一支膜元件的进水,水量不断减少,回收率不断增加,设计计 算时一定要注意每段最后一支膜元件的回收率不要超过规定回收率的极限值和不 要低于最小浓水流量。
4 + 2 +1
12:6:3,每个压力容器 6 支 8 英寸膜元件,总数量为 126 支。
以上的初步计算结果可以输入设计软件 IMSDesign®进行验证和评估。
2.7 系统的优化
根据设定的单位面积产水通量、回收率、水温变动范围、研究讨论膜组件的
排列方式,设计计算压力、流量。这时使用美国海德能公司提供的反渗透设计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