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学习】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件

【学习】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件

【学习】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第四章内容,主题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涉及到章节为4.1至4.3节,其中4.1节主要介绍心理健康基本概念,4.2节讲述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4.3节则是探讨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基本概念,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学前儿童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健康对学前儿童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重点:心理健康基本概念、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挂图、案例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解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心理健康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学前儿童影响。

3. 分析影响因素:以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各种因素,并进行分享。

4. 教育方法讲解:详细讲解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心理健康基本概念2.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3.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心理健康基本概念。

(2)列举三个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并分析其影响。

(3)设计一个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包括目标、内容、方法等。

2. 答案:(1)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均处于正常范围,能够适应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需求。

(2)例: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同伴关系等,具体分析见学生作业。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教育方法。

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四节,重点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教育原则及实际操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并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3. 培养学生关爱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提高自身教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

重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及实际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 知识讲解:a.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b.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c. 心理健康教育原则d. 实际操作技巧4.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和方法解决学前儿童心理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七、作业设计案例一:小明,4岁,最近总是尿床,家长十分担忧。

案例二:小红,5岁,不愿意与同伴分享玩具,容易发生冲突。

2. 答案:a. 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c. 给予小明关爱和支持,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减轻心理压力。

a. 与家长沟通,了解小红在家庭中的教育环境,鼓励家长引导小红学会分享。

b. 在幼儿园组织分享活动,引导小红与同伴互动,培养分享意识。

c. 对小红进行正向引导,及时表扬她的分享行为,增强其自信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

2024年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2024年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2024年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依据2024年教材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设计,具体包括第一至第三节的全部内容。

详细教学内容如下: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3.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学会识别和分析学前儿童心理问题,掌握基本的干预方法;3.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2.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图片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同学们思考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 知识讲解:结合PPT课件,详细讲解教学内容;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给出实例进行分析和讲解;4.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重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2. 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如何识别和干预学前儿童心理问题;请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见教材第一至第三节;识别和干预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见教材第二、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见教材第三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关注实际案例,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2.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给出实例进行分析和讲解;4.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重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5. 作业设计:涵盖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方方现在很伤心吧,你告诉老师,是什么事情让方方这么伤心呢?”这话问到了伤心处,还没等老师说完,方方又大声地哭了起来,“我不要妈妈带我回家,我要奶奶带我回家。”
“噢,老师知道了,方方每天跟着奶奶,最喜欢奶奶,幼儿园里呆了一天,最想见到奶奶,是不是?”这可说道了心坎儿了。“是”
“妈妈说,奶奶的脚扭了,不能来带方方了,我们先跟妈妈回家,快点见到奶奶,好吗?”
妈妈推门进来,抱起方方。
“奶奶呢?奶奶”
“奶奶在家呢。”
“不要不要,我要奶奶接!”方方哭了。
“奶奶的脚扭了,不能走路,妈妈带你回家。”
“没有,没有,我要奶奶来带我!!”边哭闹边推妈妈。
妈妈耐心地讲着。
方方越哭越厉害。
面对越来越多的家长,妈妈一脸尴尬。终于,妈妈失去了耐心。“你不想跟妈妈回家就一个人呆着,我走了。”妈妈生气地放下方方,装着要离开。
2学会分享与合作
让幼儿能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提高交往能力,需要学会分享物品与角色,恰当表达自己的愿望,考虑别人的要求,教会幼儿集体使用玩具,能与同伴共同分享,能等待等。
3学会尊重与互助
教育幼儿尊重他人,不取笑他人,不歧视他人。
4恰当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儿童把自己当作认识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开始理解我与物和非我关系后,通过别人对自己评价和对别人言行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评价。它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幼儿的自我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人对他的评价。我国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首先是依从性评价,即根据成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如3岁儿童在回答自己是好孩子的原因时说:“妈妈说我是好孩子。”然后,儿童开始根据某一个方面的行为对自己进行评价,进而能从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如4岁儿童从个别方面或局部评价自己,说自己是好孩子的原因是“我不打人”或“我帮老师收积木”,5岁儿童说“星期天我帮妈妈扫地、抹桌子、刷碗”,6岁儿童的自我评价表现出多面性,如“我是好孩子,客人来了我主动问好,我上课发言好,帮老师……”等。

