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学密涅瓦有新教法:认知工具

合集下载

《新工具》:培根的四假象说

《新工具》:培根的四假象说

《新工具》:培根的四假象说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他的那句“知识就是力量”影响了无数人。

培根的《新工具》是针对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而来的,培根认为亚里士多德用逻辑的范畴来规范客观世界,使自然屈从于逻辑学,所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在培根看来不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因此培根认为有必要重新创立一种新的所谓工具来代替之。

《新工具》就是培根这种尝试的结果。

培根打着红旗反红旗,乃是亚里士多德的反叛者与好学生。

方法论-认识论的提出本身便代表了自身作为17世纪英国古今之争第一人的身份,而此前的托马斯·莫尔则是中介,莎翁则是总结。

培根的文体表征到尼采是谓大成,而其中国镜像则是表面上书写着文言的现代昆仑钱钟书。

培根古今之争意识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把自然哲学当作不二的第一哲学,而古人的道德哲学被他视为第二哲学亦即第一哲学长生不老之道不通后的权且慰藉。

而欧洲科学精神与工具理性由此肇端,谁那么无知竟会说朗佩特的《尼采与现时代》是不懂笛卡尔与培根?(无意地调侃,不喜勿喷。

)《新工具》一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但主要的意思是对前人的学说的批评,其中的主体部分是他的幻想学说。

培根所谓幻想,是指阻碍人们正确反映世界和获得真理性认识的主体心理的障碍。

这种学说是包括对亚里士多德在内以及其他学者们的一种学理上的批判。

培根根据这些心理障碍的不同性质将之分为四种,即种族幻想、洞穴幻想、市场幻想和剧场幻想。

种族幻想,是指人类容易把人类本性混杂到事物的中,因而歪曲的事物的真相。

培根认为这种幻想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天性之中,根植于人类的种族之中。

他归纳了这种幻想在人的认识中的几种表现。

首先,人的理智中常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这种偏见妨碍了人的认识。

其次,人的思维常常容易受到感情和意志的支配和渲染,亦意志和感情为理性蒙上了尘雾。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的教学启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的教学启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的教学启示【摘要】布鲁纳提出的认知发现理论给世界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浪潮,他的理论主要从学生学习的方面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研究提出了促进发现学习的理论。

他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所以他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一定的必要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去探索和学习,让学生学会独立去获得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布鲁纳明确提出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要沿袭以前那种表演式的教学,要把教学变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模式。

布鲁纳的理论教育的发展指示了道路。

【关键词】认知发现理论认知结构知识结构求知欲望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具有很高声誉的学者。

他的研究处处显示智慧的火花,新观点、新思想不断涌现,给世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的研究室关于知觉思维、发现学习的。

在那个年代,他的研究和创造引领了当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他的成就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发现和创造与他自己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在对世界的影响方面,人们将他与弗洛伊德、杜威等划时代人物相提并论。

布鲁纳的研究成果给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影响。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在心理学方面他受到皮亚杰、维果斯基、格塔式学派和托尔曼,在哲学方面他受到皮尔斯、詹姆斯和杜威等的影响,创造出一套新的教育理论——认知发现理论。

认知发现理论是指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1)。

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类学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的,所谈的认知是抽象思维水平上的认知。

他强调说:“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

”在他看来,认知发展是讨论教学问题的基础(2)。

教育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所以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发现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传授成功的认知策略。

