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接触电击防护word版

合集下载

安全技术 第四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安全技术 第四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二、绝缘指标



1、绝缘电阻 ①、绝缘电阻的测量:兆欧表(摇表) ②、测量绝缘电阻的注意之点:
兆欧表——测量绝缘体电阻的专用仪表



兆欧表结构:外形如 上图,是由磁电式流 比计与手摇直流发电 机组成。 三个接线柱分别为接 地E、接线路L和保护 环G,测量时的线路 连接。(如右图)
电缆外皮 电缆芯 内层绝缘



2、回路配置 3、插销座 4、短路保护
第五节


漏电保护装置



1、漏电保护装置(又称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 是指在指定条件下被保护电路中的漏电电流达到 预定值时能自动断开电路或发出报警信号的装置。 2、使用场合:一般适用于1000V以下的低压电网, 高压只可作为检查漏电用 3、漏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及功能: ①、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单相电击事故; ②、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火灾和设备烧毁事故; ③、用于检测和切断各种一相接地故障; ④、用于过载、过压、欠压和缺相保护。
三、屏护装置的安全要求: 1、遮拦、障碍的稳固: 2、栅栏上的警告牌: 3、必要的信号装置和联锁装置:
第三节

电气间距和安全距离


一、间距的定义 间距是将带电体置于所及范围之外的安全措施(即 保证人体和带电体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无意的 接触或过分地接近带电体) 。 二、间距的作用: 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防止车辆或其他 物体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有利于检修安全和防 止电气火灾及各种短路故障。 三、间距对各类装置的要求 凡易于接近的带电体,应保持其在手臂所能触及的 范围之外,且有一定距离。当作业用长大工具时, 间距应加大。间距的大小决定于电压高低、设备类 型、环境条件以及安装方式等因素。(略)

触电防护技术

触电防护技术

触电防护技术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 绝缘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封闭和隔离,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欧,并应符合专业标准规定。

2. 屏护采用护罩、箱闸、遮拦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金属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遮拦应挂标示牌,必要时配备光电报警连锁装置。

遮拦高度不应低于1.7m,下部边缘离地不超过0.1m,栅遮拦高度户内不低于1.2m,户外不低于1.5m。

栏条间距不应大于0.2m。

对于低压设备,遮拦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高度一般不小于2.5m。

3. 间距①线路间距②用电设备间距,常用开关电器安装高度为1.3~1.5m,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150mm的距离,室内灯具高度应高于2.5m,低于2.2m应采取安全措施,人碰不到的地方可减为1.5m,户外灯具应高于3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2.5m③检修间距,低压操作中,人体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小于0.1m;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 IT系统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对保护接地电阻有要求,380V不接地系统要求≤4欧,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容量不超过100kV.A时,要求≤10欧,不接地配电网,如果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公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欧且≤120/IE2. TT系统(配电网接地,电气外壳接地) 主要用于低压用户,且必须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优先使用前者。

3. TN系统保护接零要求:在同一接零系统中,不允许部分设备只接地不接零的做法(只能接地的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重复接地合格。

零线上除工作接地以外的其他点的再次接地(位置:电缆或架空线进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配电线路的最远端及每1km处。

接地电阻:RS≤10Ω )。

工作接地合格。

减轻各种过电压的危险。

工作接地电阻RN≤4Ω。

发生对 PE线的单相短路时能迅速切断电源。

(手持式电气设备不超过0.4s,固定式电气设备不超过5s);PE线和PEN线上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绝缘、屏护和间距是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1.绝缘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良好的绝缘也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1)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

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07Ω•m。

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确定的线路流动。

绝缘材料的品种很多,一般分为:1)气体绝缘材料。

常用的有空气和六氟化硫等。

2)液体绝缘材料。

常用的有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缘矿物油,十二烷基苯、聚丁二烯、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麻油。

3)固体绝缘材料。

常用的有树脂绝缘漆、胶和熔敷粉末;纸、纸板等绝缘纤维制品;漆布、漆管和绑扎带等绝缘寖渍纤维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电工用薄膜、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电工用塑料和橡胶;玻璃、陶瓷等。

