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农业生态系统调节与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生态系统通过多种内部调节作用阻止变化,保持 自身相对稳定性(即保持平衡)的倾向。
自然生态系统是演替系列中最后成熟的阶段,是顶极群 落与外界环境取得平衡的,自我维持的稳定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总是向 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在遇到生态环境较大变化时,由于系统自身的调节 恢复和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 自然系统稳态机制
3.生态系统一级的稳态机制
多样化的组成。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的数量丰富,食物链结构复 杂,则系统内所包含的正、负反馈机制多,它们使各要素保 持平衡的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稳态的基础。 生态位的分化 使各物种和谐相处,互相补充,避免由于某一种或几种生
物的灭绝而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的影响。
(三)、自然系统稳态机制
(2)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的调节(种间牵制) 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处于不同的营养级,连接成食物
链和食物网,这种网状的结构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限制平衡各种物种的密度。
2、生态系统有机体(个体)水平的稳态机制
生物有机体的主要调节作用是以生物的生理和遗传的 调节作用为基础的,这种调节作用称为适应。 适应:生物对环境产生的反应,以适应变化的环境,维持
如: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动物的迁徙。
(三)、自然系统稳态机制
有些植物还可在逆境中创造小生境而获得生存。 如:红树。
生物适应的结果使生物与环境达到了新的统一,一方 面生物可最大限度的利用环境方面的优越条件,良好的 生长发育,另一方面生物种可产生各种生态型、亚种和 新种,使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基因的异质性得以丰富和 发展,这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重要作用的。
个体的生存,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的延续。
(三)、自然系统稳态机制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生物可通过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产生不 同的生态型来适应环境。
如:光和养分都不足时和仅光照不足时植物的反应。 通过生理调节和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
如:沙漠的植物和动、植物的休眠和植物的落叶。 生物还可通过改变自身的活动规律获得适应和生存。
(二)、生态阈值
任何生态系统,其内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定义:系统在不降低和破坏自动调节能力的前提下所能忍受
的最大限度的外界压力。 外界压力:自然灾害、外界环境因子的强烈变化。
人类的获取,改造和破坏 实例:
森林有一定的采伐量,草原有一定的载畜量,超过这个限 度,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农田耗地作物的复种指数也有一定限度,复种指数过高会 导致地力衰竭。
第九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调节机制,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 与生态失衡防止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和途径。
[教学重点]
系统的调控调控机制及特点、生态系统的调控层次,生态系统自然调控 机制的类型、生态系统稳态调控机制,生态平衡的概念,了解维护农业 生态系统平衡的具体策略, “成本外摊”与“收益外泄”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稳态调控机制, “成本外摊”与“收益外泄”的概念及对策 。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生态系统自调节机制为主线,分析生态系统平衡途径。
[教学内容]
第九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
§1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稳态机制 §2 生态平衡 §3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
§1 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机制
一、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机制类型 二、自然生态系统稳态及稳态机制
次生分泌物的作用 可进行生物种间的信息传递和调节生物种间的关系。
§2 生态平衡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 二、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三、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 :
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 间以及环境各因子之间,通过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 维持的某种协调(稳定)状态。 表现为:
一、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机制类型
(一)随动调控 (二)最优调控 (三)程序调控 (四Baidu Nhomakorabea稳态调控
(一)随动调控
随动调控 动植物的运动过程能跟踪一些外界目 标。向日葵的花跟着太阳转,植物的根向着有 肥水的方向伸。
(二)最优调控
是生物在生存环境中达到最佳状态的调控。 如:蜜蜂建成的六角形蜂巢,其几何形状是最 省材料的,鱼类的流线型结构是减少流体阻力 的最优结构,旱生植物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 水生植物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 顶极群落的生态位分化
生态容量
生态系统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态阈值称为生态容量。 生态容量:生态系统对某种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的最大容
纳量。 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在调控管理和利用生态系统时 必须以生态阈值为标准。 生态阈值的大小决定于生态系统的成熟性。
稳态机制:系统内维持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 状态(即稳态)的各种调节作用。
稳态机制的类型
1.冗余调控:是生物以超过正常需要的功能组 分量来完成特定功能的调控方式。如:植物的 花粉数量极大地超过受精的数量,植物的叶片 数量庞大等。
2.反馈调控:通过正负反馈协同作用
(三)、自然系统稳态机制
生态系统的各个水平都有稳态机制。
1、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一级的稳态机制
(1)种群的自我调节(种内密度制约) 各种群内部都有一定的反馈机制,使种群的密度 与个体之间的增长率之间保持一定的关系,稳定 在环境容纳量附近。
(三)程序调控
生态系统不同的水平层次均形成一种按一定程 式来调控发展的的机制. 如个体水平上,植物种子到种子的生命史就是一 种典型的程序调控,是生物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 有序调控, 如群落水平上,群落的演替也是一种程序调控.
(四) 稳态调控
二、 生态系统稳态及稳态机制
(一)稳态(homeostasis)
结构上:生物种类组成,种群数量、食物链营养结构协调稳 定; 功能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基本相等,物质储量恒定; 生物种群与环境之间达到高度的相互适应和同步协调。
生态平衡的概念
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1.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 生态平衡并非静止不动的,生态平衡应是生物与环境 相对协调的动态平衡。 2.生态平衡的出现是由于生物强大的繁殖力、较窄的适 应力和环境资源的有限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个因素相互作用,使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 各自保持一定的状态,达到正反相当,协调吻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