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 (2)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

一、引言

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小组在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中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

为根据给定的数据,利用软件进行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并进行地形分析。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数字高程模型

什么是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是指利用地面特征点的高程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的单位区

域内地表高程数值和高程分布等地形特征的数学模型,简称DEM。数字高程模型是

地形分析、地貌演化研究、水文地质等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基础信息。

利用软件制作数字高程模型

我们在此次课程设计中使用的软件是ArcGIS,该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能够对地理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地图制作。

利用ArcGIS软件,我们可以使用给定的DEM数据来进行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其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ArcGIS软件,导入DEM数据。

2.对DEM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数据剪裁等。

3.对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使其能够满足计算要求。

4.利用插值后的数据进行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

2. 地形分析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地形分析

除了制作数字高程模型之外,我们还需要对所制作的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地形分析。地形分析是通过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参数计算和分析,得到地形信息、地形特征、地形变化等信息的过程。

通过地形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山地地形的高程、坡度、坡向、流量等信息,并可以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便更好地观察分析。在地形分析中,我们通常需要用到的参数有坡度、坡向、流量等。

三、课程设计流程图

以下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流程图,旨在便于理解设计流程,实现高效操作。

st=>start: 开始

op1=>operation: 选择DEM数据

op2=>operation: 预处理数据

op3=>operation: 插值处理数据

op4=>operation: 制作数字高程模型

op5=>operation: 进行地形分析

op6=>operation: 得到地形数据

e=>end: 结束

st->op1->op2->op3->op4->op5->op6->e

四、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和地形分析的方法,掌握了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数字高程模型制作、地形分析的技巧,提升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希望今后我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摄影测量

1、摄影测量与遥感:摄影测量与遥感是从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 2、摄影测量的技术手段有模拟法,解析法与数字法。 3、摄影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相片主点,摄影机物镜后节点到像片主点的垂距称为摄影机主距,也叫像片主距,一般用字母f表示。 4、(1)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摄影重叠称为航向重叠,重叠部分与整个像幅长的百分比称为重叠度,一般要求在60%以上。 (2)两相邻航带像片之间也需要有一定的摄影重叠,这种重叠影像部分称为旁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要求30%左右。 5、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 像平面坐标像空间坐标像空间辅助坐标物空间坐标摄影测量坐标系 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6、如何建立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1)独立模型法:以摄影基线为X轴,以左主核面x,z平面建立的右手坐标系。(2)连续法:以左影像像空间坐标系作为整个模型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7、(1)影像的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机的镜头中心(镜头的像方节点)相对于影像位置关系的参数 3个参数:像主点相对于影像中心的位置x0,y0,以及镜头中心到影像面的垂距f (2)、影响的外方位元素:确定影像或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包括6个参数:3个线元素:描述摄影中心S相对于物方空间坐标系的位置Xs,Ys,Zs。3个角元素:用于描述影像面在摄影瞬间的空中姿态。有3 种表达形式:(1)以Y轴为主轴旋转?角,然后绕X轴旋转ω角,最后绕Z轴旋转κ角。(2))以X轴为主轴旋转ω角,然后绕Y轴旋转?角,最后绕Z轴旋 转κ角。(3)以Z轴为主轴旋转A角,然后绕Y轴旋转α角,最后绕Z轴旋转κ角。 8、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基本思想:以单幅影像为基础,从该影像所覆盖的地面范围内若干控制点的已知地面坐标和相应点的像坐标量测值出发,根据共线方程,解求该影像在航空摄影时刻的外方为元素X s ,Y s,Z s,φ,ω,κ 9、观察人造立体的条件: (1).由两个不同设站点摄取同一景物的一个立体相对 (2).一只眼睛只能观察像对中一张相片,即双眼观察像对是时必须保持两眼分别只能对一张像片观察 (3).两眼各自观察同一景物的左、右像点的连线应与眼基线近似平行 (4).像片间的距离应与双眼的交会角相适应 10、立体效应的转换三种立体效应:正立体效应,反立体效应,零立体效应 11、相对定向 (1)定义:立体相对的相对定向就是要恢复摄影时相邻影像摄影光束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 (2)方法:(1)单独相对相对定向。(2)连续像对相对定向 12、核面;通过摄影基线与任一物方点所作的平面。 主核面;通过像主点的核面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 (2)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 一、引言 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小组在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中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 为根据给定的数据,利用软件进行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并进行地形分析。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数字高程模型 什么是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是指利用地面特征点的高程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的单位区 域内地表高程数值和高程分布等地形特征的数学模型,简称DEM。数字高程模型是 地形分析、地貌演化研究、水文地质等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基础信息。 利用软件制作数字高程模型 我们在此次课程设计中使用的软件是ArcGIS,该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能够对地理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地图制作。 利用ArcGIS软件,我们可以使用给定的DEM数据来进行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其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ArcGIS软件,导入DEM数据。 2.对DEM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数据剪裁等。 3.对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使其能够满足计算要求。 4.利用插值后的数据进行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