每种绝缘材料都有其极限耐热温度,当超过这一极限温度时,其老化将加剧。

电气设备的寿命就缩短。

在电工技术中,常把电机电器中的绝缘结构和绝缘系统按耐热等级进行分类。

表2—1是我国绝缘材料标准规定的绝缘耐热分级和极限温度。

(2)绝缘检测和绝缘试验1)绝缘电阻试验绝缘电阻是衡量绝缘性能优劣的最基本的指标。

在绝缘结构的制造和使用中,经常需要测定其绝缘电阻。

通过测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定某些电气设备的绝缘好坏,判断某些电气设备如电机、变压器的绝缘情况等。

以防因绝缘电阻降低或损坏而造成漏电、短路、电击等电气事故。

2)绝缘电阻的测量绝缘材料的电阻通常用兆欧表(摇表)测量。

这里仅就应用兆欧表测量绝缘材料的电阻进行介绍。

兆欧表主要由作为电源的手摇发电机(或其他直流电源)和作为测量机构的磁电式比率计(双动线圈比率计)组成。

测量时实际上是给被测物加上直流电压,测量其通过的泄漏电流。

直接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直接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间接接触触电防护直接接触击电防护1. 良好的绝缘是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2. 低压配电线路的故障主要是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及接地故障。

3. 屏护是采用屏护装置不安全因素,即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

4. 一般对低压设备和线路,绝缘电阻应不低于0.5MΩ。

5. 电力线路在通讯线路上方,高压线路在低压线路上方。

6. 漏电保护器后面的工作零线不可以重复接地。

7. 安全电压的设备的插销座不得带有接零或接地插孔。

8. 低压电器设备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4Ω)9. 直接埋地电缆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10. 高压线路和设备的绝缘电阻一般不应低于(1000)MΩ11. 户外照明灯具一般不应低于(3)m12. 什么是漏电保护器?利用电器线路或电气设备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会产生剩余电流,从而利用这种剩余电流来切断故障线路或设备电源的保护电器即所谓漏电保护器。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1.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最基本的措施。

2. IT 系统就是电源系统带电部分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系统3. TT 系统是电源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与电源系统的接地电气上无关的系统。

4. TN 系统中,将保护中性导体上的一处或多处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再次连接称为重复接地。

5. 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

6. 交配电站接地装置(1)年检查一次。

7. 低压配电网,限制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阻不超过(4)Ω8. 当允许工作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时,允许重复接地电阻不超过30Ω,但不少于(3)处。

9. 在变压器中性接地系统中,电气设备严禁采用(接地保护)问答1. 什么是保护接地:把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出现危险的对地电压导电部分同大地紧密的连接起来的接地。

2. 重复接地的作用是什么?减轻PEN 线或PE 线意外断线或接触不良时接零设备上电击的危险性。

触电的防护知识

触电的防护知识
21
一、IT系统
• IT系统应用范围 IT系统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包括低压不接地配电网(如井下配电网)
和高压不接地配电网,还包括不接地直流配电网。在这些电网中,凡由 于绝缘损坏或其它原因而可能带危险电压的正常不带电金属部分,除另 有规定外,均应接地。应当接地具体部位是: (1)电动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照明器具、移动式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 金属结构; (2)0Ⅰ类和Ⅰ类电动工具或民用电器的金属外壳; (3)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控制台的金属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 和金属门; (4)配线的金属管; (5)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6)电缆金属接头盒、金属外皮和金属支架; (7)架空线路的金属杆塔; (8)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
12
一、屏护
2. 屏护装置的安全条件 •尽管屏护装置是简单装置,但为了保证其有 效性,须满足如下的条件: •(1) 屏护装置所用材料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和良好的耐火性能。为防止因意外带电而造 成触电事故,对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必 须实行可靠的接地或接零。
13
一、屏护
• (2) 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之间应 保持必要的距离。遮栏高度不应低于 1.7m,下 部边缘离地不应超过 0.1m , 网眼遮栏与带电 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表 2-2 所示的距离。栅 遮栏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 1.2 m ,户外不应小于 1.5m ,栏条间距离不应大于 0.2 m 。对于低压 设备,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0.8 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 2.5 m 。
• 间距的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 避免车辆或其他器具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事故;防 止火灾、过电压放电及各种短路事故,以及方便操作。在 间距的设计选择时,既要考虑安全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 人- 机工效学的要求。

触电事故预防技术之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正式版)

