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年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笔记呕心沥血整理第四部分_统计

合集下载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汇总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市场需求供市场需求含义决定因素需求函数、求曲线市场供给含义决定因素供给函数、供给规律均衡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的负值。

线内预算有剩余、线外达不到收入改变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向右平移价格同比例下降向外旋转,价格同比例上升向内旋转1、满足效用最大化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2、效用最大化: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MP=AP(相交点)时,AP最大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只有长时期才会影响生产规模。

超过最佳规模,规模报酬就会递减。

总成本、线的起点MC=ATCMC=AVCAFC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其他平均变动成本曲线③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消费函数也是稳定的) 同上三个假设 (1-β)为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恒等于收入决定因素: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折旧投资乘数β:社会边际消费倾向 s:边际储蓄倾向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影响因素:①利率②货币供给量③政府购买④税收⑤预期⑥价格总水平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出口效应两因素分解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三因素分解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贡献率)→经济增长率→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第二部分财政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四部分统计①各组数值大小、各组分布频数多少②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真实性受到干扰方差的平方根,用表示。

/标准差/均值。

比较不同类别数据的离散程度分别求出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进行对比第五部分会计第六部分法律33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2019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会计统计部分讲义

2019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会计统计部分讲义
•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采用除法求得。相对指标是两个 绝对数之比,其表现形式有比例和比率两种。平均指标又 称平均数或均值,它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 数量状况。
第二十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学习思路
• 学习本章应从理解统计的三个含义及其联 系入手,深刻理解统计数据四个计量尺度 的区别,从而掌握统计数据三个分类。掌 握和理解统计指标的两种含义以及统计指 标的分类。
• ⑷重点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 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所选择的重点单位虽然只 是全部单位中的一部分,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 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调查这一部分单位的情况, 能够大致反映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⑸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 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 干典型意义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它的 主要作用是:第一、弥补全面调查的不足;第二、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1.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 ⑴所谓品质数据就是前一章所说的分类数 据和顺序数据统称。
• 所以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就是分类数据 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⑵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 ①分类数据的整理是要列出所分的类别外,还要计算出 每一类别的频数、频率或比例、百分比。

所谓频数(次数)是落在各类别中数据个数;所谓频
⑶顺序数据的整理显示
• 顺序数据的整理显示可以采用分类数据的 整理显示的方法,除此以外,还可以计算 累积频数和累积百分比。从类别顺序的开 始一方向类别顺序的最后一方累加频数 (百分比),称为向上累积;反之,则称 为向下累积。并采用累积分布图对计算累 积频数和累积百分比进行显示。
2.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二十二章统计调查学习思路为:

备考2019年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章节考点汇总 第四部分统计

备考2019年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章节考点汇总 第四部分统计

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2013年教材本章内容是在2012年教材3章的基础上进行了合并和删减,并有新增的一些内容,2013年之前的分数没有参考意义。

第一节统计学一、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例题1:单选题】收集统计局发布的CPI数据,利用统计图展示CPI,利用增长率计算CPI的走势,这种统计方法是()。

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 客观统计 D心理统计【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的“收集、展示”等词语可判断该统计方法是描述统计。

【例题2:2013年多选题】下列统计分析中,需要采用推断统计方法的有( )。

A .利用样本信息估计总体特征B .利用图表对数据进行展示C .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D .利用样本信息检验对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E .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趋势 【答案】AD 【解析】通过本题掌握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内容。

第二节 变量和数据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处理和分析。

对分类数据可以计算出各类别的频率,而数值型数据则可以计算均值和方差等统计量。

【例题3: 2013年单选题】下列统计变量中,属于顺序变量的是( )。

A .原油价格 年末总人口 C .员工受教育水平 D .学生年龄【答案】C 【解析】通过本题掌握变量的类型。

原油价格、年末总人口、学生年龄均属于定量变量。

【例题4:2009年多选题改编】下列变量中,通常用数值型数据表示的有( )。

A.商品销售额 B.上班出行方式 C.家庭收入 D.居住地区 E.年龄 【答案】ACE第三节 常用的数据特征测度对统计数据特征的测度,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 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 三是分布的偏态和峰度,反映数据分布的形状。

