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高考卷作文解析及范文提纲示例(被需要)
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评析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任佳怡今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与往年的不同之处,在于跳出了二元对立的范式,引导考生对人生价值进行思考。
虽然题目中有“需要”和“被需要”,但两者并非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且从审题角度看,核心当在对“被需要”的心态的论述上。
因为题目中的“对此”指的是对“这种被需要的心态”,而“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指的是“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所以最后立论应围绕“被需要”和“价值”展开。
而人生的价值又是多元的,也许“被需要”可以体现某些价值,但是有些更高的价值不能通过“被需要”的途径来体现,对于人生价值的终极思考,最能看出考生境界的高低和胸怀的广狭,可见上海卷的作文题,能够考察思想、底蕴,人文色彩较为浓郁。
不出二元对立的题目,可以避免考生套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从而开辟更为广阔的思辨空间。
黑格尔在《逻辑学》一书中提出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恰能在本题的写作中得到充分运用。
乍看之下,人们渴望被他人需要,其意图是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的确有其合理性,因而值得肯定。
但我们还是要追问一下,以体现自身价值为最终目的的“被需要”,有没有不合理之处呢?经过思考可以发现,这种“被需要”是以利己为出发点的,因而是一种境界并不太高的常态化表述,这样就完成了第一重否定。
既然人们都有被他人需要的渴望,那么更高的境界应该是个体由自己的渴望推知他人的渴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借此成就他人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并没有将“被需要”的意图建立在利己主义的心理基础上,而是推己及人,超越了自己原始的心理需要,从而进入了冯友兰先生所说的“道德境界”。
2018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解析:审题立意及构思示意

2018年上海(秋季)高考作文题解析:审题、立意、构思作文题再现: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核心关键词:被需要次关键词:“自身”、“他人”、“生活”、“价值”。
以“需要”为核心,从“自身”、“被他人”、“生活”、“价值”方面,对“需要”进行的解读,要求考生深入研究:自身需要、被他人需求、自我价值、生命意义之间的内在关联。
立意:1.“被需要”的价值2.理性看待“被需要”等构思:构思示例一:理性看待“被需要”一、产生的原因:“被需要”是由人的性质决定的,人是社会性动物,有自身的需要,当然也需要他人,而不可能离开社会离开他人孤立存在,而一个人渴望被他人需要,除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之外,“被需要”还是自我实现在内在发展的需要。
二、过渡:究竟当代人们是为了自我需要要往往无视了社会需要,显得自我,还是经常过分强调“被需要”,而忽视了个体自我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呢?三、辩证理性地分析:(1)被需要的负面影响:束缚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发掘,进而影响个人需要的满足,最终影响其社会价值的实现。
对于“被需要”,我们也要理性分析,如果真正出于利他,那当然是一种牺牲、奉献精神,值得肯定,如果只是刷存在感,那倒是利己的个人主义思想膨胀的表现。
还有你所认为的他人需要是不是真的需要,如果是不需要,或者强加的“需要”,那就是伤害。
这种伤害不仅于“人”,更于“己”。
如果时时处处总在纠结他人究竟具体对我需要哪些,就会束缚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发掘,进而影响个人需要的满足,最终影响其社会价值的实现。
(2)“被需要”的正面价值:“被需要”,让一个人确立自己的个人需要和个人价值的自觉。
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先于被他人需要。
但是“被需要”其实是人生存的一种目的,它可能并不是一些具体需要的内容,它是一种感觉,一种对于伦理关系的认知,是一种存在意义的认知。
06-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3篇范文--20240802

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3篇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不少于1000字【优秀范文1】《“被需要”,让生命绽放光芒》生活中,“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
我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求,也渴望被他人需要,因为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能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被需要”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渴望。
当我们被他人需要时,意味着我们能够为他人带来帮助、为社会贡献力量,从而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
就如同父母对子女的需要,让他们感受到为人父母的责任与担当,从而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教师被学生需要,他们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在学生的成长中收获成就感。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驱使着我们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满足他人的需求。
“被需要”能够激发我们的潜能。
一个人在感到被需要的时候,往往会爆发出超乎寻常的力量。
在灾难面前,无数志愿者挺身而出,奔赴灾区,他们被受灾群众的需要所感召,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救援。
正是这种强烈的“被需要”感,让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展现出人性的光辉。
科学家们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日夜钻研,攻克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推动着科技的进步。