1著名教育学家思想

1著名教育学家思想

2
11/29/2013
N O.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彻底性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彻底性原则旨在“使每个人的心理不仅能 够明白他所学过的东西,而且更多都可以;因为他容易回 忆一切从教师或从书本所学过的,同时,他又能对于他知 识所涉必到的客观事实作出健全的判断。”为此,教学应 该只教真正有用的学科;教学应该考虑整体性以及各个部 分之间的联系;教学应该注意彻底打好基础;教学的基础应 该扎实;教学应该从基础开始;教学应该尽可能把各个 部分 联系起来;在教学中一切后教的都以先教的为依据;教学应 该极力注意相似学科之间的相似之点;一切学科的安排应 该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学应该有适当的实践。
2
11/29/2013
N O.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3、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旨在消除教学过 程中的阻碍和延误,直接奔向预定的目标。为此,教 学应该采用班级授课制;每门学科只应该使用一种教科 书;在教学中全班学生都应该得到同样的练习;一切学 科都应该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教;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开启 学生的悟性;一切相关的事物都应该联合起来教;每门 学科都应该分成明确的步骤去教;教学应该抛弃一切无 用的事物。
1
11/29/2013
新工具—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科学知识是认识自然、驾驭自然的伟大力 量,是使自然成为人类服务的力量
2 知识不仅是认识和驾驭自然的力量,同时 也是改革社会的力量
3
知识是形成完善人格的重要工具
11/29/2013
四幻象说
“现有科学不能帮助我们创造新的工作,现 有的逻辑不能帮助我们建立新科学”
2
11/29/2013

密涅瓦大学颠覆传统大学教学的三大创新

密涅瓦大学颠覆传统大学教学的三大创新

密涅瓦大学颠覆传统大学教学的三大创新美国有一所建校仅五年的大学,既没有漂亮的校园、雄伟的教学楼、奢华的礼堂和图书馆,但却以2.8%的录取率,成为比哈佛大学还难考的大学,这就是美国全新的大学——密涅瓦大学。

办学者用全新的办学理念,打造一所以智慧女神“密涅瓦”之名命名的与众不同的大学,并于2014 年招收了第一届学生。

密涅瓦大学的出现,将重新定义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方法,颠覆了传统的大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模式,让大学回归学生学习这一本质。

与传统大学相比,密涅瓦大学在教学组织形式、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颠覆性变革。

密涅瓦大学的目标是:“为世界培养批判性的智慧(Nurture Critical Wisdom for the Sake of the World)”: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模式,而不是简单地教授书本知识。

密涅瓦大学教学变革的三大创新:创新之一:教学理念创新密涅瓦的教学理念分成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组成了一个金字塔结构(见图)。

图:密涅瓦大学教学理念三层金字塔结构模型金字塔的顶部,是密涅瓦大学希望学生毕业时候能够达到的目标,一共有4个,即领导力(Leadership);创新力(Innovation);开阔的思维(Broad Thinking);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

这四个目标是密涅瓦通过调查、咨询并综合美国顶尖企业领导层以及政府机构对人才的理解后整理出来的。

可以这么说,一名学生如果达到了这个目标,一定会是未来社会的佼佼者。

为了让毕业生能达到这个目标,就有了金字塔的第二层,密涅瓦设计了4种能力的培养。

可以分成两大块: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

其中,个人能力有两点:第一个是批判性思维(Thinking Critically),第二个是创造性思维(Thinking Creatively)。

团队能力也包括两点:第一个是有效沟通(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第二个是有效互动(Interaction Effectively)。

高等教育新论要点整理

高等教育新论要点整理

《高等教育新论》(卢晓中主编)知识要点第一章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一)高等教育的含义高深学问教育:在古代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国家,很早出现并逐渐形成各自的文化经典,即当时的高深学问,如印度《吠陀经》(fèituó)、中国《四书》《五经》,希腊的“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并纷纷建立了各式学校,作为传播和探究这些高深学问的专门机构。

这些专门机构建成后逐渐成为高深学问的学术中心,促进高深学问的传播和研究,因此,古代高等教育表现为一种高深学问的教育。

公元前16世纪开始,古印度产生了传授高深学问的学术中心,其中著名的有两个,即“塔克西拉”(公元前1000—前500)和“那烂陀”(425—1205)。

“塔克西拉”衰落之后,“那烂陀”成为古印度新的高等教育学术中心。

公元前2700年之前,中国就有了高等教育的雏形。

在官学中,太学和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自汉代后历朝均设。

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创了西方高等教育的先河。

古希腊高等教育分为哲学教育和修辞学教育,因此产生了哲学学校和修辞学校。

哲学教育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修辞学教育的代表人物是伊索克拉特。

高深学问教育的特点:1、形式上,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的高等学术中心,或设于宫廷,或附在神庙,或存在私学,主要表现为个别大师的聚徒讲学,进行高深学问的学习;2、从目的或内容上看,古代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