触电事故预防技术之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916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触电事故预防技术之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正式版)触电事故预防技术之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绝缘绝缘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

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

电气设备的绝缘不得受潮,表面不得有粉尘、纤维或其他污物,不得有裂纹或放电痕迹,表面光泽不得减退,不得有脆裂、破损t弹性不得消失·运行时不得有异味。

绝缘的电气指标主要是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用兆欧表测量。

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OOOΩ.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

2)、屏护屏护是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

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

应与带电体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遮栏与低压裸导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8m;网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低压设备不宜小于0.15m,10kV设备不宜小于0.35m。

屏护装置应安装牢固。

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或接零)、。

遮栏、栅栏应根据需要挂标示牌。

遮栏出入口的门上应根据需要安装信号装置和连锁装置。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与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知识点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与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知识点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与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知识点一、绝缘绝缘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

良好的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触及带电体的安全保障。

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

1.绝缘材料和性能(1)绝缘材料种类。

电工绝缘材料是指体积电阻率107Ω·m 以上的材料。

电工绝缘材料分为∶①固体绝缘材料。

包括瓷、玻璃、云母、石棉等无机绝缘材料,橡胶、塑料、纤维制品等有机绝缘材料和玻璃漆布等复合绝缘材料②液体绝缘材料。

包括矿物油、十二烷基苯、硅油等液体③气体绝缘材料。

包括六氟化硫、氮等气体人保管。

二、安全距离1.安全距离的意义安全距离指的是,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防止车辆或其他物体碰撞或接近带电体等造成的危险,在其间所需保持的一定空间距离。

裸带电导体和裸带电导体之间、带电体与地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是靠空气绝缘的,带电体的工作电压越高要求他们之间的空气距离越大。

在一定工作电压下当他们之间的距离小到一定程度,高压电场就会将他们之间的空气击穿产生电弧放电的现象。

带电体之间的放电将会引起弧光短路;带电体与地之间的放电将会产生弧光接地;同样当人体过分的接近带电体,电弧通过人体放电将会发生电击伤亡事故。

为了防止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应当规定出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应保持的最小空气间隙,称为安全距离或称为安全间距。

2.安全距高的规定安全间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运行状况和安装方式。

并在安全规程中做出明确规定。

电气工作人员从事电气设计、安装、调试、巡视、维修和从事带电作业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循。

有关设备安全方面的有∶架空线路的安全距离、电缆线路的安全距离、室内外配线的安全距离、进户装置的安全距离、变配电设备的安全距离、低压用电装置的安全距离;着眼于人身安全,主要防止人体过分接近带电体方面的有∶维修、巡视时的安全距离和带电作业时的安全距离等。

(完整word版)GBT17045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

(完整word版)GBT17045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

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人和家畜对来自装置和设备的电击防护。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下列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l2113—1996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eqv IEC 990:1990)GB/T 12501—90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nqv IEC 536:1976)GB/T 14821.1—93建筑物电气装置电击防护(eqv IEC 364-4—41:1992)GB/T 16499-1996编制电气安全标准的导则(idt IEC导则104:1984)IEC 50(131):1978国际电工辞典(IEV)第131章:电路和磁路IEC 50(826):1982国际电工辞典(1EV)第826章:建筑物电气装置IEC 536-2;1992电工电子设备电击防护分类第2部分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3 电击防护基本准则GB 14821.1和GB/T 12501中的基本准则如下: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易触及的可导电部分均应是无危险的1):-—在正常情况(正常操作和无故障情况下),或——在单故障情况下2)。

注:“易触及性”的规定对普通人员和对熟练人员或受过培训人员来说可以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产品和安装场所也可以不一样.3.1 正常情况为符合上述基本准则,需要有基本电击防护,它可由一种防护措施来提供。

这样的防护措施例子有:——基本绝缘;——限制稳态接触电流;——限制电压;——外护物。

注:基本绝缘在IEC 364和CB/T 12501中被作为直接接触防护.3.2 单故障情况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就需考虑是某种单故障:—-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易触及的可导电部分变为危险的带电部分(例如,加到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基本绝缘失效时);或——易触及的无危险的带电部分变为危险的带电部分(例如,稳态接触电流的限制失效);或——正常不易触及的危险的带电部分变为易触及的(例如,外壳的机械性损坏)。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是指在接触电源导体而导致的电路中的电流经过身体时所发生的电击伤害。