他们在“被需要”中找到了前进的动力,挖掘出自身无限的潜能潜能。
然而,我们也应理性看待“被需要”。
不能为了追求“被需要”而失去自我,陷入盲目迎合他人的误区。
真正的“被需要”应该是基于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付出。
同时,“被需要”也不应成为我们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即使在某些时刻没有被他人明显地需要,也不能否定自己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过于追求“被需要”,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不断妥协,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比如,一些人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不惜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
这样的“被需要”是不健康的,不仅无法让自己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还可能导致内心的焦虑和迷茫。
2018年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谈“被需要”的心态_高考满分作文_

2018年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谈“被需要”的心态【题目】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范文欣赏】谈“被需要”的心态人们不仅关注自身需要,也时常渴求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题干中的“不仅……而且”已然泄露天机:当今社会,空前丰裕的物质条件足以满足自身需要,而能够被他人需要、承认,反倒成了最为紧要的精神追求。
对今天的年轻人,尤其是前来参加高考的00后而言,更是如此。
不过,反过来想想,人们之所以渴求被他人需要,恐怕正是出于对自身被遗忘、被忽视的担忧。
这并非杞人忧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世界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在原子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城市化让人们永久性地身处于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之中,由其带来的后果就是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强有力的联系。
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个体意识的空前高涨,都让传统的集体生活方式逐渐解体。
我们常说,年轻一代越来越有主见,但未曾关注到的,可能是掩藏于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当皮肤黝黑、颜值不高,却敢于表达自我的王菊出现在屏幕上时,立即引来万千羡慕而又振奋的目光。
原因无他,看似普普通通的她,代表的正是毫不起眼的“我”。
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舞台中最闪亮的存在,不是吗?用“被需要”来驱散生命中的阴霾,自然无可厚非。
于是,不少年轻人爱上了当主播、拍抖音,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只求粉丝的点赞、公众的关注。
可问题是,这些,真的是“被需要”吗?须知,被需要,应源于自身真正的价值。
当许多年轻人沉溺于视频直播、网络游戏,消磨着宝贵的青春时光时,一位隐姓埋名30年,从不求功名利禄的93岁老人却受到了国人的瞩目与尊敬。
半个多世纪之前,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毅然走上了用“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追梦之路,至今不悔。
2018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范文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题目: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身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共7篇一类卷作文):握住手中价值(一类卷)人是一种群居动物。
因而生活中我们总渴望被他人需要,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某位哲学家曾说人类无法不在意别人的目光。
因而我们渴望被需要来获得他人的认同,这种认同成为自己衡量或评价自己的标准。
譬如有研究显示志愿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普遍高于非志愿者;譬如年老的父母总是乐意继续操劳而不愿选择我们眼中的轻松游乐;譬如我们总是倡导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
他人的认同和评价间接地暗示我们:“生而为人”,而我有“用”,我的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这种观点的形成源于他人认同而产生自我认同,同样也是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引导作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儒家思想可谓占据主导地位,而其所倡“仁爱”思想,关爱帮助他人何尝不是一种渴望他人需求的体现?社会对于“价值”的衡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他人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大小为标准。
诺贝尔奖、感动中国人物乃至各种奖金的颁发制度无不证明于此。
因而我们在主流抑或正统的观念的影响下,潜意识将实现个人价值等同于做出奉献。
然而实现个人价值同样需要自我产生自我认同。
“被需要”的程度并不能完全体现自我价值。
贪污受贿、御私枉法的起因同样是“被需要”。
却丧失于自我原则的坚实,打破了法律的制约,一只脚踏入阴暗。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理智对待“被需要”,助人之余,同样应坚守自己道德的阵地,学会拒绝不合法理的“需要”,也拒绝他人欲偷闲而懈怠的不负责任,拒绝他人依赖性的需求。
现代社会发展潮流愈来愈趋向于独立化、个体化,激烈的竞争以及对实现价值的渴望易使我们丧失在时代洪流中的定位,迫切渴望通过“被需要“以暗示自己存在的价值、活着的必要性。
我们假此获得认同与信念,继续砥砺前行。
2018上海高考语文标杆作文

2018上海高考语文标杆作文被需要是一种别样的幸福人是群体动物,不可能脱离社会而活,因而人无时无刻不在需要别人,也在被人需要着,需要别人收获的是感激与快乐,而被别人需要是一种奉献,是一种被信任的快乐,更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