第四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二)内部压力
是指学前儿童的身心需要未能满足,产生了挫折感,形成 一种内部压力,影响到情绪和行为。 在生理需要上,学前儿童需要一定时间的睡眠和休息,需 要合理营养,需要适当的运动。 在心理需要上,学前儿童需要一定的安全感,需要成人的 保护; 在情感上,需要亲情和友爱,需要自尊,需要独立,需要 独立。
在实施游戏治疗时治疗者必须遵循以下八项 原则:
第一,治疗者必须与儿童建立亲近、友善的关系 第二,治疗者必须接纳儿童真实的一面 第三,治疗者应宽容儿童使儿童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四,治疗者要善于识别儿童所表达的感受,并以能让儿 童领悟自己行为的方式把这些感受反馈给儿童; 第五,治疗者要尊重儿童解决自己自己问题的能力以及做 出选择和着手改变的行为; 第六,治疗者不要知道儿童的行为或谈话; 第七,治疗者不要急于治疗的进度; 第八,治疗者只能规定一些必要的限制,这些限制为的是 治疗符合真实生活,以及让儿童认识自己在治疗过程中应 付的责任。
(三)自我强度
是指个体应对内外压力的能力,这种能力与学前儿童的身 心素质有关。 如有的学前儿童动作灵活,行动果断,对周围环境刺激敏 感,并能很快做出反应;另一些学前儿童行动迟缓,反应 慢,沉默寡言,或是注意广度和持久度低,易分心,很难 适应环境。
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关注心理健康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心理健康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玲玲患的是儿童恐惧症 儿童期恐惧,是学前儿童中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 恐惧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某些具体的事物,另一类 是某些抽象的概念。 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容易对具体事物产生恐惧。 对儿童恐惧症常用的方法是示范治疗法和行为脱敏法,采 用这些方法可以消除或减轻儿童的某些过分的恐惧情绪。

【学习】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学习】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学习】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 掌握评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并能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3. 提高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策略的掌握和应用。

重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标准、情感表达与调节、社交技能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角色扮演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2.1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2.2 心理健康标准2.3 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策略2.4 情感表达与调节2.5 社交技能培养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干预策略。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心理健康问题设计干预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2. 心理健康标准3. 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策略4. 情感表达与调节5. 社交技能培养七、作业设计案例一:小华,5岁,男孩,最近总是爱发脾气,与同伴发生冲突。

案例二:小花,4岁,女孩,胆小、怕生,不愿与小朋友玩耍。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案例并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论文,深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前沿话题。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参观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教师把握教育的切入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心理健康标准:明确心理健康标准,有助于教师评估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件

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件

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件课堂实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聚焦于教材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内容包括:心理健康重要性与内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培养儿童良好心理素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心理健康对儿童成长重要性。

2. 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识别常见心理问题。

3. 学会运用干预策略,培养儿童良好心理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识别儿童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

重点:心理健康重要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良好心理素质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卡片。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儿童心理健康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心理健康重要性。

(2)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3)讲解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具体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识别和解决心理问题。

4. 例题讲解:针对案例,详细讲解识别心理问题和实施干预策略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其他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识别和干预。

六、板书设计1. 心理健康重要性2.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3. 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4. 培养儿童良好心理素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案例,识别其中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干预策略。

案例:小明,5岁,最近总是害怕独自一人待在房间。

心理问题:分离焦虑。

干预策略:逐步适应分离,如先短暂离开,然后逐渐延长离开时间;给予安全感,让孩子知道父母会回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感受,倾听并给予安慰。