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主,辅以少量的自然科学教育;西方的古代高等教育则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3、从对象上说,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接收教育是一种特权和身份的象征;4、管理上,东方的高等教育为政府和寺庙控制,只有在社会混乱时期,私学才兴盛,在西方,高等教育表现为私学为主。

中世纪大学:12-13世纪,中世纪大学产生。

其主要课程内容是七艺,文艺复兴后增加了人文主义课程。

“动手、动脑”------将知识转化成创新能力

“动手、动脑”------将知识转化成创新能力

“动手、动脑” ------ 将知识转化成创新能力发布时间:2021-07-14T11:32:41.7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作者:李容明[导读] 鼓励学生自制学习用具,将知识转化成创新能力李容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桥中心学校 441614一、鼓励学生自制学习用具,将知识转化成创新能力。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

是因为探究性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探究活动中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使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并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了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及机遇。

因此,在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应时时不忘探究。

在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时应首先把教材规定的探究活动做好。

探究“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 是教材中一个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了今后的探究积累经验是教材的编排意图。

同时此探究实验材料简单,趣味性强,且成功率高,极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以此探究为契机,抓住课题、选用适当材料,培养学生的制作模型、探究能力。

二、围绕课题来设计、精选材料,制作实验用具。

制作方案的设计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

所以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自流,要紧紧围绕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来设计出最佳制作方案。

(1)将一班45名学生分成九个实验小组。

给学生提供制作材料:透明废塑料瓶.y型玻璃管.两个小气球.乳胶手套.AB胶。

(2)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各种材料作用和用途:y型玻璃管相当于气管、支气管,透明塑料瓶相当于胸廓,气球扎在玻璃管上相当于两肺,乳胶手套套在剪掉塑料瓶底部相当于隔肌,用y型玻璃管穿过瓶盖,再用AB胶密封,保证不漏气。

(3)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模型。

(4) 演示制作成果。

操作要领1:五指并拢上顶橡皮膜。

【余胜泉教授】认知工具与建构性学习

【余胜泉教授】认知工具与建构性学习

学习的内部过程:高水平思维
•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时的主要任务是 对各种事实性信息及概念、原理的记忆、 复述和简单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 则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学习,学 习者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 观念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经验与旧经验 进行综合和概括,解释有关的现象,形成 新的假设和推论,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此 作出检验。
从学习的目标来看,建构性的学习和教 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的理解。 知识获得是学习的重要目标,而知识获得有 不同的水平,学习者可能只是记住了一些概 念、原理,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或 者只是有一些字面的理解,只能应付课本上 的典型习题等(看见东西)
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 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的 (integrated),而不是零碎的、只言片语 的。
• 在这个活动中非常注重学生利用自己熟悉 的表征方式表示食物的各种成分的关系。 例如有些学生获得关于自己吃的热狗的脂 肪含量与热量关系,他们或者用函数符号 表示:y=9x,或者用表格表示,或者用函 数图像表示。
活动3:学生从自己喜欢的食物入手
• 以自己熟悉的表征方式表示了食物与所含成分的 关系,从而直观了解某食物的成分含量,便于调 整自己的食物结构。随着这方面体验的增加,学 生主动探索、分析学生早餐的营养成分。他们以 批判的眼光审视早餐成分的合理性问题。他们深 刻体会到如何使用数学工具理解早餐所含的营养 成分,并用图像表示食物中脂肪与胆固醇的含量 关系,学生据此认识到,“吃的脂肪越多,获得 的胆固醇就越多”。
学生
学生 学生 学生 课堂授课 绩效支持工具 图书馆 学生
学生
在线学习
领域专家 学习社区
一、理解建构性学习
建构主义基本要点

