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试验室检测操作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基坑边缘弃土影响坑壁稳定
图施工方便,没有考虑安全距离
弃土离坑顶边缘距离不少于坑深
040
基坑挖到标高不立即进行基础圬工施工,让雨水泡软基坑
施工组织不当
基坑到设计标高立即进行圬工施工
041
石料砌块直接从坑顶抛入基坑
想省工,省时,没有考虑安全
搭马道或扒杆,将片石人运或吊装下基坑
042
基坑有地下水,基础施工完后立即被水浸泡
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工程名称
编号
现象,名称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路
基
工
程
001
基底处理不清除草皮,树根,未压实
没有认真学习新验标基底处理的规定
施工前应清除路基范围内原地面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排水设施。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基底应密实,干燥。
002
基底横坡未挖台阶或者台阶宽度不够
未领会设计图和规范对台阶施工的重要性,为以后形成人为滑动面,路基横移,下挡墙挤裂埋下质量隐患。
036
粉喷机无水泥计量装置
设备陈旧,不愿投资修复
无水泥计量装置的粉喷机不准进场。
桥
涵
工
程
037
基坑不放宽,基坑排水沟挖在基础平面内
想减少土石方开挖量
按施工规范,无水基坑每侧放宽不少于0.5米,有水基坑每边不少于0.8米
038
基坑超挖用土(石)回填
不愿增加混凝土灌注量
控制超挖,石质基坑用混凝土回填,土质基坑夯填碎石
为保证压实质量,填筑路基两侧各加宽0.5米,并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参数施工。
008
路堤不按要求分层填筑压实
想减少施工程序,一味追求施工速度
在大面积填筑前做好试验段填筑工作取得工艺参数,正式填筑时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分层厚度进行。
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及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及控制措施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对于建筑材料和结构进行试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试验检测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甚至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构成威胁。
对于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及其控制措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误差:在试验检测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可能存在精度不足、老化损坏等问题,导致试验结果产生偏差。
2. 操作误差:试验检测人员在进行试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疏忽大意等情况,导致试验结果出现误差。
3. 环境因素:试验检测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都有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4. 样品不均匀性:在进行试验检测时,样品的不均匀性也可能导致试验结果出现误差。
二、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控制措施为了降低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 设备管理:对试验检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2. 人员培训:对试验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规范意识,减少操作误差。
3. 环境监测:对试验检测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环境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最小化。
4. 样品处理:在进行试验检测时,对样品进行充分混合和均匀处理,降低样品不均匀性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三、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评定和报告在进行建筑工程试验检测时,我们需要对试验结果的误差进行评定和报告,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对于试验结果的误差评定,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 误差分析:对试验结果的误差进行分析,找出误差的来源和影响程度。
2. 误差标定:对试验结果的误差进行标定,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3. 误差报告:将试验结果的误差情况进行报告,以便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核查和处理。
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每日一练)
1、设备使用记录内容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试样名称、编号、使用前、中、后的状态、使用人员签名以及()。
(C)A,检测结果B,检测依据C,检测时间段D,校对人员签名2、天平等有较高精度要求的称量仪器的安置场所应符合()的要求。
(C)A,同一检测室内无安设击实仪、振动筛等会产生振动影响的设备。
B,应具有独立的操作台供独立放置一台天平。
C,同一检测室以及隔壁间的相邻处等对天平安设处会产生振动影响的场所,均不能安设会产生振动的设备。
D,只要与振动源不同时使用,可随意位置安设天平。
3、混凝土现场拌制过程中不属于工地试验室的工作内容是()。
(D)A,砂石含水率的测定及记录。
B,搅拌计量系统的称量视值检查与记录。
C,坍落度的检测及记录。
D,下料顺序的操作控制与记录。
4、一般工地试验室均有着临时性、条件相对简易、外部环境多变和()的特点,这些特点易导致一些管理通病的产生。