2. 地形分析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地形分析 除了制作数字高程模型之外,我们还需要对所制作的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地形分析。地形分析是通过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参数计算和分析,得到地形信息、地形特征、地形变化等信息的过程。 通过地形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山地地形的高程、坡度、坡向、流量等信息,并可以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便更好地观察分析。在地形分析中,我们通常需要用到的参数有坡度、坡向、流量等。 三、课程设计流程图 以下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流程图,旨在便于理解设计流程,实现高效操作。 st=>start: 开始 op1=>operation: 选择DEM数据 op2=>operation: 预处理数据 op3=>operation: 插值处理数据 op4=>operation: 制作数字高程模型 op5=>operation: 进行地形分析 op6=>operation: 得到地形数据 e=>end: 结束 st->op1->op2->op3->op4->op5->op6->e 四、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和地形分析的方法,掌握了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数字高程模型制作、地形分析的技巧,提升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一、摄影测量学的定义与任务 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像片,经过处理以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摄影测量产品: ?DEM(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是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用于与高程有关的地貌形态分析、通视条件分析、洪水淹没区分析。 ?DLG(数字线划图):现有地形图上基础地理要素分层存储的矢量数据集。数字线划图既包括空间信息也包括属性信息,可用于人口、资源、环境、交通、治安等各专业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基础。 ?DRG(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栅格地图是纸制地形图的栅格形式的数字化产品。可作为背景与其他空间信息相关,用于数据采集、评价与更新,与DOM、DEM集成派生出新的可视信息。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利用航空相片、遥感影像,经象元纠正,按图幅范围裁切生成的影像数据。它的信息丰富直观,具有良好的可判读性和可量测性,从中可直接提取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信息。 摄影测量分类: (1)空摄影测量 (2)航天摄影测量 (3)地面摄影测量 (4)近景摄影测量 (5)显微摄影测量。 二、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历程 从1851年法国陆军上校劳赛达提出并进行交会摄影测量算起,摄影测量学已经走过了160年的历程:模拟摄影测量(1851-1960’s)、解析摄影测量(1950’s-1980’s)、数字摄影测量(1970’s-现在)。 三、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及其环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 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 由二维影象重建三维目标 面采集数据方式 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 发展方向:与RS、GIS、GPS结合方向;智能化,实时化方向。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标准课程建设规划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建设方案 一、现有基础 课程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落脚点。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是培养土建类专业学生遥感图像处理分析能力的专业拓展课程之一。“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自开设以来就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其结构合理,教学水平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现有任课教师17人(含兼职教师5人)。课程建设团队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6人,讲师(含工程师)9人,教学团队成员全部获得硕士学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2009年7月“测绘教研室教学团队”被教育厅认定为省级教学团队。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自开设以来,在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师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建设成效和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二、建设目标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建设立足“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的基本原则,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资料与资源共享等方面入手,主要围绕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教学团队建设展开,实现将传统课堂中的优质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有效扩展,便于学习者学习。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

学质量,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要,根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指导未来课程建设与改革,特制定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建设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 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形成课程理论、实际一体化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目标 1、课程标准优化。通过课程标准的改革与调整,使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衔接紧密,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进一步明确,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2、课程内容调整。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建立教学内容遴选机制,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标准。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工作项目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实践内容,使整个课程具有科学性、前瞻性、规范性,凸显应用性。 3、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推进课程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提升和优化,推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外引内培打造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技术强、教学水平优良的教师团队。 4、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根据课程特点,积极探索符合职教规律,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实训实习项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 1. 前言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和完成一项摄影测量和遥感的 实际任务,深入了解和掌握这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方法。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第二部分是实际任务的设计和完成,第三个部分是报告和总结。 2. 理论学习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学生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领域,对这个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行彻底的分析和学习。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同时学生需要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 3. 实际任务设计和完成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根据自己上一部分学习的成果,设计一个自己的摄影测 量和遥感的实际任务。这个任务可以是一个小的实验或者一个大的研究项目,但是需要具备可行性和科学性,同时也需要体现出自己的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行配备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同时组建一个队伍 完成任务,这个队伍最好是跨专业的多元化队伍,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优势,提高任务的完成质量。 任务完成后,学生需要撰写一份实验报告或者研究论文,总结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分析任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个人的思考和收获。

