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医学史复习资料[1]

合集下载

中国医学史复习

中国医学史复习

中国医学史复习复习思考题对医药的起源你是怎样认识的?“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食同源医药知识,有如其他各门自然学科一样,从开始起,便是由生产所决定的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是怎样的?周朝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这是最早的医学分科。

第三章《黄帝内经》成书年代、作者、篇卷、主要内容、影响。

成书年代:战国至秦汉,作者:并非一人一时之手笔篇卷:《素问》、《灵枢》各9卷,每卷9篇,全书共18卷,162篇。

《素问》运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理论论述了人的心理、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疾病预防等。

《灵枢》着重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黄帝内经》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学已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其后中医学发展均是以其为理论基础,这是中医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本著作。

《神农本草经》的成书、作者、主要内容。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成书:约是秦汉以来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搜集药物学资料,东汉时期成书。

作者:并非一人一时之手笔。

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成就: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系统总结了秦汉以来用药经验,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

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必读书。

书中对药性、功能主治的描述准确,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直至今日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支柱。

但书中也掺杂了一些神仙道教思想。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年代、作者、基本内容及成就、流传情况及其影响。

张仲景:中国临证医学、辨证论治奠基人,现代个体化治疗方案运用的第一人。

时代背景:东汉末年,约150年~219年。

《伤寒论》——晋·王叔和整理,得以保存;宋代,校正医书局校订《伤寒论》使成为定本;明代,赵开美刻书出版了《翻刻宋版伤寒论》流传至今。

《金匮要略》——北宋王洙从翰林院蠹简中找到《金匮玉函要略方》,将伤寒部分删除,整理出版为《金匮要略方论》。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1、医学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1、甲骨文中对人体部位的认识,心是甲骨文中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内脏器官2、甲骨文中是世界医学史上有关龋齿的最早记载3、《左传》记载“六气致病说“(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4、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5、《尚书》中《甘誓》、《洪范》两篇,是最早出现“五行”字样的文献。

6、酒在医疗上的应用及其意义7、汤液的发明:商代以前,人们习用单味药,且用重剂。

汤液的出现人们由用生药转变为熟药,由重剂量使用单味药改变为适量混用复味药。

8、周代宫廷医生出现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食医主管帝王饮食卫生,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职责是施治万民之疾病。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

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9、周代开始重视对病历的记录和死亡原因的报告,并形成制度。

?周代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对医生的考核制度。

第三章??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目前发现的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方书。

3、《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4、《却谷食气》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着。

5、《胎产书》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妇产科专着。

6、《脉书》是现存最早的疾病症候专论。

7、《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笔。

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合计18卷162篇。

8、《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注重整体观念,注重脏腑经络。

9、《黄帝内经》价值及其影响: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积累阶段上升至理论总结阶段,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0、《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首次提出奇经八脉的说法,指出了无形三焦的部位,提出肾与命门的关系。

11、《神农本草经》(《本经》《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我国药物学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标志着我国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中国医学史重点整理

中国医学史重点整理

中国医学史第一章医药的起源1. 从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建筑,下层养家畜,上层居住人,能防潮防水,防兽防敌。

2. 在金属针具之前,中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是砭石。

是一种锐利的楔型石块,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用来切开脓肿和排脓放血。

3. 在原始宗教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疗保健方法是导引术。

4. 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5. 灸法:通过对身体某一部位进行固定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6. 为什么古代中药著作皆称“本草”? 古代以植物药为主第二章早期的医药卫生知识和实践1.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文字,我国最早关于龋齿的记载见于甲骨文。

甲骨文中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是?“疾年”“雨疾”“降疾”“疾疫”。

2.蛊:甲骨文的记载。

象征腹中之寄生虫,是将虫与人体相联系的最早记载。

3.目前所知对药物进行的最早分类记载于《周礼•天官》,五药(草、木、虫、石、谷)。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之一。

我国最早的病名记录见于《诗经》。

5.先秦文献中收录药物最多的是《山海经》,该书虽非药物学专著,却包含了丰富的药物学知识。

6. 酒的药用作用?①酒能通经活络、提振精神,也有驱寒散瘀、麻醉镇痛或消毒杀菌的作用。

②酒又有挥发性能且能充当溶媒,所以后世成为常用的溶剂,并且用来加工炮制药物,制作药酒。

③对“外感风寒”“劳伤筋骨”等病有治疗作用。

“鬯其酒”见于甲骨文,是目前所知关于药酒的最早记载。

7. 酒在《汉书•食货志》中被称为“百药之长”。

8. 何为汤液?汤液传说由何人发明?汤液即汤剂,又称水药,是将所选的多种药物混合煎煮后用于医疗。

传说汤液由伊尹创制。

意义:1.整体观在药物学运用上的具体体现2.为提高疗效、减低毒性的深化研究提供条件3.为方剂学诞生埋下伏笔9. 病入膏肓的典故与医缓有关。

其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治法规范“攻”“达”“药”。

10. 公元前541年秦国名医医和为晋侯诊疾提出的病因学说是六气病因学说。

《中国医学史》第一、二、三章学习要点(适用于大陆本科班)