为了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员工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了解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

2. 在电气设备周围应该设置明显的标示,警示员工注意安全。

3. 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应该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4. 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时,应该切断电源并锁定电源开关,防止误操作导致电击事故。

5. 在电气设备维修过程中,应该使用专业的维修工具和设备,避免使用金属工具和设备直接接触电源导体。

6. 在进行高压电气设备维修时,应该使用专业的绝缘杆和绝缘手套等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高压电源导体。

7. 在电气设备维修过程中,应该配备专业的急救设备和人员,一旦发生电击事故能够及时采取救护措施。

总之,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是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防范措施做好,才能保障员工的安全。

- 1 -。

第五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第五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第五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为搞好安全用电,必须采取先进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人体直接接触带电体发生触电事故。

绝缘、遮栏和阻挡物、电气间隙和安全距离、漏电保护等都是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第一节绝缘所谓绝缘,是指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实现带电体相互之间、带电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电气隔离,使电流按指定路径通过,确保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

一、绝缘材料常用的绝缘材料有:玻璃、云母、木材、塑料、橡胶、胶木、布、纸、漆、六氟化硫等。

绝缘保护性能的优劣决定于材料的绝缘性能。

绝缘性能主要用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指标来衡量。

绝缘电阻大小用兆欧表测量;耐压强度由耐压试验确定;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分别由泄漏试验和能耗试验确定。

对绝缘材料施加的直流电压与泄漏电流之比称为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是最基本的绝缘性能指标。

应当注意,绝缘材料在腐蚀性气体、蒸汽、潮气、粉尘、机械损伤的作用下都会使绝缘性能降低或丧失。

很多良好的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

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保护必须与电压等级相符,各种指标应与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相适应。

此外,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而带来的电气事故,还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检查,及时消除缺陷。

绝缘材料按其正常运行条件下容许的最高工作温度分为若干级,称为耐热等级。

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见表3—1。

二、绝缘破坏绝缘物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破坏,丧失绝缘性能,这就是击穿现象,这种击穿叫做电击穿,击穿时的电压叫做击穿电压。

击穿时的电场强度叫做材料的击穿电场强度或击穿强度。

气体绝缘击穿后都能自行恢复绝缘性能,固体绝缘击穿后不能恢复绝缘性能。

固体绝缘还有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

热击穿是绝缘物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由于流过泄漏电流引起温度过分升高所导致的击穿。

电化学击穿是由于游离、化学反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导致的击穿、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电压都比较低.但电压作用时间部比较长。

