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后练习(有答 案)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后练习(有答 案)

王安石变法45分钟课堂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北宋中期,兴起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①北宋统治黑暗腐朽②财政危机的困扰③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④2.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措施是A.军事B.理财 C.改革科举 D.限制贵族地主利益3.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

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

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①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②目的在于限制大商人操纵市场③在—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财政收入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4.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农田水利法 B.青苗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5.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A.①对②错B.①错②对C.①②都对D.①②都错6.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王安石认为任用贤才是兴国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B.王安石认为任用贤才是兴国关键,但变法中用人不当C.王安石认为社会治安是兴国关键,变法中他加强保甲制度D.王安石认为社会治安是兴国关键,但他变法只重经济7.“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

”反映的是:()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D.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8.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9.有关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D.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10.王安石的新法被废止的最主要原因是()A.宋神宗态度的动摇B.新法推行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D.王安石本人的动摇11.下列关于免役法实施后起到的作用,表述有误的是:(A.B.C.D.贫苦人家的免役钱少,可以轻松支付12.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瞒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13、(14分)材料一: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四单元第2课一、选择题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是()A.缓和阶级矛盾B.看中王安石的才能C.维护封建统治D.发展经济解析:四项都是变法的原因,但A、D项是C项的具体表现。

C项是主要原因,B项是个人因素。

答案:C2.“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

”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A.打击大商人B.增加政府收入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D.打击高利贷者解析: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募役法又叫免役法,政府事先根据需要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各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这样就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答案:C3.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D.市易法解析:“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流通”是关键信息,只有市易法具有此项功能,故选D 项。

答案:D4.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解析:题干所述是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的作用。

解题关键是根据各项变法措施的特征进行判断。

答案:B5.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

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首先确定限定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然后通过阅读材料得出“这一问题”实际是“积贫”,再根据变法内容得出答案D项,③项是强兵之法。

答案:D6.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解析:“寇乱”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息”“寇乱”,即平定农民起义,所以选B项。

高二历史下册第2课《王安石变法》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下册第2课《王安石变法》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下册第2课《王安石变法》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安石变法期间,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进士科专考()A.诗赋B.经义和时务策C.律令、断案D.武学、律学2.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的“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大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二、非选择题(共80分)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由于积贫积弱,社会问题很多,王安石等一部分知识分子有感于形势严重,以天下为己任,奋起而挽救危亡。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以上材料均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由于宋代积贫积弱,社会问题很多。

概括指出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具体表现。

(10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许多措施中既有成功的,又有埋伏着失败隐患的。

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0分)(3)如果通过时空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10分)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青黄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行矣。

材料二(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请回答:(1)材料一中“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10分)(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实质。

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教学内容

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教学内容

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教学内容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历史(选修1) 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

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 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 削弱相权2、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 )A 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秩序B 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复杂C 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D 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3、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严重的最重要原因是( B )A 土地兼并严重B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影响C 财政管理紊乱D 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袭扰中原4、辽宋间澶渊之盟使( )①双方维持了较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②贸易往来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③技术和文化交流加强,促进双方的进步④北宋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5、庆历新政的内容不包括( )A 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B 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恩荫”做官C 裁并州县,减轻徭役D 改革科举,专考经义和时务策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 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 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 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7、王安石认为,为了使农民从事生产,必须( )①抑制兼并②减轻农民徭役③耕敛时节给农民补助④兴修水利⑤实行连坐法,同保之人互相监督、检举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8、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④向农民贷款收取20%的利息A ①②B ②④D ①②③④9、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了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 A.均输法 B 市易法 C 方田均税法 D 青苗法10、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 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 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 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11、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 ①②③B ②③C ③④D ②③④12、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

高二历史练习(含解析) 第四单元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练习(含解析)作用》 Word含答案(人教新课标)

高二历史练习(含解析) 第四单元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练习(含解析)作用》 Word含答案(人教新课标)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基础达标(36分)1.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是()。

A.支持B.反对C.默认D.不管不问答案 B2.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A.急功近利B.动摇不定C.反对变法D.软弱无能解析从材料信息“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可以看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摇摆不定,故选B项。

A、C、D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答案 B3.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