《中国医学史》第一、二、三章学习要点(适用于大陆本科班)

《中国医学史》第一、二章学习要点(供大陆本科班使用)第一章医药的起源1. 火的使用为哪些原始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前提条件?为一些原始的治疗方法如热熨法、灸治法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2. 何谓“导引”?导引是一种医疗保健形式,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是远古人民按照医疗保健需要而创编的“摇筋骨,动肢节”的活动锻炼方法。

导引是由原始舞蹈演化而来的。

3. 何谓“针法”、“砭石”、“灸法”?砭石: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灸法:通过对人体某些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针法:通过对人体某些部位进行固定的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4. 原始社会的婚配方式有什么特点?男女杂游,不媒不娉---血缘家庭---群婚状态---一夫一妻制5. 人类对于矿物药的认识开始于何时?原始社会末期6. 根据先秦时期的文献资料和现代考古出土实物的研究,一般认为针灸术的起源于新时期时代7. 原始外治法包括哪些内容?止血法按摩治疗热熨法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1. 现存最早的关于疾病的记载见于古代文献甲骨卜辞。

记载多达40多种2. 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首见于甲骨文3. 《周礼·天官》中所载“五药”具体内容指的是什么?草木虫石谷4. 《左传》中的成语“病入膏肓”提出了哪些治法规范?攻(灸)之不可,达(针)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攻”“达”“药”5. “阴阳”和“五行”的概念分别最早见于哪两部古籍?《周易》《尚书·洪范》6. “天人关系”包括哪两方面内容?顺应天地天人同构7. 受到先秦哲学思想的影响,此时期的医学理论强调实用念,而缺少对纯粹知识的追求。

8. 《左传》中提出的“六气致病说”的内容是什么?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眀淫心疾9. 成语“防患于未然”出自哪部著作?《周易·既济》10. 何谓“藏冰”、“变火”?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榨榴之火,冬取槐檀之火11. 应用“国人逐瘛狗”的方法预防狂犬病的记载见于《左传·襄公十七年》12. 现存先秦文献中关于药物记载的两部非医学专著是什么?《诗经》《山海经》13. 周代宫廷医生分为哪几类?近似乎今日的哪类医生?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营养医生、内科医生、伤科医生第三章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1.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是《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2. 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剂学资料是《五十二病方》;最早的医疗体操图是《导引图》_;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是《却谷食气》___;最早的导引术专著《引书》___;最早的诊断专书是《阴阳脉死候》_;最早的疾病证候学专论《脉书》___;最早的妇产科著作是《胎产书》_,书中对于胎教的记载是医学史上最早的论述。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一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一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医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一1、砭石:是古代一种经过打制而成的锐利的楔形石块,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

主要用来刺破痈肿或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来减轻病痛。

1、医药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2、记载病名是按人体不同部位前面加“疾”字。

3、阴阳——起于《周易》4、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5、医和“六气致病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6、现存最早旁涉药物的书籍—《诗经》。

7、现存最早记载药物功用的书籍--《山海经》,载药126种。

8、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9、西周医学分科:食医(营养)、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兽医10、建立了一整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医政组织:医师—士、府、史、徒。

考核制度:“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病历记录,死因报告制度12、《足臂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经脉学著作《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方书13、九针:是古代医家用来治病的九种针刺工具,包括铍针、鑱针、锋针、员针、鍉针、大针、长针、圆利针,毫针等。

14、黄帝内经》-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成就《素问》《灵枢》各9卷每卷9篇,合计162篇15、内经》的价值与影响: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的医著,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16、《难经》成书于西汉“独取寸口”命门学说,三焦学说《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17、药物学专著成书于东汉主要内容与成就:1、载药365种2、分为上品、中品、下品3、概括了药物学基本理论: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药物的采集加工炮制18、《伤寒论》—以六经论伤寒19、《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20、最早提出“三因致病”说21、淳于意及其诊籍诊籍:西汉淳于意在被汉文帝召见时,叙述的25位患者的医疗记录,被称为“诊籍”,被记录在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22、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人。

对医学发展的贡献:1、麻沸散:东汉华佗创制的一种中药全身麻醉剂,用于施行腹部手术。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医学的起源1.火的发明和使用在人类保健史上的意义是什么?(P2)火的使用推动了人类由生食转向熟食,熟食使肉类中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使人的身体和大脑得到的营养增加,提高了人类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素质;火还可以取暖御寒,改善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减少因久居寒冷潮湿的洞穴引发的疾病;火的使用还是一些原始治疗方法。

2药物是如何被发现并用于疾病治疗的?(P6)原始人类在采集各种野果、种子或挖取植物根茎来获取更多食物中,往往会误食某些植物而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甚至死亡等意外情况,有时也会因食用了某些植物使身体原有的痛楚不适减轻甚至消失;或同食一种植物,因摄入量的多少而出现不同效果,从而逐渐认识了各种植物对人体的不同作用,趋利避害。