(一)均值和中位数(测度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程度,它反映了一组数据中心点的位置所在。

备考2019年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个人学习笔记精编掌握必过 精心整理

备考2019年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个人学习笔记精编掌握必过 精心整理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随学笔记独家整理编写小妹花了几天时间,和同事一起,对比了一些网校的讲义,经过仔细核对和整理,去伪存真,增加删除了部分内容,保证是今年最新知识点、最新的笔记,适合朋友们考前一个月加强记忆。

新版中级经济基础教材变动情况比较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由原来的9章增加为10章增加了第5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原来的第9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现变为第10章----国际贸易第四部分由原来的第2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分离出现在的第23章---描述统计原来的第23章---相关与回归分析变为现在的第25章---回归分析原来的第24章---时间序列名称变为现在的第26章---时间序列分析原来的第25章---统计指数整章删除第五部分原来的第29章---财务报表分析名称改为现在的第30章---会计报表分析第六部分原来的第31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名称变为现在的第32章---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3、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和影响①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③产品价格。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如煤气和电力。

⑥预期。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⑦其他因素。

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本年度年重要考点:替代品的价格(1)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2)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5数量。

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各章节考点内容汇总整理背诵版

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各章节考点内容汇总整理背诵版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内容汇总整理(32章全)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整理目录版 (1)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4)一、市场需求 (4)二、市场供给 (7)三、均衡价格 (9)四、弹性 (11)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9)一、无差异曲线 (19)二、预算约束 (26)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29)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32)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新增) (32)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新增) (34)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39)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46)一、市场结构的类型 (46)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51)三、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53)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55)一、市场失灵的含义 (55)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56)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60)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61)一、国民收入核算 (61)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63)三、消费、储蓄和投资 (65)第七章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69)一、经济增长 (69)二、价格总水平 (73)三、就业和失业 (76)第八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79)一、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79)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81)第九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82)一、国际贸易 (82)二、国际资本流动 (86)第十章公共财政职能 (88)一、公共财政的含义及其特征 (89)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91)第十一章财政支出概述 (95)一、财政支出原则与分类 (95)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 (100)三、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103)四、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105)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 (107)一、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 (107)二、税收的特征与原则 (112)三、税负转嫁 (116)四、国债 (119)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124)一、政府预算的含义与原则 (124)二、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129)三、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131)四、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及其完善 (133)第十四章财政政策 (139)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 (139)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140)三、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145)第十五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50)一、货币需求 (150)二、货币供给 (154)三、货币均衡 (158)四、通货膨胀 (160)第十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64)一、中央银行 (164)二、货币政策 (171)第十七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177)一、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 (177)二、金融市场 (185)第十八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90)一、金融风险 (190)二、金融危机 (191)三、金融监管理论 (193)四、金融监管体制 (195)五、巴塞尔协议 (198)第十九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201)一、汇率制度 (201)二、国际储备 (205)三、国际货币体系 (207)第二十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213)一、统计的含义 (214)二、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214)三、统计数据的类型 (216)四、统计指标及其类型 (218)五、统计数据的来源 (220)六、统计数据的质量 (223)第二十一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225)一、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225)二、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230)三、统计表 (236)第二十二章数据特征的测度 (238)一、集中趋势的测度 (238)二、离散程度的测度 (243)第二十三章时间序列 (246)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246)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249)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255)第二十四章统计指数 (260)一、指数的概念、分类 (260)二、加权综合指数 (262)三、指数体系 (264)四、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新增) (269)第二十五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271)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271)二、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增加值 (276)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77)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78)五、进出口和利用外资 (279)第二十六章会计概论 (279)第一节会计基本概念 (279)第二节会计的目标 (281)第三节会计要素 (282)第四节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287)第五节会计基本前提 (291)第六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93)第七节会计循环 (298)第八节会计法规 (304)第二十七章财务会计报告 (304)第一节资产负债表 (304)第二节利润表 (313)第三节现金流量表 (316)第四节附注 (322)第二十八章财务报表分析 (324)第一节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324)第二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324)第三节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指标 (326)第二十九章物权法律制度 (343)第一节物权法律制度概述 (343)第二节所有权 (345)第三节用益物权 (347)第四节担保物权 (348)第五节占有 (353)第三十章合同法律制度 (354)第一节合同法律制度概述 (354)第二节合同的订立 (354)第三节合同的效力 (354)第四节合同的履行 (359)第五节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362)第六节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364)第七节违约责任 (367)第八节合同担保 (369)第九节部分具体合同 (372)第三十一章公司法律制度 (375)第一节公司法和公司概述 (375)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377)第三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 (380)第四节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381)第五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382)第六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 (384)第七节公司解散和清算 (385)第三十二章其他法律制度 (386)第一节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386)第二节反垄断法律制度 (402)第三节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405)第四节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409)第五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413)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掌握)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2021年版)-第四部分第24章(知识整理)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2021年版)-第四部分第24章(知识整理)