4. 报告和总结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准备一份关于整个摄影测量和遥感课程设计的最终报告。这份报告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介绍自己所选领域的概况和研究现状; •分析自己的理论调查和实际任务设计的过程和结果; •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提出改进意见。 这份报告的撰写需要独立完成,同时要求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思维 能力。 5. 总结 整个摄影测量和遥感课程设计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由独立思考到 团队合作的过程。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也能够加深对这门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报告书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报告书 测绘B112 贺辉201105064218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专业课程《摄影测量学基础》与《遥感原理与应用》结束之后进行的,主要是对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综合性实践和应用,初步掌握设计的方法和过程,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摄影测量与遥感生产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课程设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基本和专业的测绘操作技能。提高科学实验能力,在整个实习中掌握并了解学科之间的内外联系,有利于培养在今后中用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设计主要内容 (一)选择课程设计的内容: 1、遥感图像镶嵌与裁剪 2、利用ENVI进行地图制图 (二)设计操作步骤: 遥感图像镶嵌与裁剪 影像镶嵌 (1)选择主菜单File→Open Image File,打开要进行拼接的图像(图3-1);

图3-1 图像波段选表 (2)单击主菜单Map→Mosaicking→Georeferenced,打开图像镶嵌窗口; (3) 在Map Based Mosaic窗口中单击Import→Import Files命令; (4)在弹出的Mosaic Input Files对话框中选择待拼接的图像文件(图3-2); 图3-2 选择镶嵌文件 (5)点击OK,把图像加载到了图像镶嵌的窗口中; (6)在图层列表栏中选择需要调整重叠次序的图层,右键点击选择Raise Image to Top或者Raise Image to Position进行重叠次序的调整(图3-3); (7)在图层列表栏中选择需要调整重叠次序的图层,右键点击选择Edit Entry 对图像镶嵌参数进行设置(图3-4); 图3-3调整图像重叠次序图2置图像镶嵌参数 相关参数说明: 在Edit Entry对话框中,设置Data Value to Ignore:0,忽略0值,Feathering Distance设置羽化半径; 在Entry参数对话框中,单击Select Cutline Annotation File按钮,选择切割线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报告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概述 1 课题名称 基于visual studio 2008(MFC)的摄影测量空间后方-前方交会计算程序设计 2 课题背景 摄影测量法(英文:Photogrammetry)是一种利用被摄物体影像来重建物体空间位置和三维形状的技术。它的历史和照片的历史相当,可以上溯到19世纪中叶。摄影测量法应用于多个领域,除了被考古学家用于快速绘制大型和复杂建筑遗址的详细地图以及被气象学家用于测得龙卷风的实际风速外,它还可在地形图绘制、建筑学、工程学、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警方侦察和地质学等方面发挥效用。在电影的后期制作中,摄影测量法也被用于将演员的真实动作融合到计算机虚拟场景中。 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像片,经过处理以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在受气候、地理等条件的限制小,信息丰富,形象直观,适用于大范围地形测绘,成图快、效率高;产品形式多样,可以生产纸质地形图、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摄影像等的优点。但若所搜集的数据过于庞大时,人工计算就略微出现难度。此时,运用计算机的计算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空间后方-前方交会作为摄影测量中重要的一种方法,将其程序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3 课题目的 通过将空间后方-前方交会方法程序化,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于这一重要知识的理解。利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写摄影测量空间交会软件进行快速确定数字影像图的六个外方位元素及其精度,让后通过所得数字影像的外方位元素确定数字影像上地面点的摄影测量坐标,达到通过摄影测量量测地面地理数据的目的。 第二部分课题设计详情 1 实验数据 点号左片右片地面摄影测量坐标 x y x y X Y Z GCP1 16.012 79.963 -79.93 78.706 5083.205 5852.099 527.925 GCP2 88.56 81.134 -5.252 78.184 5780.02 5906.365 571.549 GCP3 13.362 -79.37 -79.122 -78.879 5210.879 4258.446 461.81 GCP4 82.24 -80.027 -9.887 -80.089 5909.264 4314.283 455.484 1 51.758 80.555 -39.953 78.463 2 14.618 -0.231 -76.006 0.036 3 49.88 -0.782 -42.201 -1.022 4 86.14 -1.346 -7.706 -2.112 5 48.035 -79.962 -44.438 -79.736 f=150.000mm,x0=0,y0=0