2023秋期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创新教学》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秋期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创新教学》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D.目的性原则 [答案]C 12.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A.输入阶段 B.相互作用阶段 C.操作阶段 D.输出阶段 [答案]A 13.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贯彻教育方针 B.提高国民素质 C.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D.培养四有新人 [答案]C
14.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核心地位的是()。 A.教学关键点 B.教学目标 C.教学重点 D.教学难点 [答案]C 15.网络学习空间与其他的系统明显的区别是()。 A.界面友好 B.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C.娱乐性更强 D.操作更难 [答案]B .教学系统的要素有“教师、学生、课程和条件”4个,其中()称为信息要素。 A.教师
B.共同经验、个人经验 C.预设性课程 D.系统性课程 [答案]B 3.萨尔曼•可汗出版的专著()是微课、翻转课堂研究的重要文献。 A.《未来之路》 B.《看见未来》 C.《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D.《视频重塑教育》 [答案]C 4.哪种学习方法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引导 学生进行“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以促进学生构建知识()0 A.尝试性学习 B.自主学习 C.探究式学习
C.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之争 D.分数与素质之争 [答案]AB 34.学校课程设计的类型包括()、()和课程创造。 A.课程选择 B.课程改编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培养四有新人 [答案]AB 35.如何理解教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这一观点。() A.实践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B.实施教学创新有利于全体学生的素质发展 C.实施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发展 D.实施教学创新有利于贯彻教育方针
2023秋期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创新教学》 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期终考试)试题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新形态:主要类型、共性特征与有效实现_3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新形态:主要类型、共性特征与有效实现_3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新形态主要类型、共性特征与有效实现二、“互联网+教育”时代学习新形态的主要特征从“互联网+教育”学习新形态各自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其典型特征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者学习方式的优化和转型,以期达到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精神世界的目的。

以上六种学习新形态的共同特征可以概括为:在技术运用上,主要运用新兴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实现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核心本质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者的个体学习体验;在科技优势上,运用无处不在的科技力量,扩展教育内容,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单一的教学情境,营造更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习者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学习者开展移动、混合、自主、协作学习的能力;在应用情境上,打破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情境,学习者可以借助移动通信技术,通过移动终端或穿戴设备进行自主、自觉学习;在预期效果上,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扩展学习者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培养学习者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未来走向上,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使学习平台的操作更加简单、便捷,与现实场景的融合更加真实,营造良好的智慧化学习生态环境(见表2)。

表2 学习新形态的共性特征和未来走向具体而言,可将以上六种学习新形态的共性特征概括为以下方面:(一)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产生的学习新形态本质上是新兴信息技术发展和人类教学理念不断演变的综合性产物,其终极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更新思想并拓展其精神世界。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者的学习工具和手段影响着学习者活动的环境,本身就包含着人文精神。

因而,学习新形态具有显著的“双重性”——高人文性和高技术性,这使教育与技术深度整合,甚至融为一体。

在当下教育实践中,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是解决信息爆炸式增长与知识碎片化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表达了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的不断追求和探索。

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尤其是技术的颠覆与创新,今天所谓的新技术到了明天也许就会被社会和市场所淘汰,从这个角度来看将新兴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的努力永不停歇。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三要素】人工智能三要素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三要素】人工智能三要素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三要素】人工智能三要素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活跃期,而教育仍未摆脱“工业化”的印记。

以至于有人认为:“我们把机器制造得越来越像人,却把人培养得越来越像机器”,这不仅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导致经济社会转型面临危机。

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时代紧迫感,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工业化教育”向“智能型教育”转变,运用人工智能促进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的转型升级,在普及化的学校教育中提供适切学习机会,形成精准、个性、灵活的教育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习环境:从“教育工厂”到“学习村落”纵观教育的发展史,学习环境的变化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教室就像工厂车间,教育过程则像工业流水线生产。

如果把过去的学习环境比作“教育工厂”,那么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环境就是“学习村落”。