”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D.免役法、更戍法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和所学史实可知是因为采取保甲法,农民在农闲时忙于军事训练,维护了社会治安;通过政府鼓励兴修水利的措施保障了农业生产环境。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

B、C、D三项措施内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答案 A4.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D.均输法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由于农田水利法的实施,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保证了农业灌溉,对防洪、抗灾也有很重要作用,直到今天,有的水利工程仍被利用。

答案 A5.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A.免役法、青苗法B.免役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方田均税法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解析根据题目要求,注意“直接”两字,即可作出准确判断。

答案 B6.下图中有关宋神宗后宫妃嫔的立场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守旧官僚反对均田制B.代表外戚反对保甲法C.代表守旧官僚反对方田均税法D.代表民意反对迁都洛阳的主张解析A、D项与王安石无关,与保甲法相比,方田均税法对守旧官僚最不利,故C项最佳。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学案(含答案)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学案(含答案)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含答案)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目标导航1.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重点2.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教训。

难点一.历史背景1.“三冗”问题1原因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问题。

2表现冗官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结果造成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形成“冗官”的局面。

冗兵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

冗费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形成“冗费”。

2.“积贫积弱”局面1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2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权调动军队,导致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局面。

3.庆历新政1043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出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但是新政遭到官僚贵族们的激烈反对而宣告夭折。

4.个人因素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

思维点拨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其影响1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改革措施太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

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并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

二.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1方针“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先”。

2措施青苗法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到夏秋两季收成之后,农民再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根据每家每户的贫富程度,贷款有不同的最高限额。

募役法免役法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

政府事先根据需要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

王安石变法习题讲解

王安石变法习题讲解

材料三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 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北宋中期发生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中心的王 安石变法。
• (P89)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我想辞职不干了!”
“干还是要干,但不能好好干!”
图二:“保甲法纯粹是催命法。” “我们只有一个儿子呀!”
“王丞相实行保甲法,你儿子要当兵!”
(1)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王安石为人正直,心系天下,但其变法却不甚得民心,最终也以失 败而告终,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
(1)图1反映了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 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 图2反映了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 材料一 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 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 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 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1)根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问题:北宋中期财政危机十分严重。 原因:一是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设官吏,使军费和官俸
• (P27)庆历新政夭折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者意志不够坚定 B.宋仁宗的动摇 C.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D.宋仁宗用人不当
•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根本目的:克服危机,维护统治。
• (P29)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在谈到变法设想时认为北宋 国家贫困的症结在于( ) A.开支过多
• (P88)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 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 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北宋时期的一首诗中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这主要是在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免役法2苏辙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迓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

”苏辙所称的“新法”是指( )A.青苗法B.市易法C.免役法D.均输法,可判断苏辙所称的“新法”是指免役法。

3王安石的某项变法措施达到了“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的目的,相关的措施应是( )A.青苗法B.免役法C.市易法D.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的原则是“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这就减轻了运输的负担,节省了大量开支,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4据载,商人X乾随叔父在汴京经商致富,成为有名的大商人,但王安石变法却使他的收入直线下降。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对他打击最大的是( )A.均输法、市易法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免役法D.青苗法、免役法,控制市场;市易法限制了豪商大贾们控制和操纵市场,这两项措施使大商人遭受了沉重打击。

北宋武士5观察右图,铠甲在作战过程中对保护将士的人身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保证铠甲的质量,王安石规定武士的铠甲和武器必须由下列哪一部门监督制造( ) A.户部 B.度支部C.军器监D.盐铁部6北宋王朝推行的下列军事措施中,直接有利于减少军费开支的是( )A.将兵法B.保甲法C.更戍法D.设军器监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今立役条,所宽优者,皆村乡朴蠢不能自达之穷氓。

所裁取者,乃仕宦兼并能致人言之豪右。

若经制一定,则衙司县吏无以施诛求巧舞之奸。

——《宋史》卷一七七(1)上述材料所述的“役条”是指王安石推行的什么变法措施?(2)根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实行该法的初衷。