遥感实验教案

遥感实验指导 实验一: 地物光谱反射率的野外测定 一、 实习目的 了解地物光谱的测定方法 认识地物光谱反射率的规律 学习绘制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二、 实习仪器 ISI921VF 野外地物光谱辐射计 可见光-近红外光谱辐射计,波长范围0.4-1.1μm ,仪器性能稳定,携带方便,数据提取容易。 标准参考板(白板) 三、 实习原理 地物光谱反射率的野外测定原理 实习采用垂直测量方法,计算公式为: ()()() ()λρλλλρs s I I *= 式中:()λρ为被测物体的反射率;()λρs 为标准板的反射率;I (λ) 、I s (λ)分别为测量物体和标准板的仪器测量值。 四、 实习步骤 1. 测量目标和条件的选择 (1) 环境:无严重大气污染、光照稳定、少云、风力小于3级、避开阴影和强反射体的 影响(测量者不宜穿白衣服) (2) 时间:地方时9:30-14:30 (3) 取样:选择物体自然状态表面作为观测面,取样面积大于地物表面起伏和不均匀的 尺度,被测目标物要充满视场。 (4) 标准板:标准板表面与被测地物的宏观表面相平行,与观测仪器等距,并充满仪器 视场,保证板面清洁。 2. 记录测量目标基本信息 (1) 土壤:土类、土种;植被覆盖率、地貌类型、成土母质、侵蚀状况;干湿度、粗糙 度等。 (2) 植被:名称、所属类别、覆盖率、生长状况、叶色、高度;土壤类别、土壤水分等。 (3) 水体:名称、状况、水色、水温、透明度、泥沙含量、叶绿素含量、污染状况等。 3. 记录环境参数 测量日期、测量时间、试验场所在省份、测定点位置、经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云量、云状、风力等级、风向、能见度、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仪器型号、视场角、波长范围、测量度高、仪器平台、仪器方位、仪器倾角、测量次数、测试单位、测试者等。 4. 安装仪器开始测试 (1) 对准标准板,读取数据; (2) 移开标准板,对准地物,读取数据;

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与遥感》教学指南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教学指南 一、明确培养目标及规格,了解岗位任务与要求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备的工程测量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在测绘、水利、电力、交通、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建筑、冶金、地质、矿山、林业、农业、石油、海洋等行业生产一线,能胜任工程建设规划及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阶段测绘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职业核心能力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建立工程控制网; ●工程施工测量; ●变形监测; ●摄影测量与; ●测绘项目管理。 (二)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测绘事业、具有良好的文化、身体和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具备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安全生产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感觉,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 ●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本知识; ●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知识,测绘规范与有关技术规定的知识; ●常用测绘仪器设备的操作知识; ●测图控制网、工程施工控制网和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布网方法、施测方法、 数据处理的知识; ●地形图数据采集与成图的知识; ●工程施工测量的知识; ●变形监测的施测及数据处理的知识;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技术规定的知识; ●测绘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 ●安全生产常识。 (四)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常用测绘仪器使用与维护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和变形控制网布设、施测及数据处理的能力; ●大比例尺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和水下地形测绘的组织与实施能力; ●工程施工测量的组织与实施能力; ●变形监测的组织与实施能力;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报告的编写能力; ●测绘成果的检查与验收能力; ●相关专业文献资料的检索能力; ●安全生产、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 (五)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态度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意识,能遵纪守法;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具有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刻苦钻研的实干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 神。 (六)职业证书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考取摄影测量员(中级或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还可根据就业需要,考取大地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工程测 量等职业岗位证书(中级或中级以上)。 (七)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素质要求 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岗位职责及能力与素质要求见表1。