绝缘物除因击穿而破坏外,腐蚀性气体、蒸气、潮气、粉尘、机械损伤也都会降低其绝缘性能或导致破坏。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绝缘破坏
电击穿:绝缘物在强电场的作用下,遭到急剧 的破坏,丧失绝缘性能的现象。 使绝缘材料产生击穿的最小电压叫做击穿电压, 此时的电场强度称材料的耐压强度。
气体绝缘击穿后能自动恢复绝缘性能。 多次液体击穿可能导致液体失去绝缘性能。 固体绝缘击穿后不能恢复绝缘性能。
绝缘破坏
绝缘破坏
3. 绝缘损坏
不正确选用绝缘材料;不正确地进行电气设备 及线路的安装;不合理地使用电气设备等。
三、绝缘检测和绝缘试验
目的是检查电气设备或线路的绝缘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包括: 绝缘电阻试验、耐压试验、泄漏电流试验和介质损耗试验。
绝缘电阻试验是最基本的绝缘试验;
耐压试验是检验电气设备承受过电压的能力. 主要用于新品种电气设备的型式试验及投入运行前的 电力变压器等设备、电工安全用具等;
第二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基本防护原则:
应当使危险的带电部分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
目的:
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 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措施
安全电压 绝缘 屏护 间距 电气隔离
接地与接零 漏电保护 电气联锁 安全工具
直接接触触电防护
1 安全电压
3 屏护 ——将带电部位封闭或隔离来保证安全距离.
屏护:采用遮栏、护罩、箱匣、金属管等装置把带电体
与外界隔开。分为屏蔽和障碍。
屏蔽:能防止人员无意识或有意识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 障碍:虽可防止人员无意识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
但无法防止人员有意识移开或超过障碍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
要求:屏护装置应当与带电体保持足够的距离,有足够的尺寸
使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允许范围的电压值,也称安全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成触电事故的避免车辆或其他器具碰撞或过分接
近带电体而造成事故,也为了防止过高压放电和
短路而引起的火灾。在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
体与其他设施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均
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4 间距
间距的大小决定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安装的方式、 气象条件、地区环境等因素。
线路间距 架空线路应避免跨越建筑物,必须跨越时,应 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① 应根据被测物的额定电压正确选用不同电压等级的兆欧 表。所用兆欧表的工作电压应高于绝缘物的额定工作电压。 一般情况下,测量额定电压 500V 以下的线路或设备的绝 缘电阻,应采用工作电压为 500V 或 100OV 的兆欧表;测 量额定电压 500V 以上的线路或设备的绝缘电阻,应采用 工作电压为 1000V 或 2500V 的兆欧表。 ② 与兆欧表端钮接线的导线应用单线,单独连接,不能用 双股绝缘导线,以免测量时因双股线或绞线绝缘不良而引 起误差。
由碰撞电离导致的电击穿,形成一条高电导的通道。
工程上常采用高真空和高气压的方法来提高气体 的击穿场强。 空气的击穿场强约为25—30 kv/cm。
绝缘击穿
(2)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件与其纯净度有关,与气 体的击穿机理相似,是由电子碰撞电离最后导致击 穿。但击穿场强比气体高。
变压器油含有极少量水分 气泡击穿机理
线路经过地区 线路电压(KV) 导线与地面或水面的最小距离(m) <1 10 35 居民区 6 6.5 7 非居民区 5 5.5 6 交通困难区 4 4.5 5 不能通航的或浮运的冬季水面 5 5 5.5 不能通航的或浮运的最高水面 (50年一遇 ) 3 3 3
4 间距
线路电压 (KV) 导线与建筑物的最小距离(m) < 1 10 35 垂直距离 2.5 3 4 水平距离 1 1.5 3 导线与树木的最小距离(m) 垂直距离 1 1.5 3 水平距离 1 2

预防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

预防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

预防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
1. 保持适当的距离:与电源、电器或电线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有效的降低直接接触电击的风险。

2. 戴上绝缘手套:在操作可能带电的设备前,应首先戴上绝缘手套,确保不会发生直接接触电击。

3. 使用绝缘工具:同样的,在操作可能带电的设备时,要使用绝缘工具,确保不会发生直接接触电击。

4. 确保设备正常:使用前务必检查设备是否正常,以确保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5. 避免潮湿场地:在潮湿的场地或有可能漏电的场所慎重操作,以避免直接接触电击。

6. 注意安全标志:在操作电器或设备时,要注意标示,确保不会因为误操作而导致直接接触电击。

7. 总开关切断电源:在进行维修或清洁电器设备时,记得先将总开关切断电源,确保安全操作。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第二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原则是:应当使危险的带电部分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

本章所介绍的是最为常用的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即绝缘、屏护和间距。

这些措施是各种电气设备都必须考虑的通用安全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第一节绝缘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长久以来,绝缘一直是作为防止电事故的重要措施,良好的绝缘也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一、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

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的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107 Ω·m 。

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确定线路流动。

绝缘材料的品种很多,一般分为:①气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空气、氮、氢、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等;②液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缘矿物油,十二烷基苯、聚丁二烯、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麻油;③固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树脂绝缘漆,纸、纸板等绝缘纤维制品,漆布、漆管和绑扎带等绝缘浸渍纤维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电工用薄膜、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电工用塑料和橡胶、玻璃、陶瓷等。

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主要表现在电场作用下材料的导电性能、介电性能及绝缘强度。

它们分别以绝缘电阻率ρ( 或电导γ) 、相对介电常数εr、介质损耗角 tanδ及击穿强度E B四个参数来表示。

本节暂先介绍前三个参数。

1.绝缘电阻率和绝缘电阻任何电介质都不可能是绝对的绝缘体,总存在一些带电质点,主要为本征离子和杂质离子。

在电场的作用下,它们可作有方向的运动,形成漏导电流,通常又称为泄漏电流。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的绝缘材料的等效电路如图 2-1a 所示;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的电流如图 2-1b 所示。