高中历史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 时间: 25 分钟满分: 50 分)基础达标36分1.公元 997 年,宋廷岁收 2 200 多万缗,进出相抵还余大部分;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 11 000 多万缗,进出却亏 1 500多万缗,“民困穷食”而反。

造成这类统治危机的主要原由是() 。

A.经济衰败 B .起义屡次C.兵力不足 D .“三冗”问题分析这类统治危机主假如财政危机,依据收入增添能够清除经济衰败,依据北宋的国情可知是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的积贫。

答案 D2.王安石上谏宋神宗:“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由此推行了 ()。

A.青苗法 B .募役法C.市易法 D .方田均税法分析此题考察学生理解剖析的能力。

提取资猜中的重点信息“官薄其息”,联系所学,王安石鼎力推行青苗法,由政府取出必定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从前以低息贷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答案 A3.以下对于募役法实行后起到的作用,表述有误的是() 。

A.能够使广大公众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增添了政府的收入C.富户交的免役钱比从前增添了很多D.完全减少了农民的负担答案 D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示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假如为了()。

A.停息农民的抗争斗争B.打击朝廷的腐败权力C.稳固自己的权力地位D.抵抗辽和西夏的攻击分析依据资料重点信息“寇乱息”能够判断,古代称农民为寇。

答案 A5.司马光曾说:“中户以下大略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挞缧绁生怕不迨。

”对上述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否认态度B.有些地方官借变法之机强行敛财C.司马光公正地反应了小农的心声D.王安石变法冒犯了百姓的利益分析从资料能够看出在新法实行过程中,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迫贷款,这反应了在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用人不妥的问题,但也有夸张成分,并不是“公正”。

答案 C6.庆历新政时,范仲淹要求严格“恩荫”制。

精品选修1教学案:专题4 2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答案

精品选修1教学案:专题4 2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答案

1.均输法(1)内容:规定征购督运各地供应京城物资的发运使要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国家开支。

(2)作用: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市易法(1)内容:在开封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缺货时卖出。

(2)作用: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青苗法(1)内容:每年青黄不接时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

(2)作用: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大量利息。

4.募役(免役)法(1)内容: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

(2)作用:使原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

5.农田水利法(1)内容: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2)作用:使各地的农田水利明显发展。

6.方田均税法(1)内容:清丈土地,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交纳赋税的依据。

(2)作用:纳税土地增多,政府收入增加。

[深化认知]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欲富国,即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首先就要理财。

为此,王安石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措施,这些措施在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地方官执行不力,变质为官府放高利贷的苛政,结果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1.将兵法(1)内容:①精简裁并禁军,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以提高军队的素质。

②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选拔有作战经验和有才能的人担任。

(2)作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保甲法(1)内容:农闲时保丁按时集合,练习技艺,夜间则轮流值班巡查,维持治安。

(2)作用:国家养兵费用日渐减少,北宋王朝的财政负担有所减轻。

3.保马法(1)内容:由民户代养官马,同时规定了许多优惠的政策。

(2)作用:节约了朝廷的大量开支,还降低了马匹死亡率。

4.军器监(1)内容:在开封设军器监,管理武器的制造。

(2)作用: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数量增加。

[深化认知]整顿军队是王安石变法中强兵的措施,主要目的是改变北宋积弱的局面,根本目的则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精选同步习题(解析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精选同步习题(解析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精选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钱财充实国库2.关于王安石变法中均输法的评述,正确的是①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②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③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④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3.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由此可见他A.主张儒佛合一B.抨击当朝统治C.抨击科举制度D.注重经义策论4.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5.北宋中期封建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具体表现在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②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③冗官冗兵冗费④少数民族的威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有一次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皆为盗,非国之福”,王安石反驳道:“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

”司马光回击道:“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

”两人争论问题的实质是A.如何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B.藏富于国还是于民的问题C.财富是否均调分配的问题D.是否苛法重税于民的问题7.《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须接受贷款。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教案(含解析)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教案(含解析)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表现:“三冗”“两积”(1)冗兵①每逢灾年把成千上万的流民编入军队。

②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③在边塞大量屯兵以应对辽、西夏的侵扰。

(2)冗官①北宋之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制。

②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使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