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第二版教学设计

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第二版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熟悉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掌握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原理、基本方法及应用; 3.熟悉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城市规划等领域中 的应用; 4.学习遥感图像解译方法和常见数据格式的操作。 2. 教学内容及安排 2.1 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章节主要介绍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发展历程,包括:•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定义和概念; •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历史与发展; •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基本原理; 2.2 摄影测量基本方法和技术 本章节主要介绍摄影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 •光学测距法、立体定向和数学模型; •空间三角测量法; •物方定向和像方定向; •水准测量法。

2.3 遥感基本方法和技术 本章节主要介绍遥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 •遥感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遥感影像解译方法;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城市规划等领域中的应用; •常见数据格式的操作。 2.4 典型案例分析 本章节主要介绍运用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处理地学、环境和城市规划问题的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2.5 课程设计 本章节参考相关文献和实际教学经验,要求学生分组设计小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教学目标的实现。 3. 课程评估 通过课堂作业、小组项目、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4. 总结 本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为学生的以后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与遥感》实训标准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 实训标准 一、实训目的 1、了解数字摄影测量生产流程; 2、掌握DEM生成、等高线图生成、正射影像图生成、数字立体测图等操作。 3、掌握地形图数字化方法。 4、掌握各种遥感图像处理方法。 二、实训任务 1、认识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结构及组成。 2、学习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生产过程及软件操作。 3、利用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独立完成数字摄影测量作业的测区建立、模型建立、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核线重采样、匹配与匹配编辑、生成DEM、生成等高线、生成DOM,进行数字化立体测图。 4、利用遥感软件进行遥感图像的镶嵌、几何校正、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操作。 三、实训内容

四、实训要求 1、按时出勤,不得无故缺勤。 2、按照摄影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数据处理,注意保留中间过程。 3、实训总结报告规范、清晰。 五、实训预期成果 1、DEM制作实训报告 2、等高线图制作实训报告 3、DOM制作实训报告 4、数字化立体测图实训报告 5、提交每个模块的操作步骤 6、提交每个模块的操作步骤 7、提交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步骤,校正前后的遥感图像各一张 8、遥感图像镶嵌的操作步骤,镶嵌后图像 9、遥感图像监督分类的操作步骤,分类前后的遥感影像 10、遥感图像非监督分类的操作步骤,分类前后的遥感影像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实训内容考核要点: 1、正确建立数据处理基本环境 10分 2、正确输入影像数据 10分

3、正确制作摄影测量产品 10分 4、处理结果正确 60分 5、实训报告完整,合乎规范要求 10分 考核方式(比例分配):平常表现(20%)+成果考核(50%)+实训报告(30%)=实训总成绩。 评定成绩根据平时纪律考勤、软件掌握、实习报告等方面综合表现评定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 2、评分内涵与标准

摄影测量 2模型绝对定向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 核心技能训练3模型绝对定向 一、实训目标 A. 知识目标 ➢ 掌握绝对定向的原理。 ➢ 掌握绝对定向的方法。 B. 技能目标 ➢ 会自动、半自动量测像控制点。 ➢ 会绝对定向。 ➢ 会检查和调整像控点的精度。 二、实训内容 在完成相对定向之后并不退出定向模块,继续量测控制点,进行模型的绝对定向。模型的绝对定向有普通方式和立体方式两种。 普通方式:分窗显示影像,在该模型的相对定向界面下单击鼠标右键,系统弹出右键菜单,单击绝对定向→普通方式菜单项,完成绝对定向。 立体方式:立体显示影像,支持手轮脚盘操作。在该模型的相对定向界面下单击鼠标右键,系统弹出右键菜单,单击绝对定向→立体方式菜单项,完成绝对定向。 绝对定向完成后,生成绝对定向结果文件“<左影像名>.aop”、“<右影像名>.aop”和“<立体像对名>.aop ”。 2.普通方式绝对定向 (1) 普通方式绝对定向作业步骤 A. 半自动或人工量测控制点。 B. 进行绝对定向计算。 C. 检查与调整绝对定向结果。 (2) 普通方式绝对定向操作说明 A. 量测控制点。 控制点的量测方法与相对定向中同名点的量测方法相同,但在影像显示窗中控制点的点位是以黄色十字丝显示的。 VirtuoZo 提供了预测控制点的功能:量测了3个控制点后,在影像显示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系统弹出右键菜单,单击预测控制点菜单项,系统将用小蓝圈标示出当前模型中其他待测控制点的近似位置。控制点量测完成后,系统生成像点坐标文件“<模型目录名>\<模型名>.pcf”。 B. 绝对定向计算 控制点量测完成后,在影像显示窗中单击鼠标右键,然后在系统弹出的右键菜单中单击绝对定向→普通方式菜单项,则系统开始进行绝对定向计算,绝对定向完成后,系统将弹出调准控制对话框(用于调整控制点点位)和定向结果窗口(用于显示影像的旋转角、各控制点的残差和中误差)。 图1 图2 C. 检查与调整. 定向结果窗口的中间部分显示了每个控制点的点号、平面位置的残差和高程残差,窗口的底部显示控制点的总数及平面(X ,Y )、高程(Z )的中误差。若绝对定向结果不满足精度要求,则可对控制点进行检查与调整。 a. 检查控制点坐标数据 • 对误差很大的点可按以下方法检查该点坐标数据是否输错:在定向结果窗口中单击该控制点,在调准控制对话框中即显示该控制点的坐标信息。查看其坐标数据是否错误,若有误则需退出相对定向界面,在 VirtuoZo 标准版界面上单击设置→地面控制点菜单项,编辑控制点数据,或者打开控制点文本文件进行修改,然后再重新进行绝对定向计算。 b. 删除或增加控制点 步距按钮 微 调 按 钮