3.婚姻制度的演变对人类的繁衍的影响如何?(P4)由野合到血缘群婚再到对偶婚,这种婚姻形态的演变和进步,减少了因近亲婚配导致的遗传疾病,非常有利于人类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繁衍。

4.应该怎样看待医药起源问题上的不同观点?(P10)各种观点都从不同的层面揭示出医学起源的内涵,但似乎远未洞悉事物的全貌,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并非单一因素所为。

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1.“六气致病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成就?(P16)“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

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①以四时、五节、六气等季节、气候变化为主要病因的观念已经形成②从阳淫热疾、阴淫寒疾的记载来分析,“阳盛则热,阴虚则寒”的病理学说已基本确立,并且“风淫末疾,雨淫腹疾”之说与中医学说风病四肢痛、湿病有腹泻的理论有密切关系③五味、五色、五声的概念,对后世中医诊断学及药理学具有启发作用④实物病因开始出现,鬼神致病之说开始动摇。

它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是基于对自然界气候环境的变化与人体发病关系的认识而形成的。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1]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1]

医学史医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与疾病的斗争实践包括卫生保健起源和医药知识起源两部分一.卫生保健起源1.居住:构木为巢—穴居山洞—挖掘土窖地窖—构筑房屋2.衣着:赤身裸体—衣兽皮,树皮植物叶—原始纺织缝纫衣服3.用火:是人类第一次掌握自然力,对人类卫生保健和最终脱离动物界有很大的意义,火能御寒,驱潮,防兽,转生食为熟食。

4.导引:由舞蹈动作化裁出来,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它与后世按摩推拿及体育疗法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5.婚姻: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制(望门居住—居妇家制)—一夫一妻制二.医药起源1.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了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所以有“衣食同源”的说法2.针灸,包括针和灸两部分,针起源与新石器时代,古以石为针,以石治病,东方而来;灸,从火,与火有关,来自北方,灸,灼也,即以火治病。

3.外治法:古人通过外用一些植物,泥土或液体外敷或用手按压,逐渐发现一些骨伤外科及内科疾病防治的方法和药物。

4.神农:名炎帝,上古三皇之一。

传说他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发现草药以治民病,为药学之始祖。

5.皇帝:名轩辕,为华夏祖先。

传说其与弟子岐伯等讨论医术,始有医药。

《黄帝内经》乃托名所作,书中以皇帝和岐伯问答的形论述写成,故后世以“岐黄”或者“岐黄之术”来称谓中医学第二章:经验的积累一.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的进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疾病的国家(1)甲骨文对疾病的记载,据人体不同部位的划分如:疾首,疾目,疾腹,疾齿。

少数以疾病特征描述疾病,如:龋,蛊,疾年,雨疾等(2)出现固定的病名《山海经》痔,痈,疽,痹,风,疫疾,疥,疟,狂,痴二.医学理论的萌芽医和的“六气治病说”—中国最早病因学说(风雨阴阳晦明)季节气候因素:六气太过,四时不正常,发生疾病。

六气致病:阴胜则寒,阳甚则热的病理学说基本明确。

五味,五色,五声概念的初步形成,情志因素,饮食因素。

中国医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医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疠迁所:云梦秦简中记载的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麻风病隔离场所。

2.六气致病说:《左传》中记载的秦国医和诊疾时提出的阴,阳,风,雨,晦,明六种致病原因。

标志着对疾病的认识从实际出发,脱离了鬼神致病说。

3.《诸病源候论》:由隋代巢元方主撰的病因证候学的理论性专著,全面整理总结了前代临床证候,达到较高水平。

4.太医署:由唐朝承袭隋制,在长安设置的机构,既有医学教育职能,又有医疗职能,是世界医学史上是最早的医学教育机构。

5.翰林医官院:宋代建立,后改为医官局。

主要掌管医之政令和医疗事务。

负责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以及整理民间医药事宜。

6.校正医书局:北宋时期集中一批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和学者,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收集,考证,校勘和整理,对医学的发展和医籍传播有重要贡献。

7.导引:一种原始舞蹈动作演变的医疗保健体操,摇筋骨、动肢节的活动锻炼方法。

与按摩、推拿等体育疗法的起源有密切关系。

8.局方:初称《和剂局方》,由裴宗元、陈师文等编撰,作为官药局制剂规范,后经增补校订,改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是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

9.针灸铜人:由北宋王唯一受诏设计铸造,铜人以成年男子体型为标准,内藏脏器,外壳可拆可装,体表刻有穴位,旁注穴名,是世界医学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一种创举。

10.曲针:为李仲南《永类钤方》记载,引丝线或桑白皮线皮线由内向外逐层缝合,堪称伤科史上的重要发明,是我国伤科文献中的首次记载。

11.旱苗法:取下处于痊愈期的天花患者的痘痂并研细后,用银管吹到未患天花,儿童鼻腔内,所用豆痂要求光圆红润,使其产生天花反应,以获得免疫。

12. 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型石块,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用来切开脓肿和排脓放血。