三、分布形态的测度
分布形态的测度指标包括偏态系数和标准分数。 一、偏态系数
项目
主要内容
偏态系 测度数据分布偏度的统计量,取决于离差三次方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三次方的比值。
偏态系数 等于 0
的取值 偏态系数>0
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
分布为右偏 1.取值在 0 和 0.5 之间,轻度右偏 2.取值在 0.5 和 1 之间,中度右偏3.取值大 于 1,严重右偏;分布为左偏
偏态系数<0
1.取值在 0 和-0.5 之间,轻度左偏; 2.取值在-0.5 和-1 之间,中度左偏; 3.取值小于-1,严重左偏;
偏态系数的绝对值 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越大; 越大
二.标准分数(也称为“Z”分数)
项目 主要内容
适用
在统计上,均值和标准差不同时,来自不同分布的变量值不可比,
但是每个数值在变量分布中相对于均值的相对位置是可比的,因此
一个变量的取值由小变大,另一个变量的取值也相应的由小变 大。(两个变量同方向变化)。 一个变量的取值由小变大,另一个变量的取值由大变小(两个 变量反方向变化) 相关系数只适用线性相关关系。 两个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近似于某种曲线方程的关系。
【注】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散点图来展示
二.相关系数的取值
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量。最常用的相关系数是 pearson (皮尔逊)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1】之间。
【答案】B【解析】本题先选择众数,可以排除 CD。再确定中位数,先将到大排序 50002、59000、65602、66450、78000、78000、78000、132100 由于所给数 据数据由小是 8 个,所以中位数的位置是第 4 个和第 5 个数据的平均数。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汇总.doc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汇总.doc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市场需求市场供给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的负值。

线内预算有剩余、线外达不到收入改变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向右平移价格同比例下降向外旋转,价格同比例上升向内旋转1、满足效用最大化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2、效用最大化: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MP=AP(相交点)时,AP最大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只有长时期才会影响生产规模。

超过最佳规模,规模报酬就会递减。

总成本、线的起点③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消费函数也是稳定的)同上三个假设 (1-β)为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恒等于收入决定因素: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折旧β:社会边际消费倾向 s:边际储蓄倾向总需求影响因素:①利率②货币供给量③政府购买④税收⑤预期⑥价格总水平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出口效应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贡献率)→经济增长率→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第二部分财政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20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商业银行 性质 ①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②商业银行是 以盈利为目的③经营范围广泛,是唯一能够吸收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 职能 ①信用中介,是最基本的职能②支付中介③信用创造(超出自有资本) 组织形式机构设置分为①单一银行制下的商业银行(美国)②总分行制下的商业银行(英国)业务经营范围 ①专业化银行制 ②综合化银行制(可以经营所有的商业性融资业务,也称为“全能银行制”)主要业务 负债业务 自有资金不属负债(股票等)和吸收外来资金(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从同业拆借市场拆借、发行金融债券、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以吸收存款为主→再贴现/央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债券/结算中短期资金占用 资产业务 是商业银行获得收益的主要业务 ①票据贴现,实际上是信用业务 ②贷款业务,在银行资产中一般排在首位[条件分: 信用/担保用途分:资本/商业/消费] ③投资业务,许多国家规定只允许做债券业务,而不允许做股票买卖中间业务 是“支付中介”也称为无风险业务 ①结算业务{包括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推荐-20XX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 个人学习笔记精编第四部分统计 精品