因此被需要实际上也是一种需要,当一个人被需要时,它所获得认同感就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被所爱的人需要,会让人觉得自己是很重要的。
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很像是自我需要。
当你被需要时,看似是一种负担,可在你心里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就是幸福感。
你得到了对方的信任,这样你就得到的信任就会化为一种温暖,这种给予要比索取幸福很多。
久而久之人性之间就会少了一些功利,多了一番爱的纯净,所以有机会为自己愿意付出的人付出,的确是一件幸事。
获诺贝尔和平奖的修女特蕾莎说过:”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衣不遮体,没有房屋哪有最大的贫穷,就是不被需要”.有些人是被需要视为麻烦,而有些人渴望被需要。
对我们来说需要和被需要,虽然是人生当中的小事,可如若将这些小事都记在心上,不需要付出多少,哪怕一点点,人生中一定会充满着爱与善吧!人在社会上越是被需要,越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人活在这个世上需要考虑自我对他人的贡献,这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的基础,也是个体价值的升华。
被需要的背后是我存在,如是你在社会上并不会是一个孤独寂寞的人,你靠自己的能力和付出终会赢得尊重,这种幸福感就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除此之外在,你被需要时,你同样也是需要别人帮助的,在这种互帮互助的良性循环下,更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互利共赢。
当下很多人更关心自己的需要,而很少在意自己有没有被人需要。
人总认为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才幸福,而在这种幸福感的驱使下,也会变得越来越自私,人与人之间也会变得没有人情味。
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如果你还没有感受到被人需要的幸福,不妨去寻找相信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会比需要别人更快乐!总之被人需要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在这种幸福中,除了别人对我们的需要可以让我们实现自身价值之外,我们自身也同样具有为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那么此时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吧!。
“ 需要”与“ 被需要”---2018 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解析

“ 需要”与“ 被需要”---2018 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解析作者:柳叶来源:《作文通讯·高中》 2018年第12期高考真题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 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〇自拟题目2〇不少于800 字。
题目解析上海市高考作文从2006 年的命题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到2011 年的思辨类新材料作文“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再到近年来的现象类材料作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
从命题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审题难度低,考生有一个较明确的写作内容,但因为题目的限制,对考生的束缚也相对多些,且容易有套题作文出现。
之后在上海盛行了很多年的新材料作文具有思辨的意味,例如2011 年的“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再如2012 年的“心灵的微光”,写作内容相对宽泛,但审题难度较大:什么是会过去的,什么又是不会过去的,“心灵的微光”到底比喻什么,这些是在作文中需要明确的概念,同时也是考生审题的难点。
这些概念如果是模糊的、似是而非的,那么写出来的作文一定逻辑混乱,甚至偏离题意。
此外,这类题目由于题意比较抽象,学习能力弱的考生只能机械地模仿所谓的“辩证”,而不能真正提高思维的含金量。
因此,上海市从2016 年出现的现象类材料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两种命题方式的不足。
来看一下2016 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 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〇自拟题目』2〇不少于800 字。
这种作文题从表述上开始有意识地回避对考生立场、价值的引导与干预,不再仅仅要求考生证明题目表述的观点正确与否,而试图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与结果,让高中生走出自己狭隘的个人世界,为成为一个社会人、一个合格公民做准备。
上海高考作文题“被需要的心态……”--解析及范文

thanks
2024/6/2
2024/6/2
素材积累
①王昭君自愿出塞,是因为她心里明白自己是被民族所需要的,她的 “被需要”,消弭了汉匈百年仇怨,为百姓换来了半个世纪和平安宁。 史可法坚守扬州,是因为他明白自己被身后百姓所需要,为此杀身成仁 而不惜。李时珍走遍山野,四处寻访,编著《本草纲目》,是因为他明 白自己被每一个百姓所需要,救助每一个百姓,是他作为医者责任和信 念。无数英雄存在,正是因为他们“被需要”,被他人所需要,被社会所 需要,被民族所需要,因“被需要”,而绽放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海高考作文题 “被需要的心态……” 解析及范文
2024/6/2
2018年: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
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认识?请写一篇文 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材料类型:现象类、评议型
话题词: 被需要的心态
2024/6/2
③当皮肤黝黑、颜值不高,却敢于表达自我的王菊出现在屏幕上时, 立即引来万千羡慕而又振奋的目光。原因无他,看似普普通通的她, 代表的正是毫不起眼的“我”。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舞台中最闪 亮存在,不是吗?用“被需要”来驱散生命中的阴霾,自然无可厚非。 于是,不少年轻人爱上了当主播、拍抖音,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只求 粉丝的点赞、公众的关注。可问题是,这些,真的是“被需要”吗?