2. 课后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更深刻认识,但仍需加强实践操作。

今后教学中,可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解更多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幼儿园,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状况,为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学习】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学习】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学习】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 掌握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

3. 学会识别和分析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掌握基本的干预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识别和分析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以及运用合适的干预策略。

重点: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培养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挂图、卡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快乐成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

2. 理论讲解: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前儿童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识别和分析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并提供干预策略。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一个具体案例设计干预方案。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案例,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3. 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4. 培养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学前儿童心理问题案例,并提出干预策略。

答案要点:(1)案例描述:简要介绍案例背景和学前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

(2)问题分析:分析该心理问题的成因,结合所学理论进行阐述。

(3)干预策略:提出至少三种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并说明理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更深入的认识,关注实际案例中的问题,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教育篇924

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教育篇924

思考:
以上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精品文档
THE END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四)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 ·让儿童正常进入性别角色 ·消除儿童对性的神秘感
精品文档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
• 生活活动
• 教育活动
• 家园合作
精品文档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 教师及周围成人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 • 渗透在日常教育工作中 • 善于观察,适时疏导 • 师生平等,尊重幼儿人格,不要妄下 结论 • 正确看待幼儿个性差异
第四章
学前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精品文档
目录
1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教育的内容 2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教育的组织形式 3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障 碍的表现与矫治
精品文档
学习要点
•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 容。 •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组 织形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 常见儿童心理障碍及矫治。
精品文档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 治疗
·家长首先自己要进行心理调适,不要再给 孩子压力。 ·引导孩子融入小伙伴中,走出孤独与乏 味。 ·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 ·定期参加各类体育锻炼。 ·适当进行触觉训练。
精品文档
四、口吃
案例:佳佳,男,5岁。说话时情绪
紧张,激动,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字、词、句表述得极不连贯,不该停 顿的地方,有时一个字能停顿几秒钟 ,重复好几遍,一个字能拖很长的音 才过度到下一个字或词,并常不由自 主地伴有手势、体态和表情等多余动 作。
精品文档
• 恋物癖 一种离了某一样陪伴惯了的东西 就忐忑不安的行为,表现为患者怕 见生人,回避集体活动,不敢与人 说话和交往,胆怯退缩,表情淡漠 • 病因 在家庭中缺乏与父母的亲情互动, 缺少安全感引起的。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总结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成 长的基础,游戏化教育、艺术创作、家庭 与学校合作以及心理辅导是促进儿童心理 健康的重要途径。家长和老师应共同努力, 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良 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
第四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
●04
育的评估与反馈
如何评估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未来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前儿童心理健 康教育将面临更多新的需求和挑战。在未来的 发展中,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教育方式,促进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事业的不断发展。
01 02 03 04
感谢
感谢聆听与支持
希望共同关注学前儿 童心理健康教育
共同努力
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事业贡献
家庭与学校合作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建立沟通渠道
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分享 孩子在家和学校的表现和需求。
共同制定计划
家长和老师一同制定教育计划,关注儿童 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努力促进其健康成
定 长。期沟通反馈
家长和老师定期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和心理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解 决问题。
评估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是通过观察儿童 的行为举止、进行心理测试以及听取家长和老 师的反馈意见来综合分析。这些方法可以帮助 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 应措施。
01 02 03 04
如何给学前儿童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反馈?
鼓励儿童表达感受
给予儿童情感上的支 持和理解
提供积极建议和指导
建立信任关系
通过有效沟通,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
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
●03
育的方法与技巧
游戏化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第四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ppt课件