推荐-20XX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 个人学习笔记精编第四部分统计 精品

第四部分 统计第二十二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考点一:统计学的两大分支及各自的内容的。

常数只有一个固定取值,变量可以有两个或更多个可能的在我国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第二十三章 描述统计考点一:集中趋势的测度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倾向,测度集中趋分布形态的测度指标包括偏态系数和标准分数。

【注】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散点图来展示。

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量。

最常用的相关系数是pearson(皮尔逊)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第二十四章抽样调查考点一: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例】在研究某城市居民的家庭消费支出时,在全部50万户家庭中随机抽取3000户进行入户调查,这项抽样调查中的样本单位是指该城市中()。

A.抽取出来的3000户家庭B.50万户家庭1.抽样误差无法避免,但是可计算的。

计量。

则估计量的方差为:样本估计量的方差=nn-12样本量总体方差)总体个数样本量(SN2.抽样误差的影响因素(1)抽样误差与总体分布有关,总体单位值之间差异越大,即总体方差越大,抽样误差越大。

(2)抽样误差与样本量n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样本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3)抽样误差与抽样方式和估计量的选择也有关。

例如分层抽样的估计量方差一般小于简单随机抽样。

第二十五章回归分析考点一: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关系回归分析就是根据相关关系的具体形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来近似的表达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

一、εββ++=X Y 10因变量,因变量Y 是自变量X 的线性函数(β0+β1X )加上误差项ε;1.β0+β1X 反映了由于自变量X 的变化而引起的因变量y 的线性变化。

2.误差项ε是个随机变量,表示除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 的影响,它是不能由X 和Y 的线性关系所解释的Y 的变异性。

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描述因变量Y 的期望值E (Y )如何依赖自变量X 的方程称为回归方程。

备考2019年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计算公式汇总 个人学习笔记

备考2019年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计算公式汇总 个人学习笔记

备考2019年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计算公式汇总个人学习笔记中级经济基础计算及公式汇总经济基础计算与公式相关的考试题目非常多,掌握这部分考点将为我们的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总结的相关考点,希望能帮助大家。

考试临近,希望大家拿出决心,给自己信心,坚持到最后,争取,加油!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公式判断供给函数Qs10+5p,P系数必须是正数。

需求函数Qd50-5P,P系数必须是负数。

判断供给函数还是需求函数的公式看两点:P的系数和P 必须是一次函数,出现P2首先排除。

2.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计算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即QdQs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3.弹性的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需求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

需求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Ed为负数,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把负号略去,取其绝对值。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有点弹性和弧弹性两种类型。

点弹性变动率的分母是原需求量和原价格,弧弹性变动率的分母是平均需求量和平均价格。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公式为Eij商品i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j价格的相对变化。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类型包括正交性、替代性和互补性。

1.替代品和互补品当两种商品存在替代关系时,它们的需求量会随着替代品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例如,煤气和电就是替代品。

而当两种商品存在互补关系时,它们的需求量会随着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例如,汽车和汽油就是互补品。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则它们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2.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之比,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果需求收入弹性为1,则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则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称为“高档品”。

《2019年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中级)》复习全书【要点精讲+》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2019年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中级)》复习全书【要点精讲+》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知识框 架】
02
【考试大 纲】
03
【要点详 解】
04
【过关练 习】
06
【要点详 解】
05
【考试大 纲】
【知识框架】
【过关练习】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二部分 财 政
第十一章 公共物 品与财政职能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五部分 会 计
第二十八章
1
会计概论
2
第二十九章 会计循环
3
第三十章 会 计报表
4 第三十一章
财务报表分析
5 第三十二章
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第十章 国际贸易 理论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经济学
01
第一章 市场需求、 供给与均 衡价格
02
第二章 消费者行 为分析
03
第三章 生产和成 本理论
04
第四章 市场结构 理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四统计)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四统计)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四统计)第二十三章统计与统计数据1、统计学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统计学有两个分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内容包括如何取得所需要的数据,如何用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如何描述数据的一般性特征。

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

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对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

统计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世界的工具,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可以一起发挥作用,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要解决的问题。