(C)A,人际关系复杂B,技术难度较大C,远离母体试验室D,多重管理5、针对工地试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管理制度内容质量不高、可操作性不强的通病,可采取的有效合理的防治措施有()。
(D)A,让母体机构代写各项管理制度。
B,照搬其他工地试验室体系文件和管理制度。
C,依据工作进展,遇到相关问题时,再编写相关制度。
D,母体机构可制定工地试验室各项管理制度的纲要或范本,开工时工地试验室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在纲要或范本的基础上加以细化完善,形成本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制度。
6、要解决工地试验室标准规范类文件更新信息来源不畅、更新不及时的通病,以下()项措施更为合理有效。
(C)A,工地试验室自行建立文件查新制度,每个人根据各自的需要进行查新工作。
B,要求工程项目部的文件管理部门及时查新并传递更新信息。
C,母体试验室将工地试验室的各类文件管理纳入母体的文件管理体系,由母体及时查新并传递更新信息。
D,工地试验室授权负责人负责较重要的标准规范的查新和更新工作,其余查新工作根据需要开展。
工地试验室检测操作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工地试验室检测操作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第一部分:表观特征(-)水泥检测1、抗压试验时水泥试件中心与夹具压板受压中心允许偏差超标。
2、盛水容器未润湿,搅拌锅擦拭过干或过湿,加水量偏离规范要求。
3、试模涂油过多或过少,过多引起试模表面产生气泡,过少则产生粘模。
4、试模变形或安装不密,易漏浆。
5、未按规定每月对叶片与锅壁的最近间隙进行测量监控,导致胶砂试样搅拌不均匀,使组内检测结果波动大。
6、强度试件成型时,刮平手法不规范,对已成型试件扰动大,易引起试件出现裂纹或其他缺陷。
7、胶砂强度试件制作时加料不匀,导致试件成型不均,组内检测结果波动大。
8、凝结时间测试时装料过多或过少,过多导致试样拍打不密,凝结时间偏长。
9、维卡仪的试杆滑动不够顺滑,导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偏大,凝结时间偏短。
10、水泥密度测试用无水煤油未进行无水处理,导致水泥密度偏差大;水泥密度未进行平行试验。
(二)砂石料检测1、表观密度检测时,没有对加水静置最后2小时起直至试验结束的温差进行测量控制,影响检测结果。
2、筛分试验时,筛出量未达到小于试样总量的0.1%时即停止筛分。
3、筛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泥量检测等没有按规定进行两个样两次的平行试验。
4、对试样烘干至"恒重〃,没有按规范操作,没有达到"恒重〃状态。
5、砂、石容重测定结果未根据容量筒校准结果进行修正。
6、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检测浸泡时间不足或超时,结果受影响;倾倒浑浊液时过快,造成部分小于0∙075mm砂粒流失,导致含泥量结果偏大。
(三)碎抗压试验1、检测前未进行试块外观尺寸、垂直度、平整度的检查,剔除偏差超标试块;试块从养护室取出后未及时试验,检测前表面未能按规定保持潮湿。
2、抗压试验时,速率控制存在为了获得较高或较低结果而有意加快或放慢速率的情况。
3、试验只进行到压力值达到强度指标即停,未按规定压至破坏,得出最终的抗压强度值。
4、试块规定龄期和试验时间没有按规定控制,部分试块试验时已超规定龄期。
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继续教育考试 答案
第1题天平等有较高精度要求的称量仪器的安置场所应符合()的要求。
A.同一检测室内无安设击实仪、振动筛等会产生振动影响的设备。
B.应具有独立的操作台供独立放置一台天平。
C.同一检测室以及隔壁间的相邻处等对天平安设处会产生振动影响的场所,均不能安设会产生振动的设备。
D.只要与振动源不同时使用,可随意位置安设天平。
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2题水泥胶砂搅拌机叶片与锅壁之间的距离及检查频率要求为()。
A.(2±1)mm,每季度一次。
B.(3±1)mm,每月一次。
C.(3±1)mm,每季度一次。
D.(2±1)mm,每月一次。
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3题设备使用记录内容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试样名称、编号、使用前、中、后的状态、使用人员签名以及()。
A.检测结果B.检测依据C.检测时间段D.校对人员签名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4题通过样品的正确标识,可实现样品的()。
A.真实性B.可追溯性C.完好性D.代表性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5题混凝土试块成型后带模养护的环境条件和时间要求为()。
A.(20±2)℃, 24小时至48小时。
B.(20±5)℃, 12小时至24小时。
C.(20±2)℃, 12小时至24小时。
D.(20±5)℃, 24小时至48小时。
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6题存储水泥、粉煤灰等胶凝材料的样品室,应重点关注()条件。
A.温度B.湿度C.密闭性D.通风性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7题一般情况下,为保证及时、足够频次的原材料取样工作,工地试验室应与工程施工项目部的()部门建立顺畅的接口,及时传递沟通有关信息。
A.工程施工部B.综合办公室C.物质材料部D.安全监控部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8题若按规定要求某混凝土构件浇筑施工过程中试块取样数量不得少于二组,实际取了三组,则检测方案应符合()的要求。
工地试验室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五、仪器设备的配备和管理
➢二、产生原因
(一)投入不足,且维护保养的意识不强。 (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 (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全,未及时建立并实施。 (四)对仪器设备自校准工作不够重视。 (五)检定、校准证书未能主动及时取回,并及时进行结果确认。 (六)操作人员缺少对仪器设备可能发现的偏差和异常情况的判定知识和能力,未掌握期间核查等科学方法。 (七)对标准物质和检测耗材与检测质量的关联性认识不足。 (八)工地试验室的仪器往往经多次周转搬迁,且多数陈旧或有损坏,难以避免状况多发。