第四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ppt课件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四)锻炼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五)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 1.让儿童正常进入性别角色 (安全意识:幼儿园性侵事件) 2.消除儿童对性的神秘感 3.正确处理学前儿童的性游戏 4.纠正玩弄生殖器和大腿摩擦的不良习惯
作业布置:主题教育活动设计
1.看得见的情绪 2.有时候,我很生气 3.我是情绪的小主人 4.我有很多好朋友 5.和我一起玩儿
举例:角色扮演故事弱者角色
2.学会分享与合作
3.学会尊重与互助 举例:什么情况不要说? 4.学会恰当的自我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建立科学的日常生活习惯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 4.培养广泛的兴趣
谢谢大家!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他健康成长 的关键。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他良好行为 的内在原因。
第四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 第三节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障碍的表现与矫治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0—3岁婴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 1.克服恐惧情绪
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第三节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障碍的表现与矫治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03岁婴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1
第四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ppt 课件
学前儿童易患身体疾病的表现及预防
佝偻病 肥胖病 近视 弱视 龋齿 蛔虫病
绘本故事:《我好妒忌》
教 育 素 材
绘 本
活动展示
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目标设定的实施方法
游戏化教学
通过游戏培养学前儿童 兴趣和能力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
与度
艺术创意活动
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学前儿 童创造力
培养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情景模拟训练
通过模拟情景训练学前 儿童应对实际情况 提高应变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01 游戏化教学
通过多样的游戏方式激发学前儿童学习兴趣
01 家庭环境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 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02 学校教育
学校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教育方 式对儿童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03 社会氛围
儿童成长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中,有助于 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
儿童可能表现出注意力 不集中、难以持续注意 的情况,影响学习和日
具体可操作
目标需要具体明确,方便实施和评估
02
渐进式实现
目标设定需要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 循序渐进
04
关注个体差异
根据学前儿童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目标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目标设定的内容
01
03
培养自信心
帮助学前儿童建立自信,克服自卑
02
发展社交技能
促进学前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04
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指导学前儿童正确处理情绪,学会自我 调节
02
营造尊重与信任
建立良好关系
04
鼓励合作
培养团队意识
培养学前儿童自我认知能力
01
03
观察与反思
培养自我意识
0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意志品质健全与行为协调适度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 动,克服内外困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意志健全表现在意志行动的自 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上。 心理健康者在活动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并能适时做出决定 而且自觉去执行,还能保持长时间专注的行动去实现既定 目标。 意志不健全的儿童挫折承受能力差、怕困难。做事三心二 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
在实施游戏治疗时治疗者必须遵循以下八项 原则:
第一,治疗者必须与儿童建立亲近、友善的关系 第二,治疗者必须接纳儿童真实的一面 第三,治疗者应宽容儿童使儿童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四,治疗者要善于识别儿童所表达的感受,并以能让儿 童领悟自己行为的方式把这些感受反馈给儿童; 第五,治疗者要尊重儿童解决自己自己问题的能力以及做 出选择和着手改变的行为; 第六,治疗者不要知道儿童的行为或谈话; 第七,治疗者不要急于治疗的进度; 第八,治疗者只能规定一些必要的限制,这些限制为的是 治疗符合真实生活,以及让儿童认识自己在治疗过程中应 付的责任。
第四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 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 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 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 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 心理效能为目标,即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为 人类作出贡献。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正式的途径 1.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专家的心理咨询 3.一般的行为指导 (二)非正式的途径 托幼机构、家庭、社区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榜样示范 具有决定影响作用的是父母和教师的行为。 (二)情景演示 是指让儿童以表演的方式,思考和表现在不同的社会情 景中做出行为对策的教育方法。 (三)行为练习 (四)讲解说理 (五)讨论评议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智力发展正常(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是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综 合。 群体学前儿童的智力呈常态分布,即天才与智力低下者是少 数,大多数学前儿童处于中间状态,IQ在85~115之间。
(二)情绪稳定乐观
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心理健康者与不健康者的主要区别,不在于是否产生消极 情绪,而在于这种消极情绪持续的时间的长短,以及它在 人的整个情绪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是否恰当。 心理健康的儿童积极情绪多余消极情绪,并且能主动调控 自己的不良情绪以适应外界环境。
主要采取游戏治疗,行为治疗的方式
(1)改善环境和教育方式。合理要求,既不溺爱,也不苛求。 (2)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 (3)教师要特别关心、与之交谈,鼓励与他人交往。
3.拒绝上幼儿园
案例4-3 小红今年3岁半,刚刚上幼儿园。从个第一天入园起,她 的情绪就特别不稳定,经常哭闹,开始是一进班就哭,后来 是一进园就哭,几天后,甚至在离园几十米处,就开始四处 乱跑、躲藏、耍赖、哭叫,脸上充满了慌张和恐惧,不肯上 幼儿园的态度之坚决令大人吃惊,已近乎歇斯底里。 造成小红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父母对子女过 分溺爱和娇惯,形成过分强烈的亲子依存关系,一旦离开父 母,就有了害怕的情感体验,而回到父母身边,则减少了害 怕情绪,增加了安全感。也有可能是因为刚入园,就碰上了 一个过分严厉的教师,进而发展成不愿意上幼儿园。
三、家庭治疗
治疗的对象是整个家庭,而不仅仅是儿童本人。
第五节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的预防和教育
一、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特点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儿童出现某一种或少数几种问 题行为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 在实际生活中,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很难截然分开。 但是,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也会发现不少学前儿童的不良行 为习惯和不正常的行为举动。
(1)鼓励儿童观察和认识自然现象。 (2)禁止恐吓威胁儿童,禁止看恐怖影视、图片。
(3)培养儿童不畏困难,勇敢坚强的意志。
(4)采用模拟示范法和系统脱敏法矫治。
2.分离焦虑
指有的学前儿童,特别是婴儿,当与亲人特别是与母亲分 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如烦躁不安、害怕想象中 的危险,哭泣,脾气大等,有的还伴有做恶梦、讲梦话、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跳、多汗、尿频,便秘等症状。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教会学前儿童正确表达情绪情感的方法 1.调整认识 对于同一情境或刺激,不同的学前儿童可以产生很不 一样的情绪反应。 2.合理疏泄 学前儿童在生活中积累的不良情绪应该以适当的方式 加以宣泄,而不应采取压抑的方法。
3.教给对策 (1)学习运用转移的方式消除不良情绪。 (2)以支持的方式应付心理压力。 4.培养积极的情绪
第三,减少儿童的某些行为,如通过训练减少儿 童胆怯、尖叫、说谎、攻击性行为等
第四,改变儿童的某些行为,使之切合时间、地 点等不同情景,如纠正儿童随地扔纸屑、吃饭时 打闹等不适合的行为。
二、游戏治疗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自然地发 泄其内在的心理冲突以及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绪情感。 在游戏治疗时,治疗者为儿童创设游戏环境,让儿童 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没有人评价他行为的对错,没 有人强制他做这做那,也没有人与他争夺玩具,他想玩就 怎样玩,不用遵守任何游戏的规则。 在这种情景中,他们把真实的自我完全放开,尽情发 泄心中的各种抑郁,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释放紧张的情 绪。 这样,儿童在现实情境中被压抑的、不能满足的欲望 和需要得到了补偿,儿童减少了焦虑和抑郁,获得了情绪 上的松弛,发展了自我的力量,提高了自制力。逐步地实 现了自我控制,从而能较好地适应社会。