图中,电阻支路的电流 Ii 即为漏导电流;流经电容和电阻串联支路的电流Ia 称为吸收电流,是由缓慢极化和离子体积电荷形成的电流;电容支路的电流 I C称为充电电流,是由几何电容等效应构成的电流。

直接电击的防护措施

直接电击的防护措施

直接电击的防护措施1. 引言直接电击是一种常见的电击事故,它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保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直接电击的危害、防护原则以及常用的防护措施。

2. 直接电击的危害直接电击是指人体直接接触到带电部位或者带电物体,从而导致电流通过人体而引起伤害。

直接电击会对人体造成以下危害: - 电击伤害:高压电流通过人体时会造成皮肤灼伤、肌肉痉挛、心脏麻痹等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 烧伤:高温和强大的能量释放会导致烧伤,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截肢。

- 内部损伤:电流通过内脏器官时可能引起内部出血、器官损坏等严重后果。

3. 防护原则为了有效防止直接电击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遵循以下防护原则: - 预防为主: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减少直接电击事故的发生概率。

- 隔离保护:通过隔离带电部位和人员,防止电流传导到人体。

- 接地保护:通过良好的接地系统,将带电物体上的电荷迅速导入地面,减少人体接触到电流的可能性。

- 个人防护: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靴等。

4. 常用防护措施为了实施上述防护原则,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常用的防护措施:4.1 设计和安装•合理布置设备和线路: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布置设备和线路,减少带电部位暴露在工作区域内。

•使用绝缘材料:在可能带电部位周围使用绝缘材料进行包覆,减少人员接触到带电部位的可能性。

•安装警示标识:在带电设备附近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电击危险。

4.2 隔离保护•使用隔离设备:在带电部位和工作区域之间设置隔离设备,如绝缘隔板、绝缘挡板等,防止电流传导到人体。

•使用防护栏杆:在带电设备周围设置防护栏杆,限制人员进入带电区域。

4.3 接地保护•良好接地系统:确保设备和线路的接地系统正常运行,及时排除接地故障。

•使用可靠的接地装置:在带电设备上安装可靠的接地装置,将带电物体上的电荷迅速导入地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原则是:应当使危险的带电部分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

本章所介绍的是最为常用的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即绝缘、屏护和间距。

这些措施是各种电气设备都必须考虑的通用安全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第一节绝缘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长久以来,绝缘一直是作为防止电事故的重要措施,良好的绝缘也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一、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

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的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107 Ω·m 。

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确定线路流动。

绝缘材料的品种很多,一般分为:①气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空气、氮、氢、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等;②液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缘矿物油,十二烷基苯、聚丁二烯、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麻油;③固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树脂绝缘漆,纸、纸板等绝缘纤维制品,漆布、漆管和绑扎带等绝缘浸渍纤维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电工用薄膜、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电工用塑料和橡胶、玻璃、陶瓷等。

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主要表现在电场作用下材料的导电性能、介电性能及绝缘强度。

它们分别以绝缘电阻率ρ( 或电导γ) 、相对介电常数εr、介质损耗角 tanδ及击穿强度E B四个参数来表示。

本节暂先介绍前三个参数。

1.绝缘电阻率和绝缘电阻任何电介质都不可能是绝对的绝缘体,总存在一些带电质点,主要为本征离子和杂质离子。

在电场的作用下,它们可作有方向的运动,形成漏导电流,通常又称为泄漏电流。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的绝缘材料的等效电路如图 2-1a 所示;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的电流如图 2-1b 所示。

图中,电阻支路的电流 Ii 即为漏导电流;流经电容和电阻串联支路的电流Ia 称为吸收电流,是由缓慢极化和离子体积电荷形成的电流;电容支路的电流 I C称为充电电流,是由几何电容等效应构成的电流。

绝缘电阻率和绝缘电阻分别是绝缘结构和绝缘材料的主要电性参数之一。

为了检验绝缘性能的优劣,在绝缘材料的生产和应用中,经常需要测定其绝缘电阻率,包括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而在绝缘结构的性能和使用中经常需要测定绝缘ε电阻。