2、施工、监理企业和业主应协调和理顺其下属各部门与工地试验室的工作接口,做到信息及时沟通,保证各类检验及时、有效。 3、管理各方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管理制度的审查把关。 4、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各方,尤其是母体试验室,应定期指导体系运行和管理制度的实施, 检查体系运行和管理记录。
➢五、管理要点
1、母体机构制定工地试验室管理制度的编制纲要或范本,指导工地试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并加强监管。 2、理顺各部门与工地试验室的工作接口,避免信息不畅导致的错检、漏检。
天平、电子秤等较高精度要求的称量仪器的安置场所不当,近邻处或隔壁间安有振动筛、振实台、击实仪、万能试验机等易产生振动干扰的设备; 操作台板基面不水平,基座不稳固;未设置防潮、防尘、防干扰的措施。万能材料试验机未安装安全防护网等
二、产生原因
(一)施工和监理企业在经济上、管理上投入不足,资源条件受限。 (二)当搭建临时活动板房作为工地试验室时,养护室的墙隔板往往未能进行保温隔热处理;租用民房时,民房门窗常常较为陈旧、密封 性不良,温度控制难以达到要求。 (三)设备安装人员相关专业知识不足,致使设备的布局、安装不合理或不符合规范要求。 (四)检测人员对规范要求解读不详细,未能及时发现环境、设备上存在的问题,或发现但未重视,致使在工地试验室组建期间问题即已 造成并延续存在。
质量通病治理分析
质量通病治理措施手册编制:审核:审批:中交XXX工程项目经理部2019年1月1日目录1、管理通病 (1)1.1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 (1)1.2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1)1.3质量责任制不明确 (1)1.4质量意识较低,质量目标不高 (1)1.5受控文件管理散乱 (2)1.6质量关键控制点识别不全面、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 (2)1.7擅自改变施工方案 (2)1.8工序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 (3)1.9质量关键岗位人员培训不到位,未持证上岗 (3)1.10原材料及半成品管理不规范 (3)1.11工地试验室管理不规范 (4)1.12工序质量验收落实不到位 (4)1.13成品保护工作不到位 (4)2、公路工程 (6)2.1 路基填筑 (6)2.2 软土地基处理 (13)2.3 涵洞工程 (14)2.4 砌体及防护工程 (19)3、桥梁工程 (21)3.1 桩基础 (21)3.2钢筋制安工程 (23)3.3钢筋原材料及钢筋连接 (28)3.4模板、支架和拱架 (32)3.5混凝土工程 (38)3.6预应力工程 (52)3.7桥面及附属工程 (59)1、管理通病1.1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1.1.1表现及典型特征项目部未设置质量管理部门,未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或专职质量管理人员数量不满足施工需要。
1.1.2主要产生原因对质量管理工作不重视。
1.1.3防治及应对措施项目部必须设置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施工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质量管理人员,质检人员资质应符合岗位要求。
1.2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1.2.1表现及典型特征项目部制订的质量管理制度内容不全,针对性及适用性不强,未按文件管理要求进行审批和发布。
1.2.2主要产生原因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
1.2.3防治及应对措施项目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质量检查制度、质量奖罚制度等,质量管理制度应以文件形式进行发布。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不适用的情况,应及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及保障方案
A 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及保障方案A.1保证工程质量的项目管理制度A.1.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A.1.1.1质量管理体系图A.1.1.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A.1.1.3技术管理体系流程图A.1.1.4材料质量控制流程图A.1.1.5施工测量管理图A.1.1.6成品保护流程图A.1.1.7工程验收流程图A.1.2总则1.以满足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建设单位的要求为目标进行质量控制。
2.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方法,不断改进过程控制。
3.项目质量控制实行样板制。
施工过程均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
隐蔽工程、指定部位和分项工程未经检验或已经检验定为不合格的,严禁转入下道工序。
4.分项工程完成后,须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和认可。
5.质量控制按下列程序实施:确定项目质量目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实施项目质量计划。
A.1.3编制质量计划1.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2.质量计划体现从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的全过程控制。
3.质量计划为对外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控制的依据。
4.质量计划包括下列内容:4.1.编制依据、项目概况、质量目标、组织机构4.2.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及管理组织协调系统4.3.检验和试验程序4.4.对重复出现不合格质量问题的责任人的处罚办法。