2024/6/2
立意:
①自我因“被需要”而绽放价值。个人存在于世界之上,在践行自我价值的 同时更多地因被他人、被社会需要而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价值,实现人生价值。 ②价值的实现是自身需要和“被需要”的协调统一。个人价值,首先要关注 自身的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綻放自己。与此同时,在 “被需要”之际能以更好姿态去温暖他人、温暖社会。 ③“自身需要”与“被需要”,发生矛盾时,要正确抉择。 ④自我需要是物质文明的基础,“被需要”是精神存在升华,两者的结合才 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源泉。 ⑤自我需要是自我的不断满足,而被需要是社会对自我过往的肯定,是对未 来的鼓舞。 ⑥总是通过被他人需要来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是一种不好现象,背后缺失 的是对我的价值定位和认识。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优秀范文选登(3篇)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优秀范文选登(3篇) 人永远活在自身之外现代社会,自荐已成为大众现象,上大学需要自荐,找工作也需要自荐。
然而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那便是人们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现象已然普遍于世。
既然时代主流如此,那我们应当见贤思齐,因此,我认为人立于世应当心系他人,这不仅指渴望被他人需要,更指主动“迎合”他人需要。
著名法国思想家萨特有言:“人永远活在自身之外。
”的确,人不仅为自己而活,也为亲人,社会乃至民族而活着。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因如此。
试想,若一个民族人人只考虑自己的需求,那社会如何进步?文明如何发展?所以,对于被他人需要的渴望显得十分关键,这不仅使人们摆脱小我,关注大我,也促使个人为社会乃至国家的建设贡献应有之力。
并且,這种被需要的态度也是个人进步发展以及价值提升的一大推动力量。
中国古代千万士人缘何寒窗苦读,诚心修炼?因为渴望被社会需要。
今之众生又为何发奋图强,学习上进?因为渴望被社会需要。
试想,若没有这种被需要的心态,那么他们之中依然能坚持努力的又有几人?如是,今后又该由谁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正是渴望被需要的心态促使人民大众发展自身能力,增强自身价值。
可是,仅仅拥有被需要的渴望就足够了么?若人人都翘首仰视,希望社会对自己伸出橄榄枝,那无异于守株待兔,必将造成社会进步缓慢、文明衰败落后的后果。
因为,在心系他人渴望被需要的同时,也要心系他人的需要并主动出击满足需要。
盖茨在电脑行业的成功仅仅来源于领域对他的召唤?利玛窦的功成名就仅仅来自于洋人对中华文化好奇的需要?绝不!盖茨之所以成为微软之父,是因为他辍学创业,主动抓住机会迎合需要。
利玛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主动下乡学习传统文化,研读四书五经。
因此,唯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迎合需要才能在被需要时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价值。
当代下中国虽然经济发展飞速,人才有如泉涌。
然而在中美贸易战中中国依然处于下风,在创新能力上中国学子远不如西人。
2018年高考上海卷:被需要作文解析(推荐5篇)

2018年高考上海卷:被需要作文解析(推荐5篇)第一篇:2018年高考上海卷:被需要作文解析2018年高考上海卷:被需要作文解析题目:“被需要”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要点:关键词“被需要”,指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心理需要。
“需要”是一种”想得到”的心理,而“被需要”是一种给予他人,帮助他人的心理,体现个人的获得感。
写作建议:学生可以从自身的需要和被需要写起,如从现实来看学生可以写需要父母的关爱,但又可以成为父母的精神支柱;需要同学、朋友的支持和陪伴,又可以成为同学和朋友的依靠;从未来来看需要社会的帮助,又将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所以写的范围非常广大。
同时,我们要看到这个作文题的精心之处就是将关注点落实到每个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我们当前整个时代发展的特点,即每个个体的获得感,有很强的人文关怀的色彩。
学生要写好一定要体现这点,即每个个体都是有自身的价值,“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时我们每个个体也要关注他人的需要,关怀他人的需要,整个社会要关注每个个体的需要,关怀每个个体的需要。
所以这点是体现学生水平的地方。
还有,作文题依然保持“抽象”概念的特点,保持“思辨”的特点,从“需要”和“被需要”的抽象概念,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发生、存在的现象,仔细思辨这样的现象,理性体会存在的但自己没有注意的一些细节,非常有意义。
第二篇:2018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被需要上海:“被需要”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字。
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第三篇:上海卷2014高考语文作文上海卷2014高考语文作文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第四篇:201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与解析(精选)201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解析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2018高考作文上海卷解析(带范文)

2018高考作文上海卷解析(带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什么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一、限制性1.“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这既是对话题“被需要”的解说和引导,也是对话题的限制,着力点在“被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上。
2.“生活中”,指明选材的范围——源于生活。
不谈历史,只说现实。
3.“不仅”“也”揭示了“关注自身需要”和“渴望被他人需要”的关系。
两者共存,是生活的常态。
4.在作文时,不能忽视“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这一句话,也就是要求写作时文中不能无“我”,重点写作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二、开放性1.文体的开放性。
“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思考”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通过叙事来表达,也可以通过说理来表达。
2.选材的开放性。
“生活中”,生活辽阔无边,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学生只要关注生活——自己的生活或者他人的生活,写作的空间非常大。
解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被需要”是需要的最高层次,从自我中心走向服务他人。
上海的高考命题,关注了当下人们精神层面所产生的问题与价值观层面的树立。
由通常的关注外部世界,转向关注内心。
众所周知,关注自身的需要是低层次的,渴望被他人的需要,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和存在感,这才是潜在的力量,人性之光辉!写作本题,关键是要准确理解“被需要”含意: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一个人怎样来体现自身的价值。