在这里,每个学习者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和相互匹配的导师,推送适配的学习资源,提供精准的学习支持。

第一,全面感知的学习场所。

过去,校园只是一个开展教学的物理场所;未来,校园将变成万物互联的智能空间。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温度、光线、声音、气味等参数进行监测,自动调节窗户、灯具、空调、新风系统等设备,主动响应校园安全预警,保障学校各系统绿色高效运行。

借助情境感知技术在自然状态下捕获学习者信息,精准识别学生的成长状态,提供学习诊断报告、身高体重走势图、健康分析报告等,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征,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路径。

第二,灵活创新的学校布局。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形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学习空间的呈现形式也将随之改变。

我们要把千篇一律的教室变成灵活创新的学习空间,打破工厂车间式的教室设计,配备可移动、易于变换的桌椅设施,支持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扩展学校的公共空间,按照多功能、可重组的设计思维,加强学习区、活动区、休息区等空间资源的相互转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交往空间,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大学生创新基础章节测试及答案-精品

大学生创新基础章节测试及答案-精品

《大学生创新基础》章节测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机械人的设计主要是模拟人的动作,运用的是类比法中的()。

A、直接类比B、拟人类比C、对称类比D、相似类比2.在提出设想阶段,只专心提出设想,而不进行评价,这体现了头脑风暴法的()原则。

A、延迟判断B、数量产生质量C、欢迎各种离奇的假想D、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3.主持人在项目会议中扮演什么角色?()A、引导者B、参与者C、旁观者D、执行者4.“授之以渔”在思维导图的学习上是指()oA、掌握数字B、掌握知识C、掌握思考方法D、掌握捕鱼方法5.关于思维导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oA、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或概念图B、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C、思维导图仅与右脑相关,充分利用图形形象与色彩表达D、思维导图可以激发联想和创意6.思维导图包含哪些基本组成要素?()A、核心主题与分支B、关键词与连接线C、色彩与图形D、以上都是7.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oA、诺瓦克B、托尼•博赞C、爱德华•德•波诺D、绘图工程师8.“杯子测试”中,老师问及“如何改进杯子的缺陷”,是要激发学生的()。

A、已有思路B、新思路的提出C、固化的想法D、僵化思维9.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追问“为什么”有助于()oA、激发逆反心理B、少动脑筋C、记住答案D、提升创意思想10.铝合金门窗到航空航天中的特殊合金材料等,运用的是()oA、同类组合B、异类组合C、材料组合D、方法组合11.以下()不属于组合法的类型。

A、同类组合B、强制组合C、异类组合D、材料组合12.在六步引领法(六顶思考帽)中,下列哪项不属于黄帽思维?()A、这种做法带来了诸多便利B、工作方法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C、这个方案无法落地实施D、这个杯子的外形很漂亮13.弗兰克•怀特把喷气推进理论与燃气轮机技术组合,发明了喷气式发动机,运用的是()oA、元件组合B、同类组合C、异类组合D、技术原理与技术手段组合14.六步引领法是处理团队成员之间分歧与误解的重要方法,其中黄色的帽子代表()。