2、变量:是研究对象的属性或特征,它是相对于常数而言的。

常数只有一个固定取值,而变量可以有两个或更多个可能的取值。

当变量的取值是数量是,该变量被称为定量变量或数量变量。

例如企业销售额、注册员工数量等。

当变量的取值表现为类别时则被称为分类变量,比如企业所属行业。

(定性变量)当变量的取值表现为类别且具有一定顺序时被称为顺序变量,比如员工受教育水平。

(定性变量)3、数据是对变量进行测量、观测的结果。

数据根据需要可以是数值、文字或者图像等形式。

分类变量的观测结果称为分类数据,表现为类别,一般用文字来表述,也可以用数值代码表示;数值型数据是对定量变量的观测结果,其取值表现为具体的表示大小或多少数值。

4、统计数据,按其收集方法,可以分为观测数据(通过直接调查或测量而收集到的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施加任何人为控制因素的条件下得到的,几乎所有与社会经济现象有关的统计数据,如GDP、CPI、房价等)和实验数据(通过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以及其所处的实验环境收集到的数据)。

5、统计数据的来源(2种):①直接的调查和科学实验,称为直接数据或一手数据;一手数据的来源调查或观察、实验,在社会经济领域,统计调查是获得数据的主要方法,也是获得一手数据的重要方式。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笔记 第四部分 统计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笔记 第四部分 统计

第四章统计一、统计与统计数据〔一〕统计学分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1.描述统计:取得所需数据,用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整理和展示,描述数据的一般性特征。

2.推断统计: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2〕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判断对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

〔二〕变量和数据1.变量:研究对象的属性或特征。

分类:〔1〕定量变量或数量变量:变量取值是数量〔2〕定性变量或品质变量:包括:①分类变量:变量取值是类别②顺序变量:变量取值是类别且有一定的顺序2.数据:对变量进行测量、观测的结果。

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1〕分类数据:不能用数值表示,通常用文字表述,也可用数值代码表示,但不区分顺序。

〔2〕顺序数据:不能用数值表示,通常用文字表述,也可用数值代码表示,但有顺序。

〔3〕数值型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

3.数据的来源〔1〕观测数据〔2〕实验数据〔3〕一手数据〔2〕二手数据〔三〕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①全面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

②非全面调查: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

〔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①连续调查:说明现象的开展过程。

②不连续调查:一般是为了对总表达象在一定时点的状态进行研究。

2.统计调查的方式:包括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典型调查主要是一种定性调查研究,必须同其他调查结合起来使用,才能防止出现片面性。

典型调查的作用:①弥补全面调查的缺乏;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典型调查不在于反映现象的总量数据特征,在于了解与统计数字有关的生动的具体情况,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二、描述统计〔一〕对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①分布的集中趋势;②分布的离散程度〔反响各数据的差异程度,和中心数据的代表程度〕;③分布的偏态〔反响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三:数据的来源
分类 类别
内容
按 收 观测数据 通过直接调查或测量而收集的数据。观测
集方
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施加任何人为控制因

素的条件下得到的。几乎所有与社会经济
现象有关的统计数据都是观测数据,如
GDP、CPI、房价等。
实验数据 通过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以及其所处的
实验环境收集到的数据。如,一种新产品第二十三章 描述统计考点一:集中趋势的测度
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倾向,测度集中趋
势也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计算
备注