温度、湿度、杂质含量和电场强度的增加都会降低电介质的电阻率。

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剧,使离子容易迁移,电阻率按指数规律下降。

湿度升高,一方面水分的浸入使电介质增加了导电离子,使绝缘电阻下降;另一方面,对亲水物质,表面的水分还会大大降低其表面电阻率。

电气设备特别是户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因受潮引起绝缘材料电阻率下降,造成泄漏电流过大而使设备损坏。

因此,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应定期检查设备绝缘电阻的变化。

杂质的含量增加,增加了内部的导电离子,也使电介质表面污染并吸附水分,从而降低了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

在较高的电场强度作用下,固体和液体电介质的离子迁移能力随电场强度的增强而增 大,使电阻率下降。

当电场强度临近电介质的击穿电场强度时,因出现大量电子迁移,使绝 缘电阻按指数规律下降。

2. 介电常数电介质在处于电场作用下时,电介质中分子、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发生偏移、使得 正、负电荷的中心不再重合,形成电偶极子。

电偶极子的形成及其定向排列称为电介质的极 化。

电介质极化后,在电介质表面上产生束缚电荷。

束缚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介电常数是表明电介质极化特征的性能参数。

介电常数愈大,电介质极化能力愈强,产 生的束缚电荷就愈多。

束缚电荷也产生电场,且该电场总是削弱外电场的。

因此,处在电介 质中的带电体周围的电场强度,总是低于同样带电体处在真空中时其周围的电场强度。

现用电容器来说明介电常数的物理意义。

设电容器极板间为真空时,其电容量为 Co ,而当极板间充满某种电介质时,其电容量变为 C , 则 C 与 Co 的比值即该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即: 0C C r =ε (2.1) 在填充电介质以后,由于电介质的极化,使靠近电介质表面处出现了束缚电荷,与其对应,在极板上的自由电荷也相应增加,即填充电介质之后,极板上容纳了更多的自由电荷,说明电容被增大。

因此,可以看出,相对介电常数总是大于 1 的。

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受电源频率、温度、湿度等因素而产生变化。

随频率增加,有的极化过程在半周期内来不及完成,以致极化程度下降,介电常数减小。

随温度增加,偶极子转向极化易于进行,介电常数增大;但当温度超过某一限度后,由于热运动加剧,极化反而困难一些,介电常数减小。

随湿度增加,材料吸收水分,由于水的相对介电常数很高 ( 在 80 左右 ),且水分的 侵入能增加极化作用,使得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明显增加。

因此,通过测量介电常数,能够判质受潮程度等。

大气压力对气体材料的介电常数有明显影响,压力增大,密度就增大,相对介电增大。

3. 介质损耗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的部分电能不可逆地转变成热能,这部分能量叫做介质损耗。

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叫做介质损耗功率。

介质损耗一种是由漏导电流引起的;另一种是由于极化引起的。

介质损耗使介质发热,是电介质热击穿的根源。

施加交流电压时,电流、电压的相量关系如图 2-2 所示。

总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差φ,即电介质的功率因数角。

功率因数角的余角δ称为介质损耗角。

根据相量图,不难求出单位体积内介质损耗功率为P=δωεtan 2E (2.2)式中:ω—— 电源角频率 , ω =2 π ;ε—— 电介质介电常数 ;E —— 电介质内电场强度;tans —— 介质损耗角正切。

由于 P 值与试验电压、试品尺寸等因素有关,难于用来对介质品质作严密的比较,所以,通常是以 tan δ 来衡量电介质的介质损耗性能。

对于电气设备中使用的电介质,要求它的 tan δ 值愈小愈好。

而当绝缘受潮或劣化时, 因有功电流明显增加,会使 tan δ 值剧烈上升。

也就是说,tan δ能更敏感地反映绝缘质量。

因此,在要求高的场合,需进行介质损耗试验。

影响绝缘材料介质损耗的因素主要有频率、温度、湿度、电场强度和辐射。

影响过程比较复杂,从总的趋势上来说,随着上述因素的增强,介质损耗增加。

二、绝缘的破坏在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绝缘材料会由于电场、热、化学、机械、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使绝缘性能发生劣化。

1. 绝缘击穿当施加于电介质上的电场强度高于临界值时,会使通过电介质的电流突然猛增,这时绝缘材料被破坏,完全失去了绝缘性能,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的击穿。