13.食医:周代掌管宫廷饮食滋味温凉及分量调配的医官。

14.疾医:周代宫廷医生之一,相当于内科医生。

疾医已经不仅为王室服务,而且施治万民疾病。

15.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专管治疗各种脓疡、溃疡、金创、骨折等,周代宫廷医生之一。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中国医学史是指追溯中国古代的医学发展历程。

它包括了从远古时期的原始医学、先秦时期的传统医学、汉唐时期的经典医学、宋明清时期的书院医学到近现代的西医影响下的转型等阶段。

以下是中国医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原始医学时期:原始人类根据经验积累了一些医疗知识,采用草药、动物器官等进行治疗。

在考古发现中,出土了一些古代医疗工具,如石针、骨针等。

2.先秦时期的传统医学:这一时期医学已经开始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主要代表有黄帝内经和难经。

其中《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包含了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等理论。

3.汉唐时期的经典医学:这一时期医学发展迅速,包括《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著作的产生。

这些经典对中医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4.宋明清时期的书院医学:这一时期医学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医学知识开始系统化。

在学术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医学著作,如《大学士医官论》、《本草纲目》等。

5.西医影响下的转型时期: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医学发生了重大变化。

西医的解剖学和病因学等理论开始影响中国医学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医学在中国的兴起。

除了上述知识点,中国医学史还涉及到许多其他方面,如针灸、推拿、脉诊等独特的诊治技术,中药学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医学教育的演进等。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医学家和学派,如张仲景、于谦、杨继洲等,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医学史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内容与领域。

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医学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对现代医学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1、国医疗考核制度的最早记载见于42《周礼·天官》2、我国发明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和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是在那个年代,出自于哪本书?6元代《世医得效方》3、《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是什么时期,它的内容和成就时什么?48成书战国—秦汉内容:《内经》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问题,《素问》所论包括人的心理、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

具体理论有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神、津液、精,病因病机,辩证原则,诊法治则及预防养生等。

《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着重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成就:1】强调整体观(1.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 2.人体自身是统一的 3.人的身心是统一的 4.人与社会是统一的)2】重视脏腑经络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4】强调精神因素和社会因素5】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4、我国现存最早的疾病证候学专论是?脉学专书是什么?63《脉书》;1.《脉经》 2.《脉诀》5、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代表作是哪一本?52《神农本草经》6、为什么说酒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医学史上的重要发明?酒发明的意义是什么?汤液发明的意义是什么40酒的发明和意义: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从果实发酵中发现酒。

酒在早期多用于祭祀祖先和医治病痛。

酒能“通血脉”、“行药事”,适量饮用有兴奋或强壮作用,大量饮服则可产生麻醉。

酒应用于医疗实践是医学史上的重要成就。

酒还可作为溶剂、能消毒、防腐。

汤液发明的意义:使人们由习惯用于生药而转变为用熟药,由重剂量的使用单味药转为适量的混合复味药,服用方便、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而且在医疗上也也开阔了用药领域,拓展了药物研究和发展的空间,加速了医药学的发展与进步。

7、我国现存最早全面运用辨证论治原则的代表作是55《伤寒杂病论》8、《幼幼集成》的作者是187陈复正9、现存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者是谁146明代马莳《灵枢注证发微》10、我国现存最早记载颈椎悬吊复位法的伤科专著是什么,在那个朝代《世医得效方》元代11、最早发明脉图的医家是谁?是哪一本书?宋朝施发,书为:《察病指南》。

中国医学史复习

中国医学史复习
③书中概括地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相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
4、《伤寒杂病论》 ①确立了辩证施治原则
②现在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最早提出三因致病说两部分,并有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金匮的说法。
5、扁鹊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
6、淳于意 叙述25例医案 被称为“诊藉”,是现存时期)
Ⅰ.温补派与反温补派
(1)温补派 明 薛己、张介宾、赵献可
(2)反温补派 清 徐大椿、陈修园
II 王清任 《医林改错》 强调补气活血与活血逐瘀两个原则。
III.外科与伤科
外科三派:1。 《外科正宗》 陈实功——外科正宗派。
2、《外科证治全生集》 王维德——外科全生派
(4) 医师考核制度: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5) 这一时期对病历记录及死因报告已经给予重视
三、诸汉墓出土的医书
1、汉马王堆医书
①脉灸经
《足臂十一脉灸经》最早的针灸类医书(经脉类)
②《五十二病方》
最早的古方书,全书分52题,现存医方总数283个,用药达247种之多。书中所治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尤以外科所占比重最大。
(2)《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
共载药921种,其中716种是《本草纲目》所受未载或叙述不详者
②.方剂学
《普济方》 明 共收方61739首,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
③.明四家(1)吴有性“戾气”学说
(2)叶桂 《温热论》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 (3)薛雪 《湿热条辨》 (4)吴瑭 《温病条辨》 创立三焦辨证
③. 重视妇女、儿童疾病的诊治。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汇编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汇编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汇编1.砭石是最原始的医疗工具,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与前身;灸法是中医最古老的疗法之一。