摄影测量与遥感总结

第八章第5节区域网划分与像片控制测量 知识点一:区域网划分 1.基本概念 根据航空摄影分区(遥感影像获取范围)和地形条件,沿图廓线整齐划分的方形或矩形区域内,采用一定的控制测量布点方案而构成的空中三角测量平差网称为区域网。区域网的大小和像片控制点的跨度主要依据成图精度、摄影资料条件以及对系统误差的处理等因素有关。 2.区域网的划分 根据成图精度要求,按摄影资料及地形条件可将区域网分为平面区域网和平高区域网。 1)平面区域网 平面区域网是指该区域内采用一定的控制测量布点方案,布设少量的平面控制点,采用空中三角测量平差方法获得测图所需的其他平面控制点。 2)平高区域网 平高区域网是指该区域内采用一定的控制测量布点方案,布设少量的平高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采用空中三角测量平差方法获得测图所需的其他平高控制点或高程控制点。 知识点二:像片控制测量 基本概念 像片控制测量是在实地测定用于空三加密或直接用于测图定向的像片控制点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量工作。像片控制测量的布点方案分为全野外布点方案、非全野外布点方案和特殊情况布点方案等几种。 1.全野外布点方案 全野外布点方案是指通过野外控制测量获得的像片控制点不需内业加密,直接提供内业测图定向或纠正使用。这种布点方案精度高但费工时,只有在遇到下列情况时才采用:

(1)航摄像片比例尺较小,而成图比例尺较大,内业加密无法保证成图精度; (2)用图部门对成图精度要求较高,采用内业加密不能满足用图部门需要; (3)由于设备限制,航测内业暂时无法进行加密工作; (4)由于像主点落水或其他特殊情况,内业不能保证相对定向和模型连接精度。 2.非全野外布点方案 非全野外布点方案按航线数分为单航线和区域网两种。 非全野外布点方案中为保证航线网内精度最弱处的加密点平面和高程中误差不超出限差,就必须限制每段航线的跨度。通常限制航线跨度是按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估算公式进行反算,即根据规范规定的加密点允许误差,由给定的精度估算公式反算出相应的航线网跨度值。 平高区域网布点应依据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测区地形特点、航区的实际分划、程序具有功能以及计算机容量等全面考虑,进行区域的划分。平高区域网布点要求每条航线的两端必须布设高程点,平地、丘陵地高程点除区域网周边布点外,区域网内部高程点的间隔,按高程点计算跨度间隔布设。平高区域网不规则时,应在区域网周边的凸角处布设平高点,凹角处布设高程点;当沿航向的凸凹角间距大于或等于3条基线时,则在凹角处也应布设平高点。具体布点要求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3.特殊情况的布点方案 对于航摄区域结合处、航向重叠不够、旁向重叠不够、像主点和标准点位落水、水滨和岛屿等特殊情况的布点,应按照规范的规定进行。 知识点三:基本作业流程 像片控制测量一般按照专业技术设计要求划分区域网,根据不同区域网各自的布点方案,在室内预选各类控制点目标,野外施测时依据室内预选各类控制点目标的指引进行,经野外观测、平差计算后再进行成果整理,移交下工序。基本作业流程包括影像资料准备、区域网划分、控制点目标选取、控制点野外施测、成果整理等。 知识点四:控制点目标选取