因为,“渴望被需要”的欲望也不是人人相同的。
“怀才不遇”者们的需要欲望永远比“无所事事的自我满足”者们强烈。
2018高考作文上海卷解析(带范文)

2018高考作文上海卷解析(带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什么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你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一、限制性一、限制性1.“生活中,1.“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这既是对话题“被需要”的解说和引导,也是对话题的限制,着力点在“被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上。
导,也是对话题的限制,着力点在“被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上。
2.“生活中”,指明选材的范围——源于生活。
不谈历史,只说现实。
2.“生活中”,指明选材的范围——源于生活。
不谈历史,只说现实。
3.“不仅”“也”揭示了“关注自身需要”和“渴望被他人需要”的关系。
两者共存,是生活的常态。
共存,是生活的常态。
4.4.在作文时,在作文时,不能忽视“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这一句话,也就是要求写作时文中不能无“我”,重点写作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二、开放性二、开放性1.1.文体的开放性。
文体的开放性。
文体的开放性。
“写一篇文章,“写一篇文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谈谈你的思考”,谈谈你的思考”,“思考”是个比较宽泛的概“思考”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通过叙事来表达,也可以通过说理来表达。
念,可以通过叙事来表达,也可以通过说理来表达。
2.2.选材的开放性。
“生活中”,生活辽阔无边,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学生只要关选材的开放性。
“生活中”,生活辽阔无边,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学生只要关注生活——自己的生活或者他人的生活,写作的空间非常大。
注生活——自己的生活或者他人的生活,写作的空间非常大。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详细批改点评第11题:“被需要”的心态

第11 题:“被需要”的心态【真题展示】(2018 年上海卷)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 字。
二、材料解析此考题继承以往上海的论述型的方式,谈谈自己的认识。
所以,要结合所给的材料的关键词,然后进行解析。
1、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从这句话中看出,我们除了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渴望被他人需要,就是我们要给予别人,而“被他人需要”的目的是体现自己的价值。
要找到这个关系。
2、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被需要”心态,其实这个话题,还是比较大的,这种心态与实现价值,其实有很多可以思考的地方,有很多方面值得探索。
三、找立意方向1、“被需要”是一种价值体现这个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通过“被需要”实现价值,实现目标或理想;另一个方向是,当我们受恩于别人时,希望“被需要”,将爱心传递,从而实现价值感。
2、不要因“被需要”的心态,迷失自我,要找到本真自我这个“被需要”的心态,是指,为了博取眼球而做出的各种行为,就会迷失自我,所以,“被需要”的前提是尊重自我。
3、只有脚踏实地、提升自我,才能真正实现“被需要”的价值这是由“被需要”到实现价值之间,需要条件才来实现,不要不做好准备,而盲目去执行“被需要”,也有量力而行的意思。
4、“被需要”时,要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被集体需要、被时代需要、被社会需要、被国家需要这个以集体国家利益为先,然后奉献自己力量,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总之,2018 年上海卷,其实是还是议论型的话题类,要求考生把格局和眼界放大,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这样解题破题才游刃有余,立意构架才得心应手。
【满分作文】东南风起一“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矣,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南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2018高考语文作文上海卷点评

2018高考语文作文上海卷点评适用地区:上海特别说明:新高考地区题目:你如何认识“被需要”2018高考——上海卷作文:你如何认识“被需要”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点评:被需要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平实而大气,在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生活的同时,也注重了对问题的思辨和理解。
题目的审题门槛并不高,仔细审读每一句话,可以从中获得清晰的思考路径:材料的关键词,是“被需要”的心态,考生要谈论的核心话题,是对“被需要”心态的认识。
那么,什么是“被需要”的心态?材料的开头两句话,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两个关注点:其一,是“关注自身需要”,这个“需要”,包括维持个人生存的物质条件,也包括精神层面的需求。
关注这个“需要”,是生存必须,也是让自己获得幸福,活出个性的必须。
其二,是“渴望被他人需要”,这个“需要”的意义,在于“体现自己的价值”。
相对于自身,这一点更为重要,也应该是行文分析的重点。
依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作为社会动物,因为能被他人需要,能为他人提供帮助,为他人所用,能够满足其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是作为社会人,更高层次的满足。
相信命题者,希望引导考生关注的,也恰是这一点。
自我需要、被他人需要,这两者都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虽然需要兼顾而论,但论述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在思辨的同时,也应该有所偏重。
联系现实而言,今年参加高考的零零后,一直处在自我中心的生活状态,自我意识很强,这一命题的“被他人需要”,估计也有这方面的考量,与2008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他们”,意图有相似之处。
总之,这一作文题目,简单平实,大气思辨,相信考生看到题目,不会有畏难情绪,能够有一批佳作诞生!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点评:大学教授、中学教师等点评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作文题目昨天公布,这个具有浓厚“海派味道”的作文题一经揭晓便引发了社会热议。
201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例解

201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例解作者:刘宏庆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18年第07期[真题再现]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题 / 目 / 解 / 读]要准确理解这个材料,首先要紧扣一组关联词“不仅……也……以”。