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古代导引疗法是在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2.伏羲是我国古籍中最早的王,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甲骨文关于疾病的记载主要是按人体部位记述的;商朝宫廷负责医疗的是“疾小臣”。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载药130余味。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收录药物最多的古籍,其载药126种。

最早一学分科是《周礼》中将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医师之下分士、府、史、徒。

酒为百药之长,伊尹创制“汤液”,医缓与“病入膏肓”,医和与“六气致病说”。

4.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方书是《五十二病方》,最早的医疗体育帛画是《导引图》,最早的妇产科文献是《胎产书》。

中医学四大名著(经典)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是《却谷食气》。

Ⅰ.《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由《素问》和《灵枢》两部组成,每部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合计162篇,成书于先秦两汉时期,开创了脏腑经络学说,确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其主要特点:①注重整体观念;②运用阴阳五行学说;③重视脏腑经络。

Ⅱ.《难经》托名秦越人(扁鹊),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最早提出“奇经八脉”一词。

Ⅲ.《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作者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确定了六经辨证辨证论治原则,《金匮要略》最早提出“三因致病说”,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原则,开后世脏腑辨证之先河。

Ⅳ.《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共收载药物365种,创药物“三品分类法”并概述中药学基本理论,是我国第一部本草药物学著作。

5.秦越人(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家,是最早的妇科医生。

淳于意是唯一正史记载的西汉医家,他向汉文帝叙述25个病人的详细医案,时称“诊籍”,被称为最早的医案。

华佗被称为“中医外科鼻祖”,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善用情志疗法,精于脉诊,创立“五禽戏”。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医药的起源1.导引:是古代的一种养生术和健身法,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是由原始舞蹈演化而来的。

相当于现在的气功或运动疗法。

2.针法:是借助一定的工具对人体的某些部位进行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

3.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形石块,最早是用来进行针刺治疗的工具,还可以用来破开脓肿和排脓放血。

4.灸法:是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减轻疼痛、治疗疾病的目的。

5.原始时期的外治法:止血法按摩法热熨法手术疗法6.火的使用对人类卫生保健的意义①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②使人类的饮食结构由“生食向熟食”转化;③改善了人类的居住条件;④为某些原始的治疗方法,如热熨法和灸治法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1、酒的医学作用兴奋剂麻醉剂消毒剂驱寒散瘀溶剂2、汤药的意义汤液的出现,使人们由习惯用生药转变为用熟药,由使用重剂量单味药转变为适量混用多种药物,这就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并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促进了中医复方的发展。

3.六气、六疾、六气致病学说的内容六气致病说:(《左传》)公元前541年,秦国名医医和为晋候诊病时,提出“六气致病说”。

他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

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

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

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4.“病入膏肓”典故出处与早期治法规范的提出《左传》:“成公十年(公元前576年)晋候有疾,医缓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病入膏肓”)“攻”和“达”有人认为指的是温熨和针刺。

提出了“攻”、“达”、“药”治法规范。

5.藏冰、变火藏冰:用储藏冰块的办法,调节四时气候变化给人带来的影响,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变火:在不同的季节燃烧不同的燃料,以预防疫病的发生。

6.阴阳、五行概念的最早出处阴阳:始于《周易》五行:始于《尚书·洪范》7.天人关系的主流思想内容人顺应天地人和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一切人和事都应该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医学史重点题目复习更新版

中国医学史重点题目复习更新版

中国医学史重点题⽬复习更新版中国医学史重点题⽬复习⼀、医药知识来源于何处?⼏种错误的医药起源论各⾃的症结在哪?(本题为重点)●医药知识来源于⼈类的⽣产和⽣活及与疾病⽃争的实践;1.医源于圣⼈,其症结在于对杰出⼈物的某些作为和贡献作出了⽆限的夸⼤,以致达到了神化的程度;2.医源于巫,其症结在于不仅把医学发展中的某个⽚段当做历史过程的全部,⽽且还表现在闭眼不见医巫之间的对⽴和⽃争,因⽽最终把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混为⼀谈,既颠倒了历史,也抹杀了医药的实践性和科学性;3.医源于动物本能,其症结在于⽆视⼈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救护与⼈类医学之间的严格界限。

这便从根本上巧妙地勾销了⼈类社会实践的决定作⽤,因⽽同样是错误的。

⼆、我国现存第⼀部针灸专著的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本题为重点)现存第⼀部针灸专著为西晋早期皇甫谧所著《针灸甲⼄经》,它内容丰富,叙述系统,理论完备,包括脏腑、经络、腧⽳、病机、诊断、治疗、禁忌等多⽅⾯内容。