A.1.4建筑结构材料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A.1.4.1一般要求1.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的性能,材料的取样、检验试验方法,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
2.材料进场时,应提供材质证明,并根据供料计划和有关标准进行现场质量验证和记录。
质量验证包括材料品种、型号、规格、数量、外观检查和见证抽样,进行物理、化学性能试验。
验证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现场验证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或按有关标准规定降级使用。
4.对于项目采购的物资,业主的验证不能代替项目对采购物资的质量责任,而业主采购的物资,项目的验证不能取代业主对其采购物资的质量责任。
工地试验室检测操作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加强与国际先进试验室的技术合作与交流 ,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检测技术,提高 我国工地试验室的整体水平。
06
总结与参考文献
总结
工地试验室检测操作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但存在一些通病,如不规范的试 验操作、不准确的检测结果和不完整的试验记录等。
针对这些通病,本文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试验人员的培训、规范试验 操作流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监督和考核等。
详细描述
工地试验室检测完成后,需要编写检测报告。如报告编写不规范,如文字叙述不清晰、数据表达不准确等,可能 导致其他部门或人员对检测结果产生误解。例如,在报告中描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时,文字叙述不清,导致读者 对强度值产生误解。
05
工地试验室检测操作质量通病防 治建议与展望
建议与措施优化
01
02
03
04
05
建立严格的质量 管理体系
加强人员培训和 考核
强化设备维护和 校准
优化检测流程和 方法
加强样品管理
工地试验室应建立完善的 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各项 检测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 训和考核,提高检测人员 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意 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
通病可能使操作流程不规 范,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 性。
检测结果可比性差
通病会导致不同工地试验 室之间的检测结果难以比 较,影响工程质量评价。
通病产生的原因分析
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试验检测人员缺乏必要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操作不
规范。
仪器设备老化
部分仪器设备长期使用,精度 下降,影响检测结果。
检测环境不良
试验操作标准化
试验方法标准
工地试验室管理通病防治措施
工地试验室管理通病防治措施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前言试验检测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及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实体的质量,结合在建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年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检测工作经验,提出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主要表现:1.1、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工地试验室无符合要求的母体试验检测机构,或母体试验检测机构未对地工地试验室建立有效的授权和监管机制。
工地试验室未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或不健全,质量责任无法落实。
检测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不够,平时未组织或较少组织员工培训、学习,工地试验检测程序混乱,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检测质量责任不明确。
1.2、人员情况工地试验室配备的人员普遍不足,人员配置达不到实施细则要求或人员技术水平未达到相关检测岗位的要求,难以满足试验检测工作的需要。
其表现为上报人员数量与实际到岗数量不相符或者实际到岗人员与上报人员不一致,未持有相关岗位证书。
另一方面,人员持证率不足。
一些工地试验室无母体试验检测机构的授权和监管,试验室负责人不具备任职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试验检测人员未经过正规的学校学习或者培训,技能及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知识更新不及时,业务不熟悉,对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运用不熟练,试验操作不规范,直接影响其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1.3.试验设备和环境试验检测设备及试验环境不满足工作要求。
1.3.1仪器设备配备数量、质量或精度不满足要求,设备的利用和管理混乱。
一些项目负责人由于过多地追求经济利润,往往在试验仪器设备方面投入不足,往往配备的是价格低廉的陈旧、技术落后、性能差的仪器设备,甚至出现仪器损坏或故障未及时修理或者更换,其质量和精度不能满足标准和规范要求。
有的仪器线路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安装,存在触电危险。
1.3.2试验检测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
2018年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继续教育答案
天平等有较高精度要求的称量仪器的安置场所应符合()的要求。
A.同一检测室内无安设击实仪、振动筛等会产生振动影响的设备。