“不仅……也……”是一组递进关系,这就点明了材料的重心是“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而不是“关注自身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写“关注自身的需要”;“不仅……也……以”中的“以”点明了“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和“关注自身的需要”的意义和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
”如此分析,即可看出,“关注自身的需要”是自身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而“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则是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当然,“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错综复杂的辩证关系,比如,自己需要的未必是被他人需要的;被他人需要的,未必是自己需要的;自己需要而且他人也需要的,未必就合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社会道德需要,甚至有违法乱纪的危险……这些关系恰恰是我们在写作中容易忽略的。
如果我们仅仅“关注自身的需要”,文章就容易流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泥淖;而如果仅仅关注“被需要”,文章就很可能失去自我,流于空洞。
因此,文章的优劣关键取决于作者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其次,要抓住提示语“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
这个提示语说明“‘被需要’的心态”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的普遍心理。
既然如此,这种“‘被需要’的心态”就是社会常态,也必然是人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参与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这一提示语也就从侧面告诉我们,写作时可以从“为什么会普遍存在”的角度去立意,行文。
当然,我们在写作时,也不能忽视“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这一提示语,它其实是在暗示我们,文中不能无“我”,而且,写作重点要放在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上。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读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读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理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题目自拟; (2)不少于800字。
“被需要”与价值|试题解析]在新高考的背景下,2018年上海卷作文题继续延续了2016、2017年的作文类型,考查了社会现象类作文,这应该是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
继2016年考查了对评价他人的生活现象的看法、2017年考查了对预测现象的看法,上海的许多学校一直在引导学生练习社会现象类作文,包括一模、二模考试中上海不少区的作文题也都或多或少考查了社会现象类作文。
2018年则考查了对“被需要”这种心态的认识,这既是一种传承,又是一种新的尖破。
王要表现在:1、由“外”而“内”。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可以说属于“生活常理”,这也属于“情理之中”。
其实,无论怎样变化,上海的高考作文都在要求考生以自身的考察为入口,以社会的思考为出口,以对身边事实的关照为基础,结合自己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
这已经不是简单地在“写作文”,而是要求学生“写生活”!一切高级精神层面的东西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体现。
对生活的关照思考就是对社会的思考。
从2009年至2015年作文命题材料呈现由“典籍格言”逐步转向“生活常理”,2016年、2017年则关注“社会现象”,这是上海考生所众所周知的。
而同是社会现象类作文,2018年作文相较于2016、2017年则又表现出了不同之处。
2016年强调对是评价他人生活的看法、2017年强调对预测看法的思考,这两年的作文都是着眼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表层现象的看法或思考,而2018年则强调的是对“被需要”心理的认识,“被需要”更强调的是深入内心的需求,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挖掘,是对自我内心的深入思考。
2、由“点”到“面”。
上海作文题,主要有两根绳子,一根联系着思辨,另一根联系着生活,将理论和实际同时纳入题目中,内涵丰富而不复杂。
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真题及其点评(专家点评)(精品)

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真题及其点评(精品)(作文审题讲解+名师点评如何构思+满分作文集锦)(绝对精品素材,对2019高考作文很有帮助,值得下载打印)目录:2018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真题点评1:今年花胜去年红点评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姚为洲点评2:今年花胜去年红。
料得明年花更好,再与君逢!点评专家:复旦附中青浦分校语文高级教师李新点评3:用自我需要打造“被需要”点评专家:上海中学教师、市语文教学之星俞超点评4:落实立德树人,坚持育人导向点评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点评5:注重理性思辨,考查思维逻辑点评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点评6:贴近现实生活,体现海派风格点评专家: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语文特级教师陈赣点评7:挖掘潜在动力,彰显人性之美——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试题简析与写作指津点评专家:特级教师邹天顺点评8:考生都有话可说,但写好很难点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授张心科点评9:真情实感,准确自然点评专家:著名作家叶开点评10:关注个体的“获得感”点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老师、杨浦区学科带头人张林点评11:思辨性强,有发挥空间点评专家: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点评12:对生命对别人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点评专家:语文名师陈婷2018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集锦2018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被需要”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点评1:今年花胜去年红点评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姚为洲[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不出所料,它稳定地保持了前两年“评论型”材料作文的题型。
【英语写作】高考英语满分作文全解全析(标准范文1篇+满分范例8篇)2018上海卷

2018上海卷一、真题展示假如你是明启中学高三学生卢平,校英文报向高三学生征文,题目是“My teachers”,你想要投稿,内容必须包括:1. 请你将认识的老师进行分类;2. 具体描述每一类老师的牲。
二、真题解析本篇书面表达属于主题作文,要求对认识的老师进行分类,并具体描述每一类老师的特征。
乍一看,“My teachers”仿佛是从初中就开始涉及的话题,会有一定的亲切感,但细细分析,同学们会发现今年英语作文的难度,不管是在文章形式还是文章内容上,都有了大幅的难度提升。