其主要成就有:1系统整理了⼈体腧⽳;2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的排列⽳位⽅法;3阐明针灸操作⽅法和针灸禁忌;4总结了临床针灸的治疗经验,按病论⽳;5《甲⼄经》的重要成就还在于,它既保存了⼤量的古代医学⽂献,晋以前业已亡佚的针灸⽂献,多赖此书⽽存其精要,⼜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提出和建⽴了规范。

后世多以此为教习课本或编辑针灸著作的参考。

因此,《甲⼄经》不仅成为中医学宝库中的珍藏,⽽且由此建⽴了较完整的针灸理论体系,是我国第⼀部系统性较强,理论、经验咸备的针灸学专书。

三、简论温病四⼤家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其代表作。

(本题为重点)四、⾦元四⼤家分别代表了哪些学术流派,各⾃的学术思想以及其代表作是什么?(本题为重点)五、试述宋⾦元时期影响医学发展的诸因素。

对现代中医的发展有何启⽰?(本题为重点)(启⽰部分请同学们查询资料⾃⼰总结完成。

如果没有启⽰内容回答,将扣除50%分值)(1)宋⾦元政府对中医药的极⼤重视。

中国医学史重点(常存库版)

中国医学史重点(常存库版)

中国医学史1401100022第一章医药的起源医药起源论: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食同源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夏~春秋)《诗经》是西周及春秋时期的文学作品,其中记载了植物药50余种,多为后世常用药物。

《山海经》以记载我国早期名山大川及地理物产为主的文化典籍,也是最早记载药物功能的书籍。

酒为百药之长,汤液创制于商代(传说为伊尹)阴阳的记载始于《周易》,五行的最早记载是《尚书.洪范》第三章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战国~三国)(一)马王堆汉墓医书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少了手厥阴心包经。

2、外科尤为突出的《五十二病方》3、《导引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却谷食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

(二)四大经典的内容与价值1、《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非一人一时之作,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共162篇。

主要成就:1、强调整体观念(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人体自身是统一的、人的身心是统一的、人与社会是统一的);2、重视脏腑经络;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4、对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内容也都有丰富的阐述。

2、《黄帝八十一难经》,书名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自序,作者有人认为是秦越人,成书于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

主要内容和成就:以问答形式阐释《内经》精义,在脉诊部分首创“独取寸口”的脉诊法,经络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病证,脏腑部分首开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在疾病部分把伤寒分为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湿病,针灸治疗部分提出了“虚者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

3、《神农本草经》,首载于梁代阮孝绪的《七录》,非一人一时之作,东汉。

内容与成就:1、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收载药物365种,将药物按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2、论述了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3、阐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炮制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史医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与疾病的斗争实践包括卫生保健起源和医药知识起源两部分一.卫生保健起源1.居住:构木为巢—穴居山洞—挖掘土窖地窖—构筑房屋2.衣着:赤身裸体—衣兽皮,树皮植物叶—原始纺织缝纫衣服3.用火:是人类第一次掌握自然力,对人类卫生保健和最终脱离动物界有很大的意义,火能御寒,驱潮,防兽,转生食为熟食。

4.导引:由舞蹈动作化裁出来,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它与后世按摩推拿及体育疗法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5.婚姻: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制(望门居住—居妇家制)—一夫一妻制二.医药起源1.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了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所以有“衣食同源”的说法2.针灸,包括针和灸两部分,针起源与新石器时代,古以石为针,以石治病,东方而来;灸,从火,与火有关,来自北方,灸,灼也,即以火治病。

3.外治法:古人通过外用一些植物,泥土或液体外敷或用手按压,逐渐发现一些骨伤外科及内科疾病防治的方法和药物。

4.神农:名炎帝,上古三皇之一。

传说他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发现草药以治民病,为药学之始祖。

5.皇帝:名轩辕,为华夏祖先。

传说其与弟子岐伯等讨论医术,始有医药。

《黄帝内经》乃托名所作,书中以皇帝和岐伯问答的形论述写成,故后世以“岐黄”或者“岐黄之术”来称谓中医学第二章:经验的积累一.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的进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疾病的国家(1)甲骨文对疾病的记载,据人体不同部位的划分如:疾首,疾目,疾腹,疾齿。

少数以疾病特征描述疾病,如:龋,蛊,疾年,雨疾等(2)出现固定的病名《山海经》痔,痈,疽,痹,风,疫疾,疥,疟,狂,痴二.医学理论的萌芽医和的“六气治病说”—中国最早病因学说(风雨阴阳晦明)季节气候因素:六气太过,四时不正常,发生疾病。