第四节 学前儿童一般行为偏异的矫治方法
一、行为治疗 是指应用学习原理以改变或消除不良行为或症状 ,并教以顺应社会的良好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帮助儿童学会某些技能,指导他们做得更好 一些,如教会他们控制大小便、穿衣服、系鞋带、 用餐等; 第二,增加儿童的某些行为,如对于不爱说话的儿 童,应增加他与别人交谈的机会,对于孤僻不合群 的儿童则要增加他与同伴一起玩的时间;
(二)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
1.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年幼的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儿童语他人相处的 过程就是学习克服自我中心、学习考虑别人的思想和情感 的过程。 2.分享与合作 儿童的利他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教师可以通过言 语评论赞扬儿童的利他行为,也可以通过树立榜样促进儿 童的利他行为,但是主要不要依靠外部力量迫使儿童这样 做,而要主要激发儿童内部的行为动机,还要为儿童安排 尽可能多的玩具和材料,避免儿童为了使用这些材料而等 待。 儿童的亲密行为会导致儿童语他人亲密关系的形成。
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外部压力 是指外界环境中存在着不良的应激源,形成一种压力 ,对学前儿童心理产生影响,它包括生理性、心理性以及 社会性的应激源。 在心理性应激源方面,不良的人际交往是最重要的应 激源。 社会性应激源也对学前儿童产生作用,如家庭的突然 变故、亲人的去世、父母的离异和再婚、经济状况的改变 等都会使学前儿童难以适应社会环境,产生不良的情绪体 验。
玲玲患的是儿童恐惧症 儿童期恐惧,是学前儿童中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 恐惧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某些具体的事物,另一类 是某些抽象的概念。 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容易对具体事物产生恐惧。 对儿童恐惧症常用的方法是示范治疗法和行为脱敏法,采 用这些方法可以消除或减轻儿童的某些过分的恐惧情绪。
情绪障碍
防治:
(二)内部压力
是指学前儿童的身心需要未能满足,产生了挫折感,形成 一种内部压力,影响到情绪和行为。 在生理需要上,学前儿童需要一定时间的睡眠和休息,需 要合理营养,需要适当的运动。 在心理需要上,学前儿童需要一定的安全感,需要成人的 保护; 在情感上,需要亲情和友爱,需要自尊,需要独立,需要 独立。
(三)自我强度
是指个体应对内外压力的能力,这种能力与学前儿童的身 心素质有关。 如有的学前儿童动作灵活,行动果断,对周围环境刺激敏 感,并能很快做出反应;另一些学前儿童行动迟缓,反应 慢,沉默寡言,或是注意广度和持久度低,易分心,很难 适应环境。
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关注心理健康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心理健康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学前儿童常见的各种问题行为及其预防
(一)情绪障碍 1.儿童期恐惧 案例4-2 玲玲四岁半,上幼儿园中班。她的妈妈出差一个礼拜, 每天由她的爸爸照顾她,但由于爸爸工作很忙,总是很晚 才到幼儿园接孩子。玲玲感到孤单、害怕,总是担心爸爸 忘了她,加上晚上玲玲又在电视上看到一些死亡的镜头, 令她万分恐惧。后来妈妈回来了,玲玲总是要妈妈陪着, 不敢离开妈妈半步,也拒绝到幼儿园上学,一听到去幼儿 园就大哭大闹,晚上睡觉也不安稳,有时会从梦中惊醒, 哭闹不止。
(二)品行障碍
表现为说谎、偷窃、打架、逃学、攻击性行为等。 攻击性行为是指有意想要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的行为,表 现为儿童在遭受挫折时采取打人、咬人、踢、抓、扔东西 等方式引起别人的对立或争斗。多见于男孩,在学前期和 学龄初期比较常见,学龄后期日渐减少。
案例4-4 小刚,上幼儿园大班,个子长得很高、身体很结实,出 手有力,攻击性强。在幼儿园里,他好强霸道,经常欺负 其他小朋友:不是用手推、抓身边的同学,就是用东西扔 别,要么就用彩色笔涂脏他人的书本画册。老师批评后, 暂时有所收敛,但很快又旧态复萌,继续有意无意地碰、 撞、踩、踢他人,小朋友很讨厌他,老师也感头痛。 小刚的行为属于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同伴的攻 击性行为的示范作用;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家长的不正 确教育思想和对男性儿童的性别期待等。
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人的行为像是心 理的镜子,通过它可以反映出人的心理是否正常。 心理健康者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 激的程度与性质相配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在行为表现上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 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 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 因此,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 自制能力,并训练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学会对生 活环境中各类刺激正确应对与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