认知工具

认知工具
认知工具
——为知笔记
刘格
Contents
1
2 3
认知工具简介
认知工具意义 认知工具的分类 为知笔记的介绍 总结
4
5
1、认知工具简介
• 认知工具是指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各种思维能力的工具,是从信息 加工技术方面对思维过程加以模仿,帮助学习者使用恰当的信息处理 和知识建构的方法,对新的内容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但有利于具 体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一般技能和策略的学习,它可以使学习者从 事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杨开诚,1999) 认知工具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一些工具软件,学生利用这些工 具通过自己动手来探索外物,以更好地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祝智庭 ,2002) 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是指学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积 极参与,获得充分的感知信息,激活思维、想象,引导分析、抽象、综 合,促使理解、内化、转化,产生意义建构,从而促进认知能力和创新 能力的发展(钟志贤,2002)
4、为知笔记的介绍
为知笔记定位于高效率工作笔记,主打工作笔 记的移动应用。除了常用的笔记功能保存的网 页、灵感笔记、重要文档、照片、便签等,为 知笔记重点关注“工作笔记”和“团队协作” 这两个方面,解决团队记录和团队协作沟通的 需求
功能介绍Βιβλιοθήκη 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具备强大的知识管理能力。 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生成与获取,微观的知识管 理,知识分享三个方面。
功能三:分享知识
随着知识的增多,人们不满足于自我进步,会主动的用自己的 知识帮助他人,此所谓“认知盈余”。为知具有强大的知识分 享功能,能够满足用户多种分享自己知识的需要。 (一)好友分享:通过丰富的插件,为知能够把自己的文档内 容制作成CHM文件,或者html、mht或者text等文件形式。并且 还可通过插件导出为PDF等多种格式,轻松与好友分享。 (二)微博、博客分享:为知支持将文档、笔记直接发布到博 客与微博,方便用户公开分享自己的知识。(大于140字的笔 记内容,将重点发布为长微博) (三)群组分享:独有的群组功能,使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群 组,加入好友、同事、同学,与他们共建群组,共同分享知识 (四)邮件分享:支持将文档、笔记内容直接发送到好友邮箱。 (五)外链分享:能够为任何一篇文档、笔记内容生成独有的 网络链接,用户可直接复制此链接,发送给好友,实现分享。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发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发

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培养学生的探索和求知能力是布鲁纳发现学习理
论的主要目的。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主性是发现学习法 所注重的。“发现学习”的实质是在教师提供相应的 学习材料后,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基本知识、原理、 概念,探求有规律的学习方式[2]。发现教学法有以下 几个步骤:根据所创设的问题情景,提出问题;针对 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假设;进行假设的验证;得出 结论。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学 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 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协作 的关系,教师不是一味灌输知识,让学生被动接受, 而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与分析,从而发现规律性与原 则性的东西。
堂组织与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 参与学习。第一,教师要创设教学情景,利用课堂导入
及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第二,
亲身体验,实现高效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学到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有效组织教学。教师要把学生的
的新知识与自身已有的知识同化、顺应以形成新的认知 实际生活与教材联系起来,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安排
收稿日期:2019-04-05 作者简介:任小青(1992—),女,安徽亳州人,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 2018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英语教学。
·154·
程,并且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与兴趣进行知识的加工与 在课堂教学上要关注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
编码,这样他们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这也要求教师在课 好奇心,并且教师要经常鼓励与表扬学生,让学生积极
任小青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大学生创新思维》专题五打开创新思维工具箱

《大学生创新思维》专题五打开创新思维工具箱

第三讲 5W2H,剖析问题的本质 ● 二、5W2H分析法的内容
23
第三讲 5W2H,剖析问题的本质 ● 三、5W2H分析法的操作步骤
24
(1)对某种现行的方案或现有的产品,首先从七个角度进行设问检查。 (2)逐一审核七个设问,将发现的疑点、难点一一列出。 (3)综合考虑、讨论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提出改进方案或新的发明方 案。
【创新训练】
请在下面的3个选题中选择一个,采用世界咖啡的形式进行讨论。 1.如何将你现在的一项兴趣规划成你未来的一份职业? 2.如何向你喜欢的男生/女生表白,会获得成功? 3.如何快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三讲
5W2H,剖析问题的本质
第三讲 5W2H,剖析问题的本质 ● 一、认识5W2H分析法
首先,思维导图丰富的色彩能够加深大脑的记忆。 其次,放射性思考是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 另外,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大脑还会被激发出思维边缘的 一些想法,从而解放我们的思维,开启创造无数观点的可能性。
【创新测试】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思维导图讲故事。 小组内自编一个神话或童话故事,小组成员自由发挥构 想故事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然后大家讨论交流,让故事 更有新意。根据故事情节,每个成员轮流画一部分思维导 图,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轮廓。 小组成员围绕着画好的思维导图,围坐一圈,每个人轮流讲一部 分故事,每个成员应尽量让故事奇幻动人。
变态发育
蚕 丝绸之路
樱桃
樱桃园 开花 果核
月亮 加勒比海盗
第一讲 思维导图,开启全脑思维新时代 ● 二、绘制思维导图
6
(一)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
绘制思维导图的工具很简单,只需要一张纸和几支彩笔。具体步骤如下。 (1)从一张白纸(建议横放)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 (2)用一幅图表达中心主题,并将其画在白纸中心的位置。 (3)在绘制的过程中注意使用颜色,使整个画面形象生动,富有色彩。 (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再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 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以此类推。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一条直线。 (6)尽量使用图形。