六气致病:阴胜则寒,阳甚则热的病理学说基本明确。

五味,五色,五声概念的初步形成,情志因素,饮食因素。

药物知识的提高三.药物知识的提高《诗经》最早旁涉药物。

《山海经》涉猎药物最多,堪称最早记载药物功用的书籍。

酒的应用:酒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酒具有兴奋,麻醉,杀菌及溶媒作用。

故后世尊称酒为“百药之长”汤液的制作标志着方剂的诞生,相传由商代的伊尹创制。

四.医事制度的建立周代最早分科: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医事制度:1.设医师之官职,总管医药行政(周代宫廷建立的医政组织,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建立的医事管理组织)2.医生考核俸禄制度3.病例记录和死亡报告制度重要意义:专职医生的出现与医事制度的建立,说明先秦时期我国医学已达较高水平,已拜托原始束缚。

医药列入国家朝政管理,利于医学发展。

南朝刘宋最早建立官办医学宋有翰林医官院,太医局和尚药局。

儒医出现于宋第三章.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一.汉墓出土历史文物:马王堆医史文物十一种《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五十二病方》:现存10000余字,医方283个,以外科病比重最大,如痔疮手术疗法。

《导引图》:我国最早的医疗体操图(武威汉简《治百病方》保存医方30余首,列药物近百味)二.《黄帝内经》成书战国—秦汉,托名皇帝作。

既注重整体观,又重视辨证论治,为中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乃平素所讲学问,偏重于医学理论,灵枢乃神灵之枢要,偏重于针灸。

内者,性命之道也,经者,载道之书。

《内经》的基本精神和成就:(1)注重整体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2)运用阴阳五行学说(3)重视脏腑经络(4)强调精神因素和社会因素(5)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三.《难经》继《内经》之后,中国又一部古典著作,成书于东汉,全书以问难答疑形式编纂而成,难,问难之意,共81难突出成就:脉学—独取寸口奇经八脉,三焦,命门的论述,为后世医家承袭四.《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托名神农,原本已佚,现流传为后世辑佚本。

成就内容:(1)收录药物365种(2)根据药物性能,功效分上中下品。

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方法。

(3)概括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学理论。

(4)注明药物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炮制方法。

集东汉以前药物学之大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五.《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名机)东汉著名医学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编成《伤寒杂病论》确立辨证论治原则,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主要内容:(1)确立辨证论治原则,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伤寒论》,以六经论伤寒《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2)载方269首,收药物214种,“方书之祖”创造多种剂型,运用八种治疗方法(3)对后世影响深远,历代医家均重视对其研究,至今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六.医家扁鹊: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家,姓秦名越人,精通望闻问切四珍,首创切脉,“言脉者,由扁鹊也”,也是一位内外妇儿各科兼长的医家淳于意:临淄人,曾任齐国太仓公,故又名仓公,治病记述“诊籍”,使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东汉著名医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发明“麻沸散”在外科麻醉方面有重大贡献,创造五禽戏,为我国古代的医疗保健体操。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金,河间派创始人,《素问玄机厡病式》《宣明论方》寒凉派(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张从正:金,河间派,《儒门事亲》,攻下派(攻邪论:邪去则正安)李杲:金,易水派,《脾胃论》,补土派(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朱震亨:元,河间派,《格物余论》《局方发挥》滋阴派,(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温病四大家叶天士:(名桂,号香岩)清,《温热论》,创卫气营血辩证,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辩舌验齿诊断方法薛雪:(字生白,号一瓢)清,《湿热条辩》,湿热病专篇论述第一人,湿热病症三种类型,病变中心在脾胃吴鞠通:(名瑭)清,《温病条辩》,创三焦辨证,温病自上而下传变王孟英:(名士雄)清,《温热经纬》《霍乱论》,温病集大成者,重视伏气温病中西医汇通四大家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最早提出“中医汇通”口号朱沛文:《中洋脏象约纂》,中西医各有是非,通其所通,存其互异恽铁樵:《群经见智录》,中西汇通理论家,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包括西医之理,中西药并用,汇通临床家病因学说医和六气致病说《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第一部论证病因症候学专著成就:(1)对疾病的记述广泛而详确(2)在病源认识上颇具科学性,最早记载传染病的致病因素是“乖戾之气”(3)对症候的描述细致而准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无择(言),三因致病说(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儿科唐:《颅囟经》,现存最早儿科专著,最早提出小儿属“纯阳”体质学说,首载烙脐法治疗脐风。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实易虚易寒易热,治疗以“柔润”为原则刘昉《幼幼新书》,虎口三关指纹察验法明清:万密斋《万密斋医书十种》,小儿气血未定,易寒易热易饱易饥,调理但取平补,泻无过其剂,攻补兼施岭南医家陈复正《幼幼集成》强调儿科指纹诊断价值近代:程康甫《儿科秘要》杨鹤龄《儿科经验述要》(岭南儿科双壁)外伤科:晋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外科专书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1)系统记述骨折治疗常规(2)提出骨折复位固定的“动静结合”原则(3)对肩关节脱位,首次采用椅背复位法(4)收载方药40余首宋元:陈自明《外科精要》最早以外科命名,强调辩证东轩居士增注《卫济宝书》最早记载“癌”字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悬吊复位法,曲针明清:陈实功《外科正宗》最早详细记载颈部恶性肿瘤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外科病症分阴阳高秉均《疡科心得集》心得派近代:马培之《外科传薪集》吴尚先《理论骈文》第一部外治法专书针灸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1)共厘定穴位349个(2)提出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4)总结针灸临床经验,按病论穴宋元:王惟一《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腧穴657,除去双穴354,制作铜人,使教学形象化,经络穴位排列规范化,提高针灸操作理论水平,是中国针灸史上的里程碑。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明确“同身寸”取穴标准窦默《标幽赋》以歌赋体裁阐述针灸理论滑寿《十四经发挥》任督二脉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明清:高武《针灸聚英》总结16世纪以前针灸理论与经验,制作男女儿童针灸铜人杨继洲《针灸大成》治疗经验,保存针灸文献近代:承淡安《中国针灸治疗学》阐明针灸作用原理:疏通经络,宣导气血(中国医学史上为发展中医出国第一人)脉学,诊断学秦汉:《难经》提出独取寸口晋:王叔和《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1)确立寸口脉法,提出两手寸关尺对应脏腑的脉学理论(2)归纳脉象24种(3)阐述不同脉象的临床意义,脉症结合。