均 数据组中所有数 (1)它是集中趋势中最主要的测度值。
值 值的总和除以该 (2)均值主要适用于数值型数据,但
组数值的个数
不适用于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具体内容
按 调 查 对 全面调查
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
象 的 范 围 非全面调查 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
不同
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按 调 查 登 连续调查
如工厂的产品生产、原材料的投
记的时间
入、能源的消耗、人口的出生、死
是否连续
亡等。
不连续调查 如生产设备拥有量、耕地面积等。
2.统计调查方式
在我国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
第四部分 统计
第二十二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考点一:统计学的两大分支及各自的内容
统计学的两大分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类型
主要考点
描 述 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方法。其内容包括: 统计 1.如何取得所需要的数据;
2.如何用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 3.如何描述数据的一般特征。 推 断 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其内 统计 容包括: 1.参数估计: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 2.假设检验: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对总体假设是否成立。 考点二:变量及数据 1.变量:变量是研究对象的属性或特征,它是相对于常数而言 的。常数只有一个固定取值,变量可以有两个或更多个可能的 取值。
分类
定量变量(数量变 变量的取值是数量。如企业销售额、注册
量)
员工数。
定 性 分类变量 变量的取值是类别。如企业所属行业、员
变量
工性别。
顺序变量 变量的取值是类别且有顺序。如员工受教
育水平。
2.数据:数据是对变量进行测量、观测的结果。数据可以是数
值、文字或者图像等形式。
定量数据 是对定量变量的观测结果,其取值表现为具体的数
离 散 系 标准差与均值的比 离散系数消除了测度单位和
数(变异 值。
观测值水平不同的影响,因
系数,标
而可以直接用来比较变量的
准差系
离散程度。
数)
考点三:分布形态的测度
分布形态的测度指标包括偏态系数和标准分数。
一、偏态系数
项目
主要内容
偏态系数 测度数据分布偏度的统计量,取决于离差三次方的
平均数与标准差三次方的比值。
(数值型 值。
数据) 如企业的销售额是 1000 万元。
分类数据 分类变量的观测结果,表现为类别,一般用文字来
表述,也可用数字描述。如,用 1 表示男性,2 表
示女性。
顺序数据 顺序变量的观测结果,表现为类别,一般用文字描
述,也可用数字描述。如用 1 表示硕士及以上,2
表示本科,3 表示大专及以下。
(3)均值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4)能够充分利用数据的全部信息。
中 一组数据按从小 (1)适用于顺序数据,也适用于数值
位 到大或从大到小 型数据,但不适用于分类数据。
数 的 顺 序 进 行 排 (2)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抗干扰性强。
列,位置居中的 (3)没有充分利用数据的全部信息,
数值。
稳定性差于均值,但优于众数。
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调查方式
含义
主要考点
普查
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 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 查,主要用于收集处于 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 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
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 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 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 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 体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 查。 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 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 查。所选择的重点单位 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在 总体中占绝大比重。
不受
均值
数值型数据

考点二:离散程度的测度值
方差
数据组中各数值与 方差越小,说明数据值与均
其均值离差平方的 值的平均距离越小,均值的
平均数。
代表性越好。
标准差 方差的平方根。
不仅能度量数值与均值的平
均距离,还与原始数值具有
相同的计量单位。
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值与
均值的平均距离越小,均值
的代表性越好。
众 一组数据中出现 (1)适于描述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数 次数最多的变量 (2)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值。
(3)没有充分利用数据的全部信息,
缺乏稳定性,而且可能不唯一。(有些
情况下可能出现双众数、多众数或者没
有众数,难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指标
适用数据类型
是否受极端值影响
众数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
不受
中位数 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使用寿命的数据,一种新药疗效的数据。
自然科学领域的数据大多都是实验数据。
按 来 一手数据 来源于直接的调查和科学实验的数据,对

使用者来说这是数据的直接来源。其来源
主要有:调查或观察;实验。
二手数据 来源于别人的调查或实验的数据。对使用
者来说这是数据的间接来源。
考点四: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种类
种类
偏 态 系 数 等于 0
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
的取值
偏态系数>0 分布为右偏。
1.取值在 0 和 0.5 之间,轻度右

2.取值在 0.5 和 1 之间,中度右

3.取值大于 1,严重右偏
偏态系数<0 分布为左偏。
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 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 行的调查。
或者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 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 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 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 确性。 3.数据一般比较准确。 4.使用范围比较窄。
1.经济性(最显著的优 点) 2.时效性强 3.适应面广 4.准确性高
(1)为了及时了解全国 城市零售物价的变动趋 势,就可以对全国的 35 个大中型城市的零售物 价的变化进行调查就是 重点调查。 (2)要及时了解全国工 业企业的增加值和资产 总额情况,只需对全国 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重 点调查即可。 (3)国家统计局的全国 5000 家工业企业联网直 报制度属于重点调查。 作用:弥补全面调查的 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 真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