B.应具有独立的操作台供独立放置一台天平。
C.同一检测室以及隔壁间的相邻处等对天平安设处会产生振动影响的场所,均不能安设会产生振动的设备。
D.只要与振动源不同时使用,可随意位置安设天平。
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2题水泥胶砂搅拌机叶片与锅壁之间的距离及检查频率要求为()。
A.(2±1)mm,每季度一次。
B.(3±1)mm,每月一次。
C.(3±1)mm,每季度一次。
D.(2±1)mm,每月一次。
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3题设备使用记录内容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试样名称、编号、使用前、中、后的状态、使用人员签名以及()。
A.检测结果B.检测依据C.检测时间段D.校对人员签名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4题通过样品的正确标识,可实现样品的()。
B.可追溯性C.完好性D.代表性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5题混凝土试块成型后带模养护的环境条件和时间要求为()。
A.(20±2)℃, 24小时至48小时。
B.(20±5)℃, 12小时至24小时。
C.(20±2)℃, 12小时至24小时。
D.(20±5)℃, 24小时至48小时。
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6题存储水泥、粉煤灰等胶凝材料的样品室,应重点关注()条件。
A.温度B.湿度C.密闭性D.通风性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7题一般情况下,为保证及时、足够频次的原材料取样工作,工地试验室应与工程施工项目部的()部门建立顺畅的接口,及时传递沟通有关信息。
A.工程施工部B.综合办公室C.物质材料部D.安全监控部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8题若按规定要求某混凝土构件浇筑施工过程中试块取样数量不得少于二组,实际取了三组,则检测方案应符合()的要求。
工地试验室管理通病防治措施
工地试验室管理通病防治措施————————————————————————————————作者:————————————————————————————————日期: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前言试验检测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及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实体的质量,结合在建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年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检测工作经验,提出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主要表现:1.1、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工地试验室无符合要求的母体试验检测机构,或母体试验检测机构未对地工地试验室建立有效的授权和监管机制。
工地试验室未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或不健全,质量责任无法落实。
检测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不够,平时未组织或较少组织员工培训、学习,工地试验检测程序混乱,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检测质量责任不明确。
1.2、人员情况工地试验室配备的人员普遍不足,人员配置达不到实施细则要求或人员技术水平未达到相关检测岗位的要求,难以满足试验检测工作的需要。
其表现为上报人员数量与实际到岗数量不相符或者实际到岗人员与上报人员不一致,未持有相关岗位证书。
另一方面,人员持证率不足。
一些工地试验室无母体试验检测机构的授权和监管,试验室负责人不具备任职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试验检测人员未经过正规的学校学习或者培训,技能及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知识更新不及时,业务不熟悉,对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运用不熟练,试验操作不规范,直接影响其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1.3.试验设备和环境试验检测设备及试验环境不满足工作要求。
1.3.1仪器设备配备数量、质量或精度不满足要求,设备的利用和管理混乱。
一些项目负责人由于过多地追求经济利润,往往在试验仪器设备方面投入不足,往往配备的是价格低廉的陈旧、技术落后、性能差的仪器设备,甚至出现仪器损坏或故障未及时修理或者更换,其质量和精度不能满足标准和规范要求。
土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工程质量控制措施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一)技术准备1、基础、主体结构施工前的各项技术准备。
(1)在基础、主体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组织全体项目管理人员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领会设计意图和合同精神,明确工程主体基础的重点部位,重视工程的重要环节,着重应注意以下几点:1)土建专业和其它安装设施专业施工图纸有无矛盾,并考虑好施工时交叉衔接方法。
2)作好图纸会审准备工作,在认真学习图纸,充分准备基础上,由公司主要技术负责人召集现场有关人员和技术员进行图纸会审。
3)组织有关人员学习规范、规程、标准及图纸会审纪要。
及时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施工前分项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4)对本工程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进行比较论证,及时确定方案。
(2)结构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结构的重点、难点部分,编制好施工预控点,质量计划及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本工程结构上难点、重点在于:1)现浇构件的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砼工程的质量控制。