(3)冗费①军队、官员人数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

②大兴土木的费用和皇室的开支也在增加。

③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增加了财政负担。

(4)积贫:“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财政入不敷出。

(5)积弱①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禁军一半驻防京师及其附近,造成边疆兵力相对不足。

②为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宋太祖收回禁军统率权,造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1“学习思考”,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北宋为了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过度的集权: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每年又通过科举制和恩惠赏赐的方法大量授予官职,造成了北宋的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为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养兵之策造成军队数量庞大但战斗力较弱;军队、官员的激增必然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造成了冗费。

冗官、冗兵、冗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造就了北宋的积贫积弱。

教材整理2 内忧外患1.内忧——政治危机(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2)表现:各地农民、士兵起义给北宋统治阶级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

2.外患——边境危机(1)宋辽之战①宋太宗时曾两度对辽用兵,企图把契丹势力驱逐出长城,但都归于失败。

从此,北宋采取了被动防御的方针。

②1004年,宋军虽然在澶州打了胜仗,但后来却订立了“澶渊之盟”。

(2)宋夏之战:在抵御西夏的战争中大多失利,北宋政府被迫议和。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1“学习思考”,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国,为什么却要每年给辽送岁币?【提示】北宋消极防御的国策以及统治者的昏聩。

高中历史选修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例题及练习题

高中历史选修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例题及练习题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考点阐讲】1、北宋时期先后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1)初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一是国家分裂,十国割据;二是武将夺取,中央集权不巩固。

(2)中期:主要有三大社会问题,其一,财政困难,入不敷出;其二,土地集中现象严重,农民负责沉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其三,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安全。

(3)后期:一是政治腐败;二是面临金的进攻。

2.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及评价:(1)变法对封建的地主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没有进行任何调整,反面从根本上保护和认可了地主占有的土地。

因为变法前诸多危机中,政治危机是根本性的。

这一危机是由地主兼并土地,阶级矛盾的尖锐造成的。

既然如此,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那么,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当然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

(2)变法不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或王朝的初期,而是中期,此时地主阶级已经失去了封建社会初期的那种改革精神,大地主大官僚的守旧势力比较强大,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不可能作出损害自身利益的彻底改革,故在其反对下,新法被废除。

(3)从其变法的本身来看,存在着用人不当等原因。

评价:总观王安石变法,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从维护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这一前提出发,限制了富商、官僚及大地主的利益,开辟了财源,增强了收入,解决了宋朝的财政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缓和社会危机的目的。

【经典例题】【例题1】漫画王安石变法图1 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王安石为人正直,心系天下,但其变法却不甚得民心,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题解】 (1)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重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是忽视了减轻人民负担;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阻力很大,变法过程中用人失察,出现了危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

最新人教版选修一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第3课同步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一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第3课同步习题及答案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要求] 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变法的命运1.守旧派的指责运用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和水旱灾害指责变法。

2.王安石的态度坚持“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3.宋神宗的态度随着改革的深入,阻力越越大,宋神宗动摇了,王安石被迫辞职。

4.结果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了新法。

[名师点拨]王安石变法失败说明: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

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二、王安石变法的影响1.积贫局面的改变(1)原因①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灌溉和防洪抗灾,使农生产得到发展。

②方田均税法: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一些民户得到实惠。

③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⑤免役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表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

2.积弱局面的改善(1)原因①保甲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实现了兵农合一,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②军器监: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大大增加。

③保马法:马匹的质量和量得以提高,节省了养马费用。

④将兵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军队战斗力有所加强。

(2)表现: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历史作用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

[名师点拨]王安石的新法取得了重大成效,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增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这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主题一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教训1.原因(1)触犯了守旧派及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2)宋神宗的动摇。

(3)司马光任宰相后废除新法。

(4)王安石变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用人不当,在新法推行过程中有危害百姓的现象。

高中历史选修四王安石变法例题及练习题

高中历史选修四王安石变法例题及练习题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考点阐讲】1、北宋时期先后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1)初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一是国家分裂,十国割据;二是武将夺取,中央集权不巩固。

(2)中期:主要有三大社会问题,其一,财政困难,入不敷出;其二,土地集中现象严重,农民负责沉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其三,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安全。