宋元:宋·施发《察病指南》现存最早的诊断学专著,创制33种脉象图、南宋·崔嘉彦《崔氏脉诀》元·杜本《敖氏伤寒金镜录》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绘36种舌象图谱药物学秦汉:《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365晋唐: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设诸病通用药,730种唐·苏敬《新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本草药图图经,844雷敩《雷公炮炙论》第一部炮制学专著苏颂《本草图经》我国第一部刻版药物图谱,933宋·唐慎微《证类本草》,宋代药物学最高成就,1558宋·寇宗奭《本草衍义》提出气味新说,460张元素《珍珠囊药性赋》药物归经学说,113忽思慧《饮膳正要》现存第一部饮食疗法专著明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1)总结16世纪前我国的药物学,载药1800种,附图1000余幅,附方万余首(2)纠正以往本草书中的错误(3)提出当时世界上做先进的药物分类方法,第等到高等,无机到有机,贱到贵(4)系统记述各种药物知识(5)纠正一些反科学的见解(6)丰富世界科学宝库(7)撰录大量古代文献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921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780余种。

详述药物产地,性味,功能并绘植物原图近代:丁宝福《中药浅说》从传统的四气五味到近代学分析方法提取有效成分,136 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辩》110 药物鉴别集大成者方剂学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16834 对后世方剂学发展有较大影响裴宗元《和剂局方》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曹宗孝《圣济总录》近20000明:朱橚《普济方》古代最大方书,61739清:王昂《医方集解》300余首吴仪洛《成方切用》1100余首(以方剂功效,适用证分类,临床实用方书)妇产科专著:《经效产宝》唐·昝殷最早的素问注本: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最早的灵枢注本:明·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最早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第一本以内科命名:《内科摘要》清·薛己现存最早的藏医著作《月王药诊》麻风病专书:《解围元薮》肺痨专书:《十药神书》元·葛可久《十产论》宋,杨子建,转胎手法是异常胎位转胎术的最早记载《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成就最大,调经,从疾,求嗣三门《外科精要》陈自明,标志外伤科的确立《霉疮秘录》明·陈司成,最早应用砷治疗梅毒妇科《济阴纲目》明,武之望,把妇科经,带,胎,产四大证诸病分列纲目《傅青主女科》清,傅山,以培补气血与脾胃为主综合性医著《肘后救卒方》晋·葛洪(1)对传染病的认识达到较高水平,对天花和沙虱的描述是世界上最早的(2)“以毒攻毒”防治疾病(3)治法简,便,廉,验《千金方》唐孙思邈(1)重视医德(2)集唐朝以前医方之大成(3)重视妇女,儿童疾病的治疗(4)强调综合治疗(5)对药物的深入研究,“药王”(6)倡导养生《外台秘要》唐,王焘(1)整理保存大量古代医学文献(2)收集推广民间验方,药方(3)对疾病认识和治疗有发展《四部医典》宇妥·元旦贡布《医学正传明·》虞抟,主张平正不偏《明医杂著》明·王伦,主张“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元素,杂病用丹溪”《寿世保元》明·龚延贤,老年医学《医林错改》清·王清任,实地考察绘脏腑图,治疗上主张补气活血逐瘀,补阳还五汤《风痨鼓膈四大证治》清·江天叙近代中医科学化思潮陆渊雷,谭次仲《吴医汇讲》最早的中医杂志西方医学在我国的传播形式1.建立诊所和医院2.开办医学校和吸引留学生3.翻译医书和出版医学刊物内科张介宾,明《景岳全书》“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赵献可,明《医贯》,发挥命门学说明清时期的内科特点:1.围绕医学理论和宋金元医家学说及其经验,出现不同学派的争论2.对内科病症诊治的总结和内科综合性医著空前增多3.“风,劳,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