2)砌体工程的技术准备。
2、装饰施工前的技术准备施工前技术准备的主要工作有:(1)、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认真熟悉施工技术文件,检查装饰和其它专业施工图纸有无矛盾,并考虑好施工时交叉衔接方法,并通过熟悉图纸,明确装饰工程的内容,确定与装饰工程施工有关的准备工作项目。
应重点审核的技术文件除施工图纸外,主要包括:1)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2)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3)审核反映结构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控制图表;4)审核结构的设计变更、修改图纸或技术核定书;5)审核有关结构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6)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7)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结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2)配备检测试验手段、设备和仪器,制定一套关于装饰材料检查的方法、标准、次炸毁和取样的规定。
(3)对施工中将要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审核、审核鉴定书和试验报告。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剪力墙,柱钢筋水平位移的防治,在浇筑梁板砼前,由钢筋工、木工、放线工、技术员共同对钢筋逐根进行复核校正好,校正好的钢筋逐根设置限置位筋做法同柱箍筋,采用Ф 12 钢筋做与箍筋形状、套在柱钢筋上与框架梁上部筋焊接坚固,焊接由专业电焊工完成。
2、成品保护问题的防治:梁板砼浇筑时,防止踩踏钢筋,现浇板底层筋保护层用 15mm 厚砼块垫起,上层负弯矩筋用钢筋马凳垫起,钢筋马凳采用加Ф 12钢筋制作,呈梅花型布置,上下扎坚固,负弯矩筋在浇筑前分段绑扎。
浇筑砼的施工人员不能直接站在钢筋上,必须支现浇板钢筋上行走。
3、钢筋下料问题的防治:实行下料单复核制度。
由班组编制钢筋下料单,必须经过技术员复核,防止下料错误,从根本上防治数量、规格、形状、搭接、锚固长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通病。
梁柱接头缩茎、漏浆、彭胀的防治:梁柱接头的支模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部位,由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木工完成,配模时尽量采用转角模板,但木模要精心加工,砼接触面刨光,固定牢。
禁止采用其它材料随意代用。
梁柱接头的尺寸要保证符合设计要求,梁柱接头处设模板限位筋,模板接縫要拼接严密,保证不漏浆。
梁钢筋绑扎前,必须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绑完钢筋后,禁止在作业面上锯木料,防止木屑,杂物落入梁柱模板内,造成砼夹渣。
梁反支撑系统由项目部进行变形验算,确定立柱和背撑间距,跨度大于 4m 的梁板,按 0.1%~0.3%起拱,防止浮现下扰现象。
1、蜂窝麻面、柱子烂根、露筋的防治:砼的振捣由专业砼工进行,振动棒快插慢拔,逐点振捣,梁柱接头处加强振捣,防止浮现蜂窝麻面。
柱砼浇筑前,先灌一层 5~10cm 厚同标号细石砼,柱根部的縫隙用木条堵严,从而防止浮现柱子烂根等质量通病的浮现。
为防止砼露筋,在梁钢筋绑扎安装时,随时用 25mm厚砼块将钢筋垫起,柱子主要控制骨架外形尺寸、钢筋位置,防止钢筋扭曲或者向一边倒,支模前必须校正,现浇板用 15mm 厚砼块垫起,在浇筑前要作为重点认真检查,梁钢筋保护层有钢筋工负责垫起,在浇筑前要作为重点认真检查,梁钢筋保护层由砼工负责,柱由钢筋工和木工负责,责任落实到人。
工程质量通病的监理防治措施
由于目前建造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使用的建造材料、建造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及开辟商、建造商片面的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发包工程或者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
例如在有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专业工种之间各自为政的进行施工,结果相互干扰、相互破坏,影响了工程质量。
有些工程主体施工结束后,水、电等其它专业队伍才开始进行施工,因此违反了施工程序,造成在承重墙、梁、板、柱上随意凿沟、开洞,成为破坏主体结构、甚至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通病。
由于弱电工程的设计往往与主体结构施工不同步,有的在装饰工程已经大部份完成后才进行施工,因此浮现的以上问题就更为严重。
再有,由于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或者不落实,造成混凝土配比计量偏差过大,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通病危害性的熟悉。
管理通病重在预防。
要提高有关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防控工程质量通病重要意义的熟悉,要广泛宣传工程质量通病对建造工程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提高有关人员对通病危害性的熟悉,要切实把防控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来抓,特别是对一些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质量通病,更要进行大力宣传,形成人人皆知的局面。
2、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
要使其把握防控通病的主要方法,并能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要真正做到内业指导外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要统筹兼顾各专业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各专业工种间的相互配合问题。