摄影测量与遥感(高教) 子情境2DEM生成与编辑—习题答案

简答题: 1.DEM工作流程? 1)模型定向处理。 2)生成核线影像。 3)影像匹配和匹配结果编辑。 4)生成模型的DEM。 2.DEM生成方式? 1)建立单模型的 DEM:在 VirtuoZo 标准版界面上单击产品→生成 DEM 菜单 项,或利用批处理功能即可建立每个模型的 DEM。 2)拼接DEM:拼接各个模型的 DEM,建立整个图幅或区域的 DEM。 3.DEM编辑步骤? 1)进入DEMEditor:单击产品→生成 DEM→DEM制作,进入DEMEditor界面。 2)打开DEM文件:单击文件→打开 DEM并选择需要编辑处理的DEM文件。 3)打开立体模型:选择文件→载入模型并选择要编辑处理的DEM文件坐标位置 相对应的立体模型文件(*.mdl 或 *.ste)并打开,将显示该模型的立体影 像。 4)设置编辑窗口中的显示选项:设置键盘、鼠标滚轮的高程调节步距,编辑窗 口中的测标选项、等高线和 DEM 点的显示状态等。 5)选择编辑方法:对要编辑区域选中后指定合适的编辑参数和方法进行编辑。 4.DEM有哪几种形式,其优缺点是什么? 答: 两种:规则矩形格网和不规则三角网。 规则矩形格网优点;DEM存储量最小,非常方便使用且容易管理,目前使用最广。

规则矩形格网缺点:有时不能准确表示地形的结构和细部。因此基于DEM描绘的等高线不能准确的表示地貌。 不规则三角网优点;不规则三角网TIN能较好的顾及地貌特征点,线,表示复杂地形表面比矩形格网精确。 不规则三角网缺点:数据量较大,数据结构复杂,因而使用与管理较复杂。 5.DEM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 1)数据格式转换 2)坐标系统变换 3)数据的编辑 4)栅格数据的矢量化转换 5)数据分块。

摄影测量与遥感(高教) 技术设计书

张坊镇1:2000地形图测量 工程概况: 受F测绘所(甲方)的委托,我部门承接张坊镇1:2000测绘任务。本工程位于北京市F区张坊镇,现场建筑物有遮挡通视一般。 时间安排: 计划项目启动时间:2012年03月17日。 提交资料时间:2012年03月28日。 1、人员安排: 本项目计划安排3个作业组。 2、设备安排: 本工程配备计算机3台;A4幅面打印机1台;HP绘图仪一台; TOPCON GTS-102N拓普康全站仪3台及配套棱镜脚架等附件;中海达V30型RTK 3台3套及配套附件,编号为3006665 ;30066463006590;均经检验合格有效。 3、技术要求及对应方案: 3.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北京市规划委员会2004)、《北京市工程测量技术规 程》(DB11/T339-2206)、《北京市基础测绘技术规程》(DB11/T407-22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等相关规范。 3.2收集资料:测区周边等级控制起算点及该项目的坐标成果报告书、测量范围红线 图(电子版)。 3.3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采用动态GPS卫星定位测量(RTK)方法,在测区已知控制点进行点校正模式施测测区控制点。 3.4细部测量:在测区控制点基础上,采用解析法对细部点进行测量。 3.5数据处理:采用南方Cass7.0软件进行内业数据处理成图,经检查无误后,按规

范要求编制《1:2000地形图》最终成果。 3.6审核验收:按我单位“三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对作业过程、测算数据、成 果报告等组织审核、验收。 3.7提交成果:验收完毕后,出具《测量成果》一式一份。 工程负责人:工程审核人: 2012年3月28日