(3)后期:一是政治腐败;二是面临金的进攻。

2.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及评价:(1)变法对封建的地主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没有进行任何调整,反面从根本上保护和认可了地主占有的土地。

因为变法前诸多危机中,政治危机是根本性的。

这一危机是由地主兼并土地,阶级矛盾的尖锐造成的。

既然如此,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那么,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当然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

(2)变法不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或王朝的初期,而是中期,此时地主阶级已经失去了封建社会初期的那种改革精神,大地主大官僚的守旧势力比较强大,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不可能作出损害自身利益的彻底改革,故在其反对下,新法被废除。

(3)从其变法的本身来看,存在着用人不当等原因。

评价:总观王安石变法,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从维护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这一前提出发,限制了富商、官僚及大地主的利益,开辟了财源,增强了收入,解决了宋朝的财政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缓和社会危机的目的。

【经典例题】【例题1】漫画王安石变法图1 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王安石为人正直,心系天下,但其变法却不甚得民心,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题解】(1)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重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是忽视了减轻人民负担;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阻力很大,变法过程中用人失察,出现了危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1

【师说】(新课标)2015-2016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习题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王安石宦海浮沉的一生、其宏图大愿未了的遗憾、其官学皆优的智慧,都值得今时今日的人们去参悟。

面对北宋贫弱现状,他认为解决的主要办法是( )A.“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B.“摧制兼并”,阻抑“侵牟”和“蚕食细民”C.“为之修其水土之利”D.“清查瞒田”并“据其纳税”【解析】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答案】 A2.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

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

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解析】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材料中提到的“谗佞”之人实际是支持变法的人,正是由于这些人支持变法,所以被司马光称为“谗佞”。

【答案】 B3.王安石变法时规定武士的铠甲和武器由下列哪一部门监督制造( )A.户部 B.度支部C.军器监 D.盐铁部【答案】 C4.图为王安石雕像。

他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

在其变法措施中,注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是( ) 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C.市易法D.青苗法【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是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 A5.图是《王安石评传》,该书比较合理地揭示了王安石新法以及他与反对派之间矛盾的本质。

在其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 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解析】方田均税法规定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对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打击很大,从而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答案】 C6.王安石变法,从可操作性的角度看,哪一项措施在当时是很难真正实行的( ) A.募役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解析】根据方田均税法的具体规定分析,重新丈量土地不可行,按土地多少和肥瘠收税也不可行。

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同步练习2(人教版选修1)

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同步练习2(人教版选修1)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同步练习2(人教版选修1)夯基达标1.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B.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王安石变法措施的理解。

方田均税法是通过丈量土地来收取赋税,答案:C2.“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弊。

”这段话反映出(A.B.C.D.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解析:答案:B3.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体现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是(A.市易法B.C.均输法D.免役法解析:市易法规定: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答案:A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B.C.D.巩固自己的权势解析:答案:B5.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

这说明他(A.B.C.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解析:答案:A6.(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之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

”(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解析:材料中反映了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分析司马光的观点,要注参考答案:态度: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是“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原因:王安石的理财措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然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7.材料一:(宋神宗)诏曰:“天下商膺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阅(减价出售)失业。

至于行辅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

宜出内藏库钱帛,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材料二: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买入者,许致务中投卖,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

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材料三:初,魏继忠上言:“宜假钱别置……不至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阖散之权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黎民以遂,国用足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历史(选修1) 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

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 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 削弱相权2、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 )A 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秩序B 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复杂C 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D 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3、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严重的最重要原因是( B )A 土地兼并严重B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影响C 财政管理紊乱D 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袭扰中原4、辽宋间澶渊之盟使( )①双方维持了较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②贸易往来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③技术和文化交流加强,促进双方的进步④北宋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D ①②③④5、庆历新政的内容不包括( )A 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B 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恩荫”做官C 裁并州县,减轻徭役D 改革科举,专考经义和时务策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 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 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 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7、王安石认为,为了使农民从事生产,必须( )①抑制兼并②减轻农民徭役③耕敛时节给农民补助④兴修水利⑤实行连坐法,同保之人互相监督、检举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8、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④向农民贷款收取20%的利息A ①②B ②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9、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了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 A.均输法 B 市易法 C 方田均税法 D 青苗法10、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 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 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 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11、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 ①②③B ②③C ③④D ②③④12、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