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基础筏板大体积砼温度裂缝控制措施2.地下室外墙裂缝控制措施为减少和防止地下室外墙板产生裂缝,可采取以下几条技术措施。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减少水泥用量,使用强度等级相对较低的混凝土;由以上分析,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混凝土的干缩变形随单位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混凝土的龄期在3个月和6个月时,其强度分别提高1.25~1.5倍左右,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随着龄期的增长也有显著提高。
因而应该提出: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尽可能发挥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必须纠正常见的一种观点,既水泥用量越多,强度等级越高,安全度越大,可以补偿一切施工过程中的缺陷。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水泥用量由350~480kg/m3的基础和地下室外墙板出现裂缝和漏水的概率最高,而且裂缝发生的延续时间达2~3年之久。
因此,在保证地下室外墙板结构整体性和抗渗性达到要求的前提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宜超过C30,从而可保证水泥用量限制在350kg/m3以内。
降低混凝土浆量体积,增加粗集料用量;混凝土收缩主要是浆体的收缩,浆量体积越大,则收缩也越大。
而作为混凝土主要材料的骨料来讲,其随温度和湿度的体积变形是相当小的,相对于水泥石的体积变形来讲,完全可忽略不计。
由于骨料的存在,使混凝土比单纯的水泥浆具有更高的体积稳定性和更好的耐久性。
骨料用量越大,则混凝土的收缩越小。
考虑到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可泵性,混凝土内浆量的体积应控制在580~600l/m3,骨料用量应控制在1050~1100kg/m3。
对于泵送混凝土来讲,这样的浆量体积较小,骨料用量偏大,为保证混凝土有较好的可泵性,这就给骨料的颗粒级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般泵送混凝土所用骨料级配优劣的指标用空隙率来表示,空隙率越小,其颗粒级配越好,混凝土的可泵性也越佳。
为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骨料的空隙率应控制在35~40%之间。
采用减水剂,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国内外的资料表明,水泥水化所需要的水仅为其重量的25%左右,其余的水完全是为了和易性的要求。
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每日一练)
1、设备使用记录内容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试样名称、编号、使用前、中、后的状态、使用人员签名以及()。
(C)A,检测结果B,检测依据C,检测时间段D,校对人员签名2、天平等有较高精度要求的称量仪器的安置场所应符合()的要求。
(C)A,同一检测室内无安设击实仪、振动筛等会产生振动影响的设备。
B,应具有独立的操作台供独立放置一台天平。
C,同一检测室以及隔壁间的相邻处等对天平安设处会产生振动影响的场所,均不能安设会产生振动的设备。
D,只要与振动源不同时使用,可随意位置安设天平。
3、混凝土现场拌制过程中不属于工地试验室的工作内容是()。
(D)A,砂石含水率的测定及记录。
B,搅拌计量系统的称量视值检查与记录。
C,坍落度的检测及记录。
D,下料顺序的操作控制与记录。
4、一般工地试验室均有着临时性、条件相对简易、外部环境多变和()的特点,这些特点易导致一些管理通病的产生。
(C)A,人际关系复杂B,技术难度较大C,远离母体试验室D,多重管理5、针对工地试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管理制度内容质量不高、可操作性不强的通病,可采取的有效合理的防治措施有()。
(D)A,让母体机构代写各项管理制度。
B,照搬其他工地试验室体系文件和管理制度。
C,依据工作进展,遇到相关问题时,再编写相关制度。
D,母体机构可制定工地试验室各项管理制度的纲要或范本,开工时工地试验室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在纲要或范本的基础上加以细化完善,形成本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制度。
6、要解决工地试验室标准规范类文件更新信息来源不畅、更新不及时的通病,以下()项措施更为合理有效。
(C)A,工地试验室自行建立文件查新制度,每个人根据各自的需要进行查新工作。
B,要求工程项目部的文件管理部门及时查新并传递更新信息。
C,母体试验室将工地试验室的各类文件管理纳入母体的文件管理体系,由母体及时查新并传递更新信息。
D,工地试验室授权负责人负责较重要的标准规范的查新和更新工作,其余查新工作根据需要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地试验室检测操作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第一部分:表观特征
(一)水泥检测
1、抗压试验时水泥试件中心与夹具压板受压中心允许偏差超标。
2、盛水容器未润湿,搅拌锅擦拭过干或过湿,加水量偏离规范要求。
3、试模涂油过多或过少,过多引起试模表面产生气泡,过少则产生粘模。
4、试模变形或安装不密,易漏浆。
5、未按规定每月对叶片与锅壁的最近间隙进行测量监控,导致胶砂试样搅拌不均匀,使组内检测结果波动大。
6、强度试件成型时,刮平手法不规范,对已成型试件扰动大,易引起试件出现裂纹或其他缺陷。
7、胶砂强度试件制作时加料不匀,导致试件成型不均,组内检测结果波动大。
8、凝结时间测试时装料过多或过少,过多导致试样拍打不密,凝结时间偏长。
9、维卡仪的试杆滑动不够顺滑,导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偏大,凝结时间偏短。
10、水泥密度测试用无水煤油未进行无水处理,导致水泥密度偏差大;水泥密度未进行平行试验。
(二)砂石料检测
1、表观密度检测时,没有对加水静置最后2小时起直至试验结束的温差进行测量控制,影响检测结果。
2、筛分试验时,筛出量未达到小于试样总量的0.1%时即停止筛分。
3、筛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泥量检测等没有按规定进行两个样两次的平行试验。
4、对试样烘干至“恒重”,没有按规范操作,没有达到“恒重”状态。