从形式上而言,其虽然属于书信体,但脱离了同学们惯常所见的各种夹叙夹议类文体,其设定更加偏向说明文。
开头如何阐述?主体部分是否以对比形式呈现?最后又该如何收尾?这些都会对学生造成困惑。
从内容上而言,“My teachers”看似简单,但其对学生的要求实则不低。
首先,将teachers 具体分为几类,每类该如何命名和定义,其次,分类之后又该如何进行细节阐述。
对于一个观察能力或归纳总结能力欠缺的学生而言,题目的要求必然令人手足无措。
但本文的选材属于校园生活,这一话题一直是考查的重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
题目中已经给出了内容要点,所以可以根据要点分段并进行适当扩充,以使行文连贯,有血有肉。
另外,文章词数在题中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请参考一般高考写作的要求。
本文的标题是“My teachers”,所以应该用第一人称,而且本文是介绍自己身边的老师,所以主体时态为一般现在时。
三、写作小贴士1、词数没有明确要求,但应该有所控制。
2、文章要覆盖所有内容要点,并适当延伸。
3、对于教师的分类一定要明确,不可含糊其词,杂糅交替。
4、对于细节的阐述,一定要充分有条理。
5、对于分类阐述完成之后,一定要有自己的选择和之后的主题升华,将整篇文章的高度进行拔高,工体现观察之外的思考。
四、标准范文My teachersIn our school teachers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One type is teachers who know all the things. The other is teachers who focus on their own subject.Mr. Li is our history teacher. He can answer all the questions about different dynasties clearly. He often tells amusing anecdotes of ancient emperors which are of great fun. We all like this type of teachers.We also appreciate the second type of teachers. They are experts in some fields. But it’s better to combine theories and practice.I will remember all the teachers who teach me knowledge and make me laugh.译文在我们学校,老师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全知全能的老师,另外一种是专注于自己科目的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上海卷作文解析及范文提纲示例(被需要)
作文题: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提纲及范文示例:
做自己的主人
一、引述材料: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
二、分析产生被需要心态产生的原因:
有这样的心态,是因为它根植于人性深处对价值感的需求。
它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金字塔尖“自我实现”的需求息息相关。
这一需求即使在历史的宏大叙事里也显而易见,四百多年前,机器被发明出来,人们惧怕工作被取代从而不再被需要,放火去焚烧机器,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卢德运动”。
在今天,人工智能引起的质疑也与对人的价值的磨灭的担忧密不可分。
但是,从更大的角度看,其原因还在于人的社会性。
从客观上看,国家和社会出于稳定政治秩序的目的,宣传人们作为一个集体的意义,而弱化人的个体性。
而主观上,由于处于这种民族家国的意识形态中,人们不自觉地渴望被他人需要,不断通过在集体中找寻自己的位置,为集体做出贡献来实现自己存在的意义,构建安全感和认同感。
三、本性(心理、社会性)与本心的违背:
然而,本性和本心常常相互违背。
一个过于渴望被他人需要,那么他就有把自己异化为“物”之嫌,成为他人的附庸。
由于他人或好或坏的评价都将增添或削弱我们的尊严,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他人的需要所控制,那我们就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
正如萨特在《禁闭》中所写的,几个人的灵魂死后坠入地狱,地狱中没有烈火,只有一间封闭的密室,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只能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令人痛苦不堪,于是主角感叹:“何必动用烤架,他人就是地狱。
”生活中,我们因渴望“被需要”,或追名逐利,焦虑不已,或违背本心,做别人认为对的事情,这种在别人的影响下失去自由意志的行为,不就是萨特所说的“地狱般的
痛苦”吗?
四、提出观点并从不被需要与被需要两方面分析:
人,应当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而不是通过“被需要”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因为,人是自由的目的,不是别人的手段。
只有了解自己的真正的价值所在,不被他人需要时,也不会有损我们一丝一毫的价值,而被需要时,我们的价值反而有所增益。
从而,我们将生活真正掌控于自己的手中,不被他人的喜恶所影响,我们所做出的每一个举动都是独立选择的结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算得上是真正自由的。
当斯特里克兰德背弃妻子、逃离社会,来到孤岛上追逐梦想时,尽管他的画无人鉴赏,但他就是自己的王;当桑提亚哥载着月光下泛白的鱼骨返航,能养活人们一个冬天的大马林鱼没有了,他不再被需要,但他战胜了鲨鱼,更战胜了自己。
五、再次强调观点并呼应标题:
人,应当做自己的主人。
【名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深刻而严密的论证分析。
在分析“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的原因时,先用马斯洛心理学揭示“人性深处对价值感的需求”,又从社会学原理分析,发现“本性和本心常常相互违背”的情形,于是“做自己的主人”就令人深思了。
论据信手拈来,可见考生文学功底。
成为真正“被需要”的人
一、引述材料提出观点:辩证地看得被需要的心态(积极与消积影响)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心态很普遍,似乎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我认为仍需辩证地去看待这种现象。
首先,这种心态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蒲娇、冯骥才抢救濒危村落是被传统文化需要;耶鲁高材生秦玥飞担任村官是被农村需要;钱伟长放弃文学转学物理设计导弹是被国家需要。
这些“被需要”既体现了自我价值,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但这种结果只是因为那些“被需要”的人,都如同鲁迅一样,单纯地抱着“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精神追求。
但如今,渴望“被需要”的心态复杂了许多。
这些
人可能是出于“从众心理”,为融入群体而选择大部分人所秉持的心态;抑或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善于利用别人的需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应明白我们实际上生活在自己的皮囊里,他人眼光与我无关。
当我们为他人眼中的自己而奋斗的时候,便脱离了自己的皮囊。
更应该提醒自己,渴望被需要也是一种自我的需要,无节制地放大“被需要”的渴望,过分地追求“被需要”的心态的满足,不管披着怎样的“利他”外衣,本质上都是自私自利的行为。
二、分析被需要心态产生的原因及其被需要心态的利与弊(结合现实重点分析弊)
渴望被需要的心态也有可能是虚荣心在作祟。
在被他人需要的生活里,证明自己的价值,越被他人需要,越觉得自己有价值,满足了被认可的虚荣心,却忽略了对“被需要”的辨别力。
这些“被需要”是真正的“被需要”吗?如此被需要是因为我的能力还是因为我的“来者不拒”?对他人需要的回应是否应该有门槛和底线呢?