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

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A ①②B ①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3、王安石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设明法科,专考( )①经义②时务策③律令④断案A ①②③B ③④C ①②D ①②③④14、“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①以整顿吏治为中心②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③给北宋的统治者带来了转机④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5.造成“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主要原因是()A.官员数量增加B.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C.豪强地主大量兼并的结果D.政府赏赐大量田地给朝中大将16.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A.加强军事 B.丈量土地 C.整顿吏治 D.奖励垦荒17.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18.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19.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20.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二.材料题1、材料一安石出《青苗书》使(苏)辙熟议,曰:“有不便,以告匆疑。

”辙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

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出民乎,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愈限。

如此,州县之事不胜烦矣”安石曰“九言诚有理,当徐思之。

”自此逾月不言青苗。

-------《宋史苏辙传》(1)材料一中苏辙对王安石实行青苗法是何态度?材料二熙宁三年二月一日,大名府的韩琦上书说:“今乃乡村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军以上更许增数,坊郭户有物业抵挡者,依青苗例支借。

且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户者,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放息钱”--------《宋会要食货》(2)材料二中韩琦看到青苗法实施的什么问题?材料三司马光曰:“今言开拓进取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

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昌也。

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

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强迫借贷交易)。

恐其道员必令富者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负。

春算秋计,展转日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

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

” -------《宋史司马光传》(3)材料三中司马光的立场态度如何?(4)三人立场是否一致?。

(5)你认为青苗法对谁有利,对谁有害?请加以分析。

2、材料一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

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则奸宄故宜少。

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

既从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王安石材料二宋仁宗时,枢密使田况对当时骑兵战斗力的描写:有的根本不能披甲上马,有的骑马奔跑时挽弓不过五六斗,箭射出十几步就落在地上,“以贼甲之坚,纵使能中,亦不能入,况未能中之”。

欧阳修在谈到北宋军队时说:士兵宿营时,自己的衣服都要另人扛着;每次领取口粮,也要找人扛送。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在保甲法实行之前,当时的统治者在军事方面实行什么政策?(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保甲法实行的原因有哪些?它的实行有何影响?3、材料一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

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

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

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奕棋,以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

双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

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材料二(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辨数甚力。

上曰:“无轻民事,惟艰。

”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需审民事不可缓。

”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

”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

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同上》)王安石认为有关理财的各项措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措施要在什么范围内实行?有何影响?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鉴于诏条部东十事》(1)材料一中的“夷狄骄盛,寇盗横炽”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2)结合材料一,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说:“今人才乏少,且其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

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

及其入宫,世事皆所不习。

此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宋史·选举制》材料二:……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

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

交私养望者,多得显官;独立营职者,或见排沮。

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虽有能者在职,亦无以异于庸人。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⑴.根据材料一、二判断,王安石认为当时的科举和学校存在哪些问题?⑵.根据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考试是如何改革的?材料三:……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复,宗社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材料四: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

……股者,对偶之名也。

……明初之制,可及本朝时事以后功令并密,恐有借以自炫者,但许言前代,不及本朝。

至万历中,天结止三四句,于是国家之事罔始罔终,在位之臣畏首畏尾,其象已见于应举之文矣。

(顾炎武《日知录》)⑶. 根据材料三、四,顾炎武思想主张与王安石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4)就宋明科举与教育的实际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6、北宋时期形势示意图(1)图中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2)为解决图中反映的矛盾,北宋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局面与“三冗”中哪些问题直接有关?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3)由于以上问题导致北宋什么局面出现?庆历新政内容与这一局面有关系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方框内)15.B 16.C 17.D 18.A 19.B 20.B二、1、(1)态度:借贷贫民到期不还,会导致州县事烦。

(2)问题:富者多得借钱,不合情理。

(3)态度:反对“抑配”和“贫富相保”,认为会导致“贫者既尽,富者亦贫”的严重社会后果。

(4)立场:都站在官僚地主阶级立场上,反对青苗法(5)分析:对国家和百姓有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