摄影测量 2DEM生成与编辑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 核心技能训练8DEM生成与编辑 一、实训目标 A.知识目标 ➢掌握立体模型的建立方法。 ➢掌握模型内定向的原理及目的。 B.技能目标 ➢会建立立体模型 ➢会自动模型内定向 ➢会手动模型内定向 ➢会调整框标定位精度 二、实训内容 (1)在单个模型 DEM 的基础上进行拼接 A.分别建立每个模型的 DEM 。在 VirtuoZo 标准版界面上单击产品→生成 DEM 菜单项,或利用批处理功能即可建立每个模型的 DEM。 B.拼接各个模型的 DEM,建立整个图幅或区域的 DEM。 注意:此时用户不能在设置 DEM 对话框(单击设置→DEM 参数菜单项,可弹出该对话框)中手动修改 DEM 参数。若已经修改了,请将其恢复为默认状态或直接将模型的“*.dtp”文件删掉。 (2)直接自动生成大范围(含多个立体模型)的 DEM A.设置 DEM 参数。在 VirtuoZo 标准版界面上单击设置→DEM 参数菜单项,在系统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 DEM 的坐标范围(通常是图廓范围)和生成该 DEM 所需的所有立体模型范围(应已做过匹配处理和必要的编辑)。 B.在 VirtuoZo 标准版界面上单击产品→生成 DEM→DEM生成菜单项,系统将自动建立各模型对应的DEM,并将其自动拼接成用户所需的DEM。 4.DEM编辑步骤和操作方法 要使用 DEMEditor 进行 DEM 的编辑,首先要有待编辑的 DEM 以及相应的立体模型。作业步骤及方法如下: (1)进入DEMEditor 在VirtuoZo标准版界面上单击产品→生成 DEM→DEM制作菜单项,进入 DEMEditor窗口界面。 (2)打开DEM文件 在DEMEditor窗口中单击文件→打开 DEM 菜单项(或者使用工具栏按钮),在系统弹出的打开 DEM 对话框中选择需要进行编辑处理的 DEM 文件。 (3)打开立体模型 选择文件→载入模型菜单项,在系统弹出的打开模型对话框中选择与所要进行编辑处理的 DEM 文件坐标位置相对应的立体模型文件(*.mdl 或 *.ste),然后单击打开按钮,系统将显示该模型的立体影像。 或者直接在模型列表框内点击鼠标右键,然后在系统弹出菜单中批量添加模型。将模型添加在模型列表框中以后,可以单击列表项中的立体模型来进行选择装载。 (4)设置编辑窗口中的显示选项 设置键盘、鼠标滚轮的高程调节步距,编辑窗口中的测标选项、等高线和 DEM 点的显示状态等。 (5)定义编辑范围 编辑范围的定义有以下几种方法: A.选择矩形区域 在编辑窗口中按住鼠标左键拖曳出一个矩形框,松开左键,矩形区域中的点变成白色,即选中了此矩形区域。 B.选择多边形区域 用鼠标点下工具按钮(或按键盘上的空格键)激活使用鼠标定义多边形作业范围状态,然后在编辑窗口中依次用鼠标左键单击多边形节点,定义所要编辑的区域,单击鼠标右键(或按键盘上的空格键)结束定义作业目标,将多边形区域闭合,此时该多边形区域中的点变成白色,即表示选中了此多边形区域。 C.选择任意形状区域

第8章 摄影测量与遥感

1、航空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和影像地图、建立地形数据库,并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航空摄影测量测绘的地形图例尺一般为1:5万~1: 500。 2、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法、解析法和数字化三个发展阶段。 3、航空摄影所获取的像片是倾斜的,此时,即使地面严格水平,航摄像片上的目标物体也会因为像片倾斜而产生变形或像点位移。摄影测量中对这种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可用像片纠正的方法予以改正。 4、由于地球表面起伏所引起的像点位移称为像片上的投影差。投影差具有如下性质: (1)越靠近像片边缘,投影差越大,在像底点处没有投影差; (2)地面点的高程或目标物体的高度越大,投影差也越大; (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摄影机的主距越大,相应的投影差越小。 城区航空摄影时,为了有效减小航摄像片上投影差的影响,应选择焦距较长的摄影机进行摄影。 5、航摄相片的内方位元素是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即摄影中心剐到像片的垂距f(主距)及像主点在像片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 内方位元素值一般视为已知,内方位元素值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测图的精度,因此对航摄机需作定期的鉴定。 6、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称为外方位元素。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6个参数:3个线元素和3个角元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是描述像片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即是一种绝对方位元素。 外方位3个线元素是用来描述摄影瞬间,摄影中心S在所选定的地面空间坐标系中的坐示值。 7、外方位3个角元素是用来描述摄影瞬间,摄影像片在所选定的地面空间坐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