渴望被需要的心态,显然优于犬儒主义者的愤世嫉俗和佛系青年的得过且过。
犬儒或佛系,弊端都是浮于表面的,但这种心态的弊端却隐于暗处。
有一种空巢主义者,他们大多是青年人,这类人往往内心空虚,缺乏自我认同,缺乏安全感,生怕自己被世界抛弃。
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只有“被需要”时,他们才真正地“活着”,才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但我想人生的价值并不一定仅仅体现在这里。
“当他拿起画笔时,就感觉自己是国王。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如是说。
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舍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
谁能说思特里克兰德的生命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呢?价值的根基,不应该仅仅建立在他人的需要上,而忽略了自身的需要,只关注“被需要”,我们又能真的幸福、真的自由吗?
三、提出观点,总结全文
总之,我们要成为真正被需要的人,努力向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追求奔跑,但不必过分放大这种渴望被需要的心态,否则迷失了自己,又陷入另一种欲望的深渊。
审题:
核心关键词:被需要
次关键词:“自身”、“他人”、“生活”、“价值”。
以“需要”为核心,从“自身”、“被他人”、“生活”、“价值”方面,对“需要”进行的解读,要求考生深入研究:自身需要、被他人需求、自我价值、生命意义之间的内在关联。
立意:
1.“被需要”的价值
2.理性看待“被需要”等
构思:
构思示例一:理性看待“被需要”
一、产生的原因:
“被需要”是由人的性质决定的,人是社会性动物,有自身的需要,当然也需要他人,而不可能离开社会离开他人孤立存在,而一个人渴望被他人需要,除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之外,“被需要”还是自我实现在内在发展的需要。
二、过渡:
究竟当代人们是为了自我需要要往往无视了社会需要,显得自我,还是经常过分强调“被需要”,而忽视了个体自我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呢?
三、辩证理性地分析:
(1)被需要的负面影响:束缚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发掘,进而影响个人需要的满足,最终影响其社会价值的实现。
对于“被需要”,我们也要理性分析,如果真正出于利他,那当然是一种牺牲、奉献精神,值得肯定,如果只是刷存在感,那倒是利己的个人主义思想膨胀的表现。
还有你所认为的他人需要是不是真的需要,如果是不需要,或者强加的“需要”,那就是伤害。
这种伤害不仅于“人”,更于“己”。
如果时时处处总在纠结他人究竟具体对我需要哪些,就会束缚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发掘,进而影响个人需要的满足,最终影响其社会价值的实现。
(2)“被需要”的正面价值:“被需要”,让一个人确立自己的个人需要和个人价值的自觉。
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先于被他人需要。
但是“被需要”其实是人生存的一种目的,它可能并不是一些具体需要的内容,它是一种感觉,一种对于伦理关系的认知,是一种存在意义的认知。
所以“被需要”,让一个人确立自己的个人需要和个人价值的自觉。
然后人会在社会生存中努力满足在“被需要”的存在感的引领下的个人需求,去实现个体的
价值,进而更加具体了创作出了社会或者他人对自己的需要,实现了“被需要”。
四、总结
人们渴望“被需要”的心态,其实是一种自我实现需求,而这种需求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处于金字塔的顶层,通常在人们生活中自身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会展现出来。
正如特蕾莎修女说:“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贫穷却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
”现如今人们的物质水平飞速提高,饥饿与寒冷早已被我们远远地抛在过去,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逐渐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被需要”的心态正是它的一个具体表现。
需要警惕的是:我们要在“被他人需要”中实现个体价值的升华,而非个人主义的无限膨胀。
构思示例二:“被需要”的价值
一、是什么:
“被需要”:即在别人的生活、学习、处事、思想等方面,主观上或客观上他人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候,给予及时的、不图回报的帮助;可以从具体的事情入手,未必要给这种心态作理性的解释。
二、为什么:(重点论述)
为什么这种心态是积极的:(1)体现自己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发现;自我成长的动力等(2)对于他人、社会的意义:被时代需要,被民众需要,推动社会的进程、发展。
三、怎么办:
怎样充分发挥这种心态的正面意义,防止产生负面的东西,如沽名钓誉、“奇货可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