五种“神秘武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种“神秘武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种“神秘武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教育研究的时代课题。

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学会了进行独立思考和科学分析问题,为他们以后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最近的探索,我总结提炼出五种“秘密武器”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一种武器: 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

情境创设在是教师有意识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因素来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协调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滴发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它可以激发学习情趣,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二种武器:推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合作式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所谓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互学、互助等方式进行学习,利于促进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在操作性极强的计算机教学中运用这种学习方式,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三点:1.小组分配的平衡性合作是为了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以达到共同提高目的。

这就要求组与组之间的实力水平应该是相对平衡的,这是小组活动的前提。

要实现分配的平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性格特征。

2.小组活动的适时性小组只有在恰当的时候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是小组活动的关键。

我坚持三点:一是不到学生非想讨论不可的地步不活动;二是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过高或过低时不活动;三是解决结论单一的问题时不活动。

如在PowerPoint的学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结束放映?很明显,方法有四:一是利用放映窗口快捷菜单,二是利用文字超链接,三是利用按钮超链接,四是利用ESC键。

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三章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第一节实践出真知[哲理启迪]1.莫泊桑买踢莫泊桑在一部小说中需要细腻地描写被踢过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觉得实在是难以下笔。

于是他信步走到大街上,迎面正好遇上一个乞丐。

莫泊桑迎上前去,言辞恳切地说:“请踢我几脚吧?”那乞丐被说得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神经不正常。

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说:“你踢,我给你钱。

”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猛踢了莫泊桑的屁股一下。

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回屋子,飞快地记下了这一被踢的真实感受。

莫泊桑为什么要花钱“买踢”?从哲学上看,莫泊桑“买踢”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科学研究的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的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

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

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

这就表示,以前·17·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4种夸克。

有了第4种夸克,就有可能有第5种、第6种,把以前的观念改变了。

”(1)从认识论角度看,丁肇中的“体会”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2)我们应该如何学习科学家这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知识点拨]基本知识落实1.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和探索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具有性、性和性三个基本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实践是认识的。

3.青年学生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实践出真知,只有积极参加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由于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都去亲身实践,因此接受经验和学习知识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大学密涅瓦有新教法:认知工具
作者:尹颖尧胡亮
来源:《大学生》2015年第15期
《大学生》:请谈一谈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

Kara:思维习惯与基础概念是不同的。

思维习惯,这种能力将会成为一种无意识(automatic)的行为。

基础概念则更深层次,在这些概念之上可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请看以下三对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

如何找到合适的信息阐述观点(finding information needed to make an argument),即在辩论中能迅速想到合适的信息支撑观点,这是无意识的。

分析和解释视觉形式的交流(analyze and interpret visual-form communication)则是基础概念,比如视觉艺术画、雕塑,如何解释视觉形式的交流可能会用到几种不同的工具,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

另一个思维习惯是如何区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the distinguish between correlation and causation)。

两件事相互关联,其中一件事并不会导致另一件事的发生;另一种情形是一件事导致了另一件事的发生,那这两件事是因果关系(cause and effect)。

这种区分相关性或因果关系的能力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思维习惯,即能迅速地区分。