5、砂、石容重测定结果未根据容量筒校准结果进行修正。
6、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检测浸泡时间不足或超时,结果受影响;倾倒浑浊液时过快,造成部分小于0.075mm砂粒流失,导致含泥量结果偏大。
(三)砼抗压试验
1、检测前未进行试块外观尺寸、垂直度、平整度的检查,剔除偏差超标试块;
试块从养护室取出后未及时试验,检测前表面未能按规定保持潮湿。
2、抗压试验时,速率控制存在为了获得较高或较低结果而有意加快或放慢速率的情况。
点击进入“微试验_视频课件+题库复习+模拟考试”学习
3、试验只进行到压力值达到强度指标即停,未按规定压至破坏,得出最终的抗压强度值。
4、试块规定龄期和试验时间没有按规定控制,部分试块试验时已超规定龄期。
5、一组试块未全部进行试验,只压1~2块,或同一天同一强度等级仅压一组,其余的参照已检测数据进行推算。
(四)金属拉伸试验
1、未打印变形—拉伸曲线,以屈服阶段仪表数显或度盘显示的最低值作为下屈服强度值,下屈服点判断不准确。
2、钢筋未打标点,以试验机横梁的位移来估算断后伸长率。
3、伸长率判断不规范,断后的两部分未能紧密拼接即测量。
4、弯曲试验的弯曲角度不足。
5、钢筋母材只进行拉伸试验,未进行弯曲试验。
6、同规格钢筋、多批次同时进场时,仅对部分样品进行试验。
7、小规格钢筋,如(HPB6.5mm、HPB8mm、HRB6.5mm等),采用过大量程的设备进行拉伸试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8、钢筋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未经外观检查合格,即进行拉力测试。
(五)无机结合料试验
1、击实试验未做满5个试样的试验,往往仅做3个,其他2个根据3个已得数据推算;击实试验闷土时间不足,土未浸润,导致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压实度结果偏差。
2、在表面粗糙度较大地面采用灌砂法测试压实度时,未对粗糙表面进行校正,导致压实度结果偏小;量砂湿度发生变化或砂中混有杂
物未重新烘干、过筛、测试密度后再使用。
3、水泥稳定土无侧限抗压试件成型和试验个数少于标准要求。
4、稳定土配合比设计未按规定进行两次平行击实,而仅进行一次。
5、对试样烘干至“恒重”没有按规范操作,没有达到“恒重”状态。
(六)砼配合比试验
1、配合比试验完全根据经验进行,未进行必要的计算和规范的验证。
2、仅开展1~2个水胶比的试拌和试件的成型、抗压试验,未能采用多个水胶比进行试验,建立强度与水胶比关系曲线以求得与配制强度对应或最接近的水胶比值,造成配合比取用的水胶比不尽合理,强度盈余过大或不足等情况。
3、未能及时统计工程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用以准确进行配合比设计和工程的砼施工水平控制。
4、在原材料质量波动大的情况下,配合比未能及时重新设计或适时调整。
5、搅拌时间不足,导致试料拌制不均匀。
6、试件成型过振、离析或振捣不足,气泡多。
7、坍落度测试拌料不均匀,插捣次数不符合要求,测试总时间和提筒时间不满足规范要求。
8、搅拌机未洗罐。
9、凝结时间测试往往仅测试到初凝,终凝时间以初凝时间估算。
10、配合比试验时的砂石料的含水率不符要求,偏干或偏湿。
11、未进行砼拌合物氯离子含量测试。
(七)砼拌制施工质量的试验检测控制
1、砂、石含水率的检测频率不足、不及时,往往仅在开始拌制施工时测定一次,就一直沿用,没有根据环境条件变化按规定重测调整。
2、调整坍落度的方法不当,在坍落度偏小时往往任意加水调整。
3、配合比未根据含水率、坍落度、气候、输送距离等具体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
4、搅拌站的计量系统未根据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核查,计量偏差大。
5、搅拌机计量系统在检定有效期间,未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校验复核,发生失准情况未能及时发现。
6、未严格按砼配料单配料,实际配比配料情况与配合比设计不符。
第二部分:产生原因
(一)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满足岗位需求,不能保证各类试验工作按照要求完成,无法保证试验的质量。
(二)试验室仪器设备较差或不齐备,一些试验或部分参数无法进行,一些试验难以保证质量。
(三)检测人员的质量、标准意识不强,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工作作风不够严谨,试验不按规定要求进行,任意简化操作规程和检测参数。
(四)缺少检测核查人员,不能做到检测全过程跟踪核查,仅在检测记录、报告上进行书面校对,检测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改正。
(五)母体机构试验检测能力差,不能对工地试验室的检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或管理水平低,对工地试验室没有制度性的基础管理和必要的常规培训。
第三部分:工程危害
(一)不按规定和规程进行试验操作,会造成试验数据和结论的不可靠、不准确或错误。
(二)检测数据不准确、错误或缺少,会误导工程施工和质量控制,造成工程质量评判错误,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第四部分:防治措施
(一)配备符合岗位技术和业务要求、受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书的检测人员,保障工地试验室的人员业务素质和技术能力。
(二)母体机构应承担起工地试验室人员的组织配备责任,摒弃工地试验室人员可放低要求的不正确思想。
对派往工地试验室的人员宜先行培训学习,使其掌握工程检测项目的基本操作。
(三)工地试验室应建立针对本工程试验室人员的内部培训学习计划,及时学习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引导检测人员认真解读和掌握规范要求,认清不规范、不符合规程的操作的危害,提高增强质量意识。
(四)工地试验室应建立检测过程的质量制度,在试验前,针对操作问题多发环节,由工地试验室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和具体操作人讨论制定操作流程,并对重要的试验项目安排专人监督操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五)设备的配备和环境条件的设置应确保符合规范规定要求,并应适宜和便于规范操作,减少由于设备和环境造成的试验误差或错误。
第五部分:管理要点
(一)工地试验室应配备符合岗位工作要求的检测人员;母体机构应承担工地试验室人员的岗前培训。
(二)工地试验室应开展针对工程的检测业务和标准规范的学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