发生击穿时的电压称为击穿电压,击穿时的电场强度简称击穿场强。

(1) 气体电介质的击穿。

气体击穿是由碰撞电离导致的电击穿。

在强电场中,带电质点 ( 主要是电子 ) 在电场中获得足够的动能,当它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时,能够使中性分子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

新形成的电子又在电场中积累能量而碰撞其他分子,使其电离,这就是碰撞电离。

碰撞电离过程是一个连锁反应过程,每一个电子碰撞产生一系列新电子,因而形成电子崩。

电子崩向阳极发展,最后形成一条具有高电导的通道,导致气体击穿。

在均匀电场中,当温度一定,电极距离不变,气体压力很低时,气体中分子稀少,碰撞游离机会很少,因此击穿电压很高。

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大,碰撞游离增加,击穿电压有所下降,在某一特定的气压下出现最小值;但当气体压力继续升高,密度逐渐增大,平均自由行程很小,只有更高的电压才能使电子积聚足够的能量以产生碰撞游离,击穿电压也逐渐升高。

利用此规律,在工程上常采用高真空和高气压的方法来提高气体的击穿场强。

空气的击穿场强约为 25~3OkV/cm 。

②③(2)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与其纯净度有关,一般认为纯净液体的击穿与气体的击穿机理相似,是由电子碰撞电离最后导致击穿。

但液体的密度大,电子自由行程短,积聚能量小,因此击穿场强比气体高。

工程上液体绝缘材料不可避免地含有气体、液体和固体杂质。

如液体中含有乳化状水滴和纤维时,由于水和纤维的极性强,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使纤维极化而定向排列,并运动到电场强度最高处联成小桥,小桥贯穿两电极间引起电导剧增,局部温度骤升,最后导致击穿。

例如,变压器油中含有极少量水分就会大大降低油的击穿场强。

含有气体杂质的液体电介质的击穿可用气泡击穿机理来解释。

气体杂质的存在使液体呈现不均匀性,液体局部过热,气体迁移集中,在液体中形成气泡。

由于气泡的相对介电常数较低,使得气泡内的电场强度较高,约为油内电场强度的 2.2~2.4 倍,而气体的临界场强比油低得多,致使气泡游离,局部发热加剧,体积膨胀,气泡扩大,形成连通两电极的导电小桥,最终导致整个电介质击穿。

为此,在液体绝缘材料使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纯化、脱水、脱气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这些杂质的侵入。

液体电介质击穿后,绝缘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恢复。

(3)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有电击穿、热击穿、电化学击穿、放电击穿等形式。

①电击穿。

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其内少量处于导带的电子剧烈运动,与晶格上的原子( 或离子 ) 碰撞而使之游离,并迅速扩展下去导致的击穿。

电击穿的特点是电压作用时间短,击穿电压高。

电击穿的击穿场强与电场均匀程度密切相关,但与环境温度及电压作用时间几乎无关。

②热击穿。

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损耗等原因所产生的热量不能够及时散发出去,会因温度上升,导致电介质局部熔化、烧焦或烧裂,最后造成击穿。

热击穿的特点是电压作用时间长,击穿电压较低。

热击穿电压随环境温度上升而下降,但与电场均匀程度关系不大。

③电化学击穿。

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由游离、发热和化学反应等因素的综合效应造成的击穿。

其特点是电压作用时间长,击穿电压往往很低。

它与绝缘材料本身的耐游离性能、制造工艺、工作条件等因素有关。

④放电击穿。

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内部气泡首先发生碰撞游离而放电,继而加热其他杂质,使之气化形成气泡,由气泡放电进一步发展,导致击穿。

放电击穿的击穿电压与绝缘材料的质量有关。

固体电介质一旦击穿,将失去其绝缘性能。

实际上,绝缘结构发生击穿,往往是电、热、放电、电化学等多种形式同时存在,很难截然分开。

一般来说,在采用 tanδ值大、耐热性差的电介质的低压电气设备,在工作温度高、散热条件差时,热击穿较为多见。

而在高压电气设备中,放电击穿的概率就大些。

脉冲电压下的击穿一般属电击穿。

当电压作用时间达数十小时乃至数年时,大多数属于电化学击穿。

2. 绝缘老化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其绝缘材料由于受热、电、光、氧、机械力 ( 包括超声波 ) 、辐射线、微生物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产生一系列不可逆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导致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