还有一个基础概念是如何评价假设是否真实可信或能被检测(a hypothesis is plausible and testable)。

经验分析关乎科学方法,怎样才能做出一个可以被证明为真的假设,怎样才能做出一个可以用科学方法证明真假的假设,这不是无意识的,需要几个步骤。

讲一对都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

类比和解决问题(analogies and problems solving)是一个思维习惯,解决问题时其实是无意识中快速而自发地想出一个类比,尝试解决问题。

诠释和使用正式的问题表述(interpret and use form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problems)则不然,是基础概念。

我们必须知道哪种表述更符合当前的特定问题,这个过程并不是无意识、自发的,需要一定的时间。

总之,思维习惯是无意识的能力;基础概念是如何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法,须将许多不同信息片段综合起来,是建造知识体系的基础性知识。

密涅瓦大学强调四种核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每一个核心能力又由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构成,找到合适的信息阐述观点这项思维习惯归属于有效沟通。

《大学生》:为什么密涅瓦大学把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
Kara:因为它们代表了可转移的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学生不仅仅学习课本知识,我们称之为信息传递(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现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在智能手机上可以查阅信息。

许多研究表明当关注信息本身时,学生们会死记硬背,然后快速忘掉,并未消化、理解信息。

所以,我们在不同的情景下教授学生们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然后他们运用到实践中,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消化、理解,并真正记住它们。

此外,学生们将变成真正的思考者,并把它们运用到工作、学习,甚至日常生活中。

这样的理念并不是我们闭门编造的,许许多多的大学或教育机构都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即拥有富有创新和创造思维的学生,同时他们还能清晰有效的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我们恰好理解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即学习过程中有效的部分。

要知道,有许多研究都证明了这些内容,我们只是系统地认识了,清晰地做了定义,并在课堂上实践了它们。

我们将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建立在学习科学之上,做法更具系统性。

《大学生》:在密涅瓦大学,大学生如何掌握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
Kara:在大一,我们的四门核心课程——理论分析(formal analyses)、实证分析(empirical analyses)、系统分析(complex systems analysis)和多元模式沟通(multimodal communication)——就向学生介绍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

所以,每一个核心课程都有一套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都在大一教授给学生。

学完一门课程,学生反复地把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运用到其他的课程;再运用到整个大学四年中。

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有人数不超过19人的小型研讨班,在每一堂课中我们会给教职人员规定课程计划,每一个课程计划集中讲解一种习惯或概念。

以“找到合适的信息阐述观点”思维习惯为例,我们把它运用到课堂中去,运用到多元模式沟通中。

课前,学生们要阅读文章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接下来,他们在课堂上想办法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并形成自己的结论。

为此,他们必须找到合适的信息支撑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堂上阐述出来,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后,他们需找到更多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就是课堂上的交互式对话。

《大学生》:如何检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
Kara:我们有几个不同的检测方法,每一个思维习惯或基础概念都具备一个衡量标准(rubics),依此衡量学生课前的阅读材料、课堂上运用思维习惯或基础概念的情况……我们会对课堂进行全程记录(课堂使用的学习平台会自动记录上课的全过程),课后,教授观看这些记录,进行打分给予评价。

教授使用的衡量标准都是相同的,共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都对学生掌握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的程度进行了细化。

《大学生》: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是否是大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Kara:肯定是的。

事实上,这就是我们选择教授这些技能的决定性原则之一。

不仅在第一年,而是在整个大学四年;不仅在一个科目或专业上,而是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上,大学生都将
使用思维习惯或基础概念。

同样,它们还会被运用于在课堂之外的日常生活中。

所以,它们目的是为实用知识服务,即可用得上的知识。

《大学生》:按照100多个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培养学生,这是不是一种工厂式培养大学生的模式?
Kara:完全不是这样的。

我们的班级人数规模非常小,也非常具有互动性。

学生们需要自己获取信息,然后使用它们。

每个人都这么做,但方法并不相同。

再以如何找到合适的信息阐述观点为例,我们不会告诉学生们这些观点是什么,观点都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

我们教他们的是如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观点。

所以,我们并不教学生们如何思考,而是教他们如何更有效地沟通,更清晰地思考。

但是,所有